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时间:2019-05-13 02: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第一篇: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张旭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11150201班,山西,041004)摘要:本实验采用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部分报告法三种不同方法探究瞬时记忆的容量差异。通过进行2(性别)×3(报告方法)双因素混合实验得出:1)不同报告方式的瞬时记忆容量有显著差异;2)性别对瞬时记忆容量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报告方式与性别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

关键词:瞬时记忆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前言(引言)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用来说明人的感觉作用和记忆形成的术语。刺激物体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管,使得到暂时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做感觉登记。感觉登记有不同的类型,如视觉登记、听觉登记等。凡接触到感觉器官的信息,都成了登记的内容。相对短时记忆而言,感觉登记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它们都处于相对地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觉登记的信息便很快丧失,所以保持时间相当短。其重要作用在于把环境刺激保持一定时间,以便进行更精细加工。

早期瞬时记忆的研究方法是再认法,根据再现的方法不同又分为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要求被试熟记材料后,尽量将识记的全部项目报告出来。但此项目不能用于研究刺激呈现几十毫秒以上的情况。而部分报告发的特点是要求被试在识记材料后将指定的部分项目再现出来,再根据这一部分结果估算出保存的总量。他可以避免由于呈现时间短、回忆材料过多及其他干扰和遗忘因素对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斯帕林(Sperling,1996)使用字母(3×4矩阵)的实验材料,呈现时间为50毫秒,采用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对瞬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持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要多。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33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29名,平均年龄

20.89,标准差为0.97,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2.2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

实验材料 :大写的英文字母,字母间无关联,每张3行,每行 4个字母,即3×4的矩阵材料共20张。

2.3实验程序

2.3.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2.3.2在开始实验前进行参数设置,当实验方法选择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时,预备时间为1秒、刺激呈现时间为50毫秒、延迟时间为1毫秒;当实验方法选择延迟报告法时,预备时间为1秒、刺激呈现时间为50毫秒、延迟时间为1000毫秒。

2.3.3在开始试验时,坐在右边实验台的被试实验顺序为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坐在中间实验台的被试实验顺序为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全部报告法;坐在左边实验台的被试实验顺序为延迟报告法、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

2.3.4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其实验程序也不同,要仔细阅读指导语。

全部报告法: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请你将看到的英文字母输入到下面的文本框中,记住多少就输入多少,顺序不限。按回车键确认后再次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将进行很多次。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部分报告法: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将提示你需要回忆的行数。请将你看到的该行英文字母输入到下面的文本框中,记住多少就输入多少,顺序不限。按回车键确认后将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将进行很多次。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延迟部分报告法:实验开始后,屏幕中央将呈现3行大写的英文字母,每行4个。呈现的时间很短,你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字母消失后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将提示你需要回忆的行数。请将你看到的该行英文字母输入到下面的文本框中,记住多少就输入多少,顺序不限。按回车键确认后将进入下一次实验。实验将进行很多次。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

2.3.5实验开始屏幕随机呈现 3×4的字母矩阵20张。每呈现完一张都提示被试回忆并报告识记过的字母。共3种方法,即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和延迟部分报告法。被试根据参数中设定的报告方法及相应的指导语,回忆并输入识记的字母。

2.3.6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

3.结果

表1 不同报告方式的瞬时记忆容量描述性结果

性别平均数标准差总数

部分报告法男3.900.654女3.821.4229总3.831.3433延迟报告法男4.160.534女3.831.0529总3.871.0133全部报告法男6.310.604女4.871.1929总5.041.233

3分析结果得出,部分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最小,延迟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次之,全部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最大。在相同报告法的情况下,男生的瞬时记忆容量大于女生的瞬时记忆容量。

表2不同报告方式的多重比较

报告方式报告方式平均标准差标准误P值

部分报告法延迟报告法-0.1360.4390.759

全部报告法-1.1730.4810.001

延迟报告法部分报告法0.1360.4390.759

全部报告法-1.5960.3840.000

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1.1730.4810.001

延迟报告法1.5960.3840.000

结果显示,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延迟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之间瞬时记忆容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之间的瞬时记忆容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不同报告方式和性别的方差分析结果

dfF值P值

报告方式29.7370.000

性别12.6640.113

报告方式*性别21.3760.260检验结果表明:球形检验显著,P﹥0.05,符合球形分布,因此使用标准一元方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不同报告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且不同报告方式与性别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

4.讨论

4.1材料呈现时间为50(ms)时,部分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最小,延迟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次之,全部报告法的瞬时记忆容量最大。斯帕林(Sperling,1996)的实验结果为当呈现时间为50毫秒,全部报告法一般只能识记4-5个,而部分报告法所保存的信息要比全部报告法要多。很显然本次实验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1)50(ms)确实时间太短,被试反映根本就没看清楚;2)被试情绪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被试从来都没做过类似实验,当看到实验要求被试:将一闪而过的字母再现出来,此时被试本身已经对自己不够自信了,因此被试的反应也就“反常”了。

如果自己的选择与系统 所要键入的那一行经常性的不同,那么它们会有一定的挫败感,因此逐渐倦怠。3)被试会凭借猜测或仅仅随便记住一行字母,正确率大大降低,导致保存量也很低。而做全部报告实验的时候,被试同样凭借猜测,因为系统会抽出全部的十二个字母,而且不用考虑顺序,被试猜测的正确率大大提高,导致保存量也较高。

4.2结果得出,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本实验均采用发育成熟的被试,所以男女的发育过程中发育速度和发育水平不显著。也有可能是由于本实验所用的男生较少,导致实验结果没有代表性。至于具体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4.3 部分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延迟报告法与全部报告法之间的瞬时记忆容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部分报告法和延迟报告法之间的瞬时记忆容量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斯珀林的研究是不一致的。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如由于英文字母只有26个,被试在回忆不起来时可以通过猜的办法来增加记忆容量,但这却并不真正反映记忆容量。因此,无论在那种延迟时间下,被试的瞬时记忆容量都相差不大

4.4对于实验方法,实验者认为部分报告法可以将材料纵向呈列,随机让被试报告一列的字母。原因是大多数人习惯于横向阅读,而横向阅读可能出现被试根本来不及看下面的字母,因此可能导致被试在报告下面两行的结果明显较差。而全部报告法则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可能导致全部报告法记忆容量大于部分报告法。

5.结论

5.1不同报告方式的瞬时记忆容量有显著差异。

5.2性别对瞬时记忆容量无显著性差异。

5.3不同报告方式与性别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几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本站推荐)

几种不同的记忆方法

一、从时间角度讲,包括:

1、瞬时记忆法。也就是在接触识记材料的一瞬间,同时有意识地记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则材料读给同学们听,预先告诉他们只要听听就行了不必记,听完后看看他们记住了多少内容;再拿同等难度的材料来读,预先则告诉他们听完立即要求复述,然后看他们记住了多少内容。你会发现,后者记住的内容远远超过前者,这里就充分体现着有意识的瞬时记忆的效果。

2、即时记忆法。老师每讲完一个要点,即在脑子里迅速回忆一遍;每 节课下来,即用一至三分钟时间在脑子里将有关内容回顾一遍;每天晚上临睡前,将一天学的主要内容及重要细节“过电影”,想不起来、没记准的,立即再看看;第二天早上醒来,立即回忆头天晚上记的内容,想不起来的再看看。如此即时、反复记忆,效果极佳,一旦养成习惯,将受益终生。

3、间隔记忆法。每隔三四天或一周、一个月,集中复习有关材料,查 漏补缺、强化巩固。

4、大块时间记忆法。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较集中时使用,比如自习课、晚上、休息日、考前复习阶段等。

5、零碎时间记忆法,即见缝插针法。如吃饭前后,散步时,乘车、排队、等人的时候,都可有意识地追忆识记材料。

6、最佳时间记忆法。许多人以为早晨是最佳记忆时间,一点不错。而 事实上不少人晚上的思维也很活跃,记忆效果很好。还有黄昏时分,在幽雅清净的花园里,记忆也会特别有效。寻找尽量多的最佳时间去积极识记,正是很多优秀学生的特点。

二、从空间角度讲,主要是空间转移记忆法。在学校,教室、阅览室、宿舍、操场、花园,只要不是上课时间,都可以通过转移学习地点的方式来调节情绪,提高记忆效率。若在校外,则可以选择离家近的清静地方,一条石凳、一处台阶、一方草坪、一片树阴,还有其他能让你放松的处所,都可以成为你记忆的天堂。我上大学时甚至还曾看到,一位政治系的高才生跑到鞋匠铺里,半躺在床上,拿着书喃喃自语。只因那个鞋匠很随和、风趣,他喜欢那里,能在那里忘乎所以地背书。当然,转移空间后很容易分心,因此需要培养很强的自制能力,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记忆材料上。

三、从姿势角度讲,包括:

1、独坐记忆法。这种姿势相对稳定,是最常规的方式,好处是有利于 保持注意力。但时间过长很容易疲劳,因此必须适当调整: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做做深呼吸,或者站起来活动活动,都有助于消除疲劳,增进记忆。

2、散步记忆法。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最好走路上下学,而且留出充 足的时间在路上,让“赶路”变成“散步”。迈着轻松的步子,带着雀跃的心情,回想刚刚学到的识记材料。如果手中拿着相应的书、笔记、卡片等,能随时看看,效果更好。若不愿在路上如此“招眼”,路上可以只回想,等到家或到校后再看,及时查漏补缺。

3、踱步记忆法。不管是在自己的书房还是在户外,不一定只是坐着记 忆。可以站起来,小范围来回踱步,这样既有利于活动身体各关节部位,更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

4、躺卧记忆法。身体已经困倦,头脑还比较清醒的时候,躺下来,或 仰或附、俯仰交替,让身体尽量舒适,大脑则一刻不停地回想,偶尔瞥一眼材料作为提示、印证。多年前黑龙江一位高考理科状元在一篇谈学习经验的文章里也推荐了这种方法,他戏称之为“运筹帷幄”法。当然,为保护视力起见,此法仅限于复习巩固有关知识,不适合接触新的记忆材料,以免给眼球带来过重负担。

四、从联想的角度讲,包括:

1、文字画面转化法。由眼前文字联想到具体画面,让识记材料一下子鲜活起来,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印象也深刻得多。

2、由此及彼法。由一个材料联想到另一个相似、相关、相反的材料,彼此引发记忆。

3、举一反三法,也可叫膨胀法。由一个材料联想到多个材料,类似于“将薄书读厚”。

4、撮要法,也叫凝缩法。先分析枝干,归纳整理出要点,记住了要点,其他内容也会跟着想起来了,类似于“将厚书读薄”。

五、从具体手段讲,包括:

1、读记法,即边读边记。可以大声读记,李阳《疯狂英语》也极力倡导这种方法,好处是增加肺活量,调动全身心参与,适宜于早晨读记;也可以小声读记,好处是保护嗓子,适宜于较长时间的记忆;还可以默默读记,好处是保护嗓子,还不影响他人。三种读法交替使用,实现优势互补,效果更佳。

2、写划法。边读记,边用笔在纸上写写划划,或用手指在纸上、桌上、空中写写划划。动手的过程,更好地牵动了大脑的活动,效果极为明显。

3、听记法。听老师讲、同学念或背,利用录音机、复读机等,边听边记,充分发挥听力作用。

4、吟唱法。类似于古人吟诵诗文,哼唱自己喜欢的曲调,或自编的小调,将识记材料变成歌词一并哼出来,使记忆活动有了韵律、美感,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5、提问讨论法。这种方法,会使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经由交谈、提示而变成确实的记忆,固定在脑海里。但不可对这种方法有太强的依赖性,否则离了合作者就不能较好地独立记忆了。

6、冥想法。如佛家讲的“坐禅”,我更喜欢称它为“进入气功状态”。省却一切动作,摒弃一切杂念,一心一意在脑子里“过电影”,将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回忆一遍又一遍。

7、强刺激记忆法。具有震撼力的记忆是最不容易忘记的,把所要记忆的事物,造成一种能发生震撼的效果,便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8、提示法。多功能笔记本、卡片甚至小纸条等,随时提示,有益于准确、快速、方便地识记。

六、从提示的内容看,包括:

1、文字提示法。可以首字提示、要点提示、易错易忘易混处提示,借寥寥数字数语,唤起对相关内容的记忆。

2、列表法。将材料分类整理,列成表格,可以一目了然。表格一般力求简单,使识记变得轻松。

3、图示法。借助箭头、连线、图形帮助记忆。,根据需要,可以画成流水形、扇形、树形、辐射形、多角形、地图形、金字塔形、多级扇形、复合形、交叉勾连形等等。提到其中的树形,很容易想到魏书生老师画的著名的“语文知识树”,那简直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智慧成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们平时也可以就许多或简单或复杂的识记材料,根据其从属关系,画出各种各样的“小树”,千千万万棵小树可以组合成记忆的森林,那是很壮观的。

七、从尝试的角度讲,包括:

1、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是记忆的第一步。记忆力好的人,他的记忆 库一定排列得井然有序。记忆力不好的人,则往往不加分类地把事物乱堆。如果我们时时留意,把想记忆的事物一一加以分类整理,在识记和再现材料时就比较容易了。

2、眉批法。在读书时,遇到非常重要而必须记忆的地方,除了划上醒 目的线外,最好能把它的重点写在空白的地方。因为书写可以助记忆,不但重新又思考一次,而且写出来的重点也能在视觉上引起更多的注意。

3、分析枝干法。很多时候看到一大段文章就想把它逐字背下来,其实 在没有背它之前,最好先思考一下,把重要的内容挑出,跳跃似地记入脑中,使它们成为记忆的主干。然后再在这些主干上,添满枝叶等次要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助于思考,同时,文章的枝干也是考试命题的焦点所在。

4、分段记忆法。分段之后,各段的内容比全文的内容更容易把握。把 握住各段的主旨之后,全文的主旨就很容易了解了。

5、以背带读法。有项实验表明,用四倍于读的时间来背诵,比读熟后 再背诵的效率要高得多。以上所讲都是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事实上,记忆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后,还需要强调一下运用记忆法必须掌握的几个原则:

1、自信原则。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应该相信,如果原来记 得不好,只能说明你的记忆方法不合适,需要改进。

2、尝试原则。任何一种方法,可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但是 不是最好的那种呢?所以不可迷恋固有的一种,要勇于尝试新方法,找到最佳的那种。

3、保持原则。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能轻易放弃,要保持下去,养成习惯,好习惯带来好回报。

4、灵活原则。不同的识记材料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另外,随着年龄、阅历、、环境、心境的不同,也需要调整记忆方法。只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不断推陈出新,才会达到记忆的理想效果,让自己受益多多。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三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下面介绍增强记忆的十种方法。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的更牢。闲暇时经常回忆过去识记的对象,也能避免遗忘。

7.读、想、视、听相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

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使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训练 两项大满贯得主玛丽皮尔斯在获97年意大利公开赛冠军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训练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在这一方面的提高了。我想关键是在于不去想过去和将来,不去想你会输或者赢。在这以前我总是不能控制自己去想这些事情。现在我所想的就是尽我最大的能力,做得最好。当我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能打好球了。” 保持注意力集中 按照皮尔斯所说,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在,也就是集中在比赛中的能力,就是“不去想过去和将来”的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注意力集中就是保持三个统一: 1,个体的统一 我只想自己。2,地点的统一 我在这里。3,时间的统一 我在现在。听到选手这样的抱怨是很平常的:“我总是注意周围的人。”或者“今天我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或者“在整个第二盘,我完全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我总是想着在第一盘的盘点时,我打丢的那个很容易的截击。”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很明显个体的统一(自己),地点的统一(这里),时间的统一(现在),没有被遵守,这就是选手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能集中注意力。

暴力记忆

1、首先,使用一支笔或者文字处理软件用完整的短句写下记忆要点。

2、把你的笔记(纸质版)带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关上门,杜绝一切干扰。

3、看着笔记大声读出笔记中的第1句话。然后,闭上你的眼睛,不看笔记,复述。

4、重复上一步,记忆前2句。

5、再记忆前3句,并以此类推,直到你记住了笔记中所有的内容。

6、完成了一遍之后,小睡一会儿。一会儿后,再一次重复这一技巧以求最大化记忆。

下面是对注意力集中机制的总结:

个体的统一 自己——他人 注意力集中 地点的统一 这里——别处 时间的统一 过去——现在——将来

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为: 自己 这里 现在 如果你在一场比赛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你一定是在这三个方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了问题。首先知道是在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是鉴别的方法: 1,是否你周围的人使你注意力分散:观众,对手,裁判,隔壁场地的选手,父母,朋友,或教练等等。2,你的思绪是否跑到了别处:隔壁场地,你的家,办公室,学校,俱乐部等等。3,是否你的思绪回到了过去(刚才你才丢的那一分),或者你在想将来的事(下一个你想要参加的巡回赛,如果你输了,你就失去机会了。)发现你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使你注意力再度集中的关键,下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 自己 这里 现在 那么象注意力这样无形的东西,又是怎样在比赛中发挥作用?而注意力又在选手的比赛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集中注意力说白了,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选手所拥有的技术,战术,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上。我们可以用激光的例子来做个简单的说明:拿一束分散的光,我们把它集中到一个点,然后压缩压缩再压缩到极限,我们就获得了一束激光。激光的能量之强足以能切割钢铁。那完全的注意力的集中也和激光一样的威力无穷。完全的注意力集中能成倍的使你有意识的能量得到完美发挥的同时,它还能激发你无意识的能量,包括你的创造力,你的直觉。当你听到一个选手说:“我状态好得不得了。”或者“今天我什么球都有,感觉真是棒极了。”那就是说他或者她在经历着注意力非常集中的阶段。那些真正的冠军经历这种阶段的次数远比其他选手经历的次数多得多。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总能超越自我,充分发挥的原因。那又是什么使他们能达到这种注意力完全集中的境界呢?他们是不是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呢?当然,每个人在出生后就有着个体的不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有区别。但皮尔斯已经告诉你了,你可以花时间去训练和提高它。所以唯一你需要做得就是练习。练习你所要练习的就是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也是唯一的物体上,关键是:一个物体,只有一个。下面就是你在比赛中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的物体: 在对打中: ——球 ——球在球场上的弹跳声和击球声 ——你的呼吸 分与分之间: ——拍弦 ——对自己重复的一个字或一句话 ——你的呼吸 你的大脑必须完全被你的注意力所集中于的物体填满,不能有其他的有意识的东西进入。训练方法 五个在场下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1,拿一个网球,把它放在你面前,盯着它看,把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它的上面。让你的脑子里只有这个网球,试着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外部视觉的)2,闭上双眼,用你的想象来想象这个球,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试着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内部视觉的)3,拿一个节拍器,打开它,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节奏上,让你的脑子里充满这个节奏,如果你的脑子里有别的东西出现,就让它象一片云一样飘过。(外部听觉的)4,选一句话或一个字,最好是比较积极的,然后重复对自己说。在你的脑子里象放录音一样一遍遍地反复。试着逐渐增加训练的时间。(内部听觉的)5,注意你的呼吸。去感觉空气进出你的肺,并且让呼吸使你平静。每一次你吸气时,就好象你使你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增大,每一次呼气时,就好象把其他的杂念都呼了出去。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外部听觉的和内部动觉的)五个在场上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1,把注意力集中在飞行中的球上。让你的脑子里充满这个运动的球,别让别的东西进入。保持注意力并全部集中在球上。(外部视觉的)2,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球的弹跳声或你和你的对手的击球声上,并跟上这个节奏。(外部听觉的)3,当你对手击球的时候吸气,当你击球的时候呼气。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让呼吸使你平静。(内部动觉的和外部听觉的)4,在对打过程中,在击球前,在心里对自己说“进攻”,“迎上去”或者类似的话,让这句话充满你的脑子。(内部听觉的)5,在分与分之间,让一个不动的或动的想象的形象出现在你的脑子里,比如一个特别的战术安排,或你自己满斗志的形象。

第三篇:记忆方法

记忆方法

在中考复习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有同学抱怨复习很苦、很累,觉得要背诵的东西太多太杂,很苦恼。因此,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就成为中考复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灵活掌握和运用记忆方法能使中考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记忆方法,你会用吗?

一、多通道记忆

多通道记忆法又名多通道协同记忆法。在学习中,充分调动人脑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的积极性,协同记忆,对于提高记忆质量效果显著。原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证明:只听不看的记忆能力是60%,只看不听的记忆能力是70%,既看又听的记忆能力是86%。

这种方法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因为不论哪一种语言,学习目的总是为了读、写、听、说,这四种能力恰恰涉及到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四种不同的通道,因此,在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时,最好采用多通道记忆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一段比较长的话语,最好是边听边记,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强调的就是“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旨在说明动笔对于记忆的重要。

因此,在掌握各种语言文字或是接收处理语言信息之时,应运用多通道记忆法,其正确的作法是,边听边积极思维,以听懂为第一,总结出所接收的语言信息的内容要点,并在其语言停顿的空隙,扼要地记上几个字或几句话。

平日里可以在休闲时抽挤出一小段时间去进行两种或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记忆的练习.进行眼手口脑协同记忆的训练。有些重要的繁难信息,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后,用笔写下来,反复朗读,直至能背诵。过后,再抽闲暇时间不断背诵或回忆或默写。

二、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的,主要含义是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也就说对于必须牢记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法,就是指记忆一种材料的学习或复习次数超过那种恰能背诵的熟练程度的次数。

过度学习是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过度学习是相对适度学习而言的,所谓适度学习是指在识记材料刚刚达到能够背诵程度就中止了的学习。对于知识保持效果来说,过度学习优于适度学习。但过度学习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认为,当过度学习在量上比适度学习多50%时,识记和保持的效果最好

达到能背诵的熟练程度之后,仍继续学习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记忆保持率就越高,但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否则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造成事倍功半。例如,念10遍达到熟练程度,再念5遍,其记忆效果最好,但若再重复多遍,其效率就会愈加递减。也就是说,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就会出现报酬递减。可见,不能单纯地依靠过度学习来提高效。

三、及时复习法

及时复习法,是一种记忆训练法。为了提高记忆效率,复习要及时。遗忘是记忆的大敌,为了和遗忘作斗争,要根据遗忘的规律正确地、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使已学知识在遗忘前加以巩固

复习是加强记忆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普遍意义来讲,人如果离开这一方法就无法形成巩固而长久的记忆。有句关于记忆的名言总结了复习的作用:除了汗流满面以外,没有其他获取的方法,要获取丰富、长久的知识,就必须付出劳动,付出汗水。因为记忆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增强记忆力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充满汗水和心血的勤奋复习。

大量实验证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越到后来就越缓慢,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必须及时进行复习,即要在遗忘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遗忘。知道了遗忘进程的规律,就会明白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时间相隔越长,花费的时间就越多,甚至几乎等于从头学习。有位科学家曾作过及时复习的研究,让两组学生学习一段文章,甲组进行一次及时复习,乙组则不给予复习;然后分别在一天、一周之后测验,结果甲组分别保持98%、83%,乙组分别保持56%、33%。有关自然、地理、历史等学科的记忆的综合研究也证明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及时复习的组在一个月、二个月、六个月后分别保持70%、62%、60%,而不及时复习的组分别只是58%、48%、38%。较多的研究表明,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学习外语则最好是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巩固复习。如早上识记的晚上复习一次,晚上识记的则在第二天早上复习一次效果较好。

四、排除抑制法

复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所背诵材料的记忆效果并不均衡,往往表现为材料的两端较易回忆,中间最难提取。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群为“材料间的相互抑制”。抑制可分为例摄抑制(后学习的起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和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两种。中间材料既受前摄,抑制又受倒摄抑制,肯定效果最不好,因此“照顾两侧,强化中间”的策略的应用就极为重要了。

研究表明,内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间的干扰也就越一大。即便材料不同,也存在相互干扰。因此利用排除抑制法复习时所采取方式为:

1、复习时可采用文理交叉方式安排复习内容,以减少材料间的相似程度,也可以打乱材料的先后顺序进行复习以改善记忆效果不均衡的现象。

2、另外,复习中间安排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也有利于排除,一压抑、化解抑制。实践表明,晚上临睡前复习的内容在第二天早上一般都能得到清晰的回忆,我们在安排复习记忆任务时最好充分利用晚上和白天这段时间,以排除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消极影响。应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记忆活动在整个应试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记忆是获得高考成功的前提条件,甚至看作核心因素对也不过分。一个人的记忆库能够提供的信息越丰富,提取过程越迅速,提取内容越精确,他的思维就越流畅,考试成绩也越理想。另外,目前有些题目类型中,依靠再认和回忆直接做出反应的题目仍占很大比例,当然里面也存在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但知识的累积无疑是提取和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就成为复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所以运用排除抑制法等来记忆知识,是能使考前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五、尝试反馈法

尝试教学法是由常州市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学华同志提出的。什么是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是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强调学生“学”,又重视教师“教”。

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这种尝试教学活动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活动、一种创新活动。尝试教学能够把系统学习知识和培养创新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学生生源质量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不知道怎样学习数学,大部分学生属于双差生。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笔者近年来在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启用“尝试教学法”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去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尝试动手,尝试成功,学有所得。

第四篇: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景寿

许多研究提示,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是一种检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方法,有望替代肝活检。美国学者Talwalkar等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超声的瞬时弹性成像可能是临床检测肝硬化的一种有效方法。[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5(10)∶1214]

研究者应用手工目录搜索和电子搜索的方式,收集应用瞬时弹性成像和肝活检的方法检测肝纤维化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综合各研究中瞬时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似然比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共纳入9项研究,Ⅵ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混合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7%[95%可信区间(CI)为84%~90%]、91%(95% CI为89%~92%)、11.7(95% CI为7.9~17.1)和0.14(95% CI为0.10~0.20)。在其中7项调查研究中,Ⅱ~Ⅳ期肝纤维化的混合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5%CI为67%~73%)、84%(95% CI为80%~88%)、4.2(95% CI为2.4~7.2)和0.31(95% CI为0.23~0.43)。诊断界值(cut-off值)偏倚是导致这两组混合结果具有异质性的主要原因。(陈景寿)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以超声检查为基础,通过肝硬度测量,对慢性肝病患者作出肝纤维化的诊断,并由此给出分级。它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产生超声波并作为超声波接收器的换能器;位于换能器上发出低频震动波的探针;可以记录数据的软件程序。仪器配有的软件程序将低频超声波在肝组织内的运行速度,通过专用的运算系统,换算成肝组织弹性。弹性数值越大,肝组织质地就越硬。

测量时,患者仰卧,右手放在头后,暴露胸部肝右叶区的肋间隙。换能探头将紧贴肋间隙皮肤做检查。每名患者需测10个点,每点测定时间不到20秒,整个检查时间不到10分钟。该检查法安全方便、操作简便,对患者也不会造成痛苦,具有多次测定的良好重复性。

已有研究人员对不同阶段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度值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非活动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的硬度值,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升高的。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不仅在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上有良好的表现,而且对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也有帮助。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尽管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定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好方法,但研究发现它也存在局限性,影响了诊断的普及率和准确性。

肝活检与无创标志物

近年来出现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法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及血清学指标,是否能取代肝活检?

《指南》认为,血清学指标只有利于评价肝纤维化的两个极端——轻微纤维化和肝硬化,对于评价处于中间阶段的纤维化或追踪肝纤维化的进展,意义不大。

瞬时弹性成像尚未被FDA批准,目前不能替代肝活检,另外,在肥胖患者中,该方法诊断纤维化的成功率低。此外目前有证据表明,坏死炎症活动性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即使没有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评分也会增高

2009年欧洲肝病年会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指南 北京佑安医院 肝病消化科 李鹏

慢性乙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持续复制和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密切相关。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患者被确诊后,肝硬化累积5年发生率为8%~20%,肝脏失代偿5年累积发生率约为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80%~86%,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为14%~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较高,在已经确定的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为2%~5%,不过,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与地域以及肝病分期均相关。

新版指南阐述了慢性乙肝诊治中的10个重要问题:

1、治疗前如何对肝病进行评价?

2、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是什么?

3、如何定义治疗应答?

4、一线治疗的最理想选择是什么?

5、疗效的预测因素是什么?

6、耐药相关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处理耐药?

7、如何进行治疗监测?

8、何时停药?

9、特殊人群如何治疗?

10、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治疗前评估

首要一步,应确定肝病与HBV感染的的因果关系并评价肝病的严重性。并非所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都持续增高。免疫耐受期患者ALT可持续正常,一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ALT可间断正常。因此,适当的、纵向长期随访是重要的。

(1)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AL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血细胞计数。通常,ALT高于AST。然而,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时,AST/ALT比值逆转,此外,还可观察到血清白蛋白降低、PT延长以及血小板计数降低。还可采用肝脏超声进行评估。(2)检测HBV-DNA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决定和后期监测是必要的。强力推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进行随访,主要因为其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以及其较宽的动态范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一个表达HBV-DNA水平的国际正常标准。应用IU/ml表示血清HBV-DNA水平,以确保所测数值具有可比性。对同一例患者应采用一种测量方法,以便评估抗病毒效果。

(3)应全面检查是否存在引起慢性肝病的其他原因包括HDV、HCV或HIV混合感染,是否并存酒精性、自身免疫性、代谢性、脂肪性肝病。

(4)肝脏的形态学检测结果有助于决定是否开始治疗,因此对于ALT升高或者HBV-DNA大于2000IU/ml(或者两者兼有)的患者,推荐其接受肝组织活检以确定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肝组织活检也常应用于评估其他可能原因的肝病如脂肪变或脂肪肝。尽管肝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危险很小(1/4000~10000),肝穿针的大小应当能够达到精确分析肝脏的损伤和纤维化程度的目的。

对于具有纤维化临床证据的患者,或具有治疗指征无须考虑炎症活动度或纤维化分期的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肝穿。应用无创方法包括血清学指标、瞬时弹性成像法,评估肝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方法是对肝活检的补充,可以避免肝活检。

2、治疗目的

治疗乙肝的目的是,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癌、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果乙肝病毒能够被持久抑制,则慢性肝炎组织学活动性、肝硬化发生危险、肝癌发生危险均降低,治疗乙肝的目的就达到了。然而,由于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中,HBV感染不能完全被清除。

3、治疗终点

通过治疗必须将HBV-DNA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理想的是低于PCR检测低限(10~15IU/ml),病毒被抑制的程度应确保能使生化指标复常、组织学改善和并发症得以预防。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使HBV-DNA降至低水平与疾病缓解有关。

持续保持HBV-DNA低至检测不到水平,是降低病毒对核苷类似物发生耐药危险的关键。持续保持HBV-DNA低至检测不到水平也增加了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HBsAg转阴的可能性。如果无法采用实时PCR法,应尽可能应用敏感的方法检测HBV-DNA。

(1)对于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是持续的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抗体出现。这关系到慢性肝炎活动性完全并明确的缓解和长期转归的改善。

(2)在HBeAg阳性患者中,持久的HBeAg血清转换是满意的终点,因为已经证实其与预后改善相关。

(3)未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患者以及HBeAg阴性患者,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维持HBV-DNA在检测不到水平或经干扰素治疗后,HBV-DNA持续检测不到,是另一个最满意的治疗终点。

4、应答的定义

两类药物可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本指南中统称为NUC)。对抗病毒治疗产生应答的定义,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1)干扰素治疗 ●原发性无应答是指治疗3个月后,HBV-DNA较基线降低不到1log10IU/ml。●病毒学应答是指治疗24周时,HBV-DNA水平小于2000IU/ml。

●血清学应答是指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2)核苷类似物治疗

●原发性无应答是指治疗3个月后,HBV-DNA较基线降低不到1log10IU/ml。●病毒学应答是指治疗48周时实时PCR法检测不到HBV-DNA。

●部分病毒学应答是指HBV-DNA降低超过1log10IU/ml但通过实时PCR检测仍可检测到HBV-DNA。

采用中等强度药物或耐药基因屏障低的药物(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时,应在24周时评估是否存在部分病毒学应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采用强效抗病毒药物或耐药基因屏障高或耐药出现较晚的药物(恩替卡韦、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治疗时,应在48周时评估是否存在部分病毒学应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病毒学突破是指在治疗过程中HBV-DNA水平比最低值升高超过1log10IU/ml。

病毒学突破常常发生于生化学突破(ALT水平升高)之前。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突破的主要原因是,治疗的依从性差和出现HBV耐药病毒株。

最新治疗结果

目前有7种药物可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治疗HBV感染的核苷类似物有三类:L-核苷类(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曲他滨),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和开环磷酸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已被欧盟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混合片剂已被批准治疗HIV感染。

以上药物的疗效已被1年期(替比夫定为两年)的随机对照试验所评价。在某些亚组患者中,已得到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的长期治疗结果(接近5年)。图1和图2为在不同试验中上述药物的应答率,这些试验采用不同的HBV-DNA测定方法,所有的药物也并非头对头比较。

(1)对于HBeAg阳性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b、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治疗1年时病毒学应答率(不同试验和现有不同指南对病毒学应答的定义也不同)分别为24%、36%~39%、21%、67%、60%和74%。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0%,核苷类似物约为20%,随着核苷类似物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血清转换率可以增高,但如果发生耐药则会受影响。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年时HBsAg消失率为3%~4%,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为0,替诺福韦为3%。

(2)对于HBeAg阴性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治疗1年时病毒学应答率(不同试验和现有不同指南对病毒学应答的定义也不同)分别为63%、72%、51%、90%、88%和91%。1年时聚乙二醇干扰素的HBsAg消失率为3%,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均为0。

1、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TDF)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1年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检测不到率和ALT复常率比较。这些研究采用不同的HBV-DNA检测方法,所有药物并非头对头比较。

2、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拉米夫定、ADV、ETV、LDT和TDF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1年时HBV-DNA检测不到率和ALT复常率比较。这些研究采用不同的HBV-DNA检测方法,所有药物并非头对头比较。

治疗适应证

治疗适应证同样适用于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主要基于三个标准: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和组织学分级分期。

当患者HBV-DNA水平高于2000IU/ml(大约10000拷贝/ml)和(或)血清ALT水平超过1倍正常值上限(ULN),肝活检(或已在HBV感染患者中经过证实的无创标志物)显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坏死炎症和(或)纤维化(采用标准评分系统,例如METAVIR评分至少A2级或F2期)时,应考虑治疗。同时需要考虑到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和各国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状况。

应考虑到下列特殊患者群。

免疫耐受患者:对于大多数30岁以下ALT持续正常、HBV-DNA水平较高(通常超过10E7IU/ml)、没有肝脏疾病的任何疑点,也没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的患者,不要求即刻行肝活检或治疗,但必须进行随访。

轻度慢性肝炎患者:对于ALT轻度升高(小于2×ULN)、组织学检查示轻度病变(METAVIR评分低于A2F2)的患者,可以不治疗,但必须随访。

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如果检测到HBV-DNA,即使ALT水平正常和(或)HBV-DNA水平低于2000IU/ml(约10000拷贝/ml),也应考虑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迫切需要抗病毒治疗。对此类患者尤其应迅速而强效地抑制病毒,并应有效预防耐药的发生。临床症状的显著改善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密切相关,但极晚期肝病患者可能不会从治疗中受益,应考虑进行肝脏移植。

预测应答

目前已发现一些基线特征和治疗中指标,是治疗后应答的预测因素。抗病毒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应答的预测因素,因抗病毒药物的不同而不同。

(1)以干扰素α为基础的治疗

预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治疗前因素是低病毒载量(HBV-DNA低于10E7IU/ml或7log10IU/ml),高血清ALT水平(>3×ULN),肝活检示活动性评分较高(至少A2)。

治疗过程中,12周时HBV-DNA降至20000IU/ml以下,对于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概率为50%;对于HBeAg阴性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概率为50%。

治疗过程中,24周时HBeAg水平下降可以预测HBeAg血清转换。

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HBsAg定量分析在预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和HBsAg消失中的作用。

同HBV基因C型和D型患者相比,基因A型和B型患者对干扰素α有更好的应答。然而,HBV基因型对个体的预测价值较差,目前单凭基因型不能决定选择何种治疗方法。

(2)以核苷类似物为基础的治疗

预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治疗前因素是低病毒载量(HBV-DNA低于10E7IU/ml或7log10IU/ml),高血清ALT水平(>3×ULN),肝活检示活动性评分较高(至少A2)。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在24周或48周时产生病毒学应答(实时PCR法测不到HBV-DNA)与耐药率低密切相关,相应地,HBeAg阳性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和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概率也较高。

HBV基因型不影响对任何核苷类似物的应答。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陈国凤

在我国慢性肝炎的患者中乙型肝炎患者数量最为庞大,部分患者在数年或数十年的慢性病程中由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在这个过程中,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重要因素。检测肝纤维化程度依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综合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但肝穿刺获得肝组织为有创检查,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而且受到取得的标本质量、病理医师诊断标准、检查难以重复等因素的影响,而依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肝纤维化往往时机较晚,易延误诊治[1,2]。因此,肝病学界一直在探求敏感且无创的检查手段。近年来在无创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3]: 1.1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

血清PIIINP测定血中PⅢP可以间接了解肝脏胶原的合成代谢,其主要价值在于动态监测肝脏纤维增生的过程:急性肝炎时,肝细胞炎症坏死启动了肝纤维增生过程,血清PⅢP可一过性升高,若持续升高则提示有慢性纤维增生,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硬化晚期由于纤维合成与增生已不如初期活跃,血清PⅢP反而较之前德水平低,故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解释测定结果。

1.2 血清层粘连蛋白(LN)

血清LN是基底膜成分中的主要糖蛋白,在肝内与血清Ⅳ胶原(Ⅳ〃C)共同分布,大量沉积则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故其血清值被认为是反映基底膜更新率的指标,可反映肝窦的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LN经蛋白酶消化产生7个肽链片断,目前研究和检测的LN主要为片断1,即LNP1,它来自LN的中心部位。血清LNP1对判断肝纤维化的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63%,不及PⅢP和7S胶原。另外应注意LN在许多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也会明显升高。

1.3 血清透明质酸(HA)

HA是一种大分子量的糖胺多糖,为结缔组织基质中的主要成分,有研究报道,由肝炎到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血清HA含量逐渐升高,对肝硬化诊断准确率达89.77%,敏感度为86.89%。在分析HA临床价值应注意:(1)血清HA与肝分泌能力及肾排泄速率相关并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2)血清HA水平升高亦见于肺纤维化、硬皮病、晚期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等。

(3)在急性肝炎及大量肝细胞坏死时(药物、酒精、炎症等)HA水平可很高。

(4)真正到假小叶形成,肝已缩小时(肝纤维化晚期),HA水平反而并不太高,甚至正常。

1.4 血清Ⅳ胶原(Ⅳ〃C)

Ⅳ型胶原从结构上包括Ⅳ型胶原氨基末端(7S片段),羧基末端球状片段(NC1)、Ⅳ型胶原三螺旋中心区(Ⅳ-C),三个部分均可分别测定。Ⅳ型胶原主要分布肝窦周围,与LN一起构成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功能性基底膜。有资料认为,7S胶原对判断肝硬化有较高敏感性(79%)和特异性(82%),是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最佳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亦有CⅣ降解异常。同时,在肝脏纤维过度增生时,Ⅳ型胶原的合成与降解都处于较高水平。故其测定值亦需根据病情综合判定。

1.5 其他

血清标记物金属基质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TGF-α等均与肝纤维化有关,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检测有一定的意义,但目前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尚没有普遍使用。

α2-巨球蛋白(alpha 2-macroglobulin,α2-M)、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l),常用于检测肝纤维化的生化组合指标中[4,5]。α2-M是一种由肝脏(肝细胞、星状细胞、肉芽肿)合成的蛋白质,在星状细胞活化时合成增加,纤维化时其血清浓度升高。它抑制蛋白酶尤其是胶原酶活性,因此,可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而增加纤维化。目前国际上多个模型如Fibrometer模型[6]、国内曾民德[7]等所建立的模型都采用了这一参数。结合珠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纤维化发生时,它的调节是与α 2-M相反的,这可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在纤维形成和炎症时的相反作用所解释。肝细胞生长因子刺激α 2-M的合成并减少结合珠蛋白的合成。ApoAl是肝脏合成用于转运胆固醇的一种蛋白。肝纤维化时,ApoAl自肝脏细胞的释放受到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所阻碍(通过赖氨酸残基和胶原相互作用),而且它的转录也同样减少,故而血清ApoAl在纤维化存在时下降。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

鉴于目前单一血清学检查指标难于准确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者在探索将其中几个指标组合成血清学模型进行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Firotest、Forns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可能性指数(fibrosis probability index,FPI)、欧洲肝纤维化组(ELFG)模型、Fibrometer模型等。主要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Fibrotest模型,Forns指数,Hui模型,zeng模型,AST/ALT比值等。Sebastiani等[8]对几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Forns指数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100%,APRI、Fibrotest和Hui模型的PPV为92%,并认为ARPI和Fibrotest能使肝穿刺需求降低50%~80%。

2.1 Fibrotest评分系统[4,5,9] 包括5项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胆红素(bilirubin,BIL),ApoAl,α 2-M,并进行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调整,用于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较好,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59%;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不同资料报道的数据差别较大,敏感性高者达89%,低者仅18%,相应的特异性分别为52%和99%,该模型目前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Myers等[4]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test能准确地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可以减少46%的活检并保证92%的准确率。且诊断准确率不受种族、HBV DNA情况和是否有丁肝病毒合并感染的影响,但Myers等提出HBeAg阳性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Poynard等[10]2005年研究了Fibrotest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观察与活检的比较。认为其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类似,可以用于治疗随访。Thabut等[11]认为Fibrotest可以帮助判断肝活检无肝硬化的患者有无严重门脉高压,并减少内镜检查的必要性。

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模型诊断效果:慢性丙型肝炎见表1,慢性乙型肝炎见表2。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FibroScan FibroScan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正在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所接受,关于FibroScan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3.1 FibroScan原理[20-22]

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物体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其值越大,使组织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组织的刚度越大,发生弹性变形越小。肝脏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肝纤维化,统计分析表明肝脏纤维化级别与弹性模量显著相关,提示测量肝脏的弹性模量可以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根据物理学原理:对组织施加一个激励(可以是内部或外部、动态或静态的),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组织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位移、应变、速度的分布等改变。对上述变化的描述,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可得到弹性模量的改变,从而获得肝纤维化信息。

FibroScan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一维瞬时弹性波,通过测定肝脏瞬时弹性图谱来测量肝脏的硬度,进而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Fibro Scan仪器的探头包括一个电动换能器(震动器)和一个超声换能器,由电动换能器产生一组频率为50 HZ,振幅为2 mm的弹性剪切波在肝脏中传播,与此同时超声换能器则进行连续的超声采集,来跟踪测量弹性剪切波在肝脏中的传播速度,通过仪器配有的电子计算机将所测量到的剪切波速度,换算成肝脏弹性,以千帕(kPa)表达。正常肝内低频超声波的传导速度约1 m/s。肝质地越硬,超声切割波在肝内运行的速度越快,得出的弹性kPa值越高,说明肝脏硬度越大。除了弹性测定的kPa数值外,以诊断敏感度为纵坐标,特异性为横坐标,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也反映肝的硬度。AUROC面积越大,肝脏硬度越大。

3.2 FibroScan检查的临床应用

既往用于临床诊断肝纤维化的参数主要包括相关病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临床表现等指标,上述指标对诊断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肝硬化代偿期及肝纤维化诊断的灵敏度较低。资料表明,感染时程、年龄、性别、饮酒量及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与肝纤维化进程有相关性,但其对肝纤维化的反应有滞后性,且预测价值有限。临床参数的评估容易受患者主观感受及医生主观判断影响,无法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FibroScan检查则可以较准确的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并且可以予以分级。孙德胜等[23]对103例肝病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研究,并测定了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中的剪切波速度,结果显示剪切波速随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而增快。并且在与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对照分析中还发现,除了F0与F1级之间,F3与F4之间的波速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剪切波可以用于早期肝纤维化的分级判断。Rockey等[24]研究发现瞬时弹性值与肝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

法国de Ledinghen等[25]用FibroScan测定儿童肝纤维化,发现诊断价值也比生化指标高。2007年Sebastiani等[26]通过对经组织学确诊为肝纤维化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比较了几种非侵入性指标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性,FibroScan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都有较好的预测,并认为它能使肝组织学检查降低50%~80%。

Marcellin P等[27]对2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肝脏穿刺(LB)和肝脏弹性检查(LSM)即FibroScan检查,并进行肝纤维化METAVIR和Ishak分期,结果发现FibroScan值和肝纤维化METAVIR(r=0.65)及Ishak(r=0.65)显著相关,并且得出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对应的FibroScan值,结果如下:F0:5.1(2.5~8.5)kpa;F1:6.0(2.7~35.3)kpa;F2:7.0(2.8~17.6)kpa;F3:12.8(5.9~54.1)kpa;F4:23.7(6.4~59.3)kpa。F≥

2、F≥3和F=4时AU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0.93和0.93,LSM值在F≥2时为7.2 kPa,F=4时为11.0 kPa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LSM值在F≥2为7.2kPa,F=4时为18.2kPa时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是FibroScan检测LSM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结果可靠,其cut-off值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仅有轻微差别。Melin et al[28]提出,以13KPa为临界值可诊断早期肝硬化,肝活检穿刺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预测值达97%,此时生化指标大多正常(PLT>120×109/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80%),且多数无临床体征。虽然目前对于诊断肝纤维化的肝脏弹性值的研究不同,但均说明肝脏弹性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并且可早期诊断肝硬化。肝硬化时,转氨酶升高中度以上者,其对应的FibroScan值为16.6(8.0~36.9)kpa,转氨酶轻度升高者,其对应的FibroScan值为12.3(9~34.3)kpa(P=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对近10 0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FibroScan检测仪进行肝纤维化检测,李梵等对364慢性HBV相关肝病患者FibroScan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待发表),结果提示肝硬度值(FS值)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慢性肝炎期,同时结果也提示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较B超更加敏感。李冰等对247例慢性肝病患者FS值不同进行分组(论文待发表),结果提示FS值与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结果呈负相关,即血ALB、CHE值越低,肝脏FS值越大,并且FS值可能与ALT、BIL水平相关,即肝脏炎症明显时,可能对FS检测结果有放大效应,因此,对于慢性肝炎活动期如果检测FS值明显升高,应注意综合其他检测结果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综合判定。

3.3 FibroScan检查的预后及风险的预测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腹水、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其治疗效果差,预后凶险,因此提前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Foucher J等[29]研究发现,肝脏硬度与临床参数(静脉曲张出血史、原发性肝癌、腹水)和生物参数(食管静脉曲张度、脾大)显著相关,可以预测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以弹性值17.6为临界值,检测肝硬化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在此前提下,有食管静脉曲张2~3级的临界值为27.5KPa,既往曾有腹水的临界值为49.1 KPa,伴有肝细胞癌的临界值为58.7 KPa,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界值为62.7 kpa。Masuzaki R[31]

[30]

等研究发现得出同样的结论。但也有学者认为FibroScan判定食管静脉曲张结果并不可靠,准确诊断仍需内镜检查。

3.4 FibroScan检查的局限性

尽管FibroScan具有无创、无痛、无并发症、安全性高、检查快速、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也可用于动态监测肝病发展及疗效评价,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但是关于FibroScan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许多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并且,FibroScan弹性值的确定也是根据“金标准”肝脏穿刺做出的,一些研究表明,FibroScan检查受ALT等影响,在ALT升高时,检测到的TE值偏高,因此,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时要注意FibroScan检测结果可能对肝硬度值的判断有影响。因此,FibroScan检查仍不能取代肝脏穿刺在肝纤维化诊治中的地位[29,32]。另外,肝硬化腹水、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肥胖等患者不宜进行检查。还需注意,如果单次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或有疑问,可以通过二次独立检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31]。其他影像学检查 4.1 B超检查 B超检查判定肝脏有否纤维化及肝硬化应综合以下指标予以判断:(1)肝外形和体积改变:早期体积增大,晚期缩小;外形不规则,轮廓不整齐,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表面不光滑,呈现凸凹不平,边缘钝。

(2)肝实质回声:肝实质内回声致密、回声增粗、增强,可呈条索状或结节状回声。

(3)肝内血管:走行紊乱、不清,变细、分布减少。门静脉主干内径>13 mm。(4)脾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脾静脉扩张,内径>8 mm。

(5)其他表现:肠系膜上静脉曲张、脐静脉重新开放、腹水等。对明显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诊断较准确。

4.2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

早期肝硬化CT可根据肝脏外形以及肝裂的改变来判断,而晚期肝硬化时肝脏大小、形态、各叶比例、脾脏大小等方面表现与B超相似,不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对早期发现肝细胞癌,较B超有优势。

4.3 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管结构及走行,在肝硬化合并囊肿、血管瘤,肝细胞癌时,较CT具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4.4 MR弹性成像技术(MR elastography)

L.Huwart等[33]报告MR弹性成像技术用于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时,其检测肝脏体积更大,而且为三维成像技术,能更精确分析肝脏粘弹性参数,对于有腹水及肥胖的患者也不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与FibroScan检测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动物实验显示除了肝纤维化之外,在肝脏炎症、脂肪变性及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前的肝肌成纤维细胞激活时均可导致肝脏弹性值增加,MR弹性成像技术目前还没有进行临床多中心应用的观察指标。而且由于其成本明显增高,恐难做为常规检查项目,可用于FibroScan等检查的补充手段。

4.5 实时弹力成像技术(Real-time elastography)Friedrich-Rust M

[34]

等报告用Hitachi EUB-8500和EUB-900常规超声探头进行弹力成像检查肝脏硬度,其成本较FibroScan更低,操作简单,但其对肝纤维化程度≥F2、F3、F4时的AU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低于FibroScan,并且也不如APRI准确。FibroScan检查与血清学模型联合检查肝纤维化

目前,非创伤检查肝纤维化的方法中,对于F3、F4以上的肝纤维化,相对容易检测出来,但难度在于区分F0、F1、F2。Masuzaki R[35]对3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FibroScan及APRI检查,以肝活检为“金标准”,以FibroScan 15.9 kPa为肝硬化临界值(F4),其诊断敏感性为78.9%,特异性81.0%,APRI值在肝硬度值(LSM)较高组明显高于LSM较低组(P=0.019)。

Castera等[36-37]研究发现,FibroScan检查联合血清学诊断模型有助于提高肝纤维化评估的准确性,FibroScan检查联合APRI、FibroTest或FibroTest/APRI对诊断肝纤维化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一检查结果。结论提示,对肝纤维的诊断:Fibroscan>Fibrotest>APRI,而Fibroscan和Fibrotest联合诊断价值最高,其AUROC值对F≥

2、F≥3和F=4分别为0.88、0.95、0.95。当两者结果一致时(占70%~80%),与活检的符合率对F≥

2、F≥3和F=4分别为84%、95%和94%。所以联合应用Fibroscan和Fibrotest评价纤维化可以使多数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避免肝活检。

国内对Fibrotest与Fibroscan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应当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研究Fibrotest与Fibroscan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FibroScan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

肝纤维化改变主要包括肝脏形态学和硬度的变化,肝纤维化早期,肝脏形态多无明显异常改变,因此,测定肝脏硬度的FibroScan检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常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和MRI检查,可以提供肝脏表面、肝脏体积、肝脏实质、脉管管径及血流等各项指标的数值,以及肝脏病变的形态学信息,对监测晚期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却不灵敏。此时常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不大。这是由于超声、CT和MRI等检查结果容易受检查者的主观判断以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利于动态随访观察。初步研究显示,MR弹性成像技术在测定肝脏硬度方面优于FibroScan,今后,可能会用于其他非创伤检查不能确定的肝纤维化患者的诊断。展望 FibroScan检查的出现,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用于未治疗患者的诊断、随访并决定是否开始治疗,用于治疗患者的随访,肝硬化的确定及随访的开始,用于并发症危险性的评估、监测及制定治疗方案,还可以用于肝移植术后的随访。但是FibroScan不能判定病因和诊断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因此,需要结合血生化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肝活检确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形成以FibroScan检查为主的简便易行且准确率更高的肝纤维化诊断评估体系,使无创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参考文献

[1] Bravo AA, Sheth SG, Chopra S.Liver biopsy[J].N Engl J Med, 2001, 344(7):495-500.[2] Castera L, Negre I, Samii K, et al.Pain experienced during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J].Hepatology, 1999, 30(6):1529-1530.[3] 王宝恩,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 [4] Myers RP, Tainturier MH, Ratziu V, et al.Prediction of liver histological lesions with biochem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 2003, 39(2):222-230.[5] Imbert Bismut F, Ratziu V, Pieroni L, et al.Biochemical marks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a prospective study[J].Lancet, 2001, 357(9262):1069-1075.[6] Cales P, Oberti F, Michalak S, et al.A novel panel of blood marker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liver fibrosis[J].Hepatology, 2005, 42(6):1373-1381.[7] Zeng MD, Lu LG, Mao YM, et al.Prediction of significant fibrosis in HBeAg-positiv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by a noninvasive model[J].Hepatology, 2005, 42(6):1437-1445.[8] Sebastiani G, Vario A, GUIDO M, et al.Sequential algorithms combining non-invasive markers and biopsy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4):525-31.[9] Rockey DC, Bissell DM.Noninvasive measures of liver fibrosis[J].Hepatology , Hepatology, 2006, 43(2 Suppl 1):113-120.[10] Poynard T, Zoulim F, Ratziu V, et al.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histology surrogate markers(Fibrotest actitest)during Lamivud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9):1970-1980.[11] Thabut D, Simon M, Myers RP, et al.Noninvasive prediction of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J].Hepatology, 2003, 37(5):1220-1221.[12] Giannini E, RissoD, Botta F, et al.Validit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ratio in assessing dieas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rel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J].Arch Intern Med, 2003, 163(2):218-224.[13] Forns X, Ampurdanes S, Lovet JM, et al.Identific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without hepatic fibrosis by a simple predictive model[J].Hepatology, 2002, 36(4 Pt 1):986-992.[14] Wai CT, Greenson JK, Fontana BJ, et al.A simple non-in-vasive index can predict both significant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J].Hepatology, 2003, 38(2):518-526.[15] Oberti F, Valsesia E, Pilette C, et al.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 or cirrhosis[J].Gastroenterol, 1997, 113(5):1609-1616.[16] Patel K, Gordon SC, Jacobson I, et al.Evaluation of a panel of non-invasive serum markers to differentiate mild from moderate-to-advanced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J].J Hepatol, 2004, 41(6):935-942.[17] Sud A, Hui JM, Farrell GC, et al.Improved predictive of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using measur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a probability index[J].Hepatology, 2004, 39(5):1239-1247.[18] Rosenberg WM, Voeleker M, Thiel R, et al.Serum markers detect the presence of liver fibrosis:a cohort study[J].Gastroenterol, 2004, 127(6):1704-1713..[19] Hui AY, Chan HL, Wong VW, et al.Identific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 without significant liver fibrosis by a simple noninvasive predictive model[J].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3):616-623.[20] Sandrin L, Fourquet B, Hasquenoph JM, et al.Transient elastography:a new noninvasive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hepatic fibrosis[J].Ultrasound Med Biol, 2003, 29(12):1705-1713.[21] Lam proye A, Belaiche J, Delwaid J.The FibroScan:a new non invasive method of liver fibrosis evaluation[J].Rev Med Liege, 2007, 62(Spec):68-72.[22] Beaugrand M.FibroScan instructions for use[J].Gastroenterol Clion Biol, 2006, 30(5):513-514.[23] 孙德胜,孟繁坤,王金锐,等.慢性肝病肝剪切波速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4):241-245.

[24] Rockey DC.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With Transient Elastography[J].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1):8-14.[25] de Ledinghen V, Le Bail B, Rehouissoux L, et al.Live stiffness measurement in children using FibroScan:feasibility study and comparison with fibrotest aspartate transsm inase to platelete ratio index and liver biopsy[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7, 45(4):443-450.[26] Sebastiani G, Vario A, Guido M, et al.Sequential algorithms combining non-invasive markers and biopsy for the assessment of live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7, 13(4):525-531.[27] Marcellin P, Ziol M, Bedossa P, et al.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by stiffness measur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Liver int, 2009, 29(2):242-247.[28] Melin P, Dacon A, Gauchet A, et al.Cirrhosie screening in alcoholism consultation using FibroScan[J].Hepatology, 2005, 42(Suppl.1):492A.[29] Foucher J, Chanteloup E, Vergniol J, et al.Diagnosis of cirrhosis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FibroScan):a prospective study[J].Gut, 2006, 55(4):403-408.[30] Masuzaki R, Tateishi R, Yoshida H et al.Risk assess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tis C patients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J].J Clin Gastroenterol, 2008, 42(7):839-843.[31] Del Poggio P, Colombo S.Is transient elastography a useful tool for screening liver disease[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12):1409-1414.[32] Coco B, Olive F, Maina AM, et al.Transient elastography:a new surrogate marker of liver fibrosis influenced by major changes of transaminases[J].J Viral Hepat, 2007, 14(5):360-369.[33] L uwart, van Beers BE.MR elastography[J].Gastroentérol Clin Bio, 2008, 32(6 Suppl 1):68-72.[34] Friedrich-Rust M, Ong MF, Herrmann E, Dries V, et al.Real-time elastography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J].AJR Am J Roentgenol, 2007, 188(3):758-764.[35] Masuzaki R, Tateishi R, Yoshida H et al.Comparison of liver biopsy and transient elastography based on clinical relevance[J].Can J Gastroenterol, 2008, 22(9):753-757.[36] Castera L, Forns X, Alberti A.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using transient elastography[J].J Hepatol, 2008, 48(5):835-847.[37] Castera L, Foucher J, Ber J, et al.FinroScan and Fibrotest to assess liver fibrosis in HCV with normal aminotransterases[J].Heptology, 2006, 43(2):373-374.

第五篇:食堂容量调研报告

食堂容量调研报告

自新生报到后,学院学生人数扩大,为了解食堂现有规模能否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保证食堂就餐的正常秩序,膳管部根据上级要求对食堂做了一次容量调研。

调研范围是食堂的一到三楼,对象是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每层楼派两到三名人员,分别在就餐时间高峰期(上午11:35,12:25和下午4:00)进行调研。调研数据由膳管部成员在现场调查统计得到,所得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研结果如下。

11:35下课是食堂就餐的第一次高峰期,学生从11:40开始陆续到达食堂,到一楼就餐的学生打好饭菜等待的时间平均约为6、7分钟,其中麦香居的效率较高,等待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最高就做率为95%左右。此时食堂较为拥挤,排队等候的队伍都已排到了就餐区,缓和时间为15分钟左右。二楼食堂自助区11:45左右学生排队等候的队伍排到了门口,达到顶峰。等候时间也较长原因可能是因为自主区学生选择菜式一般都要先总体观望一番,增长了等待时间,虽然等候时间较长,但学生对自助餐的热情度还是较高的,每天在自助区排队的同学都不在少数。点餐区因为是现做的关系等候时间有些偏长,根据所点的饭受欢迎程度不同,等候时间也不尽相同,其中港式铁饭因为做法复杂等候时间会偏长,像蛋包饭此类较受欢迎的等候时间约为7到8分钟。就餐区就坐率达到85%三楼的情况与一楼较为相似,等候时间为6分钟左右,就坐率达到94%,缓和时间约为15分钟。

食堂上午第二个就餐高峰时间是12:25,总体来说就餐人数较少。一楼就餐排队的时间约为三分钟,高峰期持续5分钟左右,最高就坐率达到30%。二楼自助餐区拥挤程度也有所缓和,等候时间较少,有时基本上到达后就可点餐,无需等候,就坐率达到85%。点餐区等候时间约为8分钟,20分钟左右人群散去,窗口前基本上无人等候,就做率到达30%。三楼就餐的同学也是零零散散几个的结伴而来。等候时间为1到2分钟,就坐率为30%。

晚餐时间调研得出的结果很奇怪。4:00下课后食堂一楼约过8分钟后开始进入高峰,不过就散人数和我们想象中的相比甚少。学生排队等候的时间约为2分钟,2到3分钟就课缓和,最高就坐率也就20%左右。二楼人数较一楼稍多,自助餐区高峰期等候时间约为3到4分钟,就坐率达到30%左右。点餐区等候时间平均约为6,7分钟,就坐率为8%左右,20分钟后人群散去,等候就餐的学生渐少。三楼的排队等候时期为2分钟左右,最高就坐率为150%左右。高峰期没过多长时间就能缓和,人数较少,都是一群一群过来就餐。后来我们得知,许多学生有不吃晚饭的习惯,尤其是女生,有时就随便买点零食当晚餐。大一也有人表示说食堂距离寝室太远,而教学区里寝室较近,所以上完课就直接回寝室了。这些原因造成晚餐来食堂就餐的人数较少。

总的来说,食堂目前在就餐的高峰时期虽然会造成短暂的拥挤,但容量目前来说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为解决食堂容量为题,食堂这边也在想办法扩展,如开辟了自助餐区,增加食堂一楼的座位,经过一些努力,食堂的总座位数达到了2000个左右。日后,膳管部会保持并加强与食堂的沟通,把关于食堂的最新消息反馈给大家。

2009-9-30

社区学生委员会膳管部

下载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姓记忆方法

    百家姓记忆方法.txt13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百家姓记忆方法百家姓有400多个姓氏,千家姓有1000多个姓氏,靠死记......

    浅谈政治记忆方法

    浅谈思想品德课记忆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九年级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更是题多量大,记忆内容多,很多同学为此而对思想品德课犯愁、犯......

    词汇记忆方法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记单词是最头痛的一件事。在学外语所花费的时间中,记单词占的比重最大。相对于语法而言,词汇的记忆量约占90%。因此,根据记忆的科学规律来研究高效率的外语单......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经验系列)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经验系列)学习英语最常遇到的问题,便是词汇不足。词汇不足的人在英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 到严重限制。所以词汇量的......

    单词记忆方法

    我们洛基英语老师共总结18种单词记忆方法,每种方法后至少配有200个高频率、常见单词。希望能用我们的方法,来提高您的英语学习。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供大家了解。 1:加减法:利用已......

    诗歌记忆方法

    古诗文背诵方法 一 关键字法 朗读和背诵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可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先写出每句首尾两字,再根据这些字词的提示口诵或默写出中间的内容,然后对照原文“查漏补缺......

    2017年上半年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基础笔记:瞬时记忆考试题[精选合集]

    2017年上半年山西省考研心理学基础笔记:瞬时记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外科患者最易发生哪种体液代谢失调 A.等渗性缺水 B.高渗性缺水......

    2015年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基础笔记:瞬时记忆考试试卷

    2015年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基础笔记:瞬时记忆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