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
信用担保业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发挥了重要作用。银监会、政府相关部门为改善小企业融资现状,相继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以引导和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进
和完善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了更好的反映和解决担保机构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更有效支持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对信用担保业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市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截止2006年底,**市共注册登记建立担保机构17家,筹集担保资本金合计17789万元,其中政府出资5325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1家。2006年底,17家担保机构累计发放担保贷款2.5亿元。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10家,大部分未办理实际担保业务;民营担保公司7家,其中规模比较大、正常经营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40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担保授信最大可以放大到10倍。截至2007年4月底,**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共对近200家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涉及房产、制造、石化、印刷等行业,担保金额合计9343万元,贷款不良率为零,业务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质量较高,解决了部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从调查看,**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处“三高三低”特点。
“民营机构活力高、担保收入低”。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普遍处于业务停滞状态,人员多为政府工作人员,担保业务不熟悉,资金到位率低,多数机构未办理担保业务。民营担保机构业务量和规模逐年增加,业务辐射多个行业,为部分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规定信用担保收费可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5%,担保费可执行5.85×50%=2.925%),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但为了与优质企业客户合作,担保公司往往采取保费下浮的方式吸引客户。**市信达担保公司担保费按照担保授信额的2%收取,担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高、风险补偿能力低”。民营担保机构为自身生存和业务发展,在风险管控采取的措施比较严格,结合小企业特点坚持“三有一快”的标准考核,即“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货款回笼快”,动态监控企业经营变化,取得较好效果。两家民营担保机构担保的9343万元贷款中没有一笔担保业务产生不良。但是由于民营担保机构资本金少,规模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据调查,目前多数担保公司没有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如出现代偿损失将可能危及担保机构的生存。
“企业需求高、担保能力低”。我市中小企业因规模、管理、信用等级等方面很难达到银行放款要求,普遍存在“融资难”,所以对信用担保机构有强烈的渴求。但是我市担保机构数量较少,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我市2万多家中小企业中,只有近200家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融资,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担保授信贷款余额不足1亿元。
二、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难点
㈠担保机构少、规模小、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弱,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1.**市各级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对其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注入启动资金后,没有后续资金保障,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得不到银行的有效支持,大都尚未开展实际业务。民营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人员少、资金实力不足,业务发展限于局部经济范围、特定行业对象,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取得担保机构的支持。2.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风险预警、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多数担保机构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3.缺乏专业队伍。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的。目前**市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由政府行政人员兼任,民营担保机构多为银行退休人员,一家担保机构业务人员不过5-6人。担保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过于简单,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4.缺乏典型拉动。**市还没有一家资本金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大型担保机构。由于缺乏典型引路,担保机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未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金注入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市担保机构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
㈡社会诚信意识不高,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保机构处于弱势地位。1.近年来,由于我市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诚
信意识不高,适应金融业稳健发展的生态环境尚待构建,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顾虑重重,宁可不放也不愿贷款出现损失,直接影响到担保体系的壮大和发展。2.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常出现,因此信用担保机构在选择企业上非常谨慎,害怕代偿损失,出现“惜保”现象。以业务开展较为活跃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
为例,2007年4月底担保授信额仅为注册资本金的2.7倍。担保机构既要准确掌控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又要最大限度的获得银行的合作支持,经营难度较大,发展处于弱势地位。
㈢扶助政策落实难,职能部门收费高,担保行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1.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银监会出台了一些扶持、引导、服务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在财政补贴、税收、中介收费等方面有相关的优惠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担保行业发展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全面和可操作性的针对担保行业的政策体系。当前地方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对补偿协议存有顾虑,处于观望状态。2.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涉及工商、税务、房产、土地、物价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资产评估机构,业务办理周期长,收费偏高。税收和行政收费方面没有结合本地担保机构实际,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涉及扶持担保机构的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一些中介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对抵押品估价过高,导致抵押品价值不实,担保风险系数加大,担保机构没有选择余地。
㈣合作对象单一,缺少银行有力支撑。受调控政策和风险控制的影响,我市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战略性收缩,贷款授信标准高于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并且贷款权限上收省行审批,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短、少、频、快”的资金需求,担保机构无法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当前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市担保机构主要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签署合作协议。但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较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加上资金实力有限,担保业务发展存在较大局限性。另外,银行有过分依赖担保机构防范风险和回避责任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与担保机构的有效合作,加大担保机构的运营风险。
三、加快信用担保业发展建议
㈠多方筹资、借鉴先进经验、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1.地方政府应将国家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保障担保机构的资本金注入和风险补偿。合理规划、横纵联合,鼓励担保公司扩大资本金规模,保障后续资金注入,以典型拉动区域担保体系扩张。2.鼓励中小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投资主体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引进山东德州等外地担保机构到我市开办分公司,带动本地担保机构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风险控制措施,做大做强本地担保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体系。3.积极探索新的信用担保办法与途径,创新信用担保业务品种,如实施车辆抵押登记等方式,拓宽中小企业担保授信渠道。
㈡政府扶持、职能部门协作,搭建担保良性发展平台。1.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发改委、财政局、人行、税务局、银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重点对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企业开展担保服务,扶持优势行业发展。对民营担保机构要建立考核机制,对其符合政策导向的要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引导担保体系多元化发展。2.切实针对担保机构高风险、低收益的业务特点,发改委、税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本着“先发展、后收益”的扶持政策,改善服务,保障担保机构合理收益,制定适合本地担保企业的税收、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例如跨年度担保合同由于无法预见是否有代偿损失,对担保机构征收所得税时应该剔除,待合同到期日按照保费收入补交;对符合条件的新设立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等优惠政策。
㈢互利双赢、实现银行与担保机构有效合作。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建立诚信合作关系,是实现担保机构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银行与担保机构在办理信用担保业务时,应该建立风险联动机制。只有在双方都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才能促使银行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提高担保贷款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违约风险。对企业的担保贷款申请,由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审核,担保贷款发放以后,应由双方共同监管。银行与担保机构应在利益共享、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
㈣合规有序、建立健全约束保障机制。1.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面向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担保操作流程、担保各方的权利义务、担保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担保机构合规经营、有序竞争的发展氛围。2.积极推进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将面向担保机构的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权益保护、行业自律等服务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3.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从业行为规范、行业自律公约等制度,推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从业证书制度,规范行业行为,通报担保机构违规经营记录,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高。
第二篇: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
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2010-06-29 18:51: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信用担保业发展调研分析(2)
信用担保业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发挥了重要作用。银监会、政府相关部门为改善小企业融资现状,相继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以引导和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了更好的反映和解决担保机构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更有效
支持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对信用担保业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市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截止2006年底,**市共注册登记建立担保机构17家,筹集担保资本金合计17789万元,其中政府出资5325万元。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有11家。2006年底,17家担保机构累计发放担保贷款亿元。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10家,大部分未办理实际担保业务;民营担保公司7家,其中规模比较大、正常经营的**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共3400万元,与农村信用社建立合作关系,担保授信最大可以放大到10倍。截至2007年4月底,**市信达、河间米各庄两家民营担保公司共对近200家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涉及房产、制造、石化、印刷等行业,担保金额合计9343万元,贷款不良率为零,业务经营状况良好,贷款质量较高,解决了部分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从调查看,**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内经济发达地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处“三高三低”特点。
“民营机构活力高、担保收入低”。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普遍处于业务停滞状态,人员多为政府工作人员,担保业务不熟悉,资金到位率低,多数机构未办理担保业务。民营担保机构业务量和规模逐年增加,业务辐射多个行业,为部分小企业解燃眉之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规定信用担保收费可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担保费可执行×50%=%),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但为了与优质企业客户合作,担保公司往往采取保费下浮的方式吸引客户。**市信达担保公司担保费按照担保授信额的2%收取,担保收益处于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高、风险补偿能力低”。民营担保机构为自身生存和业务发展,在风险管控采取的措施比较严格,结合小企业特点坚持“三有一快”的标准考核,即“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货款回笼快”,动态监控企业经营变化,取得较好效果。两家民营担保机构担保的9343万元贷款中没有一笔担保业务产生不良。但是由于民营担保机构资本金少,规模小,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据调查,目前多数担保公司没有建立风险补偿制度,如出现代偿损失将可能危及担保机构的生存。
“企业需求高、担保能力低”。我市中小企业因规模、管理、信用等级等方面很难达到银行放款要求,普遍存在“融资难”,所以对信用担保机构有强烈的渴求。但是我市担保机构数量较少,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我市2万多家中小企业中,只有近200家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融资,仅占中小企业总户数的1%,担保授信贷款余额不足1亿元。
二、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难点
㈠担保机构少、规模小、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弱,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1.**市各级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对其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注入启动资金后,没有后续资金保障,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得不到银行的有效支持,大都尚未开展实际业务。民营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人员少、资金实力不足,业务发展限于局部经济范围、特定行业对象,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取得担保机构的支持。2.担保机构的业务流程、风险预警、风险准备金的提取等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多数担保机构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措施。3.缺乏专业队伍。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的。目前**市政府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由政府行政人员兼任,民营担保机构多为银行退休人员,一家担保机构业务人员不过5-6人。担保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风险识
别、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过于简单,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4.缺乏典型拉动。**市还没有一家资本金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大型担保机构。由于缺乏典型引路,担保机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尚未显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资金注入担保机构的积极性,**市担保机构对小企业发展难以形成整体拉动作用。
㈡社会诚信意识不高,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担保机构处于弱势地位。1.近年来,由于我市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诚
第三篇:重庆担保业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资金不足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筹得资金以化解中小企业自身危机,已成为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正在逐步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并支持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的创新。
关键字:融资担保;金融危机;重庆;中小企业;资本金;风险分散;补偿机制
一.重庆担保业的发展及状况
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和已经开展的业务种类相当多。银行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财产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经核准的融资服务业务。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底,重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60家,注册资本金共计37.6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达626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有8家,仅重庆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就达10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的累计担保总额达201.7亿元。特别是在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普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在此形势下,重庆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已从原先的近40亿元上升到了85亿元,而担保机构也达到了84家,按照银行规则,每一亿担保的资本金,可以担保八亿人民币,所以85亿可以担保600亿。这对于处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化解危机的好消息。由此可见,担保机构已为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担保业存在必然性
中小企业占了我国GDP总量的60%,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的大,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都未能妥善的解决。目前在重庆,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15万家,但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却只有两成左右。而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下,本就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更遭遇到了资金饥渴,资金供求链条的不稳定性更高,即使是发展处于上升势头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虽然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放松银行银根,但是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因为不符合放贷标准而只能望梅止渴。因此担保公司在此次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能够搭好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
三.担保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缺陷
1.部分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机构能力偏弱。这主要体现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规模较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不足,办事效率低,甚至有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发挥担保作用。以重庆为例,2007年末,虽然有60多家注册的担保公司,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只有10多家,而号称全国第三大担保公司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连个网站也没有。而在办事效率方面也可以证实我国担保机构能力的缺乏,据统计,2002年末,中国担保机构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全年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大大低于国际上普遍放大10倍的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2.融资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我国大多数担保机构还处于早期的展业阶段,只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机制成熟的国家,坏保后可由担保公司直接向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请补偿,或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执行再担保功能。在我国,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发展,但仍缺乏类似的风险补偿机制。
3.融资担保机构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担保公司因为实力过于弱小而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大多数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也就是说,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而在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这对于一般性的担保机构来说,不仅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极其缺乏分散风险机制。
四.金融危机下重庆担保机构的创新
1.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的发展。在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下泄萧条,中小企业产销双降、亏损面上升,经营举步维艰,外向型出口企业更是提前进入“寒冬”。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仍在逐步显现,预计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这使原本融资就困难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至2009年,重庆担保机构虽然已达84家,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因此难以承担起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至2006年末,重庆的互助性担保组织仅有一家,且注册资本金也只有200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庆没有实力建立互助担保组织,相反在重庆有1000多家行业协会,近百家商会,在这些组织中都有着许多领头实力很强的企业,如果可以让这些企业牵头成立行业性互助担保公司,那么会员企业融资可免缴或少缴手续费、担保费等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如果风险控制好,担保的代偿率也将会下降为零。另外也可以鼓励国内外捐赠资金流向重庆的互助担保机构,使得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完善民间担保机构体系,提高民间担保份额。在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占所有担保机构的72.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担保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在重庆也不例外。由于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担保体系中过多的干涉,这就影响到了担保体系功能的发挥,降低了该体系的效率。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的崛起,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优势将不断凸现。因此,政府应改变现有的制度,提高民间担保的地位及比重,建立由政府和民间资本相互分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设立专业担保学院,培养专业性人才。据悉,在重庆并未设置相关的担保专业或院校,因此在担保方面出现了许多担保人员的知识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办事效率低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对担保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担保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与此同时,不仅要规范担保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而且要设置和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惩罚和退出制度,从而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管理好担保专业人才市场。
4.健全担保业的补偿机制,建立再担保机构。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边缘,重庆的制造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今年重庆市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32%,特别是在近期内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这类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更大。而一向以收取保费的担保机构来讲,微薄的保费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成立一个专门用于再担保的政府性担保机构,补偿一部分由于坏保后的损失,实行再担保功能,帮助担保机构及中小企业度过危机。
5.重视风险分散机制,规避自身担保风险。上述已提到在我国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这样的条件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极为不公平。因此担保机构应采取多种风险分散机制来规避自身的担保风险,比如前面所说的再担保以及参加贷款保险、反担保条款和实行经营多元化等。
6.加强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实力一般比较弱,拥有自身品牌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在与银行的博弈中居于被动地位。在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中,担保机构不仅要有较高的资本金外,还需要良好的信用度和风险识别能力,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和风险控制以获得银行认可,从而使企业在与银行的交涉中拥有决策权。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下,担保业存在的意义更加大了,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状况,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虽然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政府对担保业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担保业势必会成为我国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希望,因此建立良好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担保机构,从而促进重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担保业现状分析
担保业现状分析
一、国内信用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始于1992年。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始进入制度建设、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和完善形成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阶段。截止2001年7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200多个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募集各类担保资金已达100亿元,预计每年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200至500亿元担保支持。另外,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机构也已有100多个。
二、从1992年开始探索,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1992年起):1992年,重庆、上海等地的私营中小企业为解决贷款难问题,并防止相互之间担保造成承担连带债务问题,自发地探索建立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会,中国的中小企业担保实践开始起步。1994年,广东、四川等地开始出现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性商业担保公司,交通银行上海杨浦支行与区政府和街区企业合作成立了担保基金。这个阶段中小企业担保实践的特点主要是企业互助,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资金帮助。但是,由于国有专业银行处于“卖方市场”,特别是缺乏地方性银行和非国有银行,银行业尚未形成竞争机制,造成担保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2、积极推动阶段(1998年起):1998年,江苏镇江、山东济南、安徽铜陵等城市探索采取设立担保资金和组建独立担保机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并开始进行试点。浙江、福建、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市县开始探索组建以私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中心。陕西、广东、湖北、北京等地开始出现科技、建筑等专业性担保机构。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以政府财政部门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方式,由财政部门对银行作出承诺并推荐中小企业,由商业担保公司办理具体担保手续,对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的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等部门也开始研究起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见。这个阶段中小企业担保实践的特点是地方自我试点与资金扶持,试点模式呈现多样化。
3、规范试点阶段(1999年起):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国家经贸委在广泛征求财政、银行、保险、工商界和省市经贸委、中小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等方面意见,总结各地试点并吸收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14日发布《指导意见》。1999年7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999年7月22日,国家经贸委召开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并作出具体部署。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999年12月2日,国家经贸委召开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座谈会,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就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直接和间接融资等作出工作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也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商业银行配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出要求。河南、山东、宁夏、吉林、天津等地政府陆续下发地方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并组建相应机构,北京、上海还在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科技担保公司和工业经济担保公司。深圳等地开始出现信用担保、商业担保、互助担保等担保机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好局面,深圳市经济发展局、深圳市小企业服务中心、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科智担保服务公司还于2000年1月8日联合举办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商业化运作研讨会并面向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珠海成立了国有与私营合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河南省正在形成省与十城市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铜陵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已进入风险管理网络与计算机应用阶段。2000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省市还与日本同行进行了业务交流。这个阶段中小企业担保实践的特点是在多种形式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各级财政、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科技、农业、计划、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也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
4、体系完善阶段(2000年起):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国办发[2000]59号),决定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制度与自律制度。开始进入制度建设、组建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和完善体系建设阶段。提出:要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担保与再担保试点,探索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在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同时,推动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发展。规定:对于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公开运作,并一律纳入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部门一律不得操作具体担保业务。2000年9月28日,国家经贸委召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中投保公司、中科智担保公司、长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包头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参加的“信用担保体系与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方案起草工作座谈会”,会议通报了全国试点情况,讨论了方案框架和起草工作思路。2000年11月1日召开的“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重庆南岸区、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甘肃天水市、陕西宝鸡市、内蒙古包头市和吉林长春市等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发展示范城市,提出了建立社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公务员担保小额贷款体系、城市中小企业再担保体系等试点方案,与会的各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研究讨论了关于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业公会的设想,并提出了加快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要求。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式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决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意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⑴性质:各类担保机构的性质定位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自愿组成的、由会员企业出资为主、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小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间投资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设立为国有控股也可以组建为国有参股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互助担保机构可以设立为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商业担保机构可以设立为企业法人或个人独资、合伙企业。
⑵原则与目标:原则: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目标:逐步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成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的信用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发展成为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相结合的社会化的信用中心。
⑶体系构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一体两翼组成。“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以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社区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并从事授信担保业务。“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
保机构依据国家规定和协议约定享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再担保服务和风险分担。⑷资金来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会员入股或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其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有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等资本金以及政府信用担保基金、再担保准备金、会员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有会员入股、其它民间投资等资本金以及会员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中小企业商业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有民间投资等资本金以及被担保企业交纳的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由政府预算拨款设立,仅限用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和授信担保业务,按基金预算来源不同分别委托国家、省级、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分别由国家、省级、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级经贸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门)进行监管。
⑸机构职能与业务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职能主要是运作自有资本和政府信用担保基金,开展再担保和授信担保业务,统一负责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服务范围内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征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等信用管理工作;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职能主要是运作由会员企业出资和其他民间投资形成的资本金,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直接担保业务,可以从事会员企业的信用记录征集、信用评价、信用调查等信用服务;中小企业商业性担保机构的职能主要是运作由股东投资形成的资本金,开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直接担保业务,可以从事法律允许的对被担保企业的信用评价、信用调查等信用服务。中小企业授信担保业务对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创业投资担保、风险投资回购融资担保等;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业务对象是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他们提供以分担直接担保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再担保服务;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对象是法律允许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担保服务。
⑹协作银行与担保资金:协作银行有两类:一是从事直接担保贷款业务的协作银行,一般由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选择资信度高、有积极性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作为协作银行,由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以合同方式确定保证责任、责任比例、放大倍数、资信评估等协作事项。担保资金一般专户存入协作银行或购买国库券等。二是从事授信担保业务的协作银行,一般是先由银行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出申请,由信用担保机构报请同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签定合同确定授权额度、贷款损失率、代偿补偿率、责任比例等协作事项。担保资金也按照直接担保业务与授信担保业务分别进行管理: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按照与协作银行确定的担保放大倍数和代偿率的乘积的一定比例(如50%),将担保资金存入协作银行或同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有担保资金(货币资金)和托管的政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按照确定的担保放大倍数和代偿率的乘积的一定比例(如80%),存入承办授信担保业务的协作银行或同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和
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
⑺风险控制与责任分担:采取协定放大倍数、资信评估、会员资格、企业和经营者反担保、设定代偿率、实施强制再担保、依法追偿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采取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人与再担保人、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协定责任比例等方式共担风险。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按照担保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如20%)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⑻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督: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同业公会,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各类担保机构必须加入一个本地区的同业公会。由经贸委、财政、银行、工商等政府部门组成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一般由省市政府中小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委员会主任),由财政、审计和其他出资者组成担保机构的监事会(一般由最大股东或财政部门人选担任监事会主席)。所有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的各类担保机构必须参加所在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强制再担保,并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参加自愿再担保。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参加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强制再担保,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必须参加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的强制再担保。⑼行业准入和扶持政策:为控制担保风险要严格行业准入制度:设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应由地级城市人民政府进行审批并由同级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注册;设立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由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审批并由同级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盈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可由地方政府确定,对其从事担保业务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政策,其中全国试点范围应是:国家、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参加强制再担保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免税担保收入是指:国家、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收入;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从事直接担保业务收入中转缴再担保部分;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按照担保业务收入中按照规定比例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的部分。
2、中小企业担保试点的实践模式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0]59号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式,归纳起来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等三种具体模式。
⑴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社会化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的重要基础,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作法。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核心,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设立具有法人实体资格的独立担保机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机构的监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有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等资本金以及政府信用担保基金、再担保准备金、会员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包括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以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社区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并从事授信担保业务。从试点初期情况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占全部担保机构的90%,主要是以地方经贸委会同财政、银行等部门共同组建,担保资金主要是地方政府预算拨款,除个别地区按照部门隶属关系分别设立几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外,各地区都是只设立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向所有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⑵互助担保: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分布在我国城乡社区,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而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它以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和主要特征。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有会员入股、其它民间投资等资本金以及会员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一般设立为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依据国家规定和协议约定可以享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再担保服务和风险分担。从试点初期情况看,此类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左右,主要是以地方工商联、私营协会及私营企业等自发组建,担保资金主要是会员企业出资为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也给予一定资助,一般在区县和社区设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从未来发展情况看,互助担保机构将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个担保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二是与区县级同业公会密切结合;三是通过向信用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来分散风险。
⑶商业担保:中小企业商业担保机构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担保风险与担保收益不成比例,所以,除个别几个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商业担保公司之外,其他商业担保公司发展比较缓慢。中小企业商业担保机构是一般以企业、社会个人为主出资组建,也有国有独资的商业担保公司,多设立为企业法人,法律也允许设立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形式的商业担保公司。商业担保公司以独立法人、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和同时兼营投资等其他商业业务为特征,从事的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只是其业务之一。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依据国家规定和协议约定可以享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再担保服务和风险分担。从试点初期情况看,此类占全部担保机构的5%左右,主要是以工商联、私营协会、科技部门、开发区及公司企业等组建,个别地方政府(财政、科技、计划、主管部门)也有出资。从未来发展情况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担保机构将有三个特点,一是担保业务操作的商业和市场化程度最高;二是一般会选择所熟悉的产业和领域开展担保业务;三是通过向信用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来分散风险;四是需要通过相关投资和服务业务所得来建立担保业务的补偿机制。
除上述三种模式外,个别地方以政府财政部门与商业担保公司合作方式,由财政部门对银行作出承诺保证责任并推荐中小企业,由商业担保公司办理具体担保手续,对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的试点。也有的地方国有投资公司以企业名义为中小企业提供保证,并以咨询费名义收取提供担保的报酬。还有地方为帮助下岗职工自我创业,探索进行公务员为创业者从银行贷款提供个人小额担保。
四、我国各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2001年7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济南、铜陵、镇江、长春、重庆、遵义、楚雄、伊犁、咸阳、鸡西、鞍山、太原、福州、嘉兴、柳州、绵阳、马鞍山、包头、抚顺、深圳、珠海、武汉、宁波、巴音郭楞等200多个城市已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开展试点工作;广东、浙江、云南、安徽、四川、上海、北京等地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已达二百余个。河南、吉林、宁夏、天津、山东、贵州、四川、内蒙古、青海、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北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开始组建省级担保机构并开展再担保试点。
在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研究或成立省级再担保机构最早的省是河南、内蒙古、吉林、宁夏;全国第一家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担保业务的民营担保股份公司是深圳市中科智担保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第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全国最早探索中小企业担保的直辖市是重庆、上海;全国第一家成立直辖市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是天津;全国最早兼营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公司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四川省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全国第一家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设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是珠海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全国第一个建立起省级再担保与市级信用担保体系的是河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国第一家由国际组织参与出资和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是江苏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据初步统计,上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按实到担保资金排序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据初步统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到位担保资金约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拨款占45%,经贸、科技、计划及主管部门等出资占30%、会员企业和个人出资等占15%、资产划拨等占10%。从各地试点情况看,已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事业法人(占35%),一般称为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由地方政府出资,但均采取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并采取会员制方式。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省市有天津、重庆、河南、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济南、铜陵、镇江、深圳、伊犁、青岛、鸡西、咸阳、遵义、巴音郭楞等城市以及部分开发区。二是企业法人(占50%),一般称为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地方政府出资的同时还吸收其他资金,按照《公司法》运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省市有吉林、山东、贵州、上海、江西、山西等省(直辖市)和长春、包头、吉林、珠海等城市。三是社团法人,一般称为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如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等。除上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之外,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一般都是注册登记为公司,但不标注“信用”两字。
第五篇:信用担保功能的理论分析
信用担保功能的理论分析
2007年06月01日 来源:
字号:T|T
转发
打印
人气(309)
摘要:从金融交易、风险转嫁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对信用担保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定位,进一步阐明了信用担保在金融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信用担保 金融交易 风险转嫁 信息不对称
一、金融交易与信用担保
金融交易的本质在于使金融资产能够从盈余部门流入亏损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交易过程本身应当是有效率的,而且交易制度还应具有使金融资产流向那些更有效率、增值能力更高的经济部门中去的功能。
如果把金融交易看作是人类交易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从交易的经济学意义角度进行研究就可以发现,金融交易顺利有效地进行,需要一套相应的由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构成的金融制度的规范和保障,这些制度应当具有一定的功能,并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度安排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信用担保正是这一金融制度体系的功能之一,专业的担保机构则作为相应的组织安排而存在。在这一制度框架中,它们是否具有存在的价值并且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则要视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交易过程对信用担保和担保机构这一制度安排的需求程度以及这一制度存在本身可能带来的弊端而定,现实中的有效均衡会由两者的有效折中来决定。
信用是整个金融交易活动的基础,也是金融制度维护和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金融制度必须具有维护、强化和拓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以保证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金融交易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用之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原因是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信任关系,因而容易受到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金融交易的双方具有不对称信息,这很可能造成交易前逆向选择和交易后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1]。
金融交易双方在风险信息、双方履约努力程度信息和决策信息等方面的不对称状况,为金融交易过程中因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内生交易费用创造了可能性,内生交易费用的存在增大了交易的成本,阻碍了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放款者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谨慎的态度,使许多本应得到资本支持的项目无法运作,这当然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发展。特别是当资金需求者规模较小、拥有资本少或者处于运作初期时,资金供给者对它的信任度就越小。没有信用作为双方的粘合剂,金融交易很难达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中小企业往往就面临着这样的融资境。
以上理论分析告诉我们,通过建立中介机构行使信用担保的职能可能是解决金融交易中信用不足而产生的金融阻塞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难以提供充足的抵押品,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净值,除了极少数高科技企业外,大量中小企业也都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无缘。信用担保是由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的。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履行债务,这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看到,信用担保实质上发挥了
类似于抵押物的作用,在资金需求者抵押物品不足、缺乏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的介入,提供信用补充和增强,减少交易风险,弥补信用不足可能造成的金融堵塞。信用担保的信用增强功能不仅能够提升债务人的资信质量,起到风险隔离和屏蔽的防火墙作用,而且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也能更好地满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要求。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金融中介延长了金融交易中的信用链条,是社会评价和传递信用的金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降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促成有效的市场交易完成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
二、风险转嫁理论与信用担保
在经济活动(尤其是投资、信贷活动)中,经济主体经常受到各种主、客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和损失。风险转嫁,是指某个经济主体为了防范风险,减少损失,而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相关的各种后果转嫁给其他经济主体承担的方式。风险转嫁理论源于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属于风险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关于经济主体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合理转嫁出去的理论。
转嫁风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将担有风险的财产或活动转移给他人;二是将风险及损失的有关财务后果转嫁出去。转嫁风险分为控制型转嫁、财务型转嫁和保险三种形式。保险是一种将保险标的所遭受的损失后果转移给保险人承担的风险财务工具,它主要作为一种转移、分散、补偿损失的手段。保险己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被逐渐地用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之中,信用担保机构亦要求反担保的抵押物提供保险。
控制型转嫁作为一种转嫁风险的方式,其所转移的是损失的法律责任,即通过合同或契约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财务型转嫁是转让损失的财务负担,即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契约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确实存在的损失。控制型转嫁将财产或活动连同损失责任都转让给受让人,而财务型转嫁则只转让损失,不转移财产或经济活动本身。可见,财务型转嫁风险是通过抵押、质押和保证的形式实现的。
从风险转嫁理论和信用担保实践看,银行作为借款中小企业的债权人,通过与信用担保机构签订保证合同,将其承担的债务人可能无法偿还借款的损失风险的财务后果转嫁给了信用担保机构。转嫁的基础是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即信用担保机构在借款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银行的损失风险通过向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转嫁而减少到最低限度。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转嫁工具是设立反担保,签订反担保合同,设立抵押或质押物权,当信用担保机构代位赔偿后,银行债权转化为信用担保机构的追偿权,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或质押物获得债权范围内的经济补偿。但中小企业较少具备有效财产可以设立抵押和质押,因此对信用担保机构来说,损失风险控制和减低的程度是有限的。由此可见,银行的风险转嫁效果优于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转嫁的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与信用担保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对称信息、完全竞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完善市场条件下,信贷市场的价格杠杆——利率会调节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得竞争性的信贷市场产生均衡或称瓦尔拉斯(Walars)均衡,同时信贷市场均衡使得信贷资源达到帕累托(Pareto)最优状态,从而金融资源配置有帕累托效率。但是,这种完美的假设在现实世界是很难实现的,即使存在也只是偶然的特例,而现实中的普遍现象是不对称信息的无处不在。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资本供求双方的信息配置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非对称状态。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却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更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2]。
在金融市场上,借款者一般比贷款者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的条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融资过程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表现在风险信息的非对称、双方努力履
约程度信息的非对称以及决策信息的非对称,从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金融交易渠道的阻塞,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
一般理论分析表明,通过建立中介机构行使信用担保的职能可能是完善市场信号机制,修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和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信用担保是连接企业和银行的信用桥梁。在信用担保中,银行对借款企业能否履约缺乏足够的信息,但它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履约能力是放心的。而信用担保机构之所以敢于对借款企业履约给予担保,是基于他对借款企业的履约能力有深入的了解。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信息是对称的,而信用担保机构与借款企业之间也是信息对称的,于是信用担保机构成为交易双方的一种信用桥梁,使市场交易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乃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合作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