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钧的竞聘讲稿

时间:2019-05-13 03: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小钧的竞聘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小钧的竞聘讲稿》。

第一篇:唐小钧的竞聘讲稿

竞聘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唐小钧,毕业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我是一名留校生。现就职于我校招生就业办,今天应聘的职务是招就办副主任之职。改革是一个不算新鲜的话题,竞争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时不再昭示着人们这样一个真理:唯改革才有出路,唯竞争才有希望。

感谢学校领导的锐意改革,也感谢竞争,使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更感谢在场的各位给了我参与这次竞聘的勇气和力量。我应聘招就办副主任职务有以下优势:

1、忠诚大于能力,我是一名留校生,我爱我的母校。今天我以母

校为荣,日后母校以我们为荣。

2、面对未来,方向比努力重要,我自2000年就参与学校招生工

作,14年的招生经验,能够简单的通识民办招生市场。

3、干一行,爱一行。引用王石老师一句话:我是招生人,不招生,我能干什么!

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1、配合主任做好2014年招生方案的确定

2、强化招生团队的培训工作,实现民办学校招生团队的职业化。

3、塑造招生品牌意识,努力提升生源质量,突出宣传大于招生。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山峰,是自己心中的那座山峰,超越自我,明天我会攀登的更高,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帮助!

竞聘人:唐小钧2013-11-3

第二篇:中国社会保障政策评析报告唐钧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评析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唐钧

内容提要:世纪之交,中国政府终于完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为骨架的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架构的建设工作,这是社会保障改革十五年来的一个重大成果。本文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世纪初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前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评析。从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两个方面根据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社会保障政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2000年和21世纪初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有用的政策建议。

199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获得累累成果的一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同样为这不平凡的一年增添了一枚硕果。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进入第十五个年头的时候,中国政府酝酿已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终于初现端倪。这则消息给予世人一个印象,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趋于整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整体效应。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始自80年代中期,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1从1986—1988年,可以视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务虚为主,重点在于提出和探讨问题,学习和介绍国际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经验。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将“社会保障事业”单列一章,提出:“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坚持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继续发扬我国家庭、亲友和邻里间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

这个阶段颁布的较为重要的法规还有:1986年配合《破产法》的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条例》,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

1.2从1989年—1994年,可以看作社会保障改革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关注点是养老保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进入酝酿期。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务院的部署下,开始着手设计改革方案和进行试点实践。

1989年国家体改委的《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提出了在丹东、四平、黄石、株州等4城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和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综合改革试点。1991国务院年颁发了《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3年,由国家体改委、劳动部等11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社会保障体系专题调研报告》。

1993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保障和社会互助、个人储备积累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提高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水平,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

1994年,国家体改委等4部委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开始“两江(镇江、九江)试点”。9月,朱镕基副总理听取了国家体改委、劳动部等12个部门组成的第二个联合调研组的题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题调研汇报,给予了基本肯定。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报送了《关于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请示报告》和《社会保障体制总体改革方案》、《关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材料。12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这一阶段其他重要的法规还有:1994年八届人大八次会意通过的《劳动法》,以及随着下岗、失业问题的凸现,国务院颁发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

1.3从1995年—1996年,可以看作社会保障改革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制度改革的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

199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使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为适应各地不同情况,对统账结合提出两个实施办法,由地市选择。

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第六部分“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未来15年间要“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备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在镇江市召开了“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两江试点经验,部署了扩大试点工作。这一阶段的其他重要法规还有:八届人大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保险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

1.4从1997年至今,可以看作社会保障改革的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在前一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最后确定改革方案并付诸于实施,最终形成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主的企业职工社

会保险基本框架。

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自1997年开始,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掀起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从1997年中到1998年中,重点在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及再就业工作,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此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法规。

从1998年底到1999年初,中国社会保险改革又掀起了第二个新高潮,重点放在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此又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文件、新法规,这包括:1998年11月召开的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1998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1月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1999年1月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在社会救助方面,199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在1999年底以前,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都要建立这项制度。

至此,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主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本框架初步建成,加上社会救助方面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资金保障方面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大框架基本搭就。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目前还主要体现在资金保障方面,即社会保险(包括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

2.1社会保险

1999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其他有关部门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工作力度,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与法规。并且在4—6月间进行了“扩大覆盖面、提高征缴率”的“攻坚战”,即4月份要基本完成对新参保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工作;5月份全面实行新的申报交费制度,并实现各项社会保险费统一合并征收;6月份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具体要求是:到6月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要从目前的8400万人增加到1.1亿人,净增260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要从目前的8000万人增加到1.37亿人,净增5700万人。上半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要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亿元,全年增收260亿元;上半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要比去年同期增加60亿元,全年增收150亿元。医疗保险从一开始就把应参加的单位覆盖进来,缴费工作要同步到位,以保证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1999年6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1998年公报》)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

下岗职工生活保障1998年底,全国企业下岗职工892.1万人,比上年减少22.5%。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比上年减少3.8%。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603.9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有80.5%的人签订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有93.2%的人领到生活费。

养老保险行业统筹顺利移交地方管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统一。1998年,全国有8475.8万企业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占企业职工总数的80.5%,有2727.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占企业离退休人数的98%。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基金收入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共补发过去拖欠的养老金30亿元。

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取得突破,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40多个城市。1998年,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改革的职工401.7万人,离退休人员107.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45.7%。

失业保险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大幅增长。1998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7927.9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68.4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为158.1万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救济,为148.6万企业困难职工提供了一次性救济。工伤、生育保险1998年,全国有1713个县(市)的3781.3万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有1412个县(市)的2777万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参保职工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11.7%,农村社会保险1998年,全国已有2123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万人。全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4亿元。

虽然我们在写这份报告时,还不能得到政府权威机构发布1999年社会保险方面的统计数字,但从传媒披露的一些数字看,1999年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努力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1999年8月向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报告工作时透露:到6月底,中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已达9120万人,比去年底净增640多万。虽然还有2000多万职工没有参保,但这已是近两年来参保人数出现的首次上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雅芝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中美社会保障高级研讨会”上透露,截至9月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超过9480万,这个数字比1998年底数增加了19.6个百分点。刘雅芝还指出,自80年代中期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中国共有1580万名失业人员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并帮助821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据新华社报道,1999年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达到98%以上,绝大多数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据中新社报道,1999年共有492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999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100多万人,比年初增加70%。

1999年9—10月间,亦即国庆前后,伴随着公务员加薪,各种社会保障待遇的标准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即从1999年7月1日起,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各地区一次性补清以前的拖欠养老金。除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等七个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外,其他24个地区新增支出的84%由中央财政补助。仅为帮助财政困难的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补发过去拖欠的养老金,中央财政就安排了60多亿元资金。

2.2社会救助

1999年,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尤其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1997年,国务院对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出了统一部署,要求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政府所在的镇到1999年底都要建立这项制度。

根据《1999年民政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1998年底,全国已经有581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204个地级市、373个县级市和1121个县都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别占直辖市总数、地级市总数、县级市总数和县总数的100%、90%、85%和90%。,1998年,社会救助对象增加到184万人,其中,传统民政对象占26%;新增加的救助对象(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人均收入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等等)占74%。全国实际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7亿元。就救助对象和保障资金而言,都比建立这项制度前的1992年增加了十多倍。

1999年,民政部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加大了督办力度,1999年初,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已发展到600个、县政府所在的建制镇发展到1242个。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17个省(市、区)已经按中央部署普遍建立了这项制度。

又经过一年的努力,11月底,民政部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的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又传来捷报。据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的讲话:截止到9月底,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0月底,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增加到282万人,其中,传统民政对象占21%;新增加的救助对象占79%。1999年1—10月,全国共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15亿元。1999年,在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还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这项制度法制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并立即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其二,国庆前后,与其他社会保障对象一样,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也提高了30%。而且其中80%以上出自中央财政,1999年7—12月就达4亿元。今后,这笔开支将被列入财政预算,这解决了长期困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大难题,即贫困地区和经济不景气的老工业城市的地方财政难以支持这项制度的问题。

表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标前后对照表

提标前 提标后北京 200 273天津 185 241石 家 庄 140 182太原 120 155呼和浩特 110 143沈阳 150 195长春 130 169哈 尔 滨 140 182上海 205 280南京 140 180杭州 165 215合肥 150 195福州 170 200南昌 100 143济南 140 208郑州 120 169

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1999年的新发展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的延伸,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已经将这项制度推向“城乡一体化”。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提标前 120 130 240 150 170 120 130 120 140 130 105 100 120 100 120提标后 195 169 281 195 221 156 169 156 182 169 156 156 156 143 156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中,众多宣传媒介屡屡为“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而兴高彩烈。然而,在10月间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演讲中提到这个问题时,还是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力争在2000年底前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框架。”看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所预计的“建成社会保险基本框架”的时间比新闻媒介所传言的要迟一年。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之所以出言谨慎,是因为虽然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至迟在2000年就可以基本搭就,但这只是一栋“超级楼宇”的主体构架,要使它有效、实用和适用,还须花更大的气力。

3.1养老保险

从养老保险看,《1998年公报》给了我们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就是当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入不敷出:收入1459亿元,支出1511.6亿元,赤字是52.6亿元。这导致期末滚存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减少到611.6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0.4%。更需要强调的是,从整个发展趋势看,这仅仅是开始。

也许,这也是导致1999年有关部门在保险基金“增收扩面”上大做文章的直接原因。然而,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这项工作的结果与预定的目标似乎还有一定的距离。预定目标是:到6月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要增加到1.1亿人,净增2600万人;而实际上到6月底,参保人数只增加到9120万人,净增640多万。

应该承认,在“增收扩面”工作上,有关部门是尽了最大努力的。预定目标之所以难以达到,根本问题在于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虽然在1997年底统计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中,扭亏增盈进展顺利,预期的目标在明年可以实现。然而,与此同时,又新增了一大批亏损企业,亏损面仍然居高不下。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199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与去年相差不大,企业盈利面由去年的50.7%略减到今年的50.4%,亏损面比去年的29.7%微减了0.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去年缩小1.8个百分点,同时亏损面比去年减少1.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有近30%亏损,从银行贷款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路子又被堵死(也应该堵死),相信不少国企在这方面也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从这个事实出发来对相关的社会政策进行反思,只是一味抱怨企业对现行政策有抵触,只在动用行政权力上作文章,恐怕很难达到目标。

另一条思路是将寻求资金以弥补赤字的目光转向体制外。虽然在这方面的进展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些迹象表明,阻力很大。况且,还有两个相关的问题应该向决策者敲响警钟:试图用体制外这一块的资金来填补体制内的窟窿是否明智?

其一,虽然体制外企业目前平均年龄比较轻,现在可以“寅吃卯粮”。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若干年后,养老保险的支付要突然增加一大块。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0%,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据人口学家预测,中国的老龄化高峰在2025—2040年,届时,中国的老龄人口的比重要占到20—25%。我们现在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到那时在养老金支付方面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其二,当前,中国“入市”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近期,入市能给中国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可能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这对解决下世纪初中国的就业问题可能是很关键的。然而,机遇永远是和挑战并存的,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得益于劳动力价格低,但这会遇到正从亚洲金融风暴中复苏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强力竞争。在这个时候,我们人为地去增加自己的劳动力成本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1999年以来,上述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理论界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在中国养老保障问题上多听听各种不同意见。

3.2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问题也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在1999年,厉以宁、胡鞍钢等经济学家都将失业问题列为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

胡鞍钢最近著文指出: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近年来全国城镇突发性的、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胡鞍钢是这样来计算中国的“实际失业率”的:与1997年相比,1998年国有单位职工减少1027.3万人,集体单位职工减少474万人,两者合计减少约1500万人。据胡鞍钢的保守估计,1998年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失业人员三部分之和)在1540万—1600万人之间,实际失业率在8%左右,比登记失业率(为3.1%)高出1倍之多。这个估计与社会学家李培林在《1999年社会蓝皮书》中的估计是一致的。

然而,据《1998年公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8.4亿元,支出51.9亿元,其中有14.6亿元用于国有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余的37.3亿元为158.1万参保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救济(似应为失业保险津贴),为148.6万企业困难职工提供了一次性救济。

从上述数据看,得到失业保险津贴的失业人员仅为实际失业人员的10%,登记失业人员的28%。政府部门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比起需要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来,能够得到这种待遇的却是极少数。因此,失业保险制度实际上处于一个“小马拉大车”的不尴不尬的境地。

对照国际经验,据《全球社会保障—1995》一书记载,到1995年为止,在165个为该书提供了资料和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52个国家或地区实行失业保险制度。究其原因,失业保险的现行制度模式可能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充足的保障资金作为其前提条件。这也就是说,对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现象,现行失业保险模式的作用可能是非常有限的。

另一方面,在未来几年中,“下岗”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即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要逐渐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淡出。这也就是说,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脱离“劳动关系”的问题要摆上议事日程。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至于下岗职工,他们对解决自己未来的养老和医疗问题似乎要比解决目前的日常生活费用更为关注。因为下岗职工中的无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大,他们用前几十年的低工资换来的未来的退休和医疗待遇可能是他们如今唯一的寄托。这种寄托是建立在政府承诺的基础上的,社会政策的设计应该承认这一点。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对这一点也多次表态,但有关部门却没有认真地用政策法规的形式和有效的行政措施将其落实下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无疑就解决了现行“劳动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一个半死不活甚至名存实亡的“企业”是不具备让下岗职工恋恋不舍的魅力的。

对于上述问题,在1999年,学术理论界也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多加以关注。

3.3医疗保险

在医疗保险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在1998年年底公布了国务院有关文件后,时隔半年,具备可操作性的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才陆续问世,而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则更晚了。可以说,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至今尚未能够正式实施。对于普通老百姓11 另有11个国家实行失业救助制度,因此,该书统计共有63个国家或地区有失业保障制度。

来说,对这么一个与他们的生存权利休戚相关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不可能漠然视之。于是,在焦急的等待中,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方面就会生出许多事端来。

另外,新出台的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低标准、广覆盖”的实施原则,这无疑是明智的。但是,新制度只适用于职工,这又可能是个误区。新制度对老年人这个疾病多发群体考虑得比较多,但是少年儿童这个同样是疾病多发的群体考虑得就比较少。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某个方面的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就是说得到保障的人就象沙漠中的绿岛,而没有得到保障的人就像沙漠。沙漠是会不断侵吞绿洲的。这在过去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还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将来使用这个制度的人还是会大大超过交纳保险费的人。所以应该考虑让更多的人名正言顺地参加到这个制度中来。

3.4社会救助

在社会救助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保障范围问题。1999年蓝皮书中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估计是1500—1800万人。1999年,据最乐观的估计,下岗、失业人数大约减少了200万人左右,所以贫困人口至少还有1300—1600万人。而民政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不到282万,亦即20%上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造成这个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认识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有关调查中,作为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一些地方的街道、居委会干部常用“苛刻”二字来形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申办手续。这造成一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比重不到1%,实在有点不可思议。由此看来,中国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在观念和行为有大的改变,充分体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关于中央财政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支持是1999年一次性的,还是在今后仍然持续不断的,目前还没有非常确切的说法。很多地方,尤其是负担比较重的老工业基地和贫困地区对此忧虑重重。因为1999年救助标准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救助范围的扩大,在支出的救助资金上差不多要翻番。要是中央财政就此撤出,又恢复完全由地方财政负担的传统模式,对于这些地区不啻是一场灾难。从常识来分析,不会出此下策,因为毕竟半年只有4个亿,全年也就8—10个亿,那里抠一抠也能抠出来。譬如说1999年加收银行储蓄的利息税,从媒体得到的解释就是要用于低收入群体。应该有个法规至少是规范性文件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筹资渠道明确加以界定,方可安定民心。

另外,在当前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还不尽人意的时候,医疗救助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因为从贫困和社会救助的角度看:造成贫困的原因有二:除了由于“低收入”造成的贫困,还有不可避免的“高支出”造成的贫困,这同样也会使一个家庭陷入贫困。从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看,他们除了考虑“低收入”造成的贫困之外,在社会救助制度中,还考虑一般居民家庭和贫困家庭的“特殊需要”,医药费用就是这些“特殊需要”之一。在这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应进一步完善。

总而言之,在1999年的中国,可以说很多社会热点都与社会保障有着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联系,除了通常认为的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影响以外,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很多事实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论断。

其一,社会保障对内需不足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政府在促进消费方面花了很大力气,但对此,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看法:现在政府要我买房,养老和医疗又要我多出钱,孩子的教育费用还要一大笔,头上还悬着随时可能掉下来的“下岗”之剑,我不存点钱,到时候叫我喝西北风啊!预期的大宗支出抑制了即时消费。

其二,法轮功问题其实也与社会保障有关。大多数练功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少人就是为了祛病健身,甚至是因为支付不起医药费而轻信了法轮功的宣传的。

《2000年社会蓝皮书》中提供的有关社会保障调查数字发人深省:在被调查者中,有88%的人对“贫富差别”表示不满,有60%以上的人对“社会保障”表示不满。调查还显示,公众对“社会养老改革”的预期最高,55%的人认为自己将从此项改革中获得好处。最让人感到忧虑的是“医疗改革”,39%的人认为自己将会在此项改革中有所损失,比重大于认为会从中收益者。在调查中,公众最担心的家庭和个人问题依次是:生病住院、下岗或失业、家庭经济困难。有54%的人认为中国将面临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有74%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增加收入。同时,认为生活有压力的人占84%,有75%的人认为压力在增大。其中工人的压力感最大,有90%的工人认为生活有压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王思斌教授指出:细分起来,社会保障的目标可以有三:一是经济目标,即“经济稳定器”说;二是政治目标,即“社会安全网”说;三是民生目标,即“保障基本生活”说。其实,在这三个目标中,民生的目标是基础,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民生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研究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时,必须切记这一点。

4.21世纪初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前瞻

公元2000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在20世纪末,我们曾将无限的希望寄托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然而,在迎接千禧年的狂欢之后,我们会发现,2000年的每一天同样是很平常的一天,我们所赢得的成果只能说明过去,我们面对的问题却一个不能少。

2000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将建立起来,在上述三个方面都将有基本法律、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地方性的实施办法和细则。社会保险将不只限于国有企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企业,乃至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将被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险整体框架中。同时在基金征缴方面趋于统一,而在支付方面则实行分流,将资金运作纳入一个更为合理的轨道。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的储备部分将得到合理的增殖渠道。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张左已部长的说法,2000年基金收缴率要达到90%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80%左右。在2000年底前70%以上的地市要组织实施医疗保险的改革方案,覆盖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

2000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在社会救助方面,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和保障问

题将得到重视,在目前的现金救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一个综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新课题将会摆上议事日程。同时,三条保障线,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的衔接和整合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由于“下岗”这一过渡措施将在21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国的经济—政治生活,但是下岗、失业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报载,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2000年国企下岗职工预计将达到1200万人,因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需要得到加强。最终,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进一步整合也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0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方向是社会福利社会化。国家计委助人曾培炎最近指出,要改革工资制度,提高工资化水准,对工资中的福利问题,要想办法加以解决,把福利因素从工资中剔除出去,使职工收入更加货币化。企业将逐渐卸下“办社会”的重担。

2000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社会化的福利服务将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其中心内容将以“盘活存量(政府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发展增量(民办非营利社会福利机构)”为目标,引入市场化经营方式和竞争机制,使社会福利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外部环境。以第三部门——社会团体和社区组织为依托的民间非营利性的福利服务将成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主力,这将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服务的整合将会得到关注,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社区将在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载体的专业化问题会随之有所进展,“社会工作者”将成为新世纪的一门新的专业和职业。

2000年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在社会保障研究方面,政府和学术理论界的对话、交流将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其内容将涉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层次问题,诸如中国的国民收入大格局与社会保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保障、中国就业和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等等。改革思路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普通老百姓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在这些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本解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将成为社会的热点。

第三篇:竞聘讲稿

抛砖引玉,我是砖头我先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这次参与竞聘的机会。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城南分站站长。在参加竞聘之前,面对一个崭新的职位,我也曾度德量才,思虑再三,之所以勇敢地站在这个讲台,是因为:一方面表明我对竞聘上岗机制的拥护和信任,另一方面,也通过这

个讲台,展示自己,检验自己,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证明小人物也有大舞台。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本人的主要经历;二是我竞聘的理由;三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叫***,今年28岁,2002年毕业于无锡卫生学校四年制护理专业,02年6月开始到07年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经历了包括呼吸科,普外科,ICU,急诊室等工作,07年3月加入120急

救中心这个大家庭,从事调度工作至今。

在学校,我是班里的组织委员,团支书,还是校文学社的主编,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学校时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医院工作期间我是病人最喜爱的小护士,是实习护士最喜欢的好老师,也许是射手座的好奇与冲劲,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探求,我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想自己闯荡,干一番自己的事业,然而现实的教训是深刻的,社会与单纯的校园有着本质的差别,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落之后,我彷徨过,无助过,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有幸加入120急救中心,成为一名调度员,使我的生活又从新踏入正轨,对生活从新燃起了希望,在急救中心这个优秀的大家庭中,同事们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融洽的工作关系,开心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工作氛围,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我曾经是一名临床护理人员,我和病人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对病人的所急所需,有着深刻的体会,当我知道此次中心领导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时候,我激动万分,也许,这正是我发挥所学,展我所长的机会,我愿意尽我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我的专业技能,竭我努力,全心全意为急救事业添砖加瓦,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催促,试试吧,试试吧,身边的同事也都鼓励我,看到领导们亲切的笑容,听到领导们激励的话语,我终于鼓起勇气走上这个讲台,介绍自己,推荐自己,竞选分站站长一职,我很惶恐,也很感激,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与信任,下面我就自己如果当选分站长之职之后的工作计划向大家作个汇报说明。

首先,团结同事了解同事,和大家做好沟通,虚心向大家学习,对于分站的工作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知人善用,发挥大家的特长,齐心协力搞好分站工作。

第二,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分站长的岗位上,以身作则,努力工作,恪守本分,上传下达,做好领导和

分站沟通的桥梁,因为,假如我竞聘成功,我将是分站同志们的代言人,我会真心诚意,设身处地为大家的利益着想,了解大家的想法需求,尽我所能的协调好大家的工作,再者我会认真听取领导的工作指示和要求,清晰准确的将领导的思想转达到位,接受大家的监督

第三,清理分站医疗急救公共设备设施,建立保养保修登记表,专人登记专人保养专点安置,划分包干,定点不定时评分,建立开心榜,对于上榜次数多的,建立奖励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中寻找问题,在问题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寻求突破,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争得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

奖罚分明的制度,建立公开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会把所有需要急救的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力争做到病人和家属一

见到我们的120就安心,就放心!

所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请大家原谅我的唐突,我知道对于分站长一职,相较于其他竞聘者,我的资历经验还很不足,我和大家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的工作热情和对急救事业的热忱绝对不会输于任何一个人,我年轻,所以我有想法,我年轻所以我有冲劲,我会用别人的成功激励自己,会用别人的智慧提高自己,会用别人的失败警醒自己,希望大家能投我一票,给我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不负众望,做出成绩,谢谢大家

第四篇:竞聘讲稿

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竞岗演说,深感荣幸,无论大家对我作出怎样的评价,最终对我作出怎样的结论,我都将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对我的厚爱、信任与支持。

我于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大专班兽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大兴安岭地区畜牧局工作至今。参加工作21年来,本人在德、能、勤、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完全可以胜任兽医防疫站站长职务。其理由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我1996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品德高尚,能够舍小家顾大家,去年在单位参公一事上本人明知单位参公后每月工资少开600多元的情况下,为了大家的利益,还是在人事部门征求意见栏里填写了同意二字。

我爱岗敬业,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

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1994年晋升为兽医师,2005年函授毕业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并取得了农学学士学位,同年晋升为高级兽医师。随着我区畜牧兽医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我 1

能够自觉地通过继续教育、专业期刊、专业网站学习,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专业知识。

参加的实验研究项目有:黄牛东毕吸虫的防治研究、黄羽肉鸡推广实验研究、肉牛集中育肥技术推广、北方寒区苜蓿品种筛选实验研究、牧草的青贮黄贮技术推广、大兴安岭地区林间草地资源品质测定及开发利用研究、森林鸭越冬饲养技术及疫病防治研究等。

参加的科普活动有:送科技下乡100余次,技术咨询300多项,授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

参加党组织安排的其他工作有:村级组织整顿工作,在塔河县依西肯乡工作3个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在漠河县北极乡工作3个月;专业技术人员支援乡企工作,在加区白桦乡工作2年;肥牛饲养场工作1年;促农工作队,在呼玛县北疆乡工作6个月;岭南土地普查3个多月。

三、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2003年,地区畜牧局局务会研究决定,聘任我为地区畜牧局草原站副站长、饲料办主任;多年来我一直在副科岗位上工作,由于单位没有科级指数,一直没有被正式任职。但我一直以科级干部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想在前,干在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2007年被地区科协聘为特色养殖科普志愿者服务队队长;2008年被地区家庭致富工程领导小组聘为科技帮扶指导员,被

地区农委聘为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2009至2010年被地区人事局聘任为全区兽医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省农委聘任为科技服务团专家。

四、多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取得了一定业绩。

1、获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

岭南畜牧科技示范园区获地区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肉牛集中育肥技术推广获地区牧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优质黄羽肉鸡的引入饲养试验获地区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二等奖;养鹅业调研获地区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三等奖,地区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适宜高寒地区苜蓿品种筛选试验获大兴安岭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专业技术论文十余篇。

发表的论文有:种鹅大肠杆菌诊断与防治、羊腐蹄病的诊断与防治、大兴安岭地区优良牧草引种栽培实验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林间草地资源品质测定及开发利用研究、紫花苜蓿裹包青贮实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狍子寄生虫区系调查报告,3、获得了多项荣誉。

荣誉有:黑龙江省畜牧系统双文明知识竞赛优秀奖、全省饲料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医政药政工作先进个人、地委行署“促农”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全区科普之冬活动奖2项、地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地林直机关优秀扑火队员。

我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单位领导关怀和同志们支持的结果,我非常感谢大家。

假如我有幸竞聘成功,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多请示汇报,团结协作,做到:主动不越位,服从不偏位,服务不欠位,补台不拆台。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高科技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既发扬以往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又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姿态。

如果没有竞争上,我也不气馁,说明我身上还有不足之处,我将尽快改正,一如既往好好工作。

谢谢大家!

第五篇:竞聘讲稿

竞 聘 讲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吴丽棠,现任基础部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副教授职称,处级后备干部,符合竞聘条件。我所竞聘的职务是:国际交流中心(外语系)副主任。

我竞聘这一职务的优势如下:

一、较强的业务素质

我于1996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四年正规本科院校学习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在教学一线工作已有十余年,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好教育动态、政策法规、教学改革等基本情况。在做基础部办公室主任之前,任公外教研室主任,教学工作严谨务实,责任心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学生测评结果位于基础部教师前列。曾获得优秀课证书,优秀指导教师奖项,担任过翻译工作。发表国家级论文八篇,编写过校用教材3册,出版教材2册。在学院从整合搬迁到国家示范学院快步发展的过程中,我积极投入到每项工作中,我也得到锻炼并取得进步,06年评估先进个人,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08年职称晋级、连续三年测评优秀,我深知每一次进步离不开在座的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也借此机会向你们表示感谢,正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有勇气站在这里并多了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

二、吃苦耐劳、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

踏踏实实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光靠等是不可能的,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敢于吃苦,从不抱怨。在担任公外教研室主任及系办主任期间,默默无闻地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与部门领导配合默契,想领导所想,让领导省心、放心,经常放弃午休时间,有时加班到很晚,对此我从未抱怨,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工作,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经常得到部门领导的表扬,但是我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好的工作业绩来回报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总结我自身的情况,我认为我有条件、有能力胜任副主任的工作。

如果我能竞聘成功,我一定不负众望,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团队协作方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工作才能有效率,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负责,办事公道,不重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同志,对工作对同志要有公心、爱心、平常心和宽容心。连年测评位于前列,我相信我有能力团结向上团队。

二、教学管理方面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驾驭本部门工作的能力,“律己才能服人,身先足以率人”,要做好表率,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心同德,建章立制抓落实,要制定了一整套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落实层层责任制。做好日常的督导检查工作,要不折不

扣地把常规教学管理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落实到每位教师的行动上,并进行定期检查、抽查,使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并做好资料存档。

三、教科研方面

教师不但要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也要强,加强理论学习,尽快提高业务能力,要组织开展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示范教学、演示评比、强化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强调每个环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国际交流中心与国际教育接轨,与知名大学教授、资深留学专家和海外留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适用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在今后的就业中就能够发挥专业及语言上的双重优势,增强社会竞争力。

作为这次竞聘上岗的积极参与者,我相信,凭着我的政治素质,我的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精神,我的工作热情,我的管理经验,我一定能把工作做好。我希望在竞聘中获得成功。但是,我绝不会回避失败,我只是想借此机会向各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将“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谢谢各位!

下载唐小钧的竞聘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小钧的竞聘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竞聘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30岁,共产党员,县管后备干部,医学法学双学士,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已经八年。首先衷心感谢组织上给我这个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机会。我竞争的职位......

    竞聘讲稿

    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荣幸站到这里和大家一起竞聘部门组长的职位,我觉得今天能够有资格站在这里,就是一种成功,能够与大家一起体会参与的乐趣,无论能否成功......

    岗位竞聘讲稿

    各位领导,我是在1994年3月份的时候,进入我行工作。从进行到现在, 先后在城东、城北、城南、城西、城中、城郊这几个网点工作过。担任过储蓄柜员、储蓄所主任、会计柜员、营业......

    竞聘部门经理讲稿范文

    竞聘部门经理讲稿 竞聘部门经理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感谢分行党委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竞聘的职位是企业文化部经理(即党委宣传部部长)。本人有良......

    三级竞聘讲稿

    三级经理竞聘讲稿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您们好!今天我很荣幸的站在这里,参加三级经理的选聘。自98年毕业参加工作后,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个年头,在电信系统工作的12年,有欢笑也有泪水......

    副部竞聘讲稿[本站推荐]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我是生活部的夏雯。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竞选,我竞选的职务是生活部副部长。 来到温大一年了,我在学生会工作也一年了。一年,虽然不是......

    护士长竞聘讲稿-原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五病区的颜。首先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锻炼、提高、与′更好服务的机会!使我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参加这次竞聘,并接受大家的......

    竞聘部门经理讲稿

    竞聘部门经理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感谢分行党委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竞聘的职位是企业文化部经理(即党委宣传部部长)。本人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文字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