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艺课论文
园艺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姓名班级学号摘要:
园艺植物是指一类供人类食用或观赏的植物,其所包含的种类繁多,有水果、花卉、蔬菜等植物。园艺是文明的象征,早在古代文明时期园艺植物就被人们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如今,园艺植物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艺植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园艺植物具有对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园艺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作用、园艺植物对养生保健的作用。
一、园艺植物具有保健的作用。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茶树、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等等。这些园艺植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各种不同的好的影响,是人类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水果、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所以又叫生长维生素。还能维持一切粘膜及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又是合成视网膜视紫质的重要成分。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会使生长停滞,抵抗力降低,表皮细胞过度角质化,皮肤变得干裂粗糙,易患多种皮肤病,还会引起严重的眼病,如烂眼、夜盲症等。多吃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多的蔬菜不仅可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还可使皮肤变得细腻、柔润。如芹菜、胡萝卜、菠菜、韭菜、茼蒿、芫荽、苋菜、蕹菜、黄瓜、辣椒、老南瓜、青菜、葱、青豌豆、菜豆、芥菜等蔬菜.。
维生素B对碳水化合物的的代谢极为重要,缺乏维生素B就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肌肉疼痛、麻痹、下肢瘫痪,还有众所周知的脚气病等。多吃含维生素B多的蔬菜,就可避免这些病的发生。如豆芽、土豆、芹菜叶、莴笋叶、西兰花、苋菜、大蒜、黄花菜、豌豆、菜豆、黄豆、蚕豆、金针菜、紫菜、韭菜、洋葱、西葫芦、芥菜、蘑菇、豇豆、白菜、绿叶蔬菜、花生等蔬菜。
因人体自身代谢中不能产生维生素,,必须靠食物来供给,所以水果、蔬菜就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水果、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是人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而且能刺激食欲,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促进肠的蠕动帮助消化。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各种矿质营养,是人体矿质营养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钙、铁、磷营养较为丰富。蔬菜和水果也是人体纤维素的重要来源总之,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调节功能,因而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鲜花具有美容养颜、营养滋补及延年益寿、治病强身的功效。花卉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间接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香不仅能调节人的情绪,而且还由于香花中含有的芳香性有机化合物能安定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花香还含有大量杀菌素,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研究证明,香味各异的花卉对不同的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功效。例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国外研究表明,在室内送人柠檬等香气,发报人员的失误率明显降低对进行加法运算的作业者香气效果的测定比较可知,有香时作业者的正解率提高,自觉疲劳状态减轻。
另外,低浓度的α一萜烯的吸入,能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趋于放松,减轻疲劳感。CNV是大脑的事件相关电位之一,一般认为它与人的注意、期待、预期等心理过程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CNV早期成分的变化可用来评价芳香物质的镇静与觉醒作用。薰衣草、檀香木、柠檬、侧柏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减少(表现为镇静作用);茉莉、百里香、迷迭香、薄荷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增加(表现为觉醒作用)
3、园艺植物挥发物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据报道,植物大多产生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植物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微生物大大减少,同时,还能清除空气中的重金属微粒。文竹、秋海棠属植物、天竺葵分泌的植物杀菌素能减少感冒的发病率。
4、园艺植物对人们精神上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因为园艺绿化景观将成为市民们最亲近的、欣赏时间最长的自然景观。通过绿化,鲜花布置和插花艺术的表现,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心理学家发现,紫罗兰、水仙花可使人们情感温和;茉莉花、丁香花,可使人们沉静、轻松;玫瑰花使人愉快兴奋。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香气具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园艺劳动怡情养性。
二、园艺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
1、空气净化园艺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过程较复杂,当植物放置于有污染物的房间内,有毒气体经叶片上的气孔或茎上的气孔或茎上的皮孔进入植物体内,植物细胞对气体进行识别后,会释放出特异蛋白质,同化或分解有毒物质,以达到解毒的目的。随着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观赏植物在室内环境净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关注。
2、降温增湿室内观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可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另外,植物的叶片吸热和水分蒸发,可使室内气温降低。植物还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在干燥季节,植物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而在雨季,则又具有吸湿性,可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3、滞尘室内观赏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热带植物对空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能够加速室内微粒的沉降,增加室内相对湿度,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吸收有害气体有些园艺植物如夹竹桃、棕榈、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石榴、米平、雏菊、腊梅、万寿菊、紫薇、鸭趾草、吊兰、芦荟、龟背竹、君子兰、常春藤、虎尾兰、大叶黄杨等,能够吸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Pb、一甲苯和氨等有害气体,降低有毒化学物质浓度,分解室内环境中令人不快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和CH3SH分子,减轻室内污染。观赏植物的微观有机体是去除室内污染物质的主要结构,发挥着生物合成过滤器的作用。
三、园艺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作用
1、园艺植物与环境修复园艺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园艺因子中。缺乏某一园子,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
壤,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园艺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及制约的,并非孤立的。温度的高低和地面相对湿度的高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光照强度又受大气湿度、云雾所左右。尽管组成园艺的所有生态园子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缺一不可的,但对某一种植物,甚至植物的某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常常有1-2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而其他因子则是从属于主导因子起综合作用的。如橡哎是热带雨林的植物,其主导因子是高温高湿;仙人掌是热带稀树草原植物,其主导因于是高温于燥。这两种植物离开了高温都要死亡。又如高山植物长年生活在云雾撩饶的园艺中,在引种到低海拔平地时,空气湿度是存活的主导因子,因此将其种在树荫下,一般较易成活。因此大量的园艺植物对环境的修复有很大的作用。
2、园艺植物与人类的城市生活人类的城市生活少不了园艺植物的存在,因为城市的绿化少不了它。有了园艺植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绿意,使城市更加清新自然。而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在室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的空气污染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引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或称“病态大楼综合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剂。据研究,绿色在人类的视野中占据25%就能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劳,对于人们放松精神和调节心理最为适宜。绿色装饰已成为软装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调节人的心理、放松精神,缓解焦躁、稳定情绪,使人心情舒畅。
参考文献:
[1]绿生活杂志编辑部.室内植物充满生气的绿色环境[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绿化植物对环境污染物质净化效益的研究.《环境保护科学》1980年第02期.[3]侯建筠.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J].《中国城市林业》2005年06期
[4]丁铮.论家居绿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7-19.[5]李瑛,王启燕,陈志艳.园艺植物对室内环境的作用.《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4期.[6]刘长红,黄滔.园艺植物在家居生活中的装饰设计艺术.《现代园艺》2012年第17期.[7]蔡志全,秦秀英.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2,21(1):86-90.[8]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第二篇:园艺课论文
园艺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
园艺植物是指一类供人类食用或观赏的植物,其所包含的种类繁多,有水果、花卉、蔬菜等植物。园艺是文明的象征,早在古代文明时期园艺植物就被人们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如今,园艺植物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艺植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园艺植物具有对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园艺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作用、园艺植物对养生保健的作用。
正文
一、园艺植物具有保健的作用。
园艺植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茶树、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等等。这些园艺植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各种不同的好的影响,是人类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水果、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所以又叫生长维生素。还能维持一切粘膜及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又是合成视网膜视紫质的重要成分。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会使生长停滞,抵抗力降低,表皮细胞过度角质化,皮肤变得干裂粗糙,易患多种皮肤病,还会引起严重的眼病,如烂眼、夜盲症等。多吃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多的蔬菜不仅可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还可使皮肤变得细腻、柔润。如芹菜、胡萝卜、菠菜、韭菜、茼蒿、芫荽、苋菜、蕹菜、黄瓜、辣椒、老南瓜、青菜、葱、青豌豆、菜豆、芥菜等蔬菜.。
维生素B对碳水化合物的的代谢极为重要,缺乏维生素B就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肌肉疼痛、麻痹、下肢瘫痪,还有众所周知的脚气病等。多吃
含维生素B多的蔬菜,就可避免这些病的发生。如豆芽、土豆、芹菜叶、莴笋叶、西兰花、苋菜、大蒜、黄花菜、豌豆、菜豆、黄豆、蚕豆、金针菜、紫菜、韭菜、洋葱、西葫芦、芥菜、蘑菇、豇豆、白菜、绿叶蔬菜、花生等蔬菜。
因人体自身代谢中不能产生维生素,,必须靠食物来供给,所以水果、蔬菜就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水果、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是人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而且能刺激食欲,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促进肠的蠕动帮助消化。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各种矿质营养,是人体矿质营养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钙、铁、磷营养较为丰富。蔬菜和水果也是人体纤维素的重要来源总之,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调节功能,因而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增进健康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鲜花具有美容养颜、营养滋补及延年益寿、治病强身的功效。花卉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间接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香不仅能调节人的情绪,而且还由于香花中含有的芳香性有机化合物能安定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花香还含有大量杀菌素,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研究证明,香味各异的花卉对不同的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功效。例如丁香、茉莉、玫瑰、紫罗兰、薄荷等植物可使人放松,精神愉快,有利于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国外研究表明,在室内送人柠檬等香气,发报人员的失误率明显降低对进行加法运算的作业者香气效果的测定比较可知,有香时作业者的正解率提高,自觉疲劳状态减轻。另外,低浓度的α一萜烯的吸入,能促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人趋于放松,减轻疲劳感。CNV是大脑的事件相关电位之一,一般认为它与人的注意、期待、预期等心理过程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CNV早期成分的变化可用来评价芳香物质的镇静与觉醒作用。薰衣草、檀香木、柠檬、侧柏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减少(表现为镇静作用);茉莉、百里香、迷迭香、薄荷等植物的精油能导致CNV早期成分增加(表现为觉醒作用)
3、园艺植物挥发物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植物在其生理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据报道,植物大多产生挥发物,这些挥发物
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植物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微生物大大减少,同时,还能清除空气中的重金属微粒。文竹、秋海棠属植物、天竺葵分泌的植物杀菌素能减少感冒的发病率。
4、园艺植物对人们精神上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因为园艺绿化景观将成为市民们最亲近的、欣赏时间最长的自然景观。通过绿化,鲜花布置和插花艺术的表现,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心理学家发现,紫罗兰、水仙花可使人们情感温和;茉莉花、丁香花,可使人们沉静、轻松;玫瑰花使人愉快兴奋。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香气具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园艺劳动怡情养性。
二、园艺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作用
1、空气净化园艺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过程较复杂,当植物放置于有污染物的房间内,有毒气体经叶片上的气孔或茎上的气孔或茎上的皮孔进入植物体内,植物细胞对气体进行识别后,会释放出特异蛋白质,同化或分解有毒物质,以达到解毒的目的。随着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观赏植物在室内环境净化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关注。
2、降温增湿室内观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人在呼吸过程中,可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另外,植物的叶片吸热和水分蒸发,可使室内气温降低。植物还能调节室内相对湿度,在干燥季节,植物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而在雨季,则又具有吸湿性,可降低室内相对湿度。
3、滞尘 室内观赏植物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如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热带植物对空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能够加速室内微粒的沉降,增加室内相对湿度,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吸收有害气体有些园艺植物如夹竹桃、棕榈、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石榴、米平、雏菊、腊梅、万寿菊、紫薇、鸭趾草、吊兰、芦荟、龟背竹、君子兰、常春藤、虎尾兰、大叶黄杨等,能够吸收室内环境中的甲醛、Pb、一甲苯和氨等有害气体,降低有毒化学物质浓度,分解室内环境中令人不快的气味如硫化氢、氨气和CH3SH分子,减轻室内污染。观赏植物的微观有机体是去除室内污染物质的主要结构,发挥着生物合成过滤器的作用。
三、园艺植物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作用
1、园艺植物与环境修复 园艺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园艺因子中。缺乏某一园子,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园艺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及制约的,并非孤立的。温度的高低和地面相对湿度的高低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光照强度又受大气湿度、云雾所左右。尽管组成园艺的所有生态园子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缺一不可的,但对某一种植物,甚至植物的某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常常有1-2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而其他因子则是从属于主导因子起综合作用的。如橡哎是热带雨林的植物,其主导因子是高温高湿;仙人掌是热带稀树草原植物,其主导因于是高温于燥。这两种植物离开了高温都要死亡。又如高山植物长年生活在云雾撩饶的园艺中,在引种到低海拔平地时,空气湿度是存活的主导因子,因此将其种在树荫下,一般较易成活。因此大量的园艺植物对环境的修复有很大的作用。
2、园艺植物与人类的城市生活 人类的城市生活少不了园艺植物的存在,因为城市的绿化少不了它。有了园艺植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绿意,使城市更加清新自然。而且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在室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室内的空气污染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引发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或称“病态大楼综合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与人共享室内空间不仅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剂。据研究,绿色在人类的视野中占据25%就能消除眼睛的生理疲劳,对于人们放松精神和调节心理最为适宜。绿色装饰已成为软装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柔化建筑的硬线条,调节人的心理、放松精神,缓解焦躁、稳定情绪,使人心情舒畅。
参考文献
[1]绿生活杂志编辑部.室内植物充满生气的绿色环境[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侯建筠.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J].城镇绿化,50.[3]丁铮.论家居绿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7-19
[4]蔡志全,秦秀英.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2,21(1):86-90
第三篇:园艺文化结课论文
花中君子--梅花之鉴赏
【摘要】 梅,是我国传统果木,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原始的野生梅种实现了从果梅向花梅的过渡,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花卉。经过历代文人的咏赞,位居“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本文旨在从梅花的起源及分布、梅花的生物属性及分类、梅花的文化资源以及梅花的应用四个大的方面对梅花展开论述,从而增进对梅花的了解。
【关键词】梅花,梅花起源与分布,梅花属性及分类,梅文化,梅花的应用 梅花的起源及分布
梅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有着广泛的野生分布和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学术界关于梅的起源,尚无定论,但争论主要集中在梅起源的时间、地点以及日本梅与中国梅间的关系问题1。1.1梅花的起源中心
中国有广泛的野生梅分布与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梅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五藏山经》,它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末年的作品,其中有多处关于梅的记载:在《中次八经》中记载“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在《中次九经》中记载“山民山,其木多梅、棠”,“歧山,其木多梅、梓”;在《中次十二经》中记载“云山之上,其实干腊'。而据考古学家证明,《中次八经》源于湖北的中部和西北部;《中次九经》源于四川;《中次十二经》源于长江流域以南。又南北朝时期萧梁时期的《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据此,江、汉之间到四川一带自古以来是梅树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而从清代、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可以看出,陕西南部的勉县、四川北部与山西毗邻的广元、川中崛江沿岸的汉川、川西南大渡河边的汉源、以及川南的威远等县皆有野生梅的分布。至今,在中国南方多处边远山区,仍然保存着处于自然状态的野生梅树群落。
所以,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认为,中国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同时也是梅的起源中心之一。1 1.2 梅花的应用时间
据相关考古发现,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有梅核,其为七千五百年前左右的遗物;1958年至1959年,在江苏省吴江县梅堰镇东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8个梅之果核,据检测已有4000一5000年历史;1961年至1976年,在上海市青浦落泽遗址中发现的果梅核碎片,距今约5200一5900年;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较多的梅核,距今己有2150年。同时出土的竹简上记载有“脯梅”等字样。这些资料表明,早在西汉初期,江南人民已经引种栽培梅树,并用于加工食品。此外,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中也发现了炭化的梅核。3
上述考古发现最早的当属裴李岗遗址,可以看作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一个代表。其次是裕泽遗址,它代表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裴李岗、秘泽遗址中的梅核,可以说是梅之应用最早的考古遗迹,距今约六七千年。1.3 日本梅与中国梅的关系
关于在日本等国是否有梅之原产,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中国园艺学者普遍认为,梅为中国原产,日本学者土原敬二等基本持此观点。但以日本学者宫泽文吾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日本有梅之原产。他们列举了日本所谓“野梅”的形态特征,以区别现有梅树品种。由此看来,日本等国有无梅的真正原产,尚需进一步考证。从史料来看4,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梅引种到朝鲜,公元8世纪又被引种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朝鲜没有关于梅的记载,梅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应是可信的。从梅的历史分布来看,新石器时代的梅分布比现在偏北,其北界可达到黄河流域一带,其分布纬度范围包括了朝鲜、日本,梅在日本、朝鲜也有自然分布的可能的。1 1.4 梅花的分布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的栽培之外,在北京、陕西、河南以及甘肃等地,均有梅的栽培。在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且据大量史料所作的研究表明5,中国历史上的气候是温暖与寒冷反复交替的。因而,早期我国梅分布的北界比后世偏北,尤以西北诸省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各地对梅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梅花的生物属性及分类
2.1 梅花的生物属性
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常具枝刺。干多褐紫,有纵纹;小枝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叶广卵形、卵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锐锯齿,幼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大部脱落,成长叶多仅在下面沿脉腋处具短柔毛;叶柄长0.8-1.5cm。梅花为落叶小乔木,花多每节1-2朵,多无梗或具短梗,淡粉红至白色,径2-3cm,有芳香,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其多在早春先叶而开,5瓣,常近圆形;核果近球形,一般径2-3cm,黄色或绿黄色,密被短细毛,味酸,粘核;核近卵圆形,表面具蜂窝状点纹。6 2.2 梅花的分类
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7 梅花的文化资源
梅文化资源是我国古人在赏梅、艺梅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梅从经济作物到文化象征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传播甚广。梅的文化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梅花这一物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应用。3.1 梅花与文学
梅花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各种文学体裁中都有表现。在众多体裁中最为突出的是诗歌,可谓浩如烟海。无数文人雅士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丰富情感寄予梅花,形成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汇成我国蔚为灿烂的特有的梅文学。梅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诗经》中的《召南·有梅》开始,到《梅花落》曲调名的广泛流传,直至《红楼梦》梅花诗,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也是洋洋洒洒几千年。梅花诗蕴藏着人们对梅花的欣赏习惯,并且指导着梅花的造景。汉初的《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南北朝时期,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始以花闻天下”(杨万里《和梅诗序》)。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赞语。宋、元年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如北宋林逋(和靖)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南宋诗人陆游作有《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颂扬梅花敢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而不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元代王冕有《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实际上是以梅花精神暗喻自己的名节。明、清时期,艺梅规模与水平进一步发展。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赏梅咏梅的同时将梅花精神进一步升华。1960年12月,陈毅元帅一首《冬夜杂咏·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从正面点出梅的刚正与顽强。这也是用梅花精神来比拟中国革命者不畏险阻、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89 3.2 梅花与绘画
梅因其自然属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画家最爱表现的题材。画梅的原则是“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体现了一种自然隐逸的心态。踏雪寻梅,为文人雅士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画梅艺术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工笔填色到水墨写意的演变过程,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创新完善,梅花绘画日益成为我国梅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据相关史料记载,南朝梁代张僧慈画过《咏梅图》,晚唐画家边莺画有《梅花图》、腾昌画有《梅花鹅图》等。五代时期,画梅作品也日益增多,已经有梅花谱的出现。宋代宫梅盛行,代表作有赵估的《腊梅山禽图》、马麟的《层叠冰绢图》等。明清以降,画梅名家辈出,如明代的刘世儒、陈继儒、陈淳,清代的汪士慎、金农、吴昌硕等。
元代大画家吴镇,对梅花一往情深,他在居处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每当梅花盛开时,则坐卧其间,吟诗作画,为其传神写照,终生不倦。扬州画家金农,也极喜画梅,金农画梅都是出自自己的创造,他爱写繁梅,千花万蕊,满幅生香,从梅干到花朵,与前人确有很大的不同,打破了前人画梅“贵稀不贵繁”的清规,显得更有生气。
在以梅花为题材的大部分画卷上,诗、词、散文等已成为画面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绘画的文学性特别突出,这类作品对笔墨的要求比较高,在形神关系上,重神轻形,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更注重画家主观情绪,即物外之情的作用。梅花题画诗使单纯的梅花形象因书法、诗文的介入而更富审美价值。10 3.3 梅花与音乐
音乐中的梅花主题大致经历了悲情感发、审美欣赏和品格赞颂三个阶段。体现了世人对梅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11
隋唐以前,与梅花有关的乐曲有《探有梅》、《梅花落》、《大梅花》、《小梅花》四首;唐宋时期是梅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与梅花相关的音乐主要有《望梅花》、《落梅香》、《岭头梅》、《红梅花》、《落梅花》、《霜天晓角》、《早梅芳》、《雪梅香》、《折红梅》、《赏南枝》、《梅花曲》、《早梅香》、《梅花引》、《江城梅花引》、《江梅引》、《一剪梅》、《东风第一枝》、《玉梅令》、《暗香》、《疏影》、《扁溪梅令》、《角招》、《莺声绕红楼》、《梅花影》、《翠羽吟》等;元明清时期的梅乐是我国古代梅乐发展的最高阶段,以《梅花三弄》12为代表。《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梅花的应用
4.1 观赏价值
梅花的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姿苍劲,花色清丽,风韵洒脱,暗香沁人,尤其当满树梅花,迎春开放时,即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占天下春”的壮观景象,又给游人以“踏雪寻梅”的意趣享受。在园林中,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之处,均可自然配植。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种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冰清玉洁之美。可与松、竹相搭配,构成一幅相得益彰、互为补益的“岁寒三友”图,也是一组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还可栽成专类园形式:梅园、梅岭、梅山、梅溪、梅径、梅坞、梅峰等,在花开时,能形成“香雪海”的美景,更使游人心旷神怡。梅花也可作切花,或用于盆栽、盆景。4.2 梅花及梅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梅果的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鲜梅果内含碳水化合物8.51克,脂肪2.84克,蛋白质1.67克,以及多种有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能使人消除疲劳,并调节胃肠功能。同时,梅果是强生理碱性食品,能中和酸性食物,使血液pH值保持在7.3—7.4,维持人体健康状况。因此,梅果被誉为“健康食品”。因鲜梅果有机酸含量高,含糖量少,格外酸涩,故很少鲜食,绝大部分加工食用。梅果可制成多种食品,如话梅、糖青梅、渍梅、梅干、梅酱、梅脯、陈皮梅等。此外,梅子还可制成风味特殊的梅酒、梅醋。乌梅是用青黄梅子加工制成的名药,有治肺气、燥咳之功效。酸梅汤是夏季理想的清凉饮料,且可防治肠道传染病。梅仁有明目益气的作用,煎服可治呼吸急促和气喘,晒干后可治便秘。另据《药典》所述,梅花,微酸、涩,平,其开郁和中,化痰,解毒,可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4.3 其他 梅花作为人格教育的典范极具现实意义。梅花的贞士形象使抽象的人生价值标准有了形象的参照,使抽象的标准社会化、通俗化和直观化。由于梅可以群植,可以盆栽,经常出现在堂前屋后,因此,还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另外梅木坚韧而富弹性,是理想的手杖、算盘珠和雕刻等细木工用材。梅树的根可制作书架和根雕,梅核可用作制活性炭的原料。梅酸还可作为媒染剂,以之染布,久不褪色。6-10 结语
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梅花,它形态集疏、瘦、古于一体,给人以幽香,它精神上不畏严寒,坚韧不拔,不愧是“花中君子”。
参考文献
[1]程大峰.梅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2]褚孟源.中国果树志·梅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6.[3]张艳红,赵凤军.浅谈中国梅文化[J].丹东师专学报,2001,23(4):22-23.[4]增井义昭.梅花传入日本的历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4):14-17.[5]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6]张艳芳.梅花欣赏栽培166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3-154.[7]陈俊愉.中国梅花的研究(Ⅱ)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J].园艺学报,1962,1(3~4):327~350.[8]陈艳华,陈建荣.试论我国传统梅文化之精神文化[J].云梦学刊,2001,32(1):116-117.[9]薛芸,王树栋.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1):69-72.[10]常敬宇.谈梅文化[J].汉字与历史文化,2008,4:87-89.[11]程杰.中国梅花题材音乐的历史演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2):27-33.[12]胡天虹.关于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思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l:13-15.
第四篇:园艺课程论文
园艺学课程论文
秋菊矮化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阐述了秋菊矮化栽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且摘录总结了前人通过选择低矮品种、推迟扦插、抹芽摘心,以及在通风透光环境条件下浅栽,用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处理,控水控肥、多次摘心重剪等方法实现菊花的矮化栽培,提高观赏和药用价值。
关键词:秋菊 矮化 栽培 扦插育苗
秋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秋菊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菊花以株形矮壮、花大色艳、脚叶不脱为上品,如果植株过高,则影响观赏效果。所以秋菊矮化问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使菊花矮化,提高其观赏和药用等价值。
1秋菊的概况和发展前景
1.1秋菊的概况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医疗保健和经济价值。目前,小型化、紧凑、株矮的盆栽菊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看好。菊花多数盆栽,用于摆设花坛、制作花束、花篮、花环等,也常用其制做盆景,有“小菊案头盆景”之美称。但是,一般栽培苗高120cm左右,不但无法制做盆景,而且在屋内摆放达不到最佳观赏效果。因此,矮化菊花的市场潜力很大。前人多采用药剂进行矮化处理,我们经过试验,不经药物处理,用常规栽培技术就可达到明显的矮化效果,降低成本,避免污染,简便易行,可批量生产。
1.2秋菊的发展前景
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是中国传统名花。菊花不仅有飘逸的清雅、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成为温文尔雅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视为国粹,自古受人爱重。根据经典的记载,我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今年我们到黄山看见,黄山脚下成片的白花、黄花,田地里都种满了杭菊花、贡菊花。据说,这是财政部扶持发展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一,是一项帮助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项目。贡菊花又称帝女花,产于中国黄山风景区的山区一带,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清初就以名贵特产进贡朝廷,而得贡菊之称。它不仅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名贵药材,也是国内绿色饮品中的佳品。贡菊花性甘、微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对治疗风热,头昏目眩,目赤肿痛及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黄山贡菊生长在秀丽的黄山云雾山中,汲山水之灵秀,采日月之精华,无污染,天地赋予贡菊花很高的观赏及饮用价值。无论是单饮还是配入茶叶共饮,清香四溢,花朵在杯中或悬或浮,完美地展现在品尝者眼前,令饮者心旷神怡,心境舒展,清静除烦。秋菊香且灵,众谓花中王。
2秋菊矮化技术
花大、叶全、色艳、株矮,是秋菊莳养成功的标志。如何使植株矮化,是栽培管理中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所以秋菊矮化问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使菊花矮化,提高观赏价值,可从以下措施来实现。
2.1选择低矮品种
菊花的品种繁多,应选择适宜、低矮的优良品种,具有株矮、叶茂、花大、色艳、观赏期长、生长期短等特点,一般多选用花大球型及细管型品种,如金背大红、黄牡丹、金杯、争艳、醉蟹、仙露蟠桃、国华大进行、剑冲天、金创云、玉龙闹海、岸的赤星、光辉等[1]。在同一品种中应从长势健壮、节间短、茎秆粗壮的母株上剪取插条。为培育低矮植株起决定性作用。
2.2 扦插要晚
菊花繁殖通常是用扦插方法,扦插时间的早晚,是秋菊能否矮化的关键之一为使植株高不盈尺,三叉九顶菊宜在 6 月份扦插,独本菊则在 7-8 月扦插。与春季扦插的比较,植株要矮10-20cm。且应选择生长势强、茎干粗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的顶枝作为插穗,少留叶片[1]。将插条下部叶片摘除,只留上部2-4 片叶,以减少水分消耗。随剪随插,防止叶片失水。插后置于阴凉处养护或荫棚遮荫,防止阳光直射,搭塑料棚,提高空气湿度。每天向叶片喷水 1-2 次,以保持叶片湿润。喷时不要让水流入盆土中,这样既满足菊花对水分的需求,又防止渍水,避免烂根[1-3]。
2.3 透光浅栽 菊花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条件,除扦插育苗和开花后延长花期需要适当遮荫,其他时间均要求阳光充足,这样才能节短茎秆粗、叶绿枝紧凑,通风透光可增加光合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菊株长高。
浅插既可避免高温、干燥的影响,提高扦插成活率,又可降低菊花的高度。扦插 1 个月后,可进行第 1 次移栽。移栽时要浅栽,以防水分和养分过多导致植株徒长。移栽后先放在阴凉处养护,缓苗后再移到向阳处,让其接受较多的光照[1]。第 2 次移栽同样要浅栽。先将盆土埋到盆高的一半左右,以后随着菊花茎干的长高而逐渐覆土,要隐去 8~10cm,而且入土茎干逢节生根,植株生长更旺。这样既可达到矮化株高的目的,又使埋在土内的茎干发出新根,增强植株吸收营养的能力,促使菊花生长健壮,花大色艳[2-3]。
2.4 抹芽摘心重剪
摘心是控制菊花高度, 防止其徒长的最好办法。摘心的时间与次数视扦插的时间、栽培的方法以及品种特性等情况而定, 一般需 2~3 次。摘去植株的生长点或顶梢,既抑制其生长,又健发侧芽。摘心时间,一般从苗高10cm左右起,到立秋前后 3~5 日为止。摘心次数应按照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及栽培所需而定。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摘心的时间不能过迟,否则有可能出现不现蕾,或花蕾不能开放[4]。一般扦插时间早, 留花数多, 生长势强的摘心次数可多,反之则少, 甚至不摘心。最后 1 次摘心(即定头)应在立秋前进行, 如果过早,茎会生长过高。在反复实践中我们又摸索出新的摘心方法, 即先摘顶心, 以后分批抹去全部腋芽、侧枝, 养根护叶, 逼地下茎萌发脚芽, 最后齐土面剪除老茎这样从上到下逐层摘心除枝, 诱导脚芽早出土并茁壮生长, 最终开出硕大花朵, 培育成矮壮型菊花, 效果更好[5]。
在 6-8 月菊花生长期间,进行 2-3 次截干,每次截干部位要尽量降低,最后一次截干高度视品种而定。一般截干后的苗高约在 10 厘米,时间在 8 月中下旬。截干后萌发的腋芽,适当选留后,其余的应及时疏掉[5-6]。
2.5 节水控肥防雨
菊花栽培在水肥管理上必须按“前控后促”“见干见湿”的原则进行,即在营养生长前期要扣水扣肥,以防徒长,达到植株矮化的目的。在营养生长后期和孕蕾开花期要增加浇水施肥量,促使花蕾饱满,花大色艳,着花整齐。实践证明从苗期严格地控水控肥,限制营养生长,能够很好地保证植株健壮粗矮。苗期浇水过多易疯长,且盆土过于湿润,容易造成脚叶脱落。浇水宜在10∶00前进行,切忌在傍晚时浇水,这样可以使盆土在夜间保持干燥状态,从而控制菊花茎秆的生长[1]。傍晚若菊叶缺水萎蔫,可在菊花四周喷水,借以提高空气湿度。若夜间盆土潮湿会导致菊花茎生长加快,难以控制高度。到现蕾后,菊花株高基本定型,可适当增加浇水量,以利花蕾发育,开花后又减少浇水,同时忌将水浇在花头上。菊花喜肥,但营养生长期要减少肥料使用,应该说明的是菊花生长过程中,只要基肥充足,营养土配比合理,根据植物不同时期需求可适量进行追肥和喷施叶肥,既可满足养分需求。同时控水控肥也可以防止脚叶脱落。施肥不当易引起菊花徒长,施肥过多则株高叶稀[1]。因此,基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幼苗期不需追肥,进入营养生长期,如果叶片小而薄,叶色泛黄,可多次喷施 0.1%尿素液至转绿为止。立秋后至开花前,肥水宜充足,浓度可逐渐增加,并注意增施磷钾肥,使花色正,花期长。人工浇水较易控制,而到了雨季特别是一连数日的阴雨,不仅会引起植株疯长,土壤养分流失,还会造成叶黄脱落,光脚露腿,降低观赏价值[3-6]。防雨办法:莳养数量多的,可搭临时雨棚;数量少的,可移至雨淋不到的地方,也可将花盆侧放。如下暴雨来不及避雨,可在雨后倒出盆中积水。
2.6 针刺盘茎
由于针刺能破坏部分输导组织,使植株的生长点受到抑制,因而可以达到矮化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在生长点的叶片下端,用经消毒的缝衣针或大头针,刺入茎干。其深度、长势一般的刺入中心,长势旺盛的可刺透。通过针刺,不仅可以制约其高度,还可使茎干增粗、叶片增大增厚,以后花开更大色更艳[3]。
在春季上盆的菊苗,因未采取抑制措施,到了秋天已长得很高,用一般方法矮化为时已晚。挽救措施是将盆土取出一部分,经浇水使株茎变软后,将其茎干顺盆边盘在盆内,在盆的中心露出高10cm 左右的顶梢,然后再填土至盆沿[8]。经这样处理,到开花时植株就不高了。
2.7 药剂处理法
菊苗栽植后,幼苗用B9、多效唑、缩节胺等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人为控制。喷用时一定要搅拌均匀,比例适度,以免影响效果或造成药害。对于发枝力强、根系发达的品种可适当增加用量或用药次数。在苗期至花蕾形成之前,每10 d左右喷洒药液一次,能起到明显的矮化作用,显蕾后停止喷施。喷药时间以傍晚为宜,有利于植株吸收,忌中午喷药,以免造成药害[9-12]。
不同浓度的PP333:对秋菊均有矮化作用,浓度越高,矮化效果越明显,但超过0.1%以上浓度时,就影响秋菊的正常生长。秋菊喷施PP333”理想的浓度为0.036%。不同高度类型的秋菊品种,喷施PP333,的次数不一样,比较矮的品种在前期喷施一次即可;中型高度品种喷施二次;高大的品种喷施三次,也可适当增大喷施浓度[9-10]。在我国北方迟栽的开花迟的品种,可以采用减少喷施次数而适当加大浓度的方法,以防止开花迟,遭受冻害。喷施PP”3对秋菊的生长发育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使秋菊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变厚、单位面积叶重增加、整个花期延长、花径增大、抗黑斑病和霜霉病的能力增强[11]。
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溶液进行对比试验,找出最能体现菊花观赏性状的施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比久(B9)和缩节胺(DPC)混合喷施,能有效降低菊花的株高,增大叶长、叶宽、花冠,从而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12]。
最后,秋菊的矮化栽培需要因地、因品种、因栽培方式对待,综合运用复杂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才可能取得理想的作用,达到矮化效果,提高秋菊观赏药用等价值。
参 考 文 献
[1]杨玉想.菊花矮化十法.现代园艺,2011,(1)53-54 [2]贺玉利.菊花矮化及提前开花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3(3):80.[3]蒋艳华.菊花矮化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3)120.[4]刘建海,李亚绒.秋菊矮化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2)180-181 [5]温峥嵘.菊花矮化技术[J].河南科技报,2008-5-13,007.[6] 陈树国,李瑞华,杨秋生.观赏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版社,1991:114-117.[7] 田光平,王海龙.菊花矮化八法[J].河北科技报,2002-04-20,002.[8]谢惠芹.菊花的萦殖与栽培[J].中国花卉盆景,1991,1:10 [9]李署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J].科学出版社,1989,222一232 [10]毛龙生等.PP333、B9、CCC对一串红矮化效应研究[J].园艺学报,1991,2:177一179 [11]姜文华.多效哇对花卉盆景作用[J].花卉盆景,1991,5:52一53 [12]黄广学,王月英.常见生长调节剂使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花卉园艺,2005(16):56.
第五篇:设施园艺论文
蔬菜生产中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
园艺领域郭江云(411051005)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无上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就基质研究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基质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蔬菜;无上栽培;基质;进展
无土栽培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蔬菜生产。无土栽培基质是能为植物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结构的生长介质。它除了支持、固定植株外,更重要的充当养分和水分的载体,使来自营养液的养分、水分得以中转,植物根系从中按需选择吸收。基质是无土栽培的基础与核心,囚此,基质的的研究也反映了无土栽培的水平。目前该技术从农作物生产扩展到了一些园林观赏植物的栽培中,起到了提高产量、增进品质、减少上传病害、净化栽培环境的效果,并且扩大了观赏植物的栽培范围。
1栽培基质研究的历史
栽培基质的研究史实际上也是固体基质栽培的发展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早期的植物价养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进行的植物矿质营养生理研究。但真正开始于J.Boussingault.Salm(1851-1856年),发展始于1970年丹麦Grodan公司开发的岩棉(Rockw ool)栽培技术和1973年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的NFT技术。最早的栽培基质是砂砾:Salm-Horst-mar(1871年)用石英、河沙、水晶、碎瓷、纯碳酸钙、硅酸以及活性炭作为燕麦的生根基质。随后Hall(1914)用不同级别的沙、粉粒、高岭土栽培羽扇豆和大麦,蚌石被woodcock(1946)用来作为兰花的栽培基质等;作为无上栽培的基质很快扩展到石砾、陶粒、珍珠岩、岩棉、海绵(尿醛)、硅胶、碱交换物(离子交换树脂)如斑脱土、沸石、酚醛泡沫(泡沫塑料),炉渣及合成的树脂材料等,泥炭、锯末、树皮、稻壳、椰壳和混合基质。
期间对基质的作用、各类基质的优缺点、应用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科学家们就不同基质理化性状进行评价[2-3]。荒木(1975)研究了集中基质的主要理化性状[4]。De Boodt and Verdonck(1983)就树皮、软木屑、椰子纤维、污泥、垃圾等配比作了报逍
[5]。N icile De Rouin等(1988)从基质的孔隙度、pH值、可利用水量、产量、养分平衡性等方面对几种混合基质进行了评价,并推荐了各种基质的栽培技术[6]。Prasad M and Maher MJ(1993)报道了泥炭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栽培技术[7]。该阶段的 1
研究侧重于基质理化性状、基质与植物价养供应关系、基质栽培技术、基质与养分和水分的及空气利用关系、基质的混合等[8-12]。
在国内,对栽培基质的研究报道不少,基质研究尚未达到实用阶段,对基质的研究仅停留在各种基质的比较选用上。例如,王军等以甘蔗洽和树皮等结合黄心土和珍珠岩作为按树扦插的轻烈基质;于莉等通过分析6种基质配方对1年生侧柏容器育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1年生侧柏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方。而对基质的结构(颗粒粒径、形状、孔隙度)结构的保持,水分、养分的运移及配套的价养液管理技术等关键要素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蔬菜生产中的无土栽培基质
2.1疏菜栽培基质的成分
基质的来源可用作栽培基质的材料非常之多有的是变废为宝,这主要对有机基质而言(木材工业树皮、木屑;纺织业业麻、残余羊毛、废棉花;生物工业鸡粪、猪粪、、户粪;食品工业豆类碎片、果实残渣、咖啡渣等;烟草渣、造纸业树皮、废纸浆、有机废渣、芦苇末等);有的是矿物质高温膨化而成;有的则直接来自于矿物质。
2.2 应用于蔬菜生产环保型无土栽培
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蔬菜生产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发展持续农业的当务之急。当前可采用有机环保型基质栽培生产洁净扰质高档新鲜、高产的蔬菜产品,可用于反季节和长季节的栽培。
在蔬菜的生产中基质的筛选是研制环保型合理基质配方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能否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蔬菜。赵亮等对黄瓜无上栽培基质进行了筛选,发现煤渣,蜂石保湿性好,定植后利于快速缓苗,锯末保温较好,但升温慢。李国景等分析比较了芦苇、松木、椰子壳基质使用前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通过栽培樱桃番茄(品种EVITA)的试验,与椰子壳基质和海绵基质栽培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可作为很有应用价值的环保型有机基质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而且芦苇生长适应性好,分布广泛,来源充足,基质生产成木低等特点,而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寿伟松等研究表明,芦苇渣+珍珠岩,木屑+炭化稻壳这2种混合基质(组分体积比均为1 : 1)栽培的番茄产量比对照草炭明显提高,是较为理想的环保型无上栽培基质,生产上可代替泥炭。陈双臣等试验利用腐熟玉米秸、麦秸、菇渣或锯末等有机肥为有机化栽培的原料进行番茄的栽培,得出这些环保型有机基质处理较上壤对照番茄植株
根墓川一的发展史为协调。
李萍萍等研究了造纸工业生产的有机废渣芦苇末经发酵用作平菇培养基质,平菇产量提高,成本降低,净产值增加,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张时等研究表明,用苹果渣作培养料生产蘑菇,不仅成本低,口味好,而且产量高,效益佳,是利用苹果生产酒品软料等副产物的有效途径,还可解决因缺乏棉籽壳而不能生产蘑菇的问题。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每年蘑菇的生产量都在增加,必然造成大量废弃生菇渣的堆放,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把废弃生菇渣进行发酵合成有机基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减少废弃菇渣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进行育苗和绿色蔬菜的生产。
2.3 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标准
优质无土栽培基质要能为疏菜生长提供稳定、协调的水、肥、气、热根际环境,具有支持锚定植物、保持水分和透气的作用。有机栽培基质还具有缓冲作用,可以使根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作物正常生长。无土栽培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稳定性都要达到一定要求。优良的基质在物理性质上,固、液、气三相比例适当,容重为0.1-0.8g/cm3,总孔隙度在75%以上,大小孔隙比在0.5左右;化学性质上,阳离子交换量(CEC)大,基质保肥性好,pH值在6.5-7.0之间,并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具一定的C/N比以维持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生物稳定性。此外,还应考虑取材容易、营养全面、肥效持久、不含杂质、不带病菌,没有异味和臭味,重量轻,具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价格低廉,调制和配制简单。
3对基质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对基质研究目的在于以成熟的产品、简便易行的使用和管理技术支持无土基质栽培。预计未来无土基质栽培将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基质将逐渐形成市场。目前国内园艺设施旱现口光温室、塑料大棚、自控温室等多种并存局面。决定基质的研究要适应不同设施档次、不同地域、不同园艺植物的要求,以成本低、效果好、管理方便为标准,开发上应该基质和营养液配套,并实行联合推广。
下一步,无上栽培基质研究的重点:一是主要用基质的适宜理化性质参数研究。二是基质生产工艺研究即如何按标准参数控制基质结构的形成技术,这种技术要适应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需要。三是基质栽培,根际营养的研究。四是基质的水肥管理技术研究如营养液的配制技术(包括配方),灌溉技术(频率、灌溉量),监测
调整技术(植株、价养液回收液的监测调整),设施价养诊断技术,适合滴灌的园艺用肥料(高浓、全溶复合肥)的研制等五是低成本的无害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基质新工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苏平.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中国林副特产[J].2010(6):97-98.[2]张冬梅,史正军.不同营养基质理化特性及应用效果及应用效果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20: 139-141.[3]刘晓红, 戴思兰.观赏植物无上栽培的研究进展[J].太原科技.2007(6):20-21.[4]康红梅, 张启翔等.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36(1):124-126.[5]王文杰.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09(6):38-39.[5]谢小玉,邹志荣等.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进展[J].园艺园林科学2005(6): 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