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8:1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

第一篇: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12年10月13—14日上午我和于老师在局直中学进行了课标学习,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对课标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从以下三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紧跟时代步伐,对于研究成果适时的加以修改或补充。生命科学是现在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或过去完成式,知识要不但更新。

强调三个要素: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铺垫。

二、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如:

1、关于“生物的富集现象”由“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神经调节中“探究某些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变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等。

2、删除了部分实例,如“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等。

3、增加了相关内容,强调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

探究性学习只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三、增加了50项重要概念。

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强调在生物学教学中传递重要概念。

1、注意到学习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即“迷失概念”,要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如:植物呼吸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同学们在小学时,对植物需要二氧化碳,有很深的概念,因此只要老师问到有关植物需要什么气体时,都直接想到二氧化碳,可是再问到植物行呼吸作用需要何种气体时,大家又会回答二氧化碳,这时大家才会惊觉,刚才似乎是答错了,即使老师已一再重复,下一次再问,还是会有人答错。

事实上,植物和动物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且都是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只有绿色植物在白天有光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的是二氧化碳,而且会释放出氧气。

2、强调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与以往的区别

⑴、新的课程标准注意到了知识点的局限性;

⑵、提出仅仅强调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⑶、提高了概念性知识的地位;

⑷、概念在特定年级的要求的准确描述;

⑸、教学中强调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概念;

⑹、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

有知识结构的人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当学生有一个重要概念之后,对事实性的知识就会联系起来。具有知识结构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

彭玉梅2012、10、15

第二篇:学习《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体会

学习《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体会

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确实有必要把生物教学以及生命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及时的反映,做到与时俱进。我通过反复观看南师大汪忠教授的课程标准修订解读有以下一些个人的体会,现与大家交流。

一、倾听一线教师的建议

一些教师认为“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教学实例中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的方法不太科学,主要是皱襞的方向应该是横向的,而实例中纸的皱褶方向是纵向的。考虑到部分生物学教师的想法,因而修订时删除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这一实例。

二、修改后更符合实际

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得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的要求对高中学生比较适合。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对应于“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内容,原“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被删除,原因主要是养鸡场的防疫要求不允许该活动的开展。

三、为教材编写修订提供选择的空间

原“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原活动难度较大,涉及动物的饲养、观察和探究。新活动可以涉及动物饲养也可以不涉及动物饲养,将“探究”改为“观察”,难度也明显降低,给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更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标准》将原先分散在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改为“实例”,集中放在“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中(共计11个教学实例和2个评价实例),《新标准》没有要求将这些实例编入《生物》教材的实例,教材可以选用这些实例,也可以选用其中部分实例,甚至可以不选用所有实例。这些修订为教材编写修订提供选择的空间。

四、强调核心概念在教学中和生物素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学习要接受很多知识,有些知识因为经常不用而随着时间逐渐遗忘,但有些知识很难被遗忘,那就是一些核心概念,如与光合作用,发酵,基因工程有关的知识。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概念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也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标准》增加“重要概念”有其积极意义。

(1)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即可获得,其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而概念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需要学生去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2)重要概念的内涵决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过去的教学大纲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表述主要采用“名词”或“术语”的方式,现在的课程标准则采用“描述”的方式。这样的表述无法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3)关注重要概念可以纠正教学误区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某个概念等同于一个词或术语,进而把某个概念的教学等同于理解词义和识记词义的教学。例如,生态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但学生知道了某个名词术语绝不意味着理解了这个概念,如果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概念”的“替身”——名词或术语上而不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学生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记忆概念上,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去提出和解答有关真实世界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上。这就陷入了误区。

五、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实验区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中考不考《生物》的地区,《生物》课程难以受到重视。许多教师认为,《标准(实验稿)》非常重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忽略了知识目标的检测。这其实是误解。但在很多地方和学校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参加研修人员在初中教学生物的过程中是否很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呢?这次增加的,检测学生知识目标达成这个评价建议,应该切合实际的。

六、个人感觉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结束生物科目的学习,与高中生物的学习不能在时间方面做到衔接是一个问题。现在虽然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跟后续没有太大的矛盾,但是大部分初中学生毕业主要趋向是升学。初三年级没有生物科目的学习,与高一生物的学习不能在时间方面做到衔接出现矛盾。建议课标里增加初三上学期开设生物课。

部分地方生物学教学条件建设没有达到教育部标准。教学条件是教学的根本保障,也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实现除了与课堂教学所需教学资源外,实验教学资源也不可忽缺。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要求制定相应的符合地区实验教学要求的基本装备要求,积极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的切实达成。我觉得现在国库丰裕,政府完全有能力一步到位给每个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实验教学要求的基本装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须及时督察通报配备情况。

以上是个人研修的一些心得,希望同行积极提出不足之处。

第三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重点与变化

一、“双基”变“四基”

1、基础知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

2、基本技能:计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3、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分类、集合、数形结合、符号、对称、对应、有限无限等思想)、推理(归纳、演绎、公理化、转化、类比、逐步逼近、代换、特殊一般等思想)、建模(简化、量化、函数、方程、优化、随机、抽样统计等思想)爸爸:儿子,1个李子+2个李子=?个李子

儿子:爸爸,我不会,我们在学校是要苹果算的。

4、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也是目标。

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习的经验。

学生学会知识需要活动经验;学生形成智慧也需要活动经验。

“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二、“双能”变“四能”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仅包含解决问题,还包含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应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使他们面对各种现象时候,都有机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

“分扣子”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会学。” 华罗庚先生,经常提到的两句话,一句叫做“会把书读厚”,一个是“能把书读薄”。

所谓发现问题,它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当中,去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且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这些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有关系的,但是又不同。

所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从已知到未知,那这里的已知个未知都是清楚的,因为问题一摆在这里,就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里边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那需要利用已有的定理,概念,性质,公式,模型,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去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三维目标”到“四维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有两类词汇用来体现目标,一类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另一类就是经历、体验,探索,四、核心概念。

1.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3.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是原来大纲里有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这是对于空间观念的一个刻画。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用最通俗的话说几何直观,就是看图想事,看图说理,就是几何直观,说的挺形象。

第一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刻画和描述问题。一旦用图形把一个问题描述清楚,就有可能使这个问题变得直观、简单。第二个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三层意思,图形可以帮助表述一些结果,可以帮助记忆一些结果。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第一要充分的发挥图形给带来的好处。第二要让孩子养成一个画图的好习惯。第三,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第四要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住些图形。

培养几何直观就不会落空,所以这一次加了几何直观能力,加了几何直观这个关键词,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挺重要的一件事情。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抽象与直观的关系“ 4.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是统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数据的分析是统计的核心知识,5.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标准中是这样说的,只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运算始终是中小学教学里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一直都占很大的篇幅,另外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关于数学的价值取向,数学是不是就是要求运算快,现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运算能力不能仅仅是算个数,应该包括对于运算对象的认识,包括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运算,就是这些运算的背景是什么,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的、方法的选择,包括运算在哪些地方有用,学运算的目的是要解决一些问题,所以仅仅停留在运算的巧和快,可能误导了对运算的理解。

6.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标准实验稿中就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通过归纳和类比等等这样一些形式,来进行推断,来获得一些可能性结论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演绎推理不一样的是从特殊到一般这样一种推理,所以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知道不一定是对的,通常可能称之为猜想、推测,是一个可能性结论。但是合情推理在数学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包括在学生学习数学和今后的未来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当中,都是特别重要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不仅在几何里,包括数与代数,包括统计概率都有,实际上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当中。

7.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这个基本上模型思想概括的比较清楚。

数学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件事情就是解决问题,所以要形成模型;另外一件事,要从实际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型。一个是归纳的过程,一个是演绎的过程。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构造,没有数学公式在那里摆着,其实很多数学从一开始就要构造一个能够描述模型客观现实的模型,所以说模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应了数学的本质。

“建构主义与建模思想“

“鸡比鸭多5只”的建模;“余数比除数小”的建模;循环赛的场次、淘汰赛事的场次。8.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用意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创新,在各个学科里边,都是要提倡,而数学的创新可能更重要,数学是非常抽象和严谨的,但是同时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应该体现创新、创造性的应用。所以说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标准说,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还有一点,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做起。

从某种意义上,越小的孩子,他越有创新,小孩子的兴趣,小孩子对问题的敏感性,他能提出很多很多成人可能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他本身就是创新。

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当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活动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包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希望通过的努力,让学生不要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能够学好数学,才能够有信心。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有多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赋予个性的过程。就是要使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学习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接受式的学习,同时更应该重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他的学习,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中,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等各种活动,这样就使数学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单调的去听,自己去练,要改变这种单调的这种学习方式。

镇数学评优课概况

六、用哲学的观点看问题 江苏省常熟市的研究报告。

1、情境设置与贴近生活

情境设置是不是数学教学引入课程内容的惟一合理方法? 生活数学、日常数学、学校数学的关系。数学的“生活味”与数学的“数学味”

2、合作学习与“学习共同体”

什么是“合作学习”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什么时候是小组讨论的最好时机?

怎样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看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3、学生主动探索与教师的指导作用

“自主探索”是“自由探索”吗?

“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指导作用”的关系是什么? “优化方法”应该是学生做还是老师指导?

4、理论与教学实践

“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

“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 哪种教学模式比较好? 你有更好的教学模式吗? 如何用《数学课程帮助》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第四篇:学习《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勐库中学苏有川

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确实有必要把生物教学以及生命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在《生物课程标准》及时的反映,做到与时俱进。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实质上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适应经济的需要?这是当今各国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虽然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的答案。但一般都认为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个性和开放的头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生物学,在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我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及修订解读有以下一些个人的体会,现与大家交流。

一、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

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对象是全体初中学生,标准规定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同时,也强调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均指出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在内容标准中单列“科学探究”主题,而且在其他主题中都给出多项活动建议和探究案例,并在教材编写建议和评价建议中都特别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修改后更符合实际

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得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这样的要求对高中学生比较适合。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对应于“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内容,原“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被删除,原因主要是养鸡场的防疫要求不允许该活动的开展。

三、为教材编写修订提供选择的空间

原“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原活动难度较大,涉及动物的饲养、观察和探究。新活动可以涉及动物饲养也可以不涉及动物饲养,将“探究”改为“观察”,难度也明显降低,给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更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标准》将原先分散在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改为“实例”,集中放在“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中(共计11个教学实例和2个评价实例),《新标准》没有要求将这些实例编入《生物》教材的实例,教材可以选用这些实例,也可以选用其中部分实例,甚至可以不选用所有实例。这些修订为教材编写修订提供选择的空间。

四、强调核心概念在教学中和生物素养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学习要接受很多知识,有些知识因为经常不用而

随着时间逐渐遗忘,但有些知识很难被遗忘,那就是一些核心概念,如与光合作用,发酵,基因工程有关的知识。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概念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也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标准》增加“重要概念”有其积极意义。

(1)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在教学中,事实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即可获得,其学习的主要形式为记忆,检测时主要是复述;而概念性知识一般需要学生归纳推理,需要逻辑加工,需要学生去理解,检测评价时一般需要在新的情境中应用。

(2)重要概念的内涵决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期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重要概念的螺旋式发展。过去的教学大纲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表述主要采用“名词”或“术语”的方式,现在的课程标准则采用“描述”的方式。这样的表述无法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3)关注重要概念可以纠正教学误区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某个概念等同于一个词或术语,进而把某个概念的教学等同于理解词义和识记词义的教学。例如,生态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但学生知道了某个名词术语绝不意味着理解了这个概念,如果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概念”的“替身”——名词或术语上而不是对概念的理解上,学生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记忆概念上,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去提出和解答有关真实世界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上。这就陷入了误区。

五、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实验区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中考不考《生物》的地区,《生物》课程难以受到重视。许多教师认为,《标准(实验稿)》非常重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忽略了知识目标的检测。这其实是误解。但在很多地方和学校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我们参加研修人员在初中教学生物的过程中是否很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呢?这次增加的,检测学生知识目标达成这个评价建议,应该切合实际的。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感受很深。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保证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课堂再也不是以前的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了。《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生不再是吃老师咀嚼之后索然无味的知识,他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变成了课堂上的思考着、探索者。通过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素养、甚至人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切实做好这些,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期待新课标修订后的新教材能尽快下发,进入课堂。

第五篇: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东宁县绥阳镇中学 陈忠成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向教师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此谈点心得体会。

一、对《物理课程标准》领会:

《物理课程标准》体现了物理学本质观。在内容标准部分增加许多社会需要、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内容,增加许多与社会、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的研究是物质世界的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这种研究所采用的手段是实验,因为人类只有掌握了宇宙法则、物质世界的最一般的运动规律,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遵循规律办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一点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其价值定位是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强调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应该包括的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隐含着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帮助教师树立“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观念进而加强对教材的优化整合。《物理课程标准》用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的课程理念进行全面设计,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物理、科技物理、人文物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对某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是采取一系列主动式行为描述方式。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到:

1、转变学生观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看作学生,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以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转变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的促进者。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2)教师是教育的科研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3)教师是教学中的服务员。

教师要转变角色,由领导者变为服务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摆出教学过程领导者的姿态,课堂上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等,主要由老师说了算,容不得学生商量。这样,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就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消极情绪埋下了种子。这将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转变,是教学的创新,由此会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导”,使自己由课堂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的改变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它表现为引导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过程的指引,帮助学生分析采用不 同程序、不同步骤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开展概念的教学时,为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提供现象发生的条件,为现象表现出规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等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引,真正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服务作用。

(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以探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 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 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循于常规,学生自主参与,创造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究,积极提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

通过探究创新过程,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了科学的方法,体验探究、创新成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了。

总之,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活动为中心,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二龙小学 丁晓艳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详细分为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一、以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新修订内容学习体会 青山中心小学牛有才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

    现代生物学概论学习体会

    《现代生物学概论》学习体会 刚开始学习生物学概论时,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有的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深入的学习过,刚开始觉得这门课程没必要开,后来学习完了以......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精选合集]

    题 目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学 院专 业年 级学 号 姓 名指 导 教 师成 绩2012年9月12日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

    初中生物学教案

    生物科学杨艳梅 200907010076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内容多......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三店街宋寨小学陈金洲 学习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我知道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

    《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期末考试之后,我们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通过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