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大科院金融专业模块分流情况的调查 1
宁大科院金融学专业模块分流情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方案
组员:(12金融1班)汪玉琦 叶晨晨 赵恩靓 王冰莹
一、调查背景
宁大科院12级学生刚刚结束了专业分流的志愿填报,将在下一年进入所选模块的课程学习。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用来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主要包括三大模块:银行学,投资学,保险学。金融学的学生必然会进行专业模块分流,他们对这三个模块的应该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识,这个不同的认识不仅会影响到他们对模块的选择,而且会影响到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二、调查目的了解金融学学生选择模块的情况;分析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通过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情况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透视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查对象
宁大科院12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四、调查时间
时间为三周,从2014年4月6日始至2014年4月27日止。
五、调查内容1、12级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涉及性别、班级、选模块等。2、12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对该模块的了解认识方面。
3、12级金融学专业学生对该模块未来职业方向的影响的认识。
六、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设计调查问卷
共设计十一道选择题(9道单项选择,三道多项选择)以及一道主观题,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
2、组织相关调查人员学习
在正式调查之前组织组员学习抽样调查的基本知识并提醒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从而有利于提高调查的精确度,使调查活动有效地进行。
3、问卷发放与接收
将问卷按12级金融专业三个班级各20份,共60份分发到男女寝室抽样调查,并确保所有样本回收率为100%。
4、资料整理
(1)问卷复核。筛选无效问卷、估算各类子样数目以确定是否进行补充调查。确保每份要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的调查问卷的真实有效。
(2)问卷编号登记。对问卷进行编号,将所得问卷资料输入EXCEL文件进行加工、汇总,将调查中用采访法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附: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
宁大科院金融学专业模块分流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此项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宁大科院金融专业模块分流的情况,希望您能积极参与。填写这份问卷大约耽搁您的7分钟时间。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宁大科院金融专业模块分流研究”课题组
2014年4月12日
1、性别:A、男B、女
2、班级:A、金融一班B、金融二班C、金融三班
3、您所选的模块:A、投资学B、银行学
4、您选该模块的原因(可多选):
A、父母的要求B、自己的爱好C、该模块就业前景好D、工作稳定E、父母已安排好工作F、其他
5、之前是否对该模块的了解程度:A、了解B、一般C、不了解
6、您是如何获得该模块选择方面的信息:
A、问学长学姐B、网上搜索C、对该模块不是很清楚D、其他
7、您认为该模块哪几科基础课程是最重要的?
8、您认为在该模块的教学上有哪些模式(可多选):
A、专业知识的培养B、个人的道德和修养的培养C、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E、其他
9.您认为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否为将来工作有帮助:
A、很有帮助B、有一定的帮助C、没有帮助
10、您认为所选模块设置的课程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适应 B、不适应
11、毕业后是否有意向从事该模块的工作:
A、是B、不是C、不一定
12、您所了解的该模块所处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有哪些(可多选):
A、理论知识B、专业技能C、实践D、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团队意识 E、学习能力F、其他
问卷内容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第二篇:大学专业分流利弊
大类招生利弊
大类招生,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
一、实行“大类招生”的原因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 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变革,并于2001 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根据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的理念,先按文科和理科学习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分流,二年级下学期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都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什么国际、国内的一流大学都选择“大类招生”呢?
1. “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途径。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已经从一次性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本科教育阶段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专业技能,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不断求索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同学科探索求知和创新求解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径和思维活动的特性,从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2. “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局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科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从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大类招生能够让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弊端。同时,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学制一般为4 年,许多学生入学时选择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如,前几年的计算机热、财经热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施大类招生,每个大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1-2 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
4. 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大类招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形成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院、系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
5. 大类招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受社会就业走向和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招生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冷门”专业少有人问津,新生质量没有保证;“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考生人满为患,录取比例奇高
二、“大类招生”中显现出的弊端
从“大类招生”的兴起到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四五年。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渐渐也显示出一些问题,需要不 断的研究和完善。
1. “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志愿时,应实事求是地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目前有些学校,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致使各专业不能协调发展。首先,这种专业分流方法,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既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对于这一问题,可以用合理制订专业分流计划的方法加以克服。即在学生填报分流专业志愿后,综合考虑考生志愿、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设置每个专业的分流计划数。这个计划和我们按专业招生的招生计划数设置不同,它首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志愿,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志愿为优先,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并且,对于连续几年生源质量好的专业,学校要加强建设;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一方面要加大整改力度,同时也可考虑停招。对于专业本身建设基础好,只是由于专业的性质和 社会需求量短期的饱和而造成分流选择人数不多的专业,要采取保护政策,继续扶持。
2. 专业数较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的学校,要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虑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一般都是综合性院校。有部分学校专业很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平均下来一个专业的人数不超过50 人。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有些班级的人数少于35 人,那么学校的办学效益就受到了影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找到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平衡点,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试着大二按照规定的招生计划数、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者其他综合考评对学生进行分流。这种分流办法同样保留了“大类招生”的优点,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的办学效益,亦可促进学生大一期间为了能分流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的分流办法,与遵循学生志愿、自主选择专业相比,在学生的自主权和专业之间的竞争方面有所减弱,但是却保证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专业的稳定发展。
3. 师范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专业不适合大类招生。师范类、医学类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要
求专业方面的课程较早地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则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不太适合常规的大类招生。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政策上目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有些不同,很多地方的师范生招生数和录取名册都要求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大类招生由于在入学时不能确定其师范生的身份,所以在就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医学类和师范类的学生也不是完全不适合大类招生。如有的教师教育学校,可以把若干个师范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是可行的。
4. 不能盲目地按照学院招生。目前,一些学校的“大类”很大,几乎是按照文理科分类或者按照学院分类。按照学院招生,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大类。其中有的学校是同一个学院里的专业都比较相近,有的学校则不是。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他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普通高校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大部分都会继续深造,本科教育只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直接就业,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高。因此,大类招生需要一个合理的培养方案来支撑。如果为了大类招生,不顾学校的培养目标,将教学计划完全不同的几个专业硬是拉在一个大类里面,这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的发展前景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按照大类招生,还是要以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比较合适。
5. 实行二级管理的学校,大类尽量不要跨学院。近年来,各个高校新专业比较多,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哪个学院早启动就放在哪个学院。这就造成了一些相近的专业分属于不同学院的情况。目前,比较多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在大类招生的时候,建议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不要把不同学院的专业放在一个大类招生。否则,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不容易开展。总之,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
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是否成熟来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第三篇:专业分流重要通知
志愿填报原则:
1:志愿优先原则(与高考志愿录取原则类似)
2:绩点:不同专业按不同课程成绩评绩点。例如信息工程专业就看重:C语言,通信软件工程等
3:绩点按四个学期的成绩
这学期会提前至少一个星期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进行分流,分流工作完成后大家根据自己专业选完课才放假
转来的同学一二学期成绩会分别进行单独认定,等候通知
如果某个同学某一门选修课没有学,而这门课程又刚好在计算平均绩点的课程里面,那么在计算该同学的平均绩点时不考虑该门课程。
4:加分项:
对C++,工数,空间解析几何等会高一个绩点;获国家二等奖以上同学,不考虑成绩,直接录取;获省级奖加分,可能还有其他的加分项,大家可关注通知
5:二级和四级不影响分专业
6:填报志愿时要填三个志愿
7:由于会考虑四个学期相关课程的成绩,而专业分流工作又要在本学期考试完成后立即完成,所以,凡第四学期期末考试有不及格的课程,计算绩点时按照1.0计算,第一二三学期有不及格且补考没过的课程,计算绩点时按0计算。
8:目前,学院关于专业分流的方案已经提交至教务处审核,具体方案细节及志愿填报时间将在方案审核通过后公告通知。
各专业的了解
下周将会陆续针对各个专业进行介绍和详细分析。内容包括:专业定位,目标,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跟考研关系等,具体时间等通知
关于课程选修词:
课程选修词里的课程是按方向列进去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选相关课程
各专业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靠大家,例如去年广电的整体学习氛围就表现的比较好
调宿舍问题
如果想调宿舍,可以自己跟其他人协调好,申请调换。
资源开放
无论选哪个专业,学校的实验室,老师等这些资源都是共用的,以后会安排参观了解实验室。觉得哪个老师可以给你指导,就主动找他,老师都很欢迎同学去寻求学习方面的帮助。101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有老师和研究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那里寻求帮助。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请求老师的指导,有什么好的提案也可以向学院申请
关于广电
广电(通信技术方向)国外做得比较好,中国这方面仍然很弱,要想大力发展还得靠高科技人才,中国也在大力扶持(ps:
1、目前广电做通信技术的人员大多不是受过大学教育或是学过广播电视工程的人员,所以以后广电毕业的同学如果去广电局这一块的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他们也很希望能招到这方面专业的人才。
2、学广电的同学也并不是就业就定格在去广电局什么的,同样可以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竞争岗位)。所用的技术跟通信一样,还有一些特技,例如:微波转发,卫星接收信息等
通信的广电不同传媒的广电:前者侧重技术,后者侧重艺术。
实际上,很多广电毕业生跟其他三个专业从事的工作差不多
专业总结:
从实际出发看,前三个专业差别不大,只是牌子打得响
考研和就业
无论考研还是工作,别人看的是你把知识转化为成品的能力,导师一般都不看奖学金之类的东西,而看你有没有把知识学清楚。
关注就业的同学请注意:下周有个模拟招聘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观摩或参加。平时可以关注就业信息网
提醒
学过什么不代表你就会什么。好好利用课余时间,拿些用实际行动去做点东西才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现在是夯实基础,根据兴趣规划学习的时候了
第四篇:06_如何处理专业分流
KINGOSOFT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学籍)有关问题
7、如何处理专业分流?
(1)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设置专业分流学年学期”,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1)。
图7-1(2)选定待分流专业的年级以及学年学期,单击“确定”按钮。
(3)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确定专业分流”,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2)。
图7-2(4)选定年级、院(系)/部(如:2004级教育学院),单击“检索”按钮(图7-3)。
图7-3(5)双击某一待分流专业(如:教育学),在“未对应专业”窗口中将显示此年级未对应专业的信息,勾选某一或多个未对应专业(如:学前教育),单击“
”按钮(图7-4,图7-5)。
图7-4
图7-5(5)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处理专业分流”,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6)。
图7-6(6)选定年级,选择分流前专业和分流后专业,单击“检索”按钮(图7-7)。
图7-7(7)勾选待分流学生,单击“
”按钮(图7-8)。
图7-8(8)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专业分流之后分班”,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9)。
图7-9(9)选择年级、院(系)/部、专业、班级信息,单击“检索”按钮,即可显示专业下待分班学生以及班级下已有的学生(图7-10)。
图7-10(10)勾选专业下待分班学生,单击“
”按钮,即可将这些学生分到当前班级下(图7-11)。
图7-11
第五篇: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考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考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由于我国大类招生下的专业分流处于探索阶段,大类招生改革也带来了些学生管理工作及教学资源配置的问题。基于上述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拟作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考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探究专业分流选择不尽科学的原因,寻求改善其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分流选择;影响因素;建议;自我认知
一、专业选择意愿分析-基于问卷数据和访谈
由于该调查针对的是专业分流后的学生,因此,学生对自身所学的大专业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数据发现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
我们以性别作为调查基准,发现男女生的在专业分流时主要考虑的自身因素为:毕业后就业是否顺利、个人兴趣、自身性格、预期的晋升空间。其中,以毕业后就业是否顺利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男女均占很大比例。而男生以个人兴趣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位于各考虑因素之首,占58.93%,高出就业因素约19个百分点。而女生的个人兴趣和就业考虑相差约为6个百分点,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推知大学生专业分流主要考虑因素在男女生中存在相对差异,因此我们就该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经过我们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并分析了性别在专业分流中对其选择专业存在的影响:由问卷的问题“你的性别是”和就“专业自身而言,以下哪几个原因是你在进行专业选择中优先考虑的”交叉分析表格1-2可得,男同学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更加注重专业的名声,在众多考虑因素中仅专业名声就占了近45%,而与之相对应的女同学的考虑因素主要为专业竞争程度和是否有利于掌握一门技术。这样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女生较男生而言更加谨慎,务实。这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所显示的经济管理类中女生所占比例超过70%,且学习会计专业的占比重最大的实际状况相符。
从我们问卷有关于学生专业分流选择后所学习的专业是否为其第一志愿的问题中发现,尽管大多数学生分流后所学的是自己的第一志愿,可还是存在着近30%的学生无法学习自己的第一志愿。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专业选择自由,多元化培养的原则。基于该问题我们对分流选择被调剂的同学与学习自己的第一志愿专业的学生就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对比和分析。由您所学的专业是否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和您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如何的交叉分析
根据研究发现大类分流过程中学生专业选择意愿形成机制,利用工商学院大类专业分流的学生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工商学院学生对专业满意度普遍较低,只有在专业前景较好的情况下专业满意度较高,并且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此外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满意水平的重要因素,多数学生满意程度低源于所学的专业是被调剂的除此之外就是没有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专业分流时被调剂的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分流时成功学习到自己的第一志愿的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约低10%个百分点。
我们发现:就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在专业分流时主要考虑的客观因素而言。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更加趋向于选择专业竞争较弱,课程难易程度较低的专业,这两项因素在城镇学生中分别占41.43%和30%左右,而在农村学生中专业名声和可以掌握一门技能为主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分别占农村学生人数的约40%和32%。由此可推知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而言直面问题与挑战的接受能力较弱,内心主动规避现实的心理相较农村学生而言更为突出,而农村学生更倾向去随大流选择专业,并且更加贴近实际和现实。
二、专业类型对专业选择因素的影响
由“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哪些因素对做出专业选择有重要影响”和“所学专业类型”的交叉表分析可以看出:
1、无论是哪种专业的学生,在做出专业选择的时候,个人兴趣占了很大的比重。由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推断,现阶段大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促使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其中,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把个人兴趣放在了首位,工程技术类和理化医学类都把“社会对专业的普遍法”作为专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从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看,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面对每年逐步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无疑,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工程技术类和理化医学类都是属于比较具有技术专业性质的专业,而社会对于这两类专业还是持有比较看好的观点,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的,选择这样的一个专业对于顺利毕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文学法律类专业的学生,在面临专业选择的时候,朋友意见和自身兴趣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可见文学法律类专业的学生在遵从自身兴趣的基础之上,很大成程度采纳了朋友的意见。
在校大学生不论男女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自身兴趣,大约占所有影响因素的就四分之三,并且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媒体等外界的影响。除了自身对专业本身兴趣之外,社会对专业的普遍看法也是在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一大考虑因素,说明当今大学生选择专业趋冷避热,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有一种只凭分数选专业的倾向。
高分报“热门”,低分冷门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医学热、计算机热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冷。许多大学生凭在校成绩完全可以选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十分让人惋惜。另一部分大学生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对策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专业分流选择权的机制。针对高校部分学生无法就读自己第一志愿的,导致这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满意度较低,并且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前途抱有消极心态的这一亟需改善的现实状况.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我国现有的并且正在运行的专业分流方案主要采取志愿优化、成绩择优分流原则。仅仅以学分积点作为最终专业的选择标准过于单一化,分流依据有失偏颇。对于目前的这种专业分流模式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适当放宽对学生专业选择权的限制。
(2)建立专业分流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在进行专业分流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对备选专业的信息不了解并且获得专业信息的途径窄的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专业分流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以学校为主导包含学生、学校、家长、企业四个主体。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快速地系统的了解到有关专业分流的信息,并且可以与学校、企业和家长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3)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学生在影响其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一题中主要倾向于就业前景、自身兴趣两项。与之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有关于学生盲目地就就业前景因素去选择自己的专业。随着就业机制的转变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与专业的关联度呈现越来越弱的趋势。分析大学生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原因,构建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策略,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其次,学校可以增设一些有关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专业分流前对全体面临专业分流的学生做一个系统的性格特征测评和相关职业测评作为学生专业分流选择的一个较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许长勇.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2]严晓春.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报告――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王晓霞.“被转”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