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亲的心就是天堂——读《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妈妈》有感(最终版)
母亲的心就是天堂——读《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妈妈》有感母亲的心就是天堂。
终于读完了《请允许我,叫你一声妈妈》了。合上书,咽了口吐沫,回味了书中的故事,它让我明白了:母亲的心就是天堂!
故事是这样的:以为单身妈妈的儿子在下夜班途中被人劫财害了命。听到噩耗的母亲每天不吃不喝,看着儿子的相片哭的死去活来。终于凶手被抓住了,是一个不到20岁的男孩,不久法院开庭,法官宣判男孩死刑,话音未落,一个黑瘦的农村妇女跪在地上,一次又一次地磕头。虽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后,法官问原告席上的他:“还有什么要求。”可那位母亲的回答震惊了全场。她哽咽地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减轻他的罪行„„因为,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所以,我再也不希望另一个妈妈承受同样的痛苦。”法官点了点头,改判男孩有期徒刑25年。故事讲完了,可那位母亲的心,却让我知道了宽容的力量如此之大。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哪位母亲有宽容之心原谅了害死自己独生子的过错;宽容是犯错时一个鼓励;宽容还是原谅朋友一不小心弄坏自己玩具时的没关系„„
其实,母亲的心就是宽容的天堂。
五年级:贾昕宇
第二篇:请允许我转身——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请允许我转身——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那日,闲来无事便在书店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了龙应台先生的《目送》,封皮上一幅母亲用自行车捎着孩子的背影的简单素描让我瞬间就决定买下它来,因为这幅画面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熟悉和温暖。
书中的《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开篇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简单的几十个字,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是啊,我们与父母、我们与子女的关系又何尝不是真的如此呢?
回想自己三十多年来与父母之间那些由无数次目送和无数个背影构成的深深地缘分,才看到了自己的疏忽和幼稚。从上幼儿园起,父母便开始无数次地目送我的背影辗转于家与校园之间,那时的我是快乐的,父母的目送是欣慰的,没有一丝的悲凉与不舍,因为他们眼见的是自己希望的逐渐成长、生命的逐渐延续。步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只是自顾自地陶醉于这个全新的环境,甚至内心深处还抱着离父母越远越好的想法。那天,我是第一次目送着父母的背影走远,眼中既没有发现父母得身躯渐显老态,更没有看到被风凌乱了的丝丝白发,那时,父母的心中应当是相当不舍的,因为自那一刻起,他们便知道,我们之间的缘分不再是那样紧紧纠缠,今后便是若即若离、渐行渐远了。之后的日子过得飞快,确如书中龙应台先生与她的儿子一般,我也曾嫌弃母亲对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觉得新鲜,我也曾嫌弃父亲对许多问题仍旧抱着陈旧的观点,我也曾固执地将自己的背影留给日益衰老的他们,我也曾在有些场合不愿与他们同行„„。那些年里,其实父母从未让我的背影走出过他们牵挂的目光,只是我的轻狂让我从未认真审视过他们的记挂。现在想来,我是应当深深地对父母鞠个躬、道个歉的,请你们原谅当时那个眼中只有自己飞扬青春的我吧!
参加工作时,父亲送我去几百公里以外的单位报到,这次,便是注定要彻底游离于他们的生命以外了,而今后的路,我真的只能一个人走了!至今,我依然记得那日母亲不舍并伴着几分悲切的目光,出门时,我拿起东西快速的转身,只留给她一个看起来那么决绝的背影,其实却早已泪如雨下,而母亲像是没有看到,仍旧倚着门絮絮叨叨地叮嘱。到单位一切安顿好送父亲走时,却早已难以掩饰心中的悲凉,看着父亲上车时的背影,只有选择迅速“逃离”。几年间,无数次地往返于家与单位之间,我总是固执地坚持一个人去车站,每次故作轻松的离别背后,是早已无法承受的悲伤,只能用看起来“没心没肺”的转身,来逃避所有不愿让他们看到的脆弱与伤悲。
转眼,女儿已经三周岁了,假入正如龙应台先生所说的那样,我应当准备开始看着女儿日益长大而与我渐行渐远的背影才是,但是,我于女儿确实是惭愧的。小小的她每每只能目送着我决绝的背影远去!记得她两岁多时,有一天,在她玩的很高兴时,我告诉她:“妈妈必须回单位去了”。那一瞬间,她的表情先是凝固,凝固成一个很呆滞的笑容,等到她的小脑袋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瞬间眼神便失去了先前欢乐的光泽,也正是那次,让我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让一个孩子去无数次地目送自己妈妈的背影远去是何等的残忍!那之后,我会慢慢告诉她分别的不得已,她也似乎慢慢明白了些,虽然有时的告别女儿是欢快的,因为妈妈的再次回来一定会有她想要的礼物给她,但作为妈妈,我的心是沉重的。
本应在静好的岁月中去目送父母老去的背影,女儿成长的脚步,但我只能选择被无数次地目送,而我能做的也只有在心中无数遍地告诉这些我深爱着的人们,在我仅存的那一丝坚强的底线面前,请允许我转身吧,哪怕留给你们的是些许的决绝,也是因为我只想让你们看到我安好!
第三篇:读《母亲的心》有感
读《母亲的心》有感
西方关于爱的祈祷词是这么说的: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凡事盼望。爱是永不止息,爱就是一盏灯。
听说过一个犯人和母亲的故事:探监的日子,一位从贫困山区来的老母亲,坐驴车、汽车和火车,辗转来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形形色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籽。葵花籽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籽仁儿,双手开始颤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泪,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才凑足路费。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儿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一粒都不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嗑的瓜子,包含了千言万语,他忏悔了。
母亲是上天派来守护孩子的天使,无论她贫穷富有,无论她地位高低,她都会用尽所有的爱去爱护她的孩子。做子女的唯有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才对得起那无私的母爱。
生活中的拮据造就的坚韧的母亲,而母亲的顽强也渐渐让不懂事的孩子长大。通过文章,我们反思自己是否曾经因执拗任性让母亲为难,如今是否应该回报父母,尊敬父母?
六年三班 王奕航
第四篇:李易峰,请允许我再次唤你一声麻雀散文
绵细的雨是在惊蛰那天扔进杭州城西的。一堆潮湿的清瘦的路灯灯光从飘窗外涌进来,安静地趴在窗玻璃上。我用目光拾起和灯光一道涌进来的闪电,闪电离我很近,近的只隔了一扇窗。然后我听到,春雷滚滚。
我翻开了一本叫做《惊蛰》的小说,我记得我还点了一支烟,我倚在木椅上,对着湿漉漉的杭州城吐出一口口的烟雾。我分明看见一个叫陈山的年轻人洇进了城西的凉夜里。他应该是奔跑的,他奔跑起来的时候像极了一撮风,风里流淌着火药的气息。他是去寻一个人的,他寻的人叫麻雀,也叫陈深。
《惊蛰》是《麻雀》的续作,是祖国与信仰的延续,是一束生长在松针里的细碎的阳光。这些阳光粉一样铺开来,在杭城的上空,雨将它们打湿,也将它们揿进了无比如烟的日子里。
我见证了《惊蛰》在老师的手里从小说到剧本的日脚,那是漫长的。接下来更为漫长的,是《惊蛰》的拍摄。《惊蛰》像是一滩疯狂滋长的青苔,雨后尤为肆无忌惮。这滩青苔奔进了蛛网一样的街道,把每一条街道都裹了起来,一同裹起来的,还有一句很酽的道别。
我成了职业作家以后,在城西的写字楼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这样漫长的日脚。我会在九点半或者稍迟一些的辰光,坐在白颜色的木桌前,然后泡一壶茶,将空调开到合适的温度,懒散的坐下来。我会打开电脑,写一写小说,接一接电话,直到茶水变淡,温度从茶壶里隐去。我会时不时翻看《惊蛰》,念一念陈山的名字,这个名字是有温度的,并且从没有在哪里隐去过。
除了《惊蛰》,我们还在谋算很多的剧。窗外绵细的雨老早滂沱,我不清楚还会有多少如陈深陈山一样的人洇进月光和酒中,我想那必然是美好的一塌糊涂的。假如,这些一塌糊涂的美好从我的指间纷扬出来,那么,我会在三月的西溪,煮一壶陈年的花雕,我会说,干杯。
大雨,请继续滂沱。
第五篇:读《我的母亲》有感
读《我的母亲》有感
丰子恺对母亲的爱满溢于全文,这是我读后的最大感受。虽然作者的笔调很平实,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与歌功颂德,但正是因为它的平实,所以才令此篇散文的光彩持久、柔和。
文章一开头就写“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说明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非常的了解,让读者颇有熟悉感。然后又从母亲的辛苦说起讲起,“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对家庭的付出与艰辛。,在父亲去世之后她的生活比一般封建家庭主妇更加地艰难,因此,儿子就是她的精神与生活的寄托,更是未来的希望。而在她看来,儿子能有一番作为更是她精神的寄托和依靠。
母亲对“我”的管教,不仅是严格的,也是慈爱的。母亲总是眼角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在作者上学回来要糖的时候,母亲没有对“我”大喊大骂,只是在给“我”糖后用严肃的光辉看我和给“我”几句勉励。对于我的母亲有何尝不是呢?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回家再关上门好好地教育儿子,这给我留足了尊严与脸面,并不是像其他家长一般喜欢在外头教训孩子,给别人看给别人听,以示自己管教的严格。母亲虽然严格,可是在她心里面却是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疼爱。小时侯有一次在我得了肝病后,母亲没有在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后果,也没有担心病会不会传染给自己。因为小时侯总是要她和我同一个碗吃饭,他不像别的父母那样子,在得知自己的儿女生重病之后就表现躲避状态,而我的母亲正好以其相反。
文章也写到“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村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作者的母亲为了爱护家里的物品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我想这一点对于我的母亲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还记得我读一年级的时候,由于爸爸爱赌钱,把当时中西瓜赚的七八钱块全都输完了,更别说我们的学费了。那时候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去帮别人打临时工,每天去帮别人挖木薯和砍甘蔗。那时我有时候还和母亲一起睡,当时我根本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为我们做早餐,跟别说知道她什么时候去做工啦!现在想想真的有点对不起母亲,因为我没有实现我母亲的梦想考上二本。
虽然,母亲待人是最仁慈最温和的,但是母亲也是最懂得人情事理的。“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我想我的母亲虽然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她比其她普通妇女都要谦虚和礼让。记得小时候分地时,别人占多我家的土地,但是母亲却没有在地里大喊大骂,只是用平和的语气和别人解决,而不像我的邻居大婶,在自己的一点利益被别人占后,在家里大喊大骂,呼天喊地。我想这也是她对我的影响,以至于我继承了她的良好品德,在遇事之后镇定,坦然的去解决。文章最后说“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从这便可知母亲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与份量。其实爱这东西是世间最美好的,是我们感情中最最宝贵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我们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缺失了爱,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有无限的遗憾与悔恨。很开心能在丰子恺平实的笔调中见识了世间伟大母亲的一种,这使我更加地珍惜、感恩现在的生活与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