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说课稿:燃烧和灭火
大石岭初级中学曹玉双
一 说设计理念:
本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的现实性,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 说教材内容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性质、用途及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五、说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3.教师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利于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说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七、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探究活动→ 归纳小结→学习评价
(一)导入新课
通过演示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课题:燃烧与灭火
(二)情境创设
播放奥运圣火和森林火灾等视频,使学生发现燃烧的“功与“过”,从而认识科学是把双刃剑。
(三)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探究燃烧条件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魔术和视频转移到本节课的重点上来,并积极进行猜想。
2、教师出示六组熟悉的生活用品作为学生的实验用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生后气息,在轻松、亲切的气氛中完成探究之旅。
3、提出为什么有的物质更易燃烧?使学生在查表自学中培养自学能力
探究活动二:探究白磷在热水中燃烧
1、学生阅读124页[7-1实验],结合思考题以小组形式完成视频问题
2、教师演示白磷燃烧的改进实验和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对自己刚刚探究的知
识有更深的理解。此处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大胆猜想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更生层的理解,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重点得到了如破
3、课堂练习:投影视频习题,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活动三:用尽可能多的办法把燃着的蜡烛熄灭
1、预设问题,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说出尽可能多的蜡烛熄灭的方法。让学生更具自己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2、及时追问: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使学生在通过论和师生交流的基础上从理论高度
分析灭火原理。从而使灭火原理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归纳小结
1、通过小组互查,各组代表归纳出本节的收获,再次给学生展示自我和提供交流的平台。
2、用PPT展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对比,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五)学习评价
1、播放救火视频,从中找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播放视频,了解自救小常识(原则:小的自救,大的逃生)
八、说板书设计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燃烧缺一不可
1、有可燃物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燃烧是一把双刃剑 灭火
3九、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实验的改进,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一来避免了白磷燃烧是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来选用的学生实验用品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另外在燃烧条件的应用上将导管通入氧气改为将盛氧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不仅操作起来简单而且效果明显还环保。
本节课还有两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化学用语不十分规范,如有些学生再用水灭火时仍说是降低着火点,日后还需强化训练;二是针对高效课堂理念,在整体设计思路上对学生分层教学,但在小组编排上忽略了个别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均衡问题,这也提醒我在分组探究实验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问题,力求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二篇: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于忠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途径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目标实施途径:学生分析红磷、白磷不同情况下的燃烧,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其中适时给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突破方法: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以学生为主、层层突破这个重难点。对于红磷、白磷不同条件下燃烧与不燃烧的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则通过对红磷燃烧缺掉其中之一后是否继续燃烧的分析来获得。灭火的原理其实就是来源于燃烧三条件的缺一不可,通过对燃烧缺掉其中一个后不再继续燃烧,达到灭火的目的,从而一步一步获得灭火的三个方法。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条件的分析和对比来获得知识和结论,在授课过程中燃烧三条件的获取过程就着重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 《 燃烧和灭火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碳及碳的化合物,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后面我们还要学灭火器。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由理论转变为实际的桥梁,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现在是一个网络发展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于有形,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学习、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采用美国著名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配合互动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处于协作关系。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说学生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我会填”“我会答”“讨论与交流”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为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成 十个阶段进行,同时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演示烧手帕的化学小魔术。提出问题: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这样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条:“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这样做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在生活中化学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我会在大屏幕上将实验所要用到的仪器、药品及实验步骤给出,由各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来预测可能产生哪些现象?然后由老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燃烧的条件是:(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第三阶段:提出问题:如果我想让水中的白磷也燃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由小组再次进行讨论,拿出实验方案。然后选定最佳方案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出燃烧是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的。
(这样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可以使不能程度的学生有所提高。”这样设计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的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第四阶段: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叫做我会答: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会出几道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
比如:正在燃烧的炉子(1)如果不再继续加柴禾,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2 如果把炉门关的严严的,一点气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3)如果把燃着的柴禾拿走,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
这些问题都是由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看看哪组的答案好。
(这样设计可以与生活相关系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了,都可以生火。从古至今,火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让各个小组讨论,然后说说火对于人类都有哪些好处?
第六阶段:播放录像片:200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的火灾。让同学们体会到,火可以为人类造福,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看完后让学生们说说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知道事物是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还可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珍惜生命,爱护国家财产。)
第七阶段:创设情境:大火我们可以拨打119。要是遇到一些小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这个阶段要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给出一个大烧杯,烧杯中放有一根燃着的的蜡烛,提出问题:如果我想让烧杯中的蜡烛熄灭,你想怎么办?由小组进行讨论,拿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这样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第八阶段:结合生活实际的小环节-----我会答。给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如果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怎么办? 2.如果实验桌上酒精洒了,着火了怎么办? 3.如果液化石油气着火了怎么办? 4.如果电器着火了怎么办?
(这样设计是想让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很有用,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九阶段:通过录像片介绍一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一些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第十阶段:反思小结。这个阶段会提出问题: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由各小组分别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串线总结。
3.布置作业:
本节课的作业为:书后135页 1--6 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还练习了一部分的实际生活相关的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拨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教学评价
这样设计是想让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很有用,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次训练,还练习了一部分的实际生活相关的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学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拨尖和减负的目的。
八、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 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氯围
第四篇:《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晋城四中 王 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晋城四中的化学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中的位置】:课标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下的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完成“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是对化学变化的继承、丰富和完善。本节教材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对以后要学的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定义,了解着火点的概念。
2、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依据
《课标》要求完成“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由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燃烧条件。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而且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本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初三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多次接触到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和归纳等方法,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们的自觉探究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应对措施:
①让学生在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加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亲身体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③针对部分学生不太喜欢主动参与课堂的特点,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让学生互相讨论,积极参与,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④及时练习反馈,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针对本节内容特点,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角度出发,我们选取了这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师演示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根据这些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我们准备让学生在以下方法中完成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开放、自主、创新、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们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壮观场面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同时了解火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接着通过展示火灾图片使学生了解到火还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使学生产生一定要利用好火为人类服务的信念;最后很自然的引入课题。
环节二:重走科学路,完成体验探究活动
1、回顾旧知识,建构新知识。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反复引导学生从燃烧的反应现象分析得出燃烧反应的特征,从而归纳出燃烧的定义;及时的练习是对燃烧的定义复习巩固。
2、自主学习,增强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轻松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和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工合作精神。
3、分组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
4、教师演示实验7-1(改进后),问题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指出改进实验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突破难点。环节三 合作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熄灭蜡烛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四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根据知道的灭火原理,分析掌握生活中常见火灾的灭火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遇到火灾自救的图片,了解火灾自救常识,防范于未然。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知道化学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环节五 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梳理、质疑与解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环节六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在作业设计上,做到了少而精,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说课小结: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展示、及时反馈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另外:关于实验课后的废弃物处理,我有话要说。处理原则:及时对各种不同的实验废弃物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处理。一定要做到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能无害化处理的尽量无害化处理。
以上,就是对这节课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第五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十堰市夹河中学王顺成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
•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 2)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学进行类比、归纳,学会交流和发现学习。
• 3)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四、教学程序及教后感受
环节1 :创设情景引出火并总结出燃烧的概念。
从原始人用火告别“饮毛茹血”的情景,到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煎炒、烧烤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的图片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火对人类的贡献,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再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因为燃烧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学习氧气性质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的燃烧,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燃烧的概念,形象直观,特征明显,学生稍加分析、归纳就能完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实施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现象升华到抽象概念,有具体情景的铺垫,再上升到理论,教后发现本环节是适合的,效果也好,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因为燃烧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非常熟悉。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不是很难的问题。这三个实验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将小木条与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程度实验,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结论也不难得出。通过活动,初步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该环节逐个突破,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教后感觉不足的是有点浪费时间,要是三个实验同时展示出来,课堂时间充裕些。再者,着火点这个名词需要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得出,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说明,今后的教学中要安排讨论交流对着火点这一名词的理解的环节。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该环节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通过类比的思想来找不同:同样是白磷,为何在铜片上燃烧而水中不燃烧?同样在铜片上,为何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燃烧所需条件。创设情景:“怎样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出现了与生活现实中的“水火不容”相反的“水火相容” 现象,学生兴奋达到高潮。也再次说明: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
这一环节中,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通入空气或氧气,倒掉水使白磷露出水面,我都给予了肯定,给了激励。
探索的成功使学生享受喜悦,从而兴趣高涨,兴奋达到高潮,也是教材安排的意图,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的、明确、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形式,是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
教师展示燃烧条件的火三角,通过对火三角的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烧不坏的手帕”真切的发生在眼前,既熟悉又神奇,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思考,有火焰在燃烧而手帕又烧不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手帕烧不着呢?学生很感兴趣,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引导:
1、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手帕燃烧时实际上是什么在燃烧?
2、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该小魔术将课堂气氛再推向新的高潮,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该环节中,所有学生
都参与其中,合作交流,不断的通过类比找不同,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讨论,交流,从而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结论,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自认为这也是这节课的该发扬地方之一。
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那么怎样灭火呢?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灭火的原理。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燃烧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升华。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完成课文实验7-2和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环节5 :最后,学习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该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与实践: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柴,为什么?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柴头朝下,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为什么?这是生活中既常见又熟悉的的问题,这又蕴含着什么化学道理呢?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该任务既运用了本节内容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是两个符合学生情况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