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5 12: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第一篇: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560万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就有100.5万人,特困生就有44.9万人,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0%和8%。而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个比例则更高。近年来,大学生因贫困问题引发了许多社会反响很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注意到他们身上,并且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马家爵,众人已不再陌生。一个在校大学生,刚入学报到,与几个同寝室的好友一起打牌,在打牌的过程中因一点矛盾,他被同学指责没有牌德。于是便大为恼火,耿耿于怀。一种因家境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感让他觉得,其他同学都看不起他。于是于当日,竟将那几个同学残忍地残杀在寝室中。造成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在校大学生杀人事件。是什么让一个如此年轻的生命竟成杀人恶魔呢?是贫困!据悉,马家爵的家境非常贫寒。贫困让他产生了自卑,被自卑感一直笼罩着的他一遇到点挫折,便思想很偏激,就认为别人瞧不起他。归根究底,就是贫困惹的祸。贫困真的如此可怕吗?如何正确处理因贫困产生的年一系列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

贫困生,当今已备受关注,他们的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贫困,本来就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依我们国家现状来看,贫困差距很大。自然就有一部分家庭富裕,一部分家庭贫困。这都是很正常的现状。但是,大学生都是处在一个对一切事物敏感的年龄段。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很快的社会中,贫困自然能带给这些大学生或多或少的自卑。就是这种自卑,成为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因贫困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

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与别人的差距,而无法克服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1.不敢上台演讲,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且操有很重方音的。2.不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时,往往选择沉默寡言,不愿与周围的人交流。3.喜欢自责,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自责不已,把责任都归罪于自己身上。4.喜欢独来独往,害怕攀比,当别人在谈论些漂亮的昂贵的东西时,如名牌衣服,鞋等等,就会尽量躲避,或是低头不语。5.宁愿委曲求全,不喜欢与人针锋相对,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也只会忍气吞声,不愿发泄出来,这样就会把许多问题积压在心里,等到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引发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面对以上一些常见的表现,积累一定时间后,自然就形成问题,一些人若能及时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能认真反复思索,最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能发现问题,但解决的途径不对。还有一些人不愿多想,只是一直地封闭自己。针对以上三种反应。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积极进取型。这类的贫困生面对现状,并未自暴自弃,而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地面对,他们并不认为贫困是难以启齿的,他们利用贫困给自己的压力,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地改善生活。把问题当成是挑战,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不卑不亢。二,激进型。这类人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贫困,而所做出来的表现也就是掩饰这些。比方说,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并不自卑弱小,就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昂,装成一副高高在上,对许多人或事不屑一顾的样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来显示出自己的出类拔萃。这类人在显示自己优越感的背后,其实更能反映他们内心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无助。

三,退缩型。这是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常采用的方法。他们为了躲避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就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与周围的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不敢与他人去交流。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退缩。害怕别人触及到他内心的“伤痛”。在生活中,宁愿做一个弱小者。而在他们退缩到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后,他们的自卑感变得越强,精神上的折磨越大,心理上的问题越重。这时有的人忍受不住,选择自杀。

以上三种类型除第一类外,第二类和第三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无法正确面对自己,更无法正确释放自己。而这两种人在长期的生活后,心理问题越积越重,无法自拔。他们不愿与人诉说,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心里面想着。而最终就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这就导致了许多贫困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杀以外,一些人还会认为别人抵触到他内心的“伤痛”,就一时冲动地与人打架甚至有杀人的怒气。还有一些人就产生了厌恶社会的心理,于是选择报复社会。他们认为社会对他们很不公平,还要将这种不公平显露出来,于是有人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不归之路。

这些年,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了许多令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且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大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由谁来负责呢?

首先,社会的责任。贫困生问题的严重,我们社会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社会一直为贫困生提供的仅是捐款,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但却忽略了给他们精神上的抚慰。现在许多媒体出于好意为贫困大

学生摆脱困境而向社会其他人招资。大量透露其家中的贫困。但这无疑也是在揭人之短,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但即使心中万分不愿意,也无奈。所以,这样做就会加深他们的自卑感。因此,社会不是要贫困生“心有所虑”地拿着资助,而是让他们心存感激地毫无顾虑地拿资助不让他们有任何心理压力。其次,周围同学的责任。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境较好,形成了花钱很随意的习惯。有时,他们并没有伤害贫困生的意思。但是,多花钱对他们自己来说这很正常,却给贫困生带来了自卑感。更有甚者,喜欢挥霍,攀比喜欢将事物按价位不同分为三六九等。这都是增加贫困生自卑的原因。最后,自己的责任。贫困不要紧,但不能缺少坚强乐观的精神。钱财可以缺,但志气不可缺。贫困已是现实,就该乐观地接受,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挑战。只要有足够的胸襟包容贫困,外来之言何惧!如果你竟被小小的贫苦所困扰,那只是你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再进一步说,就是你不够坚强,不够乐观,心胸不够宽广。贫困本来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很好地处理它就是你自己的责任。

如何摆脱贫困对大学生产生的困扰才是很实质性的话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以上分析的几点原因,要做好这项工作,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一,社会的捐款,资助等已确实为一些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为了解决因贫困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是无法做到的。所以,社会所做的不仅是资助钱财,而是提供钱财的同时,不让他们感到有压力。比方说,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些改善困境的途径,如兼职工作等。社会所做的不仅是物质的资助,也是精神上的引导。要让贫困生知道,贫穷并不是耻辱,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穷困的状况。现在社会上也不提倡媒体帮贫困生拿资助了。这就意味着大家已经注意到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经付诸于行动了。

二,勤俭节约是美德,挥霍攀比不可取。与贫困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其他人应考虑贫困生的感受。换位思考。同学相处就是几年,相互照应也是应该的。所以不管贫困与否,都不要在意贫困。都要对贫困抱平常心看待。更不要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践踏别人自尊的基础上。总之,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互敬互爱,是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点。

三,面对心理问题,要解决它,关键还要在贫困生自己身上。首先自己要正确对待贫困。然后用乐观,坚强去面对一切。要认同自己的价值。心态很重要,就是不要把贫困看成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其次,就要努力改变现状。在努力过程中,既能改变现状,又能锻炼自我,何乐而不为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把心思全集中在目标上,不庸人自扰,始终要保持乐观。去认同贫困。这样,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第二篇: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使他们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学生无助、困惑、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生活,让贫困大学生懂得只有摆正心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最终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所以,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为此,我调查了长春市奋进乡兴华村、太平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间村。访问了18—25岁的相对贫困的大学生120名。

自卑心理

表现为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

对较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平弱。此外,由于在中学时代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

在就业中处于弱势,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

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知道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贫困生虽然身在学校,却始终惦记在远方的家庭,总为家里担心。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面对未来,他们经常考虑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忧虑、彷徨随之而来。他们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生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然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对未来的恐惧感。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

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在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他们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又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大学生各种社会关系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各种的不平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些学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最终走上自杀之路,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健康快乐的过好大学生活,本人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措施,具体如下:

1.家庭方面

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尽量不要给贫困生过高的期望,这样会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双方要多理解宽容,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不但是靠钱累积起来的,没钱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样可以幸福。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增加资

本,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2.学校方面

学生工作既是服务学生也是教育学生,是促进学生成材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学生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学生成材教育联系起来,也必须和学生的家庭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工作应该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原因在于,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是和广大同学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问题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有实质性进步,这是所有做学生工作的同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大多不是心理学专业或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甚至有的采取轻视的态度来对待。由此,我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当好学生的先导和楷模,大胆创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我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另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或焦虑不安,茫然不知所措;或情绪亢奋,四面求职,一旦碰壁,又灰心丧气或怨天尤人;还有的学生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整日心绪不宁,以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性心理呢?掌握以下四点是很有帮助的。

第一: 确立就业目标

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确立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现在不少城市成立了人才及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大学生不妨去试一试;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立就业目标,就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的心理预期。

第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大学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第三:提高心理承受力

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肯定会遭受到求职失败。面对失败,有的人心情烦躁,精神不振,甚至产生自卑感,这显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表现。真正的强者面对求职失败,会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第四:增强应变性

应变性指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和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种类及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有的人在刚进大学时所学专业还是紧俏的,但毕业时却已经饱和了,以至就业困难。因此,大学生免除就业烦恼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强应变性,如辅修第二专业或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良好的心理和就业环境是广大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础.社会各种力量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加强工作,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贡献自己.同时,广大的大学生朋友也应调整好自己,努力适应社会的大环境.

第四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调查

一、中国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经济支持

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寻找工作需要支出的成本,比如打印个人的求职简历,购置相关的服装,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在一般的学生身上不是什么难题,但对于贫困生就要另当别论,也许这些使他们的生活费用,但因此影响了他们找工作,由于贫困,使他们失去了很多本该拥有的机会。

(二)匮乏渠道和资源

不能否认的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他们和他们远在乡下辛苦劳作的父母,在所谓的“社会竞争力”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渠道和资源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长期心理困扰

走出乡村进入大学,他们有着家人的期盼,父母的期待更有乡亲们的经济支援的压力,仅有的那点钱也只能作为生活费用,他们都努力的通过自己来改变生活的处境。在就业和贫困的双重压力之下,贫困大学生就很容易发生各种的心理问题,更进一步的影响到他们的的行为,这就给贫困生本身和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对学校和社会来说,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认识上的问题

(1)贫穷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就会对同学产生心理上的疏远,虽然他们自尊又自爱,并希望和其他同学建立友谊,融入群体,更好的接受其他人的帮助和关怀,早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靠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但自卑心却让他们远离大众,孤立无

援。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性格也有差异,性格中自主能力强,吃苦耐劳等优点,也很珍惜学习机会。

(2)因贫困产生的封闭心理

多数贫困生,因为自己的经济拮据的原因,尽量的缩小自己的交往范围,不想过多的把钱花在社会交往上,也不想参加各种社会组织,自卑感折磨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变得更为封闭,很少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一直以一种戒备的心态和他人交往,其实他们也很渴望融入群体,但由于过强的自尊和封闭心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1。长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受到长期的自卑心理的折磨,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敏感、非常的脆弱。

2、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普遍的存在忧郁和焦虑情绪,焦虑和忧郁成为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内容,急需化解他们的忧郁和焦虑心理2。贫困大学生产生焦虑和忧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贫困生生活上有更多的顾虑和压力,不可能和来自大城市的其他同学相比,其他同学只要好好学习,生活有父母的大力支撑,无忧无虑,然而贫困大学生既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搞好学习又要赚钱来养活自己,虽然有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少量支持,但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已上万,仅仅依靠亲朋和社会资助的方式是难以支撑的。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而且原因也有社会、家庭、自我本事、政策等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1、社会的因素

目前的社会竞争激烈、贫富收入的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下岗、离异)、各方面的人群的生活压力增大,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更大,挫折感进一步增强,普遍存在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此外,不平衡心态使得安1李宗建..和谐校园视域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传承.2009(10).李蓉.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全感大为下降,这一切都增加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感,也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的因。面临来自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以及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方面的负担、以及充满快节奏的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等,都使得他们身心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疲惫感。

2、家庭的因素

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因此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在处理各方面问题时,方式方法可能显得粗糙,这对于贫困生来说,最初的言传身教来自于父母,深受父母的言行的影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其行为习惯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了。农民家庭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也是因为贫困所导致,这就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心理上留下了一个阴影,对贫困有一种不敢说的恐惧感,当这种恐惧感从小就在其心中萌芽后,很渴望将其摆脱,但实际生活中发现并不容易,因而心理上变得更加忧郁,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3。

3、学校因素

(1)校园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风气会直接的影响到校园生活,因此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在校园中看到,学校作为贫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学校生活对其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影响。学校中的教育、学习、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的负面效应直接的作用于他们,就会使其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如果长期的下去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2)学习环境的压力

在大学的校园里,是一个“高手如林”的环境,以前的天之骄子现在变得很为普通,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因为贫穷有一种失落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加之他们多来自农村,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一些现代化的学习工具,都不会使用,而来自城市里面的大学生经多见广,许多新学习工具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而且充分的利用,这样必然会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留下很大的心理落差,加之生活贫困,既要赚钱生活,又要继续努力学习,如果生活环境压力很大,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3 叶小华.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党史文苑.2008(22).4、自身因素

(1)为了父母的期望

从开始读书到进入大学,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寄托着很大的希望,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贫困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当初父母为了自己的升学,诸如考大学、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都操碎了心,为了能让自己上一个好的大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来自父母期盼成了贫困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压力,他们既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深情的期待,但另外一方面,现实竞争的残酷,让他们心力憔悴。

(2)缺乏能动性

贫困大学生生活有困难就应该积极主动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基金,先解决生活的困难等实际问题,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排除心理负担以及因为贫困产生的忧虑情绪,但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并没有申请相关的援助,心理上消极被动,不愿意承担负面的责任和影响;其次,一些贫困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只要稍有挫折就心灰意冷,情绪低落,还没有学会接纳自我,需要一种积极对待人生的态度,将贫困要化为一种动力,奋发图强,才能更好的生活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被认定为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而导致了心理上的贫困,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循环发展,进一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性格也因此而变得自卑、孤僻,自我封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都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并给与一定资金援助,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也不遗余力的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但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很广泛的社会问题,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但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要长期的尽一份力量,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断的完善和增强他们的自身素质,让他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品德,将来给社会和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贫困大学生问题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据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2%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对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

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57万人,是1998年的6.1倍,高校在校人数达3000于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观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省支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职业的选择。非贫困生在职业的稳定性方面要求教低,他们更偏好去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青睐外企,中外合资或民营企业。而家庭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求职的行为模式。贫困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方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很快提笔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又常常认为一无家长出面相助,又缺求职盘缠资费,加之遭遇用人单位冷脸,此后便不免长吁短叹,甚至坐以待“毕”。

这就需要进一步对贫困生的就业行为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如果说,贫困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困难的话,那么,大多数贫困生在就业阶段的弱势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使然。

——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

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不能不受到影响,原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已一去不复返,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忧心忡忡的第一要务。

——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的缺陷。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为求职择业的学子们所熟悉。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进而使初涉世事、心理准备不足的他们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与心理。——“贫困心理”的影响。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给了贫困学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缚,一种是恐惧贫困。由于对品论刻骨铭心的体验,不少贫困生将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害怕到了不理想的单位丢了面子,害怕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二是老实不激进。由于贫困生多年来接触到的是正统教育,面对接济救助,潜意识地认为应“感谢生活”,于是求职时得过且过,偶有所获即裹足不前,不再去尝试与追求。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下载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贫困问题

    大学生贫困问题贫困大学生是指高校内一些经济上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有的甚至无力维持学业的大学生。大学生贫困包括资金贫困和心理贫困2个方面。大......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攀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尤其突出,其就业心理问题......

    海南贫困问题研究

    海南省贫困问题研究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海南省保持着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已从建国初期的国防前哨站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然而,海南省在脱贫工作领域中仍存......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年龄_____性别 ___年级 ______系别 ______本问卷获得的数据只供研究使用,不会影响您的一切,请放心、认真填写以下问卷,我们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分团委 1......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体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陈宝,朱胜甲)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来自外部,有的却是自己的就业心态、就业能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