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搞好死亡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死亡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人口死亡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死因)、发生的决定因素与发生规律的研究与掌握,不但是解决人口再生产诸多问题的前提,也是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搞好死亡人口数据的普查工作不但是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系到普查工作成败的标志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1、对历次普查的质疑。国家卫生部在1986年进行的婴儿死亡调查(共调查了中国62个县、市婴儿死亡情况),发现1982年普查报告的婴儿死亡率过低,若假定从1981至1986年婴儿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则在被调查地区,1982年普查报告的婴儿死亡,在农村少报了约44%,城市少报了4%。有人比较了1982年和1990年两次普查的分年龄人口数和两次普查的死亡率发现,不仅存在着婴儿死亡率漏报现象,而且其他年龄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漏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研究认为,“四普”死亡漏报的上限为21.93%(男女合计),推荐漏报估计值为15.02%。有人口专家用小学入学人数检验“五普”低年龄组的人口数据,发现“五普”17岁以下年龄组人口净漏报
2042.03万,以此调整的2000年“五普”总人数在125315万-126087万之间,比公布的总人数少496万-1268万,其净漏报人数大约为在804万-1576万,净漏报率为0.65%-1.27%之间。这也从侧面说明,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都存在在漏报错服现象。
死亡漏报导致死亡人数不准(实际中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死亡极容易漏报),死亡数最常见的错误是漏报和错报。漏报在低年龄组尤其是1 岁以内更为常见。漏报的原因较多,如在外地死亡、死后不火化也不注销户口。错报则把没有死亡者报为死亡,或者把一个死亡案例报告了多次。这都将影响到对死亡率的准确估计。
2、从目前兴城市各部门数据看,2008年底公安部门统计的死亡人数为5200,而民政部门统计的火化人数是3467具。两者相差1733人。计生部门统计死亡人数为2331,与公安部门相差更多。卫生部门没有全面统计。
二、目前死亡人口统计现状
根据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死亡者的家属必须在死亡发生后1个月内去当地公安局派出所申报,报告的内容包括死亡者的姓名、性别、死亡时的年龄、死亡原因。在城市,死者大多在医院死亡,医院在死亡诊断书上写上死亡者的姓名等有关事项,死者家族拿死亡诊断书到派出所去申报并注销户口。由于城市户籍管理比较严格,城市的死亡登记可能比较正确。但在农村,死者在自己家里死去的情况比城市多一些,错误的申报可能就比较多一些。
人口死亡资料在卫生部门也有统计登记,内容有死亡人口状况,包括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死因等等。
还有就是民政部门也有统计,统计范围侧重因灾死亡人数,而火化人数的统计对跨地区区分并不是很清晰,兴城民政统计的2008年火化数为3467人左右,这个数据与2000年兴城五普死亡人口的3289人相差178人。
三、存在问题
1、各部门数据口径不一致,准确性差。比如公安部门的“死人活户口”现象,卫生部门是“局部人口(婴儿及育龄妇女)”,而民政部门只是“来火化的”,计生部门是由村居主管计生人员依本区死亡人口进行登记上报的。
2、各部门基层管理缺乏人员力量,加上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有高有低,也给统计数字造成不实。另外就是死者家庭因某种原因不愿上报,造成漏统现象。再有个别的还有重报上报的现象,多是人户分离致使死亡地和户口地不同造成的。
四、建议与措施
1、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登记前的排查工作。
(1)建立“一年”的孕妇、病危人口和死亡人口名册,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何种医病、死亡时间及原因,家庭住
址等,可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打印出分乡镇、村居最终死亡名册与之配套。公安、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确认排查,确保不重不漏。剔除明显的重复个案,对于不确定者,应和当地村居普查人员及相关人员联系,确定是否重复。
(2)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审查。如建立死亡数据对比表(如表1,注以乡级为单位进行)。
表4-3 死亡数收集情况对比表
___________省(市、区)________ 县(区)________ 乡镇(街道)
年度公安民政 计生 卫生村收集数 汇总死亡人数粗死亡数(率)
2009 年
2010 年
2000 年人口普查
婴儿死亡数(率)
2009 年
2010 年
2000 年人口普查
对死亡率低于千分之六,则有可能存在漏报,应以乡镇(街道)
为单位进行重点查漏。
2、做好现场登记工作,特别注意对鳏寡老人、婴儿(特别要注意新生儿情况,因为据有关资料新生儿死亡要占婴儿死亡人数的70%左右)、和流动人口的调查。因为五普规定:对于无法确定死亡人口常住地,或普查登记时与死亡人口的常住地联系不上的,如孤寡老人、流动人口死亡的,一律在死亡发生地登记。
(1)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名册为据进行重点关注。在登记时要持上述名册进行,首先要和当地知情人核对一遍死亡名单,询问是否还有漏掉的死亡病例。如果还有,则应补充到死亡名单一览表上。死亡名单上如果有重复或者错报者,也应立即确认后改正。为了了解收集到的每一个死亡病例在现场调查中的结局,需要记录下每个个案是否完成了调查,或者属于其他情况(如拒访、空户、三次访视不到、错报等)。如果属于在现场调查时补充的死亡病例(现场补充个案),则应进行标记。
(2)以乡级普查办为主组成抽查组及时做好抽查工作,把错误消灭在上报普查表之前。调查后每乡至少抽查2%,重新入户核查,百分百正确算合格,否则应重新调查。
第二篇: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质量抽查的结果:其人口漏报率达1.8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办公室,2001),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升高了近30倍,而在分析原因时,人口的流动性被列为第一影响因素。由此可见,摸清流动人口情况,把握其内涵实质,不但是分析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前提,也是高质量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基础。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
人口流动,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保持一定人口数量的流动,是社会经济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人口流动一般是指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它是人因从事某种活动离开了定居地并且未伴随户口变动的一种现象。而流动人口就是处于上述流动中的人口。这种流动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约定的。从前几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来看,其约定是有所变化的。1990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和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人口,计作流动人
口(确切是流入人口)。而2000年的五普中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原来的规定的流动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中的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扣除后计作流动人口,也就是定义范围趋窄了。在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科学设置了调查指标增加了交叉分组,既考察流入人口又考察流出人口,而流动人口(流入计)的范围却没有变化。流动人口在公安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约定: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暂住的人员。不包括:出差、探亲、访友、旅游、就医人员(参见:《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而有的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证的条件是:年满16周岁,在本市暂住时间拟超过1个月或拟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外地来市人员。由此可见,在人口普查时,对各部门的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也是比较复杂和艰难的工作。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把握流动人口的特征是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2000年兴城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从外地来兴城的人口达11759人,占常住人口的2.24%;而兴城各乡镇街道间的流动人口达30401人,占常住人口的5.80%。由此可见流动人口中的外来人口仅占29.8%。五普中来兴城的暂住人口为2713人,按照上述比例推算来兴城人口为813人,这样在流动人口中流入兴城的就达12572人。而当年外出人口24416人(同样按上述比例推算),所以兴城属于净流出人口地区。
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常住人口中“人在本区而户口不在本区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为657人,占样本的常住人口的13.82%,比“五普”8.10%多5.7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
从地域上看,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是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比较发达的城镇。从“五普”数据的流动人口上看,由多到少的前十名乡级单位依次是:东辛庄、宁远、温泉、双树(现归龙港区)、古城、钓鱼台、沙后所、元台子、四家、羊安。而这些单位在兴城都是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只是抽取了一部分人考察了一定比例的人口迁移情况,并且也未对流动人口中5年前迁移进行原因的考察,但从距普查时点近5年的调查数据看,得出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分类如下:在考察流动人口的2007人中:务工经商的有344人、工作调动的有138人、分配录用的有17人、学习培训的有34人、拆迁搬家的有218 人、婚姻迁入的有335人、随迁家属的有448人、投亲靠友的有462人、其他原因的有11人。可见在流动人口中投亲靠友、务工经商、婚姻迁入是三大主因,而随迁家属是因家庭主要成员的迁移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调查来看,可将其归入三类进行分别对待,一类是有固定居住处所、固定收入、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在普查时可按常规普查对象对待;二类是从事劳务、生产经营、上学、探亲、访友、旅游、出差等短期居住人口,对于此类人员可由各乡村两级及县级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共同协作做好普查工
作,并且做好实时、实名、实情登记,及时变更,及时注销。确保流动人口的准确登记;三类是在用工单位、桑拿等服务行业,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业打工谋生的流动人口,这类人员可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企业(业主)共同协作做好登记工作;四类是居住期限不定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流动人口,此类人员应列为重点管理对象,由政府、纪检监查、公安部门集中力量采取各个突破的。
三、存在问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较差。从计生和公安两部门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流入和流出)管理并非乐观。
1、管理的重点各有侧重。比如计划生育部门多是注重育龄群众,针对婚育证明情况进行管理,注重流出,对注入管理力度较小,并且忽视其他群体,从09(08年10月-09年9月底)来看,其流动人口总规模为4022人,其中流入为1134人,流出为2888人,净流出为1754人,其统计标准是按30日计算,并且不包括: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这与普查界定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公安部门多是对流入进行登记。
2、流动人口的界定问题。管理对象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法规上身份界限定义不十分明确,什么是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这一基本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还有“两半户”和跨区经商、打工人
员以及商品楼、开发区的住户归属界定不清,人户分离,导致管理对象混乱。
3、纳入管理的时限问题。一个流动人口什么时候开始属于流入地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国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了“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但是,到居住地后交验时间没有界定。公安部门对虽有规定日期,但也存在办证的和登记不办证的。由于各部门的管理不统一,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协调、不同步,人口数据也不一样。
4、调查中发现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国,基层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辖区内暂住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申报外聘人员。一些旅店不按时录入、登记、上传入住人员信息。具备留宿人员条件的其他产业,虽具备登记等功能,但为追求利益,不按要求上传住宿人员的信息。楼房出租日益增多,但楼房出租业主对入住的外流人口所知甚少,起不到监督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渠道狭窄、滞后,流动人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常住户从不定期向公安机关报送出租及转让房屋承租人,购买人信息,公安机关处于被动状态。
四、措施与建议
1、部门协调,多措并举,由普查领导小组牵头布置工作,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相关管理部门要组成专项工作组,采取有利手段,多措
并举,全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为普查登记工作作好前期准备。
2、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娱乐单位等的人员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检查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做到紧密跟踪,记录清晰准确。
3、实行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要组建机构,配置人员,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情况因地、因需要推行村居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站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横到边”(遍及管辖区域)、“竖到底”(管理不但到村、到社区,还要到“村居小组”、到工矿企业)。
4、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展信息来源, 制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制度,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分类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普查工作奠定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
第三篇: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对搞好流动人口普查工作的一些看法
国务院在《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时指出:“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尤其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见,流动人口问题不但是人口发展中的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质量抽查的结果:其人口漏报率达1.81%(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办公室,2001),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升高了近30倍,而在分析原因时,人口的流动性被列为第一影响因素。由此可见,摸清流动人口情况,把握其内涵实质,不但是分析探究其发展变化规律前提,也是高质量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基础。
一、流动人口的涵义。
人口流动,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国家保持一定人口数量的流动,是社会经济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人口流动一般是指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它是人因从事某种活动离开了定居地并且未伴随户口变动的一种现象。而流动人口就是处于上述流动中的人口。这种流动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约定的。从前几次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来看,其约定是有所变化的。1990的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已在本县(市)常住一年以上,常住户口在外地的和在本县(市)居住不满一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的人口,计作流动人口(确切是流入人口)。而2000年的五普中一种计算方法是将原来的规定的流动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异地居住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中的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在一个城市市区范围内因为搬迁等原因而形成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相分离的人)扣除后计作流动人口,也就是定义范围趋窄了。在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科学设置了调查指标增加了交叉分组,既考察流入人口又考察流出人口,而流动人口(流入计)的范围却没有变化。流动人口在公安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约定: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暂住的人员。不包括:出差、探亲、访友、旅游、就医人员。而有的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证的条件是:年满16周岁,在本市暂住时间拟超过1个月或拟在本市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的外地来市人员。由此可见,在人口普查时,对各部门的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也是比较复杂和艰难的工作。
二、流动人口的特征
辛村镇地处安阳辛村镇位于安阳县东南隅,距安阳市35公里,东临内黄县豆公乡,南与汤阴县任固镇接壤,境内洹河、汤河贯穿东西,镇城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人口7.3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由于我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农业环境,致使本地企业较少,人口外出打工现象较多,流动性相当大。
在流动人口中务工经商、婚姻迁入是两大主因,而随迁家属是因家庭主要成员的迁移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调查来看,可将其归入三类进行分别对待,一类是有固定居住处所、固定收入、固定职业的流动人口,在普查时可按常规普查对象对待;二类是从事劳务、生产经营、上学、探亲、访友、旅游、出差等短期居住人口,对于此类人员可由各乡村两级及县级的流动人口办公室共同协作做好普查工作,并且做好实时、实名、实情登记,及时变更,及时注销。确保流动人口的准确登记;三类是在用工单位、桑拿等服务行业,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业打工谋生的流动人口,这类人员可由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企业(业主)共同协作做好登记工作;四类是居住期限不定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的流动人口,此类人员应列为重点管理对象,由政府、纪检监查、公安部门集中力量采取各个突破的。
三、存在问题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较差。从计生和公安两部门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流入和流出)管理并非乐观。
1、管理的重点各有侧重。比如计划生育部门多是注重育龄群众,针对婚育证明情况进行管理,注重流出,对注入管理力度较小,并且忽视其他群体,从09(08年10月-09年9月底)来看,其流动人口总规模为4022人,其中流入为1134人,流出为2888人,净流出为1754人,其统计标准是按30日计算,并且不包括:
(一)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二)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这与普查界定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公安部门多是对流入进行登记。
2、流动人口的界定问题。管理对象在流动人口的管理法规上身份界限定义不十分明确,什么是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暂住人口这一基本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还有“两半户”和跨区经商、打工人员以及商品楼、开发区的住户归属界定不清,人户分离,导致管理对象混乱。
3、纳入管理的时限问题。一个流动人口什么时候开始属于流入地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国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了“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但是,到居住地后交验时间没有界定。公安部门对虽有规定日期,但也存在办证的和登记不办证的。由于各部门的管理不统一,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协调、不同步,人口数据也不一样。
4、调查中发现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国,基层管理人员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辖区内暂住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申报外聘人员。一些旅店不按时录入、登记、上传入住人员信息。具备留宿人员条件的其他产业,虽具备登记等功能,但为追求利益,不按要求上传住宿人员的信息。楼房出租日益增多,但楼房出租业主对入住的外流人口所知甚少,起不到监督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渠道狭窄、滞后,流动人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常住户从不定期向公安机关报送出租及转让房屋承租人,购买人信息,公安机关处于被动状态。
四、措施与建议
1、部门协调,多措并举,由普查领导小组牵头布置工作,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相关管理部门要组成专项工作组,采取有利手段,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控制,为普查登记工作作好前期准备。
2、各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检查、核查,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出租房屋、旅馆、娱乐单位等的人员管理,落实旅馆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旅馆等场所台帐资料,不定期依法进行住宿登记检查抽查,建立并落实旅馆业等场所的流动人口管理责任制。做到紧密跟踪,记录清晰准确。
3、实行社会化管理形式,完善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要组建机构,配置人员,按照人口分布,人口变动情况因地、因需要推行村居登记站,企业远程申报点,综合中心办证点,出租房屋管理站等社会化登记模式,做到“横到边”(遍及管辖区域)、“竖到底”(管理不但到村、到社区,还要到“村居小组”、到工矿企业)。
4、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展信息来源, 制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制度,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分类标准,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为普查工作奠定坚实的信息资源基础。
第四篇:干部群众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看法
干部群众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看法 目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即将开展,各地都在大力宣传人口普查情况,对此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并积极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一、进行人口普查是制定政策的需要。
人口普查是国度科学决策的重要基本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的根据和前提。对此广大干群希望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做好普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加大宣传力度,防止民众因担心计划生育等原因躲避人口普查,影响到人口普查的准确性。
二、通过人口普查,懂得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就可以调整教育政策。
我国人口虽然众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人口素质还并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我国整体的文化水平还不高,广大干群希望通过人口普查更加准确的把握人口文化素质,调整好当前的教育政策,尤其是学龄前的教育问题。
三、懂得各行业人口的分布,可以制定人口的就业政策;摸清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可以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供给科学基本。
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与否正成为当前民众的舆论热点,广大干群希望借助这次的人口普查来解决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黑户”问题,把隐藏问题公开化。积极的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让有固定工作的人可以生二胎,让那些流浪人不可以乱生,不断改善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四、广大干群认为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民族政策、老年人口政策等等,都需要依据人口资料进行研究。只有准确的调查数据,才能保障决策的可行性。对此,广大干群希望当前应进一步加大宣传进度,防止各种危害人口普查的活动,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河县委宣传部
第五篇:对工作的看法
1、对目前本人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不满意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对目前状况满意,表明这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没有上进心的人。我热爱公司,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我不满足于现状。我希望能在公司内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也许目前的我能力还有所欠缺,但我会努力提高自己,我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有信心去胜任更高更重要的岗位。本人并不擅评功摆好、分辨解释,未藉此叫苦喊累,但确实为自己的岗位付出了很多。之前项目繁忙期间几月未曾公休,也曾心力憔悴,身困体乏,但我都挺了过来。
2、分公司项目部的各位领导在工作上是好领导、好老师,在生活中也是大家的好朋友。当有困难和疑问的时候,我喜欢与领导沟通,他们工作的经验和人生的阅历,都是能帮我走出困境的良药。而各位领导也都能耐心的帮助我,能在这样一个项目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本项目中,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压力也比较大,导致大家很少有机会能一起出去散散心、做一些娱乐活动,希望以后能多组织一些活动,既放松了员工的身心,也能让大家沟通彼此的感情,我觉得这对工作也是所益处的。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公司能在企业文化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就更好了。
3、安全生产时施工项目的一大疑难问题,目前虽然项目领导一直很重视这一块,也对安全生产这方面下了大力度,但我个人认为确实存在一些小的漏洞。虽然项目领导和安全人员积极的采取了各项安全措施、安全培训等,但为什么还会有漏洞呢?漏洞主要是集中在劳务派遣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劳务派遣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有限,这都是原因所在。虽然未发生安全事故,项目领导也对员工传达,今后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会下大力度整改。
4、酬薪总体上是满意的,仅仅有一个其他的期望。我认为一份付出就该得一份收货,所以我的期望是公司能在项目完成重要节点的时候在酬薪方面有所表示,此外对于某些工作做的突出的员工能增加一些奖金。
5、项目的住宿条件很满意,用餐方面领导也很关心员工,积极解决员工们的困难,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如果能有个自己的小食堂就更好了。但每天上班出行方面希望能有所改善,现在我每天都是搭车上班的,偶尔搭不到车会很麻烦。
6、对分公司的管理方面我个人认为挺好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凡事有章可循,领导能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下属。虽然我不从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但是与同事聊天中也了解到目前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照公司、项目的管理经验和制度,按照项目领导的思路与要求,还是比较顺利的。
7、个人感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员工们的意见和反馈,公司能解决的公司都会帮忙解决,但无法满足的公司就无人解惑,最后不了了之了。希望公司能想我们爱戴公司一样爱护广大员工,设身处地的考虑员工的难处,多为员工谋福利,解困难。
8、公司领导能到一线了解情况、关心员工情况,我内心是发自肺腑的感到温暖,感到了公司领导对广大员工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