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大全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二、抓重点
“我”不懂母亲什么?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2)“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摇动。”
2、交流语句。比较两次抱母亲的姿势及两次“抱”母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感悟原因。
(1)第一次抱是因为母亲生病了,换床单下床吃力。
(2)如果刚刚这一抱是因为母亲生病身体不方便,那后来这一抱又是因为什么呢?儿子不懂母亲什么?(轻)
师: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知道母亲这么轻呢?
“我”不懂
重担是什么?即家庭的重担,家务劳动和养育儿女。
同学们呢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承受的就是的100多斤吗?
妈妈翻山越岭容易吗?
“我”懂得了母亲
共3 也-1-
因此心理产生:难过愧疚
师: “愧疚”的是什么?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或没有尽到责任而惭愧。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我说的话,读出儿子的难过和愧疚。
回报
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开心的泪水······
同学们,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却抱过我们数斗数不来啊,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作者、对这位母亲或者对自已说什么吗?
感悟母亲的感受
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是啊!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是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三、情感升华
1、师配乐朗诵--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那么从今天起,请你珍惜这个最爱你的人吧
2.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一写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播放歌曲---《秘密花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儿子回报母亲
不懂→80多斤的身体承 受 重 担
懂→坚强无私伟大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这一题目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非常凝练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强烈真挚的情感。文章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母爱的感人力量,给读者情感上以强烈的共鸣。教学设想:
文章中有一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表达了文章的基调,教学时可围绕这句话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体会这句话中的“难过”的原因,层层走进文章,走进作者内心,让学生明白难过的两层意思。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感悟母亲伟大时,紧紧抓住“翻山越岭”“重担”两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要体现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过程,实现了阅读对话的层次性。第一层次,师生走近文本,解读的是文本表层意思,进行的是浅层次的阅读感悟;第二层次,师生走进文本,品读词句,进行的是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最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母爱,并说说哦自己的打算,发挥语文学习对人生的指引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教学要求: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担”“背”,正确书写“摔”、“瘦”,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翻山越岭”、“愧疚”、“重担”、“突发奇想”等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能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崇敬和爱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母亲》。
2、谈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令作者终身难忘的事。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我已经读了好几次,但每次都非常感动。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朗读情况。
3、检查预习。A 出示词语认读:
瘦小
重担
力大无穷
翻山越岭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责怪(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3)文中“我”突发奇想想干什么呢? 责怪:找个近义词 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B 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读)
“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
(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
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四、品读课文。
1.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什么意思呢?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的意思,读懂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就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2.现在,请你尝试着用“心”去默读课文,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字,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词,也许是从文中的一句话、一段话,试试看,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感悟,试着把你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空白部分。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4.集体交流。
五、指导写字:翻、瘦
六、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六、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难怪我要——(指课题)第一次抱母亲。下节课,再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母亲对我的爱,感受我对母亲的“情”,再次感受我与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附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1)忆母亲(2—3)报母恩(4—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能带着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读读吗?指名2-3人读,齐读。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生病住院,我守护母亲的时候,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转身下床很吃力,于是我便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第一次抱母亲后我心情怎样?打开课文,找出文中一句话回答。出示小黑板:母亲竟然那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齐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为什么难过?(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竟然)什么意思?(没想到,出乎意料)哪些句子看出我出乎意料(或没想到)? 默读第一自然段,划一划相关语句。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3、交流
l
如生先找 “我没想到我妈那么轻。”或“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师:还有吗? l
如生找“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你们也找了这一句吗?从句子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使劲一抱”)我为什么使那么大劲?(我以为母亲很重)我以为母亲有多重?(100多斤)其实呢?(只有89斤)可能现在连89斤都没有了吧?你看,这一抱的结果怎样啊?(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l
(“用力过猛”)我为什么用那么大的力啊?(我以为母亲很重)我以为母亲有多重?(100多斤)其实呢?(只有89斤)可能现在连89斤都没有了吧?是啊,我实在是抱得太使劲了,差点仰面摔倒。难怪作者说——母亲竟然这么轻。
4、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连母亲的体重都不知道,我心里很——难过。你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心情了吗?谁来读读这句话。(4人)指导朗读,(如读得不好:“竟然”,你读出出乎意料了吗?我很难过会读得那么响吗? 读得好:你这个“竟然”读得好,把作者的出乎意料读出来了。)齐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问促读,紧抓关键语句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生成探索性问题:为什么我的心里很难过?促使学生往下文阅读,边读边思,自读自悟。)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心里难过,仅仅是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还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抓“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作者一直以为母亲怎么样啊?(力大无穷)他怎么会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的呢?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指名说)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3、(1)100多斤的担子
:100多斤的担子有多重呢?拿出一桶净水,让体重最重的学生上台搬净水,谈感受。感觉怎样?(重,搬不动)100多斤差不多有4到5桶?这位同学,冒昧地问一句,你的体重是多少?母亲的体重还不及你(和你差不多),只有——(80多斤),这么一个瘦弱的女子却要挑100多斤的担子,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指读第一句。
评读:担子重不重啊?那应该怎么读呢?/听了他的朗读,有没觉得担子很重?谁再来读读。(2)这句话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作者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呢?
(手里还要拉着我,背上还背着妹妹)是啊,肩上本来就有100多斤的担子,又要多背个妹妹,少说也有个三、四十斤,分量就更重了,真是举步维坚啊。指读。(评读:你背着妹妹,怎么把肩上那100多斤担子丢了呢?)(3)还有吗?
翻山越岭(小黑板出示该词)指读
什么意思?(翻一座座山,跨一道道岭。你爬过山吗?干什么去?(游玩时)感觉怎么样?(累,气喘吁吁,脚上像灌了铅一样。。。)指读该词。(评读:真累啊!/真不容易啊!/你似乎爬得很轻松吗?)
同学们游山玩水只爬一座山就那么累,而文中的母亲翻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山。而且她手里——拉着我。。。100多斤重的担子,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示小黑板读(翻山越岭)。注意,这是一位只有80多斤的女子。让我们包含敬佩之情,再次走进母亲的生活,齐读该句。(4)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从没想到她是——(引读)“用80多斤的身体„„担子。”此时作者我还以为母亲是力大无穷吗?(不)此时我很难过,是因为母亲——(引说)很辛劳[板书:辛劳]。
(5)像这样辛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两天吗?(不是)是——年复一年。创设情景:
l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中,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l
在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寒冬里,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l
一年、两年、十年、年复一年,80多斤的母亲总是“手里„„翻山越岭。”
引导感受: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却从来没有想过母亲这么辛劳,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心里——难过。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心情了吗? 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齐读小黑板。
5、这一段还有哪看出母亲很辛劳?(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让她来挑)
你认为重担应该由谁来挑?(我们)为什么?(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可是——(引读)“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但逢”什么意思?(只要)只要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母亲心里是怎么想的?(怕把我们压坏了,怕我们受累。。。)是啊,就算我们长大了,在母亲的眼里还是——孩子。她觉得挑重担是她的责任。
6而母亲承受的仅仅是这肩上的100多斤担子吗?(不是)母亲还要怎么样?(如生说养儿育女,师接着引——不仅养儿育女,还有什么?扫地、烧饭、洗衣,这里里外外/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活哪样不要母亲操心——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啊;外出挣钱养家,赡养老人。。。)是啊,这就是“重担”的真正含义。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挑的不仅仅是100多斤的重担,她挑起的实际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的重担,是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
7、小结:可是我们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哪里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此,(指小黑板)——我心里很难过。齐读小黑板“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紧抓关键句子、重点词语品读,展开丰富的想象练说,塑造了一位为养育子女,为家庭承受重担的艰辛的母亲形象,感悟到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
四、学习第三——五自然段
1、过渡:作者明白了这一切后,心里很愧疚,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又是怎么样的?
2、指读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意思就是什么?(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同学们再轻声读读原句,你体会到什么?(母亲觉得这事不足挂齿、理所当然、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小结:是啊,这就是母亲,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尽到了作为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平凡而伟大。
3、作者真正理解了母亲后,突发奇想,说——(引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让我抱你入睡吧。”可母亲说——(引读)“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这才答应。
4、请同学们感受这温馨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出示图片,师配音范读。)
5、母亲睡着了吗?(没有)她此刻百感交集,儿子的一抱让她热泪涔涔,你们说,母亲此刻在想什么?(儿子长大了,知道自己的责任了,懂得回报母亲了——师:是啊,而儿子的举动让母亲很感动/母亲付出的一切得到了儿子的回报,母亲很欣慰。。。)
6、母亲有千言万语想对儿子说,可是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化作了两行热泪[板书:两行热泪]。你们说,这是怎样的泪水?(板书:高兴、幸福、激动、欣慰、甜蜜)让我们用朗读向大家展示这人间的真情。齐读该段。
7、此时,病房里静悄悄的,其实我心中也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呀!作者我会对母亲说什么呢?(妈妈,你辛苦了!——是啊,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母亲经历了多少苦难啊!/
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孝敬你,让你过上好日子回报母亲——你的话让我想起孟郊诗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我要让你过好日子,住洋房——感受到了你的孝心,但母亲要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你说是吗?)
8、可是我也什么都没说,我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温情的一抱[板书:温情一抱],在这轻柔的音乐声中,让我们再来感受这温馨的一幕。齐读该段。(如第一遍读的较响:读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读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别打扰这对母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这个环节既是知识的运用,又是知识的积累。精炼的诗句概括了本文的主题:母爱的无私、伟大,我们要学会感恩母亲。使学生情感在此得到升华。)
五、总结:这真是“温情一抱报辛劳,两行热泪洒感动”啊![相机板书]同学们,作者通过第一次抱母亲才真正感受到了母亲几十年来的辛劳,决心要回报母亲,你们与母亲朝夕相处,你们真正理解你们的母亲吗?
六、作业
今天,老师留个作业,请同学们观察母亲的一天,真正走进母亲的生活,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
温情一抱
两行热泪
(感动 欣慰 幸福 高兴 甜蜜„„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启迪:关爱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语段: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动作,感受到作者的小心、细致与周到。)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同桌互练一下。
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说说理由。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1、出示语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②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③情景想象练习:烈日炎炎的夏天,母亲 ;大雪纷飞的冬日,母亲。
④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敬意来读好这段文字。
⑤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⑥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⑦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
⑧引导出“突发奇想”并理解。
⑨指导朗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过渡: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指名读。
5、齐读。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难过愧疚
轻轻摇动幸福快乐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为家庭的付出,认为父母给自己的关爱是天经地义的,从来不知道感谢母亲,不知道母亲也需要关心,也需要理解。学习这节课,意图让学生明白:爱是双向的。母亲也需要爱,当你享受着母爱的时候,也应该用心去关心母亲,感激母亲。
教学中,我沿着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带来的情感变化设计了这么几个教学块面:感受抱母亲的过程——体会“我”的难过之情——感悟我的愧疚心情——“我”用实际行动来关爱母亲——激情表达,指导生活。把重点落在“抱”母亲上,细读、品悟语言,体会“我”由于不关心母亲而产生的难过、愧疚心情。由此引发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通过读、说、展现“我”对母亲的回忆:母亲的无私、伟大、坚强的形象渐渐凸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为了生活奔波、为了抚养子女、为了照顾家庭,付出了艰辛劳动的母亲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而这一切,作为儿子的“我”竟然浑然不知,这一抱,启迪了“我”,也启迪了学生:生活中应该关爱母亲。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同仁九年制学校 成玲
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活动。
2、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引入母爱
1、同学们,还记得孟郊的《游子吟》吗?这是一首赞美谁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质疑课题,走进母爱
1、学生就课题质疑,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作者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文中作者总共抱了几次母亲?
2、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将不懂得地方多读几遍。(2)读书过程中把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3)流利的读完课文并找到问题答案的请举起你的右手。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抽查“翻山越岭”、“愧疚”两个词语,并造句。
三、精读课文,感悟母爱。
1、关注“第一次”,感受“我”的心情
过渡: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连翻身都很困难。)
师生品读文中第一处写“我”抱母亲的句子。想一想,这一抱,让我抱出了怎样的感受?
品读关键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
过渡:“竟然”一词表明作者很意外,作者怎么也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他与母亲朝夕相处了几十年,对母亲再熟悉不过了,他为什么就没发现母亲很轻这个秘密呢?
交流:理解两个“担子”的含义
A、“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过渡:原来母亲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啊!这真是“重担”啊。
过渡:母亲肩上的担子仅仅是那一百斤的东西吗?这个“担子”还装着什么?或者指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母亲肩上不仅仅是一百多斤的重量,她的肩上还有家里一切需要他操心的事,他挑的不单单是重量,更有责任,还有对子女满满的爱!理解了“重担”,再回头看“翻山越岭”,母亲挑着这样的担子是怎么“翻山越岭”的?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____ 背上_____ 肩上_____。
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中,母亲总是手里____ 背上_____ 肩上_____。
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____ 背上_____ 肩上_____。B、“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母亲为什么总是自己来挑重担啊?是因为她的力气大一些吗?(指名读句子)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母亲肩上的挑的担子有多重啊?那母亲就不累吗?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生存,都用那柔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多的重担,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生答)
过渡: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的感受怎样?(难过,愧疚)当得知了一切之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引读)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生:自由读
师:你能听懂母亲的话吧
生:母亲认为她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提.师:那些事指哪些事 生: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生:母亲为养育我们吃的苦.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师:那些事值得提吗 ?
生:当然值得提,因为母亲曾吃了那么多苦.师:那么多的苦和累,就被母亲这样一笑而过,在母亲的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儿女始终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过渡: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们任劳任怨。想想自己的妈妈:
2、挖掘文本内涵,联系自己的母亲(生:妈妈每天起来为我烧早饭,也很辛苦.生:我的妈妈常为我的学习担忧.生:我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得照顾我.)
3、关注“第二次”感悟母亲的心情
过渡:此时,作者也想了许多,内心感到深深的愧疚,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抱母亲入睡,一个儿子抱着自己母亲的动人画面就在此刻出现了:(1)师配乐朗诵“我坐在„„”课件出示,配乐。(2)再引读最后一句“„„我突然看见,有两行泪水„„”
(3)为什么有两行泪水流了下来?(生交流讨论)这是两行什么样的泪水啊?
四、小结升华
1.“第一次”对比“无数次”
过渡:从小到大,母亲抱过儿子多少次,而儿子长这么大,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高兴,那么欣慰。儿子对母亲的爱,与母亲对儿子的爱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个孩子,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啊!那作为我们,该如何来报答母亲的恩情呢?(生交流讨论。)
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老师也坚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用你们有力的肩膀抱起自己的母亲,帮她们分担忧愁,共挑重担。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作业设计
1、将联想到的关于母亲的名言警句写出来。⒉今天回家帮妈妈干一件家务。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方案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评价: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出自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小结: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这样年复一年。(谁能读好这句话)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在泥泞的道路上,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我一直以为,可没想到。(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愧疚、自责)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生活的重担、责任)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小结: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讶 难过 愧疚)(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