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导学案答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学习重点】
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2、学习目标3。【学习难点】
1、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性格,该如何评价。
2、学习小说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领悟其深层含义和情感。【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复述课文培养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3、朗读精彩语段,体悟语言的深层含义及情感。【知识链接】
创新设计P14自主学习篇
背景资料(见创新设计P16右中)封建思想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
(2)妇女的“三从”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学习过程】
第一、二课时(预习)
一、描绘导入
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枝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
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点拨:(1)封建礼教的代表、害死祥林嫂的罪魁: 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
(2)害死祥林嫂的帮凶:四婶、柳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
(3)敏感、有良知,但软弱,退缩,圆滑世故的知识分子:“我”
(4)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点拨:倒序
3、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 点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4、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5、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情 节 内 容
记叙方式 序幕: 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6、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点拨:开放话题 畅所欲言
二、文本解读,合作探究
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哪些人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元凶”?据此体会许寿裳先生的名言:“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点拨:鲁四老爷有三次“皱眉”。第一次是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所以皱了眉。鲁四老爷在猜测祥林嫂可能是“逃”出来的时候皱了第二次眉,他对一个在自己家无法生活不得不“逃”的妇女,非但没有同情,反而嫌厌,说明他恪守礼教之顽固。这位老爷第三次皱眉发生在祥林嫂二进鲁镇时,这次,他暗暗告诫四婶,不可让“败坏风俗”的祥林嫂参与祭祀,这又恰恰成为日后在精神上彻底击垮祥林嫂的直接原因。再如鲁镇的众人,竟一致把祥林嫂因抗拒被卖而撞伤的额头视为“耻辱的记号”,把她的悲哀“咀嚼赏鉴”成渣滓后,再行“唾弃”,他们所取的立场,仍是礼教的立场。
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如柳妈便是无聊冷漠人中的一员。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她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谈笑。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忙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捷”“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
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地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可见,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
3、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如有,请用文中四个最精练的动词概括并简要说明。
明确:反抗过。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范伯群先生说:“大致是由逃、撞、捐、问这四个层次构成的。”祥林嫂从山里逃出来,到鲁镇做工,她是在上有严厉的婆婆,外有封建孝道和封建妇道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她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维护人的尊严的抗争;改嫁时“出格”的吵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刷污秽,让自己享有人的权利;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我”灵魂的有无,则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这一切都表明祥林嫂曾抗争过。
4、学生思考:祥林嫂的反抗与封建礼教吃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即如何辩证地看待她的反抗)?
甲:祥林嫂的逃、撞、捐、问,反映了她命运发展的基本历程。这一切,都表明她有顽强的生命力,对封建礼教也曾进行过坚韧的反抗。这反抗闪烁着反封建礼教、反封建迷信的亮色。
乙:小说确实刻画了祥林嫂的反抗性格,但这种反抗并不是为了摆脱她灵魂上的迷信的枷锁,也不能说明闪着反封建的亮色,而是封建礼教“规范”下的产物。祥林嫂的出逃是为了躲避被卖的厄运,抗婚是不愿做“回头人”。其实质都表明她的行为在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捐门槛是祥林嫂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表现,但实质上不仅使她深陷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泥潭,最终又成了灵魂再一次被愚弄摧残的证明。至于临死前祥林嫂在“照例相信鬼”的鲁镇,大胆地发出对灵魂有无的疑惑,我们同样不能认为这是她对封建迷信的彻底否定,而是她矛盾心理的反应。因此说,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
5、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来源:Z|xx|k.Com] 点拨: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三、探讨小说艺术特色 1.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写(1)读下面三段选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三个语段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哪个时期的外貌?她的外貌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分别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初到鲁镇是“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除表现她的忠厚老实之外,还说明她备受婆婆虐待,但毕竟年轻。再到鲁镇,仍“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这是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而诉说不出的表现。最后,“我”在河边遇到她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的印记,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小说中曾经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如初来时顺着的眼;到再来时没有原来精神,且带些泪痕;捐门槛后“分外有神”;四婶一声吆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乞讨时“间或一轮”;问“我”时“瞪着眼”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最能传神,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心灵的秘密。大师通过对祥林嫂几次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欣赏语言特色,品读相关文段。分角色朗读。(参阅创新设计P16左上)*沉郁的语言特色 *个性化人物语言 *雅俗共赏的白话文学语言
【归纳小结】
请大家概括小说的主题。
确规明确:《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的本质。同时还有促人警醒,呼唤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
【当堂检测】
1、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左右。
2、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
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祥林嫂小传
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给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旁人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那天,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终年四十年左右。
第三课时(展示)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分组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学习反思】
你这节课心情怎样?
拓展阅读答案【答案】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讯先生;“我”瞻仰“民国编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采分点】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每个小点1分。
【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采分点】结构方式2分,分析4分,每个小点1分。
【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答案】选A、E。
【解析】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有错,原文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E“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这句话有错,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第二篇:《祝福》导学案
《 祝福 》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肖像、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
2、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课前预习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勾画重点字词。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滴水穿石·夯实基础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5 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孔乙己》《故乡》《社戏》《一件小事》《**》等 14 篇作品。
小说集《彷徨》包括《伤逝》《祝福》等 11 篇作品。
《故事新编》,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 8 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 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秋夜》《过客》等 24 篇作品。
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陈抟.老祖()
悚.然()
踌躇..()
讪讪.()
草窠.()
唾.弃()
窈.陷()
蹒跚..()
歆.享()
牲醴.()
荸荠..()
3、找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4、找出生词并解释。
自主学习指导
1、了解小说背景与作者创作意图:《祝福》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封建的思想观点和礼教仍然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2、难写的字,易混、易错的字,一定要落实到纸面上!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简述祥林嫂的主要生活经历。
2、找出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对比其中的变化。
3、请用简短的词概括情节。
4、试分析祥林嫂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识链接 1、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以前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文体知识: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叙述的方法: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实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实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一些与中心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
(4)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所以又叫做分叙。
我的疑问
我的阅读收获
课堂探究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语)下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的语句。
2、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A、鲁四老爷与四婶的态度:
B、人们的态度:
C、柳妈说鬼。而柳妈的说鬼又给祥林嫂新的打击。
D、“我”
3、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说说你的看法。
探究指导
1、分三个层次回答:⑴什么时候?⑵怎样描写?⑶什么心理?
2、请大家研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
3、注意对祥林嫂造成的影响。
4、各抒己见。
课后训练案
1、下列各组词语中,音形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A、寒暄(xuān)
监生(jiān)
间或(jiàn)
B、缪种(miù)
形骸(hái)
模样(mú)
C、搭讪(shàn)
诡秘(guǐ)
咀嚼(jǔ)
D、执拗(niù)
歆享(xīn)
朱拓(tuò)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瑟瑟有声
沸反盈天
一支竹杆
非懒即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咀嚼赏鉴
成为渣滓
烦厌唾弃
神情鬼秘
风声鹤戾,草木皆兵 C、声音呜咽
鄙薄神气
敛起笑容
荸荠式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D、精明强干
窥探舱里
清炖鱼翅
毫不介意
老骥伏犁,志在千里
3、下面一段文字缺五个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我 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
如所料的事,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特别的情形开始了。
A、因为
却
竟
因为
果然 B、因为
却
竟
所以
结果 C、因为
竟
却
因为
结果 D、因为
竟
却
所以
果然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①我很
,一见她的眼睛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③晚饭摆出来了,四叔
的陪着。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加出力,看四嫂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
5、写出你对祥林嫂的评价。
祥林嫂是一个的人。
第三篇:导学案《祝福》.
《祝福》导学案
编写者 任立民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祥林嫂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性。
3、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
1、社会环境对祥林嫂的影响。
2、对祥林嫂挣扎的理解。【学习难点】
1、当时的社会礼教对妇女是如何要求的。
2、如何理解祥林嫂的挣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
2、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 小说常识 :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 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节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时代背景
《祝福》发表于 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 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 尤其是妇女。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民主、科学 ”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 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 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 余毒 , 以推进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正字音: 监生 陈抟 老祖 间或一轮 悚然 谬种 俨然 尘芥堆 两颊 荸荠 讪讪 渣滓 窈陷 歆享 牲醴 形骸 骇人听闻 朱拓 不更事 炮烙 /炮制 倔强 勉强 咀嚼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回头 形骸(惊骇 弹劾 惴惴(揣摩 湍急
二、研读讨论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内容。
2、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3、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布置作业
1.写 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学习过程:
一、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学生互议教师简要评议。
二、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
(一曾经有人这样评价祥林嫂,说她是“一个生命中没有春天的女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二祥林嫂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课文上点评,分组交流 1.初到鲁镇(开端
①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②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③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④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⑤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 义?
2、被迫改嫁(发展
①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3、再到鲁镇(高潮
①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③ 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④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 样? ⑤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 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⑥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 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4、寂然死去(结局
①阅读前面第 3段开始的内容,思考: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②比较几次肖像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
③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第 三 教 时
学习要点:分析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一、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三、分析柳妈: 问: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 问题呢?
四、探究
课题一:关于祥林嫂的死因—谁夺走了祥林嫂的春天?
1、文中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你如何看待其死因?
2、许寿裳先生认为 :“人世的惨事 , 不惨在狼吃阿毛 , 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课题二: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
五、布臵作业:写一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参考: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 , 卫家山人祥林搜在鲁镇死去 , 终年四十 上下。祥林嫂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 根据调查 , 我们了解到 , 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大 波折 :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拗;后夫死于伤寒 , 儿子被狼叼 去 , 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 , 被看成是 “ 伤风败俗 ” 的女人。这四大 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 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在走向绝境的过 程中 , 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 :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 , 使 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逼她再嫁 , 将她卖进深山里坳的婆婆 , 赶她出门的大 伯 , 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 , 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 , 还有鄙视 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 , 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多少不等地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 , 从而使她不停地往 死路上赶。就是 “ 我 ” 的回答 , 也多少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 , 使祥林嫂带着 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
以上这些人有的是自觉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 , 更多的则是不自觉而为之。但 不管是哪种人 , 他们的言行都是由某种思想观点所支配的。那个时代 , 女人 , 尤其
是 下层女人 , 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 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 , 鲁四 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还有 , 那个时代人们信奉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的古训 , 这样 , 祥林嫂的婆婆在大儿子已死而没能留后的情况 下 , 无论如何也要攒钱 , 为小儿子娶一房媳妇以续香火 , 没钱怎么办?卖祥林嫂是 比较好的办法 , 这样 , 卫老婆子的行为(合伙劫她也就有了很好的注脚。最后 , 由于那个时代鲁镇的人照例相信鬼 , 因而柳妈恐吓她 , 甚至连 “ 我 ” 这个根本不信鬼 的人在那种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环境中,回答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也变得软弱无 力 , 从而加重了末路人的苦痛。
综上所述 , 以“女人祸水论”和“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观为主要内容的封建 礼教(自然不是全部 及迷信思想支配着的自觉不自觉把祥林嫂往死路上推的人 , 导 致了祥林嫂的肉体和精神遭受到严重摧残 , 并使她最终沦为乞丐 , 被活活饿死、冻 死、吓死。
封建礼教和迷信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第四教时
学习要点:总结 迁移练习学习过程:
一、探究
1课题三:作者以“祝福”为题,而没以 ” 祥林嫂 ” 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2概括本文的主题
3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
4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 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悚.然(s ǒng 负疚.(ji ù 窈.陷(y āo B.新正.(zh ēng 倔强.(ji àng 炮烙.(l ào C.草窠.(k ē 歆.享(x īn 荸荠.(q í D.踝.骨(lu ǒ 谬.种(mi ù 朱拓.(t 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3.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B.歆.享(喜爱、羡慕蹙.缩(紧迫 间.或(偶而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深 安逸.(安闲 D.素.不相识(向来 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4.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 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
③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④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7~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 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 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 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 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 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 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 一面想, 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 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
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 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 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 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 句是(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8.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 不如干脆死去, 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9.简答。
(1 “活得有趣的人们” 是指(2 “总算” 在文中的意思是(3 “惊醒” 的含义是
10.文章最后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 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1— 14题。好 兄 弟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 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
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 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 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了机尾;不一会儿拿来了降落伞,在库 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
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你开好飞机,尽可能 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我爱他们!当然,撑不到海岸 你就跳吧!”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不一会儿, 仪表显示油料已尽, 飞机在无力地向前滑翔。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 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 油料,靠滑翔飞机却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脑顶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能 往前开多远就开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滑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 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 海面冲过去, “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 汤姆的家门外, 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 你这个耍弄朋友的家伙, 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 事情的原委,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没 想到我没死!真是上帝保佑!还有,他居然还要我尽可能保住那架破飞机——你 的宝贝!哼!”
汤姆的妻子被弄懵了,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可是,他,一直„„”接 着,她认真翻看着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便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她只看了 一眼,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 我们俩都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会成功的!(根据苏景义《生死跳伞》改写,原载 2005年 6月 19日《今晚报》
11.库尔从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到海岸出现在他眼前,经历了怎样的一系 列情绪变化?(4分
答: 12.汤姆的妻子看到丈夫留在包里的那张纸条时, 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好 兄弟”三字言简而意丰,请分析其中包含的潜台词。(6分
答: 13.联系全文来看,汤姆跳伞之前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 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 ,其主要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4.为了塑造汤姆的形象,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8分 答: 布置作业
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 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 200字左右。
第四篇:《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倒叙写法。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上述之2与3;上述之3及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学时安排:3课时(注:课前安排观看电影《祝福》)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阅读全文,把握文意。
一、预习导读
1、作家作品,重点识记(详见《名师伴你行》)⑴、《祝福》选自《》,作者是鲁迅,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⑵、“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2、相关链接:(感悟名句)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③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悼鲁迅:④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⑤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孙伏园)
3、语言积累
⑴、识记字音字形。
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 踌蹰(chóu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
俨(yǎn)然雪褥(rù)瑟(sâ)瑟有声尘芥(jiâ)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
呜咽(yâ)驯(xún)熟桌帏(wã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渣滓(zhāzǐ)瞥(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窈(yǎo)陷 惴惴(zhuì)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⑵、写出形近字:
寒暄(哗)烟霭(和)走投无路(回)形骸(惊弹)惴惴(测急)
二、速读感知了解情节,把握小说结构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本文以空行的形式自然地分成五个部分,请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注意:不能把这种情节认识和一般的层次划分等同起来;理清文章结构,弄清人物关系,复述故事情节)梳理:(1)序幕:(2)结局:(3)开端:(4)发展:(5)高潮:(6)尾声: 讲讲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理清思路,梳理情节结构,体会叙述方法;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一、整体感知
1、梳理的情节,理清思路。文章是以什么为主体安排结构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小说中那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成顺叙的?采用这一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深入探究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形象的?找出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品味分析。
1、文中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肖像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
脸色 脸颊 衣着饰物(用物)眼睛 作用(反映)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身心的摧残和迫害。
请找出文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分析其作用:
2、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⑴、自述阿毛之死: ⑵、与柳妈的对话: ⑶、与我的对话:
3、动作描写。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①、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找出抗争的表现。(分别用一个字概括)②、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4、总结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
三、周围人物找出相关语句,品味分析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柳妈—— “我”——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研读环境描写,鉴赏小说主题;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一、相关链接: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讲“三纲五常”,讲“三从四德”,不能破坏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理学拥护者看来,像康有为那样的改良,都是洪水猛兽,更不要说是变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坏了封建夫权秩序,鲁四老爷自然是无比仇恨,斥为“谬种”。“三纲五常”: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伦:旧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品德要好。妇言,言行举止要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对公婆、丈夫、小姑、子女都要好。妇容,容貌要漂亮但不能妖冶。妇功,一天的生活要围绕锅台、碾台和炕台转,尤其是手工活要好,饭菜做得要可口。三从四德最终标准的确立实际上是在宋朝完成的。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违背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二、研读环境
1、文本有几处环境描写?在文中找出,品味其语言,并说说每一次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书上划出并说明。
2、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探究主题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是自然死亡,是自杀,还是他杀?
四、课堂总结
1、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五、延伸探究
1、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写点文字说出理由。
2、小说的标题为《祝福》,请想想这其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3、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
必修3第2课《祝福》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1、⑴、《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2、⑵、喧哗和蔼回头惊骇、弹劾揣摩、湍急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1)序幕:祝福景象与四老爷。(2)结局:祥寂然死去。(3)开端:祥初到鲁镇。(4)发展:祥被卖改嫁。(5)高潮:祥再到鲁镇。(6)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⒉倒叙。“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用:(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愤怒,“不早不迟,„„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⒉)从小说矛盾关系上,渲染悲剧气氛,形成对比,突出反封建主题。“祝福”盛况与祥林嫂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二、深入探究:1.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用物)作用(反映)
第一次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精力充沛。第二次 青黄 消失了
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白头绳子,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第三次 黄中
带黑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竹蓝,空的破碗,;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无寄托,物资上一无所有,肉体精神均垮掉,陷入绝境。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肖像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
①初到鲁镇做工顺着眼②第二次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④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 ⑤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⑥不让祝福失神、窈陷 ⑦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⑧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
眼睛的描写,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形象的揭示了她走向绝境的过程。
⒉、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
⑴自述阿毛之死——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⑵与柳妈对话——加重了精神负担 ⑶与“我”对话——矛盾心理希望破灭 ⒊、动作描写。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①、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维护自我尊严。撞:改嫁中“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捐门槛——洗刷“污秽”。
问:死前问我鬼神有无——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②:逃躲避被卖
撞不愿二婚“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捐向封建迷信低头
总结: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⒋、总结祥林嫂形象: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虽经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沦为乞丐,冻饿致死。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她的结局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三、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自私冷酷、思想迂腐的封建卫道者,是害死祥林嫂的刽子手。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也是封建道德、封建思想的受害者。“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第三课时
二、1、开头和结尾的祝福场景;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
⑴、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为小说情节开展勾画背景和渲染气氛。
⑵、祥林嫂死后当晚“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⑶、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微雪点点地下来了”: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了点明时节,暗示情节的作用。
⑷、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以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年末雪景是自然环境,祝福景象是社会环境。另外,祥林嫂周围其他人物也是她生活的社会环境。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等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人将祥林嫂逼上死地。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2、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反映时代特征、深化作品主题。
三、探究主题:祥林嫂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主观上缘于她沉溺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客观上缘于环境和社会,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许寿裳也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四、课堂总结: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环境描写等。
2、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1)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所谓知人论世。(2)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4)把握小说主题。
五、延伸探究:
1、(1)春天是什么?(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点拨: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点拨:从小说情节分析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略
3、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生平事迹,为祥林嫂写篇小传。也可以改编成剧本形式。祥林嫂小传(高一2班冯飘)
祥林嫂,不知是哪里人氏,也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也许根本就没有名字吧。也许因她嫁的第一个丈夫叫祥林,人们便称她叫祥林嫂了。
祥林嫂大约在二十六七岁时没了丈夫。后来偶然听她婆婆说将她卖到山里去,便逃出家门,来到鲁镇,经中人卫老婆子介绍,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工钱每月五百文。她每天劳作,不惜力,食物不论,别人赞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她很满足,脸上有了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在新年后的十几天,风萧萧兮河水寒,祥林嫂一去不复还。原来,她在淘米时被两个男人硬拖进船舱,她哭喊过,挣扎过,但还是被带走了。之后,她的婆婆把她所有的工钱领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祥林嫂一直杳无音讯。四婶偶尔还会问起她,即使这样,久而久之,她还是被人们忘却了。
祥林嫂被带走后,婆婆把她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彩礼八十元鹰洋,除去给小儿子娶亲的聘礼外,还剩十多元。祥林嫂恪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信条,死也不从。被硬塞进轿里,抬到贺家坳,喉咙都哑了。拜堂时,一头撞在香案上,红布裹着两大把香灰才止住血。后来,她生了个男孩,起名阿毛,一家三口虽贫穷些倒也和睦幸福的。然而,共同生活两年后,丈夫因伤寒而死,再后来,儿子又给狼叼去了。她孤单一人,大伯子收了房子,赶她走。她只好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这次,她不单是眼角多了几道泪痕,而且老了很多。手脚没有先前利索了,记性也坏了;整天重复讲述着阿毛惨死的故事,弄得人人见而避之;祭祀时节,四婶也绝不让她沾祭器祭品,她满脸刻着无奈与迷惑。
在一次谈天时,另一个女佣柳妈建议她去捐一条门槛,否则,死后阎罗王将她锯为两半分给两个死鬼男人。她恐惧万分,第二天就去求了一个捐门槛的资格。一年后,领了工资并以前的所有积蓄共十二元鹰洋,捐了一条门槛。她本以为接下来就“干干净净”,就可以端送祭器祭品了。可是,另一个祝福的日子,她被主人严厉喝斥住,犹如遭雷击电轰,她彻底的绝望了,整个人仿佛木刻似的。
之后,她便成了乞丐。下一个祝福的日子,爆竹特别响,只有空竹篮、破竹竿、破空碗相伴的她蹒跚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断断续续念叨:“人死后„„到底„„有没有„„魂灵?”最终,她倒在雪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祥林嫂小传(高一1班湛霄)
祥林嫂,20世纪初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生年不详,真实姓名无从查考。只知道她是卫家山人,大家叫她祥林嫂,“祥林”或许是她死去的丈夫的名字吧。
祥林嫂二十六七岁时死了丈夫,但她非常能干,靠打柴养活婆婆和小叔子。日子就这样过了不久,婆婆决计把她卖到山里去以便给小儿子娶媳妇。祥林嫂得知这一情况便逃了出来,得到卫老婆子引荐,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她既勤快耐劳,食物不论,又有力气,很快得到四婶的夸赞。她自己也时时现出满足的神情来。
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婆家来人将她捉了回去。没几天便用绳子绑了塞进花轿抬到深山贺家坳去。虽然祥林嫂拼死哭号,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也无济于事。
到了年底,祥林嫂生了个男孩,取名阿毛。母亲和孩子都很胖。上头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干活,房子也是自家的。一家人生活倒也挺不错的。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有料想到像她丈夫那样坚实的人竟然死在伤寒上,幸亏还有儿子在,她又能做,还可以活下去。可是,没多久,厄运再次降临:四岁的儿子被狼衔了去。此后,她孤身一人,大伯来收屋赶她走。
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祥林嫂,无奈之中又来到鲁镇,又经中人卫老婆子央求而再次进了鲁四老爷家做工。
两次的嫁夫经历,尤其是儿子的惨死,给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留下了深深地伤痕。她时常把阿毛的故事挂在嘴上,开始似乎有人同情她,可后来就干脆直接嘲笑戏弄她。
祥林嫂手脚不如前灵便了,记性也坏了,四婶不断的抱怨不该留下她。更残酷的是:时不时的,鲁四老爷和四婶骂她伤风败俗、不干不净。祭祀时绝不叫她沾手祭器祭品。
当听柳妈说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死后不得安生,会被锯为两半时,她大惊失色。毅然决然积攒了一年工钱,加上所有积蓄,捐了门槛来赎罪。本以为得到解脱了,可是,祭祀之时被主人严令呵斥,绝不允许碰祭器祭品,她犹如遭五雷轰顶一般,立时化作木头人,眼睛间或一轮才知其还活着。后来,她沦为了乞丐。再后来,另一个富人们祝福祭祀的日子,祥林嫂倒在了郊外的积雪中,永远没有再爬起来。祝福(四幕剧)(高一1班谭菁)
(一)(秋风瑟瑟,草木萧条。卫老婆子又带着祥林嫂出现在鲁四老爷家)鲁四:(躺在一把油光的靠椅上,眯缝着眼睛)又来干什么?
卫老婆子:老爷,如今祥林嫂又死了当家的,大伯又收了屋,她无依无靠„„老爷家不是正缺女佣吗?这熟门熟路的,老爷您就„„
四婶:祥林嫂,你不是走好运了吗?怎么成这样了? 祥林嫂:(微微抬头,脸色青黄,两颊已失去了血色,无精打采的眼睛上带着泪痕)唉,我真傻,真的,我明知道当家的有伤寒,却还让他吃了冷饭,结果„„(扯起破旧的衣角擦泪)我单知道雪天有野兽出来觅食,不知道春天也有,我让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他是很听话的。谁知竟遭了狼„„我可怜的阿毛„„呜呜,只留下这只鞋„„ 四婶:(用帕拭泪)可怜啊!那就留下吧。
(祥林嫂熟悉的走去下房,卫老婆子乐呵呵的包了赏钱离开)鲁四老爷:(阴沉着脸)这种女人晦气!留下就留下,祭祀可就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不准她做——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二)(几天后,幕后音)四婶:祥林嫂是怎么了,淘米就这么磨蹭,真是不如以前了。她还老和镇上的人讲阿毛的事„„她可是够傻的,啊呀,我们老脸面都让她丢尽了!
鲁四老爷:(愤愤的)当初就不赞成留她,她简直是个谬种!(腊月,微雪点点落下)祥林嫂:(无聊的望着天空)唉呀,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 柳妈:(厌烦的)祥林嫂,你又来了!老说这些,烦不烦?!(祥无语,垂下头,双手不自然的放在衣衫下摆边搓着)
柳妈:你实在不合算,当初再嫁的时候干嘛不撞一个死。现在,第二个男人死了,你倒落个大罪名,将来到阴司去,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你给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 祥林嫂:(脸上分明显出恐怖神色)那„„这„„要怎么办呢?
柳妈: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受苦。
(三)(祥辛勤劳作,一年后)祥林嫂:(异常兴奋,逢人就说)我捐了,捐了!我赎了这一世的罪过„„(祭祖这天,她脸上含笑、卖力的帮忙。搬桌子,铺桌帷)四婶:(慌忙地)你放着吧,祥林嫂!
(祥慌忙站住,然后转身走向厨房。四婶掸掸桌帏上的晦气,重新铺好)鲁四:(看见祥端着祭品进来,忙大声呵斥)谁叫你端的?拿开!柳妈,赶快换一份!祥林嫂:(怯怯而又鼓足了力气说)老爷,我捐了,我捐了门槛了,我是清白人了!鲁四:(愤愤的)捐了也不行!就算你捐了一百条一千条门槛,也赎不了你的罪过,你的罪过!柳妈,赶快换一份!
(祥怔住了,端着的祭品啪的掉落地上)鲁四:(气急败坏的)可恶的东西!来人,快把这个不干净的女人赶出去!
(四)祥林嫂:(摇摇晃晃的走在鲁镇上。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谁能告诉我„„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谁能告诉我„„
(爆竹声连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鲁镇的人们陶醉在一片祝福中,祥林嫂带着未了的疑问倒毙在深雪里)
祥林嫂捐门槛(高一2班屈树梅)
(一)(自从柳妈说了那话以后,祥林嫂整天提心吊胆的。一想到死后„„于是,决计凑钱捐门槛)祥林嫂:(土地庙门前磕头)庙祝老爷,行行好吧!人死后真的会不会有灵魂啊?我真地会被锯成两半嘛?„„求求你行行好吧!我到底要捐多少才够呢? 庙祝:(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却不慌不忙的挠着耳朵)奥,这嘛,要看你有没有诚意了。至少也得二十元鹰洋吧?!
祥林嫂:庙祝老爷,可怜可怜我吧!可我一年的工钱也只有六元呀,这可怎么办呢? 庙祝:(又打量一番祥,叹气地说)看你那穷酸样儿,给十二元鹰洋了。捐不捐?!祥林嫂:(赶忙再次磕头)我捐我捐!
(二)(拼命的干活。一年后,她拿出所有的积蓄兑换了鹰洋)祥林嫂:(脸上有了笑容)庙祝老爷,我捐门槛!庙祝:(一把抓过钱,放在耳边听,又瞅瞅祥)好了,你走吧。我会给你做门槛的。祥林嫂:(磕头称谢,脸上现出十二分的喜悦)我捐了,我捐了十二元鹰洋,我不被锯开了„„(她这样一路喊着;众人投以鄙弃眼神)
(三)(祥林嫂逢人就笑笑,似乎从没有这样开心过;手上的活计不停的做。端着福礼上)祥林嫂:祝福,我可以上福礼了„„我没有罪过了„„ 鲁四老爷:(怒气冲冲地)你放着,祥林嫂!四婶:(附和)不干不净的,„„罪过罪过„„ 祥林嫂:(忙辩解)我捐了,我捐了呀!我干净了„„ 鲁四老爷:(大声)滚,捐了也是白捐!你的罪过永远洗不清!滚,滚,滚!祥林嫂:(一愣,两眼猛地呆住了,继而怯怯的自言自语,跌跌撞撞的走出去)罪过„„我捐了„„罪过„„我捐了„„
祥林嫂巧遇孔乙己(高一2班李亚夕)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住鲁镇.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氛围中,煮福礼,蒸年糕,爆竹声阵阵冲天响„„然而,清静破败的小巷中,传来微微的沙沙声,给这幽寂的小巷平添了几多阴森、几多萧索。一个人蹒跚走出巷口,几乎看不到她的头,腰佝偻成一个小写的“7”;时不时地趔趄让人的心一阵阵紧蹙,偶尔看到她的眼睛还能转动,才知道不是瞎子;嘴里喃喃叨叨“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究竟有没有啊„„”她就是祥林嫂了.就这样走着,念叨着,念叨着,走着,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或许一个时辰,或许半个世纪吧——她不知道。地上的雪已是很厚很厚了,她身上也披上了雪衣„„ 前面一座高墙大宅,她蹒跚过去,无力的摸着墙角,仿佛在摸这儿子的脸。蓦地,她惊骇了:这不是王举人的宅子吗?先前在四老爷家的时候,这王举人不过是一介穷书生,时常跑到鲁宅去拉关系,就是对身为下人的她也还礼貌.可她又怎能忘记当她被四婶赶出来流落街头,向他家讨口剩汤剩水的时候,他是怎么恶毒的驱狗咬她的,不是躲得急,恐怕自己早已„„她不由得全身发冷发麻起来,尽管心理早已经大多麻木了.“咣啷”一声门响,随后便是怒吼声和拳打脚踢声.她微微一偏头,但见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就像被扔死狗一般扔出老远.领头的人显然就是当年撵出狗来咬自己的那个人.那个人高高地扬起手中的棒子,嘴里不停的臭骂,临走还不忘对着地上摊着的人吐口水,随后“咣啷”一声关门进去了.大门外,雪地上,只有地上蜷着的那个半死不活的人和身子微微颤抖的的祥林嫂.她呆呆的,好大一会儿,才慢慢靠过去,颤巍巍的问道:“喂,先生,你能说话吗?你能不能告诉我呀,人死后到底有没有魂灵的呀?”地上蜷着的人一动不动的,她微微的摇了摇头,微微的叹息着。正欲转身走开去,地上蜷着的那个人仿佛微微动了一下,而后半晌才极其艰难的侧过身,想爬起来——可是,这辈子恐怕不可能再爬起来了——他的腿分明已经折了。他两手撑地,硬是靠着两只手把自己“挪”到了墙角靠着。身后的的雪地上拖出了一道红白相间的印迹,分明而且触目惊心.喘息了片刻,他艰难的睁开眼打量这个女人,眼中分明露出鄙夷的神色来。她也看着这个长辫子人,那穿的长衫已经分不出颜色了,也许就是黑的吧„„“先生,偷了东西吧?” “窃——窃——窃书不算偷的。”他涨红了脸,吃力地说,“吾乃当今秀才孔乙己也,你为何者?”他竟然反问一句。
“我,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知道我很傻,真的„„我只知道大雪天没有吃的了狼才会来村里,可谁想,开了春狼也会来„„” 孔乙己不耐烦的摆摆手,她愣了愣。
“幸乎哉,不幸矣。魂灵有无乎?有也,如何哉?无也,又如何矣?”说完,即放出声来笑,可遍身的伤痛逼得他直咧嘴——也可能哭比笑会好看点吧。祥林嫂微微的叹息,微微地摇头,颤巍巍的挪步,走开了„„ 雪下得更大了,覆盖住整个鲁镇。
祝福的鞭炮声裹着浓烈的酒气,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鲁镇;饥饿的乌鸦直勾勾的盯着雪地上已经倒毙的和正在挣扎的“美味儿”。祥林嫂小传(高一2班郭明霞)
祥林嫂,不知她是哪里人氏,姓甚名甚。只知道她嫁到卫家山后,大家叫她祥林嫂,也许她姓林,夫家姓祥吧,没有人知道这些的。
二十六七岁时,她便成了寡妇。此后就同比她大十来岁的婆婆和十多岁的小叔子一起生活。她打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挺艰难的。小叔子到了娶亲的年龄,这婆婆就打起祥林嫂的主意来了,预备再嫁祥林嫂以换得几十吊钱来给儿子娶亲。然而,祥林嫂知道“好马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再嫁男人就是罪孽呀。无奈之余,只有出逃了。
经中人卫老婆子介绍,她进了鲁镇四老爷家做工。模样还周正、粗壮耐劳的她似乎觉得自己交了好运了,整天只是做活做活再做活,以至于在祝福那样繁忙的年节里,鲁宅都没有添一个帮工。月工钱只是五百文。
几个月过去了,鲁宅似乎已不可缺少祥林嫂了,祥林嫂也似乎忘了许多不愉快。然而,好景不长,她的婆婆带着一帮族人来把她绑了回去,还领走了她的工钱。人称精明人的婆婆吆喝族人硬是把祥林嫂捆绑着塞进轿里送进山里去。一路嚎哭,喉咙都嘶哑了。拜堂时,她一头撞在香案上,血流满脸,好几把香灰才止住。
就这样,祥林嫂嫁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贺老六是个老实憨厚的山里人,对祥林嫂挺好的。渐渐的,她不再有“不节烈”的念头了,转而安然起来。到年底,生了儿子,起名叫阿毛。人们在乜斜而视祥林嫂的同时,也会啧啧地说她交好运了。一家三口自给自足,好日子就这样过了三年。
这年冬天,贺老六染上了伤寒,不久便离世了。祥林嫂如遭雷击,痛苦不堪。可还是决计带着儿子相依为命。次年春天,阿毛被狼叼去了,她的小依靠没有了。祥林嫂一下子不知所措,绝望至极。然而,大伯来收房,使得她连一个容身的窝也没有了。她又成为孤零零的无家可归人了。
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在了她头上,无奈之下,又去央求中人卫老婆子,才得以再进鲁四老爷家做工。
之后,人们时不时的问起她再嫁之事的头头尾尾,接着就拿她拜堂撞香案的举动开心,拿她额上的伤疤取乐;接着,她记性坏透了,手脚慢极了,祝福时节的一切物件绝不许她沾手了;接着,善女人柳妈劝她捐了门槛意欲赎身抵一世的罪过,可是,鲁四家没有人再用她了——她流落街头„„
又一个富人们祝福的日子,雪纷纷扬扬,掩盖住了世上的苍凉与灰黑,祥林嫂一步一步艰难的挪移沉重的脚步,最后,一跟头栽进雪地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云国林
第五篇:祝福学案答案
《祝福》学案(第一课时)
编写者审核人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
一.三维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二.知识积累
1、字音积累
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
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
3、字义识记
俨然∶讪讪:
怔怔:寒暄:
沸反盈天 :
三、文学常识:
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4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四书”指《、《》、《》、《 》,“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四、文本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本文的情节结构是怎样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点拨:
1、()——(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
2、()——(四婶、刘妈、鲁镇其他冷漠麻木的民众)
3、()——(“我”)
4、()——(祥林嫂)
五、合作探究:
1.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三次肖像有什么变化,请找出并分析。
2.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段画出,并作简要分析。
六、课外延伸:
细读并画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它有哪些作用?试分条论述
点拨:
开篇简洁地勾画出“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的新年气象,为小说情节开展勾画背景和渲染气氛。
下文描述祝福的礼仪和福礼,又描写了年底常有的大雪天气,忙碌的新年沉寂的雪夜,互相映衬,为下文抒发悲愤的感情渲染了气氛。
在柳妈恫吓祥林嫂时,“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祥林嫂……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起了点明时节,并和全文中的写景相呼应相协调的作用。
结尾一段,“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写出祝福时刻繁乱喧闹的景象,扣紧题目,并为最后抒情渲染了气氛。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而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另外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
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
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练习: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以“春天”为突破口,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1)春天是什么?
(2)为什么说祥林嫂没有“春天”?
点拨:
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3)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点拨: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七、作业:1.请你结合祥林嫂的生平遭遇,为她拟一副对联或挽联。
2.练习册课后练习
3.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做读书笔记。
这句话出自《为学》,原文如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持而不可持也;自恃其聪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变得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买船顺江而下,还没有能够去成。您凭借着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
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制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