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毕业生就业见习期管理规定
南京市毕业生就业见习期管理规定(试行)
一、本规定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网上点击认可并遵照执行。
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凡在我市就业的国家计划内招收的普通高校、中专校毕业生均实行见习期管理; 对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不实行见习期。
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应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并约定服务期。对到企业的毕业生,报到后,应按有关规定 签定劳动合同,合同期不少于一年。合同中约定见习期,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见习期为6-12月,自报到之 日起计算;对到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毕业生见习期为1年;对到机关的毕业生按现 行公务员管理规定执行。
四、见习期内,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应共同执行本规定并遵守签定的协议和合同,不得擅自违约。若有违约,且解约手续完备,并自愿承担违约责任,经市毕业生就业办审核同意后可解除协议。
五、见习期间,毕业生累计病事假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
六、毕业生见习期内应按规定接受就业培训,培训结果作为毕业生见习期满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和晋升初级职称 的必备条件。
七、毕业生见习期满,经用人单位考核合格,由人事代理机构办理转正、职称初评等手续。本规定由南京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流程
毕业生就业流程
(一)双向选择
可通过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等各类人才招聘会或人才网站、报刊等媒体、亲友等渠道获取用人单位信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二)网上办理就业接收手续
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签订就业协议后,须通过南京毕业生就业网办理网上协议鉴证手续,办理程序如下:
◇毕业生进入“南京毕业生就业网”(www.xiexiebang.com)进行毕业生注册,设置申报密码和修改密码。
◇身份证号码和申报密码提交给签约单位,单位通过网上办理签约申报手续。
◇毕业生以身份证号码为用户名、修改密码为口令进入南京毕业生就业网可查看本人申报情况。
◇凭签订好的《就业协议书》和《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原件到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具《南京市毕业生接收函》(A)类,连同《就业协议书》一同反馈给学校,作为学校派遣依据。
(三)报到
学校依据《就业协议书》和《南京市毕业生接收函》,开具《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报到,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同时到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落户核准手续。
(四)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为用人单位或个人提供人才人事方面的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
单位代理:南京市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民办科研机构、外地驻宁办事处、分公司以及其他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可凭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材料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接转组织关系: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人事档案挂靠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单位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员,可将组织关系转入单位所在地社区党的基层组织。
(五)落户
凡经过南京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了毕业生落户核准手续的毕业生,可凭户口迁移证、报到证等材料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若单位没有集体户,人事关系又是委托市人才服务中心代理的,可将户籍挂靠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其办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请按顺序排放)1)两张一寸近期照片。(照片背面注明名字及出生日期)2)《户口迁移证》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5)已填好的《户籍挂靠登记表》
6)《单位户籍挂靠证》(解约及未就业毕业生无需准备)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规定
东华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职责
招生就业处是学校负责本、专科学生招生录取、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及毕业生派遣的管理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全校本、专科(含高职)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
二、根据国家招生、就业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具体的招生、就业规定;
三、负责学校招生、就业宣传和咨询工作;负责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资源信息,包括学校专业设置、生源情况等;
四、负责招生录取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确保招生网络安全,完成录取工作;
五、负责毕业生就业计划、就业方案的编制;牵头组织学校与用人单位工作研讨会;负责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或联合办学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好产、学、研工作;
六、负责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考核工作;
七、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及就业推荐表的制作和审查工作;负责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负责招生、就业网站专栏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八、负责联系用人单位,组织好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
九、代表学校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负责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工作。
十、负责毕业生的派遣及有关遗留问题;
十一、负责就业市场调研工作,并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情况提供专业设置建议,做好每年招生与就业的工作经验总结;
十二、负责生源和就业基地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十三、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做好国防生招生、派遣工作。
十四、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专科生(以下简称毕业生)的就业及相关的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贯彻统筹兼顾、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的方针,努力满足国家建设需要,使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国家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以及其他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第四条 毕业生就业坚持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第五条 高等学校和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并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使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逐步做到专业化。
第六条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积极满足国防、军工、科研、教学、高新技术等单位,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党政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所属单位的用人需求。其它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先满足本系统、本行业的需要,同时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定向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按合同就业。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应首先满足教育系统的需要。
第七条 非定向培养的毕业研究生原则上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就业,其服务范围是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国家重点企业、由财政拨款的文化、医药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所属单位。定向培养的毕业研究生按定向培养合同就业,委托培养的毕业研究生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自筹经费研究生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八条 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教育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归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其他部委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九条 教育部在毕业生就业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规章和宏观政策;(二)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三)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活动以及毕业就业市场;
(四)汇总、审核、下达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案,指导和编制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就业方案;
(五)组织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行业、部门和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自施;
(六)检查、监督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全过程工作;(七)向社会公布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八)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制定本地区毕业生的具体工作意见;
(二)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情况,负责本地区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
(三)编制地方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方案并按时上报教育部:
(四)对本地区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收集和发布毕业生供需信息,管理本地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五)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核工作;(六)组织开展本地区毕业生的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
(七)受教育部委托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签发和管理工作;
(八)负责监督、检查本地区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九)向社会公布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状况:(十)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十一)负责本地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争议或纠纷的调解工作;(十二)负责与本地区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和工作意见;
(二)组织协调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三)编制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四)指导所属院校开展毕业生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五)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检查本部门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六)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七)负责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预测及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
第十二条 就业指导和服务是高等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依法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本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办法;
(三)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核和统计工作并按时上报主管部门:(四)收集需求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页),向学生全面公开就业政策与需求信息,组织本校双向选择活动,完善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
(五)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并根据主管部门意见,具体实施就业方案;
(六)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公正客观地介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七)开展毕业教育,及时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正策、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就业心理、择业技巧的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就业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素质、习惯、知识结构等因素,采用授课、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第十五条高等学校通过实施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鼓励和教育毕业生面向基层,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加强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按照有关规定有序、顺利地完成就业过程;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逐步实现网上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方案的认定等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健全机构,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施,逐步实现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业化。
第四章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八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一)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自主择业;(二)享有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三)向用人单位自荐及被学校推荐;
(四)了解所选择单位的基本状况、工作安排、福利待遇等情况;(五)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六)享有协议规定的权利并向违约方提出赔偿要求;
(七)在就业过程中依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应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国家就业政策以及学校据此制定的具体规定;(二)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个人基本情况;
(三)严格按照就业协议及其他合法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四)承担自身违约而带来的相应责任;(五)依法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享有下列权利:(一)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和规定自主选择毕业生;(二)按规定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三)向学校及有关方面了解拟录用毕业生的学业情况及在校表现;(四)按就业协议规定,要求违约毕业生承担违约责任;(五)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二)在招聘过程中实事求是地介绍本单位情况;(三)向学校和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申报需求信息;(四)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录用毕业生;(五)严格履行就业协议,及时接收毕业生并帮助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六)依法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双向选择活动与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订
第二十二条 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渠道,高等学校和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应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
第二十三条 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应主要由高等学校举办,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有责任指导和协助高等学校做好有关工作。高等学校举办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十四条 双向选择活动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前招聘毕业生。用人单位参加高等学校的双向选择活动或毕业生就业市场应在事前向高等学校或其主管部门提出需求,不得发布虚假广告或作虚假宣传,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招聘毕业生。
第二十五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应本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该协议书经学校审查同意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严格履行协议内容。
第二十六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的专用协议,由教育部制定样式,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负责印制。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毕业生(有约定的除外)发放协议书,在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过程中应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经审查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就业协议书,学校有权拒签。
第二十八条 毕业生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高等学校应教育学生慎重对待签约,严格履行协议。
第六章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第二十九条 高等学校以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为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本校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的就业协议书,拟定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方案。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在拟定毕业生就业方案时,按下述办法处理就业过程中的特殊情形:
(一)被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原则上应回生源所在地就业。
(二)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自费留学的毕业生,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交纳国家规定的费用,经学校批准后,学校可不再负责推荐其就业;在毕业生统一离校时仍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和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毕业生自谋职业。
(三)对于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愿意留在内地(祖国大陆)工作的,学校可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对在毕业前健康检查中发现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毕业生,学校应让其回家修养。一年内治愈的(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录用的,学校可将其档案和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毕业生自谋职业。
(五)对残疾毕业生,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负责安置。
(六)结业生经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签订就业协议的,学校应为其办理有关就业手续:在规定时间内未找到单位的,学校可将其档案和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结业生自谋职业。
(七)毕业研究生超出服务范围就业的,须经学校审核同意,并由用人单位向学校交纳培养费。
(八)对毕业时尚未找到工作单位,需回生源所在地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应在毕业生就业方案上报前,及时告知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 毕业生离校前,学校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毕业生进行毕业鉴定,毕业生档案应在毕业生离校后两个月内寄送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应在每年7月11日后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春季毕业生除外)。高等学校及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就业方案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第三十三条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审核签发。
第三十四条 毕业生须持报到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接收毕业生并及时办理毕业生档案、户粮关系和上岗手续。
第三十五条 毕业生报到后,其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按国家规定或就业协议书约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曰起计算。
第三十六条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因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用人单位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
第三十七条 毕业生因非个人原因等特殊情况不能执行就业方案确需调整的,经学校同意,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审核并办理手续;
(二)跨省区、跨部委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审批,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毕业生就业调整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手续。
第七章 协议争议的解决及违规行为的处理 第三十八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发生争议的,签约各方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签订协议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调解,达成协议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应当履行调解协议。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生其它争议或纠纷,由当事人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解决。
第三十九条 毕业生或用人单位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培合同的,应按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四十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高等学校或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其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给予通报批评。(一)不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报送生源、需求、就业方案或其它材料的;(二)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三)不按规定执行就业方案的;
(四)违反法律或国家有关规定,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五)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四十一条 对利用职权干涉毕业生就业工作,或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或同级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毕业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报地方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在其按有关规定缴纳培养费用和奖(助)学金后,有关部门可将其档案和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
(一)自领取报到证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用人单位报到的;(二)报到后,在试用期内违反协议,擅自离开接收单位的;(三)强调个人无理要求,扰乱毕业生就业秩序的:(四)无理要求用人单位将其退回学校的;(五)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各地方和有关部委可以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并报教育部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008 年8 月 6 日
第五篇:浙江省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规定
201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管理规定
根据省教育厅通知,全省高校从2011届毕业生开始使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为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现对我校201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使用规范做如下规定,请各学院遵照执行。
1、新版就业协议书新增了就业协议专用条码,并采用了一式三联的复写模式,第一联作为毕业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留档,第二联为用人单位留档,第三联为毕业生保管。协议书中的条形码是每位毕业生的身份标识,教育厅已经采集好每位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字段。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管理系统经专用设备扫描或输入条形码号码,可检索到毕业生姓名、性别、专业年级、学历等系列基本信息。
2、研究生处根据各个专业人数将协议书及条形码发放给各学院。学院在发放就业协议书前,需先将专用条码贴至就业协议书右上角后再进行发放,发放时须进行登记签字,并将登记表上交研究生处备查。
3、每位毕业生只对应一份协议书,无专用条码的协议书无效,就业协议书使用的有效期为两年。
4、就业协议书每一项内容的填写必须准确、规范,不得缺项,特别是涉及学校名称、专业、学历等字段,必须与毕业证书一致,不得缩写,特殊情况须在应聘意见栏内注明。学校通讯地址请填写学院辅导员的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5、就业协议书或专用条码不慎遗失,经本人书面申请,登报申明遗失,由所在学院出具书面证明说明情况,研究生处审核并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管理系统提交申请,经过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后,在“浙江省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公示7天,公示期满且无异议,方可发放新就业协议书、打印新的专用条码。
6、毕业生在毕业前(以毕业时间为准)发生毁约可以申请第二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专用条码。毁约需经原单位书面盖章同意、个人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批准后方认可。毕业后发生毁约只能按照改派规定要求,通过调整改派办法或签订劳动合同等形式实现就业,省教育厅不再发放第二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专用条码。
7、升学定向委培生等不需要使用协议书的,请各学院在毕业生确定就业形式后将协议书收回并交研究生处保存。
8、由于今年是首次使用条形码式就业协议书,各学院务必对全体毕业生进行使用细则的讲解,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协议书,若有污损遗失,按照程序及时变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处、研究生处
2010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