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
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5〕207号
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规范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已经申请开展试点工作的天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市),应尽快按照《规范意见》的要求,严格筛选试点项目区,认真编制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年底前报部批准。
二○○五年十月十一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建设用地 挂钩 试点 通知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建新拆旧没有先后顺序,难以保证“占补平衡”: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土地整理工作。
挂钩试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要求。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块中用于安置拆旧地块农村居民的土地面积应低于原占用面积,建新地块中其他建
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应高于现有存量建设用地。(e.g.郫县花园镇白果村乡村旅游度假村案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通过修建高层住宅、酒店来提高整体容积率)拆旧地块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不低于建新占用的耕地,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
(二)挂钩试点的规模控制和管理,通过下达一定数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周转指标(以下简称挂钩周转指标)来进行。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归还,归还的耕地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
(三)挂钩试点工作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以规划控制建新拆旧规模,引导城乡用地布局、结构调整;(都江堰城乡产权交易中心记录内容:)
2、以挂钩周转指标安排建新拆旧年度规模,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
3、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批、考核和管理;
4、以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为基础,促进耕地保护(引入“土地当量”概念)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6、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村民自治)
(四)挂钩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基础条件、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研究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思路、原则和方法;积极探索相关的政策、机制和激励措施;研究提出挂钩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技术措施和监管手段,为全面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五)挂钩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展挂钩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调查,分析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和可行性;
2、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探索实行挂钩周转试点区域的规划思路、原则、方法,立足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结合用途管制分区,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
3、依据规划,按照建新与拆旧必须挂钩联动的原则,统筹安排项目区,在同一项目区内落实拆旧地块与建新地块;
4、研究制定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管理办法,包括挂钩周转指标的规模、使
用范围、运行周期、归还办法、监控措施等;
5、提出项目区实施管理措施,包括项目区的申报审批、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成果验收等;
6、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产权研究,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7、研究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经济机制和政策措施;
8、研究项目区土地整理所涉及的土地确权登记的内容、程序、方法等。
(六)挂钩试点应落实规划先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挂钩试点专项规划,实现规划引导。挂钩试点的规划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试点区域和项目区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挂钩周转指标和项目区的管理
(七)挂钩试点的规模按国家和省(区、市)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控制。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的原则进行管理。
(八)挂钩试点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并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的设置要便于实施和管理,规模适度,建新和拆旧地块在地域上要尽可能接近,在试点市、县行政辖区内设置,并避让基本农田。
(九)试点市、县要在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规划,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和范围,合理安排建新区的城镇村建设用地比例,确保项目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
(十)挂钩周转指标分别以行政区域和项目区为考核单位,两者的用地规模都不得突破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对各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归还进度等,要独立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试点市、县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归还进度等,要综合行政辖区内的所有项目区进行整体考核和管理。
(十一)挂钩周转指标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试点市、县及项目区情况提出申请,报国土资源部核定。
挂钩周转指标下达试点省(区、市)后,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项目区分解下达到各试点市、县。
(十二)挂钩周转指标由下达至归还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挂钩周转指标台帐,加强管理和监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指导试点市、县,根据项目区实施规划,制订分年度指标归还计划;每年对各试点市、县和项目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合格的、由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得到的耕地,核定归还指标。
三、挂钩试点的相关配套政策及管理
(十三)挂钩试点涉及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调整、互换、使用,必须统一纳入项目区,按项目区整体审批。对未纳入项目区、无挂钩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改变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十四)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用于商品房开发的,应是国有土地。项目区内需要征收集体土地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并依法给予补偿。
(十五)项目区内建新地块中增加的经营性用地,一律按照规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供地。
(十六)通过开展土地评估、界定土地权属,按照同类土地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进行土地调整、互换和补偿。根据“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要求,创新激励机制,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挂钩试点工作。
(十七)项目区竣工验收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籍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挂钩试点的工作组织
(十八)国土资源部负责对全国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试点省(区、市)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试点工作的管理与监督;试点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十九)试点省(区、市)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省级试点工作总体方案。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试点单位、挂钩周转指标规模、组织管理、工作进度、实施措施等。省级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二十)试点市、县负责制定试点实施工作计划和项目区实施规划,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具体报批程序和要求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定。
(二十一)省级或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每年年底对试点行政辖区及项目区进行检查考核,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报告。
项目区实施完成后,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检查验收。验收时项目区需提供1:1万或更大比例尺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必要的遥感影像资料,与实施前留存的同类图件和资料进行比对和核查。
(二十二)国土资源部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指标的省(区、市),停止下达下一年度的挂钩试点周转指标,并对该省的土地利用计划予以相应扣减,情况严重时停止该省(区、市)的挂钩试点工作。
第二篇: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项目区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 号)和〘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鲁国土资发[2006]11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批复的各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 验收依据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批准的挂钩试点项目区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有关规定进行。
拆旧区的整理复垦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区自查,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区初验。
第五条 项目区自查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组织开展项目区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验申请。
第六条 项目区初验
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验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每年两次集中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第七条 项目区竣工验收 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竣工验收申请及申请表(表样式附后);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挂钩周 转指标使用归还情况;拆旧区整理复垦任务完成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拆迁补偿安置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区居民安置用地及城镇建设供地和用地情况,建新地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档案管理情况等;
(三)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四)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
(五)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第八条 项目区验收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竣工验收组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第九条 竣工验收步骤
(一)听取项目区规划实施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二)查阅项目区有关档案资料;
(三)实地查验项目区规划的完成情况,对拆旧复垦、安置、建新地块范围、面积、质量进行认定,听取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
(四)反馈验收情况。第十条 验收内容
(一)拆旧复垦规划实施情况
1、主要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规划确定的工程量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验收。
2、复垦地块及新增耕地面积:以实测面积为准,并结合复垦前后不小于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校核。
3、复垦地块质量:地块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灌保障率等质量指标验收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的有关规定执行。
4、项目区管护措施:项目区竣工后,明确落实路、渠、泵站等公共设施的管护主体,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二)建新区规划实施情况
1、建设项目落实情况核定,参照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相 3
关内容进行。
2、建新地块面积核定,参照复垦土地面积核定方法进行。
3、建新地块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核定,参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
(三)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实施前后土地权属明晰、界限清楚;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合理、合法,无争议。
(四)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按规定范围开支。
(五)档案管理情况
建立日常档案管理制度,从项目区申报、实施到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及图片等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 验收所需备查材料
验收时,项目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备查材料:
(一)项目区竣工申请;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
(三)项目区实施规划;
(四)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五)项目区拆旧地块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有关土地权属的合法文 4
件;
(六)项目区新建项目供地批准文件;
(七)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项目区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竣工验收图;项目区规划实施前后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土地勘测定界图等;
(八)项目区实施前、中、后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九)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检查考核资料。
(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第十二条 验收报告
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向主管部门提交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区竣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区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验收组对项目区是否通过验收的认定意见。
第十三条 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第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组的验收报告和有关验收材料,审定挂钩项目区是否合格。
(一)审定项目区合格的,批复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并下发 5
验收文件。
(二)审定项目区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有关设区的市及县(市、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仍不合格的,加倍扣减设区的市、县(市、区)下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暂停农转用审批,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
第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验收合格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完成地籍变更工作,明确地块界址,并根据申请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农用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包括建新区和拆旧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
第三条 挂钩实施过程中,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拆旧地块复垦为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应不低于建新占用的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挂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引导、政府牵头、依法自愿;
(二)严格管理、总量控制、封闭运行;
(三)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统筹发展;
(四)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第五条 挂钩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并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
挂钩涉及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调整、互换、使用,必须统一纳入项目区,按项目区进行总量控制、整体审批,封闭运行。对未纳入项目区、无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改变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发展改革委、城市规划、建设、监察、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挂钩工作计划及项目区规划,协调挂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挂钩项目区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挂钩周转指标管理
第七条 挂钩周转指标是指国家和省为了控制挂钩规模和周期,批准并下达给有关县(市、区)一定时期内的一定数量的用地规模。
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区内建新地块面积的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农用地面积归还,归还的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周转指标,质量不得低于建新地块占用的土地质量。
第八条 周转指标申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二十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核定。
第九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核定的指标规模分解下达至挂钩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十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周转指标由下达至归还的期限不超过三年。
周转指标实行计划管理。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周转指标分归还计划,由项目区内拆旧的建设用地复垦出来的农用地归还。
第十一条 周转指标只能在项目区内部周转。项目区内拆旧地块面积大于建新地块面积的,剩余部分不得作为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在项目区外使用。
项目区内使用周转指标的建设用地,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依法供地,经营性用地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需要征收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居民点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 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项目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按规定标准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周转指标台帐,定期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各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指标使用、节余和归还情况。
第三章 挂钩项目区规划编制和立项
第十四条 挂钩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规划,编制项目区规划,统筹确定挂钩项目区的规模和范围。
编制挂钩项目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一)规划文本:
1、项目区规划目的、原则、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2、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区的人口、户数、面积、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情况等;
3、分析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可行性;
4、项目区规划方案:主要确定拆旧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模、范围、落实拆旧地块,落实农村居民点迁建方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标准、总体布局及各项工程规划;确定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规模、范围、落实建新地块;
5、提出项目区周转指标规模及分使用和归还计划;
6、制定拆旧安置补偿方案 ;
7、提出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总体安排和具体实施时间顺序,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预算,经费落实及筹措途径;
8、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二)图件:
1、现状图。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项目区范围情况;
2、规划图。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项目区规划情况;
3、总体布局图。在1:5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县(市、区)项目区总体布局情况。
(三)附件:包括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居民点撤并、改造和搬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文件;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及有关单位同意撤并、改造和搬迁安置补偿的意见;土地整理复垦协议;居民点以外的其它农村建设用地要附县级人民政府用地批准文件或者权属证明;必要的遥感和影像等资料。
(四)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立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对所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负责。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二十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报国土资源部批准。
挂钩项目区立项申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申请;
(二)项目区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三)挂钩工作计划。挂钩工作计划由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主要包括:挂钩工作思路和原则,组织领导,项目区数量和周转指标规模及分使用、归还计划等主要指标情况表,建设用地整理的规模、范围和增加农用地情况,提出建新地块建设的原则和建设规模,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经济机制和保证措施等。
(四)初审意见;
(五)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挂钩项目区经批准立项后,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立项批复意见,将修改完善的挂钩工作计划、项目区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在上报修改完善的项目区规划和挂钩工作计划时,应当附具下列资料:
(一)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项目建新区、拆旧区土地勘测定界图;
(二)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区规划涉及到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依法按照规划修改程序和有关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复,项目区规划不得实施。
第四章 挂钩项目区检查验收
第十七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区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和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十八条 挂钩项目区竣工后,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区初验申请。
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验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九条 申请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验收申请;
(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周转指标归还情况,拆旧整理复垦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区居民安置占地及城镇建设供地和用地情况,建新地块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三)规划实施后的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竣工验收图及相关的遥感和影像资料;
(四)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项目区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台帐;
(五)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检查考核资料及初验报告、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六)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应当在30日内组成验收组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应当提交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竣工检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区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和建议;
(四)验收结论。
第二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组的验收报告审定挂钩项目区是否合格。
审定合格的,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下一轮周转;审定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加倍扣减市、县下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暂停其所有农转用审批,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
第二十三条 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报告内容负责,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四条 挂钩项目区申报单位要做好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区申报到实施、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等资料应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二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验收合格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两个月内完成地籍变更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根据申请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00六年六月三十日
第三篇: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 号)和〘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鲁国土资发[2006]11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批复的各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 验收依据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批准的挂钩试点项目区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有关规定进行。
拆旧区的整理复垦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 1 目区自查,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区初验。
第五条 项目区自查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组织开展项目区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验申请。
第六条
项目区初验
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验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每年两次集中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第七条 项目区竣工验收 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竣工验收申请及申请表(表样式附后);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挂钩周 转指标使用归还情况;拆旧区整理复垦任务完成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拆迁补偿安置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区居民安置用地及城镇建设供地和用地情况,建新地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档案管理情况等;
(三)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四)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
(五)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第八条 项目区验收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竣工验收组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第九条 竣工验收步骤
(一)听取项目区规划实施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二)查阅项目区有关档案资料;
(三)实地查验项目区规划的完成情况,对拆旧复垦、安置、建新地块范围、面积、质量进行认定,听取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
(四)反馈验收情况。第十条 验收内容
(一)拆旧复垦规划实施情况
1、主要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规划确定的工程量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验收。
2、复垦地块及新增耕地面积:以实测面积为准,并结合复垦前后不小于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校核。
3、复垦地块质量:地块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灌保障率等质量指标验收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 3 程〙(TD/T1013-2000)的有关规定执行。
4、项目区管护措施:项目区竣工后,明确落实路、渠、泵站等公共设施的管护主体,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二)建新区规划实施情况
1、建设项目落实情况核定,参照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相关内容进行。
2、建新地块面积核定,参照复垦土地面积核定方法进行。
3、建新地块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核定,参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
(三)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实施前后土地权属明晰、界限清楚;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合理、合法,无争议。
(四)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按规定范围开支。
(五)档案管理情况
建立日常档案管理制度,从项目区申报、实施到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及图片等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 验收所需备查材料
验收时,项目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备查材料:
(一)项目区竣工申请;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
(三)项目区实施规划;
(四)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五)项目区拆旧地块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有关土地权属的合法文件;
(六)项目区新建项目供地批准文件;
(七)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项目区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竣工验收图;项目区规划实施前后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土地勘测定界图等;
(八)项目区实施前、中、后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九)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检查考核资料。
(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第十二条 验收报告
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向主管部门提交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区竣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区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验收组对项目区是否通过验收的认定意见。第十三条 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第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组的验收报告和有关验收材料,审定挂钩项目区是否合格。
(一)审定项目区合格的,批复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并下发验收文件。
(二)审定项目区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有关设区的市及县(市、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仍不合格的,加倍扣减设区的市、县(市、区)下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暂停农转用审批,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
第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验收合格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完成地籍变更工作,明确地块界址,并根据申请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省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用地布局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农用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包括建新区和拆旧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
第三条 挂钩实施过程中,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拆旧地块复垦为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应不低于建新占用的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并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挂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引导、政府牵头、依法自愿;
(二)严格管理、总量控制、封闭运行;
(三)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统筹发展;
(四)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第五条 挂钩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并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
挂钩涉及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调整、互换、使用,必须统一纳入项目区,按项目区进行总量控制、整体审批,封闭运行。对未纳入项目区、无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改变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国土、发展改革委、城市规划、建设、监察、财政、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挂钩工作计划及项目区规划,协调挂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挂钩项目区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挂钩周转指标管理
第七条 挂钩周转指标是指国家和省为了控制挂钩规模和周期,批准并下达给有关县(市、区)一定时期内的一定数量的用地规模。
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区内建新地块面积的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农用地面积归还,归还的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周转指标,质量不得低于建新地块占用的土地质量。第八条 周转指标申报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二十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核定。
第九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核定的指标规模分解下达至挂钩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
第十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周转指标由下达至归还的期限不超过三年。
周转指标实行计划管理。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周转指标分归还计划,由项目区内拆旧的建设用地复垦出来的农用地归还。
第十一条 周转指标只能在项目区内部周转。项目区内拆旧地块面积大于建新地块面积的,剩余部分不得作为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在项目区外使用。
项目区内使用周转指标的建设用地,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依法供地,经营性用地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需要征收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居民点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 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的建设项目用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按规定标准收取有关费用。第十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目标责任制,建立周转指标台帐,定期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各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指标使用、节余和归还情况。
第三章 挂钩项目区规划编制和立项
第十四条 挂钩项目区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规划,编制项目区规划,统筹确定挂钩项目区的规模和范围。
编制挂钩项目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一)规划文本:
1、项目区规划目的、原则、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2、项目区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区的人口、户数、面积、自然地理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情况等;
3、分析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条件、潜力和可行性;
4、项目区规划方案:主要确定拆旧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模、范围、落实拆旧地块,落实农村居民点迁建方案;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标准、总体布局及各项工程规划;确定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规模、范围、落实建新地块;
5、提出项目区周转指标规模及分使用和归还计划;
6、制定拆旧安置补偿方案;
7、提出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总体安排和具体实施时间顺序,项目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预算,经费落实及筹措途径;
8、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二)图件:
1、现状图。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项目区范围情况;
2、规划图。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项目区规划情况;
3、总体布局图。在1:5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县(市、区)项目区总体布局情况。
(三)附件:包括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居民点撤并、改造和搬迁安置补偿方案的文件;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及有关单位同意撤并、改造和搬迁安置补偿的意见;土地整理复垦协议;居民点以外的其它农村建设用地要附县级人民政府用地批准文件或者权属证明;必要的遥感和影像等资料。
(四)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立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对所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负责。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二十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报国土资源部批准。
挂钩项目区立项申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申请;
(二)项目区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三)挂钩工作计划。挂钩工作计划由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主要包括:挂钩工作思路和原则,组织领导,项目区数量和周转指标规模及分使用、归还计划等主要指标情况表,建设用地整理的规模、范围和增加农用地情况,提出建新地块建设的原则和建设规模,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经济机制和保证措施等。
(四)初审意见;
(五)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挂钩项目区经批准立项后,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立项批复意见,将修改完善的挂钩工作计划、项目区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在上报修改完善的项目区规划和挂钩工作计划时,应当附具下列资料:
(一)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项目建新区、拆旧区土地勘测定界图;
(二)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区规划涉及到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依法按照规划修改程序和有关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一并上报省政府审批。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复,项目区规划不得实施。
第四章 挂钩项目区检查验收
第十七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区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和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十八条 挂钩项目区竣工后,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区初验申请。
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验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由设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九条 申请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验收申请;
(二)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周转指标归还情况,拆旧整理复垦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区居民安置占地及城镇建设供地和用地情况,建新地块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三)规划实施后的勘测定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竣工验收图及相关的遥感和影像资料;
(四)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项目区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台帐;
(五)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检查考核资料及初验报告、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六)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应当在30日内组成验收组验收。
第二十一条 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应当提交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竣工检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区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和建议;
(四)验收结论。
第二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组的验收报告审定挂钩项目区是否合格。
审定合格的,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下一轮周转;审定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加倍扣减市、县下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暂停其所有农转用审批,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
第二十三条 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报告内容负责,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四条 挂钩项目区申报单位要做好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区申报到实施、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等资料应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第二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验收合格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两个月内完成地籍变更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根据申请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山东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6月30日日期:2006年06月30日(地方法规)
实施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0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关问
题的通知
(鲁国土资发[2009]91号)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更好地推进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会议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精神,结合我省第一批、第二批挂钩试点工作情况,现将我省200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区的设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设置要与城乡统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2009,各县(市、区)挂钩指标规模原则上控制在600亩以内。挂钩拆旧区选点要以居民点整体搬迁、集中连片整理为主,且不准在新一轮规划的建设预留区作为挂钩拆旧区(置换复垦区),挂钩区拆旧整理的居民点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70%,复耕后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进行管理;安置区要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避免再次拆迁;挂钩建新区位置不确定的,在项目区实施规划中可以不明确具体位置,但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挂钩指标的使用
挂钩指标,首先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同时要留足农村经济发展用地,富余的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到城镇使用,获得的土地级差收益要返还农村和被拆迁农民,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挂钩指标原则上要“先整理复垦、后建新使用”,但用于农民住房安置的可以先使用。建新区确实需要先使用挂钩指标的,经省厅同意,可以先使用50%的挂钩指标。各设区市可以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按照“规定范围、规范操作、结果可控”的原则探索挂钩指标有偿调剂使用的办法,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施行。
三、项目区的组织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应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共同推进。各市、县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为平台,引导、聚合各类资金,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发挥增减挂钩的总体效益,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各地要对挂钩工作涉及农户的收益分配、安置补偿、社会保障、生产发展等制定具体措施,保证挂钩工作实施后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长远生计有保障。
四、项目区实施规划材料申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的申报材料,仍按照2008年8月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执行。建新区位置不确定的,可以简化建新区的有关材料。各设区市要对所辖县(市、区)上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组织有关人员实地踏勘核实每一个拆旧地块,并汇总各县(市、区)填报的《XX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申报表》,连同项目区实施规划于2009年7月30日前上报。
五、项目区监管与验收
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要按照经批准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所确定的时间计划和工程设计标准,对所辖县(市、区)内的所有挂钩项目区进行全程动态监管,按季度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考核结果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查。对未按实施规划开展工作,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区工作的县(市、区),予以全省通报,停止挂钩指标的使用,取消挂钩资格,不再批准新的挂钩项目。市国土资源局要主动协调联合发改、财政、审计、规划、农业、水利等部门对项目区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工作仍按照《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鲁国土资发[2007]175号)执行。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
暂行办法
鲁国土资发【2007】175号
第一条 为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 号)和《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鲁国土资发[2006]11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批复的各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 验收依据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批准的挂钩试点项目区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有关规定进行。
拆旧区的整理复垦验收技术标准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和《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范执行。
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区的竣工验收工作。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区自查,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区初验。
第五条 项目区自查
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组织开展项目区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向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验申请。
第六条 项目区初验
设区的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初验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每年两次集中向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第七条 项目区竣工验收
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竣工验收申请及申请表(表样式附后);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归还情况;拆旧区整理复垦任务完成情况,新增农用地面积、地类及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拆迁补偿安置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建新区居民安置用地及城镇建设供地和用地情况,建新地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实施挂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档案管理情况等;
(三)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四)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
(五)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项目区验收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竣工验收组开展竣工验收工作。
第九条 竣工验收步骤
(一)听取项目区规划实施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二)查阅项目区有关档案资料;
(三)实地查验项目区规划的完成情况,对拆旧复垦、安置、建新地块范围、面积、质量进行认定,听取项目区干部群众意见;
(四)反馈验收情况。
第十条 验收内容
(一)拆旧复垦规划实施情况
1、主要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对照规划确定的工程量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验收。
2、复垦地块及新增耕地面积:以实测面积为准,并结合复垦前后不小于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校核。
3、复垦地块质量:地块平整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灌保障率等质量指标验收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的有关规定执行。
4、项目区管护措施:项目区竣工后,明确落实路、渠、泵站等公共设施的管护主体,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二)建新区规划实施情况
1、建设项目落实情况核定,参照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工作计划相关内容进行。
2、建新地块面积核定,参照复垦土地面积核定方法进行。
3、建新地块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核定,参照《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
(三)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实施前后土地权属明晰、界限清楚;对土地权属的调整合理、合法,无争议。
(四)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专项管理,按规定范围开支。
(五)档案管理情况
建立日常档案管理制度,从项目区申报、实施到验收的有关文件、图表、影像及图片等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一条 验收所需备查材料
验收时,项目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备查材料:
(一)项目区竣工申请;
(二)项目区竣工报告;
(三)项目区实施规划;
(四)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帐;
(五)项目区拆旧地块集体土地使用证等有关土地权属的合法文件;
(六)项目区新建项目供地批准文件;
(七)项目区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遥感正射影像图;项目区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竣工验收图;项目区规划实施前后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土地勘测定界图等;
(八)项目区实施前、中、后的相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九)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区的检查考核资料。
(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验收报告
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向主管部门提交挂钩项目区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区竣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区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验收组对项目区是否通过验收的认定意见。
第十三条 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验收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责任。
第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验收组的验收报告和有关验收材料,审定挂钩项目区是否合格。
(一)审定项目区合格的,批复核定归还挂钩周转指标,并下发验收文件。
(二)审定项目区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有关设区的市及县(市、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进行竣工验收。验收仍不合格的,加倍扣减设区的市、县(市、区)下一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暂停农转用审批,直至全部归还周转指标。
第十五条 挂钩项目区验收合格后,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两个月内完成地籍变更工作,明确地块界址,并根据申请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调研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保证了挂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拆旧建新挂钩试点没有一条成熟的路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区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到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部门、乡镇一把手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国土资源、建设、规划、财政、审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公安、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拆旧建新领导小组,制定了分工协作制度,明确了部门分工。拆旧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小组。为更好的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国土资源局组建了由整理中心、储备中心、规划站、财务科等科室组成的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明确规定项目区旧村址拆迁复垦工作由整理中心负责,项目区的建新工作由储备中心负责,指标管理由规划站负责,资金的收取与监管由财务科负责。各级管理机构的建立,提高了各级干部对挂钩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责任,有效的促进了挂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抓住关键,明确重点,确保拆旧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挂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抓住关键环节,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工作进行。
(一)严格程序,精心组织,确定试点村。在拆旧项目区的选择上,依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仔细对**市农村居民点潜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压煤搬迁、整理建新、合村并点、“城中村改造”等四种类型,通过实地踏勘、走访调查、充分征求拆旧项目区群众意见、对拆迁的难易程度和复垦工程的难易程度进行反复研究、综合筛选,确定拆旧试点村,认真编制了项目区规划。同时为保证项目拆旧工作的顺利实施,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社会稳定。做到在拆旧工作实施前,要求所有拆旧村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决议,通不过的不予以立项,将拆旧工作由村两委的决议变成全体老百姓的意愿,叫老百姓被动拆变为老百姓主动拆,将上级的文件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群众思想意识中来。同时,国土资源局同乡镇、乡镇同拆旧村分别签定了实施协议,明确了责任权利义务,保证了整个拆旧工作的顺利建设。
(二)查清核实,摸清底数,为拆旧安置打好基础。对确定的拆旧区在项目安置、拆迁实施前对区内建筑物、树木等附着物进行了详细的丈量摸底,对土地的权属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将有关资料登记造册,由项目区的群众对登记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并签字认可。同时,对拆迁项目区内住户的家庭情况、财政收入情况进行了摸底。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理顺了实施思路,保证了工作进展有的放矢,为项目顺利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严格制度,多方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对工程建设严格推行了招投标制度,根据项目建设的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林网建设等工程的技术含量,划分了不同的施工标段对外进行发包。建立了“三级监督、一级监理”制度,即聘请有资质的、有监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验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国土资源局不定期对拆旧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现场调度解决部分施工中的问题;乡镇国土资源所定期对项目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国土资源局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同时,邀请了拆旧项目村的老党员和群众代表作为检查监督队伍,发挥检查监督作用。多方监督体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项目规划设计的落实,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三、因地制宜,多策并举,顺利开展了安置补偿工作
在拆旧项目区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按照村民自愿、适当补助、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根据试点村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一是村解决一点。对于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条件许可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兑现拆迁安置补偿,条件差的可以挂账处理,在搬迁户搬迁至新宅基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选择权进行补偿。二是分级负担一点。对于拆迁区内的困难户、五保户,按照国家有关民政政策,实行“各级财政承担,集中供养”的原则予以安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由镇里统一协调,集体纳入镇敬老院供养,镇村分级负担。不能纳入的,由村在拆迁区外协调解决房屋,集中供养,以解决其居住、日常生活问题。三是以奖代补解决一点。我们采取以工程补助的方式,把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群众可自行组织的工程,由村统一组织,群众参与施工,并且房屋搬迁复垦后的土地优先交由原住户耕种,3—5年内免收承包费,这样既解决了实际困难,又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四是采取“以房置房”的原则进行农村房产流通解决一点。对于拆旧项目区内的不愿搬迁或是没有经济能力搬迁的,由村集体组织出面协调,在拆旧项目区外协调有意搬迁的农户采取置换房号的办法进行解决,搬迁户的原有房屋根据房屋结构、使用年限的不同进行作价置换给搬迁区内无能力搬迁的农户,以便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部分单位认识上有偏差,造成建新与拆旧步伐不一。由于对拆旧建新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样,造成个别乡镇或是村组织对待建新和拆旧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差别,又因为拆旧区形成的历史原因不同,造成建新快,拆旧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拆旧任务的完成。
(三)拆旧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明确,造成收取的资金无法满足拆旧区建设需要。由于拆旧区的形成历史原因,拆旧区内树木多、附着物多,加之原先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手段薄弱,拆旧区内农户自主经营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拆迁难度大,资金投入高。目前没有明确的拆旧区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在运作实施的拆旧项目建设中,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范围只能参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支出范围,造成拆旧区部分水利、道路工程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个别村庄的拆迁、安置等前期费用较高,收取的资金无法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
(四)缺乏明确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政策和办法。按照规定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着物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村民会议确定;也可以实行有偿使用,但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必须退出多余的宅基地。对收回和退出的宅基的,应当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但是对宅基地依法收回的程序、谁来申请、适当补偿的标准、有偿使用的标准及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如果不退出多余的宅基地怎么处理等问题,没有出台详细的管理办法。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挂钩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城乡挂钩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从思想上、心理上排除障碍。让各级领导、乡镇、村,特别是老百姓了解、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挂钩工作的开展。
(二)不断完善体制,加快进度,扩大规模。总结各地市近一年来挂钩试点的运作实施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并加以推广,以促进挂钩试点工作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同时缩短计划指标周转运营周期,并不断扩大挂钩规模,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建设占用同耕地保护的矛盾,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
(三)加大挂钩试点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挂钩工作的实施力度,在新农村建设与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挂钩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目前,我市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又十分严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建议加大挂钩实施面,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对挂钩试点工作要进行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挂钩试点工作的全面落实。积极探索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建议上级出台有关政策,对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标准部分、村内空闲地、原户口迁出造成宅基地空置的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通过经济手段促使其把超占宅基地及闲置宅基地交归集体统一管理,推动拆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进一步加大对城乡挂钩试点工作的资金扶持。建议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从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扶持资金,以解决有关村的拆旧费用和整理复垦区的资金问题。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拆旧工作产业化发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拆旧项目,这不仅能成建设用地指标储备,而且形成补充耕地储备。有效的解决因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