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计划
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计划 学习目的:
为了长期深刻贯彻落实卫生部《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经我科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讨论决定,定期对我科执业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及考核。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保留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及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发生
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学习方式:学习培训+考核
参加人员:产科全体医师
学习地点:产科示教室
学习计划:
2013.10抗菌药物的分级分类管理主讲人:李厚芝主任医师 2013.10 抗生素的合理及预防使用原则主讲人:宋翠英主治医师 2013.1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讲人:倪海荣主治医师 2013.12学习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材料 主讲人:李厚芝主任医师
第二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考试题(2012年)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不低于
和。
2、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
,一般应_________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3、I、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开始前____________给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_________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__________小时。
4、《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明确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种手术患者原则上不得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应调整给药方案。A.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阿米卡星 D.左氧氟沙星 E.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2、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
A.青霉素 B.磺胺药 C.氨基糖苷类 D.左氧氟沙星 E.万古霉素
3、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中,氟喹诺酮类属于()。A.A类 B.B类 C.C类 D.D类 E.X类
4、新生儿应用磺胺药及呋喃类可引起()
A.灰婴综合征 B.骨骼发育不良 C.新生儿溶血 D.软骨损害 E.肾、耳毒性
5、不能作为手术切口浅部感染的诊断标准是()
A.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B.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C.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D.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
E.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
6、下列属于特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噻肟 B.头孢地尼 C.头孢西丁 D.头孢匹胺 E.法罗培南
7、下列属于限制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
A.克林霉素 B.头孢唑啉 C.头孢克洛 D.左氧氟沙星 E.磺苄西林
8、某些抗菌药物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代谢路径受阻,导致在体内蓄积,出现戒酒硫样反应或双硫仑样反应,下列药物不属于此列的是()A.阿奇霉素 B.甲硝唑 C.氯霉素 D.头孢哌酮 E.头孢他啶
9、MDR(Multidrug Resistance)称为多重耐药,请问同时对几类药物耐药可称为MDR()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E.≥5类
10、下列抗菌药物不需要避光静滴的是()
A.氟罗沙星 B.培氟沙星 C.加替沙星 D.两性霉素B E.头孢硫脒
三、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由下列哪些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算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A.真菌 B.支原体、衣原体 C.螺旋体、立克次体 D.病毒 E部分原虫
2、乳汁中分泌量较高的抗菌药物有()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氟喹诺酮类 E.四环素类
3、需要一日多次给药的抗菌药物有()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氟喹诺酮类 E.克林霉素
4、新生儿期禁用的抗菌药物有()。
A.氨基糖苷类 B.喹诺酮类 C.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 D四环素类 E.氯霉素
5、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大环内酯类 E.万古霉素
第三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解读
1.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
2.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
4.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5.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6.2011年规定深部抗真菌类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2012年修改为5个品种 7.原则上三级医院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肿瘤医院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不超过40种
8.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6个月内不得恢复
9.腹股沟疝修补术(含补片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11.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可信度,但在样本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后,提高可信度的价值与为此收集资料而额外付出的努力和资源不成比例。所以,样本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12.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13.监测网(门诊处方)的范围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列为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他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14.DDD值是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可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外用制剂、疫苗、抗肿瘤药、全身和局部麻醉药等没有DDD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关管理规定,清洁手术在切皮前0.5~2小时内预防切口感染给药,是合理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与评价
1.国内ESBLs菌株感染也可以选择头霉素类药物,只是耐药比国外严重 2.细菌最基本分类单位是种,然后再分亚种、型和群
3.术后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流感染等,血流感染又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和败血症等
4.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不适用于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 5.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余几种药物均为时间依赖性的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
1.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2.青霉烯类药物法罗培南主要用于: 复杂性尿路感染 3.不耐酶青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 过敏反应
4.舒巴坦为酶抑制剂,仅用于哪一菌属感染的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 5.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 头孢唑啉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类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排泄途径为: 胆汁排泄
2.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酸性抗生素
3.关于Polymyxin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对肝脏的损害较多见,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4.林克酰胺类药物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部位是:骨髓组织
5.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是:链霉素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氟喹诺酮类
1.FQ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属于重度不良反应的是:神志异常
2.以下药物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为:左氟沙星
3.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目的是: 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 4.关于喹诺酮类致软骨损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钙缺乏有关 5.喹诺酮的国际分代中,氧氟沙星属于下列哪一代: 2a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
1.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般用于: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2.磷霉素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对MRSA、VRE、产ESBL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治疗严重感染。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一般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3.噁唑烷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好,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可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耐
药肠球菌感染
4.成人静脉点滴替考拉宁:中度感染时负荷剂量为400mg,此后每天200mg 5.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为90-%-95%,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
1.伊曲康唑主要在肝内代谢,随尿排出的很少(不足1%)。2.IDSA2009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中,侵袭性肺曲霉病首选药物是伏立康唑,L-AMB、ABLC、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等作为备选。
3.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明显,包括发热、静脉炎、肝肾毒性、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及低钾等。本题中,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最强。4.棘白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安妮芬净等
5.念珠菌病常见于血源感染;曲霉菌病常见于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大剂量化疗患者; 隐球菌病在艾滋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0%-20%;本题正确答案是D。
重症患者VS重症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1.复杂性腹腔感染以混合感染为特征,肠杆菌科为主,大肠杆菌感染占多数 2.肾脏药物清除率降低的因素包括:肾前性因素有儿茶酚胺类药物、休克、低代谢;肾性因素有肾毒性药物和非肾毒因素
3.重症患者药物Vd增加的原因:水肿、低蛋白血症、大剂量液体复苏及全肠外营养、浆膜腔积液及引流液
4.对于重症感染早期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抗生素经验性起始治疗应持续7~14天
5.改善免疫功能和优化PK/PD有助于改善疗效
抗菌药物好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
1.属于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机制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多肽类抗菌药物。
2.根据结构类别和制备方法,现有的抗菌药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是其化学修饰衍生物
3.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迅速繁殖
4.Erm机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主要原因
5.属于耐药基因组的基因是:存在于致病菌或抗生素产生菌中的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中的阴性抗性基因;编码具有中等耐药活性或与抗生素具有亲和力的蛋白的前体基因
细菌耐药性对临床处方抗菌药物的影响
1.治疗MRSA的常用药:老药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新药有利奈唑安、头孢吡普等。氨苄西林不包括在内
2.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可选用 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肠外分离沙门菌可选用3代头孢菌素、氯霉素
3.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最高的药物是米诺环素
4.中国SMART(2002-2009年)监测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其次是ESBL阴性大肠埃希菌,第三是 ESBL阴性肺炎克雷菌
5.MRSA平均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G+耐药菌感染防治进展
1.临床常见G+杆菌:需氧菌有产单核李斯特菌、棒状杆菌-白喉、炭疽芽孢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特纳菌、分枝杆菌、奴卡菌;厌氧菌有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艰难梭菌、破伤风梭菌、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杆菌
2.磷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早期合成;四环素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福霉素类抑制细菌RNA合成;环酯肽类损害细胞膜
3.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是核糖体RNA亚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作用部位是细胞壁;达托霉素作用部位是细胞膜
4.基本原则:能口服控制,不肌注或静滴,不主张静推;掌握联合用药指征;续贯治疗,先静脉滴注后口服;降阶梯治疗,先广谱强效,后窄谱适效;给药次数、剂量、疗程要适当
5.单靠洗手难以有效防止MRSA与VRE的传播
临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与药物治疗
1.临床信息收集的方法有:系统问诊和重点问诊,系统体检和重点体检,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选择、准备、执行和结果报告
2.根据目的收集临床信息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护、预后估计
3.不能正确判断症状体征属于缺乏医学知识所导致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4.病情复杂属于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5.临床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的保存、配制、用法、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测
1.药物为国内最低廉价不符合WHO合理用药概念 2.药物的疗效较弱不属于药品安全性问题 3.正确的选择药师不是合理用药的要素 4.A/B/C三项均为不合理用药
5.合理用药的最高科学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高效低毒的使用药品,避免减少药害事件
处方点评与临床药物应用评价
1.实施处方点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专项处方点评的重点监控项目不包括口服营养制剂 3.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的处方属于超常处方
4.各级医院都必须实行专项处方点评"此说法错误 5.用法用量不适当的处方属于用药不适宜处方
第四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
xx市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
2、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类抗生素。()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3、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 以上都不是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5、接受清洁手术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在()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A.术前0.5-2小时 B.术前一天 C.术后立即 D.术后一天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 不正确()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7、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D 以上都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20分)
1、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 非限制使用 B 限制使用 C 特殊使用 D 随意使用 E 经验使用
2、属于“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的有()A.头孢哌酮 B.头孢吡肟 C.万古霉素 D.卡泊芬净
3、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
A.肠道感染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4、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三、填空题:(每空4分,共20分)
1、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____。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____。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____DDD以下。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____。
5、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不低于____。
四、简答题(36分)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级原则?
2、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如何制定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3.“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程序及办法?
第五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证安全、有效、经济临床用药,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订本制度及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第一章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条 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病例,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第二条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耒茯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第三条 对轻症社区茯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禾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第四条 临床医帅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病理生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三)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四)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并尽可能的选用医保、农保报销范围内的药物。
第五条 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第六条 疗程:一般感染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一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第七条 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局部用药,以防耐药产生。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作为气道预防给药。
第八条 对病青复杂的难治性感染,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会诊,制定给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第九条 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认真执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妥善处理。第十条 遵循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与联合用药原则。
第二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第十一条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性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枷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第十二条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一)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限制性或特殊使用性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使用限制性或特殊使用性抗菌药物治疗。
(二)根据病情需用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有药敏结果作依据。若无药敏依据,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无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或有感染等相关专业科室医师、临床药师的会诊记录。
(三)根据病情需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有致病菌只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若无药敏报告,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科室主任在相关医疗文书记录中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师、临床药师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
(四)根据致病菌种类及细菌耐药情况,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药物轮换使用
(五)感染科或检验科、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菌药物信息的职责。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第三章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原则
第十三条 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经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
第十四条 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第十五条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肺结核、慢阻肺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时间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第十六条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
第四章临床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要求
第十七条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原则:
(一)预防用药指征:患者具有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
(二)应在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基础上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
(三)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新品种、价格昂贵品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
(四)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综合考虑本院或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范围、手术部位与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原则是:
1、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
2、杀菌剂剂量要足够。
3、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
4、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
5、Ⅰ类手术切囗(清洁手术;分甲、乙两类)。
甲类:如疝、乳房、甲状腺、精索静脉、大隐静脉曲张等一般中小清洁手术,原则上可不用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可术前0.5一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介入治疗术可参照处理。乙类:如心脏、胸部、头颅、骨、关节及有人工植入的大型清洁手术,以第一线抗菌药物为主。在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下的 介入治疗可参照此类用药。
6、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
如胃、肠、肺、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如经阴道子官切除术,可用至术后2一3天。
7、污染的手术:
如脓疡切开引流、化脓性胆營炎、骨髓炎、肠穿孔、腹膜炎等术前已明确感染的手术,从围手术期起即按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用 药。
第十八条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
(一)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
(二)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 方便、价格便宜。
(三)预防用药应有目的,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的感染菌选择药物,不能盲目采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四)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不能放松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无菌技术,并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措施。
(五)清洁肠道用药:施行结肠、直肠手术,于术前2一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
第五章临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管理原则
第十九条 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抗菌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产生。
第二十条 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可联用两种以上,包括抗真菌药。第二十一条 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一)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
(二)单一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三)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耐药菌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
(四)为减少各药物单一使用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五)需长期用药,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如抗结核治疗。
第六章临床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条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一)选择药物和设计给药方案时,必须考虑:药物的肾毒性、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如正在进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时,应估测对药物清除率的影响。
(二)根据肾功能不.全程度应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第二十三条 肝功能不全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对肝脏毒性反应及肝功能减退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避免使用肝毒性明显的药物。
第二十四条 新生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一般应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避免使用或慎用氯霉素、磺胺药等抗菌药物,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禁止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新生儿不宜肌肉注射。第二十五条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注意.
避免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8岁以下儿童不用四环素类药物,18岁以下未成年人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第二十六条 妊娠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必须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妊娠期妇女药代动力学的改变,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在必须用药时,应选择风险/效果之比最小的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对继续妊娠可能引起的风险。第二十七条 哺乳妇女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必须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在乳汁中浓度低、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并按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与哺乳时间,如哺乳结束后立即用药,或在婴儿较长睡眠前用药,使婴儿从乳汁中摄取的药物降至最低。
第二十八条 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注意.
老年人因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减退,药代动力学过程有明显变化,特别是由于肾功能减退而致药物血浓度增加,不良反应也增加,应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并依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第七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第三十条 对不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或违反以上管理要求,因临床抗菌药物滥用而由此造成医疗纠纷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医师,将依照《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吊销具体责任人执业资格。
第三十一条
第八章附则
本办法自2017年1月22日起实行。大营镇卫生院 2017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