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第一至二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qiè dǔ cháo cai wū yán()()()()
2、窃:
1、偷
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听写词语。(10个)
2、在括号内填入读ju的字。
()怕()离()体 语()戏()相()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求知的渴望并受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重点:能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读课文,感悟读书的乐趣。
2、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
3、品勾画的句子,体会读书的乐趣 全班交流: 例:‚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体会到什么?
在交流中抓住动作和心理活动来体会。
4、文中写道书店老板,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达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的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5、‚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二、回顾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文章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起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
1、默读课文,看看那一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还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老板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 ‛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知识链接:
1、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2、《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3、《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4、《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5、《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 朝 倒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 ;要 ;要 ;要。C、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自学导航:
1、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下题。
季先生的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的感受是:。苗苗的见解:。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我的感受是:。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我的感受是:。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的感受是:。
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练练测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汉字
水浒传()济公传()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三侠()五义 古文观()三国()义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我的理解是:。拓展提升: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3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难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中的‚侣‛。
4、背诵诗歌《神奇的书》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13个生字、生词,由各组组长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3、将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深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例:
1、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我来闯关: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 lǚ yú lè yóu yù fàn hé()()()()mǒu rén líng dù biān xié bèi sòng()()()()
2、比一比,组词语。
盒()零()编()合()令()扁()豫()趟()诵()预()躺()踊()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3、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学习难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小组内交流找到的语句)a、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1)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2)1-5自然段中有两个反问句找出来,改成陈述句。b、把书看成家,还有一个原因—— 1)5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句 2)勾画出来读,读出我们的惊喜
2、读5自然段请你代作者简单地告诉大家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3、让我们来读一首诗。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二、悟读6、7自然段
1、作者一遍一遍帝都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概括作者读书的方法,给它列个清单吧。(小组内可以交流)
2、这些方法你觉得怎样?你用过哪些?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读这两个自然段。
理解这句话: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4、小组内分工背诵7自然段。
三、学习8自然段
1、读8自然段?
全班交流对8自然段句子的理解。(联系课文前面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再读全文中的比喻句。
3、再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我来闯关:
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2、将作者读书的方法归纳后写下来。
3、写两句读书的名言。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我能学习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预习提示:
1、积累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囫囵吞枣、如饥似渴、浮想联翩、不言而喻、流光溢彩、悲欢离合、如醉如痴、津津有味、不求甚解、天长日久、牵肠挂肚等。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3、体会作者从童年的读书和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4、说说自己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读书和作文的方法。我来闯关: A、补充词语
流光()()()()日久 不言()()黯然()()悲()离()千()一()如()似()牵肠()()囫囵()()不求()()津津()()呕()沥()B、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出。()
2、形容因过于沉迷、陶醉而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3、与众不同。()C、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在这指的是什么?
D、莎士比亚说:书籍。学习收获: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四个生字,注意畔的发音和帐的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古诗,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能通过注释、相关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学习重点:
能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学习难点:
通过品读诗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无限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张籍(767—830),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自主研学
1、收集并背诵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数()重()山 照我还()意万重().....洛()阳 榆()关 那畔()行 千帐()灯 风一更().....
3、品读前两首古诗,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4、自己多读读前两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象整首诗的意思,试着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认真朗读完前两首诗后,把你觉得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摘抄下来。
困惑与问题:如果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难题,就跟你的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吧!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读《泊船瓜洲》和《秋思》,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或情景,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喜欢《泊船瓜洲》《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
3、是什么勾起来诗人张籍对家乡家人的浓浓思念呢?请你也来感受下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吧!。
攀登高峰: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穿停泊在 ,从、可以看出他当时离家乡并不远。
2、的‚绿‛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用的更加巧妙传神,‚绿‛字让我们看了春天 的景象,你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有。
3、石在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平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你找出来抄一抄。
4、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拓展训练: 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看看用哪个词更精确?(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翻、皱、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长相思》,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读出词的韵味和词人的感情来。
2、比较这三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学习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和人写情与叙事融为一体的写法。3.背诵《长相思》。学习重点: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长相思》,细细体会作者的每一句诗词,做到从读诗到读作者之心。学习难点:
结合诗词,入情入境,感悟作者怀乡思亲的深刻情感。情景链接:
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的前两首《泊船瓜洲》和《秋思》,在《泊船瓜洲》的作者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两岸的春风;而到了《秋思》的作者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第三首《长相思》的作者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自主研学:
1、‚山一程,水一程‛你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用‚山一程,水一程‛而不用‚山一座,水一条‛呢?。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指哪里?‚那畔‛什么意思?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作者‚身‛在哪里?。
3、‚千帐灯‛说明什么?在上阕中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读了这句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5、‚风一更,雪一更‛你是怎么理解的?‚聒碎乡心梦不成‛‚聒‛什么意思?什么声音这么嘈杂? 这是什么描写?‚故园无此声‛ 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故园?。
困惑与问题:如果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难题,就跟你的学习小组交流交流吧!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读《泊船瓜洲》和《秋思》、《长相思》,认真比较一下这三首诗,看看他们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攀登高峰: 读《长相思》填空
1、在词中,作者‚身‛在,而‚心‛在。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学习了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一颗心?。
3、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的景物惊醒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的共同特点,读读背背再想想,完成下面的问题。
(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2)《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3)《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拓展训练: 读一读下面的两首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月夜忆舍弟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杜甫 ——(唐)王建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说说上面两首诗描写了哪些特定的景物,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6梅花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知识链接:
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摘录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2、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2、生默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我来闯关:
1、黄金搭档:
()的梅花()的春天()的气节()的泪珠()的故乡()地坐下()地刮去()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
(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3、梅有什么秉性?写一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读读阅读链接《故乡》。
2、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的品格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爱国品格的好词好句吧!
7*桂花雨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读课文,划出形容桂花树和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摇花乐‛的句子。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分同桌轮读,评议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你喜欢哪几句话?请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讨论交流:
(1)、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
(2)、交流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并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5、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来闯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
(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学习收获:
2、每个人都喜欢鲜花,那描写鲜花的好词好句你知道多少呢?赶快下去收集一下。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知识链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跨()慨()缝()饶()垮()概()蓬()浇()挎()溉()
篷()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这条小溪的用处是,带给‚我‛的美的感受是,带给‚我‛的快乐是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第二篇: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后自学检测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五、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1、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2、背诵、默写古诗。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在交流学情 自学时间8分钟。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 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⑶、学生再谈体会。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本首词。
2、默写。
7、桂花雨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 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三、先学后教后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 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当堂训练: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学习情况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6、梅花魂导学案
6、梅花魂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学习难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 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
六、当堂训练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情。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 些词语知道?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
1、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2、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第三篇:七年级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复习导学案
【单元主题】本单元是对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 命的价值。
【复习目标】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认识人类生命是有独特性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性。
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
4、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5、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重点复习题】
1、人类为什么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3、为什么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
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6、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7、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8、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复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结合重点复习题,复习课本知识,重点问题重点记忆。
2、小组长检查本组复习知识点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教师。
3、教师针对重点复习知识点进行各个学习层次学生抽查。
二、巩固训练(单项选择题)
1、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相互尊重关爱。下列看法不对的是()A、某班同学给校园草坪放置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B、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C、人类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以使用科技手段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
D、我们要积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2、地震时,小学6年级女学生康洁勇敢地从6楼纵身跳下逃生。脱险后的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抢救老师和同学。少年英雄康洁的这一行为表明()①她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②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尽力伸出援助之手③她的人生价值因勇敢而闪烁光彩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小强所在的学校不定期举行各种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他对此举很不以为然: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中,最能说服小强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最具有智慧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实现生命价值
4、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启示我们,青春()
A.是快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B.是美好的,我们要趁这个时光好好玩乐
C.是漫长的,我们要慢慢的渡过D是短暂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5、“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仅仅在于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到:()
A、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光彩B、生命很珍贵,好死不如赖活着
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D、应当善待他人的生命
三、直通中考
【中考链接】
1、(2012 潍坊)第二炮兵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在青州市勇救落水少年牺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12年5月15日,上万人自发走向街头,洒泪为英雄告别。学习沈星的事迹后,你最想说的是()
①他以瞬间义举,诠释了生命价值的真谛。②为挽救他人生命,可以轻易放弃生的希望③青年一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④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多做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实事、好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2012 广东)2012年3月26日,湖北襄阳一中高三学生张文驰放弃高考复习,专程赴京捐献骨髓。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救人比高考更重要,救人的事没什么好犹豫的!”网民们称他为“90后最美中学生”。张文驰同学的做法表明()
A.学会选择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 B.挽救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
C.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自己的生命 D.他对生命的无比珍爱和高度尊重
【中考变式】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告诉我们()
A.生命是短暂的,要加倍珍惜B.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D.人生易老,什么都是浮云
四、当堂检测
1、有人估计,目前全世界动物有150多万种,植物有50多万种。这说明()
A.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B.动物生命的个体独特性
C.动植物种类繁多,与生命世界无关 D.动物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2、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
A.寿命长短 B.能否赚到更多的钱 C.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 D.能否让自己过得快乐。
3、作为交通参与者,青少年每日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交通方式有步行、骑自行车、乘搭摩托车、汽车等,由于年龄、判断力、行为支配力等诸多原因,使青少年极易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关爱生命,保护生命安全,七年级(5)班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⑴请你为他们设计班会活动的主题
⑵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几个号召力的标语:
⑶为避免悲剧发生,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⑷请你设计简短的倡议。
3、⑴提高安全意识,创建“平安校园”;让悲剧不再发生
⑵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打造平安校园,共建和谐社会;师生共建平安世界,等等。
⑶家长要坚持不懈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养成遵纪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市民在等公交车时,遇到中小学生应该保护孩子,让他们先上;
在上下学路段,公交车和私家车经过附近时,要减速,谦让学生;公交车要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等等。
⑷中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上下学交通安全,我们倡议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关爱中学生,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同时,每个同学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交通悲剧发生。
第四篇:论语 导学案 第一单元2[定稿]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二、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学习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创设》的“基础积累”。
二、结合注释,翻译每一节的内容。(翻译在课本空白处)
三、探究研讨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
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四、课堂积累-------尊师名言:
1、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4、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5、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6、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7、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1、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五、作业:完成《创设》训练落实篇。
第五篇:高二导学案第一单元答案
第一课第一框 参考答案
【探究2】文化是动物和人共有的,所以说文化素养是天生的。
答案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认为文化是动物和人共有的观点错误。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认为文化素养是天生的观点错误。易错点探究:答案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易错点探究:答案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单项选择题:
1—5 D D B D A6--
8、D D C
第一课第二框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答案
(辨析题):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一 单项选择题:
1—5CADCB 6—10 BBBDB
二、非选择题
11、(1)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外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2)“文博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是交融在一起的。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复习
跟踪练习一答案:1-5CDCBC6-8CCC
跟踪练习二答案:1——5 ABBDB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一答案
【探究1】
1、(1)从物质生活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从精神生活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精神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美国的高科技:宇航、计算机、生物工程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教育和科技,卡通漫画;韩国的电视;印度的IT产业。
【探究2】
(一)如何理解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把握这一问题必须以对第一单元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为基础,具体说要从五个方面去把握:
1、要紧紧依据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为理论基础。可以这样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就是一国文化对国家经济、政治和国民的积极影响作用。
2、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展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4、民族精神在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中具有灵魂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
5、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文化产业差距的拉大的威胁,而且面临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因此,发展中国家维护文化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
(二)1,对政府而言:重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平等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
2,对青年学生而言: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好好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社会。
【探究3】
(1)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
(2)中国文化包含着能够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的因素
(3)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吸引世界各国人民
(4)世界各国的华人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探究4】一,(1)文化对个人和民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深远持久的(2)国际社会中存在着文化霸权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形成了日益严重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
二,如何维护:(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
首先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使文化发展拥有雄厚的基础保证;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使文化发展拥有坚定地政治方向。
(2)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快文化创新,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第二课第二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提示
【探究1】.(l)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文化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结果。
【探究2】.(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优秀文化作品属于社会文化财富,优秀文化作品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优秀文化作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财富的增加,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单项选择题:
1-5.D A D B C 6-7.B B
问答题8.(1)优秀文化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所以,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但不能说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因为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优秀和糟粕之分。只有参加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人的精神健康向上。而落后、糟粕的文化活动会腐蚀人的精神,参加此类活动会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3)人们参加优秀文化活动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如果只是被动地、受强制地参加优秀文化活动,也难以产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复习
参考答案
单选:1-6 ACCBBB
问答:7 答: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分)
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振兴我省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4分)
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1)文化对人有着重要影响,文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对人的活动起支配作用。不同文化的影响,可以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做出不同的行为活动。所以说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应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念的9(3)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② 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单元复习课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5)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形式)
4、文化的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形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意图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③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
第三课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导学案答案
探究一答案: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秋”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探究二答案: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原因: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个民族以其鲜明的名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一、当堂检测答案:CDABBCCB
二、非选择题
答案一:正方观点:“抵制洋节”。
原因:(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我国的传统节日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其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抵制洋节有利于传承本民族文化。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
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决定的,抛弃自己的传统,一味过洋节不值得提倡。
答案二:反方观点:“引进洋节”。
原因:(1)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引进洋节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2)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传播,共同繁荣世界文化。引进洋节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繁荣世界文化。
第三课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探究一:
(1)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
(2)优点(略)。探究二: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一、当堂检测答案: A A B C B C D C D
二、非选择题
[答案](1)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法国,增进法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也有利于法国文化走进中国,增进中国对法国文化的了解。③有利于增强中法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加强中法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有利于促进中法经济、政治活动的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
探究案:所谓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位标志,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传播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原因: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一、选择题1A2C3D4C5B6C7A8B9C10C11B12A
二、非选择题
1、(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3)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复习
答案:1-6 ACC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