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

时间:2019-05-13 18: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

第一篇: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

生 死 学 课 程 期 末 论 文

学号:201131040109班级:2011级哲学班 姓名:任小豹

生死与哲学

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个哲学的重大问题。这个困惑了人类数千年的问题,并且还将继续伴随着人类。

茫茫宇宙之中,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数以万万亿记,然而,在迄今为止人类的技术力量所可以探测到的范围内,却又无一存在如人类一样的鲜活生命。是上帝仰或是其它超自然的力量创造了宇宙?那又为何让人类如此孤单,犹如沧海一栗。如果上帝造小小地球尚需六日,哪制造宇宙工作量恐怕就太大了吧?

那让我们再回归科学。依据最新的宇宙学理论,在诸多推演后得出的结论为:宇宙是由一个体积无限小,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质量无限大的球体爆炸而来。那么在它爆炸之前呢?假如以循环论的观点去解释,那么循环的起点呢?是否会归结为超自然的力量启动了它?这是个问题,只能等待科学的进一步前进了.无论如何,人类存在在了地球之上。至于人类如何产生,权且不论进化论是否站的住脚,神显然创造不了人。首先,他的动机是什么?寂寞?有太多的面包需要消化?显然都不是。如果神存在并像被宣传的那样,他为什么还需要造人,满足被崇拜的虚荣心?显然更不是。退一步讲,女娲与上帝,默罕默德等等恐怕会为了“造人专利权”吵得不可开交吧。至于人类到底是地球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或者是外星人的后代仰或是其它,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存在,我们生命短暂,即使在地球的历史中,恐怕人类也只是眨眼一瞬,更何况一个人呢!既然我们已经存在,就要好好活着。或者就像毕淑敏所言,“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存在就是存在,这是一个事实,无穷尽地探讨存在的理由,恐怕对一般人来说徒增烦恼而已!

死亡,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东西。

因为某种意义上,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过经历,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诸如世界有三个领域,精神有九种或十二种范畴——都是次要的,不过是些游戏而已;首先应该做的是回答问题。确乎如此,就像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或者像《麦克白》中所言,“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

仰或是像蒙田说的,“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或是说,”只有当生命被清楚地看作是在慢慢死亡时,生命才是生命。还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中说的“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参观过痛苦的展览所,那么他只看见过半个宇宙~~爱默森。歌德说,“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我们都知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来在自然,终归于自然,就像秋叶终归于大地,只是自然之道,是万物的必然规律,谁有能否定呢?

总之,生和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无数的大家、先哲都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世俗人不愿面对这个问题,就算你去面对也无法说清,无法面对,解决不了,还平添无尽的烦恼,也许世人的选择是正确的。一般的学者也不愿去做相关的论述,因为这个命题太大,稍有不慎,将功亏一篑,得不偿失。生死问题是人生中的大事,可关心和思考的人却很少,相关的文章可畏是凤毛麟角。在中国,儒道释三足鼎立,儒者慎言生死,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佛道对生死的理解。

先让我们去听听道家之言。

庄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知北游》)这不禁使人想到“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之帝之悬解。人之生死寿夭皆禀受于自然,而又何必为归于自然而哭泣呢?大概就是道法自然吧!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和第七十六章分别写道:“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家对死亡的旷达,对生命的顺应,符合自然之道。死亡还有什么可怕?还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死亡不再是一场令人震惊、无法理喻的恶梦。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一个新的、乐观的死亡哲学就以这样惊世骇俗的方式登场。不以生为喜,不以死为悲,人生不过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而死亡则是这种演化的回归。这比儒家的魂魄说更辽远,更空灵,生死齐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辩证就在其中,自然之道超越了一切,人永远无法与造化之功相抗衡,生之来不能止,其去也不能止。生死皆为人生问题的极限,有情便是痛苦,无情方能悬解和自由。究其深处我们还是感到其乐观的背后隐含着对人生的悲观和无奈。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敬鬼神而远之。”这恐怕很能概括儒家的生死观。儒家并不否定鬼神存在,只是更加注重现实的世界,大概就是儒家的入世情怀吧。

再让我们去看看佛教的观点。

自古以来,生死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事情;佛家的核心理论就在于能解生死、破生死、任生死。生死即是涅槃,是佛教解脱论的真髓所在。缘起、轮回、涅槃在三个方面对生死进行了阐述。生死问题是任何宗教都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佛教的“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是对人生的独特叙述。三世因果是指人有前世、今世和来世,我们知道善恶皆有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基础理论之一。其独特的地方还在于,它能够很神奇的解决人世间一切不公平所带来的、不解之痛苦。佛教告诫世人,能够今世为人可能是你这个众生在前若干世的苦修的结果,故而一定要珍视今世为人的时光,并积极修行,往升天界。由因果轮回的理论来看,人的生与死只不过是众生处在人这种实体时段的开始和结束而已。当然,这种开始和结束也是一定的因果报应注定的。

佛教发端于印度,但早在13世纪就在印度几乎湮灭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发生了多方位的融合。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开辟了一条解脱生死以及人生痛苦的可行道路。

岁月如梭,无常的猛虎时刻都在我们的身后追随,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然而世人终日却只见眼前五欲的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了血盆大口。惧怕死亡或者蔑视死亡都不应成为我们对于死亡无知的借口。佛祖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为众生探索并开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轮回的净土。

佛陀当初的觉悟,是在悟解出四谛、十二因缘的情形下成就的。因此,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最有效方法自然就是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基础的“八 正道”了。《增一阿含经》云:“今有四谛法,如实而不知,转轮生死中,终有不能脱。如今有四谛,已觉已晓了,已断生死根,更亦不受有。”四谛为佛教生死智慧的关键所在,而十二因缘则是对于四谛的更为明确的诠释。在《佛说譬喻经》中,佛陀为胜光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旷野无明路,人走喻凡夫。大象比无常,井喻生死岸。树根喻于命,二鼠昼夜同。啮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火同于老病,毒龙方死苦。智者观斯事,象可厌生津。五欲心无著,方名解脱人。镇处无明海,常为死王驱。宁知恋声色,不乐离凡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旷野中游走,被一头凶恶的大象所追逐。游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看到一个空井,井旁有一颗大树,游人赶紧抓攀着树根,藏身到井中。有黑白两只老鼠,正在啃噬着树根。井的四边有四条毒蛇吐着舌头,井底有一条毒龙正在向上张望。游人心中畏惧毒蛇和毒龙,又担忧树根被老鼠咬断。就在这个时候,从树上的蜜蜂窝中滴下五滴香甜的蜂蜜,不偏不倚地落入了游人的嘴中。游人顿时忘记了刚才的恐惧和担忧,尽情地品尝起蜂蜜来。由于树身晃动,四散的蜜蜂飞下来刺蛰游人。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团野火,烧着了

这颗大树。

不敢正视死就永远不能理解生,不要总是用后背去面对死亡,死亡只是过程,不是结果,人只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态罢了。人生百年,终有一死。人的一生都在忙碌紧张中度过。在这个匆忙的过程中,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每一个人都心存畏惧,这也许就是我们不愿去进行相关思考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死的选择上,或利或害,圣人也很难作出一个决断。他只告诉你事实,由你去做选择。原因和结果总是相伴随。在有些情况下,选择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全球每年自杀的人有几十万,其中有很多是高智商的人群,他们选择了自杀这一极端的手段,用死亡来否定对生命认知。难道说这些人已经厌倦了人世间的生活,唯有死亡才能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是啊!在人世间行走,沿途的风景确实很美,可危险无处不在,死亡的阴影会伴随你一生。当你走上人生的旅途时,你准备好应有的知识和心态去迎接未知的世界了吗?如果没有,请不要轻易上路,以免断送了可贵的生命。

西方哲学史上快乐主义大师伊壁鸠鲁曾说:“你要习惯于相信死亡是一种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事,因为一切善恶吉凶都在感觉中,而死亡不过是感觉的丧失……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我们还没有来到,而当死亡降临,我们已经不在了。因此死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是不相干的。因为对于生者来说,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然而一般人有时逃避死亡,把它看成是最大的灾难,有时却盼望死亡,以为这是摆脱人生灾难的休息。贤者既不恶生,亦不畏死,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这与中国哲学生死之观颇为相像。

论宗教信仰与死亡。

记得老师曾说过,真正的虔诚的信徒,他(她)往往是内心很安详的,他的信仰对于他来说就是幸福快乐,就是心灵的极大满足。记得西哲史课上,讲到伊壁鸠鲁的宗教观点时,老师评价说他忽视了宗教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极大贡献和它的积极意义。确乎,当路易皇帝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我想他要么是无神论者,要么是伪教徒。因为他既不害怕下地狱,也不怕被上帝抛弃,他不敬畏任何神。而这个社会,最令人恐惧的就是人人没有敬畏之心!宗教最大的意义之一,莫过于叫人敬畏!让真正信仰的人,不敢作恶。因为他顾虑,他害怕死后被他所信仰的神灵所抛弃!我想对于道德起源之争中,坚持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道德依据的理论,这大概是其重要的依据之一吧。

让我们看看现在被奉为正统的唯物史观。人就是人,没有任何神,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意思大概就是作为无机肥化归自然吧。可是即使对于无神论者,这种观点对于现世的影响,优于宗教么?对大多数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既然神是不存在的,人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无论是恶贯满盈的还是心慈善良的,终究要化为无机肥。那么,人人都要从自己的本性(人的自私性)为处事基点,因为死后的一切与我无关,现世的我的一生过得怎么样才是唯一值得考虑的。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么?难怪欧洲许多持无神论的哲学家都发出过类似的声音:上帝是不存在的,但即使是不存在,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行尸走肉》中有个情节,在世界几乎充满了吃人的行尸时,一个年迈的农场主接纳了逃难的主人公一行。

请注意他说的话,“我出于上帝的旨意接纳了你们。”在当时生存极为艰险的条件下,从人自保的天性看,农场主完全可以拒绝他们(至少是在个人主观态度上),但他没有。如果他不信神,那么极端情况下,世俗通行的道德准则会对他起到什么作用呢?在某种意义上,一个虔诚信仰者的道德要更加坚固牢靠。

再回归社会现实,西方社会经常评论中国人没有信仰。理论上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至少主流的儒家文化可算作中国人的信仰吧,但又何为被指缺失?看看中国文化的根基儒家文化就知道了。儒家在对抗死亡上,基本是三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不得不再次重复伦理学中的观点,儒家学说的副作用在于培养了太多的伪君子。简单说就是,太难了干脆不做或者不得不违心地去做。古往今来,立德几人乎?立功几人乎?大多数人是注定要平平凡凡的,这些人信仰又要考什么去支撑呢?反正要玩完,死了啥就没有了,赶紧吃吃喝喝爽个够。大家还信仰什么呢,恐怕只有钱了。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学佛能够长久地实现深心轻安。至于死亡,佛教认为寿终正寝就是一般人的安死。生命总会终结,好好生,安心死。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又可以活身者有无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世界上所尊贵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美名;所快乐的,是居处安逸、饮食丰美、服饰华丽、颜色悦目和音乐动听;所鄙视的,是贫困、卑贱、夭折和恶名;所痛苦的,是身体所得不到安逸,口腹吃不到美食,外表穿不上美服,眼睛看不到美色,耳朵听不到美声。如果得不到这些,人们就会大大的忧虑和焦虑,这样对待身体,不也太愚蠢么?那些富人们,劳累身体,辛勤操劳,积累了许多的钱财,却不能够全部享用,这样的对待身体,不也是太不爱惜身体!那些贵人们,夜以继日地思考如何保住官运的亨通,避免危机的到来,这样的等待身体,不也是太疏远!人初来到世上,便与忧愁同生,长寿的人整日混混沉沉,长久地伴随着忧虑而生活,只是多么的痛苦!这样的对待身体,卜叶思太疏远了!壮烈之士被天下人所称赞,却不能保。却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如果以此为不善,然而这不善却足以保全他人的性命。所以说:“忠言不被采纳,闭口退步不争。”如果伍子胥因谏诤而身遭残害,如果伍子胥不诤谏,也不会成名。如此看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完善呢?就算世俗所追求的和所认为快乐的,我并不知道这种快乐是果真快乐的?还是果真不快乐的?我看世俗之人所认为快乐的,大家竞相追逐,那种兴致高昂的样子,好像无法平静下来。他们都认可的快乐,我不知道有什么快乐,也不知道有什么不快乐。到底有没有快乐呢?我认为无为才是快乐的,而世俗之人却认为那是最大的痛苦。所以说;“最大的快乐是忘掉快乐,最大的荣誉是忘掉荣誉。

诸宗教之生死。虽然,宗教冲突乃是人类最严重的矛盾之一。但其实各宗教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都声称自己的神才是宇宙中唯一的真神。但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这些神都是存在的,要么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信仰自己的神(当然不能是邪教),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信仰,实在是毫无必要。无论你信仰那种宗教,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甚至可以说,如果你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你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你的心在上帝面前找到了归宿。那么,上帝真的存在与否,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理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虔诚。我可以说,神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是否有一颗虔诚的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总之,生死轮回。前世之生于今世,我们无可改变,而今生之所为于来世,大有可为。死亡不会带走任何东西。作为一个人,我们必须安于生,淡然死。即要心态恬淡,心态宽松,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空虚灵明,恬淡寡欲,去奢去泰。在这百年里,身心有所归宿,仰或如泰戈尔所云:“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精美。”如此,足矣。

第二篇:论文:生死场

《生死场》中女性的两大悲剧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凄凉,饱受放逐般的寂寞和痛苦,她的小说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他以自己被举行的人生感受,观察他所熟悉的乡土生活的现实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弱点书写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生命的悲剧。《生死场》描写了旧社会时期中国女性生活的悲剧,表现在爱情的悲剧、女性生命的卑微及社会地位的低微

(一)爱情方面的悲剧--金枝、月英

爱情从古至今一直是作家讴歌描写的永恒主题,爱情对女人而言也是至关重的,作家正是通过爱的空缺,揭示了女性更深层次的悲剧。爱情是男女双方的事,两个人只有在平等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心灵的沟通,才算是真正的爱情。不平等的恋爱和单方面的恋爱,都不算是真正的爱情。生死场中的爱情恰恰就是后者。萧红以触目惊心、发人深思的文本语言,痛彻心扉地诉说了一个个美丽女性灵肉俱殒的悲剧。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里,萧红描写的重点不是逆来顺受毫不抵抗的麻面婆之类的女性,而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另一类女性形象——她们对爱情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她们曾经是善良、天真、美丽的少女,但自从有了婚姻,便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成为了男性满足欲望的牺牲品。女人们在这种现实的压迫和精神的遏制中,悲悲的生,悄悄的死。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金枝、月英。1.金枝

金枝也曾满心地追寻过“纯洁的爱”。她结婚前痴恋着青年汉子成业,但成业却仅把她当作一个“捕捉”到的“猎物”,不管她愿不愿意,强行对她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性掠夺”。“发育完强的青年汉子,带着姑娘,像猎犬带着捕捉物似的,又走下高粱地去。”金枝对成业有的是爱情,可成业只把金枝当做满足欲望的工具,没有丝毫的尊重,而金枝也只知道顺从不知反抗。“金枝过于痛苦了,觉得肚子变成了可怕的怪物,觉得里面有一块硬的地方,手按的紧些,硬的地方更明显。等她确信肚子里有孩子的时候,她的心立即发呕一般颤栗起来,她被恐怖把握着了,两个蝴蝶叠落着在她膝头。金枝看着这邪恶的一对虫子而不拂去它。金枝仿佛是玉米田上的稻草人。”金枝怀孕了。做母亲本来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可此时的金枝却因为怀孕生活在无限的恐惧之中,怀孕并不能给她带来生为人母的快乐,她把孩子想成了怪物、恶魔。金枝将她婚前怀孕理解成了身体的变异,将她的孩子视为侵犯物。此时的金枝整个人被抽空,任由摆布,她已经慢慢成为了一个被男权社会控制的工具。当金枝陷入自己未婚怀孕而无边恐惧时,成业却丝毫没有感觉到金枝的无助,甚至在她已有身孕的情况下,也不放过她。最终金枝不得不强忍着屈辱和村里人的嘲笑与成业结婚了。婚后的金枝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情况反而更加的糟糕。她沦为了丈夫打骂的对象,变成了丈夫发泄情欲的工具,夫家廉价的劳动机器,一直就没有得到丈夫丝毫的疼爱与尊重。白天,金枝不得不挺着大肚子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稍有不慎,便要挨骂挨揍;晚上,又要被迫接受那无爱的“性掠夺”。有一次,因这强行的“性掠夺”,怀孕已久的金枝险些丧掉性命。金枝“爱的欲望”就是在这一天天的被奴役和被掠夺的日子中,逐渐消失的。金枝在这样的环境下渐渐失去了本性,她意到自己所追求的纯洁的爱情已经破灭,所谓曾经“纯洁”的爱,也已成了昨日的梦,昨夜的明灯。在丈夫的不断的折磨下,渐渐对对方失去了信心,金枝已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类。“我卖!?我摔死她吧!!我卖什么!!”当金枝看到成业近乎开玩笑似的把刚生下来小金枝亲手摔死,她对男人已经绝望,于是受尽男性欺凌的金枝开始憎恨男人。成业的婶婶也说过“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成什么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再也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成业的婶婶也有过与金枝相同的经历,她明白了这就是女人的悲剧。

后来,发生了一场大家意想不到的战争――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使整个村庄里的人措手不及,人们开始想念以前的日子,因为今天还不如昨天。无路可走的金枝决定去城里,这个苦命的女人受尽折磨却始终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最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尼姑庵关门了,人不知去向。金枝的一生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是封建男权社会中一步步走向堕落、绝望女性的典型代表,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2.月英

“月英是打渔村最美丽的女人。她家也最贫穷,和李二婶子隔壁住着。她是如此温和,从不听她高声笑过,或是高声吵嚷。生就得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她的眼光,好比落到棉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11月英结婚后一直守着那贫穷的丈夫,没有半点怨言。可当月英生病后,丈夫给予她的却只有冷嘲热讽,动手打人更是家常便饭,他将温暖软和的棉被换成了坚硬的砖头,不给她喝水吃食。文中形容是“宛如一个人和一个鬼安放在一起,彼此不相关联。”后来,月英的牙齿绿了,头发烧焦了,身体生蛆了,于是她等着死,最后也就真的死了。月英的死没有给任何人造成影响,没有人惋惜,没有人哭泣,死人死了,活人算计着怎么活下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负责,重视生命的价值,然而面对瘫痪的月英,面对月英的死,人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对生命价值的无视,是一种生命的悲哀。这个美丽的女人亲眼目睹了自己身体毁形,看着爱情破灭,在梦碎之时,用生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女人她经历着的这一段婚姻就是埋葬她的坟墓。她一生所经历的种种不幸都是我不能想象的,她的等待和守候并没有结束她的不幸,反而加速了她悲剧的人生。

小说《生死场》中的金枝、月英、成业的婶婶都是饱受了所谓“爱情”的折磨,那些妻子、母亲的角色都变成了她们的束缚,变成了牢笼,变成了她们生活痛苦和悲剧的源泉。婚后的丈夫只把她们当做了一个满足欲望或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一旦女人们失去了这些作用,她们作为人的价值也就随之失去了,变得一文不值,甚至竟然因为这些失去生命。萧红曾经说过“我是个女性,女人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的确,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传统中,女性的地位是从来都是属于男性的,她们作为“人”的价值注定被无情地践踏,女性没有作为真正“人”的尊严和价值,女性生来就是一个悲剧。

(二)女性生命的卑微及社会地位的低微

萧红一生都在追寻完美幸福的归宿。但是残酷的现实使她在寻爱的道路上饱受男性的凌辱和欺骗,加上体验了生死交界处的挣扎,体验了没有爱情的生育和没有意义的动物式的肉体苦难,因而萧红创作起始就关注着女性的苦难人生,充满了对女性命运的思索和妇女自身生存境况的叙写,其作品弥漫着浓烈的女性悲剧色彩。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始终在无爱的痛苦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而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任务—生育也大都被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的哀伤,甚至是被称为“刑罚的日子”。“大肚子的女人涨着肚子,身上浇着冷水跪在满是灰尘的土炕上,一动不敢动,仿佛是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丈夫。”“光着身子,像条鱼似的在灰尘中爬行,号叫,男人拿起身边的长烟袋投向那个挣扎生死线上的产妇。”女人在愚昧中温驯而又凄惨地充当着生育的工具,她们麻木的怀孕,痛苦的生产,上演着一幕幕揪心的悲剧:

1、家中的婆婆把席下的柴草又都卷起来,土坑上扬起着灰尘。光着身子的女人,和一条鱼似的,她爬在那里。女人忽然苦痛得脸色灰白,脸色转黄,全家人不能安定。为好开始预备葬衣。

2、赤身的女人,她一点不能爬动,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一刻,天渐亮了。恐怖仿佛是僵尸,直伸在家里。

3、一个男人撞进来,看形象是一个酒疯子。他拿起身边的长烟袋投向那个死尸。母亲过来把他拖出去。每年都是这样,一看见妻子生产便反对。

4、这边孩子落产了,孩子当场就死去!用人拖着产妇站起来,立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块什么东西在炕上响着。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这样的分娩给女人巨大的苦痛,尤其是难产。然而她得不到, 亲人的一点安慰,反而婆婆由于迷信,丈夫因为厌恶,给她更多的苦痛。孩子本来应该是爱情的结晶,可在封建社会里,妇女们却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她们不但得不到丈夫的丝毫关心,反而遭受丈夫的憎恨和虐待,最终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这血光昭示着女人所经受的是不可逃遁的生命浩劫,所得到的却是男性的蔑视和欺压。

萧红在小说里融入自己对生育苦难的体验,呈现出女性非人的生存。女性的生育本来是伟大的创造和痛苦的牺牲,可在萧红的小说世界里,这种创造常常降低到动物的自然繁殖一样盲目而又泛滥,生产和被生产是所有生命最基本最原初的苦难之一,而在萧红笔下,这种苦难总是与那社会女性的卑屈地位紧紧连在一起的。结语

萧红以自己的耳闻目睹和亲历的人生体验,描绘了东北抗日战争时期北方贫苦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和无奈命运,同时也批判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残害和束缚。在小说《生死场》中,萧红的笔触常常伸向苦难最集中的女人。在她们身上,不仅承受着与男人一样的贫困,疾病,辛劳,无望,而且因为是女人,她们还要遭受男人的虐待。她将自己悲剧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揭示触目惊心的严酷事实,不仅关注着女性由经济压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更集中审视和批判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给妇女造成的不幸和伤害。同时,萧红又通过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出她对女性的关怀。在萧红的笔下,逆来顺受的麻面婆和为爱挣扎扭曲的金枝、月英都是以悲剧告终,不管是对男人无条件的顺从还是满怀梦想的期待,都没能使女性摆脱悲惨的命运,反而是这些“顺从”和“期待”加速了她们的死亡。在这部作品中,封建男权主义深入人的思想,使男人不把女人当人看,在这种男权主义意识下,男人失去了人性,而女人则没了自我,这就是产生悲剧根源的所在,这样悲剧的是封建主义统治下所有中国人的悲哀。萧红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她通过第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她对传奇女人王婆的赞赏和在她身上所寄托的希望。萧红笔下的女性悲剧深重,具有多种内涵,它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生存的悲剧,也是现实的社会的悲剧,更是历史的文化的悲剧,这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文学,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摆脱命运获得幸福,这就是作者在《生死场》所要探索的道路,也是萧红一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论萧红的婚恋及其创作》邓辅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年第二十卷

【2】从女性视角解读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董玉芝 名作欣赏 2008 【3】浅谈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观意识 刘春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4】《生死场·序言》鲁迅 《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篇:生死场论文

浅析《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

初读《生死场》时并不激动,因为已经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有些适应了她看似平淡的叙述,虽然开头并不跌宕起伏,然而萧红的小说总是有渐入佳境而引人入胜魔力的,一步一步深入其中时,你会发现许多种复杂的情绪已经随着书本上的行行文字充斥胸腔。

起初泛起的怜悯之心是看到二里半的老婆麻面婆的时候。麻面婆不是一只蝴蝶,她生不出磷膀来,只有印就的麻痕。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著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没用清水洗过。她头发飘了满脸,如同母熊般„„这是一个弱智的妇女,她有一个跛脚的丈夫,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和一个像草洞一样的家。我想,使我生出怜悯之心的不仅仅是小说里的麻面婆,不仅仅是这个因为不聪明所以收捡不干净受丈夫嫌的妻子。更多的是因为她而联想到的我身边曾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我有一个算得上是表舅的人,文化不高,小学毕业,人也不高,160cm,这样的条件也就和小说里的二里半差不多了吧,他讨的老婆和麻面婆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表舅妈小时候患有脑膜炎烧坏了脑子,后来经媒人介绍嫁给了条件并不好的表舅,一年后生下了一个10斤的胖小子,然而这个孩子的到来没有给这个家带来更多的幸福,在孩子10岁时,医生告诉表舅这个孩子只有7岁的智商,就这样为他打上了弱智的标签。同样不幸的人,同样不幸的故事,这样的弱势群体总是被迫承受这人们的同情或者践踏。

然而仔细读着《生死场》时,我突然意识到,纵使像麻面婆这样不聪明,理不顺自己也理不顺家的人也是有尊严知道维护尊严的。听说羊丢,她去扬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全头发洒著一些细草,她丈夫想止住她,问她什么理由,她始终不说。她为著要作出一点奇迹,为著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尽管最终奇迹没有出现,可是麻面婆却是有心的,她要今后人们看重她,她是坚强的,忍受这丈夫的轻视,她是反抗的,反抗命运的不公。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自尊是不健全的,人要别人看重自己,那么首先自身就得看重自己。无法否认麻面婆不聪明,也正是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她不收拾也不懂收拾自己,不懂得从内心里看重自己。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这些足够证明她没有自信,没有真正看重过自己。萧红说她不好反抗,不好斗争,我想她实际是想说麻面婆不是不好,而是不会斗争,否则在找羊的时候她不会为着让人看重她而扬翻柴堆。

这是我真正的怜悯,不仅是因为二里半和麻面婆这对在某些方面各有残缺而挣扎在社会底层而怜悯,更是为了麻面婆那没有寻到的飘渺的自尊而遗憾的怜悯。

再读下去的时候,女性的悲剧角色一个一个展现在我的面前。不幸患了瘫病,丈夫却不闻不问,最后下体生蛆,浑身腐烂,活生生地烂死的月英;未婚先孕出嫁后被丈夫打骂虐待,连未满月的女儿也被丈夫摔死,最后愤而离家出走,却在城市看尽世态炎凉后而又回来了的金枝。一生悲惨,三次嫁人却不尽人意,在儿子被杀之后喝药自杀,却在下葬时又活过来了的王婆。太多的悲剧却并不让人麻木,反而触动了灵魂深处的震撼。

如同从麻面婆身上看到了我表舅妈的缩影,在这些人物之中我看到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影子,这些故事并不因年代久远而与现实产生隔阂,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场景,换过了演员和导演,剧本却任然是那部剧本。而放开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你能清晰的看到萧红笔下的《生死场》便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死场”。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到萧红笔下的金枝时,我总隐约觉得,这就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的片段。金枝的身上太多萧红自身的影子,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看《呼兰河传》时的状态—

—看小说版的自传。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萧红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在怀有汪某的孩子时遇见了肖军。1932年与萧军同居,脾气暴躁的肖军与她在爱情中跌跌撞撞,最终端木蕻良的出现让两人感情破裂。而再看《生死场》中的金枝,在与成业私下交往后珠胎暗结,嫁给成业后被他打骂虐待,嫌女儿和她拖累了自己成业连女儿都被摔死,而离开家进哈尔滨城后的金枝却连尼姑也当不成。这样的浓重的悲情与处在现实生活中的萧红虽说是言之有过,然而不得不说小说中成业的婶婶说过的那句话“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样,她不和原来一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却是从萧红心底里说出来的。而正是这么一句话,道尽了当时以及现在众多女性的悲哀。

第四篇:网球课学期末小论文

10物管一班1048107 熊炜玮

网球课小论文

时钟的步子走的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地穿过一个个开始,一个个结束。想当初,历尽千辛万苦外加一点运气才选上的网球课,如今,弹指间已到了期末。这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说到网球,首先浮入我脑海的不是费德勒销魂的挥拍动作,不是红土之王纳达尔深不见底的体力,不是当今单打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的各种场上搞怪,而是网坛传奇阿加西那个锃亮的光头。犹记得若干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辗转了若干个电视台后,因为实在找不到更有趣的节目索性看了会网球比赛,于是,便认识了这么一位光头先生,也从此记住了网球。虽说早就开始期盼着学网球,但终因场地、器材、人员等等各种原因搁浅了。毕竟网球在国内的普及度还是偏低的,更何况那时的我所生活着的那座小城。

我问过自己许多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喜欢上网球,为什么我大学的最后一学期体育课一定要选择网球,为什么……可是我找不到答案。可能仅仅就是因为我想,于是,我就这样做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完美的因果关系,所以才有了那么真实的生活。

不过,既然有幸选中了网球课,有幸被您提携进入网球队,有幸真正的开始学习网球,那么,我该做的就是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专注地做好每一次训练,如若不然,于您于我,都是一种辜负。相信,坚持,如果真的可以浇灌出梦想,那么一定是朵朵小花的形状。

虽然我只是刚开始接触网球,对它的了解也极浅极淡,但我想任何运动都是一样,懂它的人,才会看到它的激情与绚烂。就如自己年少时对乒乓球的热爱,以及后来对篮球的执着。套用拜师科比里面的那段话——踏入胜利的天堂前,先要进过苦训的试练,流光所有汗水,用尽所有力气。别让身体停下,把训练的目标定在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方,但还是要达到。你会感到疲累,犹豫,甚至泪丧,但你不许放弃,因为胜利不会是奇迹。有一种天才,只从坚定不移的信念中诞生。

最后,还是要感谢张老师一学期的辛苦教学以及对我的赏识与肯定,谢谢!

第五篇:普通生态学期末小论文

以小见大的生态学

这学期我接触到了生态学这门学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佛家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得出的感悟呢。生态学之于人类就像是水与舟之间的关系一般,一旦人们将生态的平衡打破,自然界就会像洪水一般把人们生存的小舟倾覆,因此如何与自然界的生物友好相处、互利互惠,实现生态的平衡成为了现在的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学习生态学使我了解到了环境和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哪怕是一颗小小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与人发生联系。一棵树的成长会吸收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一朵月季花的开放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吸收室内的有害气体。人与植物就这样被奇妙的规律所联系着,所以就算是在自然界中再弱小的群体也会有其生存的理由,无论作为食物链的底层或是顶层都为生态的平衡做出着重大的贡献。例如草原上的农药污染,对于草来说不足以构成威胁,但是经过生物链的层层积累,毒素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到了食物链顶层的时候,所积累的毒素就足以威胁到生物的生存。故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生态上面,一点点的积累最终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想要保护大的动物,就要从最基本的植物开始做起,生态作为一个链条是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在任何一个链条上出问题都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那么人类的生存也将会在崩溃中走向末路。从小处着手,一点点的进行改变,最后积累出来的成果将会是十分可观的。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和享受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进程是迅速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物种的灭绝,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治理却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如今人们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算是没有这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大道理,那么了解生物的某些行为对于个人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对于一个物种的充分了解,能使我们避免很多尴尬和遗憾的事情。曾看过一个小笑话,讲的就是一个人养了一只宠物的乌龟,但是有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乌龟不吃不喝也不动,就以为是乌龟死掉了,很遗憾的扔掉以后他才知道乌龟是会冬眠的,他的乌龟就这样在冬眠的时候悲剧的被扔了。

生态学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使我们对现实的环境作出了思考。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体现在了它对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前瞻性上,也可以说生态学的以小见大是从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上得出的。总之,我们学习生态学现实的作用就是促使我们关注、了解身边的生态,用小的行动改变大的世界。

下载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死学期末论文(任小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生死频率观后感

    亲情,过去,现在,将来,这是人类生活的命题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材源泉。儿子在无意中通过一台老式的无线电与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这是故事的基本创意,用一种媒介联系两个时间,这......

    教育学期末论文

    《爱的教育》读后感 10届外语6班 钟伟倩 10106016056 这是一本我小学的时候读过的书籍,以前还没有完全领略到其中的含义,当我现在再次重温这本书,我觉得我学到的东西又得......

    秘书学期末论文

    序号:89学号:12904050301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李岑鹏成绩:《论秘书机构的职责、范围 ,以及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的具体内容》 ——我在新东方兼职的 体会和感受。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我......

    生态旅游学期末论文

    摘要: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支柱产业。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旅游发展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旅游学期末论文

    沈阳酒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姜玉玲、谢玲玉、任天慈、佟思慧、周雪 (旅游管理学院,10级旅游管理一班,学号101725113,101725114,101725130,101725112,101725120) 摘要:目前的......

    广告学期末论文

    广告学期末论文 上交内容: 附件1:广告策划书500字左右(以某一产品为例做一份广告策划书包括A市场分析 B 广告策略C 广告计划 内容参考详看后页大致内容齐全即可) 附件2:精彩广告......

    社会心理学期末论文

    浅谈从众现象摘要:文章通过很多案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和普通人们的从众现象,并用老师上课教授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去加以解释。从而抑制大家的从众心理,真正引导大家去坚持自己......

    学期末工作总结及论文

    教学工作总结论文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从总体上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