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新)
老调新“谈”
——浅说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永康市实验学校吕阳春
摘要:学生的学习好差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同样会有。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是教育因素造成。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来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发展,避免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并为儿童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关 键 词:科学课实验探究两极分化有效教学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为科学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互动、主动参与是科学课堂主要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科学课堂学习的主要学习方法。然而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探究学习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的同学在实验探究学习中是认真而主动的,对实验探究的热情是相当的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是非常的仔细;相反的有一小部分同学基本上就是配角或陪衬,甚至是没有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这在“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的科学课堂发展下去,不只影响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更严重的是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既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不是新课改的产物,只是新课改下的“两极分化”更具危害性。究其原因有:
(一)积极主动好求上进者发展提升的空间更加广阔
在新课改之前,学生主要是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都受到了限制,所以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差距不是太大,可以说是有潜力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
方式的改变,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富有挑战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这种学习方法适合大部分学生,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新课改的课堂成了这些学生的舞台,也为提供这部分学生向上分化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二)基础薄弱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等于压缩自己的发展空间
和上面同学相比,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上课不发言,讨论当听众,实验操作当观众,甚至不做观察记录。《科学》的学习是以经历探究过程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的,这与其他课的探究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没有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没有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就出现懒于动手实践、不积极参与观察发现,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这类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新课程条件下,由于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情况很不一样了,学习困难生只是一种表面形式的参与,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探究的机会越多、时间长,这些学生失去的也就越多,固而也就成了化分的另一级。.教师创设问题、设计实验往往都从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而这恰恰又是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所最缺乏的,自然也就成了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课的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和过程中,虽然显示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氛围的热烈,但是由于小组成员往往是好、中、差搭配,容易形成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既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违背了以好带差的初衷。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属,甚至是受排斥的对象,而讨论、汇报小组成果时就更没有他们的发言席位了。这样这部分学生向另一级分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但是容易被科学课堂这种特殊的探究学习形式所掩盖,影响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学生产生两极分化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不相符的,作为科学教师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己任,多角度、不同方位为这些学生着想,以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发生。
(一)面向全体,改变观念,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
聪明、好学的孩子固然人见人爱的,但是社会需要和职业操守告诉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所有学生。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只要付诸爱心、和风细雨、对症下药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特别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发展,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参与探究学习,多用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从而实现转变并不是不可能。各学科有关差生转变的案例、经验并不少见,在我们科学课里同样可以借鉴。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把操作难度降低一些,让实现现象明显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多关注、多激励,充分调动让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从简单的开始,帮助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平时,给学生布置一些信息收集、准备实验材料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去完成,养成主动参与、自觉完成的学习习惯。
(二)缩少小组成员的层次差距,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科学课是最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科,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分组方法——好、中、差搭配,这种搭配固然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但这往往成了学优生展控的舞台,造成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听众的主要原因。“《科学》这门课是需要实验、需要动手操作、需要人人参与体验过程的”,其实“分层次教学”在小学科学的小组探究学习中是很适用的,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操作能力的实际情况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可以避免被他人包办一切、代替一切的结果,而老师也可以有更多机会、时间给予这些学生的关注、帮助和辅导,很好地阻止了他们的分化发生。例如在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的教学时,我就有意识把几个平时懒于动手、不参与小组实验操作的学生分在一个组,这样他们就不能再当观众、做听众,只有自己动
手完成水、洗洁精、食用油三种物体的流速的比较实验。虽然他们完成的探究任务要比其他同学化费更多的时间,既便如此,他们至少经历了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自己的成果,其实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部分学生不仅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实验的能力,而且还会缺少自我感悟体验的过程,甚至会流于形式。
(三)、变换分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同一组织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学生也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生兴趣的。科学课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分组形式进行实验探究教学,避免长时间采用一种分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在分组探究学习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职责,在不同的实验活动中小组的成员要经常进行调整,在实验材料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把小组分得小些,甚至是个人独立完成。例如在教学《温度和温度计》时,要求学生对温度计进行观察、探究,并对发现作具体的记录,原本安排四人组成一个探究小组,在教学中就发现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探究学习,后来我改变初衷,让学生每人一支温度计,独立完成对温度计的观察探究,之后同桌间交流讨论,避免了部分学生陪衬附属的角色,而在科学课可以这样安排的内容还有很多。
(四)发挥探究记录本的作用。
实验记录是科学探究学习成果体现方式,是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依据,老师可以从记录的结果上了解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情况。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我就要求学生有专用的实验记录本,记录科学探究学习中的观察发现、原始数据、实验过程,甚至是存在的问题、失败的原因等,每次探究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记录,并且及时检查学生记录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参与的程度,了解探究成果、学习的轨迹,以便修正及时教学策略。对记录结果做得好的或有代表性记录进行表扬和展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及时补上。
学生两极分化并非只发生在《科学》里,只要科学教师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加以关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主动承担学习中的责任,积极培养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在实验探究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中是可以避免向低级分化的。
参考书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傅圣瑾《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韦 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第二篇: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积极参与其中并尽可能的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特此说明。)
最后总结: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终坚信“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我们终会一定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以来
新课堂 新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之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了新“课程”,涌现出一大批新经验和新课例,真是令人欣喜振奋。但是在我们听课观察中,也发现少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确有可讨论之处。下面略谈几种“新问题”:
1、“自主”没有落到实处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学生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而真正“自主”往往没有落到实处。通过多次的课堂观察,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他主现象。即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到学生在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自主学习,所以“他主”现象明显。
二是淡化出场。有些课堂教学教师却出场很少,一切让学生说了算,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其结果使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都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我们提倡学生“自主”,绝不是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的职责,一定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2、“合作”存在无效现象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组际竞争,时有思维碰撞的课堂切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有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甚多。通过我们观察确实存在无效现象。一是合作匆忙。即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简短,讨论、研究匆匆,缺乏深思熟虑。
二是合作无机制。即没有形成合作的机制,盲目让学生分组围坐,但成员分工不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结果乱哄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三是合作成“调味”。由于合作的目标不明确,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
1放在小组里合作思考,把合作学习看成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品”,无实际意义。
四是合作“包场”。即在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生包揽全场,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同学则过于依赖,一部分则盲从。
因此,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引导等诸多因素都是教师应全盘考虑的。
3、“探究”没有抓住重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在探究操作上要讲究科学,要杜绝随意性。
关于探究性学习,根据我们的听课观察,教师让学生探究的机会比较少,即使有探究环节,尚有以下几种现象应特别引起注意:
一是探究学习形式化。少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左一个探究,右一个探究,充满了整个课堂,有些问题可以用接受性学习来解决的,也要探究,其实,我们反对“注入式”,不是反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二是探究问题无意义。在教学中,有的探究题目零碎,未抓住重点,不能通领全局;有的过于肤浅,不需探究也要让学生探究,有的偏离教学目标,费时过多,常常事倍功半。
三是探究问题来自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有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在实践中学生不感兴趣,在探究中比较被动;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当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教学艺术。
四是忽视探究结果。过去在教学中“轻过程,重结果”,现在我们提倡要“重过程”,但是“重过程”不代表不要“结果”,这是个误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过程观”。有时教师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衷很好,有时却常常是不了了之。
4、“对话”理解不够全面
“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的、合作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有少数教师在理解“对
话教学”中有不够全面的现象:
一是对话机会不等。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有时师生的对话呈现“课堂上的孤独行为”,“问题”均有教师提出;或者呈现出简单的“一问一答”,话语霸权严重。
二是对话淡化倾听。在教学中,注重交往和交流,淡化倾听现象严重,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使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在对话中互补与汲取,教师也没有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
三是对话忽视前提。对话前应该让学生对问题多思考,多准备,才能保证对话交流质量。而有少数教师,问题一提出,学生未好好地思考,书本也未好好地看,却让学生展开讨论,组织交流。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
5、“赏识”需要教师真诚
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所以为新的一种标志。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是否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是否真诚?值得探讨。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答的是什么,都一律评为“好”,“不错”,没有发展性评价,或者根本不予评价,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真诚地赏识学生,就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方法的运用,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的丰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
6、“预设”中的行为呆板执行
课前“预设”是必要的,关注“生成”是可佳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矛盾的统一体,但呆板地执行“预设”就要扼杀可贵的“生成”。其表现如下:
(1)执行教案,不折不扣
在课堂中,教师不善于根据教学情况,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害怕“节外生枝”,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设计的顺序对话,教师就要打断学生的发言,此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他不懂如何开发生成性资源。
(2)学生资源,视而不见
教师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是
带着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参与到课堂中的活生生的人。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表现,视而不见;而课堂的动态生成被教师的迟钝所扼杀。
(3)偶发事件,缺乏机智
教师在备课预设时,对教学中偶发事件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或者说,没有把偶发事件作为预设的一部分,当课堂事件发生了,没有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办法,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它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当事件发生了,只能追求与预设的一致,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回绝,导致课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的失败。
(4)资源开发,“五个不知”
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关系到在课堂能否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问题,在当前资源开发中,少数教师尚存在“五个不知”,即只知有教材,不知有课程;只知有教师,不知有学生;只知用多媒体,不知怎样用多媒体;只知有教不会的学生,不知有不会教的教师;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
第四篇:自从参加工作以来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工作总结《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三、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我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做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严格要球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切抓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备课、上课、辅导三个环节上下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材施教,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所教学科在期中期末测试中,成绩名列前茅。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就如何上好课经常和他们进行坦诚的交流。我始终相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第五篇: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
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如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果较好,所任教的班级参加期末统考,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领导及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因而本人也多次获得了县、镇政府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减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支持鼓励我将教学工作搞得更好,同意我们的请求,将我的工作调动到离家较近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