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2: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

第一篇: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及其调适

田澜潘伟刚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因承载着来自经济、学业、生活等多重压力,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焦虑、自卑和抑郁心理。高校教师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更应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贫困,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努力尝试自我解困的各种良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

1前言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连续扩招,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在校大学生不断增多,他们在体验着经济困难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经济贫困,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课题。[1]2贫困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源

2.1 经济压力

有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尽管从理论上讲,每位贫困大学生都存在五种主要经济来源,即家庭补给资金、奖学金、勤工俭学积累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银行贷款助学、慈善和社会捐赠事业、高校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运管机制尚处于启动和尝试完善之中,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的贫困生实际获得这些基金的受助面窄且受助额度偏低。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补给资金是其最主要和最可靠的经济来源。可是,贫困生主要来自落后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他们深知父母挣钱的艰辛。当他们急需家庭为其提供经济补给而又担心因此加重家人负担的同时,其内心冲突油然而生,担心家人的身体,难免出现学习分心,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内疚或负罪感。有的学生为转嫁这种内疚心理,瞒着家人干多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他们在挣取微薄的学费和生活费的同时,又陷入身心疲惫和对学习的担忧之中。因此,可以说,对于许多贫困生来说,在其经济压力的背后,深藏有较之于其他学生更多,甚至是呈恶性循环的担心和焦虑。[3][2]

2.2学业压力

高校教育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远不能满足大学学习要求时,其经济压力就会转嫁为无形的学习压力。首先,经济条件限制着大学生的学习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由于资金不足,许多成绩优良的贫困大学生不得不固守“死啃课本”式的单一学习,不用说他们无力购买必需的参考书和声响教学资料,也不用说远离电子词典等现代学习工具,更不用说借助计算机开展远程学习,或深入现场开展实践性学习。其次,因经济压力许多贫困大学生不得不腾出较多的时间从事兼职家庭教师或其他赢利性事务,奔波费神不说,学习时间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影响到具体学习任务的完成,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直接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再次,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家庭贫困有时还会消磨他们的学习意志,甚至降低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教学观察中不难发现,既有些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只想努力克服经济困难,把大学学习期限挨过去;也有些学业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因贫丧志”的倾向,1

按其现时成绩本能够争取考研成功的放弃考研努力;还有的贫困大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但其最直接的学习动机仅仅停留在争取“奖学金”上面,很少将自己的学习和远景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动机联系起来。

2.3生活和人际压力

进入大学学习后,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诸多生活压力。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有些贫困大学生原有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相对显得有些“粗气”或“脏气”;有些贫困大学生不会使用某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怕被别人嘲笑为“土气”;更多的贫困生由于经济拮据,在用钱方面比较节约,担心被人看作“小家子气”。许多高校都处在城市,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也使贫困大学生感到很不适应,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贫困大学生相对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加之存在多方面的顾虑,他们容易表现出多方面的社交困难。比如,有的贫困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认为人际关系很可怕、太复杂,有的贫困生过于在乎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评论,出现人际敏感;有时干脆对教师和同学退避三舍,喜欢独处,尽量减少与同学的交往;还有些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原因跟父母存在关系冲突。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表现

近年来,国内众多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极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焦虑、自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上。

3.1 焦虑心理

由于多重压力源的客观存在,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有研究证实,“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的首要生活事件”。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对大学学习、生活和发展状态的直接制约性,另一方面可能源自贫困大学生对其贫困现状存在认知偏差,无限夸大经济困难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程度,导致一筹莫展。事实上,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是多方面的。在经济方面,他们希望家庭及时补给学费和生活费,同时又担心加重家人负担,害怕家庭负债和家人生病,他们既渴望满足消费欲望,又囿于经济拮据,陷入两难境地。在学业方面,他们由于学习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资料不齐、工具不多,导致学习效能低下,容易丧失诸多竞争优势,深感内疚和不安。在生活与交友中,贫困大学生试图努力摆脱“俗气”,追求时尚潮流,以期得到同学接纳的想法和做法,容易因自身条件限制而受挫,时常担心自己不能与他人交流情感和友好相处,担心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5][4]

3.2 自卑心理

已有研究和高校教学实践均表明,贫困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魏伟的研究发现,25.1%贫困大学生生承认贫困使他们“常常自卑”,52%的贫困生陈述“偶尔会自卑”。陈阳等人的调查揭示,有38%的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在同学面前感到难堪。杨志恒的研究也证实,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为什么贫困大学生容易滋生自卑心理呢?首先,可能是由于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存在巨大反差,同学在日常花费上的大方、阔气与自己的寒酸、拮据,别人的多才多艺与自己的孤陋寡闻,他人的丰富学习资源与自己的资源紧缺等等反差强烈地冲击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感到羞涩和不安。其次,可能是有些贫困大学生对人我反差失去认知标准,一味夸大这种差距,过分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看不到自身的某些优势,自觉一切都不如别人,自轻自贱。此外,对大学学习和发展的理想化期望和所感知的现实条件之间的差距,也能引起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刚入大学时很多贫困生常以来源地为数不多的成功者自居,倍感得意和自豪,然而,随着大学学习和生活进程的推进,当[8][7][6]

他们发现大学中人才济济,比自己能力、成绩、特长乃至容貌、家境强的人大有人在时,或者在觉知到大学的某些条件并非想象的那么完美时,深度的失落感逐渐衍生出自卑心理。

3.3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学习和工作等。因经济条件受限,贫困大学生极易遭遇导致其消极情绪体验的多种学习和生活情境。比如,当他们的学习和交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当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受挫状态而又无能为力时,容易形成无助感;当他们学习上难有所突破或社交不能如愿时,会感到毫无成就感;当他们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劳累时,难脱身心疲惫感;超快的生活节奏和较少的休息娱乐,降低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等等。如此众多的不利情境和消极感受错综交织,共同诱发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致使许多贫困生逐渐封闭自己,冷漠孤僻,成日郁郁寡欢。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调适

4.1 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贫困,实现科学的自我定位

不同的人对压力源的认识不同,他们的应对方式以及压力源对他们的影响均会不同。有研究表明,面对任何潜在的紧张性刺激,那些把它们当作是一种威胁而不是一种挑战的人有更多的消极反应。李祚山

[10][9]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越是相信自己能够驾奴自己生活的人,其心理焦虑程度就越低;越是相信机遇的[11]人,有势力的他人能控制或影响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事情结果的人,其心理焦虑程度就越高。邓治文的研

究表明,诱发贫困大学生种种不良心理的深层原因在于由动力潜意识和认知潜意识导致的不合理构念、低效能信念、负面图式、自动化思维和错误的自我导向。因此,要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高校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乐观地接受现实,树立“贫困不是我的错”、“贫困是暂时的”、“贫困是可以改变的”以及“贫困并不可怕”等理性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依据自己的条件、精力和能力,确定自己的主导需要,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力戒与他人盲目攀比,避免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2 指导贫困生主动寻求帮助,积极尝试自我减压

为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高校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在保证基本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从事各种兼职工作的同时,一定更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自我减压的各种窍门。首先,要指导他们学会倾诉,让他们借用适当的载体向同学、亲人和师长倾诉内心痛苦,将他人对自己的理解、安慰和帮助转化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构筑成自己的重要心理支持系统。其次,要指导他们开放自我,虚心请教他人以获得必要的建议和帮助。成功的高校教育实践表明,贫困大学生只有逐步克服自卑感,及时有效地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真正融入到所在集体中,获得必要的归属感,才能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最后,还应引导贫困大学生通过参加必要的文体活动,转移或消除压力感。受制于诸多因素,许多贫困大学生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少,他们一般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学习或从事兼职工作上,很少参加校内的文体活动。生活节奏的加快,身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压力的缓解。教师能引导并督促他们经常参加班级或社团组织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让他们做到劳逸结合,还可以释放他们的紧张和焦虑,缓解、转移和消除他们的压力感,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全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552

[2]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2)

[3]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及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2):39~42,49

[4]包水梅,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4):40~44

[5]张兰君.贫困大学生焦虑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155~157

[6]魏伟.贫困生特征与解困工作[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6):56

[7]陈阳,常薇,李斌.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2):62-63

[8]杨志恒.浅析经济贫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高等理科教育,2004(2):115~119

th[9]Erstein, Clark-Stewart, Roy& Wickens, psychology(4 edition),health, stress and coping:439~440

[10]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5):1100~1102

[11]邓治文,龙晓东等.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26~128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ian LanPan Wei-g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 Hubei Huangshi,435002)

Abstract: Burdened with economy, academic work and everyday consumption,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suffered obvious anxiety, inferiority and depression.While providing them possible material and financial aids, 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m to look on poverty properly, seek for social support actively as well as to try various methods to relax stress.Key words: poverty;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stress;countermeasure

第二篇: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同时也更容易出现“心理贫困”的现象。高校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其帮助,更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扶贫”。本文从共性的角度,对贫困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剖析,并寻求更好的预防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心理扶贫。

一、“心理贫困”的定义。

1.何为“心理贫困”。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谢桂阳给出了以下定义:心理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

2.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谢桂阳教授曾对湖北大学185名贫困生和271名非贫困生进行过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同年龄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个性特征和行为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更为敏感、拘谨;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过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精神病性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无独有偶,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调查结果也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在217名被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还有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更容易陷入“心理贫困”中,更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

1.性格问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 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自卑、敏感、脆弱是一部分贫困生最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出现三种行为表现:一是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贫困带来的心理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自愧不如别人;三是逃避离群,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但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却又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故意疏远同学;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贫困受到打击,他们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

3.学习问题。

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很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他们除了与别人一样竞争之外,还必须为生计问题而奔波。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

三、心理帮扶的渠道。

1.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传统的资助方法,从生活费、学费上资助,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但上述各种手段容易使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产生依赖心理。而勤工助学与其他资助方式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参与式”,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等待捐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自救。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从观念上摆脱了等待救助,学会了平等、积极、主动。

2.消除学校对贫困生帮扶的误区。

(1)对贫困生资助的宣传要合理。

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时,很容易就把贫困生的资助做成对外宣传的工程,比如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公开曝光等,殊不知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公开的宣传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暴露,加重敏感和自卑心理。因此,高校在宣传时应征得受助人同意,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2)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不能“一刀切”

有些心理问题不光是贫困生特有的,普通大学生群体也会存在类似情况。但有的高校政工干部经常把贫困生置于学校的焦点下,将贫困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放大贫困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殊不知这样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刺激,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3.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1)建立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创新心理辅导模式。

高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政工干部、辅导员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同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在心理教育模式上一方面要秉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2)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3)加强贫困生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些贫困生在得到学校或社会的帮助后,对赞助人却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给学校对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有意识地将支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丰富回报社会的途径,例如参加志愿活动等,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

四、结语。

总之,对于贫困生而言,助困与育人不能相脱节。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高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2]尹春苹,胡苹,吴永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3)。

[3]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法。

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就业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节点,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要坦然面对。要 在困境中发现希望,黑暗中看到曙光,比较中找到优势。应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行业优 势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优势。要思想上放松,行动上重 视;从宏观上着眼,于微观处入手。要注重知识学习,能力锻 炼,经验积累,材料准备;做到掌握政策,了解规定,明白程 序,清楚后果。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就业中遇

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求 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也是正 常的。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做出正确、理智的选 择。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这 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 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 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 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遇到几次求职挫 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 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

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首 先,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 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 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如何接近陌生 人,如何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使谈 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

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 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 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 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 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 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 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 论英雄”。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

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 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 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 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 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自负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时的自负是指对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

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 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 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 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 不能达到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

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 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 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树立 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 岗的可能,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 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择业时不要期 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 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 价值。

(三)依赖心理及调适

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

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 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 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 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学校、朋友、社会关系给 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这种消极被动的 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 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 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 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 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当今竞争激 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 要。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 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

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 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 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 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四)盲从心理及调适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 见。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 长而盲目从众,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 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在 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共挤独木桥,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 己,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需要注意的是 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 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 从,要时时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

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 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 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

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 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 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 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也 要重视。总之,盲目去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

人生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的进化旅程。个人的 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 华。成长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不断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心态决定命运

成才要先成人。人才两个字,一是“人”,二是“才”。如果 人品不行,那么人的能力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企 业和单位都喜欢德才兼备的人,不过也可以接受有德无才 的人,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决不会要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培养扎扎实实 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你的心态自然就 会变得豁达开朗。

工作心态很要紧,不要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企业强调 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而与你的学历和来自 什么学校无关,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 失望就会越大。

最后,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 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 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 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大学生刚毕业,选 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空间、技能增长等。作为大学生来说,初入职场,首先要为自己定 下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以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或者能够 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而不应该把金钱当作好工 作的首要标准,首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 的工作经验,能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

(二)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人要有礼貌,即便是扫地的 阿姨和看门的师傅,他们在有的时候能给你很好的帮助,而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微笑,点头。

其次,与人和善,不要与同事或客户起争执。很多人抱 怨进入职场后与同事间搞不好关系。其原因首先可能是违 背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提出的价值观有落实成文的,但许 多不成文的潜在价值观也是新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 因为不了解而误越雷池。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肯 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

第三,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单位的老员工和领导都是学习的好榜样,因为他们知道的肯定比你多,只有不断向优秀 的人学习,你的成长才会更快。有时间多学习一些对工作有 用的知识,边工作边学习,用学来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工作,用工作来总结不足,再学习。一旦发现目前的知识不能很好 地胜任工作,就必须要及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

最后,分解目标,可行有效。可以将工作根据领导的安 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计划,如果必要分阶段或按步 骤计划,计划由月计划组成,月计划可以分成周计划,每周做每天的计划,每天都做工作记录,踏踏实实做事,老 老实实做人。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山东济南250031)

第四篇: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也是人生职业道路上必经的一个关口。渴望有一个好职业,能够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亨情。受当前全球金触危机的影响,社会需求紧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就业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内容是:智力正常、情绪德定、意志健全、行为适度等。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特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眼下求职的大学生而言,职场求职一次面试即大功告成,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管你多优秀,准备得多充分,你都仍然有可能遇到失败。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家的心理底线都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能够东山再起,有人却一吸不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就业的市场机制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面,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学生害怕自己也进人了这个行列而导致失败,过度的焦虑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恐惧,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胆战心惊,失去信心,尤其对自己向往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的单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些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另外,这种焦虑心理表现得很普遍的就是急躁,为了能很快找到工作,他们急躁地等待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和录用过程。一旦用人单位有了结果,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与自己的愿望是否相符,就匆匆签下了合同。

(二)盲从心理

由于对自身和现实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盲目的心理:首先,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盲目攀高的心理。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意识的影响,还未完成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转变。对现代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学历需求和调整缺乏充分的了解,缺乏恰当的自我职业定位,择业期望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状况。表现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一味地求高、求大。这类大学生往往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人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作为择业目标,一心只想去大城市、大机关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读几年大学却到基层单位就业实在不值得,宁可待业在城市做闲人也不屈就。其次,还有些大学生有盲目从众的心理。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在选择工作时自己毫无主见,常被家长和同学所左右,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三)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弱化的个性,是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一些大学生过

低地估价了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职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健全的大学生、部分女大学生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卑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不仅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灵扭曲以及沮丧、失望、孤独、脆弱等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毕业时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人人才市场与他人进行激烈的竞争,但一些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往往又顾虑重重,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存,害怕遭到拒绝。这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学历不高或专业不好,也没有良好背景,在就业的具体过程中,一种自卑感不知不觉地产生。由于不自信,他们对自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老是想着自己不如他人,从而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和激烈的竞争不能应付自如,最终导致错失机会。

(四)自负孤傲心理

与自卑相反,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择业中,这些大学生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自己满意的。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倘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负心理的大学毕业生通常有这几类:一类是名校的毕业生,他们具有“品牌优势”,时不时地表现出自己的骄傲和自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这些人在择业时常常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以自己的学历作为资本,在择业中挑剔、攀比,提出过分要求,最后导致择业不成功。还有一类是以学生干部或自身能力强、个体条件好的大学生居多。他们社会活动多,见多识广,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高傲的浮躁心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择业期望值过高,既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对职业、薪金、发展前景、地区环境等过多挑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五)依赖心理

在择业中,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勇气,不能自主地选择就业单位,总想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老师,甚至父母和亲属为自己找工作。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现代大学生大多依赖心理重,尽管到了生理成熟的年龄,但往往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心理,反映在毕业生

身上就是心理上不就业,总感觉自己仍未长大,“校漂族”“啃老族”们就是典型的依赖心理严重的群体。他们不接受自己已经面临就业的现实,在行为上表现出自信,遇到问题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二、求职择业常见的心理矛盾及心理误区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又了积极的显著的发展。大学生毕业时都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

度,提供了挑战的竞争的基础条件,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专业领域内以展身手,但是,在择业过程大学生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映同时出现,由此而引起的紧张心态。心理冲突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心理矛盾并不奇怪,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心理中度过的,甚至可以说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分强调持久的心理矛盾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和活动效果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就属于后者,这类矛盾既有需求矛盾,也有目标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有远大的理想但拄拄不能正视现实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美好的未来,大学生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丰富,更为远大。经过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知识的羽翼日渐丰满。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豪情满怀准备搏击一番。然而,由于他们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如许多大学生都想成为大经

理、大老板、“大款”,想走商业巨子之路,但是在择业中他们并未深人思考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是否适合从商;或者慎重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发展,以致出现了理想自我膨胀和现实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二)想做一番事业但是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愿意从专业出发,准备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愿意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想走捷径,想涉足层次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想一举成名,一墩而就。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意深人基层。希望一毕业就进人好单位,在较短时间里一举成名,沉溺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却不能从小事做起。

(三)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己的能力

丰富的大学生生活,使大学生的自我日趋完善,他们对自我的存在及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择业中,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才,将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敏和才智,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社会的承认。但是,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还不完善,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残,自怨自艾的心理。以致出现期望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在面对择业现实时,有时又不能把握自我,遇到顺利的事,忘乎所以,狂喜狂欢;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的理智的对待现实,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

(四)渴望竞争,但缺乏竟争的勇气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大多数学生对此渴望已久,他们已经意识到,在商品意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面向“大市场”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竟争意识,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但是,真正面对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时,许多大学生又顾虑重重,缺乏勇气,有的怕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竞争伤了和气,有的认为不正之风干扰太大,竞争肯定会败北。人们把不愿参与竞争的原因都归结到外界,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够,缺乏实践能力和勇气,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不善于调整目标,调整自己,而是自己给自己打退堂鼓,自己拱手出让竞争的权利。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调适--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回眸过去,重拾自信时光与微风一样一而吹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时间亦是如此,它没有留下什么,却只留下生活的丝丝变动。此时此刻它是如此,下一秒它是那样。留下的是上一秒的回忆,和这一秒的点点滴滴,有人曾经计算过我们现在所生活了7000多个日子,倘若用秒计时,那么我们现在存活的时间将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但是每一秒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学会的什么,我们又放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不是留下自己的悔恨。过去的那段有我们的伤痕的记忆,也有我们快乐的日子,那一幕幕如电影一般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回眸过去,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秒,但是有想永远忽略那一段。回眸过去的自己让我再次认识了自己,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了更好的活出自己的价值,必须冷静的分析自己。回眸过去,重拾自信,展望未来。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我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那些不掌握自己的人,他的命运才所被人摆布,才会抱怨他人,抱怨天的不公。所以我要做一个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而不是被人所操控的。我相信自己。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我不愿意腐朽一生,因此做做好的自己不亏待自己。加油。咿呀学说话,跌跌撞撞的学走路,认真的鞋子,读书。那些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录早已在我的脑海变得零零碎碎甚至早已部记得了。但是他们是我这本人生阅历书的某一章节。它丰富的我的生活。它是我的调味剂,是我的生活变得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小学时的我是一个羞涩的女孩。不喜欢与陌生人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害怕陌生人。可是我又是一个爱玩的女孩子。是一个两重性格的人。有时让人捉摸不透。爸妈有时感到奇怪。儿童时期的我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自己眼中只认为玩是首要的事,只知道玩的乐趣。总是把学习抛至脑后。不玩累是不会休息。爸妈看我不喜欢读书,很担心。总想困住我爱玩的心。但是所有的计策在我的身上一点却一点都没用。小时候的我是爱玩飞机,爱玩汽车,总是把这些东西拆开来组装称自己喜欢的模具。喜欢玩很多游戏却没有自己擅长的。时间慢慢过去了,妈妈突然怀孕了,告诉我有妹妹了,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沉下来、我怕爸妈给我的爱,不再给我,会给与我的妹妹,或者是他们给与我的爱与温暖,将与我的妹妹一起分享,当时的我是多么的不愿意。我哭着闹着。爸妈一直劝我,妹妹可以一直陪你,爸妈的爱不会减,永远爱着我。我被他们说服了。终于妹妹出生了。妹妹真的很可爱,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她,渐渐我也发现我的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因为爸妈的工作的变得好多,还有他们的的工作压力也变大了。慢慢的发现我不能在顾自己玩,懂得了学会照顾妹妹。几年后妹妹也长大了,我也从懵懂的小学时代的我,长大成一个初中生,渐渐的学会了好多,长大了好多。同时好强心渐渐萌芽,我开始认真读书。我发现我很喜欢在老师和同学中爱表现自己。总是在意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看法,我总是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使同学和老师肯定我。可是有时总是力不从心,总是想把事做到最好,可是总是做的很糟糕,总是受到很大挫败。不过我还是站起来,擦了擦自己的汗水。像是执着的牛,向前进。但是那些挫败,总让我不尽如意。总是感到自责和失落,就如跌入深邃的低估,摔的粉身碎骨。记得一次月考后的家长会,而且那次月考我的一次败笔,回想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每天都是那么的疲惫,我的心时不时的一酸,那是我偷偷的流下了眼泪,我知道流眼泪是无济于事的。可是一看到妈妈,一想到她每天工作那么辛苦。还为我操心,好多头发变白了。有时就自问自己,为什么我努力了那么多却得到的确实这个结果。我安慰自己不断抚平自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即使会碰一鼻子灰,但是我还是会不断努力,鼓励自己。我相信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未来不是梦。做一个坚强的,有毅力的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我永远相信这些。

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

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心志要坚,意趣要乐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终于我初中毕业时没有让父母失望。进入高中生活后,一切都变了。读书的节奏一下子变得好快。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断的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有所见效,老师对自己也很指导我,因此不断努力。严格要求自己,打老师所交下来的任务总是将她做的最好,不过有些还是没有得到自己的想象的结果。同学说我的要求太高了。或许吧。当班干部肩上的责任重了很多,不断的探索如何将自己的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只单单自己的努力总是不够,发现班级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在管理班级的同时,我还认真的学习。认为学习还是首要的位置,毕竟高考时最重要的战场。不过高考挺让人失望的。没有自己理想的成绩,那时我很懊恼,和想不通,为什么命运要这样对待我。不明白,也想不通为什么我所得到的总是不如人意。我的未来,将是怎样的。但是老师的一些话让我放开了,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只只要自己那颗坚持和永不言弃的心仍存在,再怎么经历怎么的挫折都不会阻碍自己前进,不管有多恶劣的环境,都能闯出自己的天空。现在的我,是一个大学生。或许我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一定能有属于自己一片天。因为我永远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大学生活才刚开始,我相信我未来的路还有好长,或许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挫折,或许也有很多意外等着我,所以我会以最好的心态来迎接他们的到来。明确自己人生的大目标,对把握好目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认真策划人生每一步。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千真万确。对自己做的或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对自己的充分认识自己才会更好的面对生活。我班级群众基础好,交流能力强,开朗活泼,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有耐心,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我的性格是比较诚实、正直的,相对谦虚但不乏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及其别人的烦心事,是一个不错的倾听者。有强烈的求知欲.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适应环境能力的能力强,有广泛的兴趣干很多事情.但是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增加自己的社交范围,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扬,少一份沉默、怯场。人是更多的朋友,增加更多的经验。有时要看场合,如果要大声讲话是就该大声,但有时不应该时,就不应该大声讲话,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我对我的学习情况和未来有很大的展望,我在高中时努力学习,进入大学,我的学习的那股劲仍存在,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看关于各国的经济与文化,有利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科研委员之后,我认真完成课题研究。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够得到我想要的成果。我积极参加课余活动,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及其学生会的比赛,参加社团,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同时看一些名著,杂志,增加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四有公民,成为优秀的当代大学生。我会不断改进自己,改变自我,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变得更加有自信,有激情,有信心,有毅力。提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的锻炼自我,提高自我。不荒废自我,荒废自己的人生,并且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学校只是外部因素,要真正的也好一门专业是要靠自己的,不是吗?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做出来的,不能抱怨,不能埋怨。只有用自己的心,自己的信念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觉得我们的学校是挺好的,有优秀的老师,有许多优秀的同学,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还有优美的风景。非常的怡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大学我还是必须努力学习,扎实的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我知道以后的找工作的旅程将是辛苦的历程,我们必须现在抓紧为自己充电,以后才不会碰壁。回眸我的过去,我重拾我的自信,我相信我的命运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的。引用奥斯特洛夫斯的话;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我相信经历四年大学的洗礼,我会变得更有自信,我将会以最美丽的微笑来面对我所面临的每一个挫折。自信是我最强有力的盾牌。加油,我的未来不是梦。国贸103班 陈秋霞 学好10836306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下载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调适(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试题

    2014年茂职院《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 课考查题 (任选一题字数:15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宋体二号正文仿宋四号请标明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㈠、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性心......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我是机电学院机设092班的一名学生,来自重庆市。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和同学们有良好的友谊,个人素质较强,易与他人交流与协作。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

    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李 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健康心理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美好人生的坚实基础。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人的生命质......

    大学生期末考试 心理调适(共5篇)

    年关将至,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也随之迎来了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校安排课程很少,但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没课上的时间却远比上课的时候要来得繁忙。在繁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

    公务员心理调适

    面对心理压力应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公务员心理与健康问题初探 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 斌 编者话:何斌同志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党务工作,在此岗位上曾发表过多篇有关......

    教师心理调适

    教师的心理调适意义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 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合集5篇]

    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大......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分析 姓名:董佳丽学号:20100608 班级:2010级工程造价03班 【摘要】 面对通货膨胀带来消费压力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择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