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

时间:2019-05-13 02: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自我调适报告总结

2013年11月28日19点整,在我学院的悉心组织下,由来自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郑安云教授为我院研究生2102及2013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的精彩报告。

虽然已是寒冬时节,我院研二研一同学仍不顾寒风,前往七号教学楼7111阶梯教室聆听郑安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本次报告主要涵盖了职场角色定位、人才测评与选拔手段、面试类型及流程、常见非语言信息及含义、自我规划五部曲,以及个人SWOT等内容。尤其对她本人参与的政府机关等单位的面试细节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另外,郑安云在现场就六个职场问题与在场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指导,使同学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报告会的最后,郑安云教授强调大学生一定要积极调解心态,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整个报告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第二篇: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及其调适(模版)

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及其调适

菏泽学院教育系邢恩有

摘要: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毕业这一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文章对大学生毕业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这些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毕业 焦虑 心理调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理基本成熟,但心理尚未健全。受过多年知识理论教育,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大学毕业是大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面对现在相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心理冲突和矛盾尤其明显,会出现焦虑、茫然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1]。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反映,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到毕业前都有不少毕业生来中心要求预约咨询。虽然接待人员向他们解释说,由于学期将近,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话,离校前短暂的心理咨询可能无法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充分的调整,可他们还是坚持要求在离校前给他们安排一次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到毕业之前来咨询的同学通常有以下心态:

第一,因为焦虑而来。有的同学虽然要毕业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所以心理特别着急,前途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觉得自己都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了,经济上不应该再依赖父母。可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怎样面对现状呢!他们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调节自己焦虑的情绪。

第二,为了适应而来。还有的同学是觉得马上要毕业走向社会了,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来寻求帮助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每换一个环境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虽然最后都能适应,但中间的过程比较痛苦。而这次要真正走上社会,社会环境要比校园环境复杂许多,所以要担心自己能否适应了。他们期望通过心理咨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好走出大学校门的准备。

面对毕业大学生集中体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大学生顺利毕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调适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心理调适的内涵与作用、大学生毕业心理调适策略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就业形势的紧迫和岗位竞争的加剧,毕业前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心理、意志、情绪、行为上的危机期和艰难期。在面对就业时,因为各种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对就业的过度焦虑恐慌。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虽然说外面精彩的世界让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有对踏入社会的渴望,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就业供给与相对有限的就业需求及复杂的工作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干扰,让一些缺乏社会经验、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种种激烈的心理冲突,感到焦虑甚至恐慌。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找不到发挥自身特长、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就业时遇到挫折等,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成绩不突出、能力一般的大学生,更加焦虑和恐慌。

(2)对就业回报的期望值过高。在毕业前,就业回报的期望过高是大学毕业生的普遍心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投入高额的学费作为前提的,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都希望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回报。因为大学生不了解社会现实,常理想地把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对就业回报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企业就业,渴望高职位、高起点、高收入;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提出许多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的要求。然而,现实的就业市场,无法满足每位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期望。许多大学生在就业中偏执地坚持自己的就业标准,有时宁愿不就业,也不肯降低个人的就业期望值。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要、专业的适应性、自身兴趣特长,人为地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

(3)对自己认知:自卑与自负。大学生在就业前,往往是踌躇满志,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因为没有勤奋学习导致成绩一般;因为没有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就业时就勇气不足,悲观失望,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也不敢正视就业问题,更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甚至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战而败。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些大学毕业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或是毕业于重点或名气大的学校或所学专业需求紧俏,认为自己技高一筹,总是以“天之骄子”自居,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好高骛远,在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形成自负心理,订立的就业目标太高,就业同样不会顺利。

(4)与他人比较的从众与攀比。在就业工作中,每个大学生的就业、择业目标都不具有可比性。但是许多大学生总愿意拿自己与身边同学进行比较,用别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标准。在就业过程中,独立性不强,缺乏个人主见,易受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们就寻求什么样的工作,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状况,忽视所学专业的特点,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过分追求实惠、追求功利,盲目寻求所谓热门的职业,盲目从众。还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总是愿意与别人的就业状况进行比较,抱着“他能去,我也能去”的态度,嫉妒、攀比,总想找到一份超过任何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从众、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丧失了就业良机。

以上是几种较为典型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及早发现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调适,对于大学生顺利毕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毕业心理调适的基本内涵与作用

心理调适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它的本意是指人在社会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限制或者制约,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减少冲突与制约,就应该根据个体的信息和状况,进行不断的调整,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使其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2].所谓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就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同样会遇到一些限制或者制约,更具体地来说,可能是挫折与失败,那么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心理调解,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局面。

大学生在毕业前以及整个就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限制或制约,甚至是挫折与失败。心理调适会减少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心理调适的具体作用如下:

(1)心理调适可以让大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就业心理。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就可以客观地分析自身现实和就业现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在就业中,就能够经受困难和挫折,在竞争中勇往直前并积累经验教训,从而赢得就业机会、获

得就业岗位。同时,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更是大学生科学就业规划、职业发展的基础。而且,个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就业只是迈出的第一步。不良的就业心理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的状态和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产生负面干扰,决定他是否能够胜任职业角色、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只有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地在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结合中成长、成才。

(2)减少大学生的心理挫伤和过激行为。每位大学毕业生在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后,都会对自己的就业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然而,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就业心理问题,如果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排解和引导,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导致心理的挫伤。当辛苦获得的大学文凭不能成为他们顺利就业、安身立命的保证时,希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可能使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严重的毕业生做出不理智的过激行为,危害自身、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据报道,湖南某高校的学生吴某,毕业当年在参加了一次毕业生的人才招聘会后,因就业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楼自杀;四川某高校一名女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无法偿还高额的助学贷款选择跳楼自杀;浙江某高校的学生周某,一心希望考上公务员,但未能如愿,竟持刀行凶杀人,造成一死一伤;广州某高校毕业生,因没有通过全国公共英语四级考试不能获取学位,喝下敌敌畏后从七楼跳下;等等。这些因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发的“血的教训”,使得人们对社会机制出现信任危机,给当前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带来阻力,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因此加强心理调适教育十分必要。

(3)减少心理不平衡带来的冲击。在大学生毕业时,能够就业是家庭和学生本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支付了巨额的教育成本和几年的光阴之后,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就业,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其家庭都是极大的心理打击,非常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就业心态。就在近几年,已经有一些大学毕业生片面地把就业难、就业不理想等原因,集中认为是政府就业措施不力、高校盲目扩招的恶果,并且已经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共同利益认识。这是就业心理存在问题后,没有得到有效排解和解决的后果。如果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部分群体就有可能拥有共同的群体意识,而这一群体成员的构成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明确的利益要求,又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容易冲动,而且具有既有的叛逆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上自己切身利益受到侵害,就使他们更容易制造新的社会冲突。这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大学生毕业前心理调适策略

大学生毕业前该如何科学的调适自己的心态:

(1)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是由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更应该注意评价自己的价值取向,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就业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教育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大学毕业生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决不能只看重工资待遇的高低、工作条件的好坏,有功利拜金主义的倾向。

(2)在处处充满竞争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竞争的就业观,敢于面对竞争,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学会竞争,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新的就业形势,也要求大学毕业生转变和更新就业观念,树立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就业形式有许多,毕业生应改变一次就业的传统观念,也不能一味地以稳定为标准,要有创新的就业精神,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同时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拥有乐于创业的精神。当然还要同时树立艰苦奋斗的就业观,尽管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奋斗的传统和精神不能丢,尤其在大

学生就业过程中,更加重要。大学生还必须树立越挫越勇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勇往直前,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3)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认识,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面对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前,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及职业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自身还要全面、正确、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面对就业,大学生首先应当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发展方向、个人的工作能力、自身的优势劣势有完整客观的认识,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在就业中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自大,要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才能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

(4)大学生在就业前,还应当明确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客观地认识自己后,才能更好地调整就业心态,从而设立更恰当的就业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还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实现正确自我评价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树立就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展示自我、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即使暂时失败,也不必失落,总结经验教训,越挫越勇。

(5)大学生应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避免出现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的前提就是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这里所说的就业准备主要包括就业心理准备、自身专业、文化素质能力的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大学生活行将结束,踏上社会之前,转变角色是最迫切的就业心理准备,由一个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就业状态,在选择职业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这一步。其次,要做好自身专业、文化素质能力的准备。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就业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困扰,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刻苦自律,完善自我,是基本的道理和根本的出路。在大学学习中,大学生要在加强专业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加强社会交往,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的学习环境,不断地塑造自己,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做到在走上社会就业之前,充分了解社会。这些能力的提高,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虎添翼,也自然会减轻就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再次,大学生要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要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便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能有方向、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准备。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即自己希望将来做什么工作;然后设计自己的职业通道,即确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所需要经历的过程、途径等。

四、结语

如何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保持一个良好的毕业心态,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只有正视毕业压力,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面对毕业前的心理焦虑应科学调适,保持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顺利毕业,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忠新浅议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调适来源:www.lunwentianxia.【2】 陈甜大学生社会角色调适 【M】.漳州学院学报2008(4):23—25.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法。

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就业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节点,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要坦然面对。要 在困境中发现希望,黑暗中看到曙光,比较中找到优势。应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行业优 势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优势。要思想上放松,行动上重 视;从宏观上着眼,于微观处入手。要注重知识学习,能力锻 炼,经验积累,材料准备;做到掌握政策,了解规定,明白程 序,清楚后果。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就业中遇

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求 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也是正 常的。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做出正确、理智的选 择。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这 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 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 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 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遇到几次求职挫 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 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

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首 先,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 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 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如何接近陌生 人,如何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使谈 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

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 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 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 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 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 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 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 论英雄”。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

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 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 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 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 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自负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时的自负是指对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

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 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 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 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 不能达到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

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 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 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树立 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 岗的可能,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 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择业时不要期 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 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 价值。

(三)依赖心理及调适

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

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 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 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 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学校、朋友、社会关系给 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这种消极被动的 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 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 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 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 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当今竞争激 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 要。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 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

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 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 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 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四)盲从心理及调适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 见。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 长而盲目从众,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 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在 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共挤独木桥,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 己,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需要注意的是 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 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 从,要时时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

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 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 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

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 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 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 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也 要重视。总之,盲目去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

人生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的进化旅程。个人的 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 华。成长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不断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心态决定命运

成才要先成人。人才两个字,一是“人”,二是“才”。如果 人品不行,那么人的能力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企 业和单位都喜欢德才兼备的人,不过也可以接受有德无才 的人,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决不会要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培养扎扎实实 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你的心态自然就 会变得豁达开朗。

工作心态很要紧,不要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企业强调 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而与你的学历和来自 什么学校无关,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 失望就会越大。

最后,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 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 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 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大学生刚毕业,选 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空间、技能增长等。作为大学生来说,初入职场,首先要为自己定 下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以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或者能够 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而不应该把金钱当作好工 作的首要标准,首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 的工作经验,能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

(二)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人要有礼貌,即便是扫地的 阿姨和看门的师傅,他们在有的时候能给你很好的帮助,而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微笑,点头。

其次,与人和善,不要与同事或客户起争执。很多人抱 怨进入职场后与同事间搞不好关系。其原因首先可能是违 背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提出的价值观有落实成文的,但许 多不成文的潜在价值观也是新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 因为不了解而误越雷池。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肯 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

第三,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单位的老员工和领导都是学习的好榜样,因为他们知道的肯定比你多,只有不断向优秀 的人学习,你的成长才会更快。有时间多学习一些对工作有 用的知识,边工作边学习,用学来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工作,用工作来总结不足,再学习。一旦发现目前的知识不能很好 地胜任工作,就必须要及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

最后,分解目标,可行有效。可以将工作根据领导的安 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计划,如果必要分阶段或按步 骤计划,计划由月计划组成,月计划可以分成周计划,每周做每天的计划,每天都做工作记录,踏踏实实做事,老 老实实做人。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山东济南250031)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班级:09食品加工技术姓名:丁丽萍学号:7号

摘 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调适

正文: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因此,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学生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若不及时发现、正确疏导和解决的话,则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势必要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就业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师长应该将这一学生问题重视起来。

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

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

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

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

庭尤甚。

3.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

“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

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

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

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

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

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

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二)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

1.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

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

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

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2.挫折与失败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

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 悔恨 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

验之中。[1]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足心理,因此择

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

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

“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

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

现代大学毕业生多囿于校园,生活经历较简单,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

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

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

发生偏差。

3.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

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

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

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则容易

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

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

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陷入自卑的泥淖。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

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如有位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用

人单位的负责人拿给他一支烟,他不仅当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恶

习!”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

从进校起就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就业观念,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期,了解自我之后,就

要在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在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

自己,到四年级就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一)客观认识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

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

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

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

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

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

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

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本对

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择业时

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

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

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

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

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

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

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

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

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

汇点。[3]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四)谦虚是做人之本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地在意眼前的得失,过分重视用人单

位所给的薪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目前的待遇不十分理想,岗位不十分称心,但要相信,通

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上级的信任,得到上司的重用。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要学会用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只有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充分的准备是就业、从业的先决条件;出色能力是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谦逊的态度是就业、从业的制胜法宝。

只有从自身做起,平时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真正把就

业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

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

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等。[4]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

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

望,然而,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

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

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

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

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

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

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

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

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

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

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

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

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

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

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

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

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

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

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因此如果今后在我就业的时候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调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就业机会。“危机”是危难也是机会,关键

还是要看自己的把握。无论有没有危机,我都会不断努力,摆正心态,这个世界任何

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完美,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必将呈

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但必

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困惑,也将随着日益市场化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

变,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

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大学生就业就不再困难。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2]康文.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533-535.

[3] 陈核来.论大学生的就业观[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53-55.[4]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我是机电学院机设092班的一名学生,来自重庆市。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和同学们有良好的友谊,个人素质较强,易与他人交流与协作。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习新的事物,并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对待就业还很焦虑,怯懦等等。上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我的择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能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我们在择业时常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并引起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求职择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择业心理自我调适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各种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保持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l)理智思考。一个人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理智思考,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信心,相信凭真才实学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其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不适合这项工作呢?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不妥?还是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的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忍痛割爱”,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合理定位。

(2)自我激励。大学生求职面试时信心不足,出现紧张、胆怯,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进行调节,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比如面试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它能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大胆实践。择业时主动出击,让行动来激励自己。如要求自己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代表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里的想法坦率地说出来。

(3)学会放松。应聘时如果心情紧张,也可通过自我放松练习进行缓解。常

见的放松方法是意念放松训练。其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

(4)自我安慰。择业时,遇到挫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如面试后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跟有的人比,我还算好的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

(5)适当宣泄。当作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来消除。常见方法有:①倾诉。如向老师、同学、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或用写日记的方法倾诉不快;②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③剧烈运动,如打球、爬山、长跑等。

(6)寻求心理咨询。为了消除焦虑、烦恼、抑郁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目前不少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也纷纷兴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技能技巧。

择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心理将引导毕业生走向合适的岗位,而不适当的择业观只会使就业越来越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旧的分配制度,把就业推向了市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并开始向自主择业过渡,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适应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就必须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择业心理自我调试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毕业时正确择业求职,而且有利于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

下载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试题

    2014年茂职院《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 课考查题 (任选一题字数:15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宋体二号正文仿宋四号请标明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㈠、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性心......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5篇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李丹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趋复杂,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各种心理困惑。本文从大学生出现的就业......

    大学生创业前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创业必读)

    当你选择独立创业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如何投入。个人企业主与一般工薪阶层有所不同。在个人企业中,你要始终头脑灵活,并需要不断地制造卖得出去的东西,熟悉财务上的周转金,能......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一、 不对。因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二、 1、人都有一种自我维护的意识,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就会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知道了或听到了别人不......

    大学生就业心理

    摘 要: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完满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脱离虚......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定稿)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界首中心小学刘蓉 暑假期间,在家阅读了《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本书,加上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一年的经验,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感触颇深。 在读......

    心理调适与辅导心得体会

    《心理调适与辅导》心得体会 《心理调适与辅导》是一门面向在职教师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适与辅导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技巧,通过对学生与教师心理与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