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作者: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11期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通知》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残联组织编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通知》要求,各地在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第二篇:提案--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
加快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紧迫性
1、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残疾人是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是否能建立对残疾人排忧解难的帮助机制,形成人人尊重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更是重庆市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中国残联在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省、市残联务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按照中国残联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统一要求,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民生工作导向下,专门提出“应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2015年前建成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托养护理补贴制度”(渝办发[2010]389号文)。
2、我市残疾人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残疾人总数为169.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6.05%。其中,智力、精神及重度失能三类人员共有85.9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0.7%。这三类人员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不仅自身的生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时有发生的恶性事件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这些残疾人的家庭都有着同样的担心“将来谁来替他们照顾这些残疾人?”也有着同样的愿望“有个机构帮这些残疾人托养起来该有多好啊!” 因此,不论是从落实各级政府决策的视角审视,还是从解决最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需求视角审视,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已成为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关键工作。
二、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托养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市共有35家残疾人托养机构,且规模小(多是私办或集体合办或依托精神病医院开办)、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寄宿型托养的人数不足760人,仅占残疾人托养对象总数的0.08%,全市还没有一个规模化的集科研、示范、指导、辐射功能于一体的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离全国“应托尽托”目标差距甚远,与重庆市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地位不相吻合。
2、托养机构建设和运营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35家托养机构建设和运营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残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从残疾人保障金中拨付部分机构建设经费和服务运营经费;二是残联积极向上级残联争取项目补助资金,但资金不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向托养对象收取部分托养费用,但受残疾人及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实际运营中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机构的护理费标准也在提高,而现有的市残联给予的托养补助、重残补助与残疾人收入达不到全护理收费标准,使得残疾人缺乏承受能力。因此,托养机构运营发展缺乏长效经费筹集机制的保障。
3、托养机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置不足
受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的影响,我市托养机构普遍在用地、房屋功能设置、活动场地建设及无障碍基本设施配置等方面离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现有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护理知识和医学常识,多数机构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医疗人员和教育人员配置。因此,多数机构仅能为残疾人提供吃、住等基本生活服务,难以组织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等活动。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均达不到残疾人托养需求,也难以体现重庆市民生工作落实力度。
三、加快建立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议
1、政府应明确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公益性
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安养为主,融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康复、教育、娱乐等为一体,属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的工作,因此,政府应明确规定残疾人托养机构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任何托养机构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2、政府应做好区域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规划,发挥不同层级机构间协同作用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全市或各区县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需求调研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区县—镇街三级托养服务体系:市级层面建立1个综合性的集科研、示范、指导、辐射功能于一体的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各区(县)建立1-2个集中托养所,各镇(街)也应建立1-2个集中托养站和2-3个托养日间照料站。视托养对象失能情况及其家庭照料和经济承受能力,可鼓励更多的残障人士白天在日间照料站活动,晚上回归家庭或到集中托养所/站寄宿托养,以最大化地发挥不同层级机构的协同作用。
3、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作用
托养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在建立托养服务机构中的责任是毋庸质疑的。政府的主导职责主要体现在公建或公助上,即政府可以在用地和基础设施配
置方面给予支持,建立或资助建立一批符合托养标准的机构,并可与民办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政府应根据区域残疾人托养需求配置机构人员编制,对纳入编制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政府应承担起对服务机构人员定期培训的职责;政府应根据残疾人托养需求和机构设施,科学核定托养机构收费标准和政策补助标准;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托养机构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可由残联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托养机构进行半考核。
但是,政府也不能包办一切,应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按残疾人托养人头付费机制,通过服务质量考核,政府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托养机构定期实际托养的残疾人数给予运营补助经费。以此通过“公建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机构运营形式,帮助机构良性运转并提高残疾人托养保障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4、建立“残联管理、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的社会互助机制
残联应负责残疾人托养工作开展的具体业务,但托养资源可以与民政、卫生、社保、教育等部门整合。例如,部分区(县)级或镇(街)级托养机构建设可以依托卫生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精神病医院或民政管辖的康复医院、福利院等,可以在其原有基础上改扩建,并依托其专业的人力资源提供服务。鉴于目前托养机构缺少专业服务人员,可结合今年国家18部委提出的“壮大社工队伍人才建设”机遇,借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级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他们去托养机构实习与工作。
另外,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残疾人托养事业,例如,通过宣传动员,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在物资上给予资助;设立扶残助残基金会,调拨民政福利彩票基金和争取慈善基金,用于残疾人托养机构发展;组织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机构做义工;整合民政作用,动员并培训一批有爱心、有一定能力的低保人员到托养机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达到低保人群、残疾人群、政府三赢局面。
提案撰写人:李孜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
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 判 报 告
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2016年1月20日
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
训练设备采购
(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判报告
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依法组建的谈判小组,于2016年1月20日下午15:30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三路24号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03标室就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进行了竞争性谈判,现将谈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基本情况:
1.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2.项目名称: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3.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4.采购预算:50万元人民币
5.采购项目公告发布媒体:①广东省政府采购网:www.xiexiebang.com.6.采购项目公告发布时间:2016年1月12日
二、购买谈判文件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三、参与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四、有效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五、谈判小组及监督机构
谈判小组由采购单位委派1人,政府采购专家库随机抽取2人,共3人组成。谈判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沈均南、黎伟达、邓妙华(其中:谈判组长为沈均南)
六、无效谈判名单及无效的理由:无内容。
七、谈判方法和标准:
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的原则确定成交单位。
八、谈判情况及说明:
谈判小组对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中对报价是否优惠,维修服务、产品售后服务时间等问题要求进行澄清。
响应供应商在澄清,进行了最终的报价。
详见附表。
九、谈判结果:
1.谈判小组进行综合评议。对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均能符合谈判文件规定最低要求的竞价单位,报价最低供应商列为推荐成交的候选对象。
2.经过谈判小组对所有有效响应文件进行比较、评审,根据谈判文件要求推荐 :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元整,小写:499000.00元;)为第一成交候选人。推荐: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叁佰元整,小写:499300.00元;)为第二成交候选人。推荐 :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陆佰元整,小写:499600.00元;)为第三成交候选人。
特此报告。
谈判小组成员签字:
1、2、谈判小组组长签字:。
业主代表:。
2016年1月20日
第四篇: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范文)
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简 报
第8期
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
2006年9月15日
编者按:2006年8月18日~23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来自北京、甘肃、天津、河北、上海、浙江、陕西、重庆、宁夏、宁波、广州等地的50多名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本届学术论坛。通过康复医学、康复工程、康复服务机构管理、社区康复专题的学术讲座与讨论,达到了传播先进康复理论和技术,学习总结经验、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参加会议的各省、市残联康复中心同志们,希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全国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的作用,加强对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继续通过举办康复论坛等方式,促进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并感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本届康复论坛,为广大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创造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会上,甘肃省康复中心、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介绍了本“中心”建设发展和机构管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受到与会人员的赞扬。甘肃省康复中心在省残联领导下,坚持以康复医疗为支撑,以康复工作为 主业,利用康复任务和项目,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化开展康复业务,实现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转变经营理念,坚持将康复、医疗有机结合,形成康复专科特色,抢占康复市场份额,同时改革管理体制,向管理要效益,扩大“中心”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现将经验交流材料发给你们,望各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认真学习、借鉴甘肃、宁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积极拓展康复业务,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管理体制,争取“中心”建设上新台阶。
突出康复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 在实践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康复中心 路生禄
甘肃省康复中心1994年正式开业,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中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中心”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病床300张,业务科室20个,固定资产5000万元,2000年被评为二甲康复医院。我院自成立以来,已为60万人次的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受到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回顾十二年来我们对康复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和拾遗补缺的发展思路
(一)正确处理康复和医疗关系
作为一个专业康复机构,首先要突出康复特色,将主要的资源配置到康复业务领域,把康复做大、做强、做规范,使康复专业成 2 为康复机构的主业,才能体现康复机构的价值所在。在搞好康复业务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综合医疗工作,所谓适度就是开展与康复有关的临床医疗业务,而且从规模分科等方面不能等同于综合医院,与康复相比医疗处于副业位置。康复中心如果没有医疗支撑,人才就难以引进,机构运转所需的经费难以保证,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再卒中、泌尿感染、癫痫抽风及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康复中心领导要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业务发展,既要分清二者主次关系,又要使两个车轮一齐转,才能使康复机构的运作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把康复与医疗在科室的层面融为一体
我们“中心”一般科室都把主业和副业融为一体,例如把小儿科的业务融入小儿康复科之中;把眼科融入视力康复科之中;把神经内科融入偏瘫康复科之中;把内科融入老年病康复科之中;把骨伤科融入截瘫康复科之中;把五官科融入听力语言康复科之中,等等。同时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有关医疗专业诊疗和护理技术,掌握又要本科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护理知识。实践证明这种融入既有利于主业与副业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康复医疗资源效用最大化。
(三)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因势利导的开展康复业务 在业务发展中,我们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尽量不与三级综合医院形成竞争,而是把综合医院没有的业务开展起来,例如小儿脑瘫、弱智和聋儿的托管康复、老年病康复,把综合医院比较弱的康复治疗技术即PT、OT、ST和传统康复治疗做强、做规范,形成了他无我有、他弱我强的业务格局。
(四)服从行业管理,规范执业
康复机构要开展综合医疗工作,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员、设备,而且需要卫生部门的认可。我们在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时,执业范围不仅有康复医学,也把综合医疗列入其中。同时积极争取卫生、劳动等部门支持,使我中心成为省、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工伤事故保险的定点康复机构,为全面开展康复和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团队
(一)加强队伍建设
“中心”在开业前即派人外出学习康复业务,先后派出200人次进修康复业务。如康复治疗科成立之初,该科主任带领本科室的6名骨干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小儿脑瘫康复科成立之前,全科人员集体到河南省学习脑瘫、弱智康复业务。正是对康复人才培养的重视,使“中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康复专业团队。正是有了这支团队,才使我们的康复技术在当地处于优势,为医院带来了大量的病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做好人才引进
省、市残疾人康复机构大都成立晚、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吸引人才比较困难。多年来,我们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优厚的条件留人,用灵活的机制留人。建院初期,住房十分紧张,有的院领导还没有分到房,但我们把全院最大的房子预留给了学科带头人,如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业务骨干王茂运副主任医师调入我院时,就分到一套房,帮助我院创建眼科。今年,我们又以住房、职位和科室经营自主权等条件,把全省著名的眼科专家郝保安调入我院,使我院的眼科真正成为甘肃省最强的眼科之一,成为视力康复的领头雁。
(三)把住进人关
我们在省残联大力支持下,坚持按既定标准进人,按专业需要进人,按优化人员结构的目标进人,从而保证了调入人员的质量。现有的151名正式职工中,具有硕士研究生的5人,本科生 83 名,专科生 41名,中专生15名,所有的专业人员均有相应的资格证和执业执照。其中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46人。
(四)注重继续教育
为提高在职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我们采取报销学费、带薪休假等条件,鼓励大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截止目前,已有16名中专学历职工拿到大专文凭;有22名大专学历职工拿到本科文凭;有4名大学学历职工拿到硕士研究生文凭。
三、认真抓好业务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创建核心科室,提升核心竞争力
康复机构只有通过核心科室建设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开业不久,把眼科,聋儿康复科,康复治疗科确定为重点科室,在资金、人员方面给予倾斜,使核心科室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我院眼科目前有正高2名,副高5名,白内障复明、低视力康复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康复治疗科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弱智、偏瘫效果良好,前来治疗的病人去年就达到了饱和。重点科室支撑了“中心”的发展,是中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
(二)与综合医院建立转诊关系
我们通过甘肃省康复医学会把全省各综合医院的主管院长和眼科、儿科、神经内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的科主任网罗到这一组织 5 中,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通过联谊会,展示“中心”实力,使综合医院医生了解康复。目前“中心”康复业务优势得到了全省卫生行业认可,与全省各综合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
(四)充分利用各类项目,不断提升康复技术水平
“八五”以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有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服务等康复项目,我们充分利用项目实施,拓展业务领域,锻炼康复队伍。如通过承担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使骨科的矫治手术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承担的假肢项目使假肢装配技术达到了快速提升。
(五)做好机构宣传
残疾人现有康复需求仅占潜在康复需求的20%,有大量潜在康复有待转变为现实康复需求,康复机构要积极开拓康复市场。我们每年都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公民宣传康复知识,展示康复成果,从而有效地刺激了康复需求,使我们的康复服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转变领导作风
我们注意合理搭建班子结构,懂业务的人占2/3,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3。加强领导班子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提高管理水平,实行分工管理、分级管理、人性化管理。2005年以来,我们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时机,把转变领导班子的作风作为突破口,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方案,克服工作中讲的多,做的少;布置的多,落实的少现象。使班子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我们把121个规章制度印制成《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职工人手一册,督促大家学习规章制度的内容。工作中凡是遇到具体问题,都坚持按中心规章制度处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中心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抓硬件建设
我“中心”原有业务用房5000多平方米,康复病床150张,现已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根据中国残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我中心提出的“做大做强康复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要求,实现中心跨越式发展,在省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2400万元,修建7000多平方米的康复医疗楼和百级层流手术室,购置了必要的康复医疗设备,有效地提升了“中心”的服务功能和硬件水平。
(五)做好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我们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3年在全省事业单位中率先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实现用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除基本工资外,附加工资和奖金均根据出勤和贡献大小分配,拉开差距,较好地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与管理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毛兴钢
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于1996年成立,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心”创办初期,仅开展聋儿语训一项业务,几十名工作人员收训十几名聋儿,经费不足,运行困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工认为中 7 心没有发展前景。
面对这种情况,“中心”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立足市场,内抓管理,外创条件,积极拓展康复业务,在调整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路,在全面完成各项康复任务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心”目前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工作人员113名,设有医疗康复部、教育康复部、社会康复部、职业康复部四个业务部室,开展聋儿语训、弱智儿童康复、脑瘫儿童康复、偏瘫康复、截瘫康复、骨与关节损伤治疗、脑外伤及烧伤康复、残疾人健康体检、辅助器具供应、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45张康复病床利用率达100%,月受训聋儿、弱智儿童维持在120名左右,预算外收入从最初的2万元,提高到目前的近千万元,10年期间共提高了近500倍。以上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是分不开,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积极占领康复市场
(一)摆脱“事业单位”体制束缚
编办核定“中心”为事业单位,编制30名,这在中心成立初期促进了中心建立与发展。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残疾人事业深入开展,“中心”内部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大锅饭”状况难以改变,人心浮动、人才难进。这使得“中心”发展困难,维持也难以为继。近年来,“中心”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突破事业单位概念,采用“福利性单位,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通过开拓康复市场,做到该补贴的补贴,该收费的收费。几年来,“中心”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
(二)扩大康复服务业务领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也随着疾病系谱的改变,康复不仅 8 仅是残疾人的康复,康复对象越来越广,因此,“中心”面对的不仅是残疾人,而是全社会有康复需求的群体。“中心”主动拓展市场,努力占领市场,改善内部管理,使“中心”为宁波市首家医保定点康复专科医院;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成为工伤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开设康复专科门诊,扩大诊治对象,使“中心”逐步顺应市场规律的良性运行。
(三)实现规模经营
市残联和“中心”领导班子都清楚认识到残联康复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规模、品牌等方面都无法与综合医院相比,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当前各类医院尚未完全进入康复领域这一“时间差”,尽早、尽快地发展自己,在康复市场里获得更多份额。为此,2003年,宁波市残联投入400万元扩建2400平方米以完善门诊部和住院部;2005年投入6800万元开始建设18000平方米的康复大楼。这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残联和“中心”意识到一个根本问题:市场经济强调规模效应,规模经营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小打小闹的康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而做大做强是残联康复机构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一)转变机制,推行全员聘用
“中心”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对各部门进行定编、定岗、定员。由中心主任聘任各部门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用部门人员。用人机制的转变,使每位职工都有高度危机感,促使职工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加强了职工们的责任心。
(二)培养人才,适应新形势
一是理顺与卫生、教育、人事等系统的关系,解决职工职称晋升 9 问题,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留住人员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充分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职工开展政治思想、业务理论、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三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探讨和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讨论;四是针对新开展的业务聘请综合医院专家为顾问,指导康复训练;五是派人参加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目前,有一大批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科室带头人。
(三)精打细算,降低成本
由于不存在成本核算科目,传统的事业单位往往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中心”实行成本核算,把中心的人员费用和运转费用计入各部门考核成本,使每个部门人员和费用与效益挂钩。这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节约了成本。
(四)绩效挂钩,调动积极性
管理的基础是公平,管理的核心是效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础上,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工资福利讲公平,奖金分配看效益”的分配原则。
在严密论证、反复测算的基础上,“中心”建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业务发展、内部管理等四方面考核指标。其中,经济考核按月进行,达到经济指标的部门,按比例提取奖金,未达到指标的,扣除部门相应奖金;社会效益、内部管理、业务发展按季度考核,为了鼓励部门拓展康复项目,业务发展只奖不罚;为了强化各部门注重社会效益和内部管理,这两项指标只罚不奖。各康复业务部室将中心制定的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工作岗位,制定出考核细则,从评估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来考核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提取奖金。此项分配制 10 度的实施,一方面改变以往凭印象、凭感情,评价工作好坏,评先选优有失公正的状况,另一方面大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
(一)加强思想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如果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则会影响正常工作秩序,阻碍工作正常开展。几年来,“中心”加强对职工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把思想教育融入到组织文化的建设中。目前,整个单位呈现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为开展业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医患关系
“中心”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的亲情式服务。我们在康复过程中,不仅在肢体上对病人进行康复,而且在精神上对病人关心、鼓励,让病人充分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三)发挥榜样作用,构建和谐团队
“中心”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树立榜样典型,引导职工价值取向。如党支部组织的 “心系残疾人,情系残疾人”—向王延勤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使全体职工树立起“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意识,确保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康复服务。
第五篇: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托养服务
主讲
张 瑶
第一节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这些残疾程度重、残疾类别特殊的残疾人,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行为方面的欠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比其他残疾人更为突出的问题,深层次的需求长期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残疾人民生改善方面的“短板”。他们人数众多、接受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少、文盲率高、就业机会缺乏的情况普遍存在;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极端情况时有发生;家庭在抚养或赡养、长期看护、治疗与康复、精神压力等各方面的付出,已大大超出一般家庭所应承担的义务。应该说,对于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而言,托养和护理的需求同温饱需求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项工作必须开展起来。
近年来,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亲属通过多种渠道向各级政府、残联反映,强烈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解决其生活照料和养护托管的问题,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基层组织,也纷纷呼吁帮助解决托养问题,认为这是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的特殊保障、是对残疾人家庭的解放、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中国残联经过多番调研和研讨,于2007年7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广州是托养服务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这是首次托养服务方面的全国会议,对全国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当时除了各省残联的有关领导,还特别邀请了部分省会城市的政府领导参加会议,正式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提上各级政府和残联的工作日程,先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
由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地方各级财政也暂时没有托养专项经费支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在起步之初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但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对这项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和关注,2007年10月和2008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了上海市残疾人“阳光之家”和北京市残疾人“温馨家园”,了解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学习和康复训练的情况;2008年在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2008年中央7号文件中规定要“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补贴制度。”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明确将托养服务作为一部分写入纲要,这是托养服务工作首次写入五年纲要,同年民政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并发布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托养服务正式成为残联组织的一项业务。
第二节
阳光家园计划
在国家对残疾人工作的大力支持下,借着2008年残奥会召开、国家4万亿投入拉动内需的良好时机,中国残联积极协调财政部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予以补贴,2009年8月,中国残联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共同下发了《关于印发〈阳光家园计划〉的通知》,明确从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共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是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民生项目,中国残联和财政部都十分重视,2009年8月“阳光家园计划”文件正式下发之后,9月全国残联系统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部署会议就在陕西西安召开,11月中国残联和财政部在北京共同举行“阳光家园计划”启动仪式。为确保中央财政资金管好、用好,使广大残疾人直接受益,为树立公共财政用于最困难残疾人的“阳光”品牌,中国残联专门开发了“阳光家园计划”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设计制作了项目标识,为了树立典型、推荐经验,2010年4月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确定了10个地区和24个机构作为首批示范地区和机构。“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10个亿,继续支持“阳光家园计划”第二期的实施,任务目标是资助200万人次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
“阳光家园计划”资助范围
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残联兴办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享受低保且无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家庭。具体资助标准由省级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参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因素,结合本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进展、任务分解、资金匹配等情况研究确定。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得到切实帮助,居家托养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500元/人年,资助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的资金支出比例不得低于资金总额的40%。2012年起,标准调整为居家 托养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600元/人年,入住机构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1500元/人年。申请资助的托养服务机构应符合的条件
依法建立、手续完备、经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确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具备基本的托养设施设备,配备满足基本服务的工作人员,规章制度健全,且正常运营三个月以上;与托养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了一年以上托养服务协议;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建设要求;托养服务对象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申请资助的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应符合的条件
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且无业,长期需要专人照料;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具体的认定工作是由当地的残联来完成,有的地方残联自己也设计了表格,有需要的就申请填写。具体操作流程上的差别,具体咨询当地残联就可以。
大家应该明确的是,“阳光家园计划”只是中央财政支持的一个有期限的项目,不能把它等同于托养服务工作全部,期限结束,就没有钱了。各地方政府应该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困难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把中央的钱花出去就完了,以后中央的项目结束,但托养这项工作还是你这个地区的问题,长期来看,只有各地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托养的问题,有的地方就已经把托养服务工作的经费补贴通过文件固定下来了。
第三节
托养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残联系统相对较新的业务,不同于残疾人就业、康复等已经形成一系列政策法规政策体系和相对统一的工作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2007年广州会议以来,各级残联因地制宜,不断学习探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大大充实了托养服务工作内涵。根据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已经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服务形式,即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集中托养
主要是一些较大、有工作基础的机构,可以为一些愿意寄宿的残疾人或者没有亲属和家庭的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也涵盖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劳动功能康复训练、就业前适应性训练等。江西省综合服务中心、福建省福乐家园、哈尔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构。有的同志会认为没必要建设集中托养机构,在集中托养机构的建设上,一定要消除疑虑,要充分认识到骨干机构是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长期、规范发展的必要载体,是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服务标准、管理制度、资助制度的平台和阵地。我们现在起草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机构建设标准等都在依托这些托养中心,由他们提供一些实际有益的经验和意见。但大型托养服务机构运营成本比较高,对人员编制、资金等都有较高要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需要这样的机构但不可能每个市县都有条件进行建设,也解决不了更多没有生活在中心城市的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因此,集中托养机构是起一个示范作用,大量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解决。日间照料
在乡镇和社区一级,涌现出了大量的日间照料机构,对残疾人进行日间照顾,有的机构不仅仅对残疾人进行生活照料,还做到了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兴办农疗基地等途径,组织残疾人通过简单生产劳动,从事与残疾状况和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工作,达到辅助性就业的目的。如北京市西城区残联兴办的“希联圆梦”工艺品销售中心,浙江省宁波市的“喜憨儿”阳光工坊等,都成为有影响的全国性品牌。居家托养
与机构托养相比,居家托养因其灵活和易操作,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各地加大投入,以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残疾人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抚慰等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残联系统尤其是基层残联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和工作智慧得到充分体现,各种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应运而生:如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依托电信平台自主研发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区托养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动态实时监控,确保为残疾人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居家服务;浙江宁波市江东区推行“家院互融”服务模式试点,尝试依托专业机构为残疾人上门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总体来说,三种形式是形成一个金字塔形,以后大量的残疾人托养需求可能还必须依靠居家托养来解决,所以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阳光家园计划”中规定不得少于60%的资金要用于支持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
第四节
专职委员在托养服务工作应发挥的作用
在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中,基层社区服务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条件所限,能进入集中寄宿制的是少数,大量的残疾人都要依托社区层面解决托养需求,残疾人专职委员们应充分利用贴近残疾人的优势,积极发挥作用。要摸清情况,了解残疾人真实需求,及时向残联组织和当地政府报告,整合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中,专职委员的主要职责主要有:
了解政策,掌握需求。深入残疾人家庭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本地区托养服务需求情况;因地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化的探索。
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
落实政策,组织服务。帮助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专项补贴政策。动员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