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5篇

时间:2019-05-13 03: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第一篇: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李丹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趋复杂,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各种心理困惑。本文从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问题 求职择业 调适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就业,大学生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以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排除不良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盲目求高心理

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求高,择业期望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表现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一味地求高、求大。在一项通过网络进行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显示,47.8%的大学生选择在珠三角城市就业;36.6%的大学生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工作;仅仅只有11.9%的大学生选择回家乡就业;而45.8%的大学生月薪期望值在两千以上,34.2%的在一千五以上。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往往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入高”作为择业目标,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收入、条件好的用人单位。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求职中宁可待业,也不肯屈就,结果错过机会,难以择业。

2、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和自大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两者之间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看到其他应聘者侃侃而谈,自己什么也说不出而妄自菲薄;其次,一些在校表现一般的或者来自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面对比自己有优势的竞争对手时畏手畏脚,不能充分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容易自我贬低;再次一些所学专业较冷门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单位少,待遇低,自我感觉前途渺茫,容易悲观失望。总之,自卑的大学生总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怀疑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

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这类毕业生多数是学生干部或自身能力强或家庭条件优越者。他们社会活动多,见多识广,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清高的浮躁心理。他们的择业期望值过高,总

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这种自负心理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

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有时会相互转化,如一些大学生自命不凡,在求职中一旦出现挫折就陷入自卑;一些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专业紧俏者,就业期望值过高,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而陷入自卑[2]。

3、就业受挫后的逃避抑郁心理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择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承受的外在压力也就相应地增多,择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必然比以前更大。一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参加多次面试。面对用人单位的多次拒绝,他们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而情绪低落、愁眉不展,这在性格内向的毕业生中最易出现。一旦就业受挫,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调整心态,表现为失落抑郁、意志消沉、一味逃避、不思进取。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更是陷入失败的阴影不能自拔,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导致神经衰弱,甚至患上抑郁症。

4、急躁盲动与焦虑心理

有的毕业生在整个就业期心境被择业所左右,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就业问题,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表现得心急如焚,烦躁不安。性格内向的学生,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外向的学生满腹牢骚,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在对就业市场不了解的情况下,东奔西跑,四面出击,结果处处碰壁,得不偿失;有的学生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有更好的职位,又后悔莫及。还有些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心理更为急躁。急躁使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成天想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造成精神上紧张、意志消沉。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5、缺乏主见与消极依赖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主见,在择业过程中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犹豫不觉,前怕狼、后怕虎,该选择的不敢选择,自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即使做出一些决定也心有余悸,心绪不定。人家说好,就沾沾自喜,别人一说不好,就后悔不已。因此而丧失了很多难得的机会。

还有的学生在求职中十分依赖于自己的亲戚、朋友、尤其是父母亲。这些人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父母或亲戚、朋友到处找关系、托人情给自

己找路子,或者等待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3]。

6、择业偏执与从众心理

偏执心理的主要特点是在择业问题上固执刻板、敏感多疑和自我评价过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固执己见,歪曲体验,常把别人本来衷心,友好的建议看作是敌意的行为,认为自己能力非凡,应该获得巨大成就,一旦遭到挫折就会责备他人或者推诿、心胸狭窄。如果在求职就业方面不顺利,往往将所有的失败都怪罪于社会或他人,对学校、老师、同学都产生偏见。这种偏执心理往往表现为高择业标准的偏执、专业对口等方面的偏执。

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他们缺少自我探索,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了解,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这些大学生很容易追随他人的脚步。特别是在招聘会上,看到应聘者多的企业,就跟着去应聘,表现得非常盲目。还有的学生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岗位,不管所谋职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大流找一个单位,仓促签约,最终不能做到“人职匹配”。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1)由于社会处于变革之中,受社会的影响,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功利倾向日益严重。例如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注重现实利益、社会地位,盲目追求经济收入、就业环境等。(2)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大学生调整不好心态,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3)就业的市场结构不平衡影响大学生择业。主要体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发展差异明显。由此带来大学生攀比、从众等心理问题的出现。(4)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国企改革和市场化,特别是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这一切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产生重大冲击。

2、学校环境因素

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停留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方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就业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很多毕业生不会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不敢积极参与竞争,产生消极等待等心理问题。

3、学生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职业定位、父母的地位、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各种矛盾心理的产生。其次,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使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素质较差,当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而始终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面临就业时表现出心理压力过大,不知如何选择的原因。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他们或者心理发展不成熟,承受不起挫折与失败;或者因为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弱,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其次,面对初次就业,对环境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在压力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4]。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1、客观认识自我,完善个性,适应职业需要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与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有关,因此客观地认识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大学生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自己目前能干什么,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其次,现阶段的大学生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必须自觉调适自己的个性以及职业兴趣。而不应以原有的个性去选择职业,应朝着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方向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与人交往,改善自己的性格。所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即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也要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从而正确定位,完善个性,为了理想的职业做好各种准备。

2、接受客观现实,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等就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他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毕业生不但要接受客观现实,还要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大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正视社会现实,主动适应社会。

3、审时度势,调整择业目标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工作。但现实生活中,择业意愿同现实情况常常会出现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大学生过分的追求原有的择业目标,不肯在无法实现原有目标的情况下改变初衷,要么毫无希望的等待,要么怨天尤人,不愿谋求他职。其实对个人来说,职业的选择并不是永远不变的事情,因此,大学生在遇到择业目标难以实现时,应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积极创造条件,积累工作经验,增长阅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充分的准备。

4、提高耐挫能力,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面对这些问题常常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行为反应都属于正常现象,应该理智对待,调整自己的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1)树立自信心,正确面对挫折。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经之路,是一种鞭策,是锻炼意志的好机会。面对挫折,要学会坚强,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培养自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接着放下心理包袱后,认真寻找失败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充满自信地去争取新的机会。

(2)调整就业期望值。目前就业市场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去的两难境地,与大学生期望值较高有关。求职期望值过高,其结果不是因超越现实而败北,就是侥幸就业后因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需要而处于被动。所以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适当降低就业起点,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3)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适时进行心理调节。良好的就业心态可以使大学生理智看待就业问题、冷静分析就业形势、坦然面对就业竞争。平时要注重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消除可能引起不良心态的消极因素。当遇到挫折后要运用控制、激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适时的进行心理调节,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信心。建议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放松一下自己;向亲人和朋友倾诉苦衷,合理宣泄,听取他们的劝告,这样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

(二)、发挥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的辅助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事,更迫切地需要整个社会、学校、家庭发挥作用,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高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就业指导的内容。从一进大学开始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帮助他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苦乐观,更新择业观念。告诉学生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并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2、做好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校应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自信心、竞争心和平常心三种心态,增强其抵御挫折的心理能力,注重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择业主动性。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途径积极引导广大毕业生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开展有专人负责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与治疗,以调适其心理状态,增强器自信心,走出就业心理困境。

3、社会各方面要给予积极关注和引导

大学生要走出择业心理误区,克服就业心理问题,社会各方面应给予热情的关怀和积极的引导。国家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与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用人单位要建立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制度,杜绝不正之风的干扰,为每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毕业生能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择业中的具体问题,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5]。

[参考文献]:

[1] 宋专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63-272

[2] 刘中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15-118

[3] 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59

[4] 王宗荣.大学生择业心理探析[OL]光明日报,2007(11)

[5] 邹庆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6] 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社会研究,2005(4):67-68.[7] 丁歆,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 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9] 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39-40 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法。

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就业是人生阶段的一个节点,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经历,要坦然面对。要 在困境中发现希望,黑暗中看到曙光,比较中找到优势。应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优势,清醒地认识社会发展中的行业优 势并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优势。要思想上放松,行动上重 视;从宏观上着眼,于微观处入手。要注重知识学习,能力锻 炼,经验积累,材料准备;做到掌握政策,了解规定,明白程 序,清楚后果。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就业中遇

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求 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也是正 常的。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做出正确、理智的选 择。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 下几种。

(一)自卑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求职时对自己的弱项有自知之明是明智的,这 有助于避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但是过度自卑则是对自己 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的心理 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还有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 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遇到几次求职挫 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在求职时畏首畏尾容易给 人以无能的印象。

要消除自卑心理,至关重要的是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

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首 先,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 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再次,要克服自卑感还必 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比如,如何接近陌生 人,如何进行开场白,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使谈 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

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 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 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 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 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 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 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 论英雄”。其次,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

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 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 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 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 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二)自负心理及调适

大学生择业时的自负是指对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

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反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 的印象,造成择业困难。

大学生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成了 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夸大了自己的优 势,设定目标通常会高于实际能力,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标 不能达到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理。

在就业市场上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人,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 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 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 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树立 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 岗的可能,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 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

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择业时不要期 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 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来逐步实现自我 价值。

(三)依赖心理及调适

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表现在缺乏主动参与

意识,独立性不强,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 业机会面前心存依赖,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敢向 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 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一味地依赖学校、朋友、社会关系给 自己找门路,或依靠家长代替自己去奔波。这种消极被动的 求职方式与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毕业生最 终可能错失良机。

依赖他人的帮助,毕业生有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 是从长远来说,依赖的心理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却是有害 的,因为依赖的习惯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不相 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在当今竞争激 烈的社会,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 要。因此,要克服依赖心理,毕业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依赖 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

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 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其次,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 的勇气,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 炼做,通过行动上不断累积的成功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

(四)盲从心理及调适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随大流,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 见。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忽视自身所学专业和特 长而盲目从众,在择业单位上,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 计拥向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在 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共挤独木桥,毕业生从心理上限制了自 己,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需要注意的是 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 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 从,要时时记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就业问题上,克服从众心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认清

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摆 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脚踏实地的 务实态度,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

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 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 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 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 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也 要重视。总之,盲目去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并不是理智的选择。

三、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

人生的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心灵的进化旅程。个人的 成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是思想境界的不断升 华。成长是一个由蛹化蝶的过程,非常痛苦,也是一个不断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一)心态决定命运

成才要先成人。人才两个字,一是“人”,二是“才”。如果 人品不行,那么人的能力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企 业和单位都喜欢德才兼备的人,不过也可以接受有德无才 的人,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决不会要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要躬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培养扎扎实实 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你的心态自然就 会变得豁达开朗。

工作心态很要紧,不要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企业强调 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而与你的学历和来自 什么学校无关,要知道,越是名牌院校的学生,企业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你带给企业的 失望就会越大。

最后,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 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 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其实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缺点,大公司能学到更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培 训机制,但晋升机会较少,发展也更平稳。大学生刚毕业,选 择工作的角度无外乎公司规模、福利待遇、自身发展空间、技能增长等。作为大学生来说,初入职场,首先要为自己定 下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以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或者能够 帮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而不应该把金钱当作好工 作的首要标准,首要做的是更快地提升自身素质,总结自己 的工作经验,能为丰富自己工作经历打下良好基础。

(二)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良好的第一印象。对人要有礼貌,即便是扫地的 阿姨和看门的师傅,他们在有的时候能给你很好的帮助,而 你需要付出的只是微笑,点头。

其次,与人和善,不要与同事或客户起争执。很多人抱 怨进入职场后与同事间搞不好关系。其原因首先可能是违 背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提出的价值观有落实成文的,但许 多不成文的潜在价值观也是新人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免 因为不了解而误越雷池。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肯 让、能让、善让,不要斤斤计较,心机太重。

第三,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单位的老员工和领导都是学习的好榜样,因为他们知道的肯定比你多,只有不断向优秀 的人学习,你的成长才会更快。有时间多学习一些对工作有 用的知识,边工作边学习,用学来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工作,用工作来总结不足,再学习。一旦发现目前的知识不能很好 地胜任工作,就必须要及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

最后,分解目标,可行有效。可以将工作根据领导的安 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计划,如果必要分阶段或按步 骤计划,计划由月计划组成,月计划可以分成周计划,每周做每天的计划,每天都做工作记录,踏踏实实做事,老 老实实做人。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财经系,山东济南250031)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调适

班级:09食品加工技术姓名:丁丽萍学号:7号

摘 要: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心理调适

正文: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因此,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学生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若不及时发现、正确疏导和解决的话,则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势必要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就业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师长应该将这一学生问题重视起来。

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

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

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

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

庭尤甚。

3.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

“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

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

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

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

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

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

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二)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

1.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

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

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

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

和生活。

2.挫折与失败心理

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

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 悔恨 愤怒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体

验之中。[1]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足心理,因此择

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

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

“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

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

现代大学毕业生多囿于校园,生活经历较简单,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

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

一次次就业失败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

发生偏差。

3.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的表现

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

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

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则容易

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

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

果同样是不能顺利就业,陷入自卑的泥淖。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

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如有位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用

人单位的负责人拿给他一支烟,他不仅当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恶

习!”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

从进校起就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就业观念,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期,了解自我之后,就

要在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在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

自己,到四年级就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一)客观认识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

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

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

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

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

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

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

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本对

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择业时

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

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

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主动适应社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

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产

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

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

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

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

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

汇点。[3]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

(四)谦虚是做人之本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地在意眼前的得失,过分重视用人单

位所给的薪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目前的待遇不十分理想,岗位不十分称心,但要相信,通

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上级的信任,得到上司的重用。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要学会用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只有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充分的准备是就业、从业的先决条件;出色能力是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谦逊的态度是就业、从业的制胜法宝。

只有从自身做起,平时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真正把就

业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业心理

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

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等。[4]

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

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一位毕业生心底的一份强烈渴

望,然而,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

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

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

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

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

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

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

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生涯是

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学地将其划分

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

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

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

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

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

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

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

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

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

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

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因此如果今后在我就业的时候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调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就业机会。“危机”是危难也是机会,关键

还是要看自己的把握。无论有没有危机,我都会不断努力,摆正心态,这个世界任何

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完美,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必将呈

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本消除,但必

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困惑,也将随着日益市场化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

变,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

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大学生就业就不再困难。

参考文献:

[1]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2]康文.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533-535.

[3] 陈核来.论大学生的就业观[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53-55.[4]刘慧.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3(9):50-52.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我是机电学院机设092班的一名学生,来自重庆市。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和同学们有良好的友谊,个人素质较强,易与他人交流与协作。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习新的事物,并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对待就业还很焦虑,怯懦等等。上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我的择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能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我们在择业时常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并引起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求职择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择业心理自我调适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各种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保持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l)理智思考。一个人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理智思考,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信心,相信凭真才实学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其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不适合这项工作呢?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不妥?还是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的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忍痛割爱”,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合理定位。

(2)自我激励。大学生求职面试时信心不足,出现紧张、胆怯,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进行调节,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比如面试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它能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大胆实践。择业时主动出击,让行动来激励自己。如要求自己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代表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里的想法坦率地说出来。

(3)学会放松。应聘时如果心情紧张,也可通过自我放松练习进行缓解。常

见的放松方法是意念放松训练。其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

(4)自我安慰。择业时,遇到挫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如面试后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跟有的人比,我还算好的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

(5)适当宣泄。当作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来消除。常见方法有:①倾诉。如向老师、同学、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或用写日记的方法倾诉不快;②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③剧烈运动,如打球、爬山、长跑等。

(6)寻求心理咨询。为了消除焦虑、烦恼、抑郁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目前不少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也纷纷兴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技能技巧。

择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心理将引导毕业生走向合适的岗位,而不适当的择业观只会使就业越来越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旧的分配制度,把就业推向了市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并开始向自主择业过渡,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适应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就必须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择业心理自我调试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毕业时正确择业求职,而且有利于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自我调适报告总结

2013年11月28日19点整,在我学院的悉心组织下,由来自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郑安云教授为我院研究生2102及2013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适”的精彩报告。

虽然已是寒冬时节,我院研二研一同学仍不顾寒风,前往七号教学楼7111阶梯教室聆听郑安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本次报告主要涵盖了职场角色定位、人才测评与选拔手段、面试类型及流程、常见非语言信息及含义、自我规划五部曲,以及个人SWOT等内容。尤其对她本人参与的政府机关等单位的面试细节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另外,郑安云在现场就六个职场问题与在场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指导,使同学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报告会的最后,郑安云教授强调大学生一定要积极调解心态,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整个报告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下载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浅议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浅议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摘要: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既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负担,长期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较为严重......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见的心理问题和调适[共5篇]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就业,大学生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以致在......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试题

    2014年茂职院《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 课考查题 (任选一题字数:15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宋体二号正文仿宋四号请标明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㈠、 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性心......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合集5篇]

    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方法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大......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也是人生职业道路上必经的一个关口。渴望有一个好职业,能够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本站推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孙邈 08建工4班 0828120074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代写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楠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就业心理日趋多样化。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加强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我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另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