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02: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篇: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

时间:2014.4

共计 2 课时 课题

:《短文两篇》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作品形象的精神品质。【课件准备】

白板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它们都是

(体裁)。

2、给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

颛顼()()

水潦()....

3、翻译加点词(1)、逐走:

(2)、欲得饮: ...(3)、饮于河:

(4)、大泽: ..(5)、邓林:

..【合作探究】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4、《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2)、经过:(3)、结果:(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6、(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示提高】课内语段阅读

(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解释加线字词

(1)、逐日()(2)、逐走()...(3)、入日()

(4)、欲得饮()()...(5)、饮于河、渭()

(6)、河、渭不足

()()...(7)、北饮大泽()(8)、弃其杖()..

2、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追日”常用来比喻什么?

(二)、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加线字词

(1)、昔者()

(2)、怒而触不周山()..(3)、地维绝()()(4)、故日月星辰移焉()()....(5)、、地不满东南()(6)、、故水潦尘埃归焉()()....

2、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问答题: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巩固拓展】

(一)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从师读()

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⑴或请重法以禁止

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

⑷安用重法邪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

⑵商旅野宿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用原问回答)(3分)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

【主任签字】

【校长签字】

短文两篇导学案答案 【自学质疑】

1、《山海经》《淮南子》

神话

2、kuā

zhuān xū lǎo

3、竞跑,赛跑。

想要

黄河

大湖

桃林。【合作探究】

1、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

2、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1)、争帝位(2)、败后怒触不周山(3)、日月星辰都是朝西北移动,涛涛江河尽朝东流去(4)、《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6、(1)、“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2)、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提高】

(一)1、追赶

赛跑

落下

想要

喝水

黄河 够

向北

他的

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2)、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常用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二)1、从前

绳子

所以

这里

坍陷

积水

聚集(1)、共工发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2)、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3、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巩固拓展】

(一)1、⑴跟从(跟)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3、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二)1、(1)有人(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3、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第二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自学导航】

1、给加点字注音:

旸谷()一撮灰()皓月()姮娥()....

2、解释词语:

旸谷:皓月:姮娥:露台:

【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而在《月》中又提到冷?

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3、完成课后练习三。

【拓展延伸】

通过短文两篇的学习,小组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15·短文两篇

【题目解说】

《谈读书》是一个范围型题目,相当于一个话题。谈,是谈论,有时带有漫谈,随笔的性质,因此观点可能会很多,与一般的议论文差别较大。本文就“读书”这一话题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鲜明的观点、精彩的论述和语句,是启迪思想、学习语言的好教材。

“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作者以此为题,意在揭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难点解析】

1、培根在《谈读书》中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好处是怡情、傅彩和长才。读书的方法有:(1)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2)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这几句话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从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主旨归纳】

《谈读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鼓励人们读书求知。

《不求甚解》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错误观点,全面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读书的正确目的对比论证

读书的作用归纳论证

树靶子

引出处事实论证

释新义

不求甚解援例子驳论引用论证

引语录

结上文对比论证

【文本链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狡黠(xiá)藻饰(zǎo)诘难(jié)滞碍(zhì)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矫(jiǎo)睾(gāo)肾阐证(chǎn)要诀(jué)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开卷有义()提练()高谈扩论()烂加非议()逻缉()

不求圣解()能言善辨()

3.填空。

《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A)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等其他证件。

B、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上。

5.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足以怡情,_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破万卷,_下笔如有神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4)书犹药也,_善读之可以医愚

6.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__(至少写出两个)

7.怎样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

A的知识。

B.乙同学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应该看。他说:_我们的学习。

C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言之成理即可)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D)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解析】A“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B

把“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改为“和”,把后一个“和”改为“以及”,使层次清晰.C全句为陈述语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创新能力训练】

读书三境界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yōnglù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9.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10.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道理论证

11.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1)“吞“:知识积累

(2)“啃”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

(3)“品”悟性升华

12.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13.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

(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三新精英园】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

13、如果你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主题。

示例:主题:珍惜和平生活,加倍勤奋学习。

活动过程:⑴战争故事征集;⑵战争诗歌征集;⑶畅谈和平观。

14、有人说,战争有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示例:战争推动文明的进步!没欧洲人入侵美洲,美洲将只存在原始文明不可能有现在美洲的发达文明国家!没有美国独立战争,现在世界上将没有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没有辛亥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将长久是腐败封闭的大清国或者已经亡国!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计算机科技、核科技、航天科技

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也并没有从地球上销散。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请你以“战争、和平、统一”为主题就“台湾与祖国大陆”这一问题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①血浓于水,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两岸同胞一家亲,和平统一心连心。

16、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

答案: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当年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危亡之时,章太炎先生号召国民读史,以激发爱国主义热忱。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德国领导人表现了忏悔的勇气。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2005年4月10日,瓦尔德集中营旧址,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材料三:日本90年代以后,小泉连续4次参拜靖国神社,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反悔的迹象;日本在篡改历史教科书上无所顾忌,纵容扶桑社的右翼教科书出台;此外,一些阁僚不断发表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日本不断单方面挑战中日关系底线。

探究结果示例: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可淡忘历史,知耻而后勇。捍卫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每个人人努力。我们应以斯言为座右铭,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警钟,时刻长鸣。⑵德国政治领导人在解决历史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德国正视历史,通过反思历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灰飞烟灭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了民族的灵魂。⑶日本歪曲历史、回避罪行、拒绝谢罪和赔偿,都是道德低劣者行径,是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的。我们要警惕日本,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日本领导人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去参拜,极大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亚洲人民无法接受的。日本国内仍有一些势力在为军国主义摇旗招魂,他们否认或美化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以达到欺骗毒害下一代的罪恶目的。

第四篇:《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

胡小伟

导学目标:

1、了解本课两位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导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人物篇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讲述介绍作者生平)

1、陶弘景

2、苏轼

二、诵读篇

1、比准确

正音:夕日欲颓其奇者yù荇.tuí与..xìng2、比流畅

3、比节奏情感

三、译读篇

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师生共同订正

3、重点字词落实

书:书信

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欲界:人间与:欣赏

户:门欣然:高兴地样子念:考虑,想到

逆:于是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句首语气词,原来是

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四、思读篇

1、两篇短文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观?

(1)《答谢中书书》描写江南山水美丽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

(2)《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承天寺庭院的月夜美景。

2、诵读写景的句子,作品析批注。

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运用“以动见静”的手法。“乱”字,有繁声悦耳、动人心魄之意。到了“夕阳欲颓”,万籁俱寂之时,潜游在水底的鱼儿竞跃腾欢,尽享傍晚时分的静谧与芳馨。这几句通过猿的啼唤、鸟的鸣啭、鱼的腾跃更显出山水的幽静,并且这四句通过朝、夕两个特定时段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文中哪些语句是作者的感叹?

文章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沉醉山水,归隐林泉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何处无月?何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

复杂微妙的心境,透露了贬滴中的作者自我排遣的心境,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背诵篇

1、《答谢中书书》总——分——总

2、《记承天寺夜游》夜游缘起——庭中月景——赏月感慨

第五篇:3短文两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4、对比探究阅读;

5、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学习重点: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三、评价设计:

学生品读、欣赏课文,完成目标三和五。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目标一、二和四。

四、学习流程:

导入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新授

(一)夯实基础

1、知人论世

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字词过关

shōuliǎnkuānshùzàncuìruòbēiwēigǒu

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

(二)研读文本

1、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2、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②《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③《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④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后明确:

①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②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③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④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

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四、作业(拓展)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3、作业本:练习二

6.板书设计:

蝉聒噪、瘦弱————延续生命

抑————扬哲理:„„„„

贝壳

7.课后反思:

下载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文两篇》教师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短文两篇》学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审核:时间:2012/03/20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义。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吴起县二中“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总第课时课题:《短文两篇》主备:冯苗苗设计:八年级备课组审核人:齐小军授课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

    25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

    25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 3..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

    《祝福》导学案答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

    丑小鸭导学案及答案

    《丑小鸭》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2共计 2 课时 课题:《丑小鸭》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了解童话的特点。 2、揣摩语言,理......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自主探究】 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

    《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