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3 19: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1年9月21日第33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了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保障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诉讼秩序,促进诉讼诚信,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市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本意见所指的虚假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为获取非法利益或规避法定义务,采取串通他人、伪造证据、捏造案件事实、虚构民事法律关系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或利用虚假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申请执行,误导人民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或执行,以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诉讼行为。

第二条常见的虚假民事诉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民间借贷案件;

(二)以设立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建筑施工企业为被告的借贷、买卖、租赁等财产纠纷案件;

(三)涉及认定、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离婚、财产纠纷案件;

(四)存在法律或政策限制的房地产权属纠纷案件;

(五)以资不抵债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为被告的劳务、财产纠纷案件;

(六)以改制中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

(七)以涉及拆迁安置补偿的自然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分家析产、继承、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八)涉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案件;

(九)保险合同纠纷案件;

(十)存在执行异议的执行案件;

(十一)其他存在异常现象的案件。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能属于虚假民事诉讼案件:

(一)原告起诉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不合常理,证据的真实性难以确认;

(二)当事人之间为亲属、朋友、关联单位或上下级关系,在诉讼中不存在实质性的对立;

(三)原、被告配合默契,一方对另一方诉请的事实与理由不合常理的自认,双方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诉辩对抗;

(四)据以进行诉讼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完全真实,存在虚构部分事实;

(五)当事人从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手续存在伪造可能;

(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案件事实陈述不清;

(七)调解协议的达成、案件的执行异常容易;

(八)人民法院不确认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原告即表示撤诉;

(九)诉讼中有其他异常表现。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大厅或人民法庭立案窗口设立禁止虚假民事诉讼的警示,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

立案人员应着重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材料,重点审查原、被告身份是否真实,委托代理人的授权是否真实,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人身、财产、职级或关联关系,以及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符合常理。

为防止虚假代理,立案人员应当要求提起诉讼的自然人当面签署或出具经过公证的授权委托文件,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场的,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诉讼的,应提供有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营业执照副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有效的联系方式。

第五条审判人员在审理中发现案件具有本意见第三条列举的情形之一,存在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应告知当事人进行虚假民事诉讼的风险和法律责任,同时向庭长、主管院长报告,并将有关案件异常情况记录附卷,在此后每个审理环节予以警示。

第六条对具有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案件,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

(二)要求证人出庭作证;

(三)适当加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强化对证据的实质审查;

(四)向利害关系人通报情况,并通知其参与诉讼;

(五)加大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力度;

(六)就有关问题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士予以说明;

(七)加强对调解协议合法性的审查;

(八)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七条对具有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案件,经人民法院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应按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予以拘传。

原告拒不到庭或无法联系,委托代理人对案件具体事实又无法说清或缺乏必要证据证明的,应以举证不能为由裁定驳回诉讼请求。

原告不能证明自己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裁定驳回起诉。

第八条对具有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案件,人民法院通知当事人提交原始证据或者其确切掌握的证据或者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交原始证据或拒不提交其确切掌握的证据,或者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认定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证据不足。

第九条对具有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原、被告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据,包括民事权利义务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标的物用途、履行方式、履行依据、基础合同以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状况等。

第十条对当事人轻易达成调解的疑似虚假民事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审查调解协议是否可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不得在事实未查明、责任未分清的情况下出具调解书。

为查明案件事实,分清责任,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基层组织等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并可通知利害关系人参与听证。

第十一条对执行阶段涉嫌虚假民事诉讼的案件,执行部门应严格审查执行标的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预先公示,设立案外人异议期,对案外人提起的执行异议,应严格审查,防范在执行阶段发生虚假民事诉讼。

对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的案件,应审查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文书是否系当事人通过虚假仲裁、公证获取,并审查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文书是否可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查明事实,听证会可以邀请仲裁员、公证员列席并听取其意见,并可通知利害关系人参与听证。

第十二条立案阶段经审查确认属于虚假民事诉讼的案件,应对当事人依法予以训诫,并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对具有虚假民事诉讼嫌疑的案件,当事人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经审查确认属于虚假民事诉讼的案件,当事人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裁定驳回起诉。第十四条经审查确认属于虚假民事诉讼的案件,已经作出生效裁判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生效的裁判文书,并裁定驳回起诉。

执行中,执行人员查明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文书系当事人通过虚

假民事诉讼、仲裁、公证获取,应不予执行,并提出再审建议或司法建议。

第十五条对参与制造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诉讼参与人及案外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予以训诫、罚款或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其行为性质并按照以下规定,及时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了提起虚假诉讼,或者在虚假诉讼过程中,指使他人提供虚假的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等伪证,或者受指使参与伪造证据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移送处理;

(二)在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过程中,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或者伪造公司、企业等单位印章的,或者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移送处理;

(三)为逃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进行虚假诉讼,套取、转移财产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移送处理;

(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虚假诉讼,骗取公私财物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移送处理;

(五)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诉讼,侵吞本单位财产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移送处理;

(六)国家工作人员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诉讼,侵吞公款或本单位财产的,以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移送处理。第十六条对于制造或协助当事人制造虚假民事诉讼的律师、法律工作者、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及其它中介机构,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处以训诫、罚款或拘留外,还应当依法向司法行政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建议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律师、法律工作者、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及其它中介机构,因制造或协助当事人制造虚假民事诉讼受到民事制裁或行政处罚的相关情况,应通报全市法院并在各法院立案窗口公示。

第十七条虚假民事诉讼案件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申诉、再审申请或检察机关针对虚假民事诉讼提起的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接访立案;通过审查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及时再审。第十八条受害人以虚假民事诉讼侵害其合法权益为由提起财产损害赔偿之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自然人因人身权利受损害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对揭发、举报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单位和个人,经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鼓励。对参与制造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严肃处理。对积极防范和查处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人员,应当予以表彰。

第二十条基层人民法院发现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应当及时在本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

第二篇:防范虚假信息总结报告

育才学校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宣传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防范虚假信息诈骗意识,根据漳州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漳州市公安局《关于组织开展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漳公综【2013】430号)要求,我校组织开展“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宣传进校园”活动,在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学生手绘手抄报等系列活动进行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学生掌握了解防骗知识和技能,使之能成为千万个家庭的“宣传员”。

学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安全意识,增长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安全知识,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防范虚假信息诈骗教育活动,引导和发动全校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到防范信息诈骗活动中去,与全社会一起共同营造和谐环境。

学生的安危不仅仅牵动了一个家庭,更牵动了我校每一位教师的心,学生无小事,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是细心加耐心,让每一个在我校学习的孩子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第三篇:治理虚假广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广告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因为如此,个别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单位受利益驱动,设计、制作、发布违法违规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甚至违背了社会道德标准,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2.答案提示

违法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包括:

(1)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一些企业(广告主)在利益驱动下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违法广告进行宣传,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争夺市场。一些广告经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降低审查标准,迎合企业不正当要求。

(2)法律不健全,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正,形成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广告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加之执法环境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戒。

(3)广告商法律意识淡薄,消费者维权意识弱,致使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4)广告监管机关执法人员数量少,执法不严,造成了不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广告,妨碍了公正、公开、公平执法。3.答案提示

答案为BD。B项错误。“健全广告法律责任制度”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一出问题就完全由责任人负责。因为治理违法违规广告的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消除违法违规广告,这需要在广告的设计、制作、宣传等过程中都严格监督、依法办事,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一个人身上,各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

D项错误。交纳保证金这种强制性措施不适合应用于治理广告问题的工作中。因为,治理违法违规广告问题主要还是要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D项中的措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强制性干预,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4.答案提示

规范广告市场秩序

在商品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广告无孔不入,随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它确实给人们了解、购买、推销、使用商品带来了极大方便。《广告法》的颁布对于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但广告业依然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从目前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来看,违法、违规现象主要表现为:欺诈性广告,即广告内容含有欺骗性,如在诸多的药品广告中,无视客观事实,治愈率张口就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违禁性广告,即广告用语胡编乱造,盲目吹捧相关商品;庸俗性广告,即广告内容庸俗不堪,甚至有淫秽性宣传;误导性广告,突出表现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方面,如厂家为了表明自己药品的特殊功效,在广告中先用不同性别、年龄、身份的患者现身说法,再由医生(至少是医生装束的人)或某专家介绍药品药性及治愈效果,最后再以医疗机构作保证,根本无视法律规定。

《广告法》实施十余年,如此猖獗的广告违法违规行为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进一步加大对广告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生产厂家与媒体的行为已势在必行。

(1)集中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搞好部门协作,加强办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形成执法合力,以惩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广告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强化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媒体的监管,加强广告监测,严厉打击设计、制作、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2)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办的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典型案件,根据具体情况,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监察、纠风等部门联合公告。

(3)建立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广告信用评价体系,对诚实信用、守法经营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给予通报表彰;对把关不严、违法违规现象突出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降低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此外,根据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和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

(4)建立新闻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对发布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问题严重或者放弃广告终审权而导致新闻媒体广告发布出现导向错误的新闻单位,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违法事实后,由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分或者调离工作岗位,必要时追究其主管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广告专项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难度大,只有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使广告市场秩序根本好转。

第四篇:如何治理虚假发票报销问题

如何治理虚假发票报销问题

发票又称发货票,是一种商事凭证。它是在商品交易,提供劳务服务和从事其他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由收款方填开给付款方,凭以付款的书面证明;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是会计人员凭以记账进行会计核算,计算应纳税款的原始凭证。由于发票是法定的财务收支凭证,所以有不少人在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伪造兜售假发票,造

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还有的人利用职务之便,用报销虚假发票手段侵吞公款,成为靠“报销”致富的腐败干部。虚假发票的存在,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国家税款和资金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所以发票管理问题一直被税务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所重视。下面对如何控制虚假发票报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虚假发票出现的原因

发票是财务收支凭证,并且包含一定的税款。一些人为了偷逃税款,而取得虚假的财务收支凭证;还有人实际交易后无法取得发票,但需要法定凭证支取现金,这就出现了虚假发票的“求”。有了“求”,也随之就有了利益使然的“供”。双方的互为利益,就形成了虚假发票的“供”“求”链条。另外,虚假发票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商家为了招揽生意,获取利益,置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于不顾,开具虚假发票,造成票物不符;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的空子,开具虚假发票公款报销,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二、虚假发票报销的问题

虚假发票报销,就是利用假发票或虚开、大头小尾(发票上下联金额不符)等手段,进行报销,以此偷逃税款或骗取公款。假发票就是非税务机关监制、发售的发票。由于人们对发票真伪的识别能力较弱,往往拿到了假发票,也认不出来,使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对于虚开、大头小尾的发票,由于财务制度不严和财务人员鉴别能力不高等原因,往往会使不法分子套取到国家公款。

三、治理虚假发票报销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对虚假发票的治理,应本着“打防结合,边打边防”的原则,通过抓好宣传、检查、立法研究、网络协查、机构设置等环节,不断加强对虚假发票的控制,使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日趋规范。

(一)加强发票知识宣传,动员全民打击假发票

一是在发票宣传上要长期不间断地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对企业、个体用票户的宣传,一手抓对消费者的宣传。利用传播媒介,在报纸或电视上开辟“给您提个醒”或“发票又换版了”等专栏或专版,专门讲解鉴别真假发票的知识,提醒消费者索票,纳税人依法开票,形成良好的索票、用票环境。二是要利用各种媒体推出对假发票案件的打击处理系列报道,壮大打假声威,震慑犯罪分子。三是设立举报假发票奖励公告栏,以“重罚和重奖”为原则,实行发票“双奖”(举报有奖、发票抽奖),调动发票使用者主动打假、识假和拒假,增强全民的打假积极性。税务机关要为举报者撑腰、保密,同时还要以实际行动重拳打击发票犯罪分子。如,石家庄市地方税务局自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各县(市)内地税局都成立了发票打假“110”,只要有举报就要及时出动人员立即到达现场,核实情况当场处理。并且在全市范围内对定额发票实行了“二次抽奖”办法和发票违法违规案件举报查处奖励办法。

(二)加强发票的换版和检查工作

一是改革发票版式,完善票面设计,缩短发票换版年限。尤其是加强发票防伪功能,提高防伪的科技含量,让造假者无机可乘。例如,石家庄市地税局12月对所有的普通发票进行重新换版。1月1日起使用新版发票。10月1日又将定额发票进行换版。新版发票采用了高科技纸张以及密码防伪技术,有效地遏制了发票的伪造。二是“查账必查票”。税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帐目检查中,必须检查发票的领用、使用、保管等情况,并且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发票专项清理检查。三是采取轮回检查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办法。轮回检查就是按发票的种类进行排序检查,集中力量,逐户实地清理,在查全、查细、查深、查透的基础上,再检查下一种类发票,采取“滚雪球”式轮回,关键在于检查彻底、打击有力,消除隐患。随机抽取就是对所辖用票户做抽样检查,对抽中的业户的发票领、用、存、销和有无假票情况进行“解剖”式检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全查、抽查紧密配合。四是稽查人员在日常检查中不仅要对发票使用情况认真检查,而且要注重对发票真伪的辨别。同时呼吁其它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对被查对象实施会计检查或财务审计时,发现假发票后,及时通知税务部门,协助打击假发票。五是经常培训财务人员。每年举行2—4次发票识别知识培训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讲座,使财务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不给虚假发票开“绿灯”,同时提高鉴别能力,使虚假发票不能“蒙混过关”。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识别能力

一是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实现数据采集电子化,加强对纳税人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税控

第五篇: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研究——成因及治理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近代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迄今还未能找到有效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良剂。如今该难题仍是困扰未来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由于出于对企业的营销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不少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对虚假财务报告情有独钟,他们往往会利用对财务报表下手脚,从而达到吸收更多资金和业绩增长。如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不断的提高,而且手段越来越高超。如今虚假财务报告已经遍及全球,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对中国经济人来说,尤为熟悉的琼民源、PT红光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似乎今日仍历历在目。证券市场发生的欺诈案,几乎全部来自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由于企业内部的坏境和信息知晓度的,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确定性影响着散户大众的投资方向,如何能使更多的资金融入到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上市公司中,已经越来越使众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不遗余力的绞尽脑汁。这种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在如今已步入21世纪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成为治理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难题,这也恰恰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而更为困难的是,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200余年来,让经济人普遍认识到的是,财务报告的虚假更多甚至几乎所有都是动态。这也为我们的工作,尤其是未来财务会计工作中,着力研究其动态发展因素。归根结底,一切的犯罪违法都是为了利益。只要有利益存在,虚假就一定存在并不择手段。那么有效的遏制利益链的发生和成熟,继而有效的断裂利益链中的一环,使之发生连锁反应,将这种利益链崩溃。也将越来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方向。

成因:

我国乃至世界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主要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监督体制的不健全;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出于利益的最大化考虑;信息提供者自我本身的利己考虑。目前的我国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成为了不少企业公司,相继利用的完美工具。直到现在会计信息的监管恰恰存在着诸多误区乃至盲区,均为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现实并长期存在的讽刺般的现实基础。那么,清醒的认识这些不全、不合理,将能有效的在新时期新环境中稳定虚假财务报告的泛滥及充分的发挥治理的高效化和最大化。

成因一:立法不完善,监督不彻底

在21世纪新时期新阶段,应该依据我国实情,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指标和发展需求,以及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健全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教育,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能对虚假信息制造者和提供者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威慑,使之不敢或者不愿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进而导致造假者权衡一再放弃虚假信息,那将是最好的结果。归根结底,如果我国能强化信息质量责任体制,并实行严格的经理市场禁入制度,改善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中的诸多误区,对虚假信息提供明确相关的惩罚制度,将有助于根本上解决虚假财务报告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我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采取从严打击,尤其是会计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给消费者和市场造成动荡,以及财产损失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而且,在我国目前单一监管层出不穷,但是很难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并且也在处理过程中忽视综合整治的重要性,这也是症结之一。例如,独立审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根本因素。不过这仅仅是监管者试图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达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仅是上市公司财务报

告监管链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其他环节的并举,作用才能充分体现。这是思想存在误区,更是现实误区。也正是这些误区,严重的降低了监管的力度,同时也成为金融犯罪滋生的罪魁祸首。

成因二:民事赔偿问题长期存在我们社会中的,民事案件的最终目的,不过就是民事赔偿。说到底,解决不了民事赔偿问题,就解决不了民事问题,目前对我国社会只能依赖于《消费者保护法》,这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在《消费者保护法》中对民事赔偿的认定过于模糊,而且量刑过轻,基本上就是骗一赔一,这对信息欺诈者没有根本上的利益损失,这是不够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被欺诈进而遭受的损失不仅是既得利益,还应该计算长期利益乃至未来利益增值空间。这么浅显的道理,不用说经济人,就是普通大众都能完全理解并感同身受的。可以想见,如果是骗一赔十,那么金融信息欺诈者将会不得不考虑得失的因素,从而减少欺诈的手段和胆量。因会计信息欺诈造成投资者损失的民事赔偿能够在法律中更具体化,那么可预知的未来,信息欺诈的空间将会大幅缩小。对于触犯刑法的,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成因三: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以及上市公司上市规定及制度导致平衡难达一致

会计认知的有限和会计监管的缺失决定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艰巨性。其中包括计量,有效传递信息,以及独立审计,想要各个方面做到平衡且动作一致,效果最显著,无疑有很多路要走。同时也因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性是变化的,这也给独立审计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可能随着资金的流动,虚假的报告也会演变成真实的,或者直接被掩盖。

众所周知,公司上市条件很是严苛,公司申请上市应遵循的法规主要有《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公司要上市必须满足上市条件。包括主体资格、公司治理、独立性、同类竞争、关联交易、财务要求、股本及公众持股等一系列的因素。不过这些指标设计时考虑过于简单化,过于硬性规定,没有具体考虑公司上市后会随市场经济的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既造成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又很容易使一些不健康的市场规律找到漏洞。

【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顺应市场要求应实行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减少制度干预,利用市场调节股票机制,控制市场资金流向,政府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加以干预,这样可以实现政府、证劵所、上市公司、股民之间的利益平衡。

而且《上交股票上市规则》《深交股票上市规则》均规定,符合以下规定的股票实行ST处理:最近两个会计的审计结果显示其净利润均为负值;最近一个会计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在实施ST处理期间,财务状况无明显改善,根据该审计结果已构成3年连续亏损的,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证监会提交暂停上市的建议。这些措施的初衷点是好的,可以保证市场资金的健康稳定流动,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刚上市的企业容易感到压力巨大。如此一来,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硬性要求,就会为了业绩去虚假报告企业财务。

成因四:重遏制,不重教育

经济活动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在经济活动中,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严苛的制度乃至法规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监管效果。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谨的道德理念发生激烈碰撞时,人们将会选择什么,只有到当时才能得知。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目前还比较落后,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将教育潜移默化化,才能当利益与道德发生碰撞时,我们能更倾向于道德伦理。仅靠制度法规,不能从心理上让人们接受这种意识是不行的。“硬性”的监管手段是必须的,但是更应该重视诚信教育,而且是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不仅包括中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还是市场导向者还是企业家等等这些证券市场的身体力行者,而且还应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

成因四:企业管理及经营者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经营高层即公司董事会或经理部门本身掌管着一定多数的公司股份,或者公司执行部门存在业绩压力的前提下,为了是公司的股价更高,经营更加稳定,募集资金更多,进而使得自己或公司的市值增加,从营业收入上,对报表进行篡改,提高毛利率,降低营业费用,提升营业利润,夸大本业务的业外带动收益,及盈余利润成长空间……..因为人们长久以来非常重视公司的营业收入成长、毛利率变化、盈余成长及每股盈余。这样能够顺利地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扩大产业的市场流动化,增强其股的上扬力度,更便于增发新股,操纵损益,发布更为虚假的财务报表。而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很多上市公司均是由国有企业改装过来的或者仍然是以国有资本为绝对主体,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仍带有很强烈的计划性,缺少足够的市场性,这样便不可避免的,让很新晋上任的领导为了粉饰自己的业绩,展现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绩效,篡改财务报表的数据,为其升官等利益谋求最大化。成因五:信息的不对称性

前面我们提到,如果经营高层即公司董事会或经理部门本身掌管着一定多数的公司股份,或者公司执行部门存在业绩压力的下,他们掌握着公司真正的财务情况分析数据,但是众多的少数股持有人以及广大的散户并没有能力到达企业管理的中心地带,那么,这也意味着他们无从得知企业的真实情况,如果此时,大股东们为了自己的业绩考虑,操纵报表,虚高利润,就易造成很大的资产泡沫,导致资金的错误流向,则此时,信息的不对称性的劣势将暴露无遗,而且,我们大陆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股空前强大但是却缺乏所有者,因为所有者名为国家,但是国家不能也无法参与管理企业,那么需要代理人代为管理,而代理者的分化,导致权力过多的重叠或者匮乏,直接导致所有者其实空置的局面,管理层就成了这部分股票的真正主人,此时,小股东又有不想麻烦过多操心的倾向,不去监督大股东管理层,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为虚职。管理当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欺骗股东,以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会计人员会伙同这部分蛀虫肆意而为,沆瀣一气共同作假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不实陈述,此后果必然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资金的流动,甚至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乃至社会的稳定。严重者更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因六: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动机是普遍的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市场信息的持有者和提供者,他们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动机考虑往往会透过自己手中的权利或杠杆,撬动市场资金的流动方向,使自己得到某种不为人知的好处。比如,一部分股市专家,利用散户对自己的访谈或评论的信任,推动资金流向他所想的股票,从而人为推高此股,再通过亲友购买此股,达到隐性赚钱的目的。

治理:

治理一:完善法制教育,改善现行法律的缺陷及漏洞,及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一个时期的法律应该适合一个时期,在今天,我们应该依据我国实情,对一直以来存在于法律上的漏洞进行足够,以及一次性的修复,健全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教育,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强化信息披露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也目前急需要做的,原因是过高的诉讼成本和偏低的诉讼效益,常常制约着诉讼提起的概率。换句话说注册会计师被真正提起诉讼的概率极低,所以需健全民事赔偿机制,更需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那么改进诉讼方式就势在必行了,比如当一方人数过多时,可以参考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一样,选举出一位代表,代表各方共同意志。这样做可以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诉讼效益偏低可以通过,改善法律法规中对市场经济犯罪从重处罚力度。而且,中国法律规定举报人需要举证,单从一个个体想要举出管理层及大股东的非法事件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财务报表可以直接充当举证证据的话,那么,将有利于普通投资客的法律权益的维护。也会使那些管理层大股东们完善自己的作为,并且还可以将

举证的责任完全转交给管理层,大股东,以及注册会计师等人。便于保护经济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治理二:完善证监会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证监会,只是我国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并不参与到政府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政府应当给予证监会充分的调节机制和空间,使得证监会成为真正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应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管相结合,利用上市公司的相互监督,更有利于证劵市场趋于稳定。

治理三:加强经济活动各类相关人员的教育

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法制教育,使之从根本上,道义上接受司法的监督和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也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各上市公司,政府部门,会计师也应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职业道德守则进行职自律。使个人、投资者还是市场导向者又或是企业家等等这些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而且还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都能恪尽职守的自律和他律。使得我国经济活动良好稳态的发展。

治理四: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包括信息的对称化)

(1)首先应该实施国有股减持。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而来,国有资产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这样既降低了人们充分投资的欲望,还减少了外来参与的可能性,长久以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的聘任,不仅受到国家(大股东)的控制而且难以和其他股东进行合理充分有效的互动交流,难以避免,在一家独大的基础上,发生本不应该发生的舞弊以及选择不利,以致成为一言堂,难以吸收新鲜血液,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管理层和大股东拥有会计信息分享计算方面的权利,给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剧了众多投资客的权益。降低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比重,引进其他投资能够相互制约股东间的行为。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为我们均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就必须构建由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机制。虽然在国内可能性还比较低,但是也应该不断的削弱大股东及管理层完全控制独立董事的局面。而且,在独立董事确认后,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协调独立董事与管理层以及大股东和监事会的关系,使之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机制。还可以让公司的中小股东评判独立董事的绩效,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手段。这样一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再过分的受大股东及管理层的制约,并在市场操作中,提升了独立董事个人价值和影响,这对独立董事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按照《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体系是可以真正起到防范高层及会计舞弊的。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公司领导的不作为导致的会计舞弊,也可以避免应高层的腐朽给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损害。因此,应该提高宣传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而且通过内部的控制,对上市公司的每个个人行为进行有必要的评估、检查及考核,做到奖惩如一,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从而引导公司走向健康的方向。

(4)逐步信息对称化。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结构、信息透露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可以通过加强中小股东等跟公司一切有关的信息需求者参与到公司决策的动机和能力。另外,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的频繁度和全面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司法机关也应该在对公司管理层造假的处罚上加大力度,增加管理层造假的成本和法律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治理四:完善会计师制度

首先我们应当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修正政府与上市公司体制,优化两者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行环境。杜绝政府部门行政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保证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独立性。同时政府也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让这个行业的人充分的实行自律,对于舞弊者以及与腐败政府人员勾结者实施严厉打击,并终身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而且,类同于律师事务所,可以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推行“合伙制”才能真正实现民事赔偿,使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自愿承担起风险。

下载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范和治理虚假民事诉讼行为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理隐患 防范事故

    安全连着你我他,防范事故靠大家。安全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只有安全,才能保证我们品尝到生活的幸福和欢乐;只有安全,欢乐和幸福才能永远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安全无时不在,无处......

    治理过度医疗行为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治理过度医疗行为 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文件关于治理过度医疗行为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看病贵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

    2月份行为治理总结

    掘进五队二月份人员行为治理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矿井人员行为治理工作,规范人员行为,强化现场管理,真正做到超前预控,现将2月份本队人员行为治理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干部抓......

    如何治理拉票行为心得体会

    如何治理拉票行为心得体会 坚决治理拉票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环境,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治理拉票行为?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为什么会出......

    申请书(申请诉讼行为保全用)——(民事诉讼,申请书)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申请书 申请人:____,男/女,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____族,____(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____。联系方式:____。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__......

    关于治理虚假违法不良广告的规定

    关于印发《关于治理虚假违法广告的规定》的通知 鲁工商广规字〔2012〕8号 各市工商局、市委宣传部、新闻办、外宣办、商务主管部门、公安局、监察局、纠风办、经信委、卫生......

    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广告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日益泛滥的虚假广告,既给公众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极大损害,也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已......

    虚假广告的存在原因及治理对策

    虚假广告的存在原因及治理对策 虚假广告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分析虚假广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广告法律法规不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