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枣园小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根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我校已建立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并且完善了学校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发生一般事故,在事故发生后的1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发生师生伤亡、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伤害事故,以及危及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事件,在半小时内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将简要情况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报告事故详细情况。以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针对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学校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制定学生上操、放学等时段楼梯安全制度和停电应急预案。并实行校长为首的班子成员的带班、值日、值勤制度,要求必须做到凡是有学生在校,就要有教师管理和保护。做到定期组织检查门卫、值班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学校建立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及卫生保健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预防校园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学校已将交通、消防、卫生、防雷、防震、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纳入专题教育之中,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等演练,以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篇: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在校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卫生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把事态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特制定本校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卫生突发事件的内容
1、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群体发热:一个教学班内有5人(含5人)以上发热37.5度以上症状。
3、法定传染病:有1人诊断为法定传染病。
4、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或其他卫生异常事件:
参照上述情况。
二、卫生突发事件上报的时间
凡发生上述卫生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打电话以口头形式上报教育局、卫生局有关部门,然后根据要求写出书面报告。
三、卫生突发事件应同时上报的部门
发生卫生突发事件同时上报的部门有:区教育局体卫科;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卫生突发事件上报的内容
1、卫生突发事件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2、本单位和相关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如:盒饭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3、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4、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五、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管理
1、救治病人: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通知家长。
2、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3、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4、保护现场: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必须停止供餐,保留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六、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
单位或个人如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视情节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为维护学校的安定,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得出现的一些紧急事故能得到及时、妥善地处理。特制订此报告制度。
一、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
1、学生无故缺课;
2、学生未经允可擅自离校;
3、学生未按规定时间返校的;
4、学生请假离校,但已过请假期限而未返校;
5、学生在校时出现特异状况,如:疾病、受伤、情绪不稳定等
6、学生出现违纪事件,如:进“不宜”场所、偷窃、敲诈、打架斗殴等;
7、学生损坏公物;
8、有校外人员进校寻衅闹事;
9、学校财物失窃;
10、校舍有安全隐患;
11、发现学生拥挤踩踏、交通、火险、漏电、中毒等事故;
12、上课时间课任教师不在班;
13、教职工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二、报告形式及采取的措施:
1、发现上述1—2条的,发现者需第一时间向相关班主任(或跟班教师)或年段长报告,并及时组织人员查找该生缺课、不到、离校的原因;情况严重的需立即向政教处报告;如果经3小时,查找仍无线索的,由政教处将事故情况报告校长。
2、发现上述第3、4条的,发现者需立即报告相关班主任,班主任应立即联系该生家长,了解该生未返校的原因,如原因不明且过12小时仍未返校的,应立即向政教处和校长室报告,并将有关情况进行书面记录。
3、发现上述第5条的,发现者需第一时间报告相关班主任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如果情况严重的,需第一时间报告政教处和分管校领导,学校立即启动突发事故紧急处置预案。
4、发现上述第6条的,发现者应立即上前制止并报告相关班主任,事态严重的需立即报告政教处、保卫科。
5、发现上述第7条的,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相关学生年段和总务处,相关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总务处应立即对事件进行处理。
6、发现上述第8条的,发现者应第一时间关闭校门,组织人手与之纠缠,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保卫科报告,事态严重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7、发现上述第9条的,发现者应立即向总务处、保卫科报告,并报告校长知晓;失窃严重的,由保卫科向公安机关报告。
8、发现上述第10条的,发现者应立即向总务处报告,总务处应立即对相关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拟定整改措施,尽快落实整改,并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校长。
9、发现上述第11条的,发现者应立即向保卫科和总务处报告;如事故重大的,应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并启动突发事故紧急处置预案。
10、发现上述第12条的,发现者应立即向教务处报告,教务处应及时安排人员到班,并将情况记录在案。
11、发现上述第13条的,发现者应立即向校长室报告。
三、附则:
突发事故发生,如因延报或不报而产生严重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四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渤海银行太原分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试行)
第一条 为保证分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行重大突发事件,协调各方面力量迅速妥善地应对和处置,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我行金融资产安全,促进全行稳健经营和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事件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带有突发性或牵涉面广、性质严重,如不及时反应、妥善处置,可能会对本行人、财、物安全、经营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或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事件。
第三条 分行综合管理部负责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第四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标准:
(一)机构网点发生客户挤提存款事件,影响正常营业或出现支付困难。发生可能危及我行正常经营的区域性金融**或其他重大情况。
(二)5人(含)以上劳动争议集体诉讼事件或集体上访,冲击、围攻机构网点事件,涉及我行工作的请愿、静坐、示威等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三)金融诈骗既遂案件。
(四)抢劫机构网点、金库、运钞车案件和盗窃现金的案件。
(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破坏我行信息系统,造成业务不能正常运行或银行、客户资金被窃的案件。
(六)违规放贷、拆借、越权承办各项业务等原因可能或已经造成金融风险(损失)的。
-1-
(七)资金、财务、业务中违规操作造成风险(损失)的。
(八)外汇业务中违规操作造成经济损失的。
(九)大额现金差错1000元(含1000元)以上的。
(十)发现大量假钞和伪造票据或被假票据诈骗的。
(十一)现金、存单、有价单证、空白重要凭证、重要业务公章遗失、被盗,密押泄密、失窃等。
(十二)贷款企业法定代表人不明原因失踪,给我行资金造成风险10万元以上的。
(十三)侵害银行安全、造成员工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爆炸案件。
(十四)员工被绑架或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五级以上员工出逃、失踪或非正常死亡的事件。
(十五)涉及我行员工的经济案件,或涉及五级以上员工的要案。
(十六)造成我行经济损失、员工伤亡的灾害、事故。(十七)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十八)发生重大信息系统故障,导致我行业务无法正常办理。
(十九)在协助执行或被执行案件中,可能导致司法机关变更我行为被执行人,或可能导致司法机关查封营业机构的事件;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被诉案件;可能严重损害我行信誉的重大涉外业务纠纷。
(二十)境内外新闻媒体对我行进行负面报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
-2-(二十一)各种外审内查中发现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重大案件线索,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系统风险或严重影响金融和社会稳定的事件,或我行认为事关重大,要求各部门、机构及时报送的事件。
第五条 各部门、机构发生或接报重大突发事件后,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分行报告,报告时间不得晚于接报后4小时或事发后12小时。对于情况较为复杂的事件,应在报告基本情况后,继续深入调查,注意事态发展,续报有关情况。
第六条 重大突发事件原则上实行逐级报告,但对于特别紧急重大情况,有关部门、机构在向上级行报告的同时,要直接向总行报告。
第七条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统一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形式(见附件),通过传真、电子公文系统等方式报告,并要先电话联系接报人。对特别紧急重大情况,可先电话报告,随后再书面报告。涉密内容要通过保密传真、电子公文系统等方式报告。
第八条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应要素齐全,说明事件的起因、时间、地点、当前的情况、已采取的措施、事态发展预测、造成的影响等情况。有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应特别说明伤亡人数和损失金额;金融挤兑事件应特别说明参加挤兑的人数、被挤兑机构存取款变化、资产负债、头寸情况及风险蔓延情况;聚众上访、围攻事件应特别说明上访要求、参与的人数、持续的时间、现场秩序情况和造成的影响;重要凭证、保密资料丢失或损毁及系统故障等事件,应特别说明可能引发的后果和拟采取的措施。
第九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原则上由各部门、机构主要
-3- 负责人签发,主要负责人因特殊原因无法签发的,经主要负责人授权,可由其他负责人签发。
第十条 发生上述重大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机构统一向分行综合管理部报送情况,其中各类案件、信息系统故障情况要同时向分行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分行综合管理部接报后,要立即送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批办,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要根据情况向有关部门通报或向主管行领导报告,同时按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组织向银监会办公厅报告。
第十二条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实行问责制。对违反本规定迟报、漏报、瞒报、误报重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分行综合管理部要定期通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4-
附件: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200 ]第××期
报告单位:×× 签发人:××
关于××情况的报告
分行:
年 月 日
抄 送: ××
联系人:×× 联系电话:××
-5-
第五篇: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1、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2、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
3、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对公众举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
4、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5、报告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计委报告。
6、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7、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根据需要随时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要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追踪,及时向县卫计委报告,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8、每年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卫计委,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异地保存。
10、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