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学2014年专业科目中、高级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护理学2014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1.护士绩效考核方式及时间?
护士绩效考核常用考核评价表、目标管理指标、关键事件法考核。由于护理人员职业服务的特殊性,职业岗位不同,多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考核。临床护理人员常以考核评价表和关键事件法为主的方法考核,护士长、科护士长常采用考核评价表和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目标管理指标及关键事件法考核。考核方式有管理者评价,即管理者评价护士;同行评价,即管理者评价管理者;下属评价,即护士评价管理者;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考核评价方式多种,以便达到相对公正、公平,确保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
护士绩效考核的时间有定期及不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有日、周、月考核,季小结,年总结。
护士绩效考核时间要及时、准确、连续,保证绩效考核的完整性。
2.什么是护士岗位管理?
护士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并且按照岗位和聘用合同进行人员管理的过程。护士岗位管理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必经过程,也是规范和深化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护士分层培训的培训总目标?
以护士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护士的核心能力,使不同层级的护士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提高护士的临床胜任力,落实护士的分层管理。
4.职业生涯目标设定中的误区有哪些?
实际上,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并不容易,在职业生涯目标设定工程中,人们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取悦他人的职业生涯目标
(2)忽视非工作角色的职业生涯目标
(3)与当前从事工作相分离的职业生涯目标
(4)过分关注工具性目标要素
(5)不灵活的职业生涯目标
学习体会:
一.学习本年度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通过本年度的学习使我掌握了:
1.责任制排班实施责任护士负责制,护士相对固定,有利于护患沟通,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安全感,使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得以真正落实,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满足其身体、精神、心理、文化等方面的需要,符合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要求。
2.实施岗位管理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岗位管理及护士岗位管理的概念;岗位管理的设计思路;岗位管理的设计方法;护士岗位管理实践举例;护理岗位管理成效。
3.护士分层培训计划的实施内容:岗前护士培训内容,各层级培训目标及计划,总体考核标准,部分专科护士分层培训项目。
4.职业与职业生涯概述;职业生涯的目标;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护理职业划分;护理职业的归属;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和具体实施。
二.结合所学谈谈科室如何进行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实践。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组员:XXX、XXX、XXX
2.试行办法
(1)开放床位X张,护士X人。根据科室护士分层管理奖护士定级。工作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
(2)将科室设为5个岗位:白班责任护士岗、接诊岗、总务护士岗、段班岗、夜班护士岗。
(3)制定各岗位说明书。
(4)某病房5个护理岗位分成一线护理岗位、二线护理岗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奖金。
(5)临床护理岗一线岗:白班责任护士岗、夜班责任护士岗、段班责任护士岗。
临床护理岗二线岗:总务护士岗、接诊护士岗。
说明:临床护理岗二线岗不能进阶N4护士。
(6)各岗位护士进行评价及质控。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为全院实行岗位管理打好基础。
第二篇:护理学2014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护理学2014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姓名:工作单位:
思考题:
1.护士绩效考核方式及时间?
答:
护士绩效考核常用考核评价表、目标管理指标、关键事件法考核。由于护理人员职业服务的特殊性,职业岗位不同,多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考核。临床护理人员常以考核评价表和关键事件法为主的方法考核,护士长、科护士长常采用考核评价表和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目标管理指标及关键事件法考核。考核方式有管理者评价,即管理者评价护士;同行评价,即管理者评价管理者;下属评价,即护士评价管理者;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考核评价方式多种,以便达到相对公正、公平,确保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护士绩效考核的时间有定期及不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有日、周、月考核,季小结,年总结。
护士绩效考核时间要及时、准确、连续,保证绩效考核的完整性。总之,实施护士绩效管理是一项新工作,面对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患者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医院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适应时代要求,引入现代医院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并针对护士绩效管理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有利于发挥护士绩效管理作用,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护士岗位管理?
答:
护士绩效考核常用考核评价表、目标管理指标、关键事件法考核。由于护理人员职业服务的特殊性,职业岗位不同,多采用一种或一种以上方法考核。临床护理人员常以考核评价表和关键事件法为主的方法考核,护士长、科护士长常采用考核评价表和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目标管理指标及关键事件法考核。考核方式有管理者评价,即管理者评价护士;同行评价,即管理者评价管理者;下属评价,即护
士评价管理者;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考核评价方式多种,以便达到相对公正、公平,确保绩效考核管理的目的。护士绩效考核的时间有定期及不定期考核。定期考核有日、周、月考核,季小结,年总结。
护士绩效考核时间要及时、准确、连续,保证绩效考核的完整性。总之,实施护士绩效管理是一项新工作,面对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患者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医院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适应时代要求,引入现代医院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并针对护士绩效管理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将有利于发挥护士绩效管理作用,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护士分层培训的培训总目标?
答:
以护士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护士的核心能力,使不同层级的护士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的标准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提高护士的临床胜任力,落实护士的分层管理。
4.职业生涯目标设定中的误区有哪些?
答:
(1)取悦他人的职业生涯目标
(2)忽视非工作角色的职业生涯目标
(3)与当前从事工作相分离的职业生涯目标
(4)过分关注工具性目标要素
(5)不灵活的职业生涯目标
学习体会:
答:
1.学习本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医院要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职责的基础上,开展岗位管理的相关工作。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医院根据功能任务、医院规模和服务量,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激励性的用人机制。通过实施岗位管
理,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以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为目标,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使医院护士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护理工作模式由功能制护理改变为责任制整体护理,落脚点为患者满意。护理管理模式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落脚点为护士满意。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是护理管理模式的重要改革,是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护理管理发展的方向
2.结合所学谈谈科室如何进行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实践。答:
1.岗位基本信息:
(1)工作地点:某病房
(2)工作性质:病区责任护士、一线岗
(3)工作范围:某病房的临床护理工作
(4)护士层级:适合N1-N4护士
(5)直属上级:病区护士长
2.工作概述:
对所管辖的患者从入院直至出院做到全程的、全面的、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入院介绍,身体全面评估、病情观察与监测、执行治疗、基础及专科护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在保证专业护理标准的前提下对自己的下级护理人员给予指导及完成临床带教工作。
3.工作内容:
(1)早晚对物品、器械、一次性材料进行交接。
(2)负责科室急救车药品的查对、登记。
(3)接诊护士安排床位后由责任护士到病房进行入院介绍及指导,全面评估病人,通知负责医师查看病人。
(4)执行当日所负责病人的医嘱并正确实施。
(5)正确执行治疗、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专业化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6)按病人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密切观察,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
师及时处理。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病人如需找主管医生,护士要及时联系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对于患者突发情况做好抢救及应急准备。保证病人安全。
(7)按要求对患者进行住院指导,口服药指导,康复期指导及出院指导。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健康指导。
(8)及时准确客观的书写护理记录单、事物交班本等。
(9)告知病人采血、各种检查的注意事项、时间及地点。
(10)负责治疗室的清洁、消毒、物品的处理、紫外线循环风的消毒、记录等工作
(11)完成下级护士及学生的带教工作。
(12)认真完成每日工作量绩效考核填写工作。
(13)保证病房环境卫生清洁、整齐。维护病房秩序。
4.责任护士工作责任:
(1)对患者的护理级别是否符合有提示医生的责任。
(2)按护理级别完成患者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并达到标准的责任。
(3)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病情危重时配合医生予以急救责任。
(4)按医嘱正确准时实施治疗的责任。
(5)正确书写护理记录的责任。
(6)对保证患者住院环境安全、治疗安全、护理安全负有责任。
(7)对下级护士及实习学生负有带教的责任。
(8)遵守《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责任
(9)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责任。
(四)工作流程(以白班责任岗护士工作流程为例)
1.8:00早会
2.8:15-8:45床头交接班(护士长带领夜班及白班责任护士分区进行)
(1)了解本组前一天及夜班新入院患者基本情况及病情;
(2)了解夜班住院患者有无特殊病情变化;
(3)了解当天本组患者出院情况;
(4)明确本组重点护理患者。
3.8:45-9:30给予患者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4.9:30-12:00工作内容
(1)随时接待新患者,完成入院评估及宣教
(2)执行各项常规治疗。测、绘时间温。完成特殊处置工作。
(3)执行医嘱并告知
(4)巡视病房、病情观察、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5.12:00午休交接班
6.13:00-16:00工作内容
(1)巡视病房、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为患者进行特殊处置
(2)测、绘生命体征
(3)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单
(4)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患者指导
(5)完成第二日患者各种检查、检验、处置的告知并核对当班医嘱
(6)正确书写交班报告
7.16:00-16:30与夜班进行各项工作交接及完成患者床头交接工作
(五)管理岗位职责(以病区护士长岗位职责为例)
1.在科护士长领导下负责病区护理质量、科研、教学的管理及病区内外关系协调工作。
2.按护理部总的规划及要求,有计划的安排病区重点工作,做到月有计划、周有重点、日有安排。
3.督促检查以保证各项常规制度及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了解各班护士各工作的情况,定期参加医嘱总核对(每周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参加并组织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随同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至少每一次,并参加病例讨论,了解各级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5.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士业务学习及检查护生临床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士业务水平及带教质量,并定时进行考核记录。
6.做好护士思想工作,协助解决和反映护士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或困难,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搞好病区
护理工作。
7.负责病区各种医疗用品的申领、维护及报修。
8.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9.经常与科内质控小组成员或科主任讨论研究病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护理工作计划落实及工作总结。
10.定期参加双休日、节假日护士长日夜查房及护理部组织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
第三篇:护理学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
护理学年专业科目中、高级职称学员学习体会
一、学习本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林平教授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策略”讲座,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有了深刻理解。
做好优质护理工作的出发点是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各级各类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深化医改的需要上来,统一到护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上来,统一到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上来。马晓伟部长在讲话中强调,医院的领导要将优质护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明确和落实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举全院之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首先,必须明确“优质护理工作”不是一场运动式的突击性工作。不仅要通过这一专项活动在近期内使基础护理工作得到加强,使护理服务得到改善,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护理实践、护理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优质护理工作”是一项改革性工作。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以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改革护理管理方式,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为护士的配置、考核、分配、培训、晋升以及职业发展建立激励机制。
三,“优质护理服务”不等同于“无陪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既不是严格管理家属,禁止探视并陪伴患者的表面化、肤浅化做法,也不是硬性禁止患者自聘护工的简单化、武断化做法,而是要让护士履行对患者的护理职责,落实好基础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到位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从而扭转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四,正确把握基础护理工作对保障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
础性作用。基础护理工作必须围绕着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来进行,基础护理重点是围绕重症患者,并鼓励和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强调要加强基础护理,是要以专业能力和专科知识做支撑来从事基础护理,没有基础护理做基石,护士的专业能力和专科知识不可能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更不可能实现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您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与认识。优质护理工作能否持续、深入开展,护士的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是关键。医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关心护士生活和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一线护士福利待遇,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1.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工作
2.科学的调配护理人员
3.护士的分级管理
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5.护士的培训问题
6.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专业价值
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实现个人发展。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提升政府对护理的投入和促进。
护理管理者应通过精神引导、利益分配、价值认同、专业发展来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加强对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优良的待遇保障、科学的绩效考核、公正的分配制度、正向的激励机制、和谐的执业氛围、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四篇: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思考题:
一.简述护理风险的特点。
护理风险的特点主要有风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风险的累积性、风险的情感性和风险的难以归因性。
1.风险的多样性。是由于疾病的多样性造成的,它导致护理服务的内容涉及上百种药物、数十项技术操作程序和各种规章制度,而且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征不一样,在入院和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这就是护理风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风险的累积性。是指护理风险是多种风险事件累积的结果,患者方提起医疗争议或诉讼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打个比方说一个患者住院时,在办理入院手续可能就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不满意,然后在治疗过程中询问医护人员的时候,医护人员态度也很差,如果最后医疗结局低于期望值,甚至出现了差错,所有这些不满累加在一起可能就促使患方提起争议。
3.风险的情感性。是指如果患者及家属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关怀,那么不管医疗处理有没有问题,他们在情感上的不满仍然可能会导致他们提起医疗诉讼。
4.风险的难以归因性。是指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由多专业、多部门、多名医护人员沟通协作完成的,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往往是多个环节共同造成的,即护理风险的后果和医疗护理服务技术措施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往往是很难分清的。
二.简述护理操作前的评估。
1.一般风险:所有操作都将面临的风险(无菌技术、查对制度等)。
2.具体操作的风险:全面评估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熟练应急预案。
3.针对具体患者的特殊风险:是否准确预测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掌握程度。
三.简述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1.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概念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为下一个周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决策。
2.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评价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是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釆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如果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可取[34]。
四.简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国家应该充分重视护理风险教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其纳入医务人员系统教育,组织相关专家在参考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制符合我国实际的教材,医院应该在医院内部对新招聘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系统、持续护理技术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并配备各种护理防护器具,使护理人员有能力、有条件的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另外医院还应该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职业安全系数,防止或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通过开展及时有效的风险培训,提升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
(1).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通报其它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
(3).学习护理缺陷(差错)类别。
(4).组织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分析学习。
2.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3.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4.加强护患沟通,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
学习体会:
一、学习本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我国医院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实行、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通过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及效果评价的风险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安全,规避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风险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您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美国医疗风险管理机构曾经做过关于护理风险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医疗护理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能够被我们全面掌握,那么风险的发生率就会大大下降。这个发现让当时的医院管理者感到振奋,并且开始加大了护理风险细分的相关研究。但是在我国国内,由于医院管理者多为医学专业出身,大多数注重于医院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管理,而对风险意识不强,脑海中没有风险管理的概念。因此我国的风险管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而且更为细分的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相关的护理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都是空白,而且医疗方面的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组织机构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有效风险管理组织。在此环境下工作的护士由于没有外在的约束机制和培训教育,对于潜在的、无形的护理风险熟视无睹,重视不够,极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3.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地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风险,时常在风险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
4.通过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使护理管理者关注发生于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尤其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程度重的护理风险更要在管理监控过程中严格防范,从而降低医院的经济赔偿损失。
5.护理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
总之,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护理学2013年专业科目中级职称学员作业及学习体会
思考题:
1.简述护理风险的特点。
护理风险的特点主要有风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风险的累积性、风险的情感性和风险的难以归因性
2.简述护理操作前的评估。
(1)一般风险:所有操作都将面临的风险(无菌技术、查对制度等)。
(2)具体操作的风险:全面评估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熟练应急预案。
(3)针对具体患者的特殊风险:是否准确预测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掌握程度。
3.简述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一)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概念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就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为下一个周期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评价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是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效益比值等于因釆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而减少的风险损失除以因采取某项风险处理方案所支付的各种费用,如果效益比值小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如果效益比值大于1,则该种风险处理方案可取。
4.简述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通报其它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
3.学习护理缺陷(差错)类别。
4.组织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分析学习
学习体会:
一、学习本专业科目的主要收获。
1:护理风险的相关理论
护理风险及护理安全的概念;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现状;提高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2:护理风险的识别及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的重要意义及方法;护理管理者如何进行护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3:护理风险的处理
护理风险处理的核心;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教育;护理风险的监控;风险处置中法律准备事项;护士相关教育和准备;护理记录的管理。
4: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
建立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及效果评价的风险管理模式;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协调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您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一)护理风险管理概念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和处理,有组织、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
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护理风险管理现状
美国医疗风险管理机构曾经做过关于护理风险的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医疗护理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能够被我们全面掌握,那么风险的发生率就会大大下降。这个发现让当时的医院管理者感到振奋,并且开始加大了护理风险细分的相关研究。但是在我国国内,由于医院管理者多为医学专业出身,大多数注重于医院效益和工作效率方面管理,而对风险意识不强,脑海中没有风险管理的概念。因此我国的风险管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而且更为细分的护理风险管理更是薄弱环节,相关的护理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都是空白,而且医疗方面的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在组织机构中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有效风险管理组织。在此环境下工作的护士由于没有外在的约束机制和培训教育,对于潜在的、无形的护理风险熟视无睹,重视不够,极易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三)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护理风险管理的程序包括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的评估、护理风险的处理技术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也是整个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可以防患于未然,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通过不断地培训,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风险,时常在风险出现前警钟长鸣,降低风险的发生。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实施系统、全面的管理控制。
护理风险管理的第二个环节是护理风险评估,它是将护理风险识别所识别出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其中的测定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程度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可进一步根据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损失程度判断其属于可预防性护理风险和不
可预防性风险,为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对护理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包括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等级,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使护理管理者关注发生于各个环节的护理风险,尤其是发生概率高、损失程度重的护理风险更要在管理监控过程中严格防范,从而降低医院的经济赔偿损失。
护理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主要包括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置两方面的内容。
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医院根据医院的大小、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制定了各自的临床督导和审核制度,如实行三级质量控制等各种管理方法。
风险处置包括风险滞留和风险转移两种方式。风险滞留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机构内部,是医疗机构传统应对医疗风险的办法。随着医疗赔偿金额的增加,单纯靠风险滞留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如购买医疗风险保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都开展了医疗风险保险业务。一般都由医疗机构或医师协会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风险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经法庭判决经济赔偿后,由保险公司出面负责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