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20:1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第一篇: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安徽省临近浙江江苏等民营经济先进省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规模逐渐扩大,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已达17.4万户,注册个体工商户114.25万户。2008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95.8亿元,占全省GDP的56.3%。同时,民营经济已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税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约3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期中70%以上岗位由民营经济提供。

二、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经验

1.解放思想,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

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开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新局面。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关键来抓,在放手发展中实现提高,在促进提高中加快发展。以鼓励创业为突破口,放宽创业领域,完善创业机制,营造民间创业与外来投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以促进提高为着力点,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组织制度现代化、生产布局集群化,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民营企业权益保护状况、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公共服务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2.放宽政策,全方位鼓励创业

放宽市场准入领域。按照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对民间资本开放的原则,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承诺的开放进程,制定民间投资指导目录,加快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领域。重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拓宽快速创业通道。清理并减少前置审批项目。

全方位鼓励创业。加大动员和鼓励的力度,调动新的创业资源,启动新的创业高潮。

鼓励外来投资创业。在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内,对外来投资者来皖创办民营企业,由各市、县按照“突出发展重点,加大鼓励力度,优先促进引进,兼顾内外公平”的原则,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有、集体企业转制创业。

鼓励离岗创业,鼓励下岗创业。

3.、强化引导和扶持,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促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抓好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训。

4.贯彻公平竞争原则,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依法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安徽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开发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促进高素质人才进入民营企业,改进对民营企业的土地供应。改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推进政府各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公务员为纳税人服务的教育,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三、安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准入方面的所有制歧视仍在继续。近几年,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安徽省制定了若干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经营领域,但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及现有政策的可操作性影响,目前民营经济在许多领域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包括水、电、气及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行业,金融保险、教育卫生等新型服务业和汽车等大型制造业。特别是有些已经对外资开放或即将开放的领域,仍对民营企业进入重重设卡,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积极性。

二是发展资金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任然很大。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普遍难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方式落后。近年来,安徽省民营企业虽然在体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看,仍然存在明显的弱点。除由国有中小企业转制而来的之外,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制,仍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价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就是目前全省4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不到0.5%,85%在百万元以下,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能力非常有限。

四是政策落实的力度尚需加强。1998年、2000年,安徽省先后两次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有的地区和部门贯彻落实不力,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如,有关政策规定凡安置城镇下岗职工60%以上的私营企业可以免征3年的所得税,但有关部门却照样征税;少数部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还比较严重。

五是创业范围不浓,投资意愿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受传统思想禁锢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崇尚竞争、鼓励创业、追求创业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小富即安,缺乏再创造与拼搏进取精神。

六是民营企业人才匮乏,中介服务体系之后。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结构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严重不足。目前,我省各地针对民营企业的中介服务方面还

存在很多为题。在人才信息、财务服务、资产评估、技术交易、企业诊断、管理咨询、业务培训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第二篇:福建省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福建省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消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障碍,使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过去更加宽松,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一、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民营企业发展快速

截至2011年底,全省实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2.27万户,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其中私营企业26.67万户,注册资本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6%、23.08%;个体工商户75.6万户、注册资本322.22亿元,分别增长16.21%、16.65%。2010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登记私营企业55047户、注册资本总额2328.69亿元,分别增长38.98%、99.16%;个体工商户189717户、注册资本97.40亿元,分别增长8.54%、24.88%。

2、民营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2011年全省新增注册商标4.3万件、驰名商标51件、著名商标426件。现有注册商标20.5万件,居全国第五位;驰名商标158件,居全国第五位;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56件,居全国第三位;地理标志商标74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地理标志驰名商标12件,居全国第一位。

3、民营企业成为闽台合作的主体

2011年6月29日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由功能性向制度性合作。有助于建立双向化、形态多元化、产业链合作化的新模式。为闽台区域经济整合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福建企业加快入台投资步伐。民营新大陆集团成为第一家入台投资的大陆企业,民营财茂集团成为投资台湾最大有企业。2010年全省共有18家企业向商务部申请赴台投资(已获商务部核准12家),协定投资金额1.746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9515万美元。

4、民营企业对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私营企业缴纳营业税359728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95045万元,比增分别为35.57%、45.61%,个体工商户缴纳营业税146437万元,同比增长21%。民营企业缴纳税收收入占同期税收收入60%以上。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在增加地方税收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经济社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民营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640亿元,占全省GDP的66.5%;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8.1%;民营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6%;民营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60%以上。“对福建来说,民营经济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闽商已成为福建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福建省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1、人才匮乏和工人短缺并存

福建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端人才出

于现实的考虑不太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高端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留不住,尤其是掌握节能环保知识、理念和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瓶颈。而普通工人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也造成全省各地民营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在服装鞋帽、纺织针织、电子装配、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现象更为普遍,有些企业甚至只能根据现有工人的数量决定开工的时间和接受订单的数量。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福建民营企业在以前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所依靠的并不是技术优势,而是成本和价格优势,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更新换代速度偏慢,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没有研发机构,创新体制不完善,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围绕现有主业,寻求新发展、新突破点上缺乏长远规划;在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时,民营企业家存在认识不足、长远谋划能力不强等弱点。

3、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始终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是政府对产业投资和经济过热的控制,二是金融机构的对民营企业贷款存有疑虑,三是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四是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造成民营经济寻保难。

4、服务环境有待改善。

(1)政府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服务措施实用性、针对性不强。(2)政府角色没有真正转变,服务意识较差,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罚代管。(3)行政执法素质低、执法混乱,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或压制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积极性。(4)行政审批名目过多,手续过繁,效率过低,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5、政策环境不够宽松。

(1)政策的公平性问题。“重外商、轻内商”,“重国企、轻民企”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2)政策的配套问题。这几年,国家出台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多,但没有几个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使好的政策处于无法操作的尴尬境地。(3)政策的落实问题。由于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观念转变不够,或者出于地方、部门利益保护等原因,政策出台后落实不到位。(4)过时政策的清理问题。新的政策出台后,过时政策不清理就会出现新旧政策相互“打架”,执行政策部门无所适从,最终影响新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福建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持。福建全面贯彻国务院先后出台的两个“36条”,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去年,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29条意见、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10条政策、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两个6条办法和扶持小微企业的12条措施。今年春节期间,省政府还专门研究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7条意见,着力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融资、用地、用工、用电、营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是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福建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公务人员切实摒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家发出源自内心的笑。

(三)是培育良好的产业环境。福建正全力以赴抓龙头、铸链条,培育十大新增长区域,加快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筑大基地、塑造大品牌,加快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配套支撑。

(四)是创造良好的生活依托。福建将努力搞好城乡建设,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员工公寓,着力在社保、就医、就学等方面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营造能留住人的环境。

四、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未来展望

福建省长苏树林表示:““福建的各级党委政府将永远做闽商的后盾,我们要全力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乐园,打造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生态特区,把民营经济的品牌擦得更亮。希望大家更多地把家乡纳入事业拓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利用福建的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新一轮创业。”

资料来源:福建国税之窗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工商联

中华工商时报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调研

按照教学工作安排,我于5月中旬对我县部分重点个体私营企业就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政策环境放宽。自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各个方面调动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二是部门为企业办事的效率提高。通过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县直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特别是县政协、县纪委、县中小企业局对县直部门调查评议后,21个职能部门制定了“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立县”的承诺及工作措施,从服务态度,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措施,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普遍反映以前跑多次办不了的事情(如工商手续等),现在只要跑一次,很快就能办下来。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更完善,服务措施更具体、更到位。县里为私营企业担保商会注入200万元周转金,使担保商会为12家私营企业担保贷款440万元,不仅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而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在资金市场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另外“三个一”挂包责任制的落实,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挂包,企业在项目立项,争取资金等热点、难点问题上,县大班子及挂包部门为企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四是“三乱”现象减少,企业普遍认为自去年以来,各种收费明显减少,特别是摊派的定报纸费减少50%以上,企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了。五是企业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各镇经委都成立了招商办,充实了各镇经贸委人员,这样就有更多的力量和精力深入企业为企业服务。

2、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环境的改善,必然带来企业的大发展,调查发现自2003年至今,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调查的20家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30%以上。二是新上项目数量多,投资额大,发展快。2003年全县民营企业新开工项目138个,完成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过千万元的75个,过亿元项目的21个,均比历年有大幅度增长。三是市场销售形式看好。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产品产销量均在90%以上,6家企业产品供不应求,设备利用率95%以上的16家,80—95%的4家。可以看出,企业的产销形式不错。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从客观方面讲:一是目前的土地政策,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由于土地手续办不下来,不得不放弃;二是资金紧张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担保难始终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的事情。三是人才少,职工素质低也是影响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业规模上去了,但面临着一方面人才引不进来,专业人才不愿到民营企业,甚至大学毕业生不愿来;另一方面现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业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质量差,竞争力低。四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势力小,有些该办的事情无力办到,如某化工设备厂需办生产许可证,但各种费用得上百万,企业无力支付严重影响产品销售。

从人为方面讲,一是“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企业反映比较多的是河道工程管理费、残疾人保障基金、税收代办费、企业年检费用、质检技术服务费及补农基金等。以上这些费用企业不知道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收费的标准是多少。很多收费项目有是只收费不服务,有的是收费多少由收费人员口头决定,可高可低没有标准,还有的收费如补农基金,财政部门拿着文件到企业收取,而地税局不予列支,使企业无法下帐。化工企业的年检,工商部门让企业必须拿出具有市安全评议中心的安全评议报告,可拿到安全评议报告首先要制订可行性报告;其次按可行性报告搞设计,然后才能拿到安全评议报告,这些都要企业出钱,安全部门制订和设计,一个利润100多万元的企业,仅此一项就要拿出10多万元,否则不予年检。二是个别部门执法素质低,到企业不是本着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而是找毛病罚款,罚款后不管问题解决与否一罚了之。三是电价偏高,企业反映淄博高技术开发区企业用电0.42元/千瓦时,而我县企业用电为0.54元/千万时,使我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用电大户,成本大幅度提高,很难于其他地区企业进行竞争。

三、几点建议

1、利用盘活闲置资产或租赁经营解决企业用地问题。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上项目,上规模难度非常大,而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或租赁土地(除耕地)则是解决用地问题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减少办公场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快发展壮大信用担保商会,建议县里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注入信用担保基金,扩大贷款规模,逐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3、建议县里出台政策规定,凡到企业收费部门,必须经过县政府批准,并出具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让企业明白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该收多少。

4、建设督促电力部门按全市统一价格收取电费,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五篇: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李远莉

一、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简要历程

民营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生力军和建设和谐深圳的重要群体。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恢复发展时期(1979年至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明确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营经济尚未定位,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处于艰难的摸索时期。这个时期的民营经济起点低,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全市只有6户个体工商户,年营业额不足3万元。1979年以后,深圳按照“先繁荣后规矩,先活跃后有序”的思路,在允许和支持本地居民发展个体经济的同时,大胆实行“打开城门,积极引进”的方针,允许邻县、外省的个体户进入特区经营。到1985年底,全市个体户发展到2118户,其中一部分个体工商户无论在经营规模还是在雇工人数等方面,实际上都已突破个体经济的界限,开始向民营企业转变。

2.稳定发展时期(1987年至1991年)。随着国家1987年《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增加的私营经济条款,以及深圳市政府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与优惠条件,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来特区创办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第一阶段积累了相当资金的个体工商户也正式注册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至1991年底,全市民(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024户,总注册资金近15000万元。

3.快速扩张阶段(1992年至2001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和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宪法修正案,激励起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从1999年3月下旬开始,深圳出现了一股民营企业注册登记热潮,最高峰时每天诞生200多户。到2001年底,全市有民(私)营企业 54888 家,总注册资金816亿元,分别是1991年底的53.6倍和544倍。

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成长速度快、追求规模效应;投资经营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质量和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家族式管理模式日趋淡化;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崛起。

比亚迪公司1995年在深圳创建,公司已经涉足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从创业初期的二十多人,发展到二十万名员工,从外租厂房到拥有十一大工业园,已成为网络遍布全球的国际化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腾讯公司创立于1998年,如今发展成为服务4亿网民、全球市值名列第三位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2009年实现总收入124亿元,上缴税收15.5亿元。

4.转型提高阶段(2002年至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深圳民营经济全面进入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大幅提升竞争力的时期。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民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缩短战线,突出主业,注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经理人阶层开始兴起;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成为现实;民营高科技风险投资逐步形成;民营经济独特的企业文化趋于成熟。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成长速度快、上市公司多、创新能力强、领军企业多、社会贡献大等重要特点。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开始积极转型,越来越多地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经营。2010年,民营企业30.8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00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5%。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达到50.60亿元,比2009年提高了1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69849.32亿元,户均139.70亿元,比2009年增长47.48%,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

【福田区】双拐点: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人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

美国《福布斯》杂志2010年10月6日公布了“最有权势女性”榜单,米歇尔〃奥巴马荣膺榜首,1

人气歌手Lady Gaga也被列入前10。唯一上榜的中国女性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亚芳,位列90位。《福布斯》评价说,被称为“市场杀手”的孙亚芳将华为引领为通信制造业的国际化公司。

二、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对民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给予税收、贷款、进出口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使民营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

1.深圳民营经济的外向型程度比较高,国际化特征比较突出。深圳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信息优势及特区发达的金融、交通优势,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成为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生力量。尤其是随着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深圳民营企业自主参与国际贸易的力度日益加大,产品已打入40多个国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约有1/3的深圳民营企业开展和参与国际化经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民企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但是家具及其零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玩具等出口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研祥智能科技】陈志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大的特种计算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2003年10月10日,研祥智能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8285,是中国同行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研祥文化: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探索出双因素的员工激励系统,即员工关怀体系和员工激励体系。”两个体系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培训、员工活动、健康关怀、特别假期、个性化福利等六类,共计40项133小项的福利项目。在深圳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的展览厅里,陈列着一把榔头。虽然它看上去很不起眼,却总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这把榔头是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特意从德国带回来的。1998年,陈志列去德国参加一个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行业展览会,由于要布臵会场,他到当地的商店买榔头。负责导购的德国姑娘问:“先生,您要质量好的,还是要质量一般的?”“我当然要质量最好的。”没想到这个德国姑娘告诉他:“您要是买最好的,那就买德国产的,进口的虽然便宜但是质量都不太好。”

2.深圳民营经济建立了一系列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运作机制,具有较高的资源配臵效率。这包括产权清晰、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自我约束的监督机制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等等。深圳民营经济通过独特的机制优势全面提升竞争优势,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特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深圳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经营形式日趋多样化。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逐步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等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发展迅速。近几年,民营企业占全市批发商业企业的80%以上,占零售企业和饮食企业的90%以上,工业生产型的民营企业快速增长,每年的工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0%。

4.深圳民营经济在高科技领域发展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主体力量。

1999年2月,市政府修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新“22条”),对包括民科企业在内的高新企业的注册、技术入股、税收、融资、贷款担保、资金扶持、入户、土地征用、购买微利房等方面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政策。

深圳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200家。涉足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生物工程和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涌现出华为、比亚迪、好易通、云海、万德莱、康美思、金蝶、金证、冠日、雄韬、科陆、奥维讯等一批产值超过亿元的优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光通信、高性能电池、高档无绳电话、软件等方面创立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名牌。民科企业中31%从事电脑软硬件,22%的从事电子行业;15%的从事通讯行业。深圳以自主创新名扬全国,而深圳自主创新的主力正是民营企业。2006年,深圳民营企业申请国内专利数量20520件,占深圳国内专利申请总数98%。在深圳的5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据了40席。

2007年8月27日,深圳市政府认定了5家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06家民营领军骨干企业。这111家企业去年户均销售收入超过22亿元。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规模较大、增长势头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品牌知名度较高、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和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等鲜明特点,已经成为深圳民营企业的领头羊。

深圳的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雁形阵群,华为、中兴、创维、比亚迪、新一佳这些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民企是

当之无愧的头雁,其他规模不一民营企业一路紧跟、尾随其后,形成了产业有衔接、市场有竞争的良好企业生态。目前,深圳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8个,民营企业占据了40席。截至2006年底,深圳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5个自主品牌,民营企业占3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自主品牌7个,民营企业有4个;超10亿元的自主品牌20多个,其中民营企业占8成以上。

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均拥有自主品牌产品,其中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分别有2家、14家和8 家,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有3家,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和“深圳知名品牌”称号的企业有20家,牵头制定现行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有28家,承担国内外标准组织专业秘书处与召集人的企业有1家。

【华为科技城】华为科技城大致分为四个主要片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功能服务区和自然生态休闲区。

5.深圳民营经济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渠道。深圳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挥机制灵活、产权清晰、技术先进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利用国外风险投资以及国外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加快自身的发展,引来了IDG、华登国际、亚太基金等诸多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民营风险投资机制的形成,进一步拓展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为民营经济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后劲。

6.深圳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营企业文化,催生了职业经理人阶层。深圳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以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为主体的企业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使民营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演变,在企业经营战略上实现了从片面追求产量与廉价竞争到注重品牌形象和质量信用的根本性转变。民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品味和凝聚力以及创新精神,造就了一批风险意识强、市场洞察力敏锐、敢于创新突破、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阶层。

优秀30: 朱保国:健康元吴海军:神舟电脑李锂:海普瑞药业徐航:迈瑞生物医疗

三、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顾宏伟主任:一是土地资源有限已逐渐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需要继续寻找适合深圳民营经济特点的新兴产业并给予重点发展;三是在新的发展时期,民营企业要在核心技术领域承担起自主创新“国家队”的角色。

1.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面仍存在对民营企业的事实歧视和限制。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仍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对民营企业在劳动用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出境等方面的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实到位。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还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扶持,科技人员创办企业门槛仍然偏高,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对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政策。

2.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政策仍然存在,一般垄断性的行业如金融、邮电、通讯、电力等目前仍禁止民营企业进入,在外贸等领域也对民营企业有不少限制。

3.融资瓶颈仍是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偏少,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仍未开通,银行信贷限制过多,这都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4.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作风和效率以及办事的制度化、透明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提高了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创业辅导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信息咨询中心等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偏少,功能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国内民营企业的各种主要问题,在深圳也依然存在。一是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偏小、名牌产品不多。二是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规范,还存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较差,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五是部分企业信用状况欠佳,信用程度不高。

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

一是大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加快清理和废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政策和法规条款,取消一切以所有制为界限的政策规定,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加快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民营投资的产业进入领域。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应允许民营投资进入。已经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对加入WTO以后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控股比例要求的行业,也应向民间资本开放,比如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等。对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都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的进入。

三是不断强化政府对民营投资的产业政策指导。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民营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降低民营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二是尽快出台指导民营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按照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等项目,对民营投资实施分类指导,以减少民营投资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要加快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发挥信用经济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二要不断完善社会融资体系。加快创业板的推出,使科技型民营企业能通过直接融资手段筹集资金;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实力较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上市;建立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发展基金以及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五是不断健全和完善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技术入股以及外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本联合,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实现由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伐。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加快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收缩国有经济范围,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应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使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互动推进,相得益彰。

七是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应降低民营企业进出口权的审批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消除所有制歧视,赋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支持民营企业拓展对外贸易;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向型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八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的行业管理。一是加强创业辅导服务中心建设,为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开业手续、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开发、人才培训、法律咨询、政策指导和国际合作等服务。二是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决策咨询、企业诊断、技术推广、质量管理等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信息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工商联、个协、私协、总商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依法保护力度。

九是加强民营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息网络,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构筑民营经济综合性商务信息平台。

2010年 8月5日上午,顾宏伟主任:我市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2010年9月7日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力争培育15家以上销售额超过100亿元、4家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民营企业,其中2—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把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群体,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市政府或出资设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年内力争35家民营中小企业在境内外挂牌上市;呼吁民企参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建设等。

下载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面临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城阳区行政学院 宋炳海目前,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挑战。在浙江......

    安徽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六大机制

    安徽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六大机制2013年09月30日14:38来源: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一是建立了政策激励机制。省委、省政府......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5篇

    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等......

    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五篇

    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起步水平不高,初始积累不足 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投资初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全......

    民营经济发展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

    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 【政策导向】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

    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纵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历尽曲折,真可谓好事多磨,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自主探求富国强民之路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和......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曹诗贵):6月17日至25日,宜都市委统战部组织40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富阳等地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学习活动。期间,听取了《浙江非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