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19: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

第一篇: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

5.《詹天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毅然

2、我知道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挠()浆()嘲()竣()挟()

绕()桨()潮()峻()狭()

2、我会画

我能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图来说明。

3、我会做

(1)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阻挠”的意思是:

帝国主义国家阻挠的目的是:

(2)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对方的弱点是:

自己的要求是:

五、课后作业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接受任务

詹天佑勘测线路

(杰出、爱国)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说明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更有代表性。我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让学生观看詹天佑的画像,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境入情。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仔细体会,仔细领悟,突破难点。

6.怀念母亲

一、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2、我了解

我对季羡林的了解是:

3、我知道

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是: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感情怎样?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下来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ɡē yáoqīnɡ xīqín jiàntí zhuànyú yùn2、完成下列填空题。

(1)请填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母亲。

()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

(2)请填上不同的动词来写你离开母亲时的感受。

()母亲()母亲()母亲

3、辨字组词。

寝()胧()斑()篇()

侵()拢()班()遍()

五、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关于写母亲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生母——怀念——祖国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教后思:

《怀念母亲》写的是季羡林老先生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的怀念之情。中心句是“我对这两位母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可是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深入体会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怎样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呢?我经过再三思考,多方查阅资料。决定从三个角度寻找突破口:

首先从题目入手,抓住情感主线。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抓住“怀念”一词问学生:“怀念什么意思?与思念、想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想念与思念是深切的沉痛的。再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一下子引入文章写作背景,让学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主线,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其次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借助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并通过交流感受,逐渐感受到季羡林对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的眷恋。

最后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学习,我适时插入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的几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原因,并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了季羡林留学德国的一些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复杂心情;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上完这节课,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7、彩色的翅膀

一、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

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授粉端详沉闷气氛秘密啧啧安居乐业水落石出

2、我发现

看了中国政区图,我发现了中国领海上的大大小小的岛屿。

3、我知道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驻守孤岛的战士们心系祖国,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份爱的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讯()蝴()嫌()详()

迅()湖()谦()样()

2、顺水推舟。

()地端详()的赞叹声

()地闻()的翅膀

()地咬()的气氛

3、遣词造句我最棒。

水落石出:

造句:

安居乐业:

造句:

五、课后作业

写一段话,想象海岛今天的景象。

六、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

蝴蝶等小昆虫

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心灵

8.中华少年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翱翔萦绕身躯刚劲惊叹铭记 璀璨焊接蹒跚

2、我了解

我们交流搜集的本地的历史名人,文化古迹等资料。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互相交流。

四、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峨()蓝()娲()蹒()

蛾()篮()锅()满()

2、写出有关下列景色的诗句。

枫桥:

大漠:

3、仿写,要求句式一样,内容连贯。

(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2)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五、课后作业

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国庆节了,每个同学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1)中华少年的英姿

(2)祖国山川的壮丽

(3、4)东方文化的美丽

(5)民族历史的苦难

(6、7、8)中华少年的宣言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

二、预习学案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

3、自己确定一个形式。

三、导学案

1、教师朗读演讲稿《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格式。

2、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文章和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小组自选,交流。

3、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指导。

四、课堂检测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演讲稿的格式: 称呼主要内容发出号召

回顾 拓展二

一、学习目标

1、乐于、敢于、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积累语言。

二、预习学案

1、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3、预习日积月累。

4、了解展示台。

三、导学案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得失和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同学的自我评定,全班互评,评选“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学习日积月累。

四、课堂检测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

五、课后作业

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

六、板书设计

“最佳小组”

“最佳口才奖”

第二篇: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

马家寨中学七年级语文YW—11—7—007 《短文两篇》导学案

编写人:谢华审核人:王才宏编写时间:2011年9月13日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行道树》

【学习目标】

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掌握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象征手法的知识。【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内容导航】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

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理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

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对她诗意散文的 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 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 “淋漓健笔”。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

《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幽默五十三》等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

【自主学习】

一、生自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堕(..).落装饰()点缀.()繁弦()急管灯红酒绿贪婪()冉.

冉()苦熬()自豪()污浊()牙龈()多姿()多彩

【整体感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我们”是指,作者借的自白,把人格化,赋

予它以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它心甘情愿而又忧愁无奈的表白,抒写人的襟怀,赞美人的精神。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事业是痛苦的?(解题提示)与“我们的朋友”相比:

与人们相比:

3、为什么说行道树选择的事业是神圣的?

4、行道树的形象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请列举出来。给这些人想一

个共同的合适的称谓:

5、课文写法整理

【合作探究】

1、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2、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行道树》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duò):(思想、行为)往坏里变。(2)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东西,使美观。(3)(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美好。(4)各种各样欢快音的乐声。弦:弦乐器。管:管乐器。(5)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6)贪得无厌,不知满足。(7)(rǎn):慢慢的。(8)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9)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10)(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合作探究】

一、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1、归纳: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但课文的意思是行道树离开了它们的家,离开了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烟尘里,它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

2、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染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地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的健康而忧愁;他们为自己从事的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他们更为自己对人类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4、提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神圣的事业赋予我们的责任更多,但是我们在付出代价、感受痛苦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丰富了内涵,提升了精神品味,于是痛苦把深沉给予了我们。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的奉献者的形象。

2、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3、两者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两者都在为他人放弃安逸生活,承受痛苦;他们的选择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他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拓展延伸】

给环卫工人的一封信

——给不知名的环卫阿姨

您好!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心感冒,出门的时候要多加一件衣服。不知您还记得几个星期前的那个女孩吗?

那天,放了学,我便买了几袋小零食,走到十字路口那里,零食也吃完了,于是我随手把手中的零食袋扔在地上,这时,您从我身边走过时,您弯下腰,用扫帚轻轻的扫到垃圾桶那里,弯下腰,把垃圾丢到了垃圾桶里。

我目不转睛的看您。您长得并不高,脸很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您的面庞上。看着您的眼睛,里面有几丝忧伤的感觉,望着您的背影,我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

过了几天,我在街上碰到了您。本来我准备把手中的零食袋扔掉,但是,我又想起了上次,于是,我把手中的零食袋捏紧,向您跑去,把垃圾丢到了垃圾桶里,您微笑这点了点头,夸奖我是个好孩子,我的脸不禁红了。

其实,环卫工人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环卫工人这个工作很可笑,所以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你不听话,不认真学习,长大后就像街上扫地的环卫工人一样。”难道不是吗?

大家都说:“劳动是最光荣的。”但是,为什么就要看低他们吗?他们总是弯下腰,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贡献,难道我们应该贬低他们吗?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王君和乞丐的不同就在于金钱之分,难道他们就不是人了吗?祝各位环卫工人:寿比南山、笑口常开!、与你们见过面的一个小女孩

年月日

《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

1、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和词语的障碍。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和批注等阅读方法。

【内容导航】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知识链接】

1、朗读要求: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从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

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自主学习】

(生自渎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

2、积累词语。

具体而微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

3、为什么说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5、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请用课文的例子说明。

6、文章一共写了几件事?详写的是哪两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第一次真好》参考答【自主学习】

1、雏形(chú)丰硕.(shuò)稀疏.(shū)霎.时(shà)孵.鸟(fū)姊.妹(zǐ)柚.子(yòu)沉甸.甸(diàn)结实累.累(léi)玲珑剔...

透(ling lóngtī)

2、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巧。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合作探究】

1、文眼: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风俗画”则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场面。“风景画”则是以风景做题材的画面,二者都不够确切。

3、这里的 “俗子”是指见识少,鄙俗的人。因为“我”是个生长在都市的人,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乐趣,很少接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知之甚少。

4、就作者举的例子来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路营,有时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能舒服;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舒服的。

5、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如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6、8件事;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生命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踏破了零的荒芜,打下了一万的基础。第一次也许有辛酸,也许有苦涩,但却留下了永恒。

当我第一次面对挫折的时候,我选择了挑战。挑战面前那座严峻的高山,挑战别人眼角的轻蔑,挑战震荡耳膜的尖刻,挑战面临的一切困难。我收拾起自怨自艾,也不再怨天尤人,背负起希望的行囊,向挫折挑战,我胜利了。第一次挫折后,我告诉自己:“我不怕!”

当我第一次遭受不幸的时候,我学会了坚强。我可以任泪水肆意流淌,我可以让伤心弥漫心房,然而我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不幸妄想拖住我前进的脚步,坚强扫除了不幸的阴影。

地球每天在转,太阳日日常新,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不幸。坚强的我笑看不幸,它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当我第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我走向了光明。也许退缩会很安逸,也许放弃会很保险,也许现实很阴暗,但尽管前路艰辛,希望渺茫,光辉遥远,我仍然选择了它。是为了证明光明存在于人间,为了实现我人生的目标,为了让生命留下一丝痕迹„„我选择了,就不退缩,不后悔,不放弃。

当我第一次获得成功的时候,我品尝到了喜悦。在经历了一番探索、努力、拼搏后获得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也许成功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是战胜了自己。成功后,我用喜悦慰劳自己,用更深更远的目标勉励自己。成功会一步步更辉煌,而喜悦会一次次更甘甜。第一次的成功告诉我:“我能行!”

当我第一次失败的时候,我选择了继续;当我第一次关怀他人的时候,我收获了微笑;当我第一次懂得回报的时候,我看到了欣慰„„太多的第一次如珍珠一颗颗串联,组成了我第一次闪光的生命。第一次是美好的,我在第一次中成长,第一次成为我生命中的永恒!

第三篇: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后自学检测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五、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1、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2、背诵、默写古诗。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在交流学情 自学时间8分钟。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 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⑶、学生再谈体会。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本首词。

2、默写。

7、桂花雨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 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三、先学后教后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 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当堂训练: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学习情况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6、梅花魂导学案

6、梅花魂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学习难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 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

六、当堂训练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情。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 些词语知道?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

1、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2、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第四篇:六年级习作二最优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习作)

一、激情回顾,谈话导入

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收获。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有许多情想要表达。

今天我们要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心中的情感。

二、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1、出示演讲稿范例,教师或者请优秀的学生深情朗诵。

2、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

3、演讲稿的特点,出示:

⑴ 针对性。演讲是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⑵ 可讲性。由于演讲稿是为了“讲”,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⑶ 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再仔细读读这篇演讲稿范例,说说演讲稿一般要注意些什么格式?

⑴ 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⑵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⑶ 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5、本次演讲稿的主题是什么呢?

6、围绕主题,选择材料:⑴ 说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搜集到了哪些资源?⑵ 从以上内容中选取写作材料,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7、对照要求,进行习作。

三、自由选择,抒发感情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五、朗诵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2、教师点评,特别是肯定习作中的独特感受。

六、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搜集相关资料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1、以“祖国在我心中”为内容写演讲稿

2、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知识链接】

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读后感

开头:总写所选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中间:详细叙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主要内容——具体事件)

结尾:总结受到的启示

【合作探究】

一、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二、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三、习作指导一

A、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B、演讲稿第二部分,写演讲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具体材料: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注意事项: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结束语空两格,如,谢谢大家!

练习:任选一个观点,找具体材料来证明

观点:(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

三、演讲活动(爱国之心)

1、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情。对祖国的爱当然也要表达出来!演讲就是表达感情,号召别人响应的很好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一节我们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活动。

2、学生代表进行演讲。教师指导个别学生的语调、表情、动作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评议。

五、汇报展示(祖国面貌)

1、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祖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在老一辈人的口中,祖国的过去是怎样的?在新一代人的眼中,祖国的现在是怎样的?这一节我们来感受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河山,繁荣社会和美好前景„„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4、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1、以“祖国在我心中”为内容写演讲稿

2、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知识链接】

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读后感

开头:总写所选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中间:详细叙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主要内容——具体事件)

结尾:总结受到的启示

【自主准备】

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剪贴、手抄报、摘录)

围绕“爱祖国”搜集演讲稿

搜集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和书籍为读后感作准

【合作探究】

一、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二、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三、习作指导一

A、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B、演讲稿第二部分,写演讲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C、注意事项: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结束语空两格,如,谢谢大家!练习:任选一个观点,找具体材料来证明

观点:(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 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第五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啾()柝()..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制作老师:段周格 ..

(3)愿为市鞍马(4)赏赐百千强【自主复习】 ..

(5)出郭相扶将(6)著我旧时裳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 新诗 ..

(7)双兔傍地走(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

(9)万里赴机戎(10)旦辞爷娘去颠():.....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合作探究】 狂()澜():..1.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屏()障():.. 哺()育(): .. 九曲()连环:九曲:有很多曲折的.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2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2.填空:《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他歌颂黄河(),(),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

第7课:《最后一课》都德 小说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3.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郝()叟():法文人名的音译。..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哽(): . 懊()悔(): .. 祈()祷(): .. 踱()步赚()钱气氛()...

《最后一课》是()国作家()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战争。作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 的男孩()作为主人公,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目标检测】 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和对侵略者无声的(),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1.用原文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原因是: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 逼()狭():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 崎()岖():

(4)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

(5)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亦()复()如是:

(6)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一泻()万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这是一篇用()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以长(7)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回家后家人喜悦的诗句: 江大河比喻()的进程

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句子: 炽()痛():

(10)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高声呼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谰()语():

怪()诞():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亘()古():远古。

默()契():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田垄()蚱()蜢()污()秽()镐()头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这是一篇()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国热情。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第10课 木兰诗乐府民歌

3.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全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下载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教材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

    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 16 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2、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

    新九上一单元导学案

    How can you become good learners? 第一课时 (1a----2d) 导学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下列单词或短 语:textbook,conversation,aloud,prouncation,sentence, patient 2.学会使用......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 其中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和《桃花心木》,两篇略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范文

    《长城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长城的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对联的常识。 3、引导学生理解对联的格式,自己练习习作对联。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35)

    第三课时 一、教师讲解“赶、题”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赶”、“题”为左下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部分“干”、“页”,要稍稍往右一些,以求重心的平衡。“干”、“页”本身要写......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74)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题,第63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求未知加数的算式,让学......

    小学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3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7 总课时数:78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2.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