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情况汇报
市人民政府
一、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状况
自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三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致力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康复救助、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组织领导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残疾人参
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在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康复救助工作方面:按照国家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我市重点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实施了“共享阳光助行工程”和“共享阳光光明工程”、“共享阳光儿童救助工程”。
按照“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要求,扎实推进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为让肢残人站起来、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施“共享阳光助行工程”。为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切实抓好防盲治盲工作,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光明工程”。本着“救助一个孩子,就是救助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二)教育就业工作方面: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和劳动权利,重点实施“共享阳光助学工程”、“共享阳光万人培训工程”、“共享阳光就业创业双百工程”,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让广大残疾人依靠知识和劳动增强自信、实现自立。
认真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深入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着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市政府专门制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见》,出台了对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实施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对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施税费优惠和资金支持,实施就业援助开发公益岗位助残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以实施“万人培训工程”为抓手,加强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根据残疾人自主创业和择业要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结合我市的产业优势和传统技术,重点打造书画装裱和篆刻、平面设计和摄影、内画和刻瓷三个特色培训基地,提供就业“直通车”服务,使接受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以创建100个就业扶贫基地和扶持100名残疾人“小老板”的“双百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两基一体化”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处就业扶贫基地,集中安置和辐射带动5000-10000名残疾人就业,每个“小老板”吸纳带动5名以上残疾人合伙发展。
(三)社会保障工作方面: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共享阳光社保工程”,积极构建惠及所有残疾人的政策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危陋困难,集中实施“共享阳光安居工程”。市政府确定用三年时间,集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三年共投入资金3963万元,使2600户、3129名贫困残疾人入住新居。以来又对200户残疾人住房进行修缮,还为最困难的安居工程户配备了床、被褥、灶具等生活必需品。我市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以建设数量多、财政补助高、社会效果好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共享阳光安养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实施“共享阳光社保工程”。着力落实各类救助政策,逐步建立对城乡贫困残疾人政策性救助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有1.3万名贫困残疾人享受政府生活补贴,其中有8114名重度残疾人每月再享受50元的生活补助;把2152名城镇残疾人、9924名农村残疾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759名残疾人实施“五保供养”,对 2573名残疾人进行社会救济;对农村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镇重度残疾人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最高优惠政策;全面推开新农保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残疾人“养老难”问题。
(四)文化生活工作方面:为满足广大残疾人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残疾人体育运动会,重点办好第八届省残运会。
按照“两个省运同样重视、同样精彩”的要求,成功承办了第八届省残运会。自省委12号文件确定省残运会与省运会“同城举办”后,我市创造性地做好省残运会组织筹办工作,实现了省运会、亚青赛、残运会筹办工作的统筹协调、无缝转接、资源共享,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我市的筹办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组委会的充分肯定,评价本届省残运会组织水平一流、场馆设施一流、服务保障一流、氛围营造一流、开幕式创意一流,是我省历届残运会最规范、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一届体育盛
会。我市的203名运动员参加了16大项、156个小项的比赛,共获总积分1192分,金牌102枚,奖牌153枚,一举夺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个第一,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三年里,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还在多项国内外重要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去年广州亚残会上,我市有两名运动员获得两块金牌两块银牌;特奥足球队在全国第五届特奥比赛中获得了铜牌;以我市10名聋人为主力的山东聋人足球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银牌。
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突出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模范,形成浓厚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结合纪念市残联成立20周年和“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肢残人日”等专门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和专门协会活动。发挥好“一网”(残联系统网)、“一站”(共享阳光网站)、“一刊”(《共享阳光》期刊)、“一会”(新闻宣传促进会)的作用,每年都组织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奖和残疾人工作研究成果评奖活动,参加了全省第七届文艺汇演并获组织奖。持续开展“共享阳光文化助残”活动,每年为残疾人订报刊5000份,支持“雄鹰”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巡回演出,帮助盲人耿家勇出版小说《蹴鞠王》。
(五)组织领导和环境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壮大,不断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大力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残疾人事业,坚持依法推进和政策扶持。依据《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加大政策救助力度,市及区县先后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36条,涵盖了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初,市政府把修订《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列入重点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修订内容,结合实施《山东省残疾人扶持优惠规定》,统一和规范各区县对残疾人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市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
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切实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活环境。加大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力度,支持残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切实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注重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各类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广大残疾人勇于战胜困难,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展示人生价值,涌现出了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自强模范3人,省级自强模范10人,市级自强模范30人。
三、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建设。在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中,尽管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残疾人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有些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处于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突出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将围绕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并完善加快残疾人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今年重点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按照“完善保障保基本、突出服务促发展、增加供给惠民生、强化机制利长远”的总体要求,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真正使残疾人享受政策不弱势、享受福利不困难、全面发展无障碍。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残工委和残联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各级政府残工委,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服务残疾人的工作格局。继续把残疾人工作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政策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福祉。建立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按照“城镇重点抓社区、农村重点抓乡镇”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好配好残疾人干部,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干事,解决好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待遇。积极创新残疾人工作发展思路,强化“共享阳光”扶残助残品牌和各类载体建设,围绕服务大局、服务残疾人,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是落实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和省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对重点工作项目提前进行调查摸底、科学论证,分步组织实施。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财力为残疾人办实事,重点实施好市区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辅助器具适配工程、“阳光家园”托养工程、就业创业“双百”工程、扶贫救助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艺体人才培养工程,让更多残疾人得到更大实惠。
市人大这次视察活动,是对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市政府将按照市大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把全市残疾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让广大残疾人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开创美好生活。
第二篇:关于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工作情况的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区残联副主席、理事长 崔国福 各位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工作情况的报告,请审议。
一、残疾人保障法律体系及我区残疾人工作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由第七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 的,于 1991年 5月 15日起施行。这部法的基本精神是:作 为公民,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待方 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作为有特殊困难的人,国家 有必要给予特殊扶助,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减轻或者消 除残疾影响和环境障碍,促进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 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残疾人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是对我 国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的重大贡献,是对残疾人法律体系的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到目前为止,国务院颁布了近四十部重 要法律法规,规定了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内容。由于有法 制作为后盾,通过不断的努力,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气氛非常浓厚,使残疾人 状况已经有了显著改善。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和 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 人权保障的广泛性、公开性和真实性。
目前,我区残疾人工作由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区残联 工作原来由区民政局代管,根据上级要求,2000年10月27 日召开了白碱滩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区残联正 式成立。现残联编制2名,理事长1人,干事1人。区残疾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区残疾人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按照区人大的工作安排,区残联从5月 21日至6月 2 日对区辖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白碱滩区现有常住人口 64”7人,残疾人797人,占总人口 的1.24忧其中:肢体残疾476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9.7见精 神残疾1吓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3.4儿智力残疾94人,占 残疾人总数的11.79人听力残疾人5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 6.5施;视力残疾5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27此言语残疾14 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75巩综合残疾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 0.5人 残疾人死亡12人走失1人,现在已就学的少年儿童 54人,未入学的有23人,搬走的有33人、残疾人享受政府 救济的低保户有32户。有就业能力而没有就业的有29人,无就业能力的 91人。
二、认真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鼓励残疾人积极参 与社会生活
(一)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入 自治区人民政府 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人95 年12月又发布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6号令。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也制定下发了实施自治区《规定》的具体办 法,并出台了《克拉玛依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入这些法规 都规定了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要 按照本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2%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且 还规定了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差额人 数每年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缴纳的数额,每少安排 1名残疾人,按市统计部 11 /b布的上 职工年人均工资的金额标准计缴。
白碱滩区人民政府对残疾人就业情况非常重视,把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提高残疾
人的就业率。1992年区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就在资金极为紧 张的情况下,兴办了白碱滩区第一家福利厂,1993年又兴办 了三平镇福利开发总公司,1998年5月又成立了嘉惠公司,安置了一批残疾人进行劳动就业。目前三家福利企业共有27 名残疾人就业,其中白碱滩福利厂9名,福利开发总公司12 名,嘉惠公司7名。福利开发总公司及嘉惠公司残疾职工均
占到职工总数的 5 0人 为了更好地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我 们多方采取措施,一是要求各企业尽量按比例多安置,二是 鼓励残疾搞个体经营、自食其力。三是要求街道多安排适合 残疾人工作的岗位。200年 5月份,经与市残联协商,我们 又争取了六个书报厅,已基本定点,可解决六个残疾人就业。书报厅由市残联出资购置,交给邮政局管理,免费给残疾人 经营。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使残疾人就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 的提高。目前我区在企事业单位和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共 有 228人,个体就业的 23人。退休 346人(其中死亡 10人),就业总数为587人,另有其他区的残疾人10人在我区就业。有就业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有29人。无能力就业的总 数为 168人,其中,无就业能力的成年残疾人门*5岁女 性,18巧 0岁男性)有 94人,(其中死亡 2人,走失 1人),少年儿童 77人,无能力就业的总数为 168人k据调查结果,目前,白碱滩区残疾人就业率为94.8%。由于我区在安置残 疾就业工作中长期坚持,成效显著,1999年,被为市局评为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今年3月初自治区残联和 市残联领导来我区检查工作,我区又被评为克拉玛依四个区 的第一名,并给予了嘉奖通报。
(二)积极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及服务,促进残疾人 劳动就业。为了扩展对残疾人的帮扶范围,特别是给残疾人劳动就
业以更多扶助,区残联成立后,召开了有区辖有关部门和单 位领导参加的“扶助残疾人优惠政策”协调会,把残疾人代 表所提的建议和要求,交给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经过有关 部门和单位同意,在市政府颁布的《克拉玛依市扶助残疾人 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又增加了十一条优惠 政策,并以区政府*000D 号文件下发实施,这一举措得到 了广泛的好评。
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方面,通过调查,基本都得 到落实:工商公局给30名残疾人个体户减免了50%的工商管 理费,合计1万多元。区上还给残疾人安排较好的经营地段 和摊位,给残疾人开办的电话亭优先安排好位置;职工医院 给残疾人免费挂号,优先就医;职业介绍所免费办理证件,残疾人购买和使用液化气同市局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公安分 局优先解决残疾人的配偶及其子女的落户问题,同时免收手 续费和相应的费用,免收配偶暂住证费;国税分局去年给8 名残疾人个体户免税111“元,给三个福利企业免税93.4 万余元;地税分局去年给33名残疾人个体户减免了个人所得 税 66517元,营业税 14492元,合计达 88009元,并给三个 福利企业免税合计5n394余元,有力地扶持了福利企业和个 体劳动者的事业发展。此外,为鼓励残疾人自食其力,有关 部门还对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减免了教育基金、副食品价格调 节基金、卫生费;区残联给18名经营三年以上残疾人个体劳 动者一次性发给每人1000元的扶助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 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政策。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效管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根据国家、自治区、市政府的规 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经济组织没有完成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所缴纳的金额。白碱滩区残疾人 保障金以前一直是由市残联收取,石油管理局每年统一给市 残联一次性缴纳。管理局改制后,市残联把区辖改制企业的 保障金收缴权下放给区残联。2000年初区残联对各企业进行 了摸底调查,测算出各企业应缴数额。200年 1月份收缴 99 保障18万多元,还有两个未交纳保障金的企业也已承诺 在六月底前补缴。残疾人保障金是专款专用,按规定只能用 于补贴残疾人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个体经营、补偿 残疾人就业机构经费,奖励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突出的单 位和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区残联所收的18万保障 金,经与市残联协商,不进行上交,区残联成立后向市残联 争取拨款69.44万元,用于部分残疾人生活费,慰问金等,其中52.9万是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专项基金。保障金 的收取使区残联有了残疾人事业活动基金。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基本福利,建立完善的残疾人社会 保障机制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 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 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对无劳动能力、无法 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全社 会都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一)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险:
目前,白碱滩区所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集体企业 或改制企业所安置就业的残疾人已基本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三个暂未给残疾人投保的福利企业,也均已准备 做参保工作,以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
(二)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局改革的不 断深化,残疾人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又由于残疾人自身残疾 障碍的影响和外界物质,精神环境的阻碍,还有一部分残疾 人没有就业,生活水平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为了保障广大 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水平,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对我市重度无业残疾人和暂时没有安排就业的其他残疾人发 放基本生活费,发放生活费的范围和条件是:
一、持有克拉 玛依常住户口和市残联核发的残疾证。
二、符合就业年龄(男 18周岁至 50周岁,女 18周岁至 45周岁)。
5、无业,依靠 亲属供养的残疾人,以及在各企业领取下岗费每月,足200 元的残疾人。按差额部分补足 200元。发放时间是从2000 年四季度开始,每人每月 200元,每季度发一次.2000年 11 月份经摸底,给全区93名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费总计sl 300 元,200年一季度发放了 93人的生活费总计 51 660元。生 活费的发放使残疾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也带来了其他问 题,如在福利企业就业的部分残疾人和个别残疾人个体户,不愿再出力劳动,主动打报告提出辞职、停业,要求领取生 活费,对此市残联又发文规定:“已就业的残疾人自动辞职、停业的,或三次安排就业不去的残疾人,不享受生活费待遇”。为此区残联准备在年内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分期分批进行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教育他们遵纪守法、树 立和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国家 为社会分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我区扶残、助残奉献受心的气氛非常浓厚。在5月20 日第十一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区上举办了大型文艺 晚会,晚会还举行了台湾曹仲植基金会为我区16名残疾人捐 赠轮椅仪式,区辖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为残疾人事业捐资捐物,共
有30个单位捐款达11万多元,工商银行,广告公司也都予 了积极赞助,辖区部分全体工商业户也纷纷捐款捐物。这些,充分体现出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也反映出我们的 精神文明建设正在积极迈进。
四、切实抓好残疾人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残疾人自身素 质
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的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文 件,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困难家庭子女上学予以减免学杂费的 照顾,对其子女入托免收托儿费中的杂费项目及托儿费中的 管理费给予减免 5 0%的照顾。各学校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 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特殊教育方式、有的随班 就读、有的实行特殊教育。十九小学根据实际情况,专门开 办了弱智班,有四名残疾学生,派专门老师讲课。目前在校 就读并已办了残疾证的学生共有54名,今年5月份助残日期 间,区领导以及区残联、区教育局领导看望慰问了在校就读 残疾学生,给他们赠送去了书包、钢笔等学习用品,鼓励他 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白碱滩区在外上大学的残疾学生有4名,上中专的残疾 学生有3名。残联根据《克拉玛依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 对考入大中院校的残疾学生发给一次性奖学金,1999年有2 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专院校,发奖金合计1H0元。2000年又 有5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合计发奖金14000元。极 大地激励了在校残疾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今后区残联将进一步配合教育部门发展残疾人教育,做 好各类适令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就读工作。按照国家,自治 区的要求,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五、认真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提供积极的法 律服务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其合法权益不容侵害。在维护 残疾人合法权益方面,区上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的 工作,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为残 疾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和援助,以支持残疾人通过合法的 签字经维护自己的利益。例如,去年元月份,当我们得知三平镇残疾人吴有纪无辜被打一事,当即与三平镇派出所取得 联系,经调查取证,在春节前将此事进行了妥善处理,使残 疾人获得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1兆.84元。又如,白 碱滩区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李群的劳资纠纷案,残疾人龚伟 合同纠纷案,诈偏案等四案案件给予了免费代理,免收代理 费达70H多元。
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还需要我们大力宣传残疾人事 业和残疾人先进事迹,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倡 导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为了更好地保护残疾人的 合法权利,我们已与有关部门协商,准备由司法局牵头成立 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做这方面的工作。
六、切实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 工作。国家对残疾人采取康复措施,其目的是帮助残疾人恢 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工作是在政府领导下,以康复机构为主体,社区康 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为了搞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需要以医疗卫生部门,在社区 为主成立专门康复机构,并成立康复领导小组,在医院建立康复服务指导站,街道医院建立康复站,社区设立康复训练
点,形成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网络。因区残联成立比较晚,组织机构还未组建,因此一些康复工作的措施还没有完全到 位,我们计划在今年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康复措施,落实康复场所,配置康复设施,依托职工医院成立康复服务 指导中心,各医务所设立康复指导站。目前,两个社区设立 康复训练中心(内设康复训练室、医疗保健按摩室、娱乐室)训练器材已进行订购。
今年,我们还应残疾人代表的建议和要求,对无业困难 家庭的残疾人进行了一次体检。在区残联和两个街道办事处 的精心组织和白碱滩职工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抽调了精 湛的医务人员对全区63名残疾人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经 过体检发现有问题的有39人,我们把检查的结果返馈给他们 以进一步治疗,此举受到了广大残疾人和其亲属的好评,也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是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实施的头一年,是 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展望未来,我们残疾人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 续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发扬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精神,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 扶残、助残、帮残的工作,不断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健康 有序发展。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主任会议:
我就2003年以来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依法推进残疾人法制化进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市残疾人及基层残联组织概况
一年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市残工委)以贯彻实
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线,以残疾人康复、就业为两翼,以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和增强残疾人自强意识为动力,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据科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市残疾人总数为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其中,听力语言残疾人为4.29万,占34.3;智力残疾人为2.46万,占19.7;肢体残疾人为1.83万,占14.6;视力残疾人为1.83万,占14.6;精神残疾人为0.49万,占3.8,其它综合残疾人为1.6万,占13。此外,还有麻风病、侏儒等其他类别的残疾人未统计在内。按城镇与农村所处户籍划分,全市农村残疾人为9万,占72,城镇残疾人为3.5万,占28。
全市六个县市区残联均全部组建并对外开展工作联系,残联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越来越被广大人们及社会组织所认可,各级残联办公无场所、机关职工无住房、残疾人活动无场地的“三无”现象得到了基本解决,做到了有牌子、有编制、有经费、有人员。改变了残联工作“一穷二白”面貌,残疾人法制建设驶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作法
1、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龙头,全面完成各项康复任务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点,涉及到残疾人千家万户。全市各级残工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事业。
市残工委以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为主轴,以“复明工程”为重点,以“社区康复”为依托,使大批残疾人得到康复,全年共完成聋儿语训40名,培训聋儿家长35名,低视力配用助视器72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21名,训练智残儿童39名,对7500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96,显好率达67,社会参与率56,肇事率下降到0.2,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520件。
市残工委采取“社会参与、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工作模式,2003年4月份,由个人投资,残联扶持,管理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兰之心”弱智班、“阳光”聋儿语训班投入运行,招收残疾学员累计达38名。周边几所小学的少先队员与该弱智班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红领巾助残活动,既培训了健全儿童的关爱之心,又促进了弱智儿童的身心健康。
2、以提高残疾人素质为动力,促进残疾人文体工作全面进步
整体上提高全市残疾人素质,必须把残疾人教育作为切入点,也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要内容。
2003年4月,市残工委与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在分管教育副市长的主持下,召集财政、体育、文化、民政等部门举行现场办公会,研究探讨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生源、师资、经费等问题,全年共募集资金3万元,其中市残联在困难条件下资助经费1000元。三所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招生范围逐年扩宽,政府部门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累计招收残疾学生达187名,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中获奖夺牌达10多人。
盲人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一个难点。市残工委一方面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实施范围,2003年对10名盲童每人给予资助经费150元,另一方面利用盲协主席姚则安懂盲文优势,采取私办公助方式全年完成7名盲童培训任务,使盲人教育成为近年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为解决贫困残疾学生的入学,2003年市残工委制定了《全市扶残助学奖励实施办法》,市残联挤出经费7200元对8名高考上线残疾学生给予资助和奖励。
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是陶冶残疾人情操,提高残疾人素质的又一体现。在体育方面,组织举办全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市6个县市区近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各项成绩较前第五届运动会有了新的突破。按省残联工作计划,承办全省游泳项目的比赛活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2003年4月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400多名盲人朋友聚集我市,展示了自己竞技水平。在文艺方面,组建市残疾人雄鹰文艺演出公司,规范残疾人文艺演出行为,培养文艺新手,继续支持鼓励皮红军、李四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带出新苗。利用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活动之机与市文体局联合,在工人电影院举办反映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为题材的《一样的人》电影观摩义卖活动,举办演出10多场,观看人员达3000多人,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感情交流。
3、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稳步提升
市残工委以《残疾人保障法》、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为法律依据,依法推进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巩固
集中就业,指导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
继2000年我市被中残联、省残联授予“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市”称号后,2003年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再攀新高。市残联以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深入到全市40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重要性及必要性,催收就业报表,审查就业人数及残疾人基
本状况,做到政策清、方向明、任务具体。各县(市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稳步回升,安残力度明显加大。据统计,全市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3243名,其中市属、中央省属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残达2900人,涉及单位达100多个。
为加大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执法力度,提高单位领导安残意识,对既不安置残疾人又未达标的单位,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表明市残联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决心。2003年全市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余万元,其中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收缴就达168万元,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发展壮大残联产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市残联依托12家福利企业,累计安排100多名残疾人就业。据统计,全市福利企业达69家,集中安置残疾人达900多名。
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按国家有关优惠政策规定落实到位,依据财政部、国家工商局、中残联对个体就业要求,落实有关政策,改善残疾人个体就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环境。教育残疾人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帮助他们解决个体就业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使全市个体从业人数达6000多人,有力促进全市个体就业的发展。
盲人就业是各类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市残工委发挥他们触觉灵敏、精力集中的优势,加大对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管理力度,规范全市盲人按摩点管理,使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为推动全市盲人按摩培训工作,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培训盲人达24名,培训后盲人通过外出打工、自谋职业等方式使盲人就业由原来摆摊算命规范到保健按摩、医疗按摩轨道上来。
4、以欧盟合作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活动
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一个组成部分,2003年市残工委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紧紧抓住职业培训不放松,使全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出现可喜局面。
2002年省残联领导把“欧盟/中国项目黄石培训基地”匾牌授予市残联后,我市及时做好价值近20万元受援电脑及相关设备接收工作。2003年3月,承办了第二期“欧盟/中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学人员培训班,受到与会代表好评。
市残联借助欧盟项目培训东风,按省政府145令的要求,累计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将办公楼底层全部改造成730平方米的教室、训练室及活动室。制定培训计划,对参加培训残疾人登记造册,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一免住宿费、二免书本费、三免培训费,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给予每天3至5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在培训内容上,巩固家电维修、毛线编织、服装裁剪“老三篇”,发展电脑制作、工艺广告、艺术摄影“新三篇”。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初级培训与高级培训相统一,培训后残疾人能走向市场,实现就业。据统计,全市举办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257名,培训后上岗率达到67。
5、以残疾人信访工作为纽带,依法维权办实事
市残工委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与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结合起来,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就地、就近、依法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结合起来。
各级残联在人员编制十分紧张情况下,配备兼职或专职信访人员,为信访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全系统基本形成信访工作“网络”,保证信访信息的畅通无阻。县级残联多办少转,乡镇街道残联只办不转,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降到最低程度。一年来,各级残联接待来信来访达360人次,稳定婚姻家庭13户,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达45件,稳定社会事件18批次,广大残疾人由衷感谢各级残联的鼎力支持,由衷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结合我市残疾人状况,市政府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这是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是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事业又一体现。
为把我市残联各专门协会工作开展起来,使残疾人工作面向基层,面向残疾人,上半年,对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四个专门协会进行改选,提供办公场所,投入活动经费,让各个专门协会工作开展起来。
6、以《残疾人保障法》宣传为契机,大力开展助残日活动
以社会弱势群体为对象的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理解、关心与支持,又需要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宣传如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残疾人事业整体水平。
2003年市残工委按中宣部等十四个部门统一部署,以“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有形式、有内容”的助残日活动,实行“市长挂帅,部门负责”,各县市区残联统一部署,及时迅速的掀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助残日活动。
市残工委十分注重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利用市政府的“一月一法”活动,把“残疾人保障法”列入学习范围。为把这一活动组织好,邀请《残疾人保障法》起草成员、中残联教授李志岐同志来我市讲授《残疾人保障法》,使与会领导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铁山区残联把《残疾人保障法》宣传列入该区普法学习内容,为残疾人工作在全区开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市交警部门支持下,组织宣传车上街,以《残疾人保障法》、《省人大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省政府145号令为宣传内容,制作录相带、配备广播员,深入到全市四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滚动宣传。黄石日报、东楚晚报在主要版面,大篇幅报道领导专访稿及领导答记者问。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制作滚动字幕,播放残疾人专题及残疾人先进典型。黄石港区残联在工人文化宫购置四个版面的灯箱广告,进行动态宣传。据统计,助残日期间全市各级宣传媒体,播发残疾人稿件98篇,举办宣传专栏37个,制作宣传字幕37条。
为丰富助残日活动,市残工委会同黄石港区政府在文化宫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募捐活动,市“四大家”领导光临现场,市日豪水都、市康拓公司、市康源公司经理带头捐款捐物。部分残疾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盲人按摩、家电维修、服装裁剪等技术免费提供服务达150多人次,利用自己技能来回报社会。
走访慰问活动是每次助残日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在省残联支持下,苏晓云副省长专程来到黄石,在市长肖旭明陪同下看望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刘泽兵、柯玉仙,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勇攀高峰。2003年助残日及节假日期间,全市走访慰问各类残疾人130户,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社会应尽的责任。我市的残疾人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上级残联的要求,与广大残疾朋友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㈠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仍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一是在卫生康复方面:全市城镇精神病社区康复点建立覆盖面不广,农村精神病防治康复、肢体残疾人康复点在很多乡镇无法建立,农村精神病康复无法启动。残疾预防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阳新县近亲繁殖等姻亲引起的残疾预防意识相当薄弱。二是在教育方面:全市近1.8万盲人中没有一所盲校,盲人教育仍是一个“盲点”,普通学校开设特教班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并不理想,小学、初中推行随班就读工作举步维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未达到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残疾人教育条例》若干规定贯彻落实难度较大,教育部门对残疾人学杂费减免执行不尽人意,财政部门对残疾人教育经费投入捉襟见肘,全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办学经费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三是在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工商、税务部门对个体残疾人应给予照顾的工商费、办证费、摊位费,由于受部门利益驱动,无法落实到位。下肢残疾人代步车推行艰难。四是在残疾人事业经费方面:按“九五”、“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地方财政按辖区人口每人平均0.15元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经费37万元/年一直未能落实,白内障、聋儿语训、肢体矫治、弱智儿童康复等30万元配套经费无法兑现,严重制约了我市各项康复工作的开展。残疾人扶贫解困贴息资金落实难度越来越大,基层残联人头经费、工作经费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不能落实到行动。等等,这些严重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
㈡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我市在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省政府145号令、国务院84号文件、省政府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中,一些单位与部门存在认识不高、配合不好、支持不够的问题。一是目前我市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68提高到现在78,自己与过去相比有所进步,但与全省、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沿海发达地区残疾人就业率达90以上,中等省份达80以上,我市目前的就业率是明显落后。二是在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中,我市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完成面只有35,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还达不到30。大部分单位都是象征性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来减轻单位按比例安残的责任,这与政府推行的“安残是目的,收取保障金是手段”的指导思想相违背。在集中安残工作中,集中安残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使集中安残工作日渐萎缩。三是个体就业形势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竞争态势形成的挤压空间越来越窄,残疾人由于文化水平、知识面、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个体就业应该给予兑现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自食其力解决就业后,各种应给予减免的土地税、农业税等人头税费在执行中走了样、变了形,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残疾人中的形象。四是企业改组、改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中残疾人首当其冲,目前,我市下岗残疾人越来越多,再就业残疾人压力有增无减,上访对象所占的比重加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使《残疾人保障法》中应落实的合法权益无法兑现。
㈢各级残联组织建设存在问题较为普遍,铁山区、下陆区机构仍未完全单列,大冶市残联机构虽然单列了,2001年机构改革后又归并到同级民政部门。全市乡镇、街道残联处于“无机构无人”或“有机构无人”的状况。各级基层残联财政编制十分紧缺,工作人员偏少、经费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市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发展。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暴露的问题与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机构改革指导方案》、《中国残疾人“九五”计划纲要》精神是相违背的。
㈣残疾人的外界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权利实现受到限制。《残疾人保障法》指出: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我市在规划建设中通过历届政府部门努力有所改善。但全市部分商场、广场、电影院、文化娱乐等场所大多没有按国家建设部和中残联要求实行无障碍设计,残疾人及其亲属对此意见较大,这与我市对外开放、WTO规则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㈤残疾人维权工作有待加强,侵权案件逐年增多。社会中歧视残疾人、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时有发生,《黄石市扶持残疾人暂行规定》得不到落实,城市盲人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由于公交集团内部实行承包及买断经营权,使企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碍政策的落实。
三、今后工作打算与建议
通过一年来工作,我市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对照我们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工作,我们既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妄自菲薄,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现提出如下工作打算与建议。
1、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扎实做好《残疾人保障法》贯彻实施工作。按每年助残日活动主题,为残疾人解决一至二个问题。加强社会相关部门、市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联系,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来协调处理残疾人的重大问题。主动争取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执法大检查,就残疾人教育、劳动、卫生、民政、文化、体育等涉及残疾人工作问题作为执法检查重点,使我市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工作既重点突出,又深入扎实。
2、采取得力有效措施,继续加大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及省政府145号令的执法力度。市残工委要按市委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做好“三件大事”为主题,在优化环境建设中,既要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又要实切维护好我市投资环境。为此,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省政府145号令,督促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促进全市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3、树立科学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观。按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千方百计增加残疾人收入,把发展残联经济、改善残疾人生活作为残疾人工作重点,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收入的差距,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人、财、物等方面呼吁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给予必要的倾斜,在社会保障、医疗统筹、扶贫解困等工作中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宽松环境,使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共同迈向小康社会。
4、为进一步落实《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出台我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使残疾人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实施监督,责成市城管部门向人大作专题报告,制定我市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工作方案,促使该问题尽快解决。
5、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改善残疾人基础设施,要按照“一体化的机构、一专多能的队伍、有机结合的业务、统筹安排的经费、综合利用的场所”要求,我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选址、规划已列入“十五”计划,是我市近期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实施监督中,将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纳入监督范围,使基层残联做到“三个到位”,即“编制到位、经费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对残疾人基础设施给予倾斜,督促残疾人康复中心早日建成。
6、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其它行业一样,都离不开地方财政的投入。为此,恳请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在地方财政预算中,监督财政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到位,促进我市残疾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7、大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基层残疾人文化生活,按基层残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应向残疾人开放。为备战2007年全运会和2008年残奥会,选拔培养文艺、体育新苗,提高他们竞技水平,为残疾人争气,为我市争光。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期,这给我市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全面的贯彻《残疾人保障法》,认真实施残疾人“十五”计划纲要,促进全市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为残疾人事业再创辉煌,做出更大贡献。方明
2005年8月10日
第四篇:关于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主任会议:我就2003年以来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依法推进残疾人法制化进程、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等方面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市残疾人及基层残联组织概况一年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市残工委)以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线,以残疾人康复、就业为两翼,以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和增强残疾人自强意识为动力,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据科学抽样调查结果,我市残疾人总数为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其中,听力语言残疾人为4.29万,占34.3%;智力残疾人为2.46万,占19.7%;肢体残疾人为1.83万,占14.6%;视力残疾人为1.83万,占14.6%;精神残疾人为0.49万,占3.8%,其它综合残疾人为1.6万,占13%。此外,还有麻风病、侏儒等其他类别的残疾人未统计在内。按城镇与农村所处户籍划分,全市农村残疾人为9万,占72%,城镇残疾人为3.5万,占28%。
全市六个县市区残联均全部组建并对外开展工作联系,残联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越来越被广大人们及社会组织所认可,各级残联办公无场所、机关职工无住房、残疾人活动无场地的“三无”现象得到了基本解决,做到了有牌子、有编制、有经费、有人员。改变了残联工作“一穷二白”面貌,残疾人法制建设驶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主要作法
1、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龙头,全面完成各项康复任务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点,涉及到残疾人千家万户。全市各级残工委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事业。
市残工委以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为主轴,以“复明工程”为重点,以“社区康复”为依托,使大批残疾人得到康复,全年共完成聋儿语训40名,培训聋儿家长35名,低视力配用助视器72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21名,训练智残儿童39名,对7500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到96%,显好率达67%,社会参与率56%,肇事率下降到0.2%,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520件。
市残工委采取“社会参与、政府资助、市场化运作”工作模式,2003年4月份,由个人投资,残联扶持,管理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兰之心”弱智班、“阳光”聋儿语训班投入运行,招收残疾学员累计达38名。周边几所小学的少先队员与该弱智班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红领巾助残活动,既培训了健全儿童的关爱之心,又促进了弱智儿童的身心健康。
2、以提高残疾人素质为动力,促进残疾人文体工作全面进步整体上提高全市残疾人素质,必须把残疾人教育作为切入点,也是贯彻《残疾人保障法》重要内容。
2003年4月,市残工委与市教育局密切配合,在分管教育副市长的主持下,召集财政、体育、文化、民政等部门举行现场办公会,研究探讨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生源、师资、经费等问题,全年共募集资金3万元,其中市残联在困难条件下资助经费1000元。三所特教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招生范围逐年扩宽,政府部门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全市三所特教学校累计招收残疾学生达187名,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中获奖夺牌达10多人。
盲人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一个难点。市残工委一方面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实施范围,2003年对10名盲童每人给予资助经费150元,另一方面利用盲协主席姚则安懂盲文优势,采取私办公助方式全年完成7名盲童培训任务,使盲人教育成为近年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为解决贫困残疾学生的入学,2003年市残工委制定了《全市扶残助学奖励实施办法》,市残联挤出经费7200元对8名高考上线残疾学生给予资助和奖励。
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是陶冶残疾人情操,提高残疾人素质的又一体现。在体育方面,组织举办全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市6个县市区近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各项成绩较前第五届运动会有了新的突破。按省残联工作计划,承办全省游泳项目的比赛活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2003年4月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在我市举
第五篇:残疾人保障法
《残疾人保障法》对于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第十九条
残疾人教育,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在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身心补偿和职业技术教育;
(二)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入学和在校年龄,可以有适度弹性。
第二十条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第二十一条
国家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损资助学。
第二十二条
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
普通小学、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
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
第二十三条
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家庭,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教育。
初级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斑,对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教育班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高级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应当对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职业掊训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班(部),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
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二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学用具及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生产和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