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实务与案例对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案例答案
1.华兴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
(1)材料采购与领用业务中存在缺陷:
1)采购经仓库提出书面申请,由采购部门批准并发出“请购单”。不符合授权原则,订购单位应由独立于采购部门之外的被授权人批准。
2)采购的材料到货时,由仓库保管人员负责验收入库。不符合实物控制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验收人员应独立于仓库保管人员。
3)期末材料的盘点由仓库保管人员负责进行。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存货盘点应由独立于保管人员之外的其他部门人员定期进行,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
(2)设备采购与报废存在的缺陷:
1)设备的采购由采购部门确定需要量,并提出购置申请书。不符合不相容原则,应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购置申请,采购部门根据经批准的预算额度安排采购。
2)设备的报废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单,经批准报废后,通知财务部门注销其账面记录。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应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设备报废单,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批准报废。
2.由于转让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格明显不公允,因此审计师应当把该事项作为特别风险,重新评价其风险,并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测试):
1)追查甲公司与华兴公司是否为关联方;
2)追查该交易的决策程序是否合理;
3)检查该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该交易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是否已作充分、适当披露。
3.该审计项目小组的做法或结论不恰当。
因为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其实物和价值都在变动,所以,审计小组对固定资产的审计除了要检查新增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外,还应当对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监盘并检查其权属证书,这样获取的证据才能支持其发表固定资产的审查结论。
4.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事项3所述表明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原因是:由于竞争对手已推出新产品,并预计在一年后推出更新一代产品,需要考虑到非专利技术能为华兴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可能,考虑是否将其认定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并进行摊销,因此可能存在高估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风险。
该风险与无形资产的计价与分摊认定相关。
第二篇:第八章_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相关业务活动。
2.以管理当局认定为主线,推论内部控制目标和关键内部控制措施。
3.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解每项制度的目的和涉及的管理当局认定。4.了解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的分析性复核程序。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3、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难点】
1.应付账款的质性测试。2.固定资产的质性测试。3.累计折旧的质性测试。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和练习。学时分配 4学时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一、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购货付款业务流程如下:
第二节 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一、概述
二、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三、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
四、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第三节 应付账款审计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存在;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偿还义务;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付,对确实无须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2.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
3.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并不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
进行函证时,注册会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4.检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前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
5.确定应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则通常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说明有无欠持有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说明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并在期后事项中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二、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全年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不断变化,各期之问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可能相差很大。注册会计师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挂账的固定资产。
注册会计师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实施实地检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也可以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
6.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查明业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做适当的会计处理。
7.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
9.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1.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检查对其预计净残值调整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4.检查终了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结果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必要调整。
15.对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
1.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累计折旧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是测试折旧正确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前提下,计算、复核的方法是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乘本期的折旧率。计算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对本期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短不一的和折旧方法不同的固定资产作适当调整。如果总的计算结果和被审计单位的折旧总额相近,且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的内部控制较健全时,就可以适当减少累计折旧和折旧费用的其他实质性程序工作量。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结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是否合理。
3.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分配。
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在建工程审计
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
1.检查在建工程项目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并实地观察工程现场; 2.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增加数;
3.检查本期在建工程的减少数。
二、无形资产审计
(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实质性程序
(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三、开发支出审计
四、长期应付款审计
第三篇: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一)请购商品和劳务:填写请购单,主管人员签字审批
(二)编制订购单:采购部门据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订购单需正确填写并经过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名。正联送交供应商。副联送交企业内部验收部门,应付凭单部门和编制请购单部门。
(三)验收商品
(四)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可减少未经授权的采购和盗用商品的风险。
(五)编制付款凭单:由应付凭单部门编制。这项功能的控制包括:
1.核对供应商发票内容与相关验收单,订购单是否一致,确定供应商发票的正确性;2.编制有预先编号的付款凭单,附上支持性凭证; 3.独立检查付款凭单计算的正确性;
4.在付款凭单上填入应借记的资产或费用账户名称;
5.由被授权人员在凭单签字,所有未付凭单的副联保存在未付凭单档案中。
(六)付款
(七)会计记录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一)请购单
(二)订购单
(三)验收单
(四)购货发票
(五)付款凭单
(六)转账凭证
(七)付款凭证
(八)应付账款明细账
(九)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十)卖方对账单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一)适当的职责分离:利于防止产生错误。单位应确保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这些岗位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货物的采购与货物的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付账款的记录与付款执行。
(二)请购控制:一般情况请购单由负责资金预算部门审批;临时物品购进,由使用者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由资金预算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订货控制:
(四)验收控制: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担任,检验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
(五)应付账款控制:应付账款记录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和付款的人员执行;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在取得和审核必要凭证后进行;每月月末核对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每月将应付账款明细账与客户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六)付款控制: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一)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二)请购商品或劳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订购商品或劳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四)货物验收的内部控制测试
(五)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测试
(六)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账款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 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应付账款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并与其它有关账目核对 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3.函证应付账款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5.其它测试程序
6.检查应付账款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固定资产定义: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固定资产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所有或控制 4.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 5.确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 6.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7.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方法(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期末产品总产量的比率(2)计算累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3)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4)比较本期各月的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固定资产的减少和增加;(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增减变动情况,与相关信息交叉核对; 3.实地检查固定资产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5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 6.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
7.检查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的处理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9.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10.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三.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1.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折旧方法的使用是否前后期一致,计算是否正确 4.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的恰当性 3.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方法: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本期的折旧率(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上期比较;
(3)计算累计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老化程度。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分配 5.审查折旧计入成本的合理性 6.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
第四篇:审计案例_采购与付款业务固定资产案例教学
固定资产审计案例
案例一: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在建工程”科目中购建的一号工程项目,其中部分已具备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并已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但H公司未按有关法规规定估计价值入账,并相应计提折旧,审计人员建议被审计单位予以纠正。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第十七条规定:如果所购建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并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应当停止该部分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据此,审计人员应根据上述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按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2001年2——12月份的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调整会计报表相应项目数额,待全部完工办理竣工手续后再进行调整。
案例二: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年7日结转完工的生产线安装调试工程在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时,没有安装费和调试费,而有关资料显示这种生产线的建造应该有相关的安装调试费。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购置的不需要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第三十条规定: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为此,审计人员相应的审计处理为:
1.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按制度规定,补充所有的会计处理后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额。2.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3.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时,根据有关规定及审计程序的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会计政策,但由于公司2001年未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制定固定资产及其折旧政策,仍按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及折旧年限执行,审计人员建议H公司及时补充制定固定资产政策。
案例三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应当编制成册,并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此,审计人员对此事项应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如审计报告报出前,此项工作被审计单位未能办妥,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审计报告中适当发表意见。
案例四: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公司对综合办公楼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并于2001年7月投入使用,改建总支出为400万元。在改建过程中实现变价收入50万元,改建后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5年。截止7月31日原办公楼的原值为800万元,累计折旧为400万元,已使用年限为20年,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H公司对于改建后的办公楼仍采用40年计提折旧。案例四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据此,H公司的上述事项,是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善或扩大了原有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力,故此,应根据原有的剩余账面价值加上新支出作为新的原值入账,即800万元-400万元+400万元-50万元=750万元,并根据此原值扣除预计的净残值后,按改建后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即15年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案例五: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了解到,1999年公司接受捐赠设备一合,其同类设备的市场价为80万元,九成新,所得税率为33%,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80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递延税款 237 600 2001年经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废该设备,该设备已提取折旧16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2万元。H公司对此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借:累计折旧 160 000 贷:固定资产 8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64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案例五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据此,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入账价值=80(万元)
未来应交的所得税=80万元×90%×33%=23.76万元
所以,注册会计师应认可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规定: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该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按确定的价值,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时,按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其他资本公积)。
据此,H公司报废设备时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补充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因此,对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应建议H公司作出如下调整: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 000 同时,结转资本公积和结转应交所得税: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82 400 借:递延税款 237 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37 600 案例六: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时,了解到本新增固定资产——办公楼是在建工程转来,其中包括了1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该土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H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该办公楼的折旧年限为35年,预计残值为零。
案例六分析: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公司以购入或支出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开发商品房成本,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房屋、建筑物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并作为净投值预留,持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据此,审计人员建议H公司应预计办公楼的净残值,而且净残值中要包括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以备办公楼报废时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可以转出,应留入残值中土地使用权价值为(100万元 ÷50)×35=70万元。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应视其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审计范围也很广。除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本身的内容外,由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购入、自行建造、其他单位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和盘盈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等项目;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因出售、报废、投资转出和盘亏等原因而减少,相应地与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有关;另外,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又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不能只限于固定资产本身,应当关注上述相关项目,将审计的范围拓展至与这些项目有关的明细账、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对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一些特殊审计程序: 1.获取被审计单位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相关文件资料。
2.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检查本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是否齐全,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3.审计期初余额。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在连续常年审计的情况下,应注意与上年审计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初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二是在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借调、参阅前任注册会计师有关工作底稿;三是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初次审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特别是当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高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开业起至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的所有重要记录。
4.审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可采用实地抽查新增固定资产的办法,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检查本减少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及时正确入账等等。
5.审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了解并确认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计算复校本折旧计提是否正确;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检查企业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后折旧计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验明固定资产及其折旧的有关事项以及当期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按有关文件的规定恰当予以披露等。6.结合会计报表其他关联项目的审计,交叉进行特殊审计。结合“在建工程”项目审计,关注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按有关规定结转固定资产并进行会计处理;结合“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项目审计,关注利息费用(含汇兑损益)是否已按有关规定划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计算应资本化的数额,并按工程项目进行摊销;关注本期企业发生的由于兼并分立、资产重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对外投资、机构调整、出售报废等原因形成的固定资产增减后账面数量的正确性;关注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固定资产评估确认价值的变化,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7.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恰当披露。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作为非流动资产列示,累计折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反映,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注册会计师应依据前还审计程序审定的内容,确定会计报表上有关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并注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分类情况等是否己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恰当披露。
第五篇: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案例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案例
案例一 康泰股份有限公司存货审计案例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消耗或耗用而持有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品等。由于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项目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故存货项目的真实性、正确性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公允性。因此,加强存货审计对于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存货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本案例的特点和学习重点 1.本案例的特点
(1)本案例不涉及存货购进审计的内容,仅从成本和费用的角度进行研究。(2)监盘存货是一个重要方法,在实际中也是比较费时的一项工作。2.本案例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存货监盘的程序与方法、存货所有权的验证过程。
二、本案例的关键内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信诚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派出了以郑明为项目组长及以李和芳、张迪、刘华雨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康泰股份有限公司。
3.公司背景
康泰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轻工业类制浆制造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纸、纸板、纸箱制品。公司是某省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之一,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过不断的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导产品可替代进口,公司目前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居某省造纸业首位,全国同行业前列。公司坚持以废纸为主要原料,辅以商品木浆,减少污染,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发展。
该公司在董事会下设有审计委员会,在总经理下设有审计部,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在业务上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得到了该公司内部审计的协助。4.审计时间和内容
审计组于2002年2月15至 3月6日 对该公司2001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存货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5.审计方法和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控制测试。
(2)通过编制存货明细表并将其与明细账、总账、报表余额进行核对,监盘存货,验证存货所有权,检查存货品质状况,审查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计价等,进行了实质性测试。
(二)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关于存货监盘)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存货监盘
2002年7月1日 开始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存货监盘》。(1)存货监盘的涵义
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2)存货监盘的会计责任
定期盘点存货,合理确定存货的数量和状况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3)存货监盘的审计责任 实施存货监盘,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2.存货监盘的“监”的体现(1)参与盘点前的规划。
如盘点小组的构成与分工、盘点表的格式、盘点时间安排等。(2)监视或巡视。(3)计量器具的测定。
(4)抽点。
不低于10%,作出记录,如果发现差异,除督促更正外,还要扩大抽点范围。3.监盘计划
(1)存货监盘计划包括的内容
一是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 二是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 三是参加存货监盘人员的分工; 四是抽查的范围。
(2)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是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存放场所; 二是查阅以前的存货监盘工作底稿;
三是考虑实地察看存货的存放场所,特别是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存货; 四是考虑是否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或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五是复核或与管理当局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
(3)复核或与管理当局讨论其存货盘点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 一是盘点的时间安排;
二是存货盘点范围和场所的确定; 三是盘点人员的分工及胜任能力; 四是存货的计量工具和计量方法;
五是盘点表单的设计、使用与控制;
六是盘点结果的汇总及盘盈盘亏的分析、调查与处理(4)监盘的时间
老客户:应于报表日或接近报表日监盘,若在接近报表日监盘,应注意对监盘日至期末间的永续记录进行测试。
新客户,期末未能监盘的老客户:应于会计期末以后监盘。必须编制盘点日到期末的存货余额调节表。要用到调节法。
例:注册会计师 2000年2月15日 对某新客户的存货进行监盘。以验证其上年末存货的实在性。
该企业 1999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存货”2000万元,根据存货明细表知道,甲材料 2000公斤,单价100,金额20万元。
注册会计师监盘甲存货的结果: 2200公斤,单价100元,金额22万元。对甲材料明细账2000.1.1~2000.2.15的收发记录进行测试后,确认:共收 400公斤,4万元,共发 200公斤,2万元。
调节:22万-4万+2万=20万元。资产负债表日的甲存货是真实的。(5)监盘的替代程序
如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存货的性质或位置等原因导致无法实施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能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a.检查进货交易凭证或生产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b.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 c.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
案例二 永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审计案例
生产成本的审计主要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及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的审计与评价。对于监督企业严格遵守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合理地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本案例特点和学习重点 1.本案例的特点
(1)本案例涉及生产与费用循环中生产成本的有关内容,生产成本是审计的重要内容。(2)生产成本核算中,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过程,涉及大量的相互有勾稽关系的单证和账表,对于这些证据的收集和复核是实质性测试环节的重要程序之一。2.本案例的学习重点
学习本案例,同学应重点掌握生产成本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审查过程。
二、本案例的关键内容
(一)审计概况
1.审计人
华硕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派出了以郑雨为项目组长及以李芳、张一迪、刘华为组员的项目组。
2.被审计人
永晟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所处行业为摩托车业,主营业务为摩托车、助力车及其零部件的自制与开发。
3.审计时间和内容
项目组于2001年2月15至 3月5日 对该公司2000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审计。本案例主要反映生产成本的审计过程及相关问题。
4.审计方法和过程
(1)通过了解、调查、描述、测试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控制测试。
(2)编制了生产成本汇总明细表并将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进行核对,对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性复核,检查了车间在产品盘存资料并将其与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核对,检查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的分配。
(二)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关于生产成本的分析性复核)这里是在生产成本审计中的运用。1.发现问题的疑点
审计人员刘华对比了2000年各月同一产品的单位成本,发现Q型摩托本产品单位成本较上有较大幅度增长,在本内,12月份产品单位成本尤其比其他月份和以前金额大。
审计人员了解到的情况排除了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进一步抽查成本计算单后发现,Q型摩托12月份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的单位用量异常增高,需要进一步抽查凭证和进行材料盘点,以进一步确认是什么原因导致年末材料的用量较大。2.查证问题 疑点及其查证
审计人员重点抽查了12月份的有关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凭证,发现了两笔凭证需要进行调整。一笔是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价值1 232 000元,记入了Q型摩托车的12月份成本计算单中; 另一笔在建工程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用金额为592 800元,也记入了Q型摩托车的成本中。进一步审计,审计人员了解到被审计单位在12月份新上马一项在建工程,有关该项工程的开支全部挤入Q型摩托产品成本开支中,经与有关人员询问,确认无误。
法尔莫公司存货舞弊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