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2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指导老师 :忍平教授
授课老师 :乃比江·库尔班
班级:中小学班
授课年级:初中三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序号 :13号
专业 : 化学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在前面学生已经对燃烧有所了解,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本课题将对燃烧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另外,本课题可以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因此,本节课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举例燃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燃烧的条件;
②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能以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通过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会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通过联想灭火情境,体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形成过程。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通过认识燃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化学的魅力,同时树立消防意识以防患于未然,辩证地看待燃烧 ;
②通过“灭”的书写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我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采取引导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所以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
三、学法指导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观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符合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通过创设疑问,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合作的行为习惯。)
四、学情分析
(刚才说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下就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前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燃烧的本质,对燃烧在生活中的现象比较熟悉,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方面,想象能力比较差,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
在心理方面,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胜,思维活跃,但也易产生焦躁,厌学的情绪,自制力较差。
(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学,热爱化学,学好化学,在课堂上应加以适当的教法与学法指导。)
以上四个环节都是为教学设计打基础的,那么具体是怎样实践的呢?下面请看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以下四个环节:
一、接受新知
第一步: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第三步: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第四步: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二、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四、板书设计
在课的一开始,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化学大事记中,第一个就是“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才有了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瓷器时代,推进工业发展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以及现代社会„„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燃烧这么重要,下面我们就先来谈一谈燃烧。导入部分用形象的文字,生动的图片一下子把学生拉入一个火的世界,既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文明与化学的联系,增加对化学的热爱,又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让他们注意力很集中的跟着我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一步: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火’、‘用火的历史’和一些‘火灾’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并对火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见PPt
第二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利用改进后的实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结论。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投影提供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回顾整个实验,以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见PPt
第三步: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找出熄灭它的方法》的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说出熄灭蜡烛的原理,从而进一步得出灭火的三条途径。这种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探求整理的欲望。见PPt
第四步: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一些具体灭火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灭火的原理和途径; 给出一些包含成语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中包含的道理;见PPt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容易把所学的知识和具体实际相联系,体会到化学和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课堂小结。见PPt
三、课后作业。
1.查找有关消防器材的资料。
2.课本第130页(调查与研究)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四、板书设计。见PPt
第二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兴义五中 杜平金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或者抢答,答对答全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每位成员奖励一颗巧克力。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制作视频,激情引入。视频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预习检测,解释燃烧。各小组把导学案上预习的燃烧的定义写在小黑板上,并标注定义的要点(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学会找重点有效的学习。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请各小组的同学依据自己拿到的实验仪器做对比实验:①木条与玻璃棒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火柴头与火柴棍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各小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文字表达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且分析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 :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1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明日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四、我的板书设计
1.课堂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含一个物质表达式)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给予小组内每位同学一颗巧克力。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安全用火、学会自救、报效祖国!祝大家平安幸福!非常感谢!
第三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 说课稿
十堰市夹河中学王顺成各位老师、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为大家说的是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具体直观体现,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学生熟悉,倍感亲切。通过学习,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重要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思想。
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更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燃烧的做法。
•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
•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③、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二、教法分析: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及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我采用了引导启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类比归纳的教学策略。
• 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学生以空间与时间,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化学学科的乐趣。
•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了信息量。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 2)在课堂实施中学生学进行类比、归纳,学会交流和发现学习。
• 3)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四、教学程序及教后感受
环节1 :创设情景引出火并总结出燃烧的概念。
从原始人用火告别“饮毛茹血”的情景,到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煎炒、烧烤到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的图片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火对人类的贡献,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再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因为燃烧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学习氧气性质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的燃烧,在此基础上提炼归纳燃烧的概念,形象直观,特征明显,学生稍加分析、归纳就能完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实施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现象升华到抽象概念,有具体情景的铺垫,再上升到理论,教后发现本环节是适合的,效果也好,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因为燃烧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非常熟悉。通过三个对比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不是很难的问题。这三个实验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将小木条与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程度实验,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实验取材简单,现象明显,结论也不难得出。通过活动,初步得到燃烧的三个条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该环节逐个突破,由浅入深,符合认知规律,教后感觉不足的是有点浪费时间,要是三个实验同时展示出来,课堂时间充裕些。再者,着火点这个名词需要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得出,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说明,今后的教学中要安排讨论交流对着火点这一名词的理解的环节。
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该环节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通过类比的思想来找不同:同样是白磷,为何在铜片上燃烧而水中不燃烧?同样在铜片上,为何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燃烧所需条件。创设情景:“怎样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最后出现了与生活现实中的“水火不容”相反的“水火相容” 现象,学生兴奋达到高潮。也再次说明: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生。
这一环节中,让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案:通入空气或氧气,倒掉水使白磷露出水面,我都给予了肯定,给了激励。
探索的成功使学生享受喜悦,从而兴趣高涨,兴奋达到高潮,也是教材安排的意图,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的、明确、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形式,是本节课教学时的基本思想。
教师展示燃烧条件的火三角,通过对火三角的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烧不坏的手帕”真切的发生在眼前,既熟悉又神奇,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思考,有火焰在燃烧而手帕又烧不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手帕烧不着呢?学生很感兴趣,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进一步引导:
1、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手帕燃烧时实际上是什么在燃烧?
2、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该小魔术将课堂气氛再推向新的高潮,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该环节中,所有学生
都参与其中,合作交流,不断的通过类比找不同,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讨论,交流,从而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结论,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自认为这也是这节课的该发扬地方之一。
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那么怎样灭火呢?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灭火的原理。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燃烧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升华。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完成课文实验7-2和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环节5 :最后,学习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该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自主学习。
思考与实践:生煤炉火时,先引燃纸和木柴,为什么?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柴头朝下,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为什么?这是生活中既常见又熟悉的的问题,这又蕴含着什么化学道理呢?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科学使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该任务既运用了本节内容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是两个符合学生情况的题目。
第四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燃烧与灭火>>。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这节内容对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来说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学知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化学现象,学生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宣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第四单元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已对燃烧和灭火等常识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还不是清楚。他们知道可以用水和灭火器灭火,但经历过火灾现场和使用过灭火器的同学没有。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和自救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结构、内容以及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设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三维目标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法学习分析: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我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时,用 “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方面,采用“讨论教学法”。
至于学法,应该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相关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获得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接下来,我将主要谈谈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里采用展示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奥运火炬传递和神州六号的火箭顺利升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1)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例子,(2)燃烧的定义。这样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这个时候要因势利导,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设计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玻璃棒(2)点燃两支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条和煤块 记录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燃烧的三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三者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对三个条件的理解,设计水火相容的实验,采用动画播放。环节二:
观看由于燃烧失控引起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创设情境,亲身体验 用多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水、细砂、湿抹布、扇子等),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说明自己的灭火原理。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满足其一即可。
3、巩固提高,拓展新知
学习了然绕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要学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列举几个实际问题,用已有知识回答: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油锅着火了,怎么熄灭?
(2)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抱薪救火、杯水车薪
(3)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防火常识
4、课堂小结,升华目标:
其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构建新知识,同时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解式板书,简洁明了的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并使之结构化,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坚持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10C班耿绍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和灭火》。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3)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过渡引出新知识,可以使知识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新知识的顺利建构。
1、为了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两个重点问题,用 “引导探究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索化学的奥秘。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节课。具体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应用,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体会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提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概念,来构建新知识。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熊熊火焰过后,手帕完好无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顺势导入对燃烧实验的探究。
环节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探究燃烧的条件(学生分为三组实验)
(1)水与酒精燃烧对比实验。(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3)小木条与小煤块燃烧的对比实验。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不仅得出了燃烧需要可燃物、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2、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师演示 “红磷与白磷燃烧的实验”,考虑到空气污染和实验的安全性,我将课本上的实验加以改进。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用刚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燃烧,缺一不燃烧,于是让学生考虑灭火的方法。
3、实验探究灭火的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组合作,提供碳酸钠、盐酸溶液、水、蜡烛、烧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根据实验探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与燃烧条件对比,加深印象。
4、视频演示灭火泡沫灭火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泡沫灭火器的了解。
环节三:分析运用,加深理解
欣赏有关“火”的图片,感悟“火给人类带来文明,但用火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新课标提倡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化学要放到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的。因此在本环节我安排了以下几个问题来共同探讨,以加深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气熄灭?利用什么原理?
2、扑灭森林火灾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3、炒菜时油 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4、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什么原理?
5、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这些事例大家都比较熟悉,将它们设置为抢答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四:学以致用,关注社会
设置演示实验:一高一低两只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发生火灾时,怎样逃生。同时结合一组生动有趣的图片,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未然,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识,体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五:小结交流、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
(谈收获,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复述,谈本节都学了哪些知识,不仅提高学生梳理系统知识的能力,又强化巩固课堂效果。)
2、作业:(1)预习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课后探究: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的地区的防火做些有益的工作。(最后我将本课作业设计为自学和调查实践形式,意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安全知识(课件展示)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 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