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

时间:2019-05-13 20: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

第一篇: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

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统 现代化 保护与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保留和传承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然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我国至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发展祖国民族经济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1、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趋势

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移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来。”中国就加快了现代化进程,沿海城市的开放;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加强,其中经济全球化表现最为突出如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等。国际间通信、信息及传递,包括网络、电视、电影、电话的提供等,世界被形象的称为“地球村”。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时,传统的民族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代化趋势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创新是迎合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于吸收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来发展自己。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明成果,才能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才能与时代一起发展进步,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

2、现代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社会的转型、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使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者愁肠百结谈及这一现象,西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到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作为整体社会转型的一个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加速变迁。他们甚至认为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给民族传统文化将带来致命性冲击。如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庸俗化。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进城打工,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

尽管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影响,但我们不应只看到危害和弊端而排斥不接受现代化,不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科学,远离人类现代文明,保持古老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在大家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时,民族地区衣食住行自给自足的状态才称得上保持了“文化传统”,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将一个民族圈在一方土地内,冠之以“原生态”、“博物馆”、“活化石”的美名,去供人参观、拍照、摄影,从而使之脱离现代化进程,让这里的一切始终在原始落后的轨道上运行[2]。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创造性的弘扬、继承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挖掘、抢救、记录、整理、出版失传的和濒于失传的文物、文化典籍及民间艺术[2]。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努力保护和抢救民族传统文化。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8个。1955年毕节

地区成立了彝文翻译组,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彝文搜查、整理和翻译工作。1984年,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1985年,省人民政府成立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设办公室。

1986年,召开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工作会议,制定了全省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七五”规划。1996年,省民委召开全省民族古籍工作会议,提出“九五”计划期间全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并对机构、人才、经费、出版、发行、协作等方面的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经过20年的努力,全省搜查、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

100多种,共4000多万字,其中,民族工作者进行的“六山六水”调查,调查地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居住着我省90%以上的少数民族。使我省各民族的民族志资料基本齐备,并为我国的民族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对保护和传承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苗族的《苗族古歌》,有布依族的《布依古歌》,有侗族的《侗乡好事酒歌》,有彝族的《西南彝志》,有水族的《水书》,有仡佬族的《仡佬古歌》,有回族的《太平天国时期的黔西南白族起义史料》,有土家族的《土家族哭嫁歌》等。第二,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与错、先进与落后。优秀民族传统地继承和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而摒弃那些愚昧、落后的东西。贵州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无处不在,充满魅力的声乐和舞蹈感天动地,如苗族的古歌和芦笙舞表现出苗族人民淳朴、直爽、敢爱、敢恨。苗族独特的干栏式建筑突显苗族人民适应、改造环境的能力。毋庸讳言,贵州传统文化与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包含着与时代、与科学精神不相符、不相容的糟粕。如迷信,迷信是解放思想念,依靠自身,改变生活,创造幸福。

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2011年在贵阳隆重举行。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

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就赛事的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

第三,在创新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和利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2]。应当正确对待保护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发展的,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民族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并将逐步失去功能。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形式多样,如在传统文化的医药之众长,近年随着新科技的应用,开发研制了各类胶囊、口服液、贴剂等药品,咳嗽停糖浆、维C银翘片等遍销全国,大大提高了苗药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推广速度。所以只有在继承的同时不断创新,才能产生体现时代内容的新文化;只有赋予新生命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得以传播、弘扬和发展。第四,着力发展现代教育和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模式[3]。人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掌握了现代科技后,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相对滞后的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较困难。导致民族文化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第一,民族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由于化继承后继无人。第二,由于交流的加强,少数民族被汉化越来越快,如普通话的推广,民族语言的使用机会逐渐减少,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淡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

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政策的实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培养了大量的继承者和转播者。除次之外,设立技能大赛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也被推出,如贵州举办了“两赛一会”,即“多

深藏于民间的精美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绝技”。通过“两赛一会”,提升了贵州文化旅游商品的档次,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商品品牌,挖掘和培养了一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两赛一会”的带动下相关民族产业兴起,在青岩古镇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如“两赛一会”上获奖作品银秀石、苗族刺绣等大受游客青睐。民族文化传统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4、总结

如何对待民族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选择用开放还是抵制的心态去认识现代化给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利弊?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都同它以前的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有具体的继承关系。任何后来的社会存在都包含了对以往成果的继承。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判地、有选择的继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加强,现代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切合点来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同时也应该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各民族应该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同时,抓住契机发展自己,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篇:民族文化传统与动画表现形式

民族文化传统与动画表现形式

【摘 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而动画则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兴产业。所以说,动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动画的表现形式要符合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且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

动画艺术作为融电影、戏剧、美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新兴综合艺术,其艺术创作深深的打上了其他艺术的烙印,在它身上也能找到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子。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元素 动画创作 风格

目 录

前 言„„„„„„„„„„„„„„„„„„„„„ 1页

一、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在世界内传播文化的重要性„„„ 2页

(一)动画的定义„„„„„„„„„„„„„„„„„ 2页

1、动画的发展„„„„„„„„„„„„„„„„„„„ 2页(1)动画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22、动画的表现形式„„„„„„„„„„„„„„„„„ 3(1)视觉形式划分„„„„„„„„„„„„„„„„„ 3(2)叙事风格划分„„„„„„„„„„„„„„„„„ 3(3)传播途径划分„„„„„„„„„„„„„„„„„ 3(4)播放时间划分„„„„„„„„„„„„„„„„„ 4(5)体裁划分„„„„„„„„„„„„„„„„„„„ 4(6)艺术表现形式划分„„„„„„„„„„„„„„„

4二、各国在动画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运用„„„„„„„„„

(一)外国动画发展的足迹„„„„„„„„„„„„„ 4

1、美国动画的发展„„„„„„„„„„„„„„„„ 4(1)美国民族元素的体现„„„„„„„„„„„ 4

2、日本动画的发展„„„„„„„„„„„„„„„„ 5(1)日本民族元素的体现„„„„„„„„„„„ 5

三、中国动画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 5

(二)中国动画所面临的问题„„„„„„„„„„„„

(三)中国动画应如何应对民族元素流失的问题„„„„

1、有民族感的造型元素„„„„„„„„„„„„„„„

2、民族精神的体现„„„„„„„„„„„„„„„„„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页 4页 页 页 页 页 页 5 页

页 页 页 页

6 7 7

3、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术要结合„„„„„„„„„„„„ 7 页

四、动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 8 页 致 谢„„„„„„„„„„„„„„„„„„„„„„ 10 页 参考文献„„„„„„„„„„„„„„„„„„„„„„ 10 页

前 言

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或事物造成动的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的活动的影像。如今,动画艺术在世界各国都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而表现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各国追求的艺术目标。无论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还是兼收东西方文化的日本,亦或是博采众长、开放兼容的美国,都将民族文化元素灌注到动画作品中。民族性作为国际化的基石是我国动画片获得世界认可的关键。民族化动画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和全面的理解,动画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更是宣扬本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下来,才能创造出洋溢着强烈而独特的民族特点的优秀动画片,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高峰。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中,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是相当重视的,动画从很多地方都体现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该文主要通过对民族文化传统、动画的发展以及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传统与动画表现形式的关系的描述,说明了动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一、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在世界内传播文化的重要性

(一)动画的定义

“动画”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二战(1939-1945年)以前的日本,当时是指用线条描绘的漫画。后来,由于美国开始了运用绘画拍摄的“特殊电影”的制作,此后,又把运用线绘、木偶等形式拍摄制作的影片统称为“动画”。i

1、动画的发展

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最为时尚和普及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上溯到两三万年前的远古洞穴时代,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却仅仅百年。作为人类文明中最古老、最现代和最具幻想的艺术奇观,如今更是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它与人们社会生活、市场关系之密切,在各艺术门类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当今,动画片中的形象,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随着新的媒体、广告、商品等渠道,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和我们的家庭,甚至每时每刻就在我们身边。由于从它诞生到现在的飞速发展和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它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已变得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产生了观念的变化

(1)动画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影像所构成的时代,媒体的权力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作为一种集体观赏的艺术形式,动画对于它的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集体无意识”意味。通过动画,受众找到了一种共同“话语”,动画作为传播媒介而成为某种主导时代价值观的工具。动画绝不仅仅是消遣,它对当代社会造成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了动画主导的成长方式,由动画帮助他们形成价值判断,形成某种欢笑的权力空间。

在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与法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了法国动画电影节中,法国学生的作品水准远远高于中国学生的作品。这样人们不禁反思自己文化教育的缺陷,中国学生与法国学生最大的差别在于创造精神而非技术。这也是 通过动画艺术的交流而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动画的交流可以增进我们对自己 的认识。

在文化传统的历史涵养和全球文化多样性与兼容性的趋向中,世界文化产业风起云涌,不断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文化传播渠道逐渐多元化,文化生产方式逐渐全球化,文化消费价值观念逐渐消弭界限,这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勾勒出一条在理性中不断延长的时间坐标。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动画的表现形式

动画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动画发展的早期,动画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所以动画片的分类也相应的简单,但随着动画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画片的分类也越来越细。(1)视觉形式划分

按视觉形式可以将动画分为平面动画和立体动画,平面动画指的是二维动画,也就是每秒放映24张的动画,这些画都是手绘的,又分为传统手绘动画和电脑二维动画,电脑二维动画指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和卡通动画相类似的平面动画,如美国的《狮子王》和中国的《大闹天宫》等。立体动画就是3D,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也就是所谓的三维立体动画。(2)叙事风格划分

动画按照它的叙事风格可以划分为:文学性、戏剧性、纪实性和抽象性动画片四类。文学性动画片具有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性质,代表作品有《梦幻街少女》、《岁月的通话》等,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深厚的感情。戏剧性动画指的是按照传统戏剧结构讲故事,代表作有《白雪公主》和《埃及王子》等。纪实性动画片是指以真实事件为依据创造出来的动画,代表作有《萤火虫之墓》。抽象性动画更多的是对音乐的诠释,代表作有《梦想2000》.(3)传播途径划分

按传播途径分为电影、电视和实验动画三种。电影动画是指用动画的手段制作电影,代表作有《幽灵工作》等。电视动画相对于电影动画来说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相对宽松,成为目前产量最大的一种动画形式,代表作有《米老鼠与唐老鸭》。实验动画是指带有探索性的作品,代表作有《四季》。(4)播放时间划分

按播放时间分为动画长片和动画短片,动画长片通常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的动画,代表作有《宝莲灯》和《梁祝》等,动画短片是指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者更短时间的动画,代表作有《三个和尚》和《过山猴》等。(5)体裁划分

按体裁分为:系列动画片和单部动画片。系列动画多指电视动画,代表作《阿凡提》等,单部动画片是指一集或上下集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代表作有《神笔马良》等。(6)艺术表现形式划分

动画按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粘土、油画、水彩、国画、剪纸和木偶动画片,这些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二、各国在动画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运用

(一)外国动漫发展的足迹

动漫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论是欧洲的动漫还是美、日的动漫,从各自不同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来看,中国动漫的发展都在世界动漫发展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美国的动画发展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历史较短,美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由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人们.经过长期的磨合形成的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下形成的动画大多取向于未来幻想和喜剧幽默,甚至取材于其他国家的历史传说和故事。科技强大的美国,到了2O世纪末,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结合。

(1)美国民族元素的表现

美国的民族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的体现。美国人天生不爱被束缚,其乐观和崇尚自由的个性在影片中得以彰显,对于传统和权威的置疑和反叛也是美国动画影片精神特质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也反映了美国动画所具有的 后现代文化特征。《小马王》中的小马王,似乎就是美国精神的代表。他不屈服于强势,自信、坚定,敢于拼搏奋斗,乐于展现自己。另外,美国的动画片常以幽默的动作及语言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美国人天性幽默乐观的缘故。

2.日本的动画发展

东方日本民族是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善于吸收外来民族优秀文化,20世纪6O年代从我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中吸取了他们需要的营养,吸收艺术动画的长处而又强凋个性,追求开拓精神,更强调东方情调,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动漫甚至影响了整个日本民族,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1)日本民族元素的体现

日本人崇尚禅宗、重视儒道文化。而且大和民族深切的危机意识与奋斗意识也无一不反映在影视动画作品中,成为其独有的特色。看日本动画的代表——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就可见一斑。“《千与千寻》中的女孩千寻,在宫崎骏创作之初,她在剧中都还只是一个平凡不起眼的日本女孩,扎着一个马尾辫,普通的服饰衣着。她长相普通,也没有特别之处,但随着剧情的演进,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的世界中经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她终于在寻找‘回归’的途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困境中学会了生存,并且变得独立、坚强、勇敢,成为人性美的浓缩。其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日本人所崇尚的拼搏精神及追求的价值观。

三.中国动画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动画的发展

动画得到长足的发展是在文化创意日益繁荣发展的年代,动画现在很多国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之一。随着动画的不断发展动画产业也随着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动画业是一个资金、科技、知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具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特点,包括:消费人群广、广阔的市场、成本高、国际化等特点。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企业。我国的动漫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二十世纪2O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当时我国的动画是建立在我 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纵观中国动漫的发展,可以发现中国动漫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其他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几乎是并驾齐驱,并且在艺术性和内容方面都高于当时的日本和美国,日本的很多的早期的动画都深受中国动画事业的影响。中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是在90年代,比如现在我国市场上播放的动画片大多都是日本和美国的。20世纪中国的万氏兄弟便开始了动画的制作与研究,《大闹天宫》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人画合演的动画,是万氏兄弟创作的,《骆驼献舞》上映于1936年,是中国的第一部有声动画。《铁扇公主》是学习美国的动画制作出来的第一部大型动画,它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小人国》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作品,标志着中国的动画水平在当时是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动画片《大闹画室》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行,仅比迪斯尼的《汽船威利号》推出晚两年,已拥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中国漫画的发源则更加久远,可追溯到1911年前后,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到今天也已拥有百余年的历史。

(二)中国动画现所面临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优秀动画的大量引入,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外动画的影响下生产了不少迎合市场的商业动画片,就其题材和创作手法来说,充斥着大量的模仿甚至抄袭的痕迹,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民族的特色。而我们如何将自己民族的精神特征运用在影视动画的创作中,是一个不可忽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中国动画应如何应对民族元素流失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动画曾经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诞生了一系列的优秀动画片。如今,要找回这些逝去的光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动画之路,还是应该从民族元素入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土壤而孤立存在,动画也是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元素的融入可以涉及动画创作的各个方面:剧本、角色、场景、音乐等。

1、有民族感的造型元素

我国动画片发展之初也曾经受到国外影片的影响,如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中,“孙悟空”的造型就有“米老鼠”的痕迹,片中大量的运动规律也受到美国迪斯尼的影响。ii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要有好的角色造型才能充分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好的角色造型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更应在设计时全方位地考虑到故事背景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民族特征。如我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在角色造型设计上就非常考究,它吸取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中人物的装饰,这种夸张的服饰和脸谱的造型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它为影片带来的生动性毫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的迪斯尼动画片。

2、民族精神的体现

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者作为实在的个人或群体,成长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中,其创作习性、个性不免受到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精神的熏陶,并映射于作品之中。作为受众,自然也比较能够接受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作品。所以,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体系、民族审美习惯、民族道德伦理等。

中国人受儒家、道家、佛家哲学影响比较深厚,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大闹天宫》就体现了很鲜明的儒家“中和”观——孙悟空可谓是受尽磨难,但创作者在结尾还是让他大闹天宫,好好的反叛了一把,让观众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种对悲剧的中和符合中国人和谐为贵的儒家思想,“哀而不伤”的创作也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而在水墨动画《牧笛》中,我们又可以在浅淡的叙事与轻柔的节奏中找到道家文化“简洁、恬淡”的意境之美——甚至所有的水墨动画片,另如《小蝌蚪找妈妈》,都可以感受道家的“无为、虚无”的思想。

3、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术要结合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烙印,在当今风格迥异、形式各样的动画中,具有强大感染力和传播力的无疑都是一些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停留在过去,对艺术的欣赏层面已融入了浓厚 的时代气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与精神震撼。在我们呼唤本土文化,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可忽视科学技术在创作中的应用。民族元素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才能生产出有较高艺术品位和观赏性的作品。

中国的民族文化指的是中国的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和为后代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物质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以及生产工具等,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动画属于艺术,体现了精神文化。民族文化传统属于意识形态,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文化是指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社会主义民族形式的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我们要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科学的认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使民族文化的命脉得到延续。

《桃花源记》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最早的“电影”,曾经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愉悦和享受。如今,这种纯传统的表现形态已经不可能再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它的吸引力已经相当有限,《桃花源记》大胆地将这种传统的“影子戏”风格引入了创作中。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手绘还是电脑、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从创作的角度看,技术手法充当的依然是工具的角色,灵活运用技术能够更好地为艺术服务,而一味死板地强调传统, 未必就能将传统风格很好地表现好。所以在动画创作中,一定要坚持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四、动画的表现形式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

中国早期的动画,在造型的创新和场景的设计方面都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故事等。比如有《女娲补天》、《水鹿》、《雪孩子》等都属于民间故事。动画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大部分动画造型的设计都借鉴了传统文化,由于中国这个大家庭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和本土艺术语言,动画也就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关系。动画在观点和取材上都凸显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度和广度,文化品格属于民族的“观念体系”,是对它的本性暴露,也是衡量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

动画在艺术形式方面,利用了民族的元素和传统的文化符号。动画借鉴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表现语言,剪纸属于艺术的一种,《米老鼠嫁女》就融合了剪纸的元素,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中国动画是将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形式与高科技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的动画有了长足的发展。

总之,动画的表现形式与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动画的很多要素,比如剪纸和泥塑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是民族特色的反映。中国的动画都是我们民族特色的表现,取材于我们民间的一些古老文化,使中国动画把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

致 谢

在信息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只有充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将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创新的演绎方法与巧妙的动画表现技巧相结合。在动画创作中用平等的心态,汲取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为我所用。不断摸索创造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动画设计的新方式,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不忘展示现代意识;在凸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忘艺术上的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要表达的内容或糅合或对比,结合时代特色,精心创作出全新的角色与故事。只有在继承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者的高度统一,用传统文化创造潮流。保有经典,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发观众的兴趣,使文化、商业双丰收。只有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包含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动画片,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齐骥 《动画文化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2.刘小林 钱博弘《动画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 3.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7-1 4.周鲒 《动画电影分析》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9-1 5.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8-1

刘小林 钱博弘《动画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8-1

第三篇: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民间艺术走进课堂

“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走进丹寨县兴仁小学

为传承苗族文明,培育苗族栋梁,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认识本民族、家乡悠久的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经兴仁小学校务班子决议:决定开展“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活动,聘请民间艺术家赵世林为本次活动的指导教师。

4月18日,兴仁小学“苗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启动会在会议室召开。学校行政班子和部分教师出席了会议。会上,潘大全副校长首先代表班子成员阐明了此项活动的目的;接着民间艺术家赵世林就培训的内容作了介绍;会议决定从4月19日开始先在三年级开展苗歌培训;在四、五年级挑选24名学生学习苗族锦鸡舞和芒筒舞;在每天大课间时间对全校师生开展锦鸡操培训;在教师队伍中组建一支芦笙队。

相信我校此次活动的开展能营造出热烈、欢快、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让锦鸡之舞在孩子心中成长,民族歌声悦耳的旋律荡漾在学校的上空,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朴素情感。

第四篇: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

今年寒假,我终于完整的阅读了由王询所著的《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这一书。很早以前就已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这次读过后,我对这经典之作可谓感悟颇深,它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课知识,而且让我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

《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此书以跨学科的视野考察了文化传统对经济组织形式的影响,特别是人际关系以及两种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市场交易及企业组织的组建过程、内部关系、组织规模结构的影响。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市场交易和企业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分析了人际关系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的作用;比较了东西方以及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人际关系模式;深入探讨了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东西方市场形成和企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间形成的组织形式上的一些重要差异,并从经济效率的角度作出了评价;最后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企业、市场与政府关系上的差异。、、《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这本书有十三部分构成,着重描述了人际关系以及两种不同人际关系模式对市场交易及企业组织的组建过程、内部关系、组织规模结构的影响。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文化

院:

名:

号:

业:

级: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黄家帅

110900915

微电子系 09电子二班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他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经历了数千年的刻画、浸染。其起源有着各种各样的美丽神话传说,其丰富的文化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和文化动力。基于这些功能和时代意义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在接下来的篇幅里面,我将细致详细的讨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和各种习俗。

关键字: 文化

传统节日

神话传说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

交通在不断的便利,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然而现代人对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的了解却越来越淡。接下来,让我们重温一下传统节日所蕴含着的优秀文化吧!

春节[1] 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从腊月24开始,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到了除夕之夜,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大年三十,亲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然后辞旧岁迎新春互相勉励,祝贺来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们的祖先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的时候便用他们劳动所得物去祭拜神灵和祖先,感谢神灵的庇佑并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有关春节的由来,有如下几个:1,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叫做“年日”,每逢这一天2[2],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以她特有的文化内涵一直是我们国家最重视的一个节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节日,很多国外的人也加入到了春节的庆典之中。春节,已经成为我们对外宣传传统文化乃至中国的重要名片。

清明节 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也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又称“踏青节”、“清明节”、“植枝节”。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主要是历史人物介子推的事迹。[3]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在烧焦的柳树上大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至于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端午节 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吃粽子来表示庆祝。端午节有很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解粽节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别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别名之最。端午节在有很多精彩的活动: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吃粽子端午节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佩戴香囊 端 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由于篇幅所限及我本身水平有限,仅列举以上三个节日!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作用

一、对经济的影响

传统节日的设立不仅仅寄托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还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一种渴求。人们利用节日进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能忽视的是,在现代传统节日无论在过节的形式上,还是表现的内容上都是不经济的,带来很大的无谓损失。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里离不开相互赠送月饼,这样就会带来月饼消费过剩。我们知道,月饼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准确地说它是中秋节里衍生的特殊礼品,它与日常消费的面食制品有别,再加上受到保质期的限制,其有效的消费时间也就在过节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消费也仅仅在中秋节里的两三天里。所以,每年中秋节过后,月饼的价格不仅会一落千丈,往往到最后无论价格多低,也无人问津。[4]

二、对海峡两岸祖国统一的影响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对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华人的凝聚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的各种积极价值,并创造性的发挥,可以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基础。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融入历代人的日常生活,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也促进着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拥有共同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拥有这些文化传统, 共同受到这些节日的哺育、熏染和精神陶冶。传统节日对海峡两岸祖国统一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传统节日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和谐社会的建立,除了物质层面的公平、公正,政令畅通、上下同心以外,精神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要。精神文化心理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要调动人民的精神力量,就不能忽视我们几千年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特别是传统节日文化。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现实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依赖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通过有效手段,消除不和谐因素,营造和谐的氛围。传统节日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千年历史,经过不断的淘炼,传统节日中累积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大节都蕴含着和谐、团圆的主题精神,这种“和为贵”的文化内涵不仅在汉民族受到热烈的欢迎,还超越了地区,超越了社会阶层,成为覆盖全国的节日,甚至影响到东亚,乃至西方的国家。“民俗文化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下层文化和地方知识,而是全社会的公民素质、民族意识、价值观念、政府公共管理政策、多元文化选择和大学教育的构成元素,是先进的人文文化”[12] 节日文化是人们最能直接感知、最易于产生文化能量的文化传统,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阶层物质、精神、伦理与审美的共同需要, 它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谭春虹 《中华文化常识》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年5月 【2】http:// 【3】乔继堂《细说中国节》2005年

【4】http://news.qq.com/a/20080917/000147.htm 【5】赵东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 2002年

下载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

    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得的“体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精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 江苏·金湖 林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执教王平原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 2. 学会写内容提要; 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课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唤醒他们的......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推荐5篇)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

    儒家文化传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传统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陈国志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儒家文化传统自占至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苹和洗礼,其所受到的礼遇和评价也小尽相同。在我国当......

    现代化与和谐社会

    **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走向现代化的试错史。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事件,都必须以这张大幕作为背景,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理念后,十六届四......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如果现在立刻让大家说出几条全人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的话,大家会想到什么?我想肯定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制吧,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仁、义、礼、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