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3: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

第一篇: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

就渔业安全这个话题,从几年来的工作实际看,重要的环节不外乎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而渔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需要有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况且形势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管理制度应随着新形势新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就是说制度的完善是以管理过程中对制度缺陷的了解与分析为基础的。我们知道,管理是一种协调行为,而行为受到机制的约束,如果机制不健全,管理者就有可能因缺乏激励机制而没有规避被管理者慎视风险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渔业生产是一种风险,在我们地区,各级领导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历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渔业安全工作,特别是在2006年,市海渔局采取了优化结构、增加编制、强化培训等一系列得力措施,使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发生一个质的飞跃。二〇〇七年,我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使海上渔业生产事故逐年下降,并连续24个月保持渔业安全生产零死亡记录,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可喜成果。为使这一成果得到进一步拓展,以此为契机,这里再引入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即“风险管理”,结合我市多年来的渔业生产工作实际,通过归纳总结和典型事例剖析,把这一理念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分析论证,以积极应对世界海洋制度变革,促进渔业稳定发展、渔民持续增收、渔区社会和谐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据考证“风险管理”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许布纳博士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来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甚至在国外有人预测,保险的概念将逐渐为风险管理所取代,说明了风险管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指各个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险效能和管理方法。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阻止损失发生或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保证获取最大的利益。将风险管理的一般概念运用到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则渔业安全的风险管理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种影响渔业安全的事件和对象进行防范、控制以致消除的一种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因为风险因素引发风险事故,而事故导致损失,所以消除风险因素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因此,渔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控制技术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如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在事故发生时,将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回避、预防、减轻等。其中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又可合称为损失控制。

一、损失回避。

损失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有可能发生,而主动放弃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从而避免与该方案相联系的风险,以免除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风险的方式。损失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它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也即完全消除了某一特定风险所造成的各种可能的损失。如规范中禁止超风级出海作业或航行,这就是出于回避损失的一个实例。但是也应该看到,任何经济活动都与一定的风险相联系,没有风险的经济活动是不存在的,损失回避也会因处处回避风险而丧失一些可以从潜在的风险获得利益的机会。如接到大风警报后,一些有经验的船长,能够根据季节、风速、作业场所等诸多因素估算到台风来袭时间,他就毅然敢于出海下网,一举获胜。当然这种办法不可取,但足以说明上述问题。所以回避是万不得已的一种消极措施,即不可抗拒的无奈之举。因此,在采取这种消极的风险控制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它的局限性。另外,从风险管理的实践看,采用损失回避的方法,从普遍意义来讲最好在某一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以前。因为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均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对一些生产经营方面的决策,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决定是否采用损失回避技术。

二、损失预防

损失预防是损失发生前,消除损失产生的根源,并减少损失概率的一种控制技术,其目的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损失和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损失预防的措施,根据其侧重的方面,可分为两种:如果侧重于风险的物质因素,称之为工程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对物质性风险因素的处理,以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在船上设置消防、救生设备,声光信号系统,便是损失预防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其特点是每一项处理风险因素的措施都与有形工程技术相联系,手段比较直观,效果也比较明显,比前一种退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不是积极的举措,因为物质性的因素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所以

这种措施未免有依赖性,故不能过分相信和完全依靠工程控制措施。同时还应看到,目前近海资源日益枯竭,在渔业生产上采取这一做法时,渔船要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达到适航状态的条件,渔民个人还顾及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应引起足够的警觉。如果侧重于人的行为,则称之为人们行为法。这里着重强调人的因素,分析认为危险因素、危险事故和财产损失主要是因为人的错误行为所致。据此,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加强人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来消除人为风险因素,以达到损失预防的目的。这种方法目前仍是损失控制中使用最普遍,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所以认为它比工程物理法进了一大步,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因素第一的一种积极举措,值得提倡。我市进行的驻港人员岗位培训和职务船员培训等,就是这种举措的应用实例。

三、损失减轻

损失减轻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缩小损失幅度和规模的一种控制技术。如在渔船电路发生短路或严重超负荷时,若按人们行为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消除安全隐患,就可避免由此酿成大的火灾事故,便可能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更大的损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将损失预防与减轻截然分开的,事实上,事先的预防无非都是为了减轻损失,因此预防和减轻具有同时存在的特性。另外,在经济活动中,物质因素和人为风险虽然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根本原因与管理工作有关。如管理方法,监督检查制度等。因此,只有加强管理,从根本上对风险因素进行处理,才有可能使风险管理目标得以长期稳定地实现。

总之,在渔业安全工作中,具体采取哪一种措施得当,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游刃有余,灵活运用,不能死板硬套,头脑要冷静,思路要清晰,跟上形势变化的需要。在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中,都要以安全为根本,当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一切为安全让路,这是当今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忽视安全就是冒险盲干,就是犯罪,最终是要受到现实残酷无情的惩罚,而重视安全,还是得以人为本,人的主观因素是保证渔业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对养护渔业资源、构建渔区生态文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紧迫的今天,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维护国家权益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而努力。

第二篇: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主要介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与未来反战。在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两个报告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比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内部控制将扩展为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发展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1.1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

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控制除了关注传统的内审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促使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试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的自身特点,其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其利益同企业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同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高层次的监督部门,其风险评估意见直接报告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足以引起管理当局的重视。内部控制的独立地位还便于其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政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短期计划的调节,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因素增多,内部控制工作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构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财务造假案导致了安然、世通等跨国大公司的破产,同时也导致了安达信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我国也曾出现“银广厦”、“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坑害中小股民的事件。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全球引起了各方对民间审计机构诚信问题的探讨,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思索。企业制度的发展演进与风险相关。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企业组织从业主制或合伙制走向现代股份公司制的关键步骤,它使股东的家产与企业的财产及企业的经济责任相互独立,股东的变换不再影响企业的信用能力,为股权交易扩大了范围并增加了流动性,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并促进了企业融资,造就了今天巨型的股份公司。

1.2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自然发展

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Fama&Jensen(1983)分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职能;Jensen(1993)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公司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方面失效的表现与原因。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遵守法律以维护公司的名誉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内部控制的历史起源更早,其要求更为基本,更容易或适合上升到立法层次。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谈到风险管理的意义时是这样论述的:“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与组织的各层次活动中。它使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发挥创造与保持价值的作用。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偏好与战略保持一致,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促进应对风险的决策,减小经营风险与损失,识别与管理企业交叉风险,为多种风险提供整体的对策,捕捉机遇以及使资本的利用合理化。”COCO在解释广义的控制与风险时论述道:“‘领导’包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作出选择。‘风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作出选择后遭受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风险正是机会的对应物。”显然,这些论述已经认识到企业的存在是为股东或利害相关者(针对非盈利性组织等)创造价值的,而价值创造不仅是被动的资产安全等,还应包括机会的利用。另外,对股东价值的威胁也不仅来自经营者会计舞弊等内部因素,还包括来自市场的风险等。

1.3技术的发展推动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记录实现了电子控制、实时更新,使传统的查错与防弊的会计控制显得过时。然而,风险往往是由交易或组织创新造成的,这些创新来源于新兴的市场实践,如安然公司将能源交易大量发展成类似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都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若一有不慎,企业就可能遭受来自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惩罚,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或资本市场上的市值贬损。因此,企业需要一种日常运行的功能与结构来防范风险,包括遵守法律与法规,确保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以及保证经营效率等。因此,从维护与促进价值创造这一根本功能来看,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更主动、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外在联系

1它们都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2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控制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方面都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个要素。重合的要素中,内涵也有所扩展,例如,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诚实正直品格及道德价值观、员工素质与能力、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力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等七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除包括上述七个方面外,还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和风险文化三个新内容。在风险评估要素中,风险管理要求考虑内在风险与剩余风险,以期望值、最坏情形值或概率分布度量风险,考虑时间偏好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作用。在信息与沟通方面,风险管理强调了过去、现在以及关于未来的相关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规定了信息的深度与及时性等。3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的新观念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借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念,要求从企业层面上总体把握分散于企业各层次及各部门的风险暴露,以统筹考虑风险对策,防止分部门分散考虑与应对风险,如将风险割裂在技术、财务、信息科技、环境、安全、质量、审计等部门,并考虑到风险事件之间的交互影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部门的风险处于风险偏好可承受能力之内,但总体效果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限度,因为个别风险的影响并不总是相加的,有可能是相乘的;二是个别部门的风险暴露超过其限度,但总体风险水平还没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因为事件的影响有时有抵消的效果。此时,还有进一步承受风险,争取更高回报与成长的空间。按照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点,需要统一考虑风险事件之间以及风险对策之间的交互影响,统筹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3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有一种争论,即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明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重合与联系的地方。谁的范围更大,可能要随着时间、技术、市场条件、法律以及监管实践的发展而不同,例如,在内部控制发展的早期,市场上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条件都不充分(如计算机系统、统计学理论、数量模型、对冲工具与保险等),这时内部控制包含(替代)风险管理功能是很自然的。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行业各自的侧重点也可能不相同,例如,在监管严格的金融业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与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企业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业,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规则制定或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范围与管制的强度,范围越大,管制的要求就会越弱。对于其核心问题,如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最适合以立法的形式来约束,而其他更宽泛的内容则可能更适合于规则及指南。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可能不同,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

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尽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内在的联系,但现实中的或代表目前应用水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有不少的差距。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比较,例如,银行业的授信管理或市场(价格)风险管理如汇率、利率风险等。典型的内部控制是指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一般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低水平、小范围,只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并没有渗透或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因此,有时看上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还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周兆生.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文版)[R].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07.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 R ].1992.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draft)[R].2002.

第三篇:浅谈安全与风险管理

浅谈安全与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有许多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搞好安全工作一直不断的探索研究,安全理念、理论不断的提升,好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不断的涌现,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安全理论的发展趋势,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开展和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安全风险应对和规避、安全风险化解和消除等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正确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事前分析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列举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根据管理者的管理职责把各种风险和由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在事前明确分配给各级各类管理者,从而使管理者对风险防范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就是基本的安全风险管理思路。

控制风险事件就需要对事件前、过程中、事件后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员差错、未遂,设备缺陷、异常等轻微事件进行设限监控。对大量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运用标准化手段实施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降低风险值,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

任何生产作业过程都存在不同程度危及人身安全的因素。事故的发生,是作业人员对作业中的危险点认识不足,不能预先采取控制措施,或者存在图省事,麻痹侥幸心理而冒险作业造成的。

在工作前提前开展危险点分析,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环境等去分析可能产生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危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篇:论新时期我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新时期安全生产的十大标志

本文所指的新时期,是指党的十六大以来至今的这段时期。这期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在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唱响“安全发展”的主旋律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施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重视安全生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安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全社会都在高唱“安全发展”的主旋律。

二、修订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生产重要统计指标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目标。

《纲要》首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综合性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划指标纳入其中。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些统计指标与国际接轨,更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能更合理、科学、具体地评价一个地区、行业或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其统计和分析成果,将为政府决策、企业决策、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三、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首次实现量化考核 我国从2004年开始建立以控制死亡人数为重点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部分地区将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2005年加大了建立完善控制指标体系的力度,把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从业人员生产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市、自治区)。2006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由11项22个指标构成。

安全生产规划的“控制指标”对于各地区和各行业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大体上考核、监督、约束和评价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专家论证我国正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 对近几年我国灾害不断、事故频发、死亡人数攀升的现实,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他们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4000美元之间时,是该国的事故多发期,尤其是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时,更是高发期。而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这个事故高发期。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过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情况。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工伤事故死亡率和我国当前情况大体相似。

正确认识、论证和判断我国处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期,对我们全面遵循安全生产客观规律,借鉴发达国家安全管理经验,科学客观地面对事故和死亡,冷静应对灾难和灾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认识平台。

五、生产事故死亡经济赔偿标准不断攀升,生产者用法律手段维权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等现代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强化,在安全生产事故等领域,对死亡者的经济赔偿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煤矿工人、建筑工人可获赔20万元,国内民航业去年也把遇难者的赔偿标准从7万元提高到40万元。

国务院在《决定》中指出,要加大事故赔偿力度,提高赔偿标准。虽然《决定》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赔偿标准数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硬性经济赔偿标准,但是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根据辖区现实情况,参照几起特大煤矿事故的死亡赔偿情况,对赔偿标准做出了规定。

事故遇难者经济赔偿标准的提高,一些行业和领域最低赔偿标准的暂行规定,一些家属对死亡者赔偿案件的诉讼,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生命价值的关爱。这将极大地促进雇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也会促进劳动者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保险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正在扮演重要角色 2004年1月1日,全国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直接促进矿山、建筑等高风险领域职工和农民工参加保险。

2004年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海南、山西、河北、吉林、安徽等9个省市启动高危行业的雇主责任险,把企业或雇主的民事经济赔偿责任通过保险服务,转嫁分散出去,从根本上转变“工人卖命,老板赚钱、政府发丧”的被动局面。

第五篇:安全风险管理

盛光祖指出,实施盈亏总额考核倒逼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盈亏考核既给铁路局更广阔的经营空间,也加大了铁路局的经营压力和责任,通过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自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我加压,统筹开发和运用各类资源,全面开拓多元化经营市场,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盈亏总额考核,是对铁路局的倒逼,同时也是对铁道部的倒逼。部机关特别是运输局,要加快推进铁路运输组织改革,实现运力配置由计划安排型向市场适应型转变,千方百计为铁路局搞好服务。各局之间要互利共赢,要讲国家大局、运输大局,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铁路局要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权责,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运输组织方式。

完成铁路 “十二五”建设任务,对建设资金需求很大。盛光祖强调,要保证铁路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目前,铁道部正在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拓展筹资渠道,为铁路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各建设单位要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盛光祖还要求,规范与路外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企业定位,确立铁路企业与路外单位的关系,依法合规地进行业务往来。要规范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按照“权力制衡、运行有序、合力形成,考核有效”的运行机制,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市场主体责任的正常履行。

盛光祖称,党政领导之间,班子成员之间,铁路局与站段之间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关系。领导干部要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重点是规范决策行为,自觉遵守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秉公用权、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下载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渔业安全与风险管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 定义 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

    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 深化安全基础建设,必须提高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部党组先后对安全工作提出了“三个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强调了“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

    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长期投资行为,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论项目的风险管理

    论项目的风险管理龙兴E-mail:wudangming@126.comQQ:623990807摘要某某电气配网自动化公司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2009年10月,公司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立项,其包括以下子系统:综合布......

    论民营企业授信风险管理

    论民营企业授信风险管理 浙江是一个民营企业发达的省份,截至2007年,浙江民营经济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GDP,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作为商业银行,认......

    浅析风险管理与水电安全生产__

    浅析水电生产中的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抓水电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抓风险管理。将项目风险管理的思......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1 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得常见类型 一般来讲安全风险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发生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渔业执法、渔船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渔业执法、渔船安全管理工作汇报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抓好业执法、渔船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严格按照“打治并举、堵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