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书-谁是谁一生的永恒
面对那片海,肖紫心想: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栖息于自己的水域里,于际遇中邂逅一些人,点燃一场电光火石般绚烂的美丽偎依。是否,最后终因缘分,因注定的宿命而老死不相往来呢?
【1】
今天上午,上报国资委的年终统计报表被打了回来,肖紫被叫到老总办公室。
门外,肖紫深深地呼了口气,敲门,进入。老总看着她,用手指着报表,沉默着。
她默默地翻开报表,仔细检查,原来她通过网上软件报送的审核报表是以元为单位,而财务人员书面报送的资料却以万元为单位(其实之前国资委统评科是要求以元作为单位的)。
她对老总说:
第二篇:一生的情书
我想,这是我一生的情书,她在我静静等待时,给我安慰和力量……
〈一〉
“袅袅的篆烟啊!
是古丽的文章,淡写相思底诗句。”
当我们年轻时,当我们年轻拥有青春时,当我们的青春闪亮时……
每每想在书香瀚海中觅到你,想在一晨醒来你微微一笑静静走来,想在某夜星光缀地你银玲之声轻轻传来,想在愁雨连天你轻叩我房门,想在金风吹过黄叶飞舞你悄然一笑照下倩影经年不褪,想,想在寂寞的日子里邂逅你。
以为在人海茫茫中不会孤单、在大河山川里没有遗憾,以为此生的刻骨铭心、魂牵梦绕就在前方、就在我登上那座山巅后放眼春光一棵浓荫的树下……可在“抓起电话又放下电话”时,在女孩儿家门前欲敲又止时,在朋友们酒聚偶然见到她与他相视一笑时,心绪象面对除夕夜又徒长了一岁而黯然神伤。
生命中隐隐若失的,努力的压抑仍无法忘却的……告诉我什么时候你伴着潺潺小溪而来,什么时候你吟唱着心曲而来?
〈二〉
“醉过方知洒浓,爱过才知情重。”
我知道,我要的就是那个在雨天和我一起因雨而足不出户聆听雨声、共捧书本清秀的女孩儿。我坚信,生活灵性的美在那一刻在见你第一眼便脉脉传来,共你拥有,离你失落。
感谢喜欢我的人,我没有因太长的等待而放弃我的执着。我知道我不能因我的自私而让她们得不到至爱的幸福。这个匆忙的世界只有你懂我的价值,我也知道有的女孩我永远追不到,因为她们在耀眼繁华的虚荣面前不懂得感情的份量,我会在名牌男孩、名车富豪、名赫高官面前黯然失色。
原谅我的沉默,因为思想是一种更美的语言。
我无法花言巧语,因为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人家;我不是诗人,因为我憎恶平庸;我不是传声筒,因为我唾弃不劳而获。
或许真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在我们相视一望时我便懂得这一生没有走不过的山峰,没有会离开你的理由。那一刻,我的缺点会融逝在你无尘的眼波。我懂得那是一种由怯弱走向刚强的力量,由惶惑走向从容的执着。
至大无象,这一刻却有你我相对……
〈三〉
“愿我们积极的爱,让生活来酿造芬芳。”
春的勃发,夏的火热,秋的静美,冬的纯洁,那就是你我。
清晨,我凝眸初升的朝阳,盼望你早起归来。正午,我在茫茫人流中伫足等待和你并肩;黄昏,迎着灯火初上,我期待你门前温柔的目光
如果我有一天成了农民,我忘不了在院子里种上你心爱的云兰;如果有一天我做了工人,我会让我的车间象你在一样的整洁;我如果有一天当了人民的公仆,我会正直善良一如你的期许。固然,我会因我的清贫无法让你拥有更多而内疚、自责、奋斗,但金钱绝不是我的终极。
但是,在世俗的奔竞面前你我能固守家园吗?
那天我读完《牛虻世家》、《珍妮姑娘》,我深深懂得生命的短促,这一生,有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也许金钱、也许权力,但有一样或许我们都可以得到,那就是“爱”。珍视它吧,它需要用我们一生来呵护。
〈四〉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在构划着、守望着,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或许我在下个月圆之时与你相遇。
第三篇: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到底谁是谁的衣食父母?
看到网友关于谁是谁的衣食父母的的文章,觉得立意较新颖,有其独到的见解。现选取其中两篇,分享给大家:
一
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 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现在好多服务行业都在提倡以员工要以顾客为衣食父母,这很正常,因为如果没有顾客来光顾消费,那么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就如同婴儿需要父母抚养,婴儿没有谋生能力,没人抚养他,他肯定会夭折的。在认可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的同时,我还提倡老板经理人以员工为衣食父母。
作为老板经理以员工为衣食父母,就像要求员工以顾客为衣食父母似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要求员工叫顾客爹妈,也不是要求老板经理人叫员工爹妈。接触顾客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主要是最基层的普通员工,他们每天面对的顾客各种各样,素质高低不同,有的客人能体谅我们的员工工作的辛苦,甚至在我们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他们会由衷的向我们的员工道谢;有的客人认为自己花钱了享受服务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没什么,等价交换,很正常,我们员工也是可以接受的;有的客人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挑着挑那,或者故意给员工出难题,这样的客人不能说没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千人千面,普通人都是有七情六欲,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和别人发生矛盾。作为面对顾客的基层服务人员,他们可能每天都要面对数百数千客人,有时候也许是员工本身的工作疏忽,也许是顾客的误解,也许是双方都有错,这样员工有时候肯定会受些刁难,受些委屈,甚至冤枉。
那么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员工的经理,作为员工的老板应该怎么做呢?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呢?不仅仅是在员工有问题的时候,即使在平时,作为管理层都要把员工在心态上作为衣食父母来对待,来关心。因为一个公司,普通员工是占大多数的,正因为这些最普通基层的员工的辛勤工作,公司才有利润,老板股东才有分红,经理人才能保证月月拿到高薪;如果没有大量的普通员工,管理层再有本事,再能干,也完不成任务。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否认管理层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管理层与员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同等重要的,就像一个人身上不管哪个部位戳一刀子都不愿意,因为谁都明白要流血的。
有时候员工受了顾客的气,受了委屈甚至一些或大或小的冤枉,如果经理再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话,只是凭自己是经理,不做实际调查,只是简单的训员工,那么这个员工就成了风箱里的耗子似的两头受气.有时候可能发生问题的责任就是员工的,但是作为上级不考虑方法,而是简单粗暴.所以好多人都想自己当老板,有些人就觉得自己总算当了老板,当了上级了,也可以训别人了.就像多年的媳妇总算熬成婆了。其实管理员工就如同教育小孩似的,要讲究方法,但是我们国内的许多家庭许多家长教育孩子都没有正确的方法。
通常好多公司都有各种各样的口号,有的喊的也很响亮,但是真正能做到位的就少之又少了。就如同杰克韦耳奇给中国人讲课,讲完后,有些中国人对杰克韦耳奇说:你讲的许多道理我们也懂。杰克韦耳奇回答说:你懂是懂了,但是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做到,这就是你们不成功的原因。(注,这不是原话,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杰克的意思就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
如果将来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自问一下自己,你能在心态上将你的员工视为衣食父母吗?
二
世间没有谁会成为你的衣食父母
记得联想公司以前有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在联想的基础上,人类会用比喻来解释世界。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所以,比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过,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但甲事物必定不等于乙事物,所以,比喻必然只能揭示事实的一个方面。它注定是偏颇的、片面的、情绪化的,它始终不能代替事实的、逻辑的分析。
人在启蒙之初会被大人以比喻来解释世界,一方面是因为比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喻剔除了复杂部分,仅仅保留简单的、朴素的相似之处,以便让孩子好接受。
不过,当这种“用比喻解释世界”延伸到成人社会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些误导。最典型的莫过于“顾客是上帝”、“顾客是衣食父母”。亚当·斯密说过,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供应我们每天吃喝,并不是出于对我们的善举,而是因为他们要从买卖中得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在这个自利过程中,并未以对待父母、对待神的心态来对待消费者。
反过来说,消费者虽然是商家的利益来源,但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易的过程中,也是以经济理性追求自己的私利,同样没有以对待子女的心态为商家着想。而市场的伟大之处正是能够在这种双重自利的过程中,同时增加双方的利益,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所以,所谓顾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只是隐去了商家与消费者追求私利的一面,仅仅呈现消费者与商家互利的一面,只是一个商业社会中的比喻。
这种比喻的一个变形就是“纳税人养活了公务员”。
在现代化大分工中,秩序、法治、教育、医疗、交通这些公共品不可或缺,需由政府提供,所以,虽然公务员的工资由财政支付,但公务员实际上是靠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产品与服务,并以此换取报酬,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是纳税人白白养活公务员。在一个正常社会中,公务员也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一部分,这才是公务员与国家,与社会的真正关系。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社会新闻中经常看一个辛勤的公办乡村小学老师,拿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着艰苦的工作。即使说他们的所得与付出匹配,但谁好意思说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是自己养活了他们,自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呢?
遗憾的是,社会关系复杂多变,而人们讨厌复杂,喜欢简单,所以,人们会把学生当作是教师的衣食父母,会把病人当作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最后,在这种错觉中,在大分工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成为被养活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感恩的比喻。
我们经常会听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公司、感恩同事,但是这种感恩只是关系的一种精简与比喻,并不代表个体与他人的真实关系,比如,个人与公司的关系。
身在职场,我们会经常听到“公司是家庭”、“老板养活了员工”这类比喻。很多企业家接受采访的时候,往往会动情地对记者谈到,当自己想放弃的时候,就想到那么多员工还要自己养活,于是就咬牙坚持下去。
这仍然是一个比喻。企业家调配资源,组织起企业,在这个企业中,员工可以获得工资。但是,员工,乃至任何一个靠自己劳动活着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并不是靠企业家或他人养活。即使你把企业当作家庭,把老板称为粑粑或把老板娘成为麻麻,他们与你的关系终究是市场经济下的平等契约。
退一步讲,正如《感恩的心》这首歌非常流行,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应该感恩,毕竟,身处现代社会,每一种产品,每一种服务都是无数人的合作的成果,但是,这种感恩只该是抽象的,在感恩的同时,并不代表个人不能与公司计较,索要自己应得的报酬。很多时候,感恩、团队精神、家庭被用来忽悠、压制员工索要合理报酬的努力。这个时候,比喻就是被有意用来扰乱事实。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是同样如此,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最常见的比喻就是父亲、母亲,也许是嫌这些比喻过时,现在最新、最流行的方式是情人或基友。其实,用比喻来论述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共通的,同样也有motherland,homeland这样的单词,所以,母亲之国、祖国,这类比喻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应该用比喻来严肃论证现代国家与个体的关系。
反过来说,祖国真的能像血亲之爱那么来爱护个体吗?母亲爱孩子是牺牲自己所有的去爱,用自己最宝贵的、最珍贵的去爱,但祖国会用自己的一切去爱国民吗?会为一个国民倾尽自己所有,提供无上限的医疗保障吗?这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国家也不该这么做,每一个公民应该得到的社会保障都应出于理性的决策,但无论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出于情感,显然,用父母来比喻祖国仅仅只是一个比喻。
中国三十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而是靠每一个公民的劳动,靠自由市场中的农民,靠小岗村拼死冲撞,靠焦头烂额的企业家,靠流水线上的打工族,是他们辛勤努力,才最终使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反过来国家养活了每一个公民。更抽象的说,个体与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组织因为个体而存在,每一个人在组织内部都是因为他的劳动,他的贡献取得合理的报酬与位置,正如国际歌中所唱,从来没有救世主。
不过,比喻虽能鼓动人心,很能激起人的情绪,但不管是对祖国如对暖男,还是自诩为祖国的情人也好,儿子也好,所有的比喻终究抵不过事实的犀利与直接,那些比喻中的宏大叙事终归会让位于现实中的生活事实。
所以,无需担心那些被精美的蛊惑、热血的话语、巧妙的比喻所激起来的热血青年的情绪与激情。被比喻包裹起来的“政治童年”终会过去,青年终究会长大,进入现实,会打拼谋生,会生儿育女,会赡养老人,会面对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空气;会面对强拆、法治不公;会为子女异地上学而奔走呼号。
当所有的这些事实呈现在热血青年面前的时候,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会由比喻包裹的童年进化到事实裸露的成年,一切过往的比喻就会如太阳下的冰雪。他们终会明白,除了他们的父母,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都不会是他们的粑粑和麻麻;除了他们自己,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其他人,也不会是他们子女的粑粑与麻麻,而公民两个字,才是个体与国家关系的唯一事实基础,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带来自己的幸福与国家的进步。
第四篇:一生的情书
一生的情书
一生的情书1“愿我们积极的爱,让生活来酿造芬芳。”
春的勃发,夏的火热,秋的静美,冬的纯洁,那就是你我。
清晨,我凝眸初升的朝阳,盼望你早起归来。正午,我在茫茫人流中伫足等待和你并肩;黄昏,迎着灯火初上,我期待你门前温柔的目光
如果我有一天成了农民,我忘不了在院子里种上你心爱的云兰;如果有一天我做了工人,我会让我的车间象你在一样的整洁;我如果有一天当了人民的公仆,我会正直善良一如你的期许。固然,我会因我的清贫无法让你拥有更多而内疚、自责、奋斗,但金钱绝不是我的终极。
但是,在世俗的奔竞面前你我能固守家园吗?
那天我读完《牛虻世家》、《珍妮姑娘》,我深深懂得生命的`短促,这一生,有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也许金钱、也许权力,但有一样或许我们都可以得到,那就是“爱”。珍视它吧,它需要用我们一生来呵护。
一生的情书2“醉过方知洒浓,爱过才知情重。”
我知道,我要的就是那个在雨天和我一起因雨而足不出户聆听雨声、共捧书本清秀的女孩儿。我坚信,生活灵性的美在那一刻在见你第一眼便脉脉传来,共你拥有,离你失落。
感谢喜欢我的人,我没有因太长的等待而放弃我的执着。我知道我不能因我的自私而让她们得不到至爱的幸福。这个匆忙的世界只有你懂我的价值,我也知道有的女孩我永远追不到,因为她们在耀眼繁华的虚荣面前不懂得感情的份量,我会在名牌男孩、名车富豪、名赫高官面前黯然失色。
原谅我的沉默,因为思想是一种更美的语言。
我无法花言巧语,因为我来自一个普通的人家;我不是诗人,因为我憎恶平庸;我不是传声筒,因为我唾弃不劳而获。
或许真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在我们相视一望时我便懂得这一生没有走不过的山峰,没有会离开你的理由。那一刻,我的缺点会融逝在你无尘的眼波。我懂得那是一种由怯弱走向刚强的力量,由惶惑走向从容的执着。
至大无象,这一刻却有你我相对……
一生的情书3“袅袅的篆烟啊!
是古丽的文章,淡写相思底诗句。”
当我们年轻时,当我们年轻拥有青春时,当我们的青春闪亮时……
每每想在书香瀚海中觅到你,想在一晨醒来你微微一笑静静走来,想在某夜星光缀地你银玲之声轻轻传来,想在愁雨连天你轻叩我房门,想在金风吹过黄叶飞舞你悄然一笑照下倩影经年不褪,想,想在寂寞的日子里邂逅你。
以为在人海茫茫中不会孤单、在大河山川里没有遗憾,以为此生的刻骨铭心、魂牵梦绕就在前方、就在我登上那座山巅后放眼春光一棵浓荫的树下……可在“抓起电话又放下电话”时,在女孩儿家门前欲敲又止时,在朋友们酒聚偶然见到她与他相视一笑时,心绪象面对除夕夜又徒长了一岁而黯然神伤。
生命中隐隐若失的,努力的压抑仍无法忘却的……告诉我什么时候你伴着潺潺小溪而来,什么时候你吟唱着心曲而来?
第五篇:《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阅读及答案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浑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的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里,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走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朗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便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希望父亲最好不能参加,而父亲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从道理上讲,儿子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他又怕土气的父亲给自己丢脸,所以,他把父亲安排在小房间里,找借口不让父亲讲话。表现了他的自私和虚荣。
D.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2)如何理解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6分)
(3)第②段和第⑦段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1.答案(1)选C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A项“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概括不准,父亲主观上是愿意而且渴望去的。D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愤怒”的情感说得有些重。E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2)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土气的装扮会给自己丢脸,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本应是自己骄傲的儿子却冷漠、虚荣、忘情,是他的痛。③在读者心中,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痛,是社会的痛。(每点2分)
(3)①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这两段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极力表现父亲对儿子婚事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及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艰辛;②为表现主题服务。父亲精心准备的讲话不了了之,回来后父亲郑重背贺词的态度,令读者读来心酸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愤慨之情,从侧面表现了主题。(每点3分)
(4)【示例一】做儿女的应该孝顺,特别是在艰难中被父母养大的儿女。(2分)小说中的父亲为了把儿子抚养成人,既当爹,又当娘,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儿子,自己剩下的,只有黑黝黝的臂膀,满是皱纹的脸和被儿子看不起的文盲的身份。(2分)儿子读了大学,有了工作,娶了媳妇,却在自己的婚礼上,羞于让父亲出场,羞于让父亲讲话,甚至父亲回乡还要自己买喜糖。这样的表现令父亲心寒。(2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对父母都会给子女无私的爱,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有舒心的笑和愉悦的心情。(2分)【示例二】父爱如山。(2分)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忍受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2分)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2分)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2分)(解答本题应从“如何对待父爱”或“父爱的表现和我们应有的感受”等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