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组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组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海军新村干休所 庄洁
珠江医院 刘巧兰
摘要:目的:通过设立护理组长,发挥其人员激励、质量控制、工作指导的作用,提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我院的护理现状,选拔护理责任组长, 来指导和帮助护士提高工作质量和能力。结果:体现了护士的分层级使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结论: 护理组长的设立,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组长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1]。护士的分工由单一的护理、治疗转变到小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由护理疾病转变到护理“整体的人”。因此,就应该设置一名护理组长来带领本组人员完成对病人的护理。根据骨科的特点,设立了4个护理小组,每一个小组设一名护理组长。护理组长是一名成熟专业护士,具有较高的本专科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指导并参与各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临床带教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落实科室管理和病人管理工作。通过两年多来的临床实践,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护理组长的作用谈一些体会。
1.护理组长应具备的素质
1.1应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病人一入院,护理组长应和责任护士一同到病人床旁,向病人介绍自己。交谈时语言要朴素、得体,同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姿势,给病人以庄重、热情、可信赖的感觉。通过交流,将病人需要了解的信息、医学卫生知识以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深入浅出地教给他们;发现病人存有疑虑应及时制订解决方案。并告诉病人安心治病,有问题随时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消除病人、护士之间的隔阂,让病人感到亲切可信,并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2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能否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标志之一。敏锐的观察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地向医生提供信息,并配合医生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同时也能准确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由于病人文化程度不同,对医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有的用方言陈述病史;有的为引起医务人员重视,故意夸大对疾病的感受等等。如不进行系统的分析,完全相信病人的主诉就难以正确地进行护理诊断,准确提出护理问题,所以护理组长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所有收集到的主观资料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去伪存真,保证提出正确的护理问题。
1.3应有协调计划落实的能力:确定了护理问题之后,就必须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因此,护理组长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计划能力,不仅自己能够制定出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护理计划,还要指导责任护士做好这项工作。同时要组织责任护士实施好护理计划,观察护理效果,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完成护理目标。
1.4 应有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理组长应该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是完成护理工作的需要,对其他护士也具有很好地示范作用。言传不如身教,才能带动一组人完成护理工作。能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减轻疼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对静脉条件差的老人、肥胖者的静脉均由组长亲自穿刺。
1.5应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整体护理涉及到病人的整体,由一般护理操作扩大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组长必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做好本组病人的入院宣教,术前、术后指导和出院健康教育,具备良好的政治、职业道德,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护理组长应协助护士长进行工作
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展开工作,依据护理工作安排,组织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积极地带领本组人员完成护理任务,对科室的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护士长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工作中,协助护士长合理调整使用人力资源,保证工作落实。
3.护理组长是“小团队”负责人
护理组长应指导护士的行为,全面了解病情。责任护士则要掌握病人的病情,通过相对默契的团队氛围和沟通方式,护理组长帮助责任护士掌握病人病情。团队精神尢显重要。组长除了需均衡地安排病人护理、治疗和需要外,还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把关等。与另一位组长和其他组员也需多沟通,一起讨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统一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和规范,以免混乱或让患者误解护士的做法不一样。护理组长作为“小团队”负责人,在带教他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自己要做好,还要关注薄弱的环节,指导年资低及能力弱的同事,以达到共同的进步
4.护理组长的作用
4.1参与整体护理的各项评价:组长首先应是一名称职的护士,对本组病人进行效果评价,对主管护士进行业务评价及护理病历的评价,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确定护理问题,拟定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和标准教育计划。及时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调整护理内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其次,参与病人、病区及责任护士的管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工作、治疗秩序。对住院、出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出院随访,了解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护士长和主管护士,改进护理工作的方法。同时参与病区的管理,给病人营造环境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
4.2负责临床教学和责任护士指导工作:通过小讲课和临床示教的方法,把现代护理观的基础理论、整体护理工作方法、内容传授给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去考虑和发现病人的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指导进行病情动态的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怎样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怎样进行健康教育,切实地做好术前术后的指导工作。
4.3负责检查督促护理工作的落实:组长应该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地对待护理工作,随时检查责任护士对病人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督促责任护士按要求完成入院介绍、护理、重症护理及健康教育。检查、分析责任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并纠正病人违反住院规定的做法,防止意外发生。通过询问病人和责任护士、核对医嘱执行情况等方法,了解主管护士执行医嘱的情况,三查七对,严防差错的发生。发现并完成被责任护士忽视或未完成的工作,防止工作上的疏漏;带领本组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查房,向护士长全面汇报病人的护理情况。同时协调好本组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分床到人,合理搭配护理人员,协调好医护、护患之间的关系,互相配合,以增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丁玉珍责任组长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17
[2]齐芳 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体会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14
第二篇:护理组长在护理质控链中的作用
护理组长在护理质控链中的作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护理管理质控链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10个病区随机分为试点组和对照组各5个病区。对照组采用护士长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试点组设立护理组长,形成分层管理模式质控链.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1,P< 0.0 5).结论:护理组长是病区护理管理质控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质控链中强化护理组长的管理作用可实现护理层级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组长;护理管理;质控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32-02
护理管理质控链是病区管理构架中以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责任护士为链条的分层护理管理模式[1],近年来,我们在质控链中强化护理组长的管理作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在我院选择 10个病区,随机分为试点组和对照组各5个病区.试点组配置护士1 4名,学历:本科 2名,大专8 名,中专4 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7名 ;职务 :护士长1 名,护理组长2 名,带教组长1 名,责任护士8名,护理志愿者2 名 ;各病区分别开放床位5 0张,床位利用率1 0 1%。对照组各病区床位和人员配置与试点组相同,床位利用率 9 6 %。
1.2 方法
1.2.1 护理组长岗位设置 ①对照组 :采用护士长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②试点组 : 根据护士层级式管理要求与各科床位、数量、护理人员结构设立护理组长3名(其中包括 带教组长1名),按需设岗,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形成病区护士长 一 护理组长 一 责任护士的分层管理模式质控链。
1.2.2 护理组长选拔 ① 对照组 :护士长直接任命护理组长。②试点组 :结合患者满意度、科内民主测评,科主任与护士长对组长整体护理实施能力、护理操作技能、沟通协调能力、疑难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综合考评结果产生护理组长,实行责任分组管理[1]。
1.2.3 护理组长岗位职责 ①对照组 :各级护理人员完成传统护理岗位职责。②试点组: 应用P D C A管理理念,建立护理管理质控链,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在护士长指导下协调本组护理人员间、护患间关系,进行人力调配,使各层护士工作中有章可循[2]; 督促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全面负责本组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分管到床,责任到人;指导并参与危重 一级护理、技术难度大或护理风险高的患者的抢救和护理工作;参与医生查房,及时与护士长、医生、患者、家属沟通协调,组织护理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危重患者护理会诊和个案讨论 ;检查、修正护理病历;定期调查护理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参加科室护理质控检查和质控会议,护士长不在时代理护士长处理日常事务等 ;定期向护士长汇报本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为护士长对病区进行总体调控提供依据.1.2.4 护理组长培训 ①对照组 :护理组长接受常规培训,包括以专科疾病为基础的护理查房、业务培训,多媒体形式授课,每季度一次理论考试,晨晚间交接班时护士长抽问专科知识,组织护理查房并进行讨论。试点组 : ① 同对照组。② 护士长帮助护理组长完成角色转变及角色定位。强化护理组长的病区管理能力,培训护理管理方法,使其护理角色和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延伸,逐步成为护士长得力助手 ;护士长不在时代理护士长处理日常事务。③对护理组长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进行培训,培养高素质护理队伍[3]。.2.5 护理组长考评 ① 对照组 :实行传统考核机制。②试点组 :每个月对护理组长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按照病区拟定的绩效考核表从本组护士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护理组长质控管理能力,体现组长管理绩效。
1.2.6 评 价方法 按照《 医院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试点组和对照组住院1周以上患者由专人进行随机检查和评分 :①基础护理质量总分为 1 0 0 分,主要包括病区环境、晨晚间护理、专科护理技术等1 0项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分,I > 9 0分为合格,<9 0分为不合格。②调查护士对患者整体护理信息的掌握情况,患者对病情、治疗等知晓情况。③ 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以 P ≤ 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论是两组基础护理质量还是护士对患者信息的知晓掌握程度.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其P<0.01.3 讨论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病区管理构架为层级式护理管理质控链(护士长 一护理组长 一责 任护士).应用P D C A管理理念,在病区形成新型层级管理模式 :① 实施护理三级质 控,构建三级质控网,全员参与护理管理,完成一级质量检查 ;护理组长每天对危重及 重点患者进行二级质控检查,并及时指导责任护士 ;护士长对护理质量进行抽查,要求组长负责落实到位,完成三级质控检查。② 以护士长为管理核心,以持续质量改进为目标,以护理组长为业务指导,每天统筹安排本组护理工作,督促并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每周1次质控小组例行会议,护士长收集各小组工作情况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要求组长追踪整改效果,有效实现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组长成为护理管理质控链的中坚力量.在护理组长督导下,各项护理工作井井有条,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护理质量环节管理得到强化.护理质控关口前移,护理组长作为质控链中的二级监控,加大病区各环节质量监管力度,发现护理隐患及时整改,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积极性,强化各级护士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锻炼和提升了各级人员工作能力,护理服务由被动式服务转化为主动式情式服务,护士分层管理得到充分的体现.护理组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监督、指导责任护士职责,充分体现了护理骨干工作价值。
通过激励考核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护理人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建立起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最终达到实现自我价值.护士长要知人善任,发现并挖掘组长在护士层级式质控管理中的桥梁作用,为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奠定基础.护士长加强病区护理管理宏观调控,使病区三级护理管理质控链构架成一个疏而不漏的护理管理体系,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J研究护理管理质控链的作用是实现护理层级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实践和理论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张鑫,王喜华等.护理管理能力者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 J ].护理研究,2 0 1 2,2 6(6): 1 6 3 8 ―1 6 3 9.[2] 马金彩.新护理管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 J ].全科护理,2 0 1 2.1 0(7): 1 9 8 9.[3] 曾晶,谢谣 消,玉 乐 等.护理管理者对实施护士分层次使用的态度及思考 [ J ] 护理 管理杂志,2 0 0 8 8(1 1):2 0―2 2
第三篇:护士长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作为医院最基层的管理者,职务不高,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护士长在中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长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好护士长的职能作用,更好的抓好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
一、明确自身职责,充分发挥好“火车头”的作用
在科室护理单元中,护士长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使护士们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实现科室的护理目标。护士长工作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琐碎、繁杂,护士长因其位置的特定性,在工作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模式,行政管理学者亨利·明茨伯格根据护士长的工作特性分析、归纳为“三元”角色模式,他认为护士长主要承担有关人际关系、咨询以及决策三大方面的角色。要扮好护士长角色,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护理管理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高度的责任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最主要还需身心健康,同时在工作中注重发挥非权力影响的长远作用,以自身的德行、能力素质在科室建立起较高的威信,使各项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切实抓好护理监控和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科室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避免各种事故、纠纷的发生,健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任何护理工作需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医院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还需针对科室自身的特点并结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及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制订相应措施、制度,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任务的需要。从内部规章制度到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和总结,同时狠抓“三基”训练,修炼内功,使各级人员都能胜任本职岗位,并使科室护理工作流程顺畅起来,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完善制度是前提,贯彻实施是保证,那么加强监督力度就是关键了,为了确保护理质量的控制,作为护士长在工作中需有重点、有中心、有针对性,分得清主次、轻重,工作中注重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跟班、查房,检查时不流于形式,查出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严格把好监控关。
三、协调关系,促进护理队伍的和谐发展
协调工作,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核心。护士长其沟通协调职能主要是上传下达,协调左右内外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内运行起来上下融洽,左右顺畅。对待上级,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的意见及看法,需领导决断的事,不擅作主张,遇事冷静处理,多请示汇报,同时又不失自己处事的原则,不附和、不盲从;对待科室护士,既是上下级关系,更是姐妹关系,工作中需严加要求,不分厚薄、轻重,对事不对人,生活中需多加关心、照顾,给大家以科室如家的感觉;对待科室医生,工作上虽然分工不同,但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彼此间要多联系、多交流、讲原则、重方法,力求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完成好医疗任务;对待伤病员,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让全程优质服务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同时注重彼此间的沟通,多些换位思考,让护患之间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不再存在;对待医院其他职能部门及友邻科室,科室虽有一定独立性,但又相互依存,处事需注意方式方法,既相互尊重,又密切联系,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流程顺畅、简便、安全、有效。护士长协调能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到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护士长在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时,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上下关系和谐,科室护理队伍的积极性、上进心、团结程度是会得到有效提升的;若各级关系紧张,同样会打击、削弱护理队伍的整体力量及形象。护士长善于处理、协调关系,这应该作为一项必备的技能来操练。
营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
科室文化是科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塑造、培养和提炼而成的精神风貌,反映科室群体对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观念,规定了整个科室活动和行为的具体形式。护士长与科主任同是科室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倡导者、实践者,如果没有护士长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是不可能带动科室文化建设的,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科室的全面建设。科室在追求经济收入的同时,需注重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在科室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既栓心留人,又创造了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成绩。在工作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倡导严谨的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协调内外关系,做到互帮互助、互学互促,不断增加集体凝聚力,树立团队精神。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护士长要具有长远眼光,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不断挖掘个人潜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护士长要尽可能为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既做好自身的传帮带,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多元文化的学习,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丰富文化内涵,以适应临床工作变化的需要及知识的不断更新。
第四篇: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及职责
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及职责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水平,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理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意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反馈,认真落实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才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成员、主要管理者及实施者,保证护理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护理管理离开质量控制,就意味着管理工作的失控。因此,建立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骨干为框架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各项质控规章制度。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者,就要汲取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以持续质量改进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1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1.1 制定护理管理,实现零缺陷管理目标 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骨干为框架的护理管理组织,并修订完善各质控的工作职责,建立一个优良质量管理制度时要有标准化的管理原则,注重规范工作流程,对每一项工作均设计合理流程,实现质量零缺陷管理目标。1.2 完善各项质控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各项质控规章制度,如制定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各科护理质量目标等,使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更加明确,也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有效发挥质控职能作用。增强质量控制意识
2.1 要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护理质量的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完善,护士的能动性未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质量控制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水平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环节。护士长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实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同时护士长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护理质量控制上,将质量管理的环节落实到小组、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奖金分配挂钩,从管理的层面落实奖罚分配原则。
2.2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意识,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 全面进行广泛爱岗敬业教育,弘扬对病人的高度负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3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3.1 发挥护士长质量控制主体作用 护士长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有计划,对其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循环式的自查、自评,做到质控指标人人心中有数,达到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同时,护士长要做好几个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控制好高危环节(抢救病人、使用特殊用药、更换床位)、高危人群(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新上岗护士)、高危时间(交接班、节假日、夜间工作人员少时),把好病人入院、治疗、护理、出院重点环节关,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落实。3.2 建立、健全护士长夜间查房制度 制定长期的护士长夜查房机制,护士长夜间查房时主要坚持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危重病人护理落实情况,做到白天护理工作质控与夜间护理质量控制相结合,使全院护理质控工作形成一个自查、自审、日查、夜查相结合的质 控制度。
4做好质量控制反馈
4.1 以患者满意度为标准衡量、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最可靠标准之一,护士长不定期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以病人的需求,病人的评价,病人的期望来测评护理服务质量,对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并将结果及改进措施反馈给本人。
4.2发挥质控小组的督促检查作用。根据每位护士的特点、能力,成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协助护士长督促检查病案管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教学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把护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人。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分析例会,对本月各项护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措施,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保持良好循环。
总之,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中的基础,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始终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反馈,认真落实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各项措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科室三级质控体系的组成及运作方法
1.1 组成 建立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危重基础护理组、护理文书组、急抢救药品管理(急救技术)组、消毒隔离组、病房管理组、护理技术操作组。每个质检小组设质控组长1名,质控员2~3名,全科护理人员均成为质控小组的成员。质控组长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由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决定,护士长再根据各位组长的个人特点和工作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1.2 运作方法
使 1.2.1 质控理论培训 由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从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护理活动中怎样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全员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质控的内容及运作过程,提高全体成员的质控意识,学会自查、自纠。
1.2.2 检查方法
1.2.2.1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 每个质控小组的成员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己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
1.2.2.2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 质控组长除需向护士长负责外,还需组织本组质控员进行质控检查,每周将本组质控检查情况记录后,向护士长汇报情况。
1.2.2.3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对各质控组遇到的难题或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及时解决,杜绝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每月月末护士长组织各质控组长对本月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护士会进行质量讲评,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征求护士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作为下月工作重点,同时将检查结果和护士的建设性意见与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2 运作成效
2.1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严格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2],完善的质控体系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不仅完善了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同时也完善了原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 护士参与质量控制,改变了以前认为质量控制只是护理部、护士长职责的观念,认识到质量控制是落实在每名护士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才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原来那种“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每名护士能从自身做起,她们既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又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平时工作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室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尽责工作的良好氛围。
2.3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管理的实施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管理者不仅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科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促进了护士业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护理环节均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连续控制,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从而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
2.4 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发挥护士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护士长对科室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适合科室特色的管理方法。3 讨论
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室护理工作搞好,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科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既要监督检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又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注重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护理实践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增加了工作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临床科室护理组长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护理组的护理工作。2.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行政管理,落实病区护理质量有关标准、规定、制度及病区物品陈设规范化要求。3.对本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要求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合格率、在院病人满意度95%以上,护理病历书写95分以上,组内护士技术操作技能考核90分以上,业务理论考试80分以上。
4.协助护士长完成全科病历及护理文书的审查、修改并保证质量达标。
5.负责科室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及时上报月报表。负责检查办公室所需表格及物品,及时补充。
6.协助护士长拟订本科工作计划,承担业务讲课及业务考核任务。
7.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内后勤工作,督促后勤部门及时维修,指导护理员落实有关物品的清洁消毒。
8.对本组的满意率、投诉率负责。及时处理组内病人的投诉,保证病人投诉不出组。
9.严格对组内成员的量化考核,每月进行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和书面评价,对其精神面貌、管理秩序负责,保持积极向上的最佳工作状态和井然有序的病房秩序。
10.负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执行。
11.接受护士长带教任务的安排,指定带教老师,完成临床实习进修计划,每轮一次教学查房,组织实习、进修护士的出科理论考试和业务技术操作考核。12.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力,实行弹性工作制。
13.积极开展科研和新技术、新方法,营造护理技术革新的氛围,认真参与科研协作。
14.参加护理组长有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加以落实。
15.履行医院另行规定的职责。
第五篇:护理组
(三)护理组
在进行病人追踪之前,一般评审员要求该医院出示医院住院病人的清单,了解医院的特色科室,医院前10位的门诊和住院疾病病种,前10位的手术病种。在选择病房的时候首先选择高流量的病种的病房。如一个被追踪的个案通过急诊室入院,追踪可以继续追踪到急诊室,依次到实验室、心脏导管植入室、放射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复苏室、药房或者儿科病房,基本上会追踪到医院内任何涉及护理、治疗和专业服务的部门。
地点:病房
1.了解病房的运行情况评审员了解病房的规模、开展的医疗护理技术、病人收治的范围、医生护士配备情况、医疗设施的配备情况。
(1)查看病房的总体环境。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缝、破损、污迹。无土培植物,无漏水、铁锈、霉斑。(2)主要收治何病种?收治标准?
(3)床位数?床位分配?不同床位的房间的收费及由谁决定?(4)护士数?护士的班次安排?三班人力资源安排?
2.病历检查选择一份病人的病历,通过选择住院时间最长的、手术后几天的、有并发症的病史。与医生、护士座谈,了解这个病人的住院经过,治疗和护理的开展情况。
(1)病人何时入院?为什么收治入院?门诊入院还是急诊入院?(2)入院前是否和病人沟通入院理由、入院治疗、预期的治疗效果和费用?
1)有没有病人的门诊(急诊)记录?(查看门/急诊病历)2)急诊入院:有无预检?如何分诊?(具体情况可去急诊时了解)。(3)查看病历的内容是否完整、详细、及时,询问负责该病人的医生和护士。
1)了解该病人的病情,查看入院记录内容是否完整,如主诉、现病史、现用药、既往史、个人史与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出院计划等。
2)病程记录中医生针对疼痛的描述与护士的评估是否吻合?
3)是否有病历书写时间(如多久内完成初次评估)及医生姓名(记录医生工号,以便调阅该医生的资质、培训等相关信息)。
4)知情同意。
①适用情况:如输血有无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
②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告知必要性、风险、利弊和替代方案。③与病人和家属是否沟通治疗计划?沟通内容有哪些?如初步治疗计划、预期结果、预期费用、替代方案等。
5)医嘱尤其是抗生素医嘱和重要辅助检查的医嘱有无适应症?有无病程记录?抗生素使用后是否有疗效观察的记录。
6)病人的初次评估与再评估,查看入院评估单及各种护理记录单。①病人安全管理评估,跌倒风险评估、压疮评估、营养状态评估,②查看是否体现对某些特定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评估,如老人、儿童、昏迷病人、残疾人、精神或情绪异常的病人。
③病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护士是否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④病人记忆力下降者,有哪些特殊的护理要求?有什么护理措施? ⑤询问各项评分标准、护理干预措施。⑥营养师是如何参与饮食指导的?
⑦防范病人压疮的措施有哪些?发生压疮后如何处理?是否有报告流程?医院的压疮诊疗及护理规程是如何规定的?
⑧有哪些预防跌倒的措施?病人跌倒后的报告流程?
⑨如何评估疼痛?发现疼痛后怎么处理?镇痛药使用后的效果如何评估?
⑩病人如需要输血如何评估?输血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出现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11)手术后病人评估要求有哪些?如何处理术后疼痛?
7)是否有针对该病人的健康宣教内容,如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注意事项、跌倒预防、手卫生、药物、营养、康复、出院指导等记录。
①终末期病人的特殊需求有哪些?对终末期病人/家属的宣教有哪些?
②病人目前主要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药物的疗效或不良反应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如果你对病人使用的药物知识不了解,你如何获得相关的药物知识?目前的药物和食物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药物之间是否有交叉作用?病人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你如何处理?
③特殊饮食,如低糖、低盐饮食的病人教育如何做的?效果如何? 8)手术病人的手术前核查是否有记录?核查的内容有哪些?
9)围手术期病人有无手术前访视和手术后支持?病人从急诊入院,交接的内容有哪些?是否有记录?病人入院时由谁负责接送的?病房是否开展镇静治疗?如有,是否有培训要求?
(4)如果因某种需要,借阅、复印病历,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如何执行?
(5)过去一年里是否接受过消防方面的培训?你们病房是否做过消防演习?是否有记录?发生火灾时的处理流程?(谁负责报警?报警电话是多少?谁负责关氧气阀门?病人如何疏散)(6)有无员工技术档案?岗位职责是什么?有无接受过心肺复苏(CPR)的培训?今年是否接受过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病房中是否有需要隔离预防的病人?如何进行隔离预防?如有免疫抑制的病人,你如何做好保护性隔离?
(7)医院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观察病房是否有足够的洗手设施、快速消毒液?换药车上要配有快速洗手液。快速洗手液上是否写明开封、过期日期?
(8)可疑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如:高度可疑结核病人)如何处理?(9)过去1年中是否发生过暴发感染?一旦出现医院院内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如何上报?
(10)如果病房内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人),如何处理?
(11)如给药前,你如何核对病人身份?介绍用药流程(口服药流程、静脉注射流程)。
(12)病人入院前一直在服用药物吗?如果病人入院前一直在服用某种药物,入院后你们如何给药?病人是否可疑继续服用他从家里带来的药物(如某种降压药)?
(13)病房中是否使用输液泵?介绍使用和维护情况。(14)病房中如何使用镇痛泵? 1)镇痛泵由谁负责管理?
2)如果使用镇痛泵镇痛的病人仍然感到疼痛无法让人入睡,你如何处理?
(15)用药对口头医嘱有什么规定?什么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16)如果有电话通知检验危机值,如何处理?介绍记下—复读—确认流程。
(17)当一位病人在病房发生心脏或呼吸停止,你如何处理?(18)医院有无急救小组?如何呼叫急救小组成员?
(19)病房中有无需要使用约束具的病人?谁决定病人是否需要使用约束具?使用约束具时,有哪些注意点?观察哪些内容?
(20)在保护病人的隐私方面医院有哪些措施?
(21)病人在住院期间可以请假吗?谁批准病人请假?
(22)发现病人长时间离开病房,你应如何处理?医院有无相关制度?病人走失的处理流程。
(23)病房里有无储存高浓度电解质?如何正确储存?
(24)病房是否储存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物、放射性药物、医疗用毒性药品?如何储存?
(25)你们部门质量改进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查看质量改进记录。(了解质量改进项目、方法、数据收集、分析及改进效果)(26)(对参与单病种管理和临床路径的部门)简单描述怎么参与临床路径?临床表单?记录内容?相关资料(信息)?
(27)病房中是否有接受化疗病人?
(28)护士有无接受过化疗相关培训?培训时间?培训记录在哪里?(29)如果化疗药品溢出后,如何处理? 查看治疗室
治疗室和换药室布局是否合理?观察利器盒中利器的储存是否已超过利器盒的四分之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是否合理。
(30)药物使用管理,有无过期,是否有药师检查记录?
(31)查看抢救车内药物是否齐备?有否一次性锁以保证药品安全?抢救车药品检查记录?是否有看上去很相似的药品,如何做区分?各处的抢救车配置是否统一?
(32)开启的药物如胰岛素、生理盐水封管液有无注明开启时间?(33)无菌罐中的消毒物品(棉球、纱布等)是否有开封日期、时间?(34)病房的POCT管理流程,是否有快速血糖仪器,仪器管理流程?快速血糖仪的试纸和质控液有无开启时间?
(35)冰箱内是否同时存放没有温度监测及记录?如何了解夜间冰箱是否有过断电?一旦温度在控制范围之外,冰箱内的药物如何处理?
(36)查看除颤仪等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护士现场演示)。护士是否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否有检查记录?
(37)护士如何对血糖仪和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现场演示),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查看处置室、污物间
(38)废弃物箱内是否上锁?被服的存放是否加盖?是否存放量太大?各类容器是否有明显标识?
(39)询问有关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容器外是否有刻度标识?各类消毒剂是否上锁管理?(40)是否一柜一巾?是否及时消毒?
(41)专人多久来收一次废弃物?运输过程是否封闭?一天来收几次?
查看储藏室
(42)无菌物品储存柜或架是否有离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放置?是否已拆除外包装?
地点:急诊室
查急诊布局、分区救治情况。了解每天急诊接待多少病人?主要收治哪些病人?医生有多少?护士有多少?是否有绿色通道?运转是否畅通?查看急诊洗手设备,以及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
(43)急诊病人如何进行分级预检的?急诊有没有规定病人危急程度的评估等级?
(44)有没有确定哪些病人通过绿色通道急救?
(45)抢救室是否有抢救设备?检查设备的维护记录和抢救车药品的检查记录。
(46)在急诊如何做好初次评估和再次评估?记录在哪里?(47)如果有电话通知检验危急值,如何处理?
(48)急诊室如何保护病人隐私?采取何种措施?(如:是否执行“一人一诊”?看诊或操作时,有没有拉上围帘或关门。)(49)如果有突发事件,有无相应应急预案?
(50)急诊病人需要收治入院,但病房没有床位时,如何处理?(51)如果病人被延迟入院,在急诊期间能给予怎样的服务?(52)如何制订留观病人的护理计划?
(53)如何预检传染病?如果碰到传染病人如何处理?(54)急诊化验出报告时间框架。(55)急会诊应在几分钟内到位?
(56)如何核对病人身份?采用哪两种核对方法?如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或者讲话不清楚时如何核对?
(57)对急诊病人,拟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检查、治疗、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实施麻醉时,如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58)急诊药房多久清点一次药物? 地点:ICU 病房整体情况了解:进入ICU时,是否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有否口罩、帽子、鞋套、隔离衣,是否备有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装置,和快速手消毒液?环境符合要求,了解床位数,床单位布置是否符合院内感染要求。
(59)病人进出ICU有无相应的收治标准?转入、转出ICU标准?(60)ICU有无负压房间?(如果有,检查负压房间的设施。)(61)安排什么病人进入负压房间?(如呼吸道传播的感染病人)(62)是否有感染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等多重耐药菌的病人?(了解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与耐药状况)(63)是否有免疫缺陷病人?如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如何处理?
(64)如有感染多重耐药的病人,是否被隔离于单独房间,有醒目的标识。
询问护士(65)(ICU)护士工作年限?到此病房年限?护士复述培训经历(从进院开始培训)(66)护士有无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要求?(员工档案资料包括:工作经历,详细的岗位职责,资质证书、培训记录,每年1次的考核记录)(67)有无接受过急救培训?培训时间?
(68)过去一年里是否接受过消防方面的培训?你们病房有否消防演习?在什么时候?有否记录?
(69)今年是否接受过院内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
(70)询问护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预防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71)护士的六步洗手法(查看护士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现场操作)。(72)查看ICU感染监测数据,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护士知晓情况)(73)如果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人,护士如何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标准预防和特殊预防。
(74)如何进行呼吸机的消毒和维护。(查看预防性维护记录)(75)如果发生传染病,如何上报?(76)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77)了解插管病人、感染病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规范性操作(SOP),如体位,口腔护理频率。
(78)如果发生不安全时间如何汇报和处理?(79)是否有科室的质量改进项目? 地点:导管室
进入导管室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换室内鞋。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识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缝,表面光滑。关注院内感染、药物、医疗设备。
(80)有否足够的手卫生设施(非接触式洗手和快速手消毒液)(81)医疗废弃物处理,如感染性、放射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废弃物。(82)治疗室药物放置方式是否安全?有无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品如何放置?
(83)化学品若发生泄漏,员工如何处置?
(84)查看抢救车药物是否齐备?是否有看上去很相似的药品,如何做区分?各处的抢救车是否统一?是否有一次性锁?
(85)查看除颤仪等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有检查记录?各处的除颤仪规格是否统一?
(86)医生和护士是否熟练掌握除颤操作技术?
(87)是否有CPR(心脏复苏术)培训记录?是否有完善的员工技术档案?
(88)导管是否有编号,记录使用情况,入出数量准确,来源可追溯。(89)谁负责导管室设备的检查?有记录吗?(90)如何对放射荧光透视进行质控?(91)查看房间消毒监测记录。询问护士
(92)操作前由谁负责检查病人是否给予知情同意?
(93)当病人来做检查时,病历是否会随着病人一起送过来?谁护送病人?谁负责交接病人?
(94)如何与病房护士做交接工作?(95)如何保护病人隐私?
(96)有无术前安全核查程序?记录在哪里?(97)有无对员工的个人放射剂量进行监测?(98)有无针刺伤上报流程?
(99)发生不安全事件,如何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