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8: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一篇: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

马家寨中学七年级语文YW—11—7—007 《短文两篇》导学案

编写人:谢华审核人:王才宏编写时间:2011年9月13日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行道树》

【学习目标】

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掌握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象征手法的知识。【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牢记文学常识。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内容导航】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

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种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理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相似点,使被象征物的某

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对她诗意散文的 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 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 “淋漓健笔”。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

《我在》等、戏剧《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非非集》《幽默五十三》等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

【自主学习】

一、生自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堕(..).落装饰()点缀.()繁弦()急管灯红酒绿贪婪()冉.

冉()苦熬()自豪()污浊()牙龈()多姿()多彩

【整体感知】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我们”是指,作者借的自白,把人格化,赋

予它以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它心甘情愿而又忧愁无奈的表白,抒写人的襟怀,赞美人的精神。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事业是痛苦的?(解题提示)与“我们的朋友”相比:

与人们相比:

3、为什么说行道树选择的事业是神圣的?

4、行道树的形象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请列举出来。给这些人想一

个共同的合适的称谓:

5、课文写法整理

【合作探究】

1、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2、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行道树》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duò):(思想、行为)往坏里变。(2)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附属东西,使美观。(3)(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美好。(4)各种各样欢快音的乐声。弦:弦乐器。管:管乐器。(5)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6)贪得无厌,不知满足。(7)(rǎn):慢慢的。(8)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9)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10)(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合作探究】

一、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1、归纳: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但课文的意思是行道树离开了它们的家,离开了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烟尘里,它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

2、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染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地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的健康而忧愁;他们为自己从事的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他们更为自己对人类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4、提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神圣的事业赋予我们的责任更多,但是我们在付出代价、感受痛苦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丰富了内涵,提升了精神品味,于是痛苦把深沉给予了我们。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的奉献者的形象。

2、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3、两者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两者都在为他人放弃安逸生活,承受痛苦;他们的选择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他们的付出都是不求回报的。【拓展延伸】

给环卫工人的一封信

——给不知名的环卫阿姨

您好!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心感冒,出门的时候要多加一件衣服。不知您还记得几个星期前的那个女孩吗?

那天,放了学,我便买了几袋小零食,走到十字路口那里,零食也吃完了,于是我随手把手中的零食袋扔在地上,这时,您从我身边走过时,您弯下腰,用扫帚轻轻的扫到垃圾桶那里,弯下腰,把垃圾丢到了垃圾桶里。

我目不转睛的看您。您长得并不高,脸很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您的面庞上。看着您的眼睛,里面有几丝忧伤的感觉,望着您的背影,我的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

过了几天,我在街上碰到了您。本来我准备把手中的零食袋扔掉,但是,我又想起了上次,于是,我把手中的零食袋捏紧,向您跑去,把垃圾丢到了垃圾桶里,您微笑这点了点头,夸奖我是个好孩子,我的脸不禁红了。

其实,环卫工人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环卫工人这个工作很可笑,所以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你不听话,不认真学习,长大后就像街上扫地的环卫工人一样。”难道不是吗?

大家都说:“劳动是最光荣的。”但是,为什么就要看低他们吗?他们总是弯下腰,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贡献,难道我们应该贬低他们吗?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王君和乞丐的不同就在于金钱之分,难道他们就不是人了吗?祝各位环卫工人:寿比南山、笑口常开!、与你们见过面的一个小女孩

年月日

《第一次真好》

【学习目标 】

1、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和词语的障碍。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和批注等阅读方法。

【内容导航】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知识链接】

1、朗读要求: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从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

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自主学习】

(生自渎课文,要求准确流利,读后解决生字、新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

2、积累词语。

具体而微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

3、为什么说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5、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请用课文的例子说明。

6、文章一共写了几件事?详写的是哪两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第一次真好》参考答【自主学习】

1、雏形(chú)丰硕.(shuò)稀疏.(shū)霎.时(shà)孵.鸟(fū)姊.妹(zǐ)柚.子(yòu)沉甸.甸(diàn)结实累.累(léi)玲珑剔...

透(ling lóngtī)

2、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巧。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合作探究】

1、文眼: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很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风俗画”则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场面。“风景画”则是以风景做题材的画面,二者都不够确切。

3、这里的 “俗子”是指见识少,鄙俗的人。因为“我”是个生长在都市的人,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乐趣,很少接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知之甚少。

4、就作者举的例子来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路营,有时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能舒服;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舒服的。

5、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如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6、8件事;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生命中的第一次

第一次踏破了零的荒芜,打下了一万的基础。第一次也许有辛酸,也许有苦涩,但却留下了永恒。

当我第一次面对挫折的时候,我选择了挑战。挑战面前那座严峻的高山,挑战别人眼角的轻蔑,挑战震荡耳膜的尖刻,挑战面临的一切困难。我收拾起自怨自艾,也不再怨天尤人,背负起希望的行囊,向挫折挑战,我胜利了。第一次挫折后,我告诉自己:“我不怕!”

当我第一次遭受不幸的时候,我学会了坚强。我可以任泪水肆意流淌,我可以让伤心弥漫心房,然而我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不幸妄想拖住我前进的脚步,坚强扫除了不幸的阴影。

地球每天在转,太阳日日常新,没有什么是真正的不幸。坚强的我笑看不幸,它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当我第一次面临抉择的时候,我走向了光明。也许退缩会很安逸,也许放弃会很保险,也许现实很阴暗,但尽管前路艰辛,希望渺茫,光辉遥远,我仍然选择了它。是为了证明光明存在于人间,为了实现我人生的目标,为了让生命留下一丝痕迹„„我选择了,就不退缩,不后悔,不放弃。

当我第一次获得成功的时候,我品尝到了喜悦。在经历了一番探索、努力、拼搏后获得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也许成功微不足道,但对于我来说是战胜了自己。成功后,我用喜悦慰劳自己,用更深更远的目标勉励自己。成功会一步步更辉煌,而喜悦会一次次更甘甜。第一次的成功告诉我:“我能行!”

当我第一次失败的时候,我选择了继续;当我第一次关怀他人的时候,我收获了微笑;当我第一次懂得回报的时候,我看到了欣慰„„太多的第一次如珍珠一颗颗串联,组成了我第一次闪光的生命。第一次是美好的,我在第一次中成长,第一次成为我生命中的永恒!

第二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自学导航】

1、给加点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姮娥()....

2、解释词语:

旸谷:皓月:姮娥:露台: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而在《月》中又提到冷?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3、完成课后练习三。

【拓展延伸】

通过短文两篇的学习,小组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15·短文两篇

【题目解说】

《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谈,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本文就“读书”这一话题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和语句,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作者以此为题,意在揭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难点解析】

1、培根在《谈读书》中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好处是怡情、傅彩和长才。读书的方法有:(1)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这几句话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从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主旨归纳】

《谈读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鼓励人们读书求知。

《不求甚解》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错误观点,全面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读书的正确目的对比论证

读书的作用归纳论证

树靶子

引出处事实论证

释新义

不求甚解援例子驳论引用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对比论证

【文本链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狡黠(xiá)藻饰(zǎo)诘难(jié)滞碍(zhì)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矫(jiǎo)睾(gāo)肾阐证(chǎn)要诀(jué)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开卷有义()提练()高谈扩论()烂加非议()逻缉()

不求圣解()能言善辨()

3.填空。

《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A)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等其他证件。

B、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

5.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足以怡情,_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破万卷,_下笔如有神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4)书犹药也,_善读之可以医愚

6.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__(至少写出两个)

7.怎样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A的知识。

B.乙同学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应该看。他说:_我们的学习。

C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言之成理即可)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D)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解析】A“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B

把“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改为“和”,把后一个“和”改为“以及”,使层次清晰.C全句为陈述语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创新能力训练】

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yōnglù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9.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10.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道理论证

11.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1)“吞“:知识积累

(2)“啃”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

(3)“品”悟性升华

12.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13.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

(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三新精英园】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13、如果你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主题。

示例:主题:珍惜和平生活,加倍勤奋学习。

活动过程:⑴战争故事征集;⑵战争诗歌征集;⑶畅谈和平观。

14、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示例:战争推动文明的进步!没欧洲人入侵美洲,美洲将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现在美洲的发达文明国家!没有美国独立战争,现在世界上将没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没有辛亥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将长久是腐败封闭的大清国或者已经亡国!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计算机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也并没有从地球上销散。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请你以“战争、和平、统一”为主题就“台湾与祖国大陆”这一问题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①血浓于水,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两岸同胞一家亲,和平统一心连心。

16、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

答案: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当年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危亡之时,章太炎先生号召国民读史,以激发爱国主义热忱。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德国领导人表现了忏悔的勇气。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2005年4月10日,瓦尔德集中营旧址,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材料三:日本90年代以后,小泉连续4次参拜靖国神社,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反悔的迹象;日本在篡改历史教科书上无所顾忌,纵容扶桑社的右翼教科书出台;此外,一些阁僚不断发表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日本不断单方面挑战中日关系底线。

探究结果示例: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可淡忘历史,知耻而后勇。捍卫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每个人人努力。我们应以斯言为座右铭,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警钟,时刻长鸣。⑵德国政治领导人在解决历史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德国正视历史,通过反思历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灰飞烟灭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了民族的灵魂。⑶日本歪曲历史、回避罪行、拒绝谢罪和赔偿,都是道德低劣者行径,是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的。我们要警惕日本,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日本领导人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去参拜,极大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亚洲人民无法接受的。日本国内仍有一些势力在为军国主义摇旗招魂,他们否认或美化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以达到欺骗毒害下一代的罪恶目的。

第四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

胡小伟

导学目标:

1、了解本课两位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导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人物篇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讲述介绍作者生平)

1、陶弘景

2、苏轼

二、诵读篇

1、比准确

正音:夕日欲颓其奇者yù荇.tuí与..xìng2、比流畅

3、比节奏情感

三、译读篇

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师生共同订正

3、重点字词落实

书:书信

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欲界:人间与:欣赏

户:门欣然:高兴地样子念:考虑,想到

逆:于是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句首语气词,原来是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四、思读篇

1、两篇短文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1)《答谢中书书》描写江南山水美丽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

(2)《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承天寺庭院的月夜美景。

2、诵读写景的句子,作品析批注。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以动见静”的手法。“乱”字,有繁声悦耳、动人心魄之意。到了“夕阳欲颓”,万籁俱寂之时,潜游在水底的鱼儿竞跃腾欢,尽享傍晚时分的静谧与芳馨。这几句通过猿的啼唤、鸟的鸣啭、鱼的腾跃更显出山水的幽静,并且这四句通过朝、夕两个特定时段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文中哪些语句是作者的感叹?

文章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沉醉山水,归隐林泉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何处无月?何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

复杂微妙的心境,透露了贬滴中的作者自我排遣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背诵篇

1、《答谢中书书》总——分——总

2、《记承天寺夜游》夜游缘起——庭中月景——赏月感慨

第五篇:六年级上二单元导学案

5.《詹天佑》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毅然

2、我知道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挠()浆()嘲()竣()挟()

绕()桨()潮()峻()狭()

2、我会画

我能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图来说明。

3、我会做

(1)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阻挠”的意思是:

帝国主义国家阻挠的目的是:

(2)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对方的弱点是:

自己的要求是:

五、课后作业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题写一个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接受任务

詹天佑勘测线路

(杰出、爱国)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说明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更有代表性。我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让学生观看詹天佑的画像,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境入情。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今后要多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仔细体会,仔细领悟,突破难点。

6.怀念母亲

一、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

2、我了解

我对季羡林的了解是:

3、我知道

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是: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感情怎样?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请画下来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ɡē yáoqīnɡ xīqín jiàntí zhuànyú yùn2、完成下列填空题。

(1)请填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母亲。

()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

(2)请填上不同的动词来写你离开母亲时的感受。

()母亲()母亲()母亲

3、辨字组词。

寝()胧()斑()篇()

侵()拢()班()遍()

五、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关于写母亲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生母——怀念——祖国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教后思:

《怀念母亲》写的是季羡林老先生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的怀念之情。中心句是“我对这两位母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可是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深入体会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怎样缩短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呢?我经过再三思考,多方查阅资料。决定从三个角度寻找突破口:

首先从题目入手,抓住情感主线。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抓住“怀念”一词问学生:“怀念什么意思?与思念、想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想念与思念是深切的沉痛的。再问学生:“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一下子引入文章写作背景,让学生抓住了作者的情感主线,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其次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借助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并通过交流感受,逐渐感受到季羡林对母亲的愧疚和对祖国的眷恋。

最后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学习,我适时插入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的几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原因,并让学生反复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怀念时,我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了季羡林留学德国的一些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复杂心情;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上完这节课,同学们都被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解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以读激情。

7、彩色的翅膀

一、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

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授粉端详沉闷气氛秘密啧啧安居乐业水落石出

2、我发现

看了中国政区图,我发现了中国领海上的大大小小的岛屿。

3、我知道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4、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驻守孤岛的战士们心系祖国,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这份爱的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讯()蝴()嫌()详()

迅()湖()谦()样()

2、顺水推舟。

()地端详()的赞叹声

()地闻()的翅膀

()地咬()的气氛

3、遣词造句我最棒。

水落石出:

造句:

安居乐业:

造句:

五、课后作业

写一段话,想象海岛今天的景象。

六、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

蝴蝶等小昆虫

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心灵

8.中华少年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预习学案

1、我会读

翱翔萦绕身躯刚劲惊叹铭记 璀璨焊接蹒跚

2、我了解

我们交流搜集的本地的历史名人,文化古迹等资料。

3、我不知

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三、导学案

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互相交流。

四、课堂检测

1、辨字组词。

峨()蓝()娲()蹒()

蛾()篮()锅()满()

2、写出有关下列景色的诗句。

枫桥:

大漠:

3、仿写,要求句式一样,内容连贯。

(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2)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五、课后作业

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国庆节了,每个同学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板书设计

8、中华少年

(1)中华少年的英姿

(2)祖国山川的壮丽

(3、4)东方文化的美丽

(5)民族历史的苦难

(6、7、8)中华少年的宣言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

二、预习学案

1、自读口语交际各版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

3、自己确定一个形式。

三、导学案

1、教师朗读演讲稿《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和格式。

2、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的文章和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小组自选,交流。

3、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指导。

四、课堂检测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其余的学生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话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演讲稿的格式: 称呼主要内容发出号召

回顾 拓展二

一、学习目标

1、乐于、敢于、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积累语言。

二、预习学案

1、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3、预习日积月累。

4、了解展示台。

三、导学案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得失和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同学的自我评定,全班互评,评选“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学习日积月累。

四、课堂检测

1、听写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生背诵日积月累。

五、课后作业

读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

六、板书设计

“最佳小组”

“最佳口才奖”

下载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上二单元短文两篇导学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4 共计 2 课时 课题 :《短文两篇》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积累一些......

    3短文两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4、对比......

    《短文两篇》教师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七上18—19导学案

    第18课我说民族交往 ——探究活动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加深了解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 2、 通过演讲民族交往的历史故事,积极宣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

    《七色光》导学案

    《七色光》导学案 小学五级科学第二单元第4 教学目标: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学习目标:......

    七上1单元教学案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强化巩固好本单元字词的音、形、意,做到准确不丢分。(A、B、C层) 2、复习文学常识,夯实默写,做到字字清课课清。(A、B、C层) 3、据单元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