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现状研究
某县残疾人贫困状况分析及对策
摘要: 残疾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身体上的障碍使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不高,从而造成家庭贫困。要是残疾人摆脱贫困,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弘扬人道精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为残疾人提供全面康复和就业服务,把残疾人工作做实、做好,稳定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Abstract: The disabled person, as a piece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the obstacle on the body i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work , study normally, living standard, cutural dynamics are not high, thus cause family's poverty.If the disabled person gets rid of the poverty, this needs national society and personal joint efforts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ely, increase the input in fund, carry forward humanity spirit, create the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develop disabled person educational undertaking , realize “ the whole people educate ” goal , offer service of recovering with employment in an all-round way for the disabled person, do disabled person's work really, do well, stabilize the society ,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关键字:残疾人贫困分析对策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目前,我国统计的残疾人包括以下类别: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1987年4月,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五类残疾人共计5164万人,占人口总数4.9%。其中,肢体残疾755万,视力残疾755万,听力语言残疾1770万,智力残疾1017万,精神残疾194万。
一、某县残疾人概况
(一)某县残疾人总体基本情况
某县总人口为***万,残疾人有****人,占全县人口的**%,其中非农业户口残疾人***名,占全县残疾人的**%,农村户口残疾人***名,占全县残疾人的**%。有劳动能力者一万四左右。按照残疾人类别划分,视力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智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多重残疾***人。
(二)某县残疾人的收入情况
某县残疾人的收入同全县总体水平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2003年全县城镇各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残疾人的人均纯收入为***元,相比之下,残疾人的实际收入只占农民的40%,占城镇居民的16%。残疾人年人均收入在省定贫困线1000元以下的有***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9%,在国定贫困线625元以下的有***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2%。
(三)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的情况
某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30元(户月人均收入),纳入低保的总户数为705户,其中残疾人为39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800元(年人均收入),纳入低保的总人数为6847
人,其中残疾人为2150人;城镇残疾人纳入低保的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6.9%,农村残疾人纳入低保的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7.8%。
二、某县残疾人贫困状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某县残疾人的境况并不好,他们中大部分都属于农业户口,主要居住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环境、生活水平、服务设施等的限制,使的大部分残疾人得不到康复服务,无法改善自身的身体条件。总的来说,残疾人贫困,主要是受自身障碍的影响,劳动力偏低,无法实现脱贫的目的。根据某县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首先,某县当前的康复服务和就业服务体系水平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据统计,迫切需要并且适合采取康复措施的残疾人的约占残疾人总数的45%,这些残疾人在寻求康复服务的途径上,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依靠康复治疗手段,求得功能恢复或改善;二是依靠康复训练手段求得功能改善或补偿;三是依靠残疾人用品用具配用手段,求得功能改善或补偿。县级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尚未建立,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只能解决极少数人的困难,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某县残疾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其次,残疾人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偏低。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使得他们不能像健全的孩子那样上学,有轻微肢体残疾的孩子还可以上普通的学校,而对于聋哑、肢体严重残疾的孩子则只能上特殊学校,现在县级的特殊教育学校还很少,某县就有一所聋哑学校。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低,一是心理的因素,觉得和健全的孩子在一起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感到自卑、孤独;一是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学费,只能辍学;还有就是针对残疾人的教学模式还不发展,使他们无处求学,残疾人教育事业还很落后,特别是在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在我上学期间,我发现在小学时有少数的残疾人,到了中学、大学就很少了,几乎没有,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在我国有6000多万,是个不小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整体水平的提高。他们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再次,残疾人的家庭困难,有90%以上的残疾人家庭因为治病而花掉积蓄,甚至负载累累,造成人残财空,负担沉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水平很难有所改善。他们渴望和健全人一样学习、劳动,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到处求医,寻求帮助,到头来还是无法改变。残疾人的医疗救助体系应该建立,减轻他们沉重的负担。
最后,残疾人就业困难。残疾人由于自身的障碍,无法像健全人那样参加劳动,就业很困难。没有工作,只能依靠其他形式来获取收入,家庭的收入不稳定,使得家庭生活水平低下。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某县来说,主要是以按比例就业安置为主,据统计每年安置10人左右就业。集中就业安置很困难,福利企业几乎不存在了,某县以前有30家福利企业,到现在为止只有一家。以前,我国主要是以集中就业为主,安置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工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的激烈,这对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些影响,因此福利企业大幅减少。福利企业减少,为残疾人就业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存在。上海市福利企业已由1996年的4200多家减少到2002年的3198家,残疾人就业人数也由92000多人减少为62000多人。济南市福利企业由1999年300多家,安置残疾人6000多人,下降到现在138家,在岗残疾人职工人数仅有2048人。福利企业面临着社会需要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要生存,就要创造利润,这就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来参与竞争,而用残疾人来工作效率肯定受影响,帮助残疾人就业又需要他们的支持,在这两难的选择中,一些企业便改制,虽然政府也为福利企业制定了优惠的政策,但收效不好。我们要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三、对策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加资金投入
(二)弘扬人道主义,倡导助残风尚
(三)完善残疾人全面康复服务,重视残疾人的社会康复
(四)加快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五)发展残疾人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四、结语
我们认识残疾人工作的价值尺度是人道主义尺度,人权保障尺度,人力资源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尺度。认识残疾人工作的意义,不仅要看其经济价值,还要看其社会意义;不仅要看其对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个体意义,还要看对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的整体意义;不仅要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还要从实践人道主义、促进文明进步的角度去理解。
总之,解决残疾人生存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残疾人能以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残疾人一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7]谢辞:感谢丁老师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指导与帮助。
第二篇:残疾人就业问题现状
中国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文法学院
社061班
闫晶
32号
摘要:残疾人是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则是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残疾人的数量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大的,结构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残疾人在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根据现行的一些政策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解决措施
中国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该调查表明当时残疾人有5164万,占全国总人数的4.90﹪;2006年4月1日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根据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公布的主要数据可以得知,到2006年5月31日为止,我国残疾人口已经达到了8296万,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6.34%。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解决措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残疾人家庭及自身的问题
残疾人在当代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在过去,残疾人被称为“残废人”,大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因此,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处于一种放弃或一种保护照顾状态,基本上正常人能帮助做的事情很少去让残疾人做,残疾人生存意志力渐渐地消磨掉了。在过去,残疾人家庭普遍不重视对残疾子女的培养教育,一般残疾人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到高中读书的残疾人属于凤毛麟角了。虽然现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但也并没有很好的好转。
残疾人自身还存在自卑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不愿从业。残疾人由于身体的障碍,在对外交往中和正常人相比存在许多不便,他们自身就会存在一种矛盾心理左右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一些残疾人在精神、智力上的缺陷,使他们和正常人交往中陷入了难以解脱的复杂情感之中。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残疾人在出行、生活和工作中受到歧视。因此,残疾人在心理上常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还有个别残疾人认为我是残疾人,国家就应该养活我,总是指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不愿走自食其力的路,于是在生活和处理一些事情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很严重。实际上,许多残疾人存在许多潜能,如果残疾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来应有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残疾人也能做出让正常人敬佩的作为,但如果自卑心理很重,那么残疾人就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在就业路上会越来越窄。
(二)残疾人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现有的体系由于一些职能尚未发挥,存在着歧视残疾人就业的现象,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畅通。特别是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一些企业由于招用残疾人数有限,很多残疾人得到招工信息时已为时已晚,只能又白跑一趟。还有一些残疾人因对招工信息的真实性持有怀凝态度,造成招工单位录用不足。
(三)从残疾人就业环境来看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会在长时期内不断挤压残疾人就业空间。从就业的大环境来看,中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如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国有企业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中国在未来15年内的就业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残疾人作为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一大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就业竞争的全面影响和严重冲击,会被挤到更加有限的领域就业。
另外,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在较大程度上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人为障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对残疾人的偏见与就业歧视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问题。
二、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和发展的措施
1、在市场化就业的大环境下政府要矫正劳动力市场机制对残疾人就业的失灵。市场经济坚持优胜劣汰原则,但是残疾人因为自身的缺陷,与健康人相比处在不同的就业和发展的竞争起点,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道义,给残疾人就业以特别保护和扶助,不断矫正劳动力市场机制对残疾人就业的失灵。
2、通过残疾人就业制度创新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发展。构建中国新型的残疾人就业制度,要对现有的就业制度进行创新,这是促进残疾人有效就业和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3、形成政府主导、职能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国政府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残疾人事业,包括残疾人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成果。
4、激励自强创业。加入WTO后,我国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就业机会增长33%,然而,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而且就目前国内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区区1200万也是杯水车薪,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并非从此走出弱势阴影,因此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需在自强创业上给予极大鼓励。(1)政策激励。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极其重要的,政府应该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除安排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创业外,在税收方面也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补助那些雇用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用政策的杠杆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2)事迹激励。政府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以激励广大残疾人的创业信心。从中国古代的左丘明、孙膑、司马迁、鉴真,还是现代的刘伯承,高士其、华罗庚、吴运铎,还是外国的贝多芬、拜伦、海明威、爱迪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罗斯福,是自强使他们名留青史。张海迪、桑兰的灿烂笑容,可以鼓起残疾人必胜的勇气。
(3)互助激励。残疾人中的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样,残联组织可以通过协会的形式,开展互助活动,以激励残疾人创业。比如社区服务领域,它所蕴含的岗位多,就业门槛底,比较适宜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开设洗衣店、缝纫店、自行车美容修理店、儿童用品租赁店、图书店、小型超市、小型健身馆等,有的可以通过协会管理,开成连锁店,互助互利,增加品种,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构建起社区就业服务网络。(4)援助激励。对一些想创业但无法靠自身力量跨出这艰难一步的残疾人,应该用援助的办法,扶助他创业。比如残联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保障金的规定部分,援助有一技之长者进行创业,或者对开办企业者,帮助联系协作方提供业务订单,循序渐进。当然,在整个残疾人就业工作中,要有一支热心和富于爱心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开拓型,勇于创新;二是专家型,注重研究;三是公仆型,甘于奉献。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真正把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蓝天下的挚爱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2、16、1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张琪、吴江,《中国残疾人就业与保障问题研究》,76,北京,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王永平,《论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新疆日报,2003,05,02 [4]卢连才,《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7,北京,华夏出版社
[5]陈全明,《就业与再就业难题破解》,27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丁巍,《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社会和谐》,驻马店日报,2006 [7](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第三篇:世界残疾人现状
残疾人现状
大约世界上10%的人口即六亿五千万是残疾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世界卫生组织称残疾人的数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医疗的进步以及老龄化在持续增长。在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中,平均每人有8年、11.5%的生命是在残疾中度过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数据显示,80%的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处说,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教育普及率较低的国家残疾人比率较大。平均来说,受教育较少的人中19%是残疾人,相比之下,受良好教育人中11%是残疾人。
在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中,残疾妇女比男性更多。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当中20%是残疾人,他们在各自所在社区里是最为弱势的群体。残疾妇女的条件更为不利,饱受性别和残疾带来的排斥。残疾妇女和女童特别容易受到虐待。印度奥利沙邦2004年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残疾妇女和女童在家里都遭到殴打,25%智力残疾的妇女遭到强奸,6%妇女被强迫绝育。
根据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显示,30%无家可归的青年是残疾人。一些国家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0%以下,但是残疾儿童的死亡率却高达80%,联合王国国际开发部指出,在很多情况下残疾儿童根本无法存活。
关于残疾人立法的比较研究显示,只有45个国家有反对歧视和其他关于残疾人的法律。在联合王国,伦敦证券交易所金融时报指数超过100的公司,其网站75%没有达到无障碍的基本要求,因此失去了1亿4千7百万美元的利润。
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发展中国家90%的残疾儿童没有上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数据显示,全球只有3%的残疾人和1%的残疾妇女拥有读写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尽管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人数在增长,但也不具有代表性。
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称,估计全球有3亿8千6百万适龄工作的残疾人。在有些国家,残疾人失业率高达80%。通常雇主认为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
印度推广残疾人就业中心的报告显示,印度残疾人人口高达总人口5%到6%,尽管有残疾人法例提供了3%的政府工作职位,但是就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印度有超过7千万残疾人,但是只有10万残疾人得到就业机会。
2004年美国调查显示,只有35%的适龄工作的残疾人实际在工作,相比之下有78%的非残疾人拥有工作。三分之二的失业残疾人表示他们愿意工作,只是找不到工作。
2003年罗格斯大学研究显示生理、心理残疾的人在美国工作场所中远不具代表性。三分之一被调查的雇主说残疾员工不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工作。第二个最普遍不雇佣残疾人的原因是担心其他残疾人设施的开销。
2003年对美国雇主的调查发现,残疾人设施的费用只有500美金或者更少;73%雇主声称他们的的雇员根本不需要特别的设施。
2002年调查显示,公司报告残疾人雇员有很高的保留率,可以降低再雇佣的高开销。其他美国调查显示在任职一年后,残疾人的保留率达85%。
根据美国劳工部报道,数千残疾人成为成功的小企业拥有者。1990年全国调查显示,残疾人自主创业和拥有小企业经验的比率(12.2%)比非残疾人(7.8%)要来的高。
暴力
在战争中,每一个孩子死亡,就有三个孩子受伤并落下终身残疾。世界卫生组织称,在某些国家,四分之一的残疾人是由受伤和暴力导致的。根据2004年联合王国调查,残疾人更容易成为暴力和强奸的受害人,并较难获得警方干预、合法保护或者预防保护。
研究显示,发生在残疾儿童的暴力事件比非残疾儿童高1.7倍。
第四篇: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现状研究与福利需求探讨范文
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现状研究与社会福利需求探讨
**残疾人联合会
习惯上,人们把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称为社会上需要给予特别扶助的三大弱势群体。2001年2月13日,由民政部批准发布,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的《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就是由《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
本规范》、《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三个文件构成的。而这三大弱势群体中,尤以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困难最多,问题最大,矛盾最突出,社会福利状况最差。亟待理论界的社会学家们重视与思考,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据联合国发布的消息表明,全世界约有5亿多残疾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0%,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残疾人的比例甚至高达20%,直接影响到50%人们的生活,不能不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1982年12月,联合国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我国是其成员国家之一。该纲领明确指出:“其宗旨是让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享有平等地位。政府还应当保证,那些因重残而确实不能自立的人也有机会取得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生活水平,非政府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协助政府,可以提出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可以建议适当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提供一些服务来辅助政府所进行的各种服务,但最终责任,都要由各国政府来承担。对所有国家来讲,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这些概念所适用的范畴都是一样的,也都是刻不容缓的。”
我国历来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给予了特别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生活、教育、康复和文化生活方面作出了全面的法律规定,为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出了《保障法》的具体实施办法。可以说,自《保障法》出台以后,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迅猛发展,残疾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和社会发展相比较,残疾人事业由于起步晚,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在许多地方,残疾人仍然是社会上最困难的群体,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残疾人到处都碰到物质、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障碍,妨碍着他们的生活。家里有一个残疾人,往往会对这个家庭有限的资源造成沉重的负担,并产生精神压力,因而使这个家庭更加贫困,这些不利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上最贫困阶层中残疾人数的比例特别高。据统计,我国目前尚未脱贫的8000万人中,残疾人家庭占有的比例达到30%,这又一次证明了残疾与贫困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国家制定社会福利政策、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所有阶段,都应照顾到残疾人的特别需要,使其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享有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
针对我国目前残疾人弱势群体社会政策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专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都是由国家决策,面向特定人群服务的。从理论上讲,残疾人作为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对其实行社会保障,理应是整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甚至还应当优先给予考虑和落实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就是为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的法律,各地也曾经出台过落实保障法的《实施办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来看,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仍然是一个空白点。尽管残疾人中的孤老、孤儿、弃婴同样能够在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优惠照顾和生活保障,但这并不是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或制度来实施的,而是以孤老(老人)、弃婴(孤儿)的名义来进行的。在我国六千多万残疾人中,一级盲人、高位截瘫、偏瘫、两肢以上截肢、重度智力残疾、重度精神残疾人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有一千二百多万人(这还不包括与社会交往存在严重语言障碍,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组织、引导才能工作的600多万聋哑人)。在这一千多万重残人中,约有137万人因年老、年幼或是因战因公负伤致残,享受到国家抚恤或集体的供养、救济外,其余则只能依靠家庭、亲属供养、抚养。由于这类残疾人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不仅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其生活费用和日常开支完全由家庭负担外,他们还要负担沉重的医疗费用。高位截瘫、偏瘫、智残、精神残疾人还需家庭专人护理。家有一个这样的残疾人,全家人都会为他们的生活、医疗、护理问题忧心忡忡,甚至焦头烂额、倾家荡产,永无宁日。其经济上、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是一般家庭无法承受和难以想象的。然而,国家和社会除了有时给予必要的临时救济或减免部分社会负担外(由于我国百分之
八十以上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当地政府一般对这类重残人家庭均给予减免水利工日、提留等社会负担),很少能再给予更大的支持与救助。尤其是生活在城镇的重残人,除了极少数特困家庭享受到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外,一般国家和社会均没有以残疾人的名义对其给予社会保障,这就使这类残疾人大部分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也使这类残疾人家庭中的贫困比例
特别高。因此,应当以国家福利为主导,首先保障这类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基本生活物质,然后才有可能是社会的、家庭的多元福利构成。国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应当专门为残疾人建立具体、详细、可实际操作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或办法,以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确实很有必要。正如联合国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指出的那样:“会员国应确保残疾人有平等机会获得一切形式的收入,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这一过程应以与该会员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程度相符的形式进行。”
二、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标志
可以说,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残疾人采取多种多样的劳动就业保障措施:除了象瑞典、芬兰等一些北欧的高福利国家,主要采取发放残疾金的形式,由政府将残疾人供养起来以外,还有象美国、英国、日本等采取立法的形式,保证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但更多的国家如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则采取国家投资兴办残疾人工厂的形式,来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我国有六千多万残疾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面对如此庞大的绝对值,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力、物力条件,不可能将所有的残疾人都供养起来。因此,发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潜能,使其自食其力,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残疾人自己也希望同健全人一样,以平等的姿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而劳动就业就是他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最好途径和主要标志。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从立法的高度赋予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索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1987年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59.25%,其中已就业的达1550万,占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50.65%,其中从事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的约有1264万人,占在业残疾人总数的81.55%,而全国县以上城镇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为70%,一些大中城市达到90%以上。其中安置在各类社会福利企业的残疾人有94万,安置在其他行业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自谋职业的有178万。这部分人一般都有稳定的收入,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的自谋职业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甚至成为富甲一方的皎皎者。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仍然很不稳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曾经集中安排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由于残疾人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普遍低下,难以掌握和生产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大多是生产的一些技术含量很底的手工、半手工产品。当初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指令计划,将福利企业生产的产、供、销都包了起来,不存在市场竞争,因而还勉强可以维持下去,但一旦实行市场经济,福利企业产品粗放,难以参与竞争的许多固有弱点就暴露出来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给现有福利企业很大威胁,许多福利企业纷纷倒闭、停产或半停产,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某县为例,1989年底,全县有41家各类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505人,年产值427万元,利税32.3万元,而到2000年底止,全县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的福利企业不足5家,年产值不到140万元,残疾职工真正上岗工作的仅数10人,绝大多数停产企业的残疾职工仅能领取到极少量的生活费(每月仅几十元),有的甚至分文也没有。但在各类统计报表中,这些残疾人仍然按已就业的人数计算,致使国家不能真正掌握残疾人就业的实际状况。而残疾人下岗、失业在家后,失去了生活来源和生活保障,有的频频上访,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还有的为生活所迫,走上偷摸扒窃危害社会的道路。因此,认真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国家除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发展原有的社会福利企业外,还要加大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力度。有关执行部门还应当明确: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只有千方百计安排好残疾人就业才是最重要的,有安置任务并且适合残疾人工作岗位的单位,不能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办法代替安置任务。政府各部门应当以身作则,在各级机构中积极雇用残疾人就业,以改善残疾人就业的条件。同时,对家居农村或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各级政府和社会都应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以缓解残疾人就业的压力。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三、残疾人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是一项标本兼治的重要工作
残疾人特殊教育,主要是指盲人、聋哑人、弱智儿童等残疾人的专门教育。由于受教育对象存在身心缺陷,不适宜在普通学校学习,只能针对残疾人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对这类残疾人进行教育,弥补他们因生理缺陷带来的困难,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解放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国仅有42所盲、聋、哑学校,在校学生仅2000余人,且大多数是一些慈善机构或私人所办,对教学工作没有统一的要求,培养目标不明确,特殊教育的基础极为薄弱。解放以后,我国特殊教育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前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飞速发展。据统计,1987年,全国盲、聋、哑和弱智学校已从建国前的42所发展到504所,在校学生从建国前的2000余人发展到52000余人,仅教职员工就有14000多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殊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试办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开展了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各省、市设立了特殊教育职业培训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部分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还设立了特殊教育高等教育专业,填补了我国自己培养高层次特教专业人才的空白。1987年,长春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残疾人中的优秀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更使我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率与国家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入学率相比较,还存在极大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欠帐太多,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入学就读的要求。以湖南省为例,截至2000年底止,全省有特殊教育学校58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271个,在校盲、聋、哑、智力残疾少年儿童学生31462人,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有19343人,其中视力残疾2831人,听力残疾2879人,智力残疾6037人,肢体残疾3753人,精神残疾1152人,多重残疾2691人。其中视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智力残疾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分别为43%、54%和85%。除智力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入学率指标外,其余均未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特教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是残疾少年儿童家庭困难,缴不起学杂费及生活费。湖南省因贫困而未学的残疾少年儿童就有11793名,占失学总数的61%,不能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严重关注。残疾人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有关法规,对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均作了明文规定。认真贯彻这些法律和规定,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其次,还应重视和加强对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残疾人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低下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我国5千多万残疾人中,文盲有342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66.37%,如此众多的文盲,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如果不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地掌握一至二门技术,要想立足社会真是太难太难了。随着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对社会、面对未来,造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如湖南省在“九五”期间发展了省、市、县三级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17所,累计有89448名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但与社会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县级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能直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大力提倡。
实践证明,无论是对残疾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还是对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都能够极大地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综合素质,缩小与健全人和社会的差距,能较快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材。因此,除了国家应继续加大特殊教育事业经费投入外,还要提倡和鼓励社会办学,私人办学,并对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在收取学杂费以及成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和多方面的支持,使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的确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善事,需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四、康复与医疗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任何一个残疾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全面的康复,早日脱残,回归社会,同健全人一样,充分享受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有部分残疾人如白内障导致失明者,是有可能通过手术治疗,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的,但这种情况毕竟只是少数。限于现代医学科学水平,目前还不可能使所有的残疾人都能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因而只能选择性地、有限地使部分残疾人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减轻残疾程度或基本康复。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从八十年代正式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国家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的康复工作,目前主要康复手段及康复项目有:一是白内障复明手术,这是我国开展得最早、效果最理想的一种视力残疾人康复办法,国家曾多次与国际上的康复、慈善医疗机构合作,组织大型国家医疗队,到各省、市、自治区为贫困残疾人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二是聋哑儿童语言听力训练。主要是针对尚有部分残余听力的先天性聋哑儿童,利用其残余听力,结合先进的科学仪器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早期听力语言训练,能够使大多数聋哑儿童开口讲话,这对他们成年后与社会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肢残矫治手术,主要是针对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跛行的肢体残疾者,通过手术矫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肢体功能。据湖南省统计,“九五”期间,该省共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66643例,术后脱盲率达到98.5%;对5385名聋哑儿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使其能开口讲话,从而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率达到16.32%;对17464例肢体残疾人实施肢体残疾矫治手术,改善了他们的肢体功能。国家对这三项康复工作的实施,给残疾人带来了无限的福祉。除了以上三项康复工作外,对于精神残疾人康复,主要采取送入精神病院治疗和家庭监护两种方式。据统计,湖南省有60多万精神残疾人,其中有30%属重度精神残疾人,能够进入精神病院护理的不到3%,其中绝大多数只能依靠家庭监护,而家庭限于种种原因,不能也无法解决他们的生活、治疗、看护等全部问题,致使部分精神残疾者流落街头,他们倘佯在大街小巷之间。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甚至赤身裸体,极不雅观,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困扰和不安。有的家庭为了防止患有精神残疾的家庭成员外出滋事,不得已采取铁链锁、铁笼关等种种极不人道甚至违法的手段来加以限制,实在是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而有必要建立由精神病防治康复机构、企事业、城乡基层组织和精神病员家庭组成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的社会化康复体系。
其次,关于智力残疾人的康复问题。由于智力残疾人只是大脑发育迟滞,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的治疗康复手段,因而也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我国,对智力残疾人的康复,主要是从情感教育、启迪智慧着手,通过保育人员的精心护理,大多数智残儿童的智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还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天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智残人舟舟,是一个重度弱智人,智商只有30,连1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会做,通过康复训练,他在音乐指挥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多次被全国各地乐团邀请担当乐队指挥,甚至走向世界舞台,为英国南安普顿青年交响乐团演奏,并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并签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可见,康复对残疾人是多么重要。国家和社会应继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使更多的残疾人达到康复的目的,回归社会。
从以上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和康复四大福利需求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残疾人社会福利现状与实际需求相比较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适应。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特别指出:“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康复、就学和就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同全国自强模范、助残先进集体、个人代表座谈时说道:“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残疾人事业对整个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都要对残疾人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全社会都应当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当我们对残疾人、老年人、孤儿这三大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问题进行探索和研讨的时候,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之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和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第五篇:关于残疾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 于 残 疾 人 现 状 的 调 查 报 告
对于一个木桶来说,盛水的多少仅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木头,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同理,一个社会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是否有保障!须知: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都是在老百姓饥寒交迫的背景下发生的!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呀!
目前,金融危机正在广泛蔓延,其对我国的影响也在加剧,比如说,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可以说是国难当头。
正象辛志纯副市长最近在一次市政协常委会上说的一样: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应该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啊!
应当说党和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法律和政策,对弱势群体一向是很重视的。但在执行上却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
调查案例一:滦南县宋道口镇任东村有一位耳聋兼智残的残疾人叫王元稹,曾在该县的一个耐火材料厂,从事粉碎耐火砖的工作,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从远处看,其工作环境尘土飞扬,该项工作是典型的危险型重体力劳动,据说无论给多少钱,正常人也没人干!我看过其家人的记载,一个月下来,最多时拿到的工钱不足700元,据说,还不按时兑现!
2008年初,他的父亲得了冠心病,住院后医生检查说很严重,若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无奈,元稹为照顾父亲,只好辞掉了工 1
作。
看到元稹家的悲惨遭遇,村子里的好心人提醒说,咱们村许多比你们家经济条件好、劳动能力比元稹强的人都拿到了低保,你们为什么不去申请低保呢?其父子如梦初醒,去找村里书记申请办理低保手续,书记说:得有元稹的残疾证!于是其父去该厂要元稹的残疾证,该厂说元稹的工作是滦南县残联为照顾残疾人给找的,其残疾证被扣到了县残联!
其实元稹的残疾证是经村子里办的,村干部们都知道!其父找到村支书理论,村支书说没有残疾证就是办不了,还推诿说还没有到办残疾证的时候!
2009年除夕之夜,其父气愤过度,导致冠心病剧烈发作,又住进了滦南县京东医院,花了三千多元,总算保住了一命。经过多次交涉,其父子刚刚从县残联要回了元稹的残疾证。但至笔者发稿时,有关部门仍然没有给元稹办理低保手续,其父子至今过着凄惨的生活!述评: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对残疾人的态度反映了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元稹的遭遇令人怵目惊心!党和政府对以残疾人为主的工厂给予了免税等优惠政策,本来是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但象上述工厂那样,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了其赚钱的工具!残疾人成了某些人榨取高额利润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做法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该事中的一些人多次推诿的做法,是明显的玩忽职守、行政不作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
请问这些人:党纪国法何在?!个人良心何在呀?!
今年是“干部作风建设年”,不知道元稹的低保证什么时候能办下来?!
调查案例二:地点:唐山市51号小区丙区居委会。据居委会的干部反映,辖区内共有残疾人50人:期中精神残10人、智力残5人、听力残6人、视力残2人、肢体残27人。但仅有9人享受低保。去年一年国家共支付这些残疾人房补1236.4元,就是逢年过节,居委会也只能给极少数残疾人送些柴米油盐等生活品。
我问居委会主管干部:“您看从社会角度,最需要给残疾人的帮助是什么?”没想到一屋里居委会干部异口同声地说:“钱!”。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虽然有些心里准备,但当我看到他们那种迫不及待的沉痛神情时,我还是从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惊!
述评: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政府和社会首先应该给予残疾人以金钱和物质上的照顾;其次,结合每个残疾人和其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推荐残疾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眼下,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正常人工作都不好找,何况是残疾人!我认为,党和政府还是应着重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于残疾人更多的照顾,最好建立个人账户,把救济金不折不扣地及时发放到个人手中(笔者发现对这笔钱有的部门有雁过拔毛现象),以保障他们能过最基本的生活!
追记:元稹之父于2010年6月12日不幸去世,目前元稹一人过着凄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