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方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津落户流程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津落户流程
1、毕业生携三方协议到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指导部2——4号柜台,签订落户协议、交纳服务费等。
2、毕业生将三方协议交回学校,换取报到证、毕业证、户口页等材料。
3、毕业生携带下述材料交到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指导部2——4号柜台,并领取企业办理员工户口登记表。
1)毕业生本人学历证原件及复印件
2)三方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3)毕业生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毕业院校集体户口页(或本人原籍户口页)原件及复印件
5)报到证原件
6)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天津市社会保险缴费证明(个人)》,需盖章
7)劳动(聘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上注明用人单位联系人及电话
4、毕业生将《企业办理员工户口登记表》交至单位填写并盖章
5、北方人才市场负责落户的同志联系用人单位,约定时间去市局办理审批手续,用人单位需携带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和填写并盖章的《企业办理员工户口登记表》
6、北方人才负责后续跟踪办理,直至将户口落完
上述要求提供的落户材料,如公安局有变更,我们会再通知毕业生追加材料。联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北路29号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指导部2——4号柜台
联系电话:280***5228013653
第二篇:*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
积极参与不断创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s0100
xxxxxxxxxx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牡丹江市效,占地126万公顷,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优势明显,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牡丹江农校、省农业经济学校等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设七系两部,48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科教兴国,人才强市”。多年来,学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全方位吸纳人才
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一面搞好教学工作和学院基础建设的同时,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
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新进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同志、人事处同志、专业课教师、高教研究室同志以及与拟聘人员相关的系、部负责人。对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应聘人员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
在选人的范围上,把眼光从市内逐步转向了省内,及至全国,人才的选择也从单纯的以师范类毕业生、对口高校专业人员为主的范畴,转向了社会各届,包括一些科研机构和省内比较著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引进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这也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升能力,大规模培养人才
为了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我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能力、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出资,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自2001年始,学院教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维持在20人左右。2002年公派4名教师,~年公派2名教师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第一批外派教师现已学成回国,目前表现良好。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在职人员的考核机制。对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通过其在见习期的表现,决定学院最终是否录用。自2002年全面实施人才考核方案以来,学院先后辞退了两名在见习期间表现不好的大学生。对见习期满和学院正式职工,考核主要是通过年终的量化考核来进行的。年终量化考核体系非常完备,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连续二年在干部考核中居于末位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宁缺勿滥,择优选拔。
(三)建设环境、营造氛围,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区域、环境,留住人才。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和在职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矗
我院是省属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单位的效益奖金。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是固定的,工资调整需按国家统一程序进行,而且增资幅度不大。单位自发部分,机制则较为灵活。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员工待遇改善的具体步骤,适当调整奖金的发放额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自2002年晋升高校以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发展形势良好。~年学院的招生实现了2600人,在校生数量突破了5000人;基本建设投资1.2亿,新建了二栋学生公寓、标准的、规格较高的餐饮服务楼和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面积为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院在建工程有明年七月份投入使用的3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主楼,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实验楼和二栋学生公寓、一栋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7万多平方米。届时,学院将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恢宏大气的各式建筑,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屹立于牡丹江畔,广招天下贤才。
二、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院教学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引进机制和激励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了外来才俊,但仍有部分条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落实尚未到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不强等弊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人才资源信息存储不够
人才存量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学院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这主要是由学院获取人才的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决定的,学院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还停留在各大中专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求职者自荐、部份教师引荐和互联网查询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不可必免的导致了人才的供需不和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协作,合力
拓宽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也是学院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与地方人才使用政策的矛盾
xxxxxxxxxx作为坐落在地方的高校,肩负着繁荣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所需人才层次较高。但地方的一些人才安置政策却让我们左右为难,比如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我们单位的规模,核定的安置人数每年都在3—4人,这部份人的学历层次通常不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用人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又不能拒收,因为这是地方的行政命令。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人才的使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交通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学院地处牡市郊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本就不很便利,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制约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但今年7月份,学院出入牡市的唯一通道——温春大桥,又被地方政府以险桥为名,限制通行,给学院职工和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希望在座的领导能从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角度出发,从支持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情给予关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牡政办发[~]11号文件、牡政办发[~]23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步骤:
(一)拓宽渠道,广开言路,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学院将发挥高校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繁荣地方经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二)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注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营造区域人才优势提供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和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引进人才,发展学院,建设地方。
(四)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
第三篇: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问卷的内容: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您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经找到工作C.未就业
4.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
A.新生入学后B.大二C.大三D.领取毕业证时
5.在选择工作时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专业对口B.个人发展空间C.工作地点D.不太了解
6.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学历B.专业C.经验D.能力
7.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主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心理调适C.面试技巧D.自主创业
8.面对就业困难,您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期望就业形势好转D.茫然失措
9.您认为参加职业认证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等重要吗
A.好重要,尽早接触行业知识B.重要,能较公正反映学生的能力
C.一般,学生更应该抓紧时间学好专业D.不重要,更应该锻炼能力
10.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多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11.您在就业中面临过什么样的问题(多选)
A.难以确定的就业方向B.不了解就业市场C.性别歧视D.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 E.缺乏工作经验F.缺乏就业技巧
12.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哪些条件(多选)
A.专业成绩技能综合能力B.学校名气C.社会经验D.个人的发展潜力E.思想品德素质
第四篇: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你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你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经找到工作C.未就业
4.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
A.新生入学后B.大二C.大三D.领取毕业证时
5.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
A.喜欢B一般C.不太喜欢D.完全不喜欢
6.在选择工作时您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A.专业对口B.个人发展空间C.工作地点D.不太了解
7.请问你就业的主要目的:
A.为社会发展做贡献B.为实现人生目标C.为建设你的家庭奠定基础D.生存的需要
8.你对目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是否关心和了解:
A.一点了解B.不太了解C.非常了解D不了解
9.您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学历B.专业C.经验D.能力
10.您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下哪方面最主要:
A.就业形势与政策B.就业心理调适C.面试技巧D.自主创业
11.面对就业困难,您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期望就业形势好转D.茫然失措
12.您认为参加职业认证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等重要吗:
A.好重要,尽早接触行业知识B.重要,能较公正反映学生的能力
C.一般,学生更应该抓紧时间学好专业D.不重要,更应该锻炼能力
13.您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多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14.您在就业中面临过什么样的问题(多选):
A.难以确定的就业方向B.不了解就业市场C.性别歧视D.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 E.缺乏工作经验F.缺乏就业技巧
15.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哪些条件(多选):
A.专业成绩技能综合能力B.学校名气C.社会经验D.个人的发展潜力E.思想品德素质
16..你认为获取就业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是:
A.学校校园网B.校园招聘会C.社会招聘会D.新闻媒体E.人才、职业介绍机构F.社会其他招聘网站
第五篇: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写写帮整理)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牡丹江市效,占地126万公顷,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优势明显,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牡丹江农校、省农业经济
学校等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设七系两部,48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科教兴国,人才强市”。多年来,学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全方位吸纳人才
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一面搞好教学工作和学院基础建设的同时,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
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新进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同志、人事处同志、专业课教师、高教研究室同志以及与拟聘人员相关的系、部负责人。对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应聘人员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
在选人的范围上,把眼光从市内逐步转向了省内,及至全国,人才的选择也从单纯的以师范类毕业生、对口高校专业人员为主的范畴,转向了社会各届,包括一些科研机构和省内比较著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引进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这也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升能力,大规模培养人才
为了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我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能力、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出资,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自2001年始,学院教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维持在20人左右。2002年公派4名教师,2004年公派2名教师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第一批外派教师现已学成回国,目前表现良好。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在职人员的考核机制。对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通过其在见习期的表现,决定学院最终是否录用。自2002年全面实施人才考核方案以来,学院先后辞退了两名在见习期间表现不好的大学生。对见习期满和学院正式职工,考核主要是通过年终的量化考核来进行的。年终量化考核体系非常完备,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连续二年在干部考核中居于末位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宁缺勿滥,择优选拔。
(三)建设环境、营造氛围,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区域、环境,留住人才。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和在职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是省属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单位的效益奖金。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是固定的,工资调整需按国家统一程序进行,而且增资幅度不大。单位自发部分,机制则较为灵活。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员工待遇改善的具体步骤,适当调整奖金的发放额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自2002年晋升高校以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发展形势良好。2004年学院的招生实现了2600人,在校生数量突破了5000人;基本建设投资1.2亿,新建了二栋学生公寓、标准的、规格较高的餐饮服务楼和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面积为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院在建工程有明年七月份投入使用的3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主楼,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实验楼和二栋学生公寓、一栋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7万多平方米。届时,学院将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恢宏大气的各式建筑,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屹立于牡丹江畔,广招天下贤才。
二、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院教学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引进机制和激励体
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了外来才俊,但仍有部分条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落实尚未到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不强等弊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人才资源信息存储不够
人才存量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
量满足不了学院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这主要是由学院获取人才的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决定的,学院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还停留在各大中专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求职者自荐、部份教师引荐和互联网查询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不可必免的导致了人才的供需不和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协作,合力拓宽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也是学院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与地方人才使用政策的矛盾
**********作为坐落在地方的高校,肩负着繁荣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所需人才层次较高。但地方的一些人才安置政策却让我们左右为难,比如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我们单位的规模,核定的安置人数每年都在3—4人,这部份人的学历层次通常不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用人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又不能拒收,因为这是地方的行政命令。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人才的使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交通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学院地处牡市郊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本就不很便利,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制约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但今年7月份,学院出入牡市的唯一通道——温春大桥,又被地方政府以险桥为名,限制通行,给学院职工和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希望在座的领导能从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角度出发,从支持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情给予关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牡政办发[2004]11号文件、牡政办发[2004]23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步骤:
(一)拓宽渠道,广开言路,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学院将发挥高校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繁荣地方经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二)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营造区域人才优势提供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和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引进人才,发展学院,建设地方。
(四)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