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起步晚起点高——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08年1月11日,南湖区残联在市、区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全区残疾人的祈盼中,历经7个多月的筹备正式成立。南湖区残联的成立是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发展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内外环境,概括成六个字就是“起步晚,起
点高”。
一、起步晚,基础薄弱。对于新成立的南湖区残联,因为起步晚,与其他地方残联相比差距比较大,基础显得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组织建设薄弱。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南湖区残联成立之前,南湖区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由嘉兴市残联各相关业务科室兼顾开展,所属的镇、街道一级残疾人组织建设也比较薄弱,除个别镇残联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工作外,基本上是由镇、街道民政助理员兼职残疾人工作,照他们的话说残疾人工作只是“带带过”的工作。组织建设的薄弱,无法保证党和政府及上级残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上面的优惠政策文件发下来无法落实到村组和社区;影响到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
2、综合服务设施薄弱。目前,南湖区残联刚成立不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基础管理服务薄弱,还达不到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基层残联“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县级残联要建设集办公、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扶贫解困、康复训练服务、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残疾人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为残疾人提供全面、高效服务。
3、工作人员业务知识薄弱。残疾人工作的各项业务繁重复杂,服务对象又相对特殊,对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南湖区残联刚成立不久,人员偏少,工作力量不足,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与其他县、区级残联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工作人员对残疾人工作基本业务知识、残疾人工作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太熟知,对残疾人工作不太熟悉,还不太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为残疾人服务。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势在必行,但目前,我们的残疾人工作者业务水准和综合素质整体偏弱。
4、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薄弱。南湖区残联成立之前,南湖区缺少一个自上而下、结构完整、政策配套、具有地方性、可行性的残疾人优惠政策,辖区内的残疾人一般依据嘉兴市政府出台的《嘉兴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嘉兴市扶助残疾人的若干规定》、《嘉兴市区特困残疾人特殊救助办法》等文件享受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相比较而言,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薄弱,扶持资金偏少,残疾人受益面偏窄。目前存在的政策薄弱,使南湖区残疾人事业依靠政策提升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解决残联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阻碍了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势头。
二、起点高,发展快速。虽然我们面临着起步晚的现实困难,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环境、大政策更是千载难逢,正是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1、政策环境十分优越。党的十七大召开,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党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各地发展残疾人事业都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预示着全国各地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200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月23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拉开了全国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精神的序幕。同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对外公布,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正式启动,“到2012年,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力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这一系列好的政策对发展残疾人事业至关重要,为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政策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包括南湖区在内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2、扶残意识十分浓厚。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的财力有限,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也有个过程,对残疾人事业还十分陌生,因而,在上世纪成立的残疾人组织,为了完成改善残
疾人状况的重任,做了许多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历经近20年的努力奋斗,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扶助残疾人的事迹不断涌现,如今,扶残助残的社会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的逐渐加重,十分有利于残疾人新政策的推行,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普及,残疾人文体活动的开展等等。可以说,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正站在一个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共识的高起点上,开展残疾人各项工作相比过去更加得心应手。今年,中共嘉兴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嘉兴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爱心城市”动员大会,必将掀起新一轮扶残助残的高峰,为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3、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1988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后,各地相继成立残疾人地方组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走向成熟,各种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涌现,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南湖区残联虽然起步晚,却有捷足先登的便利条件,可以借鉴其他地、市残联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南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开展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资源重复浪费,事半功倍地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我们带着困难迎接发展的机遇,以发展的眼光迎接困难的挑战,并克服困难,实现南湖区残疾人事业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篇: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显的越来越重要,分析当前形势,广电事业存在诸多的发展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加强队伍建设、创办特色栏目、改进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途径。关键词:广播电视;优势;问题;措施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知识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和快捷,直接左右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先进技术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何改进和强化县级广播电视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广电事业自身发展的实力,是摆在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综合分析属于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范畴的广播电视,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看到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用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和编制发展规划,长远与眼前并重,促使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1.1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从客观上为县级广电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广播电视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广播电视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榆中县有43万人口,十多万个家庭,以前电视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和川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没有电视机或无法收看到电视信号。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电视机的消费迅速增长,全县大多数的用户已经能够看到多套清晰的电视节目,收看电视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成为人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获取与自己生产生活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电视收视率的不断增长,电视机普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广电事业的向纵深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时机,赢得了市场。 1.2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县级广电事业从主观上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舆论工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比增长,用于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比例持续上升,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农村广播电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农民节衣缩食积累资金购买电视机,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器的举动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渴望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渴望从广播电视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所以,以往公益性传输的几套单调的电视节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内容的需求,为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开展广电信息多功能有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电事业向更深层次领域拓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广播电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广播电视事业走过的艰难历程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卫星广播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就不可能有今天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将迎来多功能开发利用的大好机遇,用户将得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服务,如视频点播、因特网接入、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电视会议和高速数据传输等。新的增值业务将会对广播电视事业带来更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1.4已经构建形成的广电传输网络和设施,为下一步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拓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近年来广电人的艰苦创业,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已有长足的发展,城镇及部分农村有线传输覆盖网的架构已基本形成,县城周围有线电视网络已得到延伸和覆盖。如:榆中县的和平、定远、来紫堡、夏官营、甘草、清水、三角城、金崖等10多个乡(镇)和40多个行政村已开通了有线电视,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已突破2万多户,大部分用户能看到50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县城和周边居民基本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的同时,全县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还保证了境内80%以上的区域都能正常收看到无线转播的4套电视节目。县有线电视台和县广播站,从节目内容采编、制作到节目传输发射,所需要的设备基本保证了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为新业务的拓宽奠定了一定基础。1.5具有一批经验丰富,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广播电视工作者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广电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电人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是广电事业发展真正的财富。如:榆中县现有广电专业工作者40多名,其中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20多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5%以上,多年的工作实践在他们身上积累着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为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2、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2.1广播电视的经费严重短缺。 广播电视是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重装备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保障,而西部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由于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力十分有限,难以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广播电视部门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这必将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速度。 2.2广播电视公益服务性色彩太浓,导致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后劲不足。无线传输覆盖网络属无偿提供服务,有线传输覆盖网络建立后,也仅仅收取微薄的收视维护费提供运行资金,广播电视低廉的收入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较大反差,直接影响到广电事业自身势力的增强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如果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发展,老是停留在公益事业传统运行模式上,则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事业上都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2.3广播电视业务简单而单调,服务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现代广播电视已经与传统意义上的“听广播,看电视”发生了质的变化。就电视而言,观众热衷于具有个性特点、地方特色和参与互动性强的电视内容,而县级有线电视至今没有设置单独的频道,自办节目开办的栏目也过于单调,完全徘徊在播报县区新闻,转播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中,没有把形成本土特色和特点的节目搬上电视屏幕,缺乏有创新精神的节目。 2.4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限制着现有广电资源和行业优势的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不仅要求广电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也要把握新形势对广播电视提出的要求,广电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引入完善的竞争机制和实行企业化管理。有线电视是县级广电唯一一项有偿服务的部分,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现有的网络功能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处于半负荷运行状态,电视收视费的收缴也存在着一定难度,电视台的商业性服务业务偏少等诸多方面,直接限制着广电部门自身势力的壮大。 2.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直接制约着广播电视服务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与尖端科技往往渗透和粘合在一起,广电事业的发展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广电工作也需要有热情和执着精神人,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县级广电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县级广电事业引入良性发展轨道
广播电视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当今社会同样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文化体制改革对县级广电事业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业保护迟早要打破,如果我们依然墨守成规,使用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和经营处于时代前沿的广电事业,用陈旧的眼光看待新时代广电事业发展的轨迹,终将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县域人口是广播电视这份特殊商品的消费对象,广电服务存在无限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很大,借鉴商品营销的理念来管理和开发广电服务业,在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壮大广播电视的营运能力,增强广电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县级广电事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优势和困难,需要广电人重新思考,不断探索,开拓创新。3.1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纪律严明的广播电视工作队伍。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在广电事业改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构建一支和谐而合理,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广电工作队伍,需要引入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机制,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广电事业中。与此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借鸡生蛋”等多种培训方式,注重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县级广电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3.2抡抓国家投资中西部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发挥广电部门特有的优势,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县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3.3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有线电视开展增值业务和商业信息服务,广开财源,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产业化是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的必由之路,广电服务业也不例外,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运行,不断拓展广电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广电自身的市场发展空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县级广电不能将自己束缚于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模式贯有的以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为天职的牢笼中,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广电业先天注定的优越性赋予我们只要开拓创新,必将迎来丰收的季节。县级广电这张网络不能满足于传输几十套广播电视节目就完事,而是要利用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开展综合性业务,以增加收入、夯实基础为发展创造条件。 3.4探索一条既适应当前现状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管理机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绩效挂钩,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资金短缺,西部广电部门工作条件差确实客观存在,但人的因素在其中占有很大份额,如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偏小、收视费收缴难、电视节目单调等都与此相关联。3.5从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电视专题栏目为突破口,凭借电视窗口重新树立县级广播电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和优质的网络服务赢得用户,培育属于自己的市场主体,伴随收视率的迅猛增长,县级广电事业将不断显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总之,全面分析县级广播电视目前的现状,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县级广电事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县级广电一定要把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广大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和提供更多信息服务作为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始终,不断探索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第三篇: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张济川金德闻
康复医学工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康复医学作为完整的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由于战后救助伤病员的需要,当时康复医学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伤病员安装假肢、矫形器和提供各种辅助支具。随着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康复医学以第三医学的面貌矗立起一座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战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重视,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康复医学工程产业在欧美得到了快速发展。康复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十分广泛,除工程学科本身的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计算机、声光技术和材料学等,还涉及康复医学、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物控制论和生物材料等生物医学类专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工程仿生理论和人-机-环境一体化,其任务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满足病残者康复的工程原理和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微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兴起,推动了上述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现代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新成果武装康复医学工程技术,以满足广大病残者和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形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使得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发达国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康复医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作为康复医学组成部分的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也相对滞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仅有一些疗养院和一些简单的物理疗法和中医疗法,医院里还没有正规的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工程的内容也只有新中国成立时原有的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假肢工厂,为截肢者安装简易假肢,而且与医院脱节。直到1983年在卫生部的领导下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康复医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我国医学领域,康复医学工程作为二级学科被正式纳入康复医学的学科范畴,开始了学科发展的历程。
社会需求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源泉。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康复医学工程和相关产业在原有落后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所取得的进展主要是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方面,而且,无论在品种和数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广大市场的需要,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产品很少。少量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技术和产品,还处在少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研究阶段,而且由于缺乏政府和企业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研究无法持续,进展缓慢。高校本身,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也无力给予必要的支持。根据产品形成的客观规律,从科研成果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有力的中试环节,连接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根据实践经验,中试阶段所需的经费,往往是研究经费的十倍以上。由于体制上缺乏这一重要环节,没有政府或大企业的支持和参与,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很难实现,致使很多研究成果长期滞留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中。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虽然在中低档产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填补了一些空白,但与国内庞大的社会需求和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高技术产品方面,比发达国家大致要落后20年,这是我国康复医学工程技术面临的极大挑战。
21世纪初,我国已迈入13亿人口的大国,由于疾病、交通、工伤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病残人员中,需要借助康复医学工程手段实现康复的人数巨大,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6700多万残疾人中,多数人可以通过康复治疗、配备康复器具和康复训练,部分或全部地改善或恢复其丧失的功能。但由于康复医学工程手段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需要,他们中多数人还未能得到必要的康复治疗和服务。在1122万肢体伤残者中,有89万截肢者,其中约三分二的截肢者尚未安装假肢;有近1033万由于各种疾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者,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设备,其中多数人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另外,在1300多万听力语言障碍者中,有96.7%需要通过配装助听器或利用语言训练设备进行康复治疗,但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助听器和语言训练设备而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均寿命明显提高,200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8827万人,到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亿。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康复医学事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老
年,活跃老年”的目标所需要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系列康复设备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目前国内针对老年群体需要的康复设备和辅助器械的研究和开发几乎是空白。以上是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来自国内巨大社会需求的挑战。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由于我国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低,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均满足不了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巨大市场商机,纷纷打入我国康复工程产品市场,致使国内技术含量高的高档康复工程产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外国公司占领,国内许多相关企业和厂家变成了外国企业的代销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这是当前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
事物发展的规律,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令我国康复医学工程工作者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康复医学工程事业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发展机遇。首先,为了规范国内康复医学工程产品的生产,分别于1993和1995年建立了国家假肢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康复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无序生产和产品质量实施了规范化管理;2001年5月,卫生部、教育部、中残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康复训练与服务„十五‟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要求全国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基本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要求根据各种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康复训练。2002年8月,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中残联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要求。2004年10月,针对专家们关于建立国家康复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议,温家宝总理批示:“我国有六千万残疾人,要高度重视康复事业”,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政府有关部委提出的要求和拟采取的措施,特别是温总理的批示,说明国家对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我国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使我们深受鼓舞。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如何把握时机,落实和实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发展要求,是国内广大康复医学工程工作者极为关切的问题。从总体上讲,康复医学工程事业,是为我国广大病残人员和需要扶助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的社会服务性事业,其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应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康复医学工程事业的经验,有些是可以借鉴的。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工业企业、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相结合的道路,在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和设备可以为康复医学工程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例如美国退伍军人部(VA)下属位于各州的康复研究与发展中心,均与高等学校有密切合作关系。其中有与Stanford大学密切合作的VA康复研究与发展中心,与Pittsburgh大学合作的VA康复研究与发展中心,与Missouri-KC大学和Emory大学合作的、位于乔治亚州的VA康复研究与发展中心等。通过多年持续的合作研究,在康复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康复设备与装置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美国推动康复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国家设立的专项基金组织,如国家卫生研究所、退伍军人部和国家康复工程研究所等基金管理机构,专项资助医学和康复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由基金组织统一管理,由专家进行评估和验收。日本通产省和厚生省也采取过类似的方式引导和支持康复器械和装置的研发。在一些发达国家,还普遍采用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大企业密切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促进学校的研究成果通过企业强有力的中试能力,顺利的实现产业化。有一些大型企业,本身就拥有强大的智囊团和研发中心,如占有欧洲和北美假肢、矫形器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德国奥托博克假肢矫形器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随时跟踪本领域科技和产品的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及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国情的不同,我国不能完全仿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康复医学工程事业的道路和模式。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像美国卫生研究所、退伍军人部那样国家级的专项基金组织,专门支持医学和康复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项目;已有基金组织的相关学部中,没有针对康复医学和康复医学工程的支持部分;国家还没有面向全国的、实力雄厚的康复医学工程方面的工业研究机构;国内康复医学工程领域的工业企业大都规模不大,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很薄弱,可以说尚未形成规模型的产业。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在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有很大的潜力,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有待向产品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走什么样的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推动和发展我国的康复医学工程事业,是从事康复医学工程研究和产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为了推动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的发展,应在机构建设和经费投入上采取重大举措。
1.希望能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尽快建立国家康复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大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大,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分散,建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重点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所在地设立分支机构,根据分支机构的特点和优势,研发项目可有所分工。鉴于目前康复医学工程研究成果的商品化问题,是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工程中心及其分支机构应具有中试和产品化能力。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资源,采取“嫁接”方式,也就是把发展康复医学工程的“芽“嫁接到已有研究基础的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树“上,资助这些单位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建立地区性的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的分支机构。工程中心还应与康复服务部门相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生产、服务“一条龙”的发展机制。这样做的好处是1)见效快,国家无需投入大量经费去搞基建和设立整套行政办事机构。2)与产业和服务结合起来,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要,提出研发方向,使研发成果及时为社会服务。
2.建议在国家已有的主要基金项目和科研计划中,建立与康复有关的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
开发的专项经费。面向病残者、老年人和需要康复服务的各类患者的康复工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事业,服务对象的个体性强,所采用的技术又是多学科的融合,如果与其他传统学科领域混在一切,很容易被忽视或被挤掉。
3.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希望除建立国家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外,能大力支持有希望的现有企业与大学合作的立项。支持的力度,不应仅停留在研究阶段,而且要支持中试和产品化全过程。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正视我国康复医学工程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珍惜国家为推动康复医学工程学科和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宝贵机遇,团结奋斗,知难而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我国康复医学工程技术和产业的落后面貌,为改善广大病残者和老年群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多的贡献。
――――――――――――――――――――――――
清华大学康复工程研究中心,100084
作者简介:张济川,男,教授,中国康复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第四篇: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展,电子商务拥有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以网上购物为主的电子商务因其比面对面交易更为方便、快捷,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子商务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商机。全球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晚,与其相配应的服务行业以及政策法规还尚未完善,以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缓慢。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市场。电子商务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挑战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快。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众多,因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2008年,我国网络交易总额达到了1200多亿。2006年到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对比在2008年,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距离,美国为71℅远远高于中国的使用率。2007年—2008年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对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很快,但在重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却很不均衡,大学生和办公室职员两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小学生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及经济能力的原因暂不予考虑,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则说明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今后几年里,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向城市郊区及农村扩展。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的联网络为载体的商务活动新模式,它的发展受制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应于网络经济的社会法律、诚信环境状况。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但由于我国各项社会性基础设施不甚完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而保障电子商务活动规范、安全运行的社会法规、诚信环境不完备则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更直接、深层的因素。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由于B2C以及C2C在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份额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也会向着个性化、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国际化发展。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营造的环境
1、电子商务相关立法
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颁布了新《合同法》,其中合同形式条款部分涉及数据电文这一新的电子交易形式。新《合同法》将合同的订立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扩充到数据电文形式,并明确了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到达时间,此外还对电子商务合同的生效地点进行了规定。虽然新《合同法》的规定还不够细致与完善,但增加的“数据电文”条款,为电子商务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0年年初,在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上,张仲礼提交《关于制定我国“电子商务法”的议案》,将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自此,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发展到新的阶段,成为众所瞩目的问题。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法律,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这一法律的出台扫除了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及其他领域中应用的法律障碍,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此外,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2005年1月8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和《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制定发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24日,商务部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子商务催生了在线交易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产生和发展,在线交易金额的日益膨胀,使规范支付机构运营、统一交易流程、设定行业入门标准等成为当务之急。2010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意在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防范支付风险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为规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管理,央行分别于2011年11月4日和2012年1月5日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可以说,这些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分别就不同方面对电子商务主体、行为等进行了规范,但这些大多属于规章办法,缺乏可操作性与全面性,我国仍缺少一部系统性的电子商务监管法律。
网购立法工作全面启动
2012年6月,由国家工商总局牵头发起《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立法工作全面启动,并已被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这意味着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已进入制定阶段。
此前,在杭州召开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工作方案研讨会上,国家工商总局有关官员指出此次立法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全面拓展延伸,坚持发展优先、权利保护优先、自律优先,从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业态、跨境交易、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网络新兴行为九大方面进行落实。
此次立法被明确列入2012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涵盖了电子商务市场中的C2C与B2C网络零售、O2O网络团购消费、移动电子商务、虚拟商品交易、B2B网络贸易、大宗品电子交易、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代购、小额外贸)等诸多细分领域,是我国目前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监管层面的首次立法,其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广大网络消费者,而且涉及到网络经营者、服务提供者、交易平台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
据悉,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全程参与此次《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立法调研与起草工作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此次立法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网络经营者的主体(如淘宝网店)准入与界定、网络经营者是否征税、虚拟商品交易规范、跨境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经营者监管、网络促销规范、网络消费纠纷管
辖权等方面。
电子商务立法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政府部门及立法机关的相互配合。《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的制定和出台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还将治理我国电子商务行业中存在的种种乱象,保障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上,仍然存在着宏观管理体制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指导的问题。
在国务院明确强调“稳增长”之后,发改委近期项目审批加速放行。此次项目的审批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油等领域。据中银证券预测,近期包括新型煤化工在内的大批项目将获得路条。预计此次项目审批的金额可能达到 5500-7000亿元。
然而,就目前来讲,中国煤化工发展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突出表现在,传统煤化工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型煤化工产业投资过热。
在传统煤化工方面,焦炭、电石、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项目重复建设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除此之外,又受到国内石化产品和进口大量低价化工产品的冲击,导致中国部分传统煤化工企业开工率不高。
例如,2010年,国内甲醇开工率不足40%,化肥生产开工率也始终处于低位。产能过剩导致传统煤化工产品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多数企业陷入严重亏损。因此,煤化工行业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煤化工产业结构性过剩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多年的发展中缺乏整体宏观统筹规划导致的。
例如,焦化行业的盈利空间在2011年就已十分有限,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特别在国务院2011年10月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并对焦煤实行单列计算加征资源税之后,焦炭成本加速上涨,使焦炭行业盈利前景进一步暗淡。
传统煤化工中另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产品则是甲醇。据了解,中国目前已批待建以及在建项目如按计划在2012-2013年间全部竣工,则到2013年中国甲醇总产能将突破6000万吨,超过之前的《甲醇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规定的到2015年甲醇总产能控制在5000万吨的目标。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的局面,使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期。
然而在新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上,仍然存在着宏观管理体制滞后,产业发展缺乏整体统筹规划指导的问题。
一位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研究人员指出,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和国企在利益驱使下,盲目新建拟建许多大型煤化工项目,还有的以发展煤化工为名,行圈占煤炭资源之实,只是煤化工项目遍地开花,布局分散,产品雷同。产业盲目和无序发展,形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渡发展,造成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新型煤化工项目还处于开发研究、实验验证、产业化示范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标准缺乏、政策不定、市场难测、投资巨大、资源环境制约、污染排放控制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和影响。
上述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追求政绩,不顾技术发展、产业成熟度、当地建设条件、市场需求以及能源转化效率是否合理,纷纷建设和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已呈现发展过热的态势,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
从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2011年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严重,竞争激烈,价格上行乏力,但新型煤化工发展仍在加快。后者目前尚处于发
展初期阶段,未来20年将是其技术开发、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型煤化工产品的选择上,当前我国高端烯烃产品存在缺口,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而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相对过剩,因此,相关部门在批准新型煤化工项目时,应当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判断,谨防低端产品过剩。
另一方面,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掣肘,企业为了获得地方资源,使出浑身解数,而地方政府为了将税收留在当地,要求企业将资源就地转化,这就必然形成企业在当地投资煤化工的状况,最终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因此,在传统煤化工方面,市场和行政手段都可以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投资的冲动也会相对较弱,而新型煤化工,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相关利益方的协调,统筹规划,未雨绸缪,才能最终有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