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时间:2019-05-14 17: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篇: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党组书记 袁贵仁

(2011年11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精神,总结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全面部署教育系统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上海市教委、吉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做了很好的发言,他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值得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5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5月底,国务院印发了16号文件,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高校调研时指出,大学生就业是重要民生问题,政府、社会、大学和大学生要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10月5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教育部关于2011年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继续落实中央要求,提前谋划,完善政策,拓展渠道,加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的帮扶,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批示,为2012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二、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截至9月1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7.8%,连续9年保持在70%以上,圆满完成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有关部门、地方、高校协同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工作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制定有关政策,大力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以及三年百万见习计划等;中组部、共青团中央积极组织实施“到村任职”、“西部计划”;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减税、贷款、贴息及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等多项优惠政策;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全国妇联牵头开展了“女大学生创业扶持行动”。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要求,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如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在本地区教育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中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举措;山东省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市县政绩考核;安徽、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安排了财政资金促进大学生就业;北京、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出台了更为有力的大学生应征入伍优惠政策。各高校努力工作,出台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举措。如很多高校对到西部地区、基层及艰苦行业一线就业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中南大学等高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单独开设“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课程;南京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为学生提供就业维权服务的机构;重庆文理学院着力建设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园和研发基地,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

二是广泛开展“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就业指导服务迈上新台阶。各地各高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为2011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现场和网络招聘活动1.5万场,提供岗位信息数500多万个。许多高校进一步扩大了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更加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积极探索网上签约等新的服务形式,着力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同时,通过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等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就业帮扶。

三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东部地区,达51.8%;到地级市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接近60%。“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和“西部计划”等中央和地方110多个基层项目共招募30多万人。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首届1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其中90%以上到了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报名超过20万人,得到部队和各方面好评。同时,以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各地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形成新高潮,举办各类创业培训、大赛、讲座等活动1.4万余场,参加学生达365万余人次,共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00余个,今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同比增长56%。

四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迈出新步伐。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需的学科;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引导高校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注重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特色需求;新增20种硕士专业学位,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5.9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31%。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协同配合、大力推动,特别是高等学校努力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辛勤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不少,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体形势严峻。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今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一是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针对贫困家庭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帮扶机制仍不健全;四是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五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高校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不可因为这几年工作的成绩而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关于如何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年度就业工作文件,明确了2012年工作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落实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就业优质服务”活动,加快健全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定了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确保2012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困难帮扶、就业指导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成好2012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我重点强调六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教育部门和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关心和支持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强化责任。高等学校要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院(系)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形成规范制度。二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省级教育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年底前出台本地贯彻国务院16号文件的配套措施。各高校也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努力使工作更加有效、更加有力。

(二)拓宽渠道,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一是继续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各省级主管部门、各高校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实施好中央出台的“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地方项目规模。切实做好2012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工作,确保有编有岗。二是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各省级主管部门要配合落实好鼓励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有关政策,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要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新的基层项目。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文化产业领域就业创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到海外孔子学院任教。三是重点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与兵役系统密切配合,加强预征宣传动员工作,强化后续服务,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全面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有创业的愿望和激情,有创新的想法,创业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而且还能够带动就业,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要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邀请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给予指导,大力推进创业基地等平台建设;要多渠道争取创业资金,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减税、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多开发创业项目,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很重要也很必要,高校的教务、学工、就业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积极聘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授课,既讲理论也讲实践和体会,提高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做好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要深入挖掘岗位信息,持续开展各种行业性、区域性招聘活动,确保招聘场次及岗位信息数量进一步增长。2012年7月前,要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即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要给毕业生提供多种选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理想、志愿去选择。三是强化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高校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指导服务能力,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切实加大投入,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尽快建立一批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四)多措并举,加强对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包括女大学生等群体,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部分学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在这些学生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找到一份工作,他们会永远记住母校的温暖。各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感情,做好困难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是采取切实有效办法对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各高校要安排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帮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咨询、优先推荐就业和求职补贴等。二是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各少数民族地区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摸清底数,大力开展就业能力、职业技能培训,为每一位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要积极开发农牧区基层、城乡社区、双语教师岗位。要着力实施好少数民族未就业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计划。

(五)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抓质量,就需要抓就业;抓就业,也就是抓质量。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各类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定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十二五规划”培养和输送人才。对就业率低的,要减少数量;对国家亟需的,要增大数量,不能够只增不减。二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高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在教学中加强实习、实践、实训环节。特别要贯彻中央关于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要求,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要建立并完善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要认真总结推广江苏等地的有益经验,加强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和预警,把就业状况作为高校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调整、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确保校园和谐稳定。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和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到基层一线去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各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组织毕业生基层建功立业报告团。要把就业安全和校园稳定作为硬任务,加强大型招聘会安全规范管理,防范招聘欺诈和传销陷阱,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还要开展文明离校教育活动,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同志们,2012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好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民生改善、也事关社会稳定。教育系统要守土有责,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全面落实中央的部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谢谢大家!

第二篇:庆阳市全力以赴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庆阳市全力以赴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十一五”以来,庆阳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推动、选择就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着力破解人才匮乏与编制紧缺、毕业生持续增加与就业岗位十分有限这两大突出矛盾,创新就业机制体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渠道,先后启动实施岗位拓展、基层培养、帮扶援助、创业扶持、就业见习“五大推进计划”,有力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就业3.1万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各级财政投入就业资金达8.98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做到了社会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围绕大局定思路,拓宽渠道促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为建设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目标,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四个结合”和采取“八个一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即:将落实省上就业项目与开发市内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稳定就业与见习就业、引导毕业生本地就业与异地就业、引导毕业生灵活就业与援助就业相结合,通过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空编选拔一批,落实“三支一扶”等项目招募一批,开辟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一批,坚持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招聘一批,引导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储备一批,开发见习岗位锻炼一批,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广覆盖的就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多措并举,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整合现有事业单位岗位,采取竞争上岗、清理临工、动员离岗、提前退休等“并、转、减”的方式,挖掘新的就业岗位,把新增计划和自然减员的岗位全部用于普通院校毕业生安置。“十一五”期间,通过省、市公开招考,择优选拔了1863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林业、文化、旅游、社保等事业单位工作,为基层单位的长足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基层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实施“基层培养计划”。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特岗教师”、“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进村(社区)”、“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考,先后选拔4514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基层培养计划”,初步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服务基层的高校毕业生队伍,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三是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在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同时,各级政府出资开发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先后组织实施了“社会公益岗位计划”和“就业援助工程”招考项目,通过公开招考,择优选拔4187名高校毕业生到县(区)、乡(镇)生产、生活、救助等社会公共服务岗位开展服务。通过实施“帮扶援助计划”,开辟了多渠道就业途径,使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化解了就业压力。四是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对申请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减免相关税费,免费提供人事代理和创业咨询服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资助,享受场地租金补贴和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奖励,实现创业促就业和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拓宽了就业空间,先后有2650名毕业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五是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抢抓国家和省上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机遇,积极与市内各中小企业衔接沟通,全市共建立就业见习基地93个,累计实现就业见习1380人。经人事部门派遣到非公组织参加就业见习的毕业生,择业期内由统计财政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进行补贴。

三、强化服务措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把工作重心从重管理轻服务调整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提升就业能力。在每年毕业生回归报到注册时,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详细信息进行记载,坚持每半年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摸底登记,补充信息,定期联络,动态管理。每次招考政策出台,除在新闻媒体公示外,县(区)人社部门还要根据信息资料,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逐一电话通知,确保按时报考,全力为毕业生服务。积极探索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工作模式,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园,形成以“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典型带动创业”为基础,以培育、孵化有意创业者成功创业,扩大经营带动就业为目标,建立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融资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交流中心服务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辐射七县一区的人才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周末人才集市等不同形式专场招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推荐服务,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实现人生价值。

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市、县(区)人社部门把每年7月份确定为就业宣传月,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难点”,更是“热点”。为此,各级人社部门注意抓两头:一头是及早把政府招考安置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为大学生选择就业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另一头是采取现场答疑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积极帮助广大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和创业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宣传引导作用,先后在陇东报、庆阳电视台、庆阳人事编制信息网对环县基层服务典型黄吉荣,宁县创业典型刘亚宁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组织全市巡回演讲,引导广大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新观念,大力倡导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或私营企业就业,到基层一线实现自我价值,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篇: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侯锡林副校长在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和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我校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全面部署201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做好2011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大方向。去年11月1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对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同日召开的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辽宁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主任督学,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晓淳同志就做好我省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下面,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2010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0年,我校毕业生总数为4583人,其中研究生256人,本科生3190人,高职专科生1137人。在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招生就业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实现了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止到去年年末,已落实就业单位4389人,就业率为96.1%,其中,研究生就业221人,就业率为86.3%。本科生就业3092人,就业率为96.9%,高职专科生就业1091人,就业率为96.0%。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就业工作的统一领导,确保我校初次就业率的稳定和提高。2010年,为了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校就业工作产生的巨大压力,学校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曾几次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先后召开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门就业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就业工作;孙校长专门抽出一周的时间,深入二级学院调研、检查和指导就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就业工作努力的方向,工作重点和策略,极大地增强了全校教职员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

二是,就业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局面初步形成。去年,学校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就业工作暂行办法》、《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学院就业工作考核评估办法》等有关制度,使学校就业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效地促进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局面的形成。部分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就业工作制度,结合本院实际也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就业工作制度,如机械学院、资土学院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专业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深入用人单位走访调研,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广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努力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校园就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走访调研用人单位总计达到155家,其中招生就业处走访调研用人单位20家,部分二级学院(材冶学院、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资土学院、经法学院、高镁学院、高职院等)走访调研用人单位135家,与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就业基地60余个,累计搜集发布就业信息5600余条,先后举办了校园大型招聘会3场、行业性招聘会11场、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196场。全年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超过700余家,校园各类招聘会毕业生实现就业有3089人,占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总数的70.6%。

四是,二级学院主动抓就业工作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和模式,超常规地推进了本单位的就业工作。2010年,二级学院主动承担起就业工作责任,“一把手”对本单位就业工作负总责,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具体主抓就业工作;辅导员深入到毕业班级、宿舍具体指导;专业课教师结合毕业生的实习、设计和答辩环节,有针对性地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各单位抢先抓早,制定精细化的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坚决贯彻了“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的就业工作方针。例如,软件学院实行“3+1”教学模式,增加就业实习见习时间,帮助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高职学院部分专业试行“2+0.5+0.5”教学模式,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来积极促进就业;高镁学院与省镁办合作建设就业基地,并成功举办专场招聘会来提高就业率;管理学院建立导师推荐毕业生就业制度,并结合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不断促进就业;电信学院依托电子协会等学生社团,与荣信电子等企业合作推荐协会学生就业;经法学院加强毕业生司法资格考试培训,积极引导毕业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提升就业层次。

五是,进一步加强了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委员会,并依托二级学院组建了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增设了专职教师,有效地开展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活动。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提高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我们先后选派12人外出参加国家和辽宁省组织的专项培训,其中有8人先后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针对毕业班辅导员,组织了专门就业指导培训;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强化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观念教育,如先后邀请了省人社厅、中公教育集团、市税务局、市中小企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给毕业生做就业政策、公务员报考、求职择业方法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毕业班辅导员还积极利用班团会和谈心等形式对毕业生择业观、就业心理等进行个性化指导;招生就业处针对新生和毕业生组织了职业规划和就业形势与政策讲座;校团委、各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例如,化工学院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素质;管理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承办了“金蝶杯”创业团队大赛,挖掘出了108项创业项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经法学院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段清晰的自我介绍、一份精美别致的自荐材料、一身整洁大方的职业装、一项拿手的专业资格特长”,使学生尽早了解面试环节,学会如何表达和推介自己。在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倡导“先就业后择业”,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六是,就业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就业率结构得到优化,就业层次有所提升。截止到2010年末,就业率为96.1%,与省内同类院校相比较处于先进水平。从就业率水平变化来看,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专科生就业率同比分别提高30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从就业率结构变化来看,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为78.9%,同比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升学率为6.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项目(西部计划、辽西北计划、村官计划、参军等)就业率为2.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合同及灵活就业率为8.1%,同比下降了12.5个百分点。与往年相比,签约、升学和项目就业比重上升,合同和灵活就业比重下降,就业率结构得到优化。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占36.8%,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就业占1.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占38.7%,同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从专业对口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及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占89.1%,到行业外或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占11.9%。从就业地区上看,到北京、上海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占10.9%;到东北、中部地区等中等发达地区和城市就业占85.1%;到国家西部及偏远地区就业占4.0%。2010年,辽宁生源毕业生约73.8%,其中在辽宁就业的占66.1%、到省外就业占33.9 %。

七是,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孵化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所有增强。一年来,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引导、营造氛围、开展大赛、项目选拔和典型树立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成立了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并依托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毕业生参加“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我校获辽宁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天一团队”获得辽宁唯一晋级参加全国比赛50强团队殊荣。学校组织推荐“海文信息服务”等6个项目入驻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其中“海文信息服务”“网络联盟”和“远东电子商务服务”三个项目获的批准。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鞍山市创业大赛,并获优秀组织奖。

我们在肯定成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就业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文经管法”等学科专业就业难及就业质量不高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就业工作思路不清,缺乏主动性、创新性,行动迟缓。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我校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仍处在高峰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100万人。综合考虑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化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有利因素,以及出口增速趋缓、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失业等不利因素,预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能继续保持在900万个,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年均也只能提供1200万个就业机会,劳动力供求缺口仍高达1300万人左右;第二,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十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大群体就业问题依然突出。仅以大学毕业生为例,二五”期间,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年均规模为667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每年总量超过800万。

所以,从宏观角度看,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会持续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辽宁普通高校毕业生26.3万人,同比增加了1.8万人;我校毕业生总计4829人,同比增加303人。截止到目前,已经签约1638人,就业率为33.9%,其中硕士研究生签约76人,签约率为22.0%,本科生签约1171人,签约率为34.9%,高职专科生签约391人,签约率为33.1%。2011年,我校制定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可概括为三句话: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10年水平,排名在辽宁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层次就业率指标分别是:研究生要达到88%;本科生为94%以上;高职专科生为95%以上;毕业生就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所要完成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我们不能松懈,不能动摇、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五项工作要求: 一是,要坚持“一把手”对本单位就业工作负总责,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具体主抓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要贯彻 “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的就业工作方针;要进一步完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各学院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院长、书记要亲自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务求把就业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要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本学院、各专业的毕业生的实际

情况,制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就业工作。二是,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深度挖掘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精心组织好校园招聘活动。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证明,巩固和拓展就业市场,多渠道搜集并有效利用就业岗位需求信息,是我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年,学校将启动“就业市场建设年”活动,拟制定市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以巩固和拓展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建设年”活动中,各学院要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特色,利用好校友关系、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单位、教授的科研渠道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抓好全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信息,自行组织和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三是,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教育部决定在2011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我校应主要围绕着开展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高度重视贫困家庭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

四是,加强就业宣传、引导和动员工作,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党和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宣传的力度,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适时调整择业目标;引导和动员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及“预征入伍”等项目就业活动;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工作,力争“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工作有新突破。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进的工作,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要认真抓好。为此,学校已经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平台建设基金200万元,相关的工作文件正在制定与修改过程之中。今年我们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方面做三件事:第一,要依托二级学院设臵的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指导性;第二,将以我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启动入园项目评审工作;第三,要完成校园内大学生创业项目竞赛活动,对获奖项目开展论证和组织实施工作。

同志们,我校2011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希望各学院和各职能部门领导,要按照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 艳 童付超

《考试周刊》 2009年第35期 字数:3195 字体: 【大 中 小】

摘要: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大局。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工作中心、工作主线、工作要点、工作理念及具体工作等五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思路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大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度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要点、坚持四个理念、做好五项工作”,现阐述如下。

一、围绕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大学生是就业工作的根本对象,也是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确保他们充分就业,是就业工作的根本任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全心全意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必须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把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富民惠民、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精心组织、统筹协调、重点督促、分类指导,并努力发挥各自高校的主要积极作用,围绕毕业生这个中心进一步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抓住两条主线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主线,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就业指导上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目前,高校重毕业生就业服务、轻就业指导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包括就业形势和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就业技能技巧培训指导等内容。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包括就业咨询服务、搭建毕业生就业双选平

台、办理各种就业手续、转移学生档案及根据就业工作进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等内容。“两条主线”基本囊括了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抓好“两条主线”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现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

三、突出三个要点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确保重点、关注热点和突破难点。“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该提早制定目标方案,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想尽一切办法确保就业率相对稳定,避免出现毕业生就业率的大起大落。热点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高校必须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促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关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准确、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反馈。突破“促进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的难点。高校应加大力度对特困家庭、有心理障碍和有残疾的毕业生,以及家在地震灾区的毕业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实施有针对性的“一帮一”就业指导帮扶工作,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顺利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

四、坚持四个理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宽、社会敏感度高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把以下四个理念贯穿于就业工作始终:一是树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要性的理念,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为国家分忧、替社会解难、遂学生心愿、促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抓细、抓实。二是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规律性理念,既抓好能力强、素质高、成绩好、表现优的毕业生的优质就业,使最优秀毕业生找到最好的工作,给他们搭建好成功的平台,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积极示范带头作用,又要重点做好就业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服务工作,由此带动其他学生,整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树立“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理念,坚持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思想,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规律,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开设市场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对接化程度。四是坚持“尊重学生选择权”的理念,在就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学校只需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教给学生分析形势、了解自我、作出抉择、执行计划的技能技巧,至于就什么业、怎么就业、什么时候就业等问题均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意见,切切实实地提高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促使他们做自己的主人。

五、做好五项工作

要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书记或校(院)长亲自主抓就业工作,定期听取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进一步完善“由书记校(院)长亲自抓,分管校领导具体抓,就业指导部门牵头抓,以院(系)为主体、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任务分解、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信息,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尽力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新的长期稳定的人才输送和就业信息收集支撑点,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岗位。四是加大就业信息化力度,为毕业生签约就业提供快捷服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基本实现网上就业、远程面试及高校、政府、社会就业信息网络的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五是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服务好的就业工作师资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Z].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王金立,柳铭,周屹锋.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08,(12).[4]单一峰,周念.毕业生应聘用人单位的博弈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3).[5]李亚慈.谈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理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6]梁晋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03).[7]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总理心中的教育:5年《政府工作报告》之教育篇

[EB/OL].2007-03-04.http://.cn/xwzx/gnjy/zhbd/t20070304_67657.htm.[8]甘顺良.高教“大众化”阶段地方院校就业工作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第五篇: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我市***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我市年共有普通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人(),专科毕业生人(),中专毕业生人()。今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年增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做好全市年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和指导思想

年我市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仍然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和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方针,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今年是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很大。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市各级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

(一)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接收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我市生源及愿意来梧工作的外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我市各级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可以进入人才市场,公开招聘,公平选人。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毕业生。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我市工作,对愿意来梧工作暂未落实单位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采取“先接收后就业”的办法。重点满足我市支柱产业、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对毕业生引进需求,优先保证我市各类外来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对毕业生的吸纳需求。

(三)我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各县(市)、乡(镇)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司法等执法部门新增人员,也应优先从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

(四)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从2003年开始,我市事业单位接收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按照“新人新办法”原则,全部实行聘用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并到人事部门办理合同鉴证手续。

(五)我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紧缺、对口专业的非本市生源专科、中专毕业生,仍采取“先聘用3年”的办法。毕业生的人事关系在聘用期间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代理,毕业生在聘用单位服务满3年而单位继续留用的,可办理正式调(转)入手续。

(六)鼓励、支持毕业生到我市各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引导和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支持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继续读书以及被国有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应在生源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申请办理人事代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人事代理的有关服务如政策咨询、接转人事关系和党、团组织关系、管理人事档案、保留干部身份、计算工龄、转正定级定职、考核、出国(境)政审、代办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申报手续、代收代缴养老医疗保险金等。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府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七)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并做好到农村基层锻炼毕业生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加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以适应社区发展的新需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八)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编制范围内优先接收安排师范类毕业生。鼓励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类民办学校工作。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师范类饱和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跨行业就业或自主择业。

(九)妥善安置本市生源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和安置特困家庭毕业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按专业对口的原则下达指令性就业计划。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本地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十)对回到生源地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由生源地人事局出具证明,先予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免费为其保管档案2年。其间,该类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免费为其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帮助推荐就业,办理人事代理。

(十一)毕业生办理报到和人事代理的具体程序,按《高校、中专学校毕业生报到须知》和《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须知》执行。经批准到我市工作的非本市生源毕业生,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改派手续。

(十二)毕业生符合《***城市人口准入暂行办法》规定的,按此办法办理落户手续。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应准确掌握本单位的人才需要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大中专毕业生需求信息,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人事部门主办的各类双向选择洽谈会。吸纳毕业生要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各主管部门要加强所属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廉政建设,在选录毕业生的过程中增加透明度,防止以权谋私、“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为毕业生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择业环境。

(二)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为毕业生就业接收提供全面、优质服务。要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主动进入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要积极动员、组织用人单位到人才市场摆摊设点,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招聘毕业生,真正做到就业市场“两个主体”到位。要全面掌握全市的毕业生需求信息,并通过报刊、网站等媒体公开发布,做好用人需求预测分析。要发动、组织各类专场招聘会和人才交流大会,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多的供需见面机会,努力提高成功率。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推荐以及人事档案管理、代办保险等“一条龙”服务。

(三)努力开拓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新业务,为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就业门路。要与外省经济较发达、人才吸纳量较大的地区加强联系,了解人才及劳力需求,通过开展人才输出、劳务输出等业务,鼓励和推荐在本地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到外省就业。

(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对于到农村基层、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重点工程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毕业生先进典型,要对其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典型,也要通过媒体宣传其创业之路,努力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各县(市)可根据本工作意见,结合县(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办法,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下载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3-05-22 07:18:00来源:《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06 版) 光明日报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杜冰 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龙政综〔2009〕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做好2009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 活动周期间,要坚持贴近高校毕业生求职需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集中宣传国家、省及各地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新政策、新措施。要组......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xxx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相关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合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自查报告 (2011年12月28日)2011年,我镇促进就业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西......

    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

    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

    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

    试谈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 熊小浪 由于大三学生最后一学期以校外实习为主,6月返校办理毕业手续只有一周时间。在这一周时间内,主要要完成以下工作:毕业清考、收集实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