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姓名:李彦单位:晨曦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册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燃烧和灭火这一重要知识点,经常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并且还经常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节主要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火灾中的正确处理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为灭火的原理正确应用。
2、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和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点要放在燃烧条件上,难点饭放在灭火原理的应用上。
3、学生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本次授课的班级处在初二学期末阶段,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和原因;
2、学会在火灾中自救;
3、通过燃烧条件的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4、通过对假设火灾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燃烧的用途和危害使学生形成“燃烧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
2、使学生树立可燃物是燃烧的根据,氧气和温度是燃烧的条件, 氧气和温度只有通过可燃物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正确应用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利用大量的视频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
缺 一
不
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七、课后总结与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我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内涵,也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理念。通过上课我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处理教材上总想追求探究活动的影子而忽略了教材编写时的科学安排,造成时间没少用学生掌握并不理想。还有就是在制定目标时比较空泛没有落实到实处。
选其一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
火柴的成分
安全火柴中的成分分别是:火柴头主要由氧化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化二锑、粘合剂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这样火柴便划着了。
打火机的结构
练习:
经典战役回顾:
②料 ①压电陶瓷(产生电火花)
③通风口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这一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智力比拼: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多轮狂轰滥炸,导致了附近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会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2)时委派你奔赴伊拉克,去扑灭正在燃烧的油井,你认为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口温度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D.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第二篇:燃烧和灭火反思
《燃烧和灭火》反思
对于《燃烧和灭火》这一节课来说,我充分的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具体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这一节课以熄灭学生的生日蜡烛为情境进行导入,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你还有几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呢?并用实验来进行演示。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上课时从学生所熟知的熄灭蜡烛的方法,让他们试着总结灭火的原理。再有灭火的原理得出燃烧的条件。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上这一节课时,往往由探究燃烧的条件开始,一步步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虽然也能学到该学的知识,但我觉得由灭火的方法到灭火的原理,再到燃烧的条件,更加显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不仅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开始层层研究,而且培养了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思考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4、本节课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由学到的燃烧的条件自然的过度到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展示几处不同地方的火灾,谈其危害并让大家思考火场逃生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一并提高了能力。
总之,我觉得这一节课上下来,可以说是有得有失。只有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不断的结合课堂上的生成的问题,多想、多做,定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第三篇:《燃烧和灭火》教案(本站推荐)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郭海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
第四篇:《燃烧与灭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燃烧,了解燃烧条件;了解灭火原理,看懂与燃烧有关的图标,知道并能说出一
些灭火方法和原理
2、德育目标 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3、技能目标 在积极探索的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情感目标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态度,及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创新意识。在归纳对比的过程中渗透物质变化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燃烧,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
2、难点如何通过探究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三、难点突破重点突出
突破难点的措施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和与灭火原理的推理,突出燃烧条件是燃烧的外因;在通过灭火方法的提出与灭火原理的对照进一步突出燃烧条件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突出重点的方法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实验后的交流及教师的引导和适时点拨来突破难点
四、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法 感受知识—— 提出问题——探究活动—— 互动交流——总结、归纳,解决问题——情感交流(评价和感受)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查阅资料
六、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录像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开阔视野,感受燃烧
1、看图片,了解燃烧的发展与应用
2、作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归纳燃烧的含义
3、引导思考,提出燃烧的条件
(二)科学探究,实验互动
1、据燃烧条件,设计实验:可燃物与非可燃物的比较;温度对燃烧和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2、互动交流 比较 归纳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3、课件演示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演示 碳燃烧可燃物燃烧条件)
4、演示 有益燃烧和有害燃烧,并依据燃烧条件进一步提出灭火原理。设计并验证灭火方法(用灭火原理或燃烧条件解释,同时,演示一些灭火方法)
(三)创新应用
1做实验时,酒精灯翻倒,酒精在1、应用 发生下类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为什么?○
2办公室吸烟,引起纸屑燃烧。○3线路老化短路引起火灾。桌面上燃烧起来。○
2、阅读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
3、创新应用依据现有环境和条件,设计灭火方法或自救方法
(四)评价与激励
(五)巩固与练习
八、板书设计有益燃烧(承启下节 燃料和热量)
燃烧条件 燃烧
有害燃烧
第五篇: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树立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火即燃烧并不陌生,知道火用途很多,也知道火灾的可怕,但是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是不了解的,对火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燃烧和灭火》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铁、硫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本节课可以从学生希望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视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
1、对着火点的理解
2、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纸条、蜡烛、烧杯、湿毛巾、火柴、剪刀、水、棉花、镊子
学生用具:玻璃棒、酒精灯、纸条、蜡烛、烧杯、湿毛巾、火柴、剪刀、水、镊子、棉花、酒精
二、教学设计:
课堂检测:
一、指出下列灭火方法的原理:
1、妈妈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她用锅盖盖灭。()
2、杂物起火时,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用灯帽将酒精灯盖灭。()
5、用扇子扇灭蜡烛火。()
6、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时,用湿抹布盖灭。()
二、1、火灾报警的电话是
2、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遇到高楼下层楼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3、室内起火时,为何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燃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