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报告会通讯新闻
“报告会主题”
——《XX》读书报告会圆满举行
2013年3月XX日下午3点,初二级部在XXX地点举办了《》读书报告会。此次报告会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进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XX,XX主持了此次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拉开了序幕。首先进行的是诗歌朗诵环节,7年1班的隋静以及4班的全体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诵了《沁园春· 雪》和《美哉,我潇湘伟少年》,全面体现了一代伟人浪漫的诗情与豪迈的胸怀。报告会第二部分是知识抢答环节,此环节由宋怡老师主持,XX,XX同学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在平时学习中扎实的基本功。在接下来的书本剧展示环节中,1班同学的《三打白骨精》和2班同学的《话剧串烧》节目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与喝彩声,把本次报告会的气氛推到高潮。随后的心得交流环节中,XXXXXXXX等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在读书中的欢乐与收获。会后,XXX部的郭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奖并亲切的与大家合影留念。
同时参加报告会的还有XXX老师及部分学生家长,报告会持续了xx小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二篇:通讯法制报告会
法律在我身边—册山中学举办
2011春季法制报告会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我校于2011年4月13日下午邀请册山派出所刘明所长、册山司法所汤晖所长在学校操场做了一场生动的法制教育报告会。
刘明所长、汤晖所长结合学校实际,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作了详细的讲解,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就如何对待法律,学习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给全校师生作了《提高法制观念,构建和谐校园》的法制报告会。
会上孙校长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在法制教育方面做出的成绩,要求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后,刘所长、汤所长、孙校长走到学生群体中来,就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做了现场答疑,起到良好的效果。
报告会使全校师生受益匪浅,让全体同学懂得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中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教育、警示目的。(周荣居)
第三篇:报告会新闻稿件
“榜样的力量”——合肥学院2009年优秀学生代表报告会成功
举办
榜样的力量,梦想的舞台。9月14日—17日晚,由合肥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的“榜样的力量”——合肥学院2009年优秀学生代表报告会分别在黄山路校区礼堂和南艳湖校区礼堂成功举行,报告会共分为四场,分别邀请了我院6位第四届十大榜样学子余健、沈鑫平、李扬、徐佩宽、娄莹、张鹃同学,分别结合自身的大学生活从不同方面向09级新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代表余健同学从一个大四学长的角度,向大家讲述了学习、社会工作、生活娱乐之间的关系。他告诫大一新生要时刻珍惜宝贵时光,及早规划自己的学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励志自强的优秀学生代表张娟同学主要讲解了自己求学的不凡历程。作为一名“春蕾女孩”,她把好心人的帮助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大学期间各方面表现得非常优秀,毕业后顺利考取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他同学的报告同样精彩生动,让每场报告会现场掌声雷动,高潮迭起。报告会期间,观众认真聆听。报告会接近尾声时,气氛活跃,观众踊跃提问,6位同学也认真回答。新生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一名大一同学表示,听了这次报告会,我的大学阶段目标明确,学习更有劲了。
在报告会开始之前,副院长丁明还亲自接见了6位同学代表,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6位同学分别向丁院长汇报了近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丁院长听完大家的汇报后,对同学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回报母校。
据悉,合肥学院优秀学生代表报告会已经成功举办三年,受到了广大新生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我院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同学起到很好地学业规划和导航作用,进一步促进我院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李智礼博士做客经济系教授博士论
坛
12月3日下午2点,经济系教授博士讲坛第十讲在善思楼C座101教室开讲,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李智礼博士做客经济系教授博士论坛第十讲。讲座由经济系宁建华教授主持,经济系主任沈友华、副主任朱德开和经济系百余名学生一同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解读”,讲座伊始,李博士介绍了我国区域的划分,并阐述了区域、区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随后他从目前我国针对各个区域所作出的经济发展战略详细地介绍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并重点介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划分及意义。李博士说,集聚周边资源和要素打造自身经济和竞争优势的经济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的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鄱阳湖——皖江城市带的建设也正是适应了这样的历史潮流。讲座中李博士还提到了一个新颖的“牛肚理论”,他说,中部地区作为我们的中部大腹地,撬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这项战略也为安徽今后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省的“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以及合肥城市群的建设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李博士幽默风趣的讲座不时赢得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李智礼博士是内蒙古低碳经济研究会首席专家、鄂尔多斯研究会专家,曾在央企工作十五年,现从事地方政府工作,现任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讲座前后李博士对合肥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就经济系如何进一步为地方经济服务提了建设性意见。
此次讲座是经济系2009年教授博士讲坛的最后一讲。经济系教授博士讲坛是我院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形式之一。通过教授博士们的授课,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对他们今后就业选择和尽快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3月16日下午,合肥市政协副主席、我院客座教授盛志刚在南艳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三农问题”——来自中观的视角》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院科研处和经济系共同举办。经济系主任沈友华、党总支书记宣文、副主任朱德开和经济系一百五十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由科研处处长史明瑛教授主持.史处长说,盛志刚副主席长期在政府机关工作,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同时,他还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学院和江南大学的客座教授,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盛教授坚信“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时刻关注着民生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他对“三农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报告会上,盛志刚主席以其独特的视角,紧密围绕“三农”,着重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与难点、案例分析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他实地走访了全省许多农村地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盛教授介绍了安徽省马永新、夏伦琴和王守开三位新农民致富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这三位新农民破解“三农问题”所带来的启示。他指出,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十分关键。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先进生产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的观点。最后,盛志刚教授又谈到了对取消农业税、农民减负、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等方面问题的看法。
报告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发言,对于同学们的提问,盛主席给予了认真、详细的解答。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中科大徐铜文教授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4月13日下午,在院黄山路校区行政楼五楼会议室,来自我院多个系部的教师60多人济济一堂,聆听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博导徐铜文教授作的 “科技写作、投稿和科研创新思路” 专题报告。
科研处处长史明瑛教授主持报告会。她代表学院对徐铜文教授为我院教师们提高科技写作水平进行辅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徐教授的科研业绩。徐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创新经历,并引用大量的生动事例,从科技论文写作、投稿、修改及科研创新四个部分为教师们进行了详细而精辟的讲解,并强调科研创新要有时间紧迫感和团队精神,从现有问题找到切入点,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集体攻关,并对已有观点进行“挑刺”,敢于挑战权威。整个报告通过幻灯片展示,图文并茂,语言风趣,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本次报告使我院教师在如何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拓展科研创新视野、增强自身科研能力等方面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徐铜文教授现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多个国际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和特邀审稿人。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奚伟德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6月18日上午,我院南艳湖校区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我院客座教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奚伟德教授在此做了题为“德国的科学管理”的学术报告。院长蔡敬民教授会见了奚伟德教授并了主持了报告会。
奚伟德围绕着德国的经济模式、经济框架以及中德不同的管理模式踌文化管理展开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德国的经济受国家控制、官僚体制、劳动力成本、社会负担、税费、国家负债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情况非常复杂。在谈到德国经济的模式和框架时,他认为,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将市场自由化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安全、私人产权保护、技术进步、正确的竞争导向等一系列问题。随后,在谈管理时他表示,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即所谓的价值观)背景下,围绕组织目标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德国是团队式管理,其核心和原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商定并完成企业目标;而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家长式管理则成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管理模式。奚伟德教授接着说,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希望中德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使双方共同进步。最后,报告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据悉,奚伟德教授是著名的管理学、经济学专家,25年前就来过中国,不仅是一个中国通,而且更是一个中国迷。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书林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6月15日上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报告会在我院黄山路校区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书林教授应邀担任报告会主讲。院长蔡敬民,院党委组织部部长刘建中、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邵一江、学生处处长崔国庆、基础教学部主任胡艳萍和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以及各系党团组织负责人、辅导员代表共60余人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此外,与我院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结对的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惠智也带领部分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会议伊始,蔡敬民院长对刘书林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我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基本情况向刘教授作了介绍。刘书林教授高度评价了我院“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发展道路。
刘书林教授认为“了解社会新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报告会中,他首先以当前社会现象和社会内在机制的新变化切入主题,论述了人们思想出现的新特点。他指出,青年人处于过渡、不定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以引导其积极健康的成长。随后,刘教授针对各种新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秉承真诚可信、主客体互动平等、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及配合全员教育的原则,并要注重解决思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角度。精彩的报告赢得了全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胡艳萍主任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她说,刘书林教授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内容丰富具体,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和成功的示范课,使与会领导、教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刘书林教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主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总编;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第四篇:读书报告会
读书报告会
初一(11)班池汉慈
大家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本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传播信息的方式。多读书,加上一点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书给了我们对过去的沉思;科普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小说让我们畅游在主人公的情节;散文让我们流动在清新的文字。世界在进步,书籍也在伴着人类进步。人随书籍对知识、事件的传播,有了更宏观的思想与视野。读书变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前面的一些日子里,我读了不少书籍,算不上读通,但我希望能与各位分享。我要推荐的第一套书籍是蔡志中的中国古籍漫画,有《老子说》、《庄子说》、《孔子说》、《孟子说·论语》、《中庸·大学》、《韩非子说》、《孙子说》、《列子说》、《史记》、《世说新语》、《六朝怪谈》、《六祖坛经》、《禅说》、《唐诗》、《宋词》、《菜根谭》共16本。蔡志忠老师将原本看去枯燥无味、繁杂难懂的中国古籍与幽默的漫画结合,让他们变得不难理解。而看完此书后,与原著对照一翻,发现这些“之乎者也”变得简单起来。此套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文字转换成我们习惯的图像。而了解了这些中国古籍文化后,便有一种“中国人读中国书”的成就与自豪感。
接下来,我要介绍几本文言文的古籍读物。强烈推荐《论语通译》、《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五套书。这也是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之一。那为什么我大力推荐这几本书呢?是因为这些书都以文言文叙述,文言文有简洁的特性。读多了,可以让我们的语言也变得文质彬彬,作文也会有一个质的突破。另外,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继续延续刚才讲到的中国文化。我们是中国人,要了解自己祖国过去的文化。《论语通译》和《四大名著》含金量都非常高。《论语通译》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孔子与他弟子的思想;《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壮丽画面;《水浒传》让我们体验到众好汉的动人传记;《西游记》将唐三藏西行过程完美记录;《红楼梦》写出了封建民生的悲欢离合。这几本书也许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读会,而是读精,就跟掌握四书五经一样。
下一个要介绍的,是几本散文与杂文,散文方面,本人推荐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他的《苏东坡突围》相信大家都看过。其文笔之雄壮,令人钦佩。还有林清玄,他与余秋雨的风格比较不同,更为婉约。两者好比一火一水。若是将两本结合起来读读,那是前所未有的享受。随后是杂文,与散文不同,杂文更加记实,所以我推荐鲁迅的杂文。他的笔就是一把尖刀,刺进敌人的心脏。鲁迅的杂文将当时的黑暗社会赤裸裸的展示在大家面前。读了之后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能说句:伟大。
接着我要介绍几本关于科学的书,其中,《最后的熊猫》是美国作家夏勒的作品,讲述了他与妻子在中国对熊猫的考察,文笔真挚感人。对熊猫这可爱却濒危的动物,作者写出了美丽的悲伤。提及到许多环保的知识,是纽约时报书评十四大好书之一。还有一本杂志值得推荐,那就是CHINENE GEOGROPHY——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到了许多动物、地理环境的知识,很适合喜欢科学的朋友一看。
另外,有两本关于学习与成长的书。分别是《学习的革命》、《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十一条准则》与《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两本的参考性都很大,分别对学习的方法进行论述。而前者相对来说语言较沉稳、严肃。后者则是针对青少年编写的,语言生动活泼,也容易懂。所以,我建议先读《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再读《学习的革命》、《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十一条准则》。
好了,介绍完那么多书,我的读书报告会也该结束了。我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介绍的书,并多读它。从而与我一起携手,从读书开始,作个走向世界的现代人!谢谢。
三、怎样读书?
.读思结合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自古以来,从荀子的《劝学篇》到历代文人墨客的经典佳作、再到我们今天苦口婆心的父母、亲人和老师口中,我们已经读过和听过很多很多关于读书的教诲。相信每一位同学
或多或少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读写结合:读写笔记。写读后感,写随笔。(送给自己的礼物、红叶谷的变奏、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那一地清凉、老家的菜园、爷爷三周年祭、让阅读提升品位、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之一二
三、春芽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名人的读书方法】
1.毛泽东的读书法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2.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
解。
3.苏步青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4.华罗庚的读书法
华罗庚是靠刻苦自学成长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有独到之处。
用慢功夫打基础。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自学高中内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础,再逐步加快进度,他用五六年的时间才自学完高中内容。由于学得扎实,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
研究主课程。
“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
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
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推想法。一本书拿到手后,华罗庚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开始闭目推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做,该怎么做。待一切全部想好后,再开始阅读。凡是已经知晓的内容,很快浏览
而过,专门去读书中那些新的独到的观点,这样,华罗庚博采众长,得益很多。
5.王梓坤的读书法
数学家王梓坤的读书方法也很有风格。一是抄读法。王梓坤上中学时,做完功课一有时间,便光顾图书馆。好书借了实在舍不得还,但买不到也买不起,他便下决心动手抄书。抄,他认为总还是抄得起的。他先后抄过林语堂写的《高级英文法》,抄过英文的《英文大全》,还抄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爱不释手,则一口气抄两份。王梓坤认为,人们只知抄书之苦,未知抄书之益,抄完毫未俱见,一览无余,胜读十遍。二是慢中求快法。他认为,一本书的前一两章通常是全书的关键,因为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有专门的术语和符号,如平面几何研究三角形、圆及其他图形的性质,初等代数则主要研究代数运算。因此,耐心地学好前一两章,初步掌握这门学科的思想方法,这样读下去才会有兴趣。他拿到一本书后,开始总是读得很慢,边读边做笔记,做习题,想一想,算一算,细细阅读,认真理会,先慢
后快,慢中求快。
6.田中角荣的“撕书”读书法
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了。
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7、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
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8、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9、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
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10、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
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
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11、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
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12、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如何实施上述设想呢?
1、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确保书籍的来源、质量、读书时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一是老师要对图书馆藏书做到心中有数,定期分批推荐优秀书目,二是要经常查阅学生借还记录,及时点拔,有效监控,三是督促上阅览课,确保高效阅读。
2、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用伟大人物、事业成功者的事迹熏陶、激励学生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这方面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制订阅读人物传记计划;二是在平时师生共同查找、选择精彩的人物传记片断,或印发,或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体会。
3、教会学生有计划地读书,撰写读书笔记或书评。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多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苏东坡说,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书;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都是指读书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但是使学生真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殊非易事。我们坚信一条:人的读书必分两个阶段,初为纪律约束,逼他读,引他读;后为尝到甜头,自得其乐,我爱读。中学生大多属于前一阶段,所以需要老师艰苦细致的工作。当然,防止学生读他们不宜读的书也是我们的工作。读书是一种心灵活动。只要我们用心去指导,一定能使学生由视读书为苦事而逐渐成为雅事、乐事。
鲁迅读书的八种方法
鲁迅短暂一生的伟大成就,与其博学苦读、勇于实践的精神分不开。其独特的读书方法更给
人们以启迪。
背书法。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鲁迅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这样,等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
盖完,鲁迅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抄书法。《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字典。鲁迅为了认识并记住这部字典中的生字,便从《康熙字典》中摘出有关部分订成大本,为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极大方便。多翻法。鲁迅在翻阅书时要求自己:不只看一家之书,而是博采众家之长;不只看本专业的书,也看专业以外的书;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看不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
不只看本国的书也看外国的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
博览法。鲁迅认为,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在精读时,主张博览群书。他在年轻时,除规定的功课之
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之书,无所不读。
立体法。鲁迅阅读文艺作品时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艺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倘若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这种读书法把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
剪报法。鲁迅在读书中,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就是他积累的一种方法。鲁迅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曾借鉴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
利的杂文。
问读法。鲁迅读书爱向自己提出问题。他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给自己提出一大堆问题。书上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鲁迅认为,带着问题去全面细读全书,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渐深入,就能更
有效。
五到法。鲁迅读书提倡五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心到,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眼到,指细心浏览,目光敏锐;口到,指诵读朗读,声情并茂;手到,指勤用笔墨,勤记笔记;脑到,指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读书方法,知识记得牢,用得活,效率高。
第五篇:读书报告会
《狼图腾》读书报告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医学院学生代表xx,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书目是《狼图腾》。这是一部在十多年前风靡全国的一部著作,引发我们对人性和狼性的深思。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被其中的故事吸引,和作者一起追忆那段难忘的草原时光。
在介绍本书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
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为什么只信奉狼图腾呢?狼与人有着怎样的什么关系?有狼的风景会给你怎样的冲击和震撼?什么是“天葬”和“图腾崇拜”?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请跟我一起走进腾格里,走进狼图腾!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和大分享此书。
一、作者简介;
二、书目简介;
三、内容概述;
四、自身体会;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姜戎,30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插队到内蒙古额伦大草原,这一呆就是11年。在草原,他钻狼洞、掏狼崽、养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之缠绵过。正是这些小狼,陪他度过了青春时期的“游牧”。
二、书目简介
这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
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煌煌50万言,50万只狼群汇合,显示了作家的阅历、智慧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这是一部讴歌草原战狼的绝诗,这是一首直逼人性最深处的魂曲,这是一部颠覆历史观念的巨著。
三、内容概述
以下我将按照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将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从草原上最壮观的狼群和黄羊的大战开始,描写狼的性格。“狼图腾”即草原人对狼的崇拜。但作者却描述人狗与狼的夜战和狼群给陈阵上的一节清晰直观的军事观摩课——狼群围捕黄羊的经过。紧接着又是一群狼群破坏军马的场面,一群奔腾的、待命出征的生命戛然而止,变成草原战场上的炮灰。纵观前几章的镜头,仿佛狼是草原上所有生物的天敌,是牛、羊、马、人的克星。狼似乎是头羊贼,是破坏牧民生活生产的罪魁祸首。草原人为什么崇拜狼图腾呢?毕利格阿爸、乌力吉老人一直在向我们,向陈阵解释图腾崇拜,为草原上凶猛、顽强、智慧的草原狼申辩:草原狼其实是腾格里派下来保护草原和草原人的。
第二个方面,主要从草原生态平衡为出发点,阐释图腾崇拜的原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草原得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定律。先说黄羊,草原上是速度最快的四蹄动物。它食量极大,专门挑选最好的牧草,是草原的一大祸害。狼捕食黄羊,黄羊的数量减少了,草场便保存下来了。牛羊过冬的食料才能保存,牛羊才能存活,牧民的生活才有保障。当然,狼也捕食牧民的牛羊,这样,人和狗一起下夜变成了
必须。与狼战斗的历史,也形成了草原狗勇猛、强更通人性的血统。草原狗也成了居无定所的牧民的知心伴侣。同时,草原狼也捕食草原的天敌——鼠和癞子。速度极快的草原狼把其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草原便得以保存。因此,草原狼给牧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同时,也为牧民提供了生存的环境,维持了草原上的生态平衡。
姜戎写作本书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草原也未能幸免。本书的第三个方面讲兵团进驻以后,汉人大量流入草原,农耕文化对草原文化的冲击是本书的核心,也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不懂得草原各物种间生存关系,不懂得狼图腾,以包顺贵为代表的军区领导打着毛泽东“打不尽豺狼不归还”的口号开始大肆消灭草原狼。掏狼崽、杀小狼、围歼大狼,不到两年的时间,草原狼的数量急剧下降,给牧区带来的厄运也未能避免:黄羊多了,草原的优质牧草被破坏;草原鼠多了,鼠洞随地可见,马腿折断的事情连续不断;马和狗失去了竞争力,变得懒散,质量也大不如从前了;牧民开始圈地放牧,加之草场的大量破坏,草原沙化现象严重。往日牧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草原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本书最后几个章节讲到毕利格阿爸力求天葬,乌力吉老人无奈的离开草原,陈阵、杨克20年间没有勇气重返草原,嘎斯迈满肚子的委屈,种种都向我们控诉草原破坏以后带来的恶果。
我也无能为力,只能和陈阵一起为最后一位有幸实行天葬的毕利格阿爸祈福,希望黑石山下那个千年古洞能够得以幸免,毕竟它是称霸草原千万年的草原狼在世的唯一遗迹了。
四、自身感悟
合上此书,似有怒火中烧的感觉。我为草原鸣不平,为虔诚的草原守护者鸣不平:草原狼走了,草原狗消失了,草原马也悄然离开,草原的牛羊呢,当有一天牛羊也消失了,草原又怎能称之为草原呢?
《狼图腾》是作者姜戎对农耕文化冲击草原文化的含泪控诉。如果不是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现代文明的牺牲品,就会像宇宙中的某些暗物质一样,开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消失在不可知的未来里。
在这本旷世书里,有人从狼的身上学到了为商之道,开始成功的打拼与商界;有人对草原的遭遇愤愤不平,对环保有了新的认识;我也在本书的启发下懂得了些许的人性应追的本源,每个人都应善待生命,尊重自然。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长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草原狼期待你的探望,草原人等候你的光临。来吧,和陈阵一起走进额仑草原,重温那段温馨的草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