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牧区雪灾情况的报告
关于雪灾情况的报告: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乌拉盖管理区普遍出现暴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雪。其中,巴音胡硕镇区、哈拉盖图农牧场场部周边及乌拉盖牧场辖区内过程降雪量达到4.3毫米,积雪深度达8厘米;巴音胡硕镇9个嘎查(村)、贺斯格乌拉牧场大部分区域和哈拉盖图农牧场北部区域过程降雪量10毫米左右,积雪深度普遍在10厘米以上,局部地区积雪深度在12厘米以上。大雪造成管理区范围内草场全部被覆盖,牲畜不能正常出牧,道路受阻或被封堵,对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雪灾形成后,乌拉盖管理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管委会有关部门和场镇通过各种渠道与农牧户取得联系,在开展灾情调查的同时,动员广大农牧户进行各项雪灾应对措施,积极开展了抗灾救灾,生产自救。11月23日晚20时开始,管理区范围内又出现暴风雪天气,风力达到5、6级,伴有白毛风,最低气温达到-21.1度,截至24日上午8时,降雪量达到1毫米,灾情进一步加重。目前,“白毛风”天气仍在继续,但尚未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现将灾情报告如下:
一、农牧业受灾基本情况
乌拉盖管理区现存栏牲畜数约30万头(只),其中牛2.8万头。经调查,截至24日上午10时,未接到牲畜因灾死亡、走失的报告。但是,雪灾形成后,草场已被大雪覆盖,牲畜无法觅食,牧户将不得不提前开始补饲或采取全天舍饲方式,补饲时间比正常年份提前了25天,同时,增加人工饲喂、清理棚圈等农活,增加劳动力使用量,将大幅度提高牲畜饲养成本。
二、抗灾救灾措施
管理区管委会携乌拉盖综合试验站于11月13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灾救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抗灾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管理区抗灾指挥部办公室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了解掌握灾情信息。管理区农牧林业科技局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广大农牧户发布了重要天气预报和防灾抗灾宣传信息。21日开始,管理区管委会分管领
导带领农牧业、民政、宣传、气象等部门,深入灾区开展了灾情调查;各场镇也相应成立了防灾抗灾领导小组,储备抗灾物资,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各种途径与农牧户取得联系,掌握受灾情况,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抗灾救灾工作;管理区交通部门已组织机械设备,从重点路段开始展开了疏通道路工作;石油公司储备了抗灾油料;通讯部门检修通讯设施,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其责均积极开展了大量防灾抗灾工作。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道路通行问题。目前,贺场北部、巴音呼硕嘎查村等重灾区的道路完全不能通行。其他区域内除主要干线交通以外,主要干线到牧点、牧点和牧点之间的道路全部被封堵不能通行。
二是部分牧户尚未购入精饲料、燃煤等生产生活物资。三是少部分牧户由于舍饲圈养时间早,饲草料消耗大,冷季后期可能出现饲草料短缺现象。
四、下一步重点措施
一是组织交通部门和各场镇,增派人员和车辆,深入嘎查村分场重点路段,排查道路通行情况,及时清理积雪,疏通交通,将疏通道路延伸至灾区深处,尽快解决牧区生产生活基本物资的调运问题。二是继续核实掌握灾情动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三是重点加大对草原禁牧区牧户的宣传动员,鼓励和帮助出栏牲畜,引导加快牧区人口转移。四是按照草畜平衡或储草略有盈余的原则,帮助少部分草料储备相对少有可能饲草料短缺的牧户,加快出栏牲畜或购买补充草料。
第二篇:抗雪灾报告
抗雪灾感人事迹的反思
今年1月10日以来,在中国南方发生的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降温幅度和降水强度之大,覆盖地域之广,历史罕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死亡107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灾害发生时段恰逢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我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它物资运送的重要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造成十多个机场、众多高速公路关闭,京广铁路主干线和诸多铁路路段及国道停运;由此造成人员和物质流动阻滞的连锁反应,直接推动物价高涨和其他社会不稳定因素出现;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现叠加放大效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赴灾区、煤矿现场视察和指挥,空军和几个大军区全面“应战”,大批军、警出动;全国各地展开救援,全世界高度关注。造成此次雪灾的原因,据中央气象台专家分析与去年冬天开始的“拉尼娜”现象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特指圣诞节前后赤道东部太平洋地区水温的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婴”“圣女”的意思。造成水温异常的“始作俑”者,是赤道南部的东南信风。信风偏强时,随信风吹到赤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洋流)带来更多的冷水,造成该地水温比正常年份低;同时随赤道暖流流向赤道西部太平洋的热水增多,致该地水温比正常年份高。水温高低直接影响大气环流,进而造成世界的气候异常。同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都会增加,像今年阿富汗也是罕见地降大雪;美国西部的大雪,南欧的气候异常等等。
面对此次雪灾,整个中国像1998年的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一样,中国上下一心,党政军民齐出,表现出了战胜危机的强大民族意志,这是我们必将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但是,这次雪灾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场雪灾的最大破坏力体现在对电力的中断
上。电力系统庞大、脆弱,具特有的连续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广泛而深远。现代社会,电力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没有了电,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瘫痪。正如这次雪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示的:大雪压断电缆导致电网中断,电气化列车因此无法开行;又使南方的电厂急需的煤炭无法运抵;同时,人员、物资流通受阻,一些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公路和机场的冰封,使铁路的困境更加凸显。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由此可见现代化进程社会大系统运行的脆弱。
准备不足是此次雪灾危害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雪灾突袭南方,而南方只有应对暴雨、台风的经验,一些地方对百年不遇的大雪有些措手不及。中央台新闻曾播出:江西全省只有一台铲雪车,还没有人会开。有备才能无患,“准备”是降低危害的基础。“准备”不足,是很难仅凭应急抢修弥补损失的。
此次雪灾适逢中国的春运,使交通和电力的困境倍增。纵观各个车站的情景,部分地方的局势可以用高危来形容,广州等站还出现数度几乎失控。这至少反映出民众缺乏自觉的纪律性,同时也暴露出组织方面的缺陷。混乱无序,民众素质不高和减灾训练的阙如,不仅会导致意外的伤亡,还会严重影响各种救援行动的展开。如何从平时就对国民进行危机时的纪律性教育和培养?面对无序而庞大的人群,如何采取迅速的疏散措施?如何进行有效的救助?都是此次雪灾的警示。
再在未来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多角度审视一下。
如,南方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方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不得不依赖北方的能源供应。有诸如“北煤南运”。必须将此作为战略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以考虑资源储备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改变能源结构,如发展新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否则,我国东南地区经济遇到能源供应障碍,就会像这次雪灾一样面临停止运转的威胁,从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再如:能否部分地通过地下传输电力?
还有:这次雪灾暴露了我国由于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导致流动人口压力大,可能成为巨大的交通负担和社会动荡的源头,假设因为某些“外因”致使中国若干条铁路运输干线的桥梁、电网中断,导致南北运输瘫痪,民工滞留南方城市生活无着、形成**,导致南方经济损失惨重!
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我们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观念出发,从“最坏处”做好准备,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
生物技术及应用0701
第三篇:雪灾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自XX年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冻雪灾害。受灾面积之大,受难群众数目之多,引起社会关注程度之广都远远超过洪水的影响。我仅根据从网络上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对本次雪灾进行一下粗略的调查分析。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3.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2.3亿元。湖南 1月12日以来,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次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湖北 1月11日以来,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到暴雪过程。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大雪一下,武汉农产品市场一片“涨”声:一市民介绍说:“月初每斤小白菜的价格只有1元多,到本周二涨到每斤3.5元。” 贵州全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安徽全省已有16个市发生雪灾,受灾人口340多万人,倒塌房屋5144间。沿淮淮北积雪厚度10厘米以上,大别山区25厘米以上,岳西、霍山部分乡镇最深达50厘米。本次雪灾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2亿。
虽然雪灾给我国造成的如此严重的损失,但在雪灾中体现出的全民行动,政府支援,互帮互助的精神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无精神,和团结的力量。特别是中央领导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更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尽管如此,从雪灾种我们还是回发现很多问题。而且是很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雪灾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离死别的痛。天灾在所难免,我们无处可逃,但死亡我们则应能避则避,所以在雪灾过后,社会应加强安全措施的建设。其实在发达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时,也不见得很有效率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记得,XX年美国的时候南部的地区也有过卡特里娜大台风,当时有城市就陷入无政府状态,美国政府和有关联邦政府被批评表现的不出色。虽然当代科技非常发达,好象人类无所不能,但面对大自然,人类的力量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大自然引发的严重公共危机,发达国和发展国并没有什么很大差别。但高危险性的技术操作,应配备高度的保险措施。另外,即使南方少雪,其建筑也应有一定的抗雪能力,以最大限度的减小雪灾对其的影响。南方的人民也应具有雪,随下随清的意识,同样可以减小雪灾的影响。
2、陆空交通问题,包括飞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这次灾害中,我国的各陆空交通其实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虽然仍造成铁路大拥堵,但各部门为之做出的努力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我所说的问题则是,灾后我们应为防患于未然做出的改进,对铁路的建设,飞机运输的紧急调配,公路运输的畅通无阻,都是我们应该注意改进的。另外每逢春运个运输系统就不同程度的提高票价,其实也是造成本次旅客滞留的一个原因。所以保持票价稳定是值得各部门考虑的一个问题。
3、煤电等能源供应问题
4、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加剧问题
雪灾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物价上涨严重。以蔬菜,肉类为主。主要原因是南方蔬菜无法及时运送,着归根结底也是交通问题。
5、几十万人春节滞留不能回乡的问题
以上五大问题,是直接可以观察到的,但由上述问题,会引致和考验下面的问题:
6、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雪灾这个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还是能比较好的处理雪灾这个公共危机,为受灾地区政府能积极给受灾地区以各方面的救助。让人民体会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和温暖。
中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共公危机了,从1997年的大洪灾,到XX年的“非典”,再到现在的大雪灾。每经过一次,我们都深感,越来越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制度来处理这些危机,甚至国家应该出台一套《国家处理重大公共危机法》,作为长效机制,不是等害难来了,急急忙忙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一座建制城镇在《国家处理重大公共危机法》框架之下,应该有一套或多套公共危机应争处理预案。
7、普通灾区城乡居民应对灾情的自我防患能力
普通居民此方面的应急能力还不是很强,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居民此方面的教育和学习。
国家应建立更长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和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机制。
总的来说面对这次雪灾,全国人民表现出的上下一心,团结统一很好的展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经历了这样的磨难相信中华民族会更加丰富其民族精神。
第四篇:关于牧区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
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加强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到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覆盖人群,解决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伤保险调研的内容及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运行情况;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方法和措施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问卷式调研,由各旗组织专人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调查后,汇总上报。现将调研内容整理如下:
(一)当前全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我盟自1998年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从基础调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推行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全方位开展工作,于2004年成功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我盟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盟参保企业已达298户,参保职工人数达31731人。其中,盟本级15549人、阿左旗7198人、阿右旗2600人、额旗1153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5231人。工伤保险已覆盖了金融、交通、化工、煤炭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及农民工。十年来,我盟工伤保险制度从国有中小企业率先启动,到重点推进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风险行业的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保,并逐步向餐饮、住宿和商贸等服务行业延伸,扩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配套政策得到逐步完善。
(二)落实执行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一是在国家《条例》、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主体政策的框架下,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操作。各统筹地区按照阿拉善盟工伤保险调剂金管理规定,由盟级调剂工伤保险基金,提高了突发性重大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如2005年煤炭企业发生工伤事故211起、死亡17人,而工伤保险收入112万元、支出309万元、收支赤字达197万元。但通过借款垫支等办法优先保障了高风险企业农民工的待遇支付问题。三是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贯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1-4级工伤农民工及工亡农民工供养亲属一次性领取长期性待遇办法,促进农民工参工伤保险、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四是贯彻落实了企业老工伤人员相关待遇政策,将企业老工伤逐步纳入工伤保险统。五是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分别于2005年、2007年两次调整了对1-6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护理费及工亡遗属抚恤费标准。六是规范经办业务。严格按照工伤保险经办规程办理业务。
(三)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一是建立工伤保险机构,健全工伤保险规章制度。盟局在转发的自治区有关文件中就明确和细化了具体要求,便于操作。各统筹地区均建立了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制定了劳动鉴定程序,建立伤残职工档案,按时上报工伤保险统计报表。二是工伤认定工作日趋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1)建立了工伤报告登记制度,规范上报程序。要求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24小时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2)及时调查取证。接到报告后,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伤亡情况进行调查、核定,认真做好调查笔录,取得第一手材料。(3)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审核用人单位上报的材料,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情况,认真进行工伤认定。为了降低工伤争议案件的发生,还成立了劳动行政、经办机构、安全监察、公安交警、法院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伤认定专家小组,商讨疑难工伤认定案件的工伤认定工作。三是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纳入正规化。各统筹地区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都由盟里统一组织。盟局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认真做好材料的审核工作;严把鉴定的身体检查关,做到医疗检查过程的客观公正;派人现场跟踪监督每个检查环节,避免了检查过程中舞弊行为,确保了鉴定现场工作秩序;成立义务鉴定专家库,开展医务鉴定时根据检查需要随机抽取专家名单,组成7人的医务鉴定专家小组,在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封闭
式劳动能力鉴定。四是实行差别费率制,建立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为加强参保单位工伤事故的预防工作,减少工伤事故,各统筹地区均实行了差别费率制度。我盟根据煤炭企业事故多发、工伤保险基金出现收不抵支情况,在认真测算基础上,及时将煤炭等高风险企业费率调整到3%。
(四)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方法和措施。为了扩大工伤保险
覆盖面,我们全面实行了工伤保险扩面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矿山等高风险企业参保工作,稳步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一是抓好高风险行业、企业的扩面工作。矿山、煤炭等高风险行业企业的工伤风险很大,工伤事故发生率很高,又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我们对矿山、煤炭等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深入企业蹲点宣传解释政策和耐心说服等途径积极扩面。二要抓好重点人群的扩面工作。把扩面的重点转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职工和矿山、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新上项目建设工地季节性农民工参保上。三是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我们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扩面困难,覆盖面窄。虽然我盟各统筹地区都已实行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但参保率不高。如一些工伤风险相对低的行业和企业、小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认识不高、意识淡薄,拒绝参保现象较普遍。而我们也没有相对强制性的扩面措施手段和鼓励性的扩面政策,扩面难度较大。
(二)基金抗风险能力弱。由于我盟参保职工不多,参保企业多数为高风险行业的企业。2004年以来我盟将煤炭企业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后,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逐年增加,出现工伤保险收支赤字现象。再加之近几年在企业转制、破产和煤炭企业整顿过程参保职工流失严重,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减少。因此,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工伤保险业务人员短缺,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随着《条例》的实施和工伤保险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工作任务不断加大,业务操作急需实现微机化。人员短缺问题日趋突出,业务经费缺口增长很快,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工伤保险深层问题和矛盾的研究不够。在工伤保险工作中,仍存在重工伤认定和待遇支付、轻工伤预防工作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现象,导致被动地受理工伤认定后支付伤亡待遇。
(五)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滞后,待遇偏低,侵害了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的利益。
三、通过调研提出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营造良好的维权环境。政府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大工伤保险工作推进力度。如依法引导和迫使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通过对侵害农民工工伤保障案件的查处、制裁,使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应担负的法律义务,提高它们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为维护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重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三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目前,急需建立工伤保险与预防、康复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在全社会形成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是继续抓好工伤扩面征缴工作。重点做好少数应参保而未参保企业、转制重组和新建企业参保工作,做到应参加工伤保险企业及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企业依法参保意识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权益意识。
四是增加工伤保险业务投入,进一步规范管理。要建立工伤保险经费投入和奖励机制,落实伤保险业务经费,加大对工伤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工伤保险取证调查设备问题,提高工伤认定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继续落实《条例》实施后的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及工作程序规范管理工作。
五是实行浮动费率制,与企业安全状况实行挂钩。这种激励性和促进性的工伤保险费率,能表现出公平的成本资源分配并有效促进资源成正比增长的良性发展,以达到鼓励用人单位、保障职工工伤安全的目的。
六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预防工伤事故来巩固工伤保险扩面的成果。劳动部门主动参与企业安监人员的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办和新招用工人的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将工伤事故防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同时与工商和安监部门配合对安全事故多、伤亡职工多的企业予以坚决取缔。
七是建议国家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国家和自治区应尽快出台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以确保工伤保险政策的顺利进行。
总之,通过此次调研较全面了解到我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平稳,认真贯彻落实盟级统筹的各项政策制度,基本达到了“及时救治,足额赔付、预防为主、重在康复”的目标。为全盟各类企业及其职工提供更好的工伤保障环境,我们将继续抓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伤管理和服务,让工伤保险制度为广大劳动者编织更加坚固的“安全网”。
第五篇:雪灾调查报告
一、雪情实况
1月10日以来,我省连续发生3次全省性降雪过程(10~16日、18~22日、25 –)。继前两次降雪过程后,1月中旬后期我省再次出现大范围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造成大面积的雪灾。1月25日白天我省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出现雨夹雪天气,25日夜里起江淮之间南部出现中到大雪,部分地区暴雪;26日沿淮到沿江和江南北部出现中到大雪,部分地区暴雪,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部分地区出现冻雨。1月27日大范围的降雪强度达到高峰,1月28日08时,我省76站有积雪,沿淮淮北和沿江江南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达到10-20cm,大别山区和江淮大部分地区超过30cm,其中合肥、巢湖、滁州等地积雪深度超过40cm,最大金寨达到54cm。28日降雪中心南移,降雪范围覆盖全省。29日08时80站有积雪,长江以北地区雪量与前日持平,沿江一带积雪深度达到20-40cm。电线结冰台站数28日14时达到32站,范围由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扩大到沿江地区。直径普遍在10mm左右,最大黄山光明顶为59mm。目前沿江江南雨雪天气仍在继续。
二、雪灾灾情概况
据省救灾办信息,截至1月30日11时初步统计,全省受灾人口1079.7万人,转移安置19.2万人(含路途滞留人员),因灾死亡8人,因灾伤病89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91千公顷(736万亩);倒塌房屋4.73万间,其中民房1.28万户、2.7万间,损坏房屋11.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2.3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3.8亿元。六安、安庆、池州、宣城、巢湖、滁州等市较重。
目前有105个乡镇和599个村委会供电中断,影响112万人;67个乡镇和361个村委会通讯中断,影响55万人。
根据省气象台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我省仍为低温寒冷天气。2月1~2日和4~5日全省分别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雪灾损失可能还将进一步加重。
三.雪灾对农业影响的初步评估
1.对越冬作物的影响
小麦:目前,我省小麦已陆续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今年大雪暴雪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我省淮河以南地区,而小麦主产区(沿淮淮北)的降雪量和低温程度基本正常。到目前为止,降雪过程对我省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有利因素为,首先,处于越冬期的冬小麦且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其次,气温降低减缓小麦旺长的势头,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低温过程冻死一些晚弱苗,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第三,低温大雪降低越冬的虫口密度,抑制病害蔓延,对减轻来年病虫害有利。不利方面为,对一些雨雪量偏大的地区,如果覆盖在小麦上的冰雪层融化而气温又长期稳定在零下时,就有可能对小麦产生冻害。
油菜:目前淮河以南油菜处于第五真叶期,个别早播油菜已开盘。这次大雪、暴雪天气主要出现的江淮和沿江地区是我省油菜主产区,对我省油菜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危害首先是降雪持续时间长,雪量过大,油菜较高和脆弱的植株体经不起重压造成茎杆折断等机械损伤;二是持续低温雨雪,尤其是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大面积的冻雨,对油菜造成冻害,早播已开盘的油菜冻害较重;第三,长期的雨雪过程过多的增加了农田土壤湿度,不利于油菜形成壮苗。
2.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此次大雪对设施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对大棚蔬菜的危害最大。由于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降低了棚内温度和透光性,影响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由于持续低温,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受冻,用于早春栽培的幼苗也易冻死。更为严重的是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蔬菜大棚、食用菌棚倒塌现象,受灾最重的是蚌埠,有xx多个蔬菜大棚倒塌,家禽大棚也有倒塌现象。
3.对林业的影响
连日大雪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重灾区主要出现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大量毛竹、杉木、果树被积雪压断,苗木被积雪压塌。由于气温较低,树木上的冰挂易造成其枝条压裂、压断和压倒。同时,长期的阴雨雪天气也造成林地、圃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湿度过大。气温持续偏低,造成开采茶园、幼龄茶园、茶树良种苗圃冻害严重。
4.对养殖业和渔业的影响
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宣城特种水产幼龟、幼鳖冻死。一些地方牲畜禽圈舍倒塌损坏,牲畜被砸死。部分渔棚倒塌、围栏网受损,池塘埂塌方。羊场场房、圈舍倒塌。
四.对春季农业生产的影响
就淮北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除了以上提到的有利影响外,冬季降雪补充了土壤底墒,对春旱发生频繁的淮北地区,可有效缓解春旱,促进小麦增产。
就江淮和长江以南地区来说,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最主要的是大雪导致农田土壤水分过大,对春季易发生涝渍危害的我省南部地区来说更为不利。
另外春季的气象条件也决定了遭受冻害油菜的恢复程度。如果气温正常回暖,水热配合适宜,受冻的油菜可望逐步恢复,争取较好的产量。如春季阴雨天气多,今年的油菜产量不容乐观。
由于连续低温雨雪天气增加了对大棚蔬菜的管理难度,再加上大棚损失严重,影响到春季蔬菜的供应量。
五.典型灾情调查
为了及时了解持续降雪对农作物影响,1月30日气科所及时派出由农业气象科技人员组成的灾情调查组,深入到肥西农村进行灾情实地调查。目前田间积雪仍达35~45cm,调查人员排除厚厚积雪,查看了油菜和小麦的生长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油菜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机械折断和冻害,小麦长势较好。
六.应对措施
为把雪灾损失降到最低,各部门在雪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各地在雪融化后及时做好“三沟”的清理工作。加强麦菜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施肥,铲除杂草,提高其抗寒能力。
2、雪融化后及时摘除油菜冻苔,及时追肥:对已经受冻的早苔油菜,应在晴天及时摘苔,切忌雨天进行,以免造成伤口腐烂。摘苔后随即追施速效肥料,补偿植株体内养分,促进恢复生长,以利早生、快生、多生分枝。对叶片受冻的油菜,也应适当追施速效肥,促使尽快恢复生长。
3、大棚蔬菜基地要及时清除大棚积雪,减轻塑料薄膜压力,防止大棚倾塌。采用增加立柱和斜撑数量,提高设施的抗压力。通过增日光温室内悬挂大功率灯泡,进行补光加温,有条件的可在大棚内使用加温炉进行增温,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保障春节蔬菜的正常供应。
4、菜农可利用当前秋延蔬菜的换季茬口,在大棚内抢播一季速生菜,争取在春节后2月底上市。大棚蔬菜如果连续一周低温、无光,就可能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只要太阳一出来,农户就要揭除棚上草帘。
5、关好畜禽舍的门窗,防止舍内温度大幅度变化;在外放养的畜禽如羊、牛、土鸡等要及时赶回;在畜禽舍内辅上垫草,防止畜禽受冻。养殖场户要备足饲料和饲草,防止饲料饲草供应和运输困难;同时要注意畜禽舍的通风换气,保持畜禽舍空气新鲜,防止疾病的发生。
7、及时清除各类林木,特别是常绿树木、经济果木林、苗木枝梢的积雪、冰挂,防止压折造成损失。及时处理断裂枝干,对完全折断的枝干应及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以保护剂,以防腐烂;对已撕裂未断的枝干,不宜轻易锯掉,宜先用绳索吊起或支撑起,恢复原状,受伤处涂以保护剂并绑牢,促其愈合恢复生长。同时要及时施肥、恢复树势;树体伤口多易引起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林地、圃地、果园地的田间积水也要尽快排除,防止涝渍和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