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文章
多难也可兴邦,绝地也能反击。离不开的,是同舟共济,是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今日之所以能够展示一个大国崛起的风采,就是因为我们在灾难面前从来不会畏惧退缩,而是团结一致,勇于担当。于是,每一次面对灾难,我们都可以迅疾地集纳巨大力量,战胜灾难。远的不说,近的,比如非典,比如洪灾。此次抗震救灾,胜利最终也定当属于我们。
这样的大灾难,是一份摆在全中国人面前极其艰难的考卷,还带着血和泪的强烈印痕。但这些既不会模糊我们的视线,也不会麻木我们的神经。它只会催发所有的力量迅速汇聚,只会引领公共责任找到正确指归。那就是,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全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担当起抗震救灾之大任。
为了最快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排除万难,他们冒雨展开营救,清理倒塌房屋,抢救伤员,搜救遇难者。而在他们的背后,更为庞大的救援队伍也都正在向抗震救灾第一线行进。
与此同时,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各种社会组织,直到我们普通的公民,也都在奋力行动,与灾区人民一起携手共渡难关。此外,企业单位、演艺明星以及许许多多公民个人,也都在纷纷捐赠物款,为抗震救灾奉献他们的爱心与力量。【xiexiebang.com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徒步也要走到灾区,徒手也要挖出灾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当我们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都自觉地践行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整个社会就可以坚强抱团,那些灾民也就不会在无助中迷茫地守望,他们就一定可以在关爱与护佑中走过灾难坎坷,这场特大地震灾害的损失就一定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第二篇: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文章
多难也可兴邦,绝地也能反击。离不开的,是同舟共济,是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今日之所以能够展示一个大国崛起的风采,就是因为我们在灾难面前从来不会畏惧退缩,而是团结一致,勇于担当。于是,每一次面对灾难,我们都可以迅疾地集纳巨大力量,战胜灾难。远的不说,近的,比如非典,比如洪灾。此次抗震救灾,胜利最终也定当属于我们。
这样的大灾难,是一份摆在全中国人面前极其艰难的考卷,还带着血和泪的强烈印痕。但这些既不会模糊我们的视线,也不会麻木我们的神经。它只会催发所有的力量迅速汇聚,只会引领公共责任找到正确指归。那就是,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全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担当起抗震救灾之大任。
为了最快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排除万难,他们冒雨展开营救,清理倒塌房屋,抢救伤员,搜救遇难者。而在他们的背后,更为庞大的救援队伍也都正在向抗震救灾第一线行进。
与此同时,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各种社会组织,直到我们普通的公民,也都在奋力行动,与灾区人民一起携手共渡难关。此外,企业单位、演艺明星以及许许多多公民个人,也都在纷纷捐赠物款,为抗震救灾奉献他们的爱心与力量。【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徒步也要走到灾区,徒手也要挖出灾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当我们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都自觉地践行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整个社会就可以坚强抱团,那些灾民也就不会在无助中迷茫地守望,他们就一定可以在关爱与护佑中走过灾难坎坷,这场特大地震灾害的损失就一定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第三篇: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专门来到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胡锦涛鼓励孩子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会继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胡锦涛还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写完,胡锦涛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虽然是简单的十六个字,却意味深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历次困难面前没有倒下的原因!
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则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编辑本段]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
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我们的先人,没有被灾难压倒,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一次次浴火重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以自强不息精神,先后战胜1998
年特大洪水灾害,战胜来势汹汹的“非典”危机,战胜2008年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抗灾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自强不息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3]温家宝总理在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的路上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
[4]这些是对当前抗震救灾中所需要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镇定,是因为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着一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大灾,党和政府科学应对、调度有方、从容不迫,上下一心,镇定自若,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信心、勇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不断得到激发和磨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指挥,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指挥有力,领导有方,或亲临一线,或运筹帷幄,保证了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斗争。
自强不息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广大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敬重。来自灾区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遇难的中学老师吴忠洪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孩子;绵阳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清理废墟,搭起帐篷,下地抢收油菜、下田插秧,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去。朴实的灾区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他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
[编辑本段]
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和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伟大力量。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
运、心连心。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集中体现在各族人民的行动中。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组织严密、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是人类崇高精神最自觉、最坚定的体现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整体形象,充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崇高精神境界。这再次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久经考验的先锋队组织,不愧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的斗争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出伟大力量。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行动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前一段,正是因为有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用更加统一的意志、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来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编辑本段]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震救灾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从抢险抢救转为灾后重建,从保全生命保证生活转入正常生产。悲痛确实让人难过,但每一
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活下去,是对死者最好的慰籍,也是对恩人最大的报答。
这次国内国际对四川灾区的捐助,已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捐赠之最。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4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36.81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89.76亿元。但如果按照4550万的受灾人口来平均,又能有多少呢?况且,这些钱可能大部还要用于公益事业。比如修路、架桥、建学校等等。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就是主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特别是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接受援助而不依赖援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自身力量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好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也只能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争中,仍须坚持自力更生,这不但应当成为一种指导方针,也应当成为一种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
当一个人或一个地区,遇到了紧急情况、突发灾难,旁人和政府有责任给以支援,帮助摆脱险境;但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而要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
自立者强,自强者胜。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而仅靠外来援助,很难真正发展起来。自力更生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在这座大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这座大熔炉里我们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自力更生,能够激起干部群众更大的干劲,调动群众参与救灾和重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使干部群众更加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新家园;能够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精神;能够促进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好作风;能够考验干部、锻炼干部、增长干部才干。实践表明,只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建设的新家园,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7]
自己劳动的果实最甜美,自己建设的家园最牢靠。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受灾群众正在农田里争分夺秒抢收抢种,很多灾区企业也在千方百计恢复生产。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尽快摆脱困境,重建美好家园。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人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成功经验。艰苦奋斗是历代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人亡政息的沉痛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警示、启示作用。
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强调得最多的也是艰苦奋斗问题。他多次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受援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同舟共济争佳绩万众一心创辉煌
同舟共济争佳绩万众一心创辉煌
各位代表领导、同志们:
2010年是我矿业公司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矿业公司关键的一年,我们决心做到:
一、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在新的一年里,在工作中我们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办事有目标,工作有检查,把工作安全同班组成员连接、协调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管理责任系统。2010年各班组工作目标从“0工伤”向“零事故”转变,打造本质安全班组,做本质安全型人。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规范员工行为
我们要在本单位推行统一规范的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要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解决好工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的问题,努力做到人与事,人与管理、人与过程的和谐统一;努力做到管理过程精细化,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管理创新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现场管理标准化,从根本上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自律能力和工作执行力,着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坚持质量达标,创亮点工程
工程质量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是关系到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和能否创出安全新水平的基础。因此,我们坚持高标准、严
要求,从细从严对井下、地面所属设备、硐室精心规划,统一布置,严格按新标准进行整改。做到一步一亮点,质量标准化达标上台阶,为此我们成立了质量标准化班组,并对达标任务、班班验收、天天落实,对照标准绝不凑活,处理隐患绝不迁就,确保实现高标准的目标,抓好亮点工程而努力。
各位领导及与会代表,我们机电队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决心,有信心,以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为宗旨,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坚持自己的综合优势,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创优质,夺高产,创造具有自己独有的安全文化内涵,打造一流的团队精神而努力!
第五篇:专题六: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重建家园
专题六:万众一心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重建家园
【时政热点】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等地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截至6月21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67.40亿元。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43.12亿元。中央财政投入496.01亿元。、2.2008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回良玉指出,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但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3.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英雄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和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受到表彰奖励。
4.2008年10月8日,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伤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大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以丰富的四项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伤新的丰碑。
【知识考点】
1.党和国家要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
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快速反映、及时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正是为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努力把这场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凸显。
2.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体现了: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恒见证。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危险,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和广大志愿者、医护人员等,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广大人民群众为抗震救灾献血、捐款、捐物,默默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在为社会作贡献,也是在创造人生价值。
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广大志愿者等都争分夺秒,顽强拼搏,竭尽全力挽救群众生命、救治受伤群众。全国各省市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合力,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④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所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学会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行为,勇于奉献。在与地震灾害顽强斗争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和广大
志愿者、医护人员等都尽职尽责,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我们取得抗震救灾的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统一指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地区、各部门紧急行动、共同努力,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临危不惧、顽强奋战,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全力支援。
4.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认真做好评估论证,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制定完善重建政策,组织实施对口支援,坚持地方为主开展灾后重建。
5.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和表彰活动以及表彰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英雄少年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灾难、毫不退缩,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举办此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②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和表彰活动备受社会关注,使广大青少年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这将大大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和表彰活动,能够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④有利于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树立英雄楷模形象,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倡导中华美德,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号召全社会积极为灾区人民贡献力量,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获奖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英雄少年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奉献的最好表现。
②积极承担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英雄少年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灾难中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赞赏。
③珍爱生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英雄少年们在危难之际不但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胆量和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且力所能及地帮助生命遭遇困境的他人。
④挫而不折、积极进取。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英雄少年们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地去营救被困的老师和同学。
⑤意志坚强。坚强的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灾难发生时,英雄少年们正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忍受住巨大的痛苦和牺牲去帮助他人。
7.我们青少年应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
我们青少年要以英雄少年为榜样,学习他们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可贵精神,并从英雄少年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养成良好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8.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体现了:
①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捐款捐物的行为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②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怀和体贴别人,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种责任心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得到完美结合,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9.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中学生能做:
我们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让它成为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紧急避险的能力。
【直击中考】
【08锦州】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O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赶往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临危不惧、顽强奋战,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地震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献真情”,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倾情支援灾区。
(1)上述材料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容?
(2)除了抗震救灾精神外,民族精神在新时期还有哪些具体体现?(至少答出四点。
(3)你最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4)请用一句话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美好祝福或由衷鼓励。
【答案】.(1)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灾救灾精神;等等。
(3)写慰问信;捐款捐物;打电话安慰他们;做心理辅导等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强求考生答案与此内容一样,只要体现爱心、同情心、关心、支持、鼓励等方面的内容,即可得分。如汶川挺住;四川加油;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汶川的明天会更好等。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部分
1.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经过顽强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充分说明()【D】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③中华民族具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④抗震救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执政理念()【B】
A.急功近利B.以人为本C.科教兴国D.人才强国
3.蒋敏是四川彭州市公安局民警,“5 ••12”汶川大地震中,她在北川家中的妈妈、女儿、奶奶、外婆等10位亲人同时遇难。连日来,拭着流不尽的眼泪,蒋敏日夜奋战在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用救助他人来告慰亲人。这说明她()【A】
①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坚持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放在首位 ③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 ④只想着自己,不想家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某校学生得知汶川发生地震后,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的同胞捐款捐物,情系灾区小朋友。他们这样做()【B】
A.履行了法律规定的义务B.承担了对他人、社会的道德责任
C.没有珍惜自身的权利D.为灾区作了贡献,让个人受了损失
5.灾难袭来,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家庭失去了亲人„„面对挫折和逆境,下列认识正确的有()【B】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 ②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自我疏导 ③造成挫折的原因都是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 ④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地震中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在被问到为什么要救人时,说:“因为我是班长!你想,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还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林浩这一回答体现了少年英雄的—优秀品质()【B】
A.服务他人、奉献社会B.承担责任、珍爱生命C.挫而不折、积极进取D.意志坚强 自立自强
7. 宋雪,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并迅速跑出了教室。当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将生的希望给了同学..少年英雄宋雪的事迹表明()【A】
①她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②他人生命遭遇困难时,应尽力伸出援助之手③她的生命价值因奉献而闪烁光彩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和表彰活动()【D】
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②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大飞机、直升机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凸显。如果没有这三个关键的角色,救灾的难度可能要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凡是道路不通的地方,就有直升机在飞翔。导航卫星不仅为救灾部队行动提供了方便,而且其定位数据还可以为指挥机构提供参考信息。上述事例直接体现了()【C】
A.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B.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10.中国领导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抗震救灾的主要任务就是救人”等指示,前所未有地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举国为一般民众降半旗默哀,奥运会火炬境内传递暂停三天,都充分说明党和政府()【B】
①把民生放在了第一位②对人的生命的充分尊重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④万众一心的坚强意志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美国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东方雄狮现在不仅已经睡醒站了起来,而且已经奔跑了起来!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主席和总理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抗震救灾的最前沿,为灾区民众分忧解难。而所有中国人,更是掀起了募捐风暴,上到企业家、各类明星,下到普通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无不慷慨解囊,踊跃奉献,整个华夏大地现在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这直接体现了--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A】
A.团结互助 B.众志成城C.勤劳勇敢 D.敬业奉献
(二)、非选择题部分
12.材料一: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伤痛,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二:为了表彰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雄少年和儿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主办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已进入公众投票阶段。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沉着镇静、先人后己、临危不惧、勇于救人、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等。
(2)举办“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有利于激励灾区少年儿童在灾难中磨砺意志、自强自立、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有利于教育全国广大青少年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在战胜灾害中汲取力量,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等等。
(3)为了办好此次评选活动,你有何好的建议?
【答案】广泛发动群众和青少年踊跃参与,使评选表彰的过程成为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的过程,成为青少年自觉参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各级各类媒体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等等。
13.尊重生命,责任至上
这是四川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地震发生时,学生们按着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时1分36秒。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桑枣中学的安全和叶志平校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叶校长从1997年开始,连续多年对学校楼房进行了改造加固,另外,从2005年开始,叶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他的信条是:“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被评选为08十大“责任公民”。
(1)你如何理解“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这句话?
【答案】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只有那些牢记并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只有人人都伸出温暖的手,关心帮助不幸的人,世界才能处处充满阳光。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怎样向叶校长学习,做责任公民?(答出两点以上)
【答案】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培养自己的意志,战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5. 抗震救灾期间,全国有超过100万名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灾,约20万人次志愿者亲赴灾区,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和标志,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却各尽所能不约而同地践行着同一个志愿宣言——“我们都是汶川人。”
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而同时,炽热的情感、跳动的脉搏、奔涌的热血、咸涩的汗水„„170余万名志愿者用和善的微笑、人性化的服务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展示了中国人民包容开放、自信文明的时代风采。
回答问题:
(1)你认为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2)谈谈你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感悟?
【答案】奉献爱心,助人解困,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奉献爱心,战胜困难,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是一种博大胸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会更加温暖和和谐美好。
14.2008年是我们最值得感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让无数人体味到感恩的真谛。冰雪灾害袭来时,几十万乘客滞留广州火车站,那4名累得站着就睡着的战士,让在场的所有旅客心存感激;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谭千秋老师抛开个人生死,用身体保护了自己的学生,女民警蒋小娟放下自己6个月的孩子,为10多个灾区孤儿哺乳,他们的举动撼天动地、恩重如山。
汶川大地震让许多唐山人哭了,同样的经历让他们更热切地关注着汶川灾区。32年前,唐山同样经历了大地震,百万人口的城市瞬间成为废墟。灾难过后,全国人民向唐山伸出了援助之手,唐山人民切身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涅槃的“凤凰城”再获新生。整个城市的“感恩”情结,使唐山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捐款最多的一座城市。
随着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的复学复课,感恩之情弥漫于校园内外。怀远镇中学更是把感恩写进了校训:“团结奋进、求学感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您的身边还有哪些值得感恩的人?他们身上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可以例举很多人。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是为人真诚,乐于奉献,谦让有礼,关爱社会等等。
(2)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化感恩之心为感恩之行?
【答案】化感恩之心为感恩之行就必须: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回报社会,乐于奉献;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3)请搜集2—3句感恩语录,并书写下来。
【答案】示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心怀感恩,能为自己、为别人预约心灵的春天。
15.2008年8月4日,南宁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动员大会,会议强调,“能帮就帮”精神是和谐南宁的城市品质。全市要掀起志愿服务行动的新高潮。在南宁,每一位志愿者就是用自己最无私的情怀、最朴实的行为,诠释着对“能帮就帮”精神的理解,将对城市和市民的承诺转化为志愿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镌刻了一张南宁最好的人文名片。南宁市正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能帮就帮”的城市精神建设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南宁建设。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哪一方面的内容?该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如何?
【答案】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能帮就帮”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什么内容?请表达出来。
【答案】扶危济困、团结协作
(3)“能帮就帮”精神成为南宁人的人文名片说明了什么?
【答案】中华民族具有优良传统美德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只要人人对他人“能帮就帮”从小事做起,我们的社会就更加和谐美好;感恩、奉献、责任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4)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开展“创文明城市,我参与,我承诺”活动。请写出你的建议和承诺。
我建议:
我承诺:
【答案】: 我建议:示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承诺:示例: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不说脏粗话,不乱扔垃圾;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文明公益活动;培养高雅生活情趣,远离不良诱惑;尊重他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见义勇为,做有正义感的人。
15.下面是一则网有在博客上的留言:
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2月肆虐的雪灾,冻裂了中国大地;3月的拉萨暴力事件,烧伤了美丽的圣地;4月的奥运火炬传递受阻,刺伤了中国人向世界张开的双臂;善变的5月,胶济铁路火车相撞,撞碎了多少旅人的梦;突然传遍全国的儿童手足口病,令全国父母心头纠结;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大地震,撼及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回头看看,此前五千年,重负一再降临他的肩头:自然灾害、战火、固步自封、外敌侵侮、沉睡迟滞、歧路徘徊……我们的先人和父辈不曾过多抱怨,而是挺身长足迈入新时代,如今我们又何必沉吟:一个团结、和平和现代化的中国,十数亿心连五洲、身达四海的中国人,我们要坚信必能越过沟壑,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
阅读并回答问题:
(1)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地震灾害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国范围的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2)坚强面对巨大挑战,开辟民族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谈谈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答案】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勤劳勇敢的思想品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