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9:5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

第一篇: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 1、2、3、不收取诉讼费用。举证责任由原告人承担。精神损失不赔偿。刑事案件审结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

4、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或者裁

定。

5、调解达成协议并当庭执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

是应当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及书记员签名后生效。

6、有共同侵权人,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仅要

求部分共同侵权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可以对其他共同侵权人(包括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侵权人)一并主张权利,但是共同犯罪案件中的同案犯在逃的除外。

7、有共同侵权人,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放弃

对其他共同侵权人的权利主张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相应的法律后果,并在裁判文书中说明其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

8、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公诉案件的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

罪的,对于已经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9、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公诉案件,对于已经

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进行调解,不宜调解或者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10、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协议并全部

履行,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除外。

11、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可依申请也可依职权。诉前财产保全须

依申请,申请人在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十五日内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已于2000年1

年12月9日起施行。1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

2000年12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

(2000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14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40号)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吉高法〔2000〕46号《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的案件,原告一方要求增加赔偿数额,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条的规定,对于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提出先予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裁定先予执行或者驳回申请。

此复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2000年12月

第三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意见(试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意见

(试行)

沪高法(2005)393号发布 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为正确适用法律,切实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上海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供本市各级法院办案时参考。

第二条

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首先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适用民事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第三条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合法、合理、合情为基本原则,判令赔偿义务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或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条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努力争取“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第五条 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贯彻提高诉讼效率和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原则。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第六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仅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以及因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

第七条

因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不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八条

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被害人以外的其他人的财物遭受损失的,以及并非被害人近亲属,但为被害人承担了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的,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赔偿权利入可以在刑事案件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九条 聚众斗殴或互殴的参与人均构成犯罪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斗殴中一方受重伤或死亡的,赔偿权利人可以在刑事案件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十条

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十一条

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国有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受损失的单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二条

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诉讼请求涉及死亡赔偿金、生活费等,赔偿权利人人数众多的,应当列为共同原告人,并可以推举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但必须经其他权利人授权。

被害人死亡后,部分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通知其他权利人参加诉讼。不参加诉讼,又不放弃实体权利的,仍应当追加为共同原告人,但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除外。

第十三条

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赔偿权利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仍应当将赔偿权利人本人列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第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是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人,包括:刑事被告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入的遗产继承人,以及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共同致害人,是指与被告人共同实施了侵害行为,但其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以及依法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入。

第十五条 在逃的同案犯不列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十六条

刑事被告人及共同致害人系未成年人的,可以将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列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并由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审判时被告人已成年且有经济能力的,应由被告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囡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实施犯罪行为致人损害,雇员与雇主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为共同被告人。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他人的犯罪行为遭受人身损害,向雇主提出赔偿要求的,不属于附带民事诉讼受理范围。

第十八条 被告人亲属在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自愿代被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准许,但不列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被告人亲属自愿补偿被害人的,无需征得被告人同意。

第十九条 分案处理的共同犯罪案件,前案中的被告人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先行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承担的赔偿责任超出其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有权就超出部分向后到案的共同犯罪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予以追偿。

前案的附带民事赔偿未得到执行或部分执行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仍可以在后案中就未执行部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按前款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处理。

第二十条

由不同法院分案处理的共同犯罪案件,原告人分别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其中一个法院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合并审理。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受理

第二十一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二)有明确的被告人;

(三)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四)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或共同侵害人的侵害行为所造成的;

(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第二十二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十三条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般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状。对于无法委托诉讼代理入且书写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审判人员应当对原告人的口头诉讼请求详细询问,并制作笔录,向原告人宣读;原告人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状应当载明原告人和被告人的身份事项、原告人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法律依据、证明原告人所受到的物质损失的有关证据。原告人应当在附带民事诉状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起诉的时间和联系方式。

第二十五条 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已经向有关机关提出赔偿要求的,刑事案件起诉后,人民法院应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

对于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向有关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但未提交书面诉状的,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诉状,办理立案手续。

第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有权请求附带民事赔偿的人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

第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应当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范围、条件、赔偿的标准,以及举证责任和诉讼风险。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收到附带民事诉状后,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于部分诉讼请求超出受理范围以及缺乏必要证据的,可以要求原告人予以更正和补充;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十九条 对于起诉时遗漏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原告人仍不追加起诉的,视为放弃对遗漏被告人的追偿权利,人民法院可以就在案的被告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或承担赔偿份额作出裁判。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收取诉讼费。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后,应当在五日内向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送达附带民事起诉状副本,或者将口头起诉的内容及时通知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并制作笔录。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在收到附带民事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五日内提交民事答辩状。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可以在收到起诉状副本时声明放弃书面答辩的权利,该项声明应当记录在案。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发现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有必须共同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未参加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追加,申请追加的理由不能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

第三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判决宣告前,可以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应当按自行撤诉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未被羁押的刑事被告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其到庭。

刑事被告人以外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或者决定不予受理的刑事案件,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应当要求原告人撤回起诉。原告人不撤诉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第三十七条 公诉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得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反诉。

如果被害人确有过错的,按本意见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基本原则处理。

第三十八条

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零六条规定,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如果案件属于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同时对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反诉。

第三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一般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为防止刑事案件的审判过分迟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

(一)因伤残等级和损失情况需要鉴定等原因导致被害人的损失暂时无法确定的;

(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故暂时不能到庭参加诉讼的;

(三)民事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的。

同一审判组织的成员确实无法继续参加审判的,可以更换审判组织成员。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主刑执行前审结。

第四十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一并审理的,庭审时,可以先审理刑事部分,再进行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分开审理的,应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进行。

第四十一条 刑事案件符合简易程序审理条件的,附带民事诉讼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一并适用简易程序。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传唤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通知其诉讼代理人,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前送达。适用简易程序的,送达开庭传票和通知书的时间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第四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申请回避、提出证据的权利;经审判长准许,可以提请传唤尚未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和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以及参与质证和辩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准许,可以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事实互相发问。

第四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对所受损害的程度和造成损失的具体金额负有举证责任。

被告人提出抗辩意见的,负有相应的举证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入的举证时限以及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处理。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对附带民事诉讼证据进行调查取证。

对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可以在庭前组织交换,听取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入意见。

第四十五条

与附带民事诉讼有关的刑事案件的证据,经查证属实,可以直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据。

第四十六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当庭要求增加诉讼请求,被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没有提出答辩异议的,可以继续审理;提出答辩异议的,可以延期审理。

第四十七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法庭辩论结束后,应当由审判长就民事部分的处理征询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四十八条 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止审理的,附带民事诉讼同时中止审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附带民事诉讼中止审理,但不影响刑事案件的继续审理:

(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三)刑事被告人以外的其他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中止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的情形。

第四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应当裁定终结附带民事诉讼。

第五十条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按照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规定计算审理期限。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因疑难、复杂,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刑事部分和附带民事部分均需延长审理期限的,应当先报请延长刑事部分审理期限;刑事部分延长审理期限后,附带民事部分仍不能同时审结的,再报请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审理期限两个月。

依照本意见第三十九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按照刑事简易程序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一条

附带民事诉讼审理后,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作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或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判决;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共同造成原告人经济损失的,依法判处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 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被害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被告人的赔偿责任;被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被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被告人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完整表述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造成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的事实和证据,并充分阐明被告人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判决主文应当明确被告人赔偿原告人经济损失的具体项目、数额以及履行的期限,或者判决被告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裁判文书,除引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条文外,还应当用相关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条文作为定案依据。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

第五十五条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一审判决或者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

第五十六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一并审判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附带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裁定的上诉期限为五日。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分开审判的,对附带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五日,裁定的上诉期限为十日。

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计算。

第五十七条

二审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五十八条

二审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

第五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在上诉期满前撤回上诉的,应当准许,第一审判决、裁定在上诉期满之日起生效;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由二审法院予以审查并单独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

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二审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

第六十一条

二审法院查明一审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有错误的,应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一审法院立案受理;查明一审法院作出的驳回起诉裁定有错误的,应在撤销原裁定的同时,指令一审法院进行审理。

第六十二条 二审法院对下列附带民事诉讼上诉案件,可以依照本意见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径行判决、裁定:

(1)一审就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作出裁定的案件;

(2)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案件;

(3)原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需要发回重审的案件;

(5)其他依法可以径行判决、裁定的案件。

第六十三条

二审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一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要求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若原告人仅要求增加赔偿数额,二审法院可以依法进行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第六十四条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赔偿适当,审判程序合法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审判程序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赔偿不适当的,应当依法改判;

(三)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四)原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第六十五条

二审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上诉、抗诉案件,如果发现刑事和附带民事部分均有错误需要依法改判的,应当一并改判。

第六十六条

二审法院审理单独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应在裁判文书的审理经过段落中表明刑事部分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上诉、抗诉,原审判决的刑事部分在上诉、抗诉期届满即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发现一审判决或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确有错误,二审法院可以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提审并与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审理,或者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发回重审,在一审法院对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时再与附带民事诉讼一并审理。

第六十七条 二审法院审理单独对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发现一审判决或裁定中的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对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

第六十八条

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当注重调解解决民事赔偿纠纷。除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外,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一审、二审阶段均可以调解方式结案。

第六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可以在庭前或者庭后进行,当庭调解的,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后进行。必要时,当事人双方的亲属、相关组织可以参加调解。

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办理。

第七十一条 附带民事诉讼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应当即时给付。被告人或代其赔偿的亲属不能一次性给付的,经原告人同意,可以定期或者分期给付,并制作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

第七十二条

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并当庭执行完毕的,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但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调解协议未当庭执行完毕的,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持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七十三条

附带民事赔偿在侦查阶段或者审查起诉阶段已经调解达成协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坚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先前达成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办理。

八、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被告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原告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原告人提供担保,原告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对于财产保全的申请、范围、承担的责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五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申请先予执行,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该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的,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但可以责令原告人提供担保,原告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被告人对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九、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与标准

第七十六条 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是指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实际发生的损失。必然遭受的损失,是指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虽未实际发生但是将来必然发生的损失。

对于必然发生的损失,可以一并判决赔偿。如果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赔偿数额无法确定的,权利人可待到损失实际发生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第七十七条 对于因犯罪行为发生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害,特定法律或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赔偿范围的,应按照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处理,法律或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按本意见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十八条

因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赔偿原则:

(一)财物遭受全损的,按照估价部门估价的全部价值赔偿;

(二)财物遭受部分损毁,但能够修复的,应当赔偿修复费用;不能修复的,按照估价部门估价的财物价值的减损部分予以赔偿;

(三)财物遭受部分损毁,虽然能够修复,但是修复费用超出该财物价值的,赔偿数额不得超过估价部门估价的财物总价值;

(四)财物虽然遭受部分损失,但是损失的部分是整体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并且因该部分的损失导致该财物整体实际上丧失了全部价值的,按照估价部门估价的总价值予以赔偿;

(五)被害人参与财产保险,并因财物损毁已经从保险公司取得保险赔偿金的,赔偿数额应当作相应扣减。

第七十九条

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的赔偿范围:

(一)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二)被害人因伤致残的,赔偿义务人除赔偿本条第一项的费用外还应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三)被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项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以及被害人亲属办理丧事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被害人亲属办理丧事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费损失,按照本意见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合情合理计算,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一般不超过三人。

第八十条

医疗费应根据正式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包括康复费、后续治疗费用等,数额可以确定的,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治疗费用不包括心理治疗费。后续治疗费,是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或者伤情尚未恢复需继续治疗所需的费用。

第八十一条

误工费根据被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被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所谓有固定收入,是指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前一年内,有固定收入。被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被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但能够举证证明其一直或主要从事某一行业的,可以参照本市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被害人为无业人员或者被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也无法举证证明其一直或主要从事某一行业的,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教育素质等因素,参照本市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标准,酌情赔偿。

误工时间根据被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或者其他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被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第八十二条

护理费按照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对于被害人因生活不能自理确需护理的,赔偿义务人应当赔偿被害人因此支出的护理费。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被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被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被吾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置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八十三条

交通费根据被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医生出诊支出的交通费,在被害人无法到医院就医或医生出诊可以节省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赔偿。

交通费标准参照本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的车旅费标准。乘坐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车、普通硬座火车、普通客轮为主,特殊情况下乘坐其他交通工具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十四条 被害人就医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本币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或其他证据,被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被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和住宿标准予以确定。

第八十五条

营养费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结合被害人的实际情况,对确有必要补充营养的,酌情予以补偿。

第八十六条 被害人因伤导致残疾的,残疾赔偿金根据被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本市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目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八十七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八十八条

丧葬费按照本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八十九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本市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无劳动能力是指因患严重疾病或者身体残疾,不能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的。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可以视为已丧失劳动能力。

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被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应确定被害人原依法应对每一个被扶养人承担的份额,作为赔偿义务人应承担的赔偿数额的依据,但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九十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本市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九十一条 赔偿义务人依法应当承担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被害人的户籍资料等证明文件,分别确定系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后,依法适用赔偿标准。

享有残疾赔偿金的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市标准的,残疾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享有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人和被扶养人举证证明被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市标准的,可以按被害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第九十二条

对于依照本意见判令赔偿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时,人民法院可以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及赔偿义务人的实际赔偿能力,予以适当调整,并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实际情况判决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

第九十三条 本意见所称“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均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相关统计数据确定。本市各铁路法院应当根据所在地的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

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上一统计数据尚未公布的,可以在判决主文中判决计算方式,而不判决具体赔偿数额。例如:判处“被告人赔偿原告人死亡赔偿金,赔偿数额按某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上海市农村居民入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二十年。”

十、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九十四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附带民事判决、裁定,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第九十五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刑事部分尚在审理的,可以暂缓执行,待刑事部分发生法律效力后进入执行程序。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同时判处被告人财产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如果被告人的财产不足以全部履行的,应当先执行民事赔偿部分。

第九十七条

附带民事诉讼执行案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情形的,可以依法中止或终结执行,但应向申请执行人说明中止或终结执行的原因和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九十八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附带民事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十一、附则

第九十九条 各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亦可以跨庭约请民事审判庭的审判人员参与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以切实提高诉讼效率和审判质量。

第一百条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立案、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裁定的执行等具体程序将另行作出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意见中有关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的条文内容,按照规定在裁判文书中引用。

第一百零二条 本意见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

第四篇: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及

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中,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审结的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就解决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争议而依法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最重要的民事裁判文书之一,它是按第一审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制作的民事判决书。

制作好一审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民事判决书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运用法律,合理地解决好当事人的诉讼纠纷,关系到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依照法律,按照法院诉讼文书格式样本的规定,认真负责地制作。力求叙事清楚,说理透彻,结论明确,格式规范,文字简洁,通俗易懂。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文书格式的要求,此判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一)首部

1.标题

分两行书写,第一行写法院名称(基层法院应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第二行写文书种类,即“民事判决书”。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编号,表述为“[]×民初字第××号”。如系经济纠纷案件,案件性质代字为“经”字。

3.诉讼参加人及其基本情况

①原告:如系公民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如系法人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单位的全称和所在地址;然后另起一行写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提起反诉的,在判决书中还应表明各自当事人在反诉中的称谓,如“原告(反诉被告)”、“被告(反诉原告)”。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应写明是何种诉讼代理人,应具体写明其称谓:系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是委托代理人,然后写明其姓名等基本情况。②被告:除称谓为被告以外,其他基本情况写法同原告相同。③第三人:写明其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填写这个项目在写作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原告起诉后被告反诉的,应在本诉称谓后用括号注明其反诉称谓。如“原告(反诉被告)”“被告(反诉原告)”。

第二,对当事人的认定要准确。有的判决书中将未成年的人不列为诉讼当事人,而将其法定代理人列为当事人,这是不对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有诉讼权力能力的人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未成年的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但它是具有民事诉讼权力能力的,当他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是他给别人造成损失时,受侵害或者损害了他人的未成年人就是当然的权力义务主体,因而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当然,由于其缺乏行为能力,他们的民事活动应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但这并不是说代理人就成了当事人,他的责任仅仅是代替未成年人的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而已。

第三,书写项目要完整。

填写该项内容必须按照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第三人、第三人代理人的顺序逐一写述,不要遗漏。有的民事案件,有第三人参与诉讼,但判决书中却未将其写入,这就使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得不到正确体现,影响了其诉讼权利的行使。此外,法人参加诉讼的,该栏目填写时也必须完整。有些判决书中在原告或被告栏目中只写单位的名称、代理人的名称,却不写其法定代表人的情况,也有的案件由于其法定代表人不直接出庭参与诉讼,因而判决书中就只列单位名称,不列其法定代表人情况,这都违背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从这项规定中不难看出,法人具有与一般当事人相区别的特殊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亦具有诉讼权力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但是,法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是通过其代表人的活动来体现的,没有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就没有法人的诉讼行为。因此,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法定代表人的个人人格已完全消失,而表现为法人的人格,与法人组织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在判决书中,原被告人组织与其法定代表人应当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出现在当事人栏目中,不能只出现法人组织而不出现法定代表人,这样写,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也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四,要具体、准确地写明诉讼代理人的种类。诉讼代理人,是指代理他人实施诉讼行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代理人有三种:a.法定代理人;b.指定代理人;c.委托代理人。因而在判决书就不能笼统地使用“诉讼代理人”的称谓,而应具体写明其种类才易于知道其代理的地位及权限,便于诉讼。

4.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应表述为:“„„(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本院于×年×月×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或依法由审判员×××独任审判),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写明本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已审理终结。”

(二)正文

1.事实

事实部分首先写明当事人的请求和争议的事实与理由,然后另起一行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1)当事人双方争议的事实、理由及各自诉讼请求。即原告具体要求解决什么争议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其事实和理由;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所持的态度,陈述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以表明双方起诉或答辩各自所持的态度或依据。如果本案有第三人参与诉讼,还应写明第三人对本纠纷所持的态度及主张,属于有独立诉讼请求权第三人的还应表明对本案所主张的诉讼请求。根据法院诉讼文书样式的规定,该项内容应用如下固定的写作模式表述:

原告×××诉称:(概述原告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被告×××辩称:(概述被告答辩的主要内容)。第三人述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民事诉讼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是当事人双方自行提供的,诉讼中尽管原被告第三人各自提供的事实和意见不一定完全真实和正确,甚至可能含有虚假成份,但也应将其内容概括地写入判决书,这样不仅能体现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尊重,增强民事判决的透明度,同时也有助于分辨双方发生纠纷的真实原因,以便使下文叙述查明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理由更富有针对性。

(2)人民法院经查证认定的事实。由于双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不一定都真实,其中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含有虚假成份,因而一审民事判决书在写完原、被告陈述的事实之后,必须郑重写明法院查证的事实。因为这是经过法院审理、查证属实的事实,是判决定案的依据。所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写入事实中的内容要有根有据,确凿无误。如何写好这一部分,没有统一规定,应视其具体不同案件的性质来决定,但有几点却是需要共同遵守的,即写好这一部分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确定写作要点。

2.理由

理由,是判决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对纠纷事实进行的分析认定,体现了人民法院判决的主要观点。民事判决书的理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判决的理由和判决适用的法律。

所谓判决的理由就是人民法院根据认定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辩明是非,对当事人正当的请求理由,给予支持,错误的给予批评、教育,讲明道理,从而为判决提供理论依据。所谓判决适用的法律,即判决所依据的民事实体法律条文。

理由部分在民事判决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的说理,不仅可以起到化解纠纷,排忧解难,息事宁人的作用,而且还是教育感化当事人的重要工具。民事案件判决是否恰当,双方当事人是否折服,完全取决于理由说服力的强弱,说服力强的理由往往能令败诉者息诉。因而一份民事判决书质量的高低,理由部分至关紧要。

根据《样式》,这部分应表述为:“本院认为,„„(写明判决的理由)依照„„(写明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3.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是人民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判决结果要明确、具体、完整。根据确认之诉、变更之诉或给付之诉的不同情况,正确地加以表述。例如是给付之诉的,要写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或数额,给付的时间及给付方式。给付的财物,品种较多的,在判决书中可以概括地写,详情另附清单;判决义务人履行一定民事行为的,应当写明应履行行为的内容及要求、履行期限等。需要驳回当事人其他之诉的,可列为最后一项进行书写。

(三)尾部

一审民事判决书的尾部按顺序写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诉讼费用的负担;二是向当事人交待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名称;三是审判人员署名,写明判决日期,加盖院印,书记员署名,正本及副本加盖校对戳记。

诉讼费用的承担不属于判决结果的内容,应在判决结果后另起一行写明。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当事人应负担的具体数额都要写明。

当事人的上诉事项,表述为:“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

审判人员署名在上诉事项的右下方,按审判长、审判员或陪审员顺序分项列署。审判人员为助理审判员的,署代理审判员。判决日期在署名下方隔一行写明年月日,在其下方隔行由书记员署名。

此外,应在判决日期上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在判决日期和书记员的署名的空行左方,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印戳。

【 范 文 】

××市××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199×)建初字第256号

原告××市××××开发公司(以下称开发公司),地址在本市铁花里10号。

法定代表人刘××,开发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冯××,××市 ××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张×,男,1950年3月4日生,汉族,××市××研究所工人,住本市胜棋路20号。

原告开发公司与被告张×房屋迁让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开发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冯××和被告张×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告开发公司诉称,1991年对被告原住本市西街10号拆迁时,因被告无房过渡,遂将本市小园第1、2号过渡房安排给被告过渡,现被告早已搬入新居,故诉请被告立即腾让过渡房并赔偿损失费15万元。

被告张×辩称,现虽住进了安置房,但因安置房的产权证书和拆迁遗留问题未解决,故未腾让过渡房,原告将上述问题解决并赔偿损失3万元后,立即腾让过渡房。

经审理查明,1991年原告下属×××指挥部对被原住本市西街20号住房进行了拆迁并于1992年5月4日与被告订立拆迁补偿协议。嗣后,因被告无房过渡,该指挥部于1992年5月10日将本市小园第1、2号过渡房提供给被告过渡。1994年被告的安置房交付使用后,因安置房的产权问题及被告的尚留有少量未拆迁住房的补偿未能解决等被告未能腾让过渡房。原告经催要未果遂诉请被告立即迁让过渡房并赔偿损失15万元。被告应诉后,要求原告先解决安置房的产权证及拆迁遗留问题并赔偿损失3万元。原、被告各执己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及补偿安置协议书等书证证实。

本院认为,被告住进安置房后理应腾让过渡房,故原告要求被告腾让过渡房的请求应予支持。被告以未办理安置房的产权证等为由,不腾让过渡房的主张,不予支持。被告未腾让过渡房引起纠纷,应负主要责任,故其要求原告赔偿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原告未及时解决与拆迁相关的问题,亦有一定的责任,故对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的请求亦不予支持。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张×应于本判决生效后5日内腾让本市小园第1、2号过渡房,交原告开发公司。本案受理费50元,其他诉讼费用100元,由张×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刘××

审判员:李××

审判员:管××

199×年×月×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万××

第五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颁布日期:20050916实施日期:20050916颁布

单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为了正确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结合全省审判工作实际,就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第一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指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人。包括生命、健康、身体受到犯罪直接侵害、财物受到犯罪直接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人。

第二条 直接受害人的近亲属、直接受害人扶养的人、为直接受害人支付医疗费等费用的人等,在直接受害人未死亡时,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第三条 直接受害人死亡的,近亲属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已死亡的直接受害人没有近亲属和遗产,或有遗产但不足以支付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的,为其支付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的人也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

第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第五条 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刑事被告人同时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刑事被告人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六条 未成年和有精神病的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未成年和有精神病的共同致害人的监护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未成年人和有精神病的人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有财产的未成年人和有财产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第七条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被告人、共同致害人,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应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条 单位犯罪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作为刑事被告人的单位。

单位犯罪案件中作为刑事被告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九条 刑事被告人执行职务中犯罪致被害人物质损失的,由刑事被告人所属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执行职务中犯罪的刑事被告人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十条 刑事被告人之外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应当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已经追究的,被撤销案件、终止审理的;

(二)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有致害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有其他法定理由,人民法院依据法律宣告无罪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共同致害人。第十一条 在逃或者下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不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十二条 下落不明的其他共同致害人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第十三条 刑事被告人或者其他共同致害人死亡的,其遗产继承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但遗产继承人放弃遗产继承权的,可以不作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刑事诉讼因被告人死亡依法终止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第十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所提起,起诉的范围主要是刑事被告人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未成年和其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

第十五条 基于下列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可以告知被害人另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被害人坚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一)刑事被告人在从事雇佣活动中犯罪致被害人物质损失,或者被害人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起诉刑事被告人和雇主的;

(二)刑事被告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犯罪致被害人物质损失,或者被害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起诉刑事被告人和被帮工人的。第十六条 基于下列民事法律关系,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只受理对刑事被告人的附带民事诉讼。对其他人的起诉,可以告知被害人另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被害人坚持起诉的,可以作为单独的民事诉讼案件受理:

(一)被害人在住宿、餐饮、娱乐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起诉未尽合理范围内安全保障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

(二)未成年人在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被害人起诉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存在过错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几种特殊情形

第十七条 依照当时的法律,人民法院已经判决部分负连带责任的刑事被告人承担了全部的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再次就同一个物质损失的事实,对其他因在逃等原因后审判的负连带责任的刑事被告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可通过审判确认后审判的刑事被告人对前一个判决确认的赔偿数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对分案处理的刑事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随刑事案件分案受理。

原告人坚持一并起诉另案处理的刑事被告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原告人对另案处理刑事被告人的起诉。后受

理的附带民事诉讼在判决时,应充分考虑前一个附带民事诉讼生效判决的内容。

第十九条 参加聚众斗殴受重伤或者死亡的刑事被告人之外的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聚众斗殴的对方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死亡的,犯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被告人承担全部或主要赔偿责任,依法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的犯聚众斗殴罪的被告人和其他共同致害人承担次要赔偿责任。同一罪名共同犯罪的被告人之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和赔偿责任的承担

第二十条 附带民事诉讼适用全部赔偿的原则。确定赔偿数额应根据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全部物质损失的数额。

刑事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和赔偿能力不影响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的确定。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依法判决后,查明被告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得要求刑事被告人的亲属代为赔偿或者垫付。刑事被告人的亲属自愿代为赔偿或者垫付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视为刑事被告人已经赔偿。

刑事被告人所犯的罪行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也应判决全部赔偿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执行死刑后,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刑事事被告人的亲属自愿代为赔偿或者垫付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不能影响死刑的适用。

第二十三条 被害人对同一物质损失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可以减轻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赔偿责任:

(一)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酌情减轻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赔偿责任;

(二)被害人的过错发生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物质损失的后果是双方共同行为引起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赔偿责任按照过错比例分担;

(三)被害人的过错引起物质损失的扩大,对于扩大的损害后果,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共同犯罪的刑事被告人之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与刑事被告人具有共同过错的其他共同致害人也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在判决时一般应当确定负连带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各自承担的赔偿份额。确定赔份额。确定赔偿份额时,一般要考虑连带责任人各自的过错程度以及行为与物质损失后果的原因力比例。无法确定的,均担赔偿份额。负连带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没有全部到案的,判决时可不确定份额。

第二十五条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实际的数额,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计算标准确定。

可以参照户籍性质区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户籍性质为农业户,但在城镇学习、生活、工作、居住一年以上的,应当视为城镇居民。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采纳《江苏省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中的上一相关统计数据。同一统计内,相关统计数据不再调整。

六、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的几个问题

第二十六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起诉其他共同侵权人。原告人仍不起诉的,视为放弃对其他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

第二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裁定终止审理或者决定不予受理的刑事案件,附带民事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要求其撤回起诉,原告人不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十八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起诉的部分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符合范围,人民法院不单独裁定驳回起诉的,应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实体判决中驳回诉讼请求。第二十九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等有关程序应当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附带民事诉讼是另行审判的,有关审理期限依民事诉讼规定的期限。

第三十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应在裁判文书中全部列出。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实行代表人制度的,只列代表人,并在裁判文书之后附上其他原告人的名单。

第三十一条 裁判确认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予赔偿的,裁判主文表述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口头裁定或者单独作出准予撤诉的裁定,刑事部分审理终结后制作刑事判决书。

第三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刑事部分先行判决的,应当制作刑事判决书。民事赔偿部分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判决,应当以同一案号之一之二的形式制作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并写明刑事部分已先行判决。但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一并进行的,只能制作一部分刑事附带民事裁判文书。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重调解。

经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或者人民法院期其他审判组织主持调解,当事人对涉嫌犯罪的损害赔偿问题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又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中对调解结果予以确认,并判决驳回当事人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请求。

经其他组织调解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就涉嫌犯罪的损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并且不违反自愿合法原则的,当事人反悔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一般情况下应对协议结果予以确认,并判决驳回当事人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请求。

七、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院1999年《关于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规定》继续有效,但其中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及本意见不一致的,以现行法律、法规及本意见为准。

第三十六条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与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规定执行。

下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注意事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