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处理完全流程
针对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放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年限,延长毕业生择业期的政策。
在择业期内,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已落实就业单位,其档案及户口管理的处理;二是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的处理;三是对于升学的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的处理。
一、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已落实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和户口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并且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负责其档案、户口的管理,在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有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公章,即签订了正式有效的协议书,毕业生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单位所在地。
就业单位是中省直单位的,只需有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盖章,不需要有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即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就业单位。
2、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已就业,但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未批准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管理的处理。
(1)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但未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是订立了《劳动合同》,此时其档案及户口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处理方式相同。
(2)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但属于灵活就业,即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有用人单位同意录用的公章,而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未批准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的管理,其档案及户口处理与未落实就业单位处理方式基本相同。
一般情况下,毕业生的档案转寄地和户口的迁移地是一致的,但毕业生的档案转寄地和户口迁移地也可以不相统一,即在灵活就业时,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毕业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城市,而用人单位因为某种原因需要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此时,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转寄至用人单位;入学时户口迁移到学校集体户上的,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其户口迁移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二、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1、毕业生未就业即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办理派遣手续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没有用人单位接收,或在规定的择业期过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将档案和户口转回其生源所在地,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要接收其人事档案,公安部门要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2、对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学校要按规定在择业期内进行保管。
3、对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志愿将其档案及户口转入其生源地(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并且与该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或就业代理协议的,可依据《就业代理协议书》或《人事代理协议书》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及户口转入该城市。
三、升学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对于参加专升本考试被录取和考取研究生的高校毕业生,其档案及户口可以做以下处理:
1、对于升学的毕业生,其所考取的学校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的,毕业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到所毕业学校转寄档案及户口关系;
2、升学的毕业生所考取的学校不接收毕业生的户口的,毕业生可持录取通知书将档案转寄到所考取的高校,并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户口转回生源地。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后,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后,一部分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一部分毕业生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极少数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主客观原因需改变就业去向;尚未落实就单位的毕业生寻找到就业单位后要重新办理就业手续;上述毕业生再办理就业手续通常称改派。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均可以办理改派手续。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时需提供一下材料。(1)毕业生原来的报到证。(2)原接收单位的退函,用人单位应在退函上说明毕业生改派的原因。“原接收单位”是指签发在报到证上的、毕业生应去报到的单位,包括用人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3)同就业单位新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从用人单位改派回生源地的可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后,可持重新办理的报到证办理档案关系及户口,将档案及户口转到改派地。档案在个人手中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1年,如超过时限会给报考公务员或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带来诸多麻烦。
第二篇: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赵天宇 鲍风雨 田一蕾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机制的出现,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处理方式已呈现出多元化。正确处理其档案及户口,有利于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更有利于保护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分毕业生在择业期内未就业、已就业、升学和改派四种情况,介绍如何处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
关键词: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户口;处理
为适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择业期内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各高校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对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采取了多样灵活的处理方法。针对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延长毕业生择业期”的政策,即放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年限,凡在择业期两年内找到就业单位的,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办理有关毕业生就业手续。毕业生档案及户口的处理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是毕业生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校的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对档案及户口如何处理并不是十分明晰,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在择业期内,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及户口可以根据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
一、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1、毕业生未就业即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办理派遣手续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或在规定的择业期过后,仍未落实就业单位,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将档案及户口转至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即生源地,人才交流中心要接收其人事档案,公安部门要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例如:小李入学前户籍是沈阳市铁西区,择业期内,小李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希望把档案及户口转回生源地,此时,依据《报到证》将档案转至沈阳市人事局,户口落回沈阳市铁西区。
2、对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本人要求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学校要按规定在择业期内进行保管。
3、对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志愿将档案及户口转入其生源地以外的城市,并且与该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或就业代理协议的,可依据《人事代理协议书》或《就业代理协议书》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及户口转入该城市。例如,小李是铁岭市生源,毕业时,与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直属单位--------辽宁华育高校毕业生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简称华育中心)签订了就业代理协议,即可依据《报到证》将档案转至华育中心,户口落入沈阳。
二、在择业期内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1、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并且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负责其档案、户口的管理,在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上,有用人单位及其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公章,即签订了正式有效的协议书,毕业生可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单位所在地。例如:小李是铁岭市生源,择业期内,被沈阳中捷友谊厂录用,并且沈阳市人事局同意接收其档案及户口,可依据《报到证》将档案及户口转至沈阳市。
就业单位是中省直单位的,只需有用人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公章,不需要有就业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即可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就业单位。例如:我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毕业生到我院工作,只需要我院(用人单位)和辽宁省教育厅(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即可依据《报到证》将档案及户口转至我院。
2、在择业期内毕业生已就业,但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未批准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管理。
(1)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但未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是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此时其档案及户口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处理方式相同。
(2)择业期内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但属于灵活就业,即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只有用人单位同意录用的公章,而单位所在地的地市级以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未批准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的管理,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与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处理方式基本相同。
通常情况下,毕业生的档案转寄地和户口迁移地是一致的,但毕业生档案转寄地和户口迁移地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即在灵活就业时,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属于毕业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即非生源地,而用人单位因为某种原因需要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此时,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并依据《报到证》办理派遣手续,将其档案转寄至用人单位;入学时户口迁移到学校集体户上的,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其户口迁移回生源地。例如:小王是铁岭市生源,择业期内,被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深圳)有限公司录用,并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深圳市人事局未批准接收小王的户口,此时,可依据《就业协议书》办理《报到证》,将档案转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深圳)有限公司,并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户口迁移回铁岭市。
三、升学毕业生的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对于参加专升本考试被录取或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其档案及户口可以做以下处理:
1、毕业生所考取的院校同意接收档案及户口的,毕业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将档案及户口转到所考取的院校;
2、升学的毕业生所考取的院校不接收毕业生的户口的,毕业生可持录取通知书将档案转寄到所考取的高校,并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户口转回生源地。
例如:小张是铁岭市生源,毕业时,考入沈阳工业大学,但沈阳工业大学不接收户口,此时,小张可持录取通知书将档案转寄到沈阳工业大学,并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证明》将户口转回铁岭市。
四、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后,其档案及户口的处理
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后,一部分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一部分毕业生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极少数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主客观原因需改变就业去向;尚未落实就单位的毕业生寻找到就业单位后要重新办理就业手续;上述毕业生再办理就业手续通常称改派。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均可以办理改派手续。
毕业生在办理改派手续后,可持重新办理的《报到证》办理档案关系及户口,将档案及户口转至改派地。例如:小赵是铁岭市生源,已经被丹东克隆集团录用,并将档案及户口转至丹东,现在又被沈阳中捷友谊厂录用,沈阳市人事局同意接收,其可办理改派手续,并凭重新办理的《报到证》将档案及户口转至沈阳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国务院办公厅,?2002年3月2日。
2、《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辽政发[2003]26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年7月。
3、《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
4、《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5、《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辽宁省教育厅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第三篇:西安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接收报到流程
普通高校毕业生接收、报到流程
■ 受理范围
派往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九区四县人事部门、高新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经开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曲江新区人才交流中心及市属各企业单位的毕业生。
■ 报到所需材料(以下材料复印件均需A4纸)
1、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2、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
3、户口迁移证或集体户口登记卡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入学前未迁户口者须提供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4、就业协议书原件及复印件(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不需提供);
5、中专生报到须提供招生底册复印件(可到学校或市招办复印),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具的就业报到证可免此项。
■ 报到程序
1、西安市生源回生源地毕业生,登陆西安毕业生就业网http://申报个人信息,再持一项第1、2、3项材料,到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换取《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介绍信》(以下简称《就业介绍信》)、核发《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员准入证》(以下简称《准入证》);毕业生持《就业介绍信》、《准入证》回各区县人事部门报到,办理存档及落户手续;
2、在西安市就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登陆西安毕业生就业网申报个人信息,再持一项第1、2、3、4项材料,到单位上级主管报到,由单位上级主管收集材料集中到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换取《介绍信》,核发《准入证》;
3、西安市四县(户县、蓝田县、高陵县、周至县)生源,专科学历毕业生,在西安市区就业,登陆西安毕业生就业网申报个人信息,再持一项第1、2、3、4项材料,到用人单位上级主管报到,由用人单位上级主管向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申报,审批通过后方可办理;
4、非西安市生源专科学历毕业生在西安市区就业,登陆西安毕业生就业网申报个人信息,再由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或单位所属区县人才机构)统一到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申领《准入证》。
领取《准入证》后,由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或用人单位所属区县人才机构)向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申报计划,同时在西安毕业生就业网中进行就业信息申报和查询审批结果;审批通过后,持毕业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户籍卡/户籍证明、就业协议书和《准入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换取《就业介绍信》。
第四篇: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
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主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做到“档随人走”。考研生,一般要在5月~7月前将学生档案和思想政治表现表寄到所考学校;已参加工作的,档案去向是工作单位,如果工作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会把档案寄到人力资源中心和人才市场。
未找到工作的,学校只能将档案寄到学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一般来说,档案在毕业后择业期可申请两年内由学校代管,择业期内未被转走的档案将在期满后,由学校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参与西部计划或支教工作的,档案将由学校保管,等支教期满再来学校提档案。
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档案看似一时用不到,但“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会影响个人利益。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谋新职业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
其次,会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毕业生想换工作,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就不能计算进来,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将不复存在,势必会造成一定损失。
第三,会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弃档族”补救方案
1。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档案关系理顺;
2。“口袋档案”要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若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相关部门核实,若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3。“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
4。对于那些不知档案在何方的,则可以向学校、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及第一份工作的用人单位咨询。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
青岛市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档案档案转递流程
(壹)
(一)报到证已派遣到本市单位的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
1.范围:①毕业前与接收单位通过“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签订协议、毕业时报到证已派接收单位的毕业生;②一年内在本市有新单位后与原单位解约并通过“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签约办理完改派手续的毕业生。2.提取档案:毕业生通过档案查询方式,经查档案在我处的,须由用人单位(指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及人事代理中心)安排专人持①报到证、②身份证、③提档证明信(全为原件)提取档案,不得委托毕业生本人或他人提取档案。
3.返回回执:接收单位收到档案后,应及时将档案回执签字盖章后送(寄)回我处。
4.注意事项:
①报到证所派单位与提档单位不符的不能提取档案;②接收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需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单位派专人办理提档手续;③未办理改派手续的,新接收单位不能提取档案;④报到证派遣到接收单位,但未通过“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签约的,必须补办网上签约后才能提取档案。
(二)已办理二次派遣手续的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
1.范围:毕业时报到证派回生源地,在两年派遣期内又找到接收单位,并通过“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签约,办理过二次派遣手续的毕业生。2.提取档案:毕业生通过档案查询方式,经查档案在我处的,须由用人单位(指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及人事代理中心)安排专人持①报到证、②身份证、③提档证明信(全为原件)提取档案,不得委托毕业生本人或他人提取档案。
3.返回回执:接收单位收到档案后,应及时将档案回执签字盖章后送(寄)回我处。
4.注意事项:①派遣期内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提取档案前必须办理二次派遣手续,未办理派遣手续的,不能提取档案;②报到证所派单位与提档单位不符的不能提取档案;③接收单位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的,需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单位办理提档手续;④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接收单位和人事代理单位在为毕业生办理完二次派遣手续一月内必须到我处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三)本市改派至外市毕业生档案转递流程
1.范围:①毕业时已派本市单位后又改派至外市单位的毕业生;②本市未就业毕业生在外市有接收单位并办理改派手续的。
2.提取档案:毕业生通过档案查询方式,经查档案在我处的,应持①已改派到新接收单位所在地地级市毕业生主管部门或外市接收单位的报到证、②新接收单位所在地地级市毕业生主管部门开具或盖章的提档证明信、③身份证(全为原件)到我处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3.返回回执:提档人将所提档案送往开具提档证明信的单位或人事代理单位,由接收档案人员将档案回执签字盖章后送(寄)回我处。
4.注意事项:①毕业生首先需通过“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办理报到手续;②外地已有接收单位但未办理改派手续的不能提取档案;③报到证所派单位与提档单位不符的不能提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