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19:5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篇:三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第五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 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今天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过了一个暑期,老师相信大家又长高了不少!你能告诉大家现在你的身高是多少吗?(指名回答)

2、请同学估测一位同学的身高,并进行测量,看谁估计得准!

3、刚才我们用到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那么1米有多长呢?1厘米呢?(分别用手势表示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4、提问: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回答)

5、小结: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毫米的认识

(一)毫米的认识

1、提问:知道我们新数学书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考考你的眼力,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请学生写在本子上并指名回答)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3.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同桌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3),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可以用毫米表示)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4、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指名学生比划)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4)再量一量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各是多少,看谁量得最准确。(指名汇报:要求说出几厘米几毫米。)(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师生共同小结:

1、提问: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3.练习一第3题上面两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反思】

综观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已有知识为基点,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并从一些活动中激活有关测量的知识认识。先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今天我们来个测量比赛好吗?通过测量比赛,抓住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设计的测量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去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在操作中,遇到实际的问题中,学生出现了茫然时,教师抓住“亮点”、抓住时机,引入新知。在随后的教学中留于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经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我的思考:

如何用好主题图?

“主题图”是借以一定的主题场景为背景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画面。它是新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其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情境呈现相关知识。它具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容易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习材料的呈现显得灵活、又生动。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则,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主题场景,来源与生活,具有比较强的人文性和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使用。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来看,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教师很难把握和理解,也会给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如何用好主题图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5、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形成1分米的正确表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并请学生比划)

二、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做小小测量员,好吗?下面老师要求小朋友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同桌合作)

2、交流:请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你们喜欢哪种测量方法?

3、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提问: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 分米)

4、出:1分米=10厘米

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a)让学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分小组交流)老师强调:只要满10厘米,那么它的长度就是1分米。b)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同位互相量一量是否准确。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即时矫正。

c)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小组内检查是否准确。

找一两名同学到投影台演示并测量。针对出现的问题师做以说明。d)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分米有多长? e)找出你身边或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四、探讨米和分米的关系。

1、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测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接着出示一把米尺,那么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动脑筋,想办法,看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 老师巡视指导并参入到学生的研究中。小组代表汇报:

1)我们小组是用1分米长的纸带去量1米长的纸带,一共量了10次,得出了1米=10分米

2)我们小组是用学生尺量的,共量了5次,因为学生尺的长度是2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我们把这1米长的纸带10分米一段折叠,共折叠了10次,所以1米=10分米。

4)板书:1米=10分米。

五、用分米做单位测量。

a)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b)量课桌的宽是几分米?

c)自由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汇报。六:总结所学的长度单位。七: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提高练习:(1)填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一角人民币厚2()课桌高7()双人床长20()跳绳长2()教室门高2()

(2)判断下列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铅笔长18分米()写字台高8厘米()黑板长约3米()小明的身高是135分米()八: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测量、探究发现等多种方式,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判断、儿歌,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教学反思: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1米=10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3、4、5及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那么我们乘的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什么作单位呢?(指名回答)

2、说明: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是用千米作单位的,揭题:千米的认识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

1、提问: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它与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250米,跑四圈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2、.估想:

(1)让学生闭眼想象,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2)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三、练习;

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四、实践.

1、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走一走,看看有多长?

2、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五、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较多的长度单位,其中包括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等等,他们已经基本了解了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意义。所以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大的一个长度单位。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

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后面还增加了一些对比的练习,达到强化的效果。

但是这一课时,千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建立这一观念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这么抽象的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那是很难想像的,单靠学生自己的凭空想像,那是非常难达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这需要很多的实际例子,而且要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当然,学生也并非对次一无所知,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受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影响,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关注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处理还需要更加的谨慎。需要实际感受的时候还需要更多的考虑活动的组织和进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

2、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2.填空 :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0分米=()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 1000米=()千米 4米=()分米 6厘米=()毫米 500毫米=()分米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5: 1、3千米=()米.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这样两个问题:(1)1千米是多少米?(2)3千米是几个1000米? 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谁知道例1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2、5000米=()千米.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多少米是1千米?(2)5000米是几个1000米? 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想出: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所以空格里填5.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补充)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中的第1—6题.

2、算一算:

1米-7分米=()分米 1米+73毫米=()毫米 21厘米+19厘米=()分米 7毫米+13毫米=()厘米 8700米+1300米=()千米 1千米=()米+()米

3、填一填:

1分硬币厚约1()小冬身高约142()一幢6层楼高约20()京杭运河长1784()一枝钢笔长15()课桌高约8()

四、总结:学了长度单位后,要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__12页例

6、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这天阳光明媚,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牛提议:这里有座桥,咱们一起过桥玩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看到这幅图,你们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揭题: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些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揭题)

三.新授:

(一)教学吨的认识.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再指名学生汇报。

2、让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一个同学约重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

5、小结: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到底有多重?

7、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举例说明)——看课本第12页。

8、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要有吨来作单位。为什么?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用吨作单位?

9、小结:计量较重的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二)解决前面的问题。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吗?可以怎样过桥?

(三)教学千克和吨的换算. 3吨=()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不用写出推算过程,启发学生想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是3000千克.所以3吨是3000千克. 6000千克=()吨(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出理由。)

四、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2、5000千克=()吨 8吨=()千克 1吨-500千克=()千克 5000千克+3吨=()吨 3400千克-400千克=()4吨100千克=()千克 五.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六.作业:作业本一页。

【反思】

(一)正确定位,明确目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时把大部分教学时间花在建立“吨”的观念上,而在处理“进率”这个内容时,主要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说思路的学习方式,并非因为是教学重点而花很多时间、精力。在执教过程中,个别的学生对于复名数的换算稍感困难,笔者设计了让同桌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这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很快就克服了困难。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又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来进行教学难点的处理。

(二)注重过程,突出体悟

1.多次体验,亲历中巩固观念的建立。体验是经验中充满意与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米、分米、厘米等一些计量单位来说,体验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学生体验大计量单位的确很难,这也是教师觉得这样的课难上的根本原因。

课中设计了多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体验一感悟一再体验一再感

第六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熟练地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二.练习:

1、做练习三中的1-3题

2、日常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东西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

3、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一颗糖约重8()一头鲸约重50()

一袋盐重500()一头大象约重4()

4、○里填上〈、〉或=。

1吨300千克○ 2000千克 3吨200千克 ○2吨300千克 6吨500千克○ 6500千克 3吨○300千克 4吨500千克○ 5400千克 8000千克 ○800吨 1吨铁 ○ 1000千克 三.想想算算:

1、有9箱每箱重500千克的货物,装上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如果再放一箱同样的货物,卡车是否会超载?说说你的理由。

2.仓库里有一些大米,已经运出总数的一半少5吨,还剩下18吨。仓库里原有大米多少吨?

四、做课本练习三中的第4题。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六.作业:作业本一页。

第七 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估、称等活动逐步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境引入,提出问题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 [学生自由交流]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

(一)认识克

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

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学生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

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

(二)认识千克

一、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

二、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板书:1千克=1000克]

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五、自主练习:

课本第6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六、课后实践:

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学具、称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投影出示蜂鸟、袋鼠、鲸鱼三种动物] 师:看到这三个动物,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引导从体重上进行比较]

那么我们在描述它们的体重时,所用的单位一样吗?分别用什么?

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达到150吨,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呢?

二、合作交流

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如一车煤约重4吨、40个25千克的学生合起来是1吨、100袋大米约重1吨等]

2、师:1000千克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

3、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吨”?

[学生交流,如车的载重量、电梯的承重量等]

三、小常识 课本第5页:生活中常见的秤,你认识哪些,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的? [学生交流]

四、自主练习

课本第4、5、6、7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五、课后实践:

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分别是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的?把它们记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超市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我学会了吗?

1、交流: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交流]

3、一定吃过不少西瓜,你们家通常买多大的西瓜?用手比划一下。10个、20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多少?

4、超市的信息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

二、丰收园

1、在刚才的超市问题中,你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

3、己一个评价,说一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努力? [学生自由交流]

单元测试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袋虾条约重50()6个苹果约重1()

一个冰淇淋重100()一根火腿肠重40()

一只小羊重10()一艘船载重量是4()

三、你问我答

3吨=()千克 5000克=()千克

()吨=8000千克 7千克=()克

三、()里填上“<”“>”“=”。

600克○6千克 8吨○7900千克

5米○50厘米 2时○120分

600千米○6000米 7000克○7千克

四、小食品超市

食品名称 QQ糖 饼干 猪肉干 虾条 点心 重量(克)70 500 200 20 1000

第四篇:三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一、习作内容: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通过合理的想象,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由写作。

3、适当的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写出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写出来,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并能够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浪漫而有情趣的寒假,在沐浴春风、春光、春日的时候,领略了春燕的乖巧、春景的悦目、泉水的清悠;进而也自然生发了一种回味自己家乡的无限情思。回想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景物呢?

2、生回忆。

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1.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2.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3)按一定的顺序,表达清楚。

三、交流

1.你了解你的家乡吗?说给同学听一听。2.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土特产品,与众不同的风俗人情,特别是有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民。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要抓住特点进行介绍)

3.小组讨论交流、补充。4.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5.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题目可以是“我爱家乡的××”,也可以自己定。要先想好叙述的顺序和重点再动笔。作文要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6.写作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写作)附范文:

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记得小时候,妈妈领我到河边去玩儿,我指着哗哗的流水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水往哪里流哇?”妈妈笑着说:“这是‘土河’,水向东流入大海。”从此,“土河”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就像岸边的小树一样,伴随着小河流水慢慢地长大。春天到了,我看河里的冰雪融化,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嫩芽。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放了学,我们就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绿树成阴,河滩上瓜果满园。放了学,我们有时还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园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时我们还在岸边的树阴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秋假里,我总爱和爷爷去看果园。高兴了,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河水映照着笑脸,秋风伴奏起丰收的音乐。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又结伴到河里滑冰,可热闹了。

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她。我爱源源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的美丽景色,更爱她用涓涓细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在作文的时候,我写了我爱家乡的小河——“土河”。老师用红笔划去了“土”字填上了“徒骇”二字,我才知道我喜爱的小河的真名叫徒骇河。

第二课时 完成作文

一、自读“习作”部分内容,重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习作

三、自己修改 1.修改错别字。

2.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3.修改罗索不条理的段落。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5-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难点 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天安门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教具准备 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 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2)确定图上的方向。(3)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师板书: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1)说明题目要求。(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2)按要求独立完成。(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教 学 过 程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1)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下载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大全五篇)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介绍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三年级安全课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三年级安全课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3、教育学......

    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认识我自己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沟通、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4 猜字谜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