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5篇)

时间:2019-05-13 02: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第一篇: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

摘要:文献资料法研究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的相关教育思想。将拓展训练与古代教育思想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炼的理论体系。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如今,拓展培训又被称为是“自我突破人格培训”,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拓展训练;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297-02

拓展训练从在中国出现发展到现在,其理论体系及相关研究已越来越完善。拓展训练中体现出来的体验式教育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使学生在非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中亲身的去学习和感受,得到提高。这样的教育思想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就已有所体现。

一、拓展培训的概念

1.拓展培训的概念。拓展培训源于英文Outwo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拓展培训是体验式培训方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有着很大区别。拓展培训利用复杂的自然环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让参训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论文下载。

2.拓展培训起源。拓展培训起源于二战。在二战中,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通过观察,人们发现能够逃生回来的海员都意志坚强、求生欲望强烈且协作能力强。经过战争中的经历、思索,德国人库尔特·汉斯创立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及人工设施,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遇险后的求生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这是拓展培训的雏形。

二战结束后,这种训练方法和创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续下来并引用到其他领域。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学生、军人、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体能训练发展到人格训练、心理训练、管理训练等。

中国香港于1970年成立了香港外展学校。1995年,户外体验式培训由北京的“人众人”拓展训练公司(现在的“人众人”教育集团)引入中国。“拓展训练”一词是最早将其引入国内的“人众人”培训机构对其的命名,也是“人众人”的注册商标。

二、拓展培训的应用范围及理论基础

随着拓展培训的不断发展完善,除了作为户外运动的分支,拓展培训还与许多别的学科交叉联系,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等等。这些已经发展成熟的学科在拓展培训中加以运用发挥,将拓展培训的运用范围大大扩大,从简单的军事生存训练发展到管理培训、教育培训、心理培训等等范围,参训人员也得到增多,涉及各行各业。

提及拓展培训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体验”一般用来表示人们在获取经验和产生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管理的理论,运用于拓展培训。关于管理学中的“沟通”、计划制订、领导、组织、控制等理论,都在项目中有所体现。

1.作用。拓展培训的作用,在于他与常规教学的不同的情景设置,给参训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拓展培训自然、“险峻”的情景设置,满足了人们的冒险的需求,让参训者可以再安全的前提下去冒险去体验,以从中感悟到各种理论,发掘自身潜能。有学者说:“拓

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从这样的情景可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缺陷、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的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

2.优点、好处。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拓展培训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研究拓展培训,我们发现拓展培训极大的激发了参训者的个人潜能,使人身上最出色的部分得到升华。总结来说,拓展培训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帮助参训者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2)有利于培养参训者挑战自我、不畏困难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参训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有利于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三、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拓展培训的体现

(一)儒家的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温故知新”、“身体力行”都是儒家一贯的教育主张。“温故知新”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体会。也是说回忆过去,能更好的认识现在。“身体力行”是说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在拓展培训中,培训师会不断地诱导参训者去身体力行地完成培训项目。在分享过程中,温故知新的方法也是时刻存在的。培训师不断地引导参训者回顾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简单的、大家熟知的道理进行分析,使参训者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得到提高。

1.孔子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给他一条鱼,不如教授他打渔的方法。同样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使学生充分领悟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认为老师应当循循善诱,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对于这句话,东汉郑玄的解释比较确切,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何晏《论语集释》引郑玄注)这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来思考,只有在学生处于想懂却懂不了,想说却说不出的状态时给以诱发引导,这样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种老师对学生不断诱导,启发其学习的方法在拓展培训中有很大的运用。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者不断启发诱导,让参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领悟到要学习到的知识。

在教学方式上,孔子多采用对话方式,提倡内省。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对话中,孔子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予子夏,而是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令子夏自己去体会。《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另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并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弟子们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不对弟子观点进行评说,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让弟子自己去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拓展培训的分享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拓展师在完成项目过程后对参训者进行分享的过程,让每位参训者都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再点明培训项目中的知识点,让参训者得到最深刻的知识体验,以达到最好的培训目标。

2.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曾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孟子·离娄下》)这句话是说,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知识,会掌握的比较牢固,掌握的牢固,就会积蓄的很深,积蓄的深,就会取之不尽,左右逢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独立的思考。

在拓展培训中,处处体现着要参训者自己学习知识,在项目过程中自己体会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等素质,通过这种深刻的体会将这些素质转化成参训者的自身素质。

(二)墨家的教育思想

1.墨子的教育思想。《经上》曾经指出:“知、闻、说、亲。”《经说上》有解释说:“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这是说,人的知识来源有三种:一是亲知,就是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二是闻知,就是传授得来的知识;三是说知,就是推论得来的知识。在这三种知识来源之中,“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在亲知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亲身经历以得到知识,是拓展培训的精华所在。参训者亲身参与到各种培训项目中来,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条件下不断地经历、体验,以得到关于事物的亲身感受和见解,从中感悟到培训项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庄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思想中表现出了三种认知方法和途径:感知、思辨和体悟。从教育方面来考虑,这说明学生学习知识是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认识途径中,有很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个人思考。

庄子的思想中有效法自然的自然美育观。他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者,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知北游》)

庄子的这句话,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从教育方面来理解可以说学习不是单一的读书,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书房,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对于他们对自然的观察、独立思考,努力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拓展培训中,正是运用这种效法自然的方法让参训者走出教室、走出办公室,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培训项目,使得参训者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到知识和哲理。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极高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拓展训练不光注重学生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注重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拓展训练思想、方式的体现。将古代教育思想中观点和拓展训练结合,丰富了拓展训练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发展中国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邱椿.古代教育思想论丛[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1985.[2]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出版社,2006.[3]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4]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5]陈建翔.拓展训练拓展自我[J].父母必读,1996,(9).[6]童传东.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学校体育,2006,(9).

第二篇:从《弟子规》中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

从《弟子规》中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

摘 要: 《弟子规》是清代一部有关教育学的著作,书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对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弟子规》让我们对现代教育的缺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反省,对我们如何传承中华文明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弟子规》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清朝学者李毓秀根据宋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童蒙须知》编写,文章模仿《三字经》的格式,三字一句,浅显易懂,蕴含儒学哲理,是中国古代私塾中教育学生的重要启蒙用书。《弟子规》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它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开篇总纲,引用和借鉴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孔子的启蒙教育理论。《弟子规》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典型中国式教育,规范中国知识分子应具备的道德基准。本文将从孝悌、仁义、学识这几个部分对《弟子规》中的传统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以孝弟为先,遵守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

《弟子规》以首孝悌,入则孝,出则悌开篇,对学子进行启蒙教育,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家庭的教子之方。在儒家思想占据传统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基准。而孝悌则排在首位,说明中国人崇尚孝道,用“百行孝为先”对一个人的品德做首要考量。《论语》有关孝的讲解是懂得孝弟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儒学教育即所谓的培养君子的教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么孝弟就是仁义之本。把孝视为施行“仁爱”的根本和“忠义”的前提。因此《弟子规》中对将成为读书人的入学儿童的首条规范就是尊敬父母,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而像二十四孝中汉文帝亲尝汤药、黄香扇枕温衾、虞舜孝感动天地等一个个具体感人的故事在这些看似教条却蕴含丰富做人道理的话语中体现出来。

中国古代教育是仕途经济,因此学生的教育也是以培养科举进仕、扬名立万的政治人物为主。《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说明孝是天经地义之事,孝可以治国,孝可以忠君,孝可以立身成名。《孝经》提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尚书》也提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古人认为以孝为基础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保证今后人生目标的正确确立和事业有成。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尽匹夫之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对孝的解释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国是由“礼”维系的一个民族,礼是中国人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代表作品是礼记。孝与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礼记》中记载“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论语》中也写道“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惟其疾之忧”,所以《弟子规》中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更是详细具体地从各个礼仪规则角度对学生见到长辈时必须遵守的礼节进行劝诫和规范。

二、信义与仁爱的思想

1.以诚信为本,崇尚信义。

儒学思想中五常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道德标准,《大学》说: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中庸》里也提到“诚者,物之始终。不称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论语》中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行为规范的培养以礼为行为准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受这种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古人对信义的推崇是毋庸置疑的。俗话说:“黄金如粪土,信义值千金。”故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为信义杀身成仁者不计其数。

《弟子规》以“谨而信”对学子们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正如《论语》中所说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弟子规》中以“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要求学生的行为必须合乎“礼”的道德规范,做到恭敬有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行为准则的要求是“言必行,行必果。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弟子规》对学生在诚实和讲信用方面的规定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未见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合乎圣人训导的“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君子行为。《论语》中提倡“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道听途说,德之弃也”。因此《弟子规》劝解学生说读书人不可闲言秽语,沾染市井俚俗之气。“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齐。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同时在为人处事和如何做人方面知道“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不可相互攀比,应崇尚德学才艺,“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知错能改,勇于承认过错,“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些美好的道德品质在《弟子规》的教育理论中都做了详细描述。

2.仁爱思想。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儒家提倡仁者爱人,仁爱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主题思想。《弟子规》认为“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正是所谓的泛爱众的思想。而“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则表现出“仁者安仁,知者利人”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思想。像“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则是表达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则是培养学生“亲仁”的人生观,亲君子,远小人,使自己成为仁人君子。儒家认为“仁”必须有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德行。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克己复礼为仁。”说明以“仁义”为基础培养道德品质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教育的最高意境和长远目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古代理想完美品格的体现。

三、在道德教育基础上进行知识教育

《论语》中提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教育。唐朝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即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接下来授业解惑,对中国学生首先进行礼仪伦理教育,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学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中列举“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很好地辩证学习与实践思考的关系,即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些规则向学生介绍许多有用的、很好的学习方法,如“余力学文”,“勤学好问”,“读书三到”,“不可舍此慕彼”等。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教育学生学习方法的经典例子至今说来仍然朗朗上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奋发图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认为读书是个人修养和品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因此古人将读书叫做读圣贤书,读书人万万不可读杂书、生邪念。《弟子规》中说道“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说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礼”与“学识”合而为一的思想。

《弟子规》中蕴含着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是古代有关中华教育的典型代表。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要著,使人在修身养性、成为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格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至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因素,现代教育中出现了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误区,因此《弟子规》中体现出的儒家教育的精华思想对现代教育的缺失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儒家思想在整个思想史上是伟大的,是值得中国人继续传承和弘扬的宝贵思想,是中华文明最引以为傲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孔子.《忠经孝经》.三秦出版社,2008年1月.[2]孔子.《论语》.中华书局,2006年2月.[3]李毓秀.《弟子规》.三秦出版社,2008年月.[4]金良年,等编.《大学中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末9月.

第三篇:拓展训练改变思想

拓展训练改变思想模式

以前我对“拓展训练” 是一个未知数。通过参加临沂行知的拓展训练,我才明白原来这种训练是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运动。虽然时间有限,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队第一个训练项目就是“高空抓杠”这个项目。当我爬上那么9米高的杆子上时,我只觉得世界上一片空白。内心里是惧怕、紧张、犹豫,腿在颤抖,手在冒汗。最后我还是没有勇气站在圆盘上面,没有战胜自己。这个项目结束后听着队友的分享,我很佩服大家,队友是那么的勇敢。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攀爬毕业墙,它体现了我们的一种团队精神。所有人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甘当人梯,。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团队的努力下,竟然完成了。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伙伴在工作中都能像在这项活动中那么配合默契,那么互相彼此照应,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我想一切困难在我们每一个面前都会迎刃而解.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了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

拓展训练,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改变了我多年的思想模式,超越了自我,认识到了团队的巨大力量,也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团队合作的精神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第四篇: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分析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

势分析

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分析

帕力哈提·达吾提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乌鲁木齐830043)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能够在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进取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拓展训练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和重要意

义,最后探究了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方式;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帕力哈提·达吾提(1968-),男,新疆乌鲁木齐人,讲师,就职于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除了承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合作进取的精神,而这些都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相关内容简介

1.拓展训练的内涵。拓展训练的概

念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是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种训练方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训练内容的不断进步,拓展训练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拓展训练能够让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并且在培训师的引导下,参与训练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地沟通、交流、共享,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最终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拓展训练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个人意志的磨炼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2.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随着拓展训练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及拓展训练自身的不断发展,拓展训练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攀岩、蹦极、越野、探险等。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人们的集体合作模式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并且参与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

接影响到拓展训练的结合。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拓展训练能够扩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能够进一步扩大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并且运用多变、合理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应用拓展训练的主要方式。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活动的特点,对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作为辅助手段,按照教学计划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 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成功运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化发展明显、合作共享意识淡薄、交际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协作互助精神,有效地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拓展训练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竞技比赛加入其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比赛,例如绑腿、传接力棒、拉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优化自身训练状态的同时,尽可能地激励和帮助队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彼此合作,最终完成项目训练。因此,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一个拓展训练项目的训练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其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优化。拓展训练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例如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蹦极拓展训练方式,这种带有一定刺激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有着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活动的爆发力,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大学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趋势探究

1.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有机结合。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是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发展 的主要趋势之一。通过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水平和层次,而且也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需求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拓展训练的练习,如在田径训练中加入定向越野、在球类课程中加入小组竞技等,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获得有效的结合效果,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高校要建立一支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好、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通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课程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2.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是另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拓展训练的训练

方法和手段能够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丰富大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因此,有必要将拓展训练课程以必修课的方式引入到体育专业院校或者是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中,让拓展训练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的训练课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确定拓展训练的地位,还能够为学生的竞技活动或者是执教行为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另外,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坚韧意志的训练方法,在企业培训和企业文化宣传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拓展培训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因此将拓展训练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课程之一,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多提供一条道路。

3.运用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在大学

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目前我国高校的运动会项目设置基本上都是沿用了大型竞技体育运动会的方式,从项目设置到运动员选拔等,参与运动会的都是一些在各个项目上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作为观众参与到运动会中,学校运动会的根本目的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很多学生对参加运动会热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拓展训练作为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在运动会当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是通过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势,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满足新时期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等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另外,以课余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还能够改变学生对运动会和体育活动只关注体能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努力拼搏

才是我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这不仅能够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拓展训练是一种注重参与、注重精神体验的训练项目,将拓展训练运用到大学体育教育中,不仅能够扩展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科学探究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育的结合方式,通过必修课、课余运动会等多种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引入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杰。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2]黄维轩。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

教育中的发展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3]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4]王文平。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5)。

[5]田晓丽。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趋势解析[J].武魂,2013,(10)。

第五篇:教育学考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心理教育--教育心理

孔子:

孔子很重视品德的培养,把品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认为品德是根本的,甚至认为品德好,其他方面也就会好。他还建立德行科,对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和训练。根据孔子的一些言论并结合其知与行的哲学观点来看,可以把品德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阶段),即品德的认识环节、品德的情感环节、品德的意志环节、品德的实践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密切联系的。在培养品德方面,孔子实际上已涉及到这么一些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以身作则、改过迁善、表扬批评、主观努力等。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孟子:

孟子同孔子一样,其教育心理思想也是颇为丰富的。首先,他肯定不仅是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个别差异,甚至宇宙的万事万物也存在个别差异。如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正是在此种认识的基础上,孟子考察了因材施教的方法问题。

关于德育心理思想,孟子提倡仁义,并对这两个道德概念作了考察。他也注意到了道德教育中的情欲与志意问题,特别强调“养吾浩然之气”。更值得重视的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尽心知性、扩而充之、求其放心、反求诸己、知耻改过、自我锻炼等等,其中有些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孟子在肯定“自求自得”的前提下,也积极地主张向外物去求取知识、获得智力。正因为如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原则和方法,加深造自得、打下基础、渐进有恒、积极思维、专心致志、博约结合等等,很值得我们注意。

孟子的教师心理思想相当贫乏,与此直接有关的仅有两条资料。庄子;

在学习心理方面,庄子提出了“知有所困”,以及用已知“养其所不知”的思想。他又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天涯,殆已!”这涉及到了知识无限与生命有限的矛盾。在智能方面,庄子通过庖丁解牛和痀偻承蜩等事例,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动作技能的形成同练习的关系,以及技能的运用同注意、心智的关系。在差异心理方面,庄子指出“人有人疵,事有四患”,并据此而归纳出十二种人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征。他还首次提出用“九征”的方法来鉴别人的才性,对后世影响颇深。

荀子:

苟子对学习心理作了很好的分析研究。他认为学习的意义很大,即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均长才能、养成品德,也就是使人作到“知明而行无过”。他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也就是感知、思维和运用。在学习方法上,他提出的“积”、“锲”、“壹”“精“思”“行”等,有颇大的现实意义。

在德育心理方面,荀于对“君子”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所作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很强调环境、教育在培养道德行为中的重大作用,因而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一定价值的德育方法,如“治养”、诱导、自察、自省、言行一致等等。

在差异心理方面,荀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心理差异作了分;他根据勇的种种表现,把勇划分为三种或四种。他的所谓“通士”、“公士”、“直士”、“悫士”、“小人”云云,可以说是划分的几种不同的性格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教师心理方面,荀子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他师法并提,认为“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他甚至认为师比礼还重要。他对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提出了四条,即“尊严而惮”,要有尊严威望,受人敬重;“耆艾而信”,要有丰富经验,崇高信仰;“不陵不犯”,要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知微而论”,要洞察细微,善于发挥。这四条也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韩非:

韩非的教育心理思想很不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教歌为例,强调教者首先必须掌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水平。

(二)以学驾驭车马为例,指出学习过程中应该集中注意力,才能协调动作。

(三)以教子为例,说明惩罚产生的恐惧心理,较“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更为有效。

(四)以西门豹佩皮带等为例,论述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意义。

(五)以迷路者为例,认为“问知而听能”是一个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礼记》:

在德育心理思想方面,《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德育三大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程序。格物、致知包含有道德认识过程的意义;诚意、正心、修身是通过自我教育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自己高尚的品德付诸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庸》提出了“慎独”、无过与不及的自我修养原则和方法。

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中庸》归纳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五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记》则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强调学习要循序渐进,要善于“比物丑类”和重视劳逸结合。

在教师心理思想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博喻”,即善于对学生启发诱导,善于掌握提问和答疑的技巧,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吕氏春秋》:

在教育心理思想方面,作者强调环境、教育对人性发展的影响,认为不可能有生而知之的人,明确指出“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造就优秀人才,除了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外,还必须“疾学”和“师达”。作者还初步认识到师生间的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心理方面主张尊师好学,精而熟之,取长补短,学贤问智,专心致志,不徙不止。

《淮南子》:

《淮南子》很重视人性与教育,认为大多数人(甚至也包括帝王)都是需要学习的,对大多数人本性的涤荡和教化持乐观的态度。提出要“因性养性”或“因性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性发展的内部规律,表明人性的培养不是简单地由外因决定的。它也不否定外部条件的重要性,因此在考察品德教育问题时,提出了“正风俗,重教化”的主张。它更重视教育本身的榜样作用,强调“身教”的威力,特别是教育者的“至诚”精神对被教育者的影响。在品德修养上强调要“巡小慎微”,这不是叫人作事时要束手束脚,胆小谨慎,而是强调不可忽视小节,因为小不防终成大锅。在人性修养方面,作者们看到了“积”的规律,即认为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日形成,而是天长日久逐渐积累成的,因此要求人们懂得“积羽沉舟,群经折轴”的道理。而对于怎样防患于未然,怎样对待自己的过错,怎样对待世俗的议论等问题,它都作了较好的论述。

《淮南子》对学习心理也作了比较有价值的探讨。它不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人性,培养品德,还肯定可以发展智能。因而相应地提出了“务学习”的主张,并专门写了《修条》篇。在学习方法方面,它所提出的专精、练习、好问、勤治、乐学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魏晋玄学家:

玄学家对于教育心理论述不多,但涉及到学习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教师心理诸方面。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认为学习有益于增进智能、形成性格,反对人云亦云、人学亦学以及厌倦的学习态度,但也注重“不知而中”的神秘方法。在差异心理思想方同,指出人的心理与形体一样存在着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德育心理思想方面,主张通过所谓“道”和“无”来保持人的先天的道往品质,尽“德”之用。在教师心理思想方面,认为教师有“强梁”与“非强梁”两种教育风格,主张采取“非强梁”的风格,顺乎学生的本性进行教育。

程颢、程颐:

二程的教育心理思想主要有:提倡幼教幼习,认为婴儿除“饮乳”等本能之外,“其他皆诱之也”。主张要教以“格言至伦”,使其盈耳充腹,则不至被邪言所惑。提出教师要精于义理,“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由近及远,应有趣味性。在学习心理方面,指出学习者应知自己的不足,不应为了名利;学习里专心致志、有勇才能前进;要有自信、自求、“卓然之独见”,不应人云亦云;强调要通过深思以求自得,并能“见乎行”。

朱熹:

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是其整个心理思想体系中最为丰富、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关于学习心理,他分析了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的过程乃是“积累”和“贯通”相结合的过程。还提出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学习原则与方法。关于德育心理,他的主要观点是有德无才,不能为用;过而能改,复手无过;诗歌养性,荡涤邪秽,改善辅仁,德业回进;慎独愧耻,所系甚大等。关于差异心理,他主张对于狂、狷等不同类型的人要“因其志节,激后我抑”,并明确提出了“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的命题。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由来。关于教师心理,他继承孟子“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思想,赋予教师崇高的责任,并提出了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富有心理学意义的教学方法。

陆九渊:

陆九渊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教育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在德育心理方面,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提出了自省、改过、自知之明等品德修养的方法。在学习心理方面,则总结出立志、切磨、疑思辨、虚心涵泳、先易后难等学习原和方法。但是,他所提倡的学习,指的是“正学”--读圣贤书,其目的是为了去外物之蔽,明“本心”之“理”。

吴澄:

吴澄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注意到了教育的关键期,指出“教之当于可以受教之时。”他肯定择师的重要,并对教提出了心理上的要求:“开导其志而不尽言,使人思而绎之,而继续其志。”“激励其志,使之自能。”他更提出了一套读书法,强调“必究竟其理而有实悟,非徒诵习文句而已。必敦谨其行而有实践,非徒出人口耳而已。”要求“进之以浙,待之以久”,并且“就身上实学”。他还继承孔子乐学的思想,认为“知之必好,好之必乐”,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陈献章:

陈献章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习端而俗正,教立而风行”,“人之贤否存乎教”。主张为学务求“自得”,认为“学无难易,在人自觉”。重视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读书不应“徒诵其言而忘味。”强调为学要“循次而进”,并持之以恒,“不可一日而不修焉”。

王守仁:

王守仁的德育心理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致良知”的思想中。在他看来,“良知”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认识的本体,同时还是道德的本体。“致良知”既是认识的途径,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但“良知”一词并非王守仁所首创,而是孟子“良知”的直接继承和发挥。其次,在“致良知”思想的基础上,他对粮有心理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他非常重视德育,认为“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他把德育过程明确地规定为“开其知觉”、“调理性增”、‘发其志意”和“导之习礼”等四个环节,这与今之所谓知、情、意、行相当。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他很重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还特别强调规章制度、礼仪、诗歌、音乐等在德育中的作用。

陈确:

陈确主张对此重要严教,不护短,才能“日过于德”;否则,必将“长傲养恶而不肖以终其身”。德育心理方面,强调改过,能“改之又改,即是圣贤功夫”。学习心理方面,提出要先立志,要志于道,并立定主意“必为圣人”,指出“天下之理无穷,一人之心有限”,因此,学要虚心、切问,不可“傲然自信”,提倡学要养病于辨别是非、真伪,有所创新,一味模仿必将“格于古而巴之才性不出”,强调学里和家庭日用相结合,“不能身体力行,便是不曾读书”。当然,陈确所主张的学、行,是以领会和躬行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

王夫之:

王夫之首先把人性与教育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教者皆性,性必有教”,表达了一种把学习视为人的潜能开发的思想。他还区别了学与教的不同,但认为学与习则不可分为两事。他着重论述了学习心理过程,把学习分为“学”(博学、审问、笃行)与“思”(慎思、明辨),并强调学思并进、学必兼行。他还认为学习的五个环节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对于具体的人、事而言,哪一个环节薄弱,这一个环节就成为主要环节、他也说明了学习的意义,涉及了一些关于练习的思想。他还专门论述了学习的一些心理条件,如正心、立志、无意、持疑等。

颜元、李塨:

颜李继承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的恶乃是后无环境与教育的引蔽习染所致。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并且提倡导期教育,如说“乃自童龆,即身心、道艺一致如功”,“人莫患于自幼不从师”。也特别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主张学习必须接触实际,反对程朱的静坐、死读书。提出了学必习行,学必勤奋,学贵立志,学贵有恒,学贵专一等观点。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如说“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颜李也很重视德育、美育的作用,指出诗歌可以“激发善念”,礼乐可以“固人身心,化人性情”。

下载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拓展训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拓展训练与团队思想

    拓展训练与团队思想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1、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地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文化达标拓展训练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达标拓展训练 第1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达标训练 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A、锡 B、铜 C、金 D、铅 2、我们的祖......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思想报告书

    素拓班三期活动思想报告书 “成功是必然的,它只是个人能力的一种展示,挫折与尝试才是一种动力,才是一种教育。”经过了这几天的努力与今晚的演讲比赛,这是一句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思想报告书

    素拓班三期活动思想报告书“成功是必然的,它只是个人能力的一种展示,挫折与尝试才是一种动力,才是一种教育。”经过了这几天的努力与今晚的演讲比赛,这是一句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摘要]中国传统的福利思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天子的“德政”和民间的“宗法”制度是传福利制度的两大基础。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建设史作业班级:城市规划08-1 学号:20080871 姓名:殷海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切以为统治者加强统治服务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城市......

    [中学教育]拓展训练教案(★)

    拓展训练教案 一、教学对象及分析:各类技校新生 技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6-20岁左右,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同时,技校学生需要为将来的工作掌握各种......

    拓展训练

    增强凝聚力 实现新跨越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当今最流行的团体活动,又被赋予 “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等深层次的内涵。之前就早有耳闻,但总是以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