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聘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2012年11月6日云工商大学生招聘会新闻报道策划书
策划人:邵孙彪
一、策划背景
我校每年十一月份针对每届毕业生都会在学校里邀请各个用人单位到学校召开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平台。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680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当前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包括: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供需见面会、网络求职、亲朋好友推荐等。相比其它几种就业途径,校园专场招聘会具有针对性强、高效快捷。由此,我们进行相关的采访并做此新闻策划。
二、报道目的及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在社会与校园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同时也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帮助毕业生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个好的工作。鼓励全校学生踊跃参加,帮助毕业生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此外,也让大一,大二的学生充分了解到当下的就业形势,以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学业,为以后毕业找工作做好准备,做到“上学即上班”认清“毕业即就业”。
本次活动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招聘的平台。使广大同学全方位的了解招聘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报道主题
直击招聘会现场。
四、报道内容
各公司招聘情况、大三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和结果、其他年级学生对招聘会的看法感受和关注度。学校老师对此次招聘会的看法以及对毕业生的建议。招聘系统的紧张忙碌、毕业生应聘的焦虑忙碌、历年招聘会的历史回顾、专家对招聘会的理性分析。
五、报道时机
选择毕业生在招聘会上的得到面试机会的后,各年级师生对此次招聘会谈论的高峰期,这样更能引起注意,得到共鸣,所要达到的宣传、教育、总结的目的才能更彻底。
六、报道思路
静态报道:主要报道各大公司的招聘要求和招聘情况,以招聘参与者的体验为线索,报道活动开展过程(置身其中的亲身体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大篇幅对招聘会的描写,以示此事的重要性。
七、报道方式
采用调查总结的方式,以毕业生、招聘单位、资深在校老师、其他级在校生的角度多方位报道。并适当穿插招聘访谈和相关背景。
八、报道规模
受报道内容的限制以及日常新闻报道的限制,招聘会为时一天,但不采用间断性报道方式,而是采取事后总结的方式进行报道。
九、报道范围
报道范围涉及招聘会全过程情况,但也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概括报道。
十、报道时间
具体报道时间待定。
十一、角度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校园专场招聘会已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吸纳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招聘会是学校帮助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年有500多家用人单位到我校招聘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就业都很迷茫,“我能做什么工作?”“什么工作适合我”? 招聘会无疑是给了毕业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平台。大学生是一个很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是新鲜事物最容易的接受者,他们大多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信息,他们更需要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受众,发展壮大自己。这样的招聘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可是要比大量耗费物资捞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篇:2015新闻报道策划书
2015新闻报道策划书
一、选题:
明确报道性质:调查性报道
评价选题的三个指标:
1.独特性:从本次事件中挖掘更深内涵,挖掘出隐藏在这事件后让人们反思的内容,权力与权力的利益化结盟,不仅屏蔽了个体学生的权利,也呈现出一种权力通吃、有恃无恐的现实格局。
2.能引起广泛关注与思考:“冒名顶替”事件绝不止于影响两位女孩的境遇,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假罗彩霞冒名顶替上大学,从根本上侵害了真罗彩霞的受教育权,也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对案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但是从这起假罗彩霞事件中不难看出,我们的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病。
3.对未来有大的影响:希望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以本次事件为鉴,从中吸取教训,惩戒体制存在漏洞。要超越个案意义上的审视,除了彻查并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还在于检讨一些地方的权力运作机制,反思权力难受制约与监督的现实原因,寻找公权腐化谋私的曝光出口和公民权利的制度化救济通道。
二、报道范围:
1、主要报道对象:王峥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原因:采访王峥嵘,获得它如何操作冒名顶替,揭露此次事件的暗箱操作。
采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寻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政策。
辅助报道对象:罗彩霞、王佳俊
原因:采访冒名顶替事件的受害人,明白这些事件给受害人带来的危害,并看受害人对此事解决是否有什么意见。
2、所需数据资料:历年来暴露出相似的案例的具体数据资料
搜集领域:网络、杂志
三、报道班子:
班子成员构成:记者、拍照、策划、编辑
班子成员角色:
策划:负责整个采访、编辑、报道的流程
记者:负责文案、采访工作
拍照:负责抓拍重要镜头
编辑:负责出版、版面协调的问题
四、报道角度:
1.倾向角度:反面
因为本次事件有很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地方,通过负面的报道,引起大家的注意及反思。
2.思辨角度:批判的
这说明很多权力者作假肆意妄为,折射出权力策划下的欺侮隐蔽,也隐含着权利受权力压制后的忍辱负重。
3.情绪角度:冷静的
五、报道计划
(一)确定报道范围
报道对象:王峥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报道范围:以“假罗彩霞”事件为事件的报道重点。其中包括事发起因,过程,主要在于怎么样解决这个弊端。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及应对措施为后续报道对象。其中包括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反应,当地政府的实施措施以及该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意义。
报道面:以本次事件为当天的头版头条。最好配以巨幅或数幅图片。之后跟进报道的内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视情况而定,也不排除将相关内容排在头版。新闻评论可随跟进报道之后,或并排在同一版。
(二)确定报道重点
报道的核心事件:从假“罗彩霞”看监管体制之漏洞
核心人物;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核心问题:
现有的高招制度上是否可以考虑建一个全国联网的招生核查系统?
高校是否也应进行必要的入校比对核查工作,共同提高冒名顶替的难度和风险系数?
所有权力能得到有效监督制约,彻底消解“权力通吃”现象?
(三)确定报道周期
持续报道四天,分时间的起因、事件发展过程、相关人物人物专访、从假“罗彩霞”看监管体制之漏洞。
(四)制定发稿计划
题目:“冒名罗彩霞读书案”
内容:本次事件的介绍
体裁:叙述文体
篇幅:一篇
题目: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内幕调查
内容:20XX年罗彩霞被同班同学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内幕展开调查情况
体裁:解释性报道
篇幅:一篇
题目:1.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会给社会一个交代
2.教育部从“罗彩霞案”得到什么教训?
内容: 1.在满世界都在议论用权力为女谋学的王峥嵘,但谁才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2.教育部从这起冒名上学事件中得到什么教训。
体裁:1.叙述 2.叙述
篇幅:各自一篇
题目:从假“罗彩霞”看监管体制之漏洞
内容:招生体制上存在着漏洞
体裁:叙述
篇幅:一篇
稿件刊出的先后次序与具体时间:
按事件的发生先后进行报道 时间:5月2日至5月30日
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以本次事件为当天的头版头条。最好配以巨幅或数幅图片。之后跟进报道的内容可排在二版或三板。视情况而定,也不排除将相关内容排在头版。新闻评论可随跟进报道之后,或并排在同一版。
六、可能意外及应急对策
如果事件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或有什么值得报道的资料可以进行跟进报道。获取更多相关信息,了解大众对于此次事件的看法。最后是新闻评论。评论员根据此次踩踏事件进行评论。
七、报道评价
评价指标与评价形式:以消息和评论为主,以集中式和连续式相结合的报道方式。
八、其他
分别成立前线报道和后续报道小组。分别负责事发现场取证报道和时候各界的反应及措施的报道。同时另设一组,对此次事件进行评论发表。
第三篇:新闻报道策划书格式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财政支农新亮点:
财政支持下的深度合作化的“企业+农户”产业模式,在高档肉牛培育中显神效。
1、帮助农民增收;
2、财政支农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3、免费全方位技术服务;
4、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5、完善的产业链和追溯体系;
6、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区、市、县畜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7、品牌带动,哈丁纳;
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日信息系×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名称: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的名称。
五、活动目标: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六、活动开展: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第四篇:新闻报道策划书
《凤凰周刊》出版与发行的成功分析
09新闻呢2班王鹏
学号200902302229
凤凰周刊(PHOENIX WEEKLY)是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办,由香港凤凰周刊有限公司编辑出版,获得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特许在中国内地发行的以报道时事、政治、文化为主的政经大刊。2000年3月31日试行出版,2000年6月30日正式出版,并经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特许在内地出版发行,属于旬刊类型。短短7年影响了世界的主要华人区,分析这些策略对于正处于应对全球化的中国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走出困局,逐步成功步入国际媒介市场具有借鉴意义。
“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影响力事件 2007年6月1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爆发反对PX化工项目游行。而在此之前《凤凰周刊》二五六期报道了该项目,文章标题为《厦门,一座岛城的化工阴影》。事后证明厦门市政府有关部门禁止销售并收缴了该批杂志。2007年也成为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将蚁力神案件作为封面报道的媒体。2009年第13期 总第326期,全国所有的《凤凰周刊》都被人为的撕掉两页,那两页的内容至今还不知道。2010年第15期,《双面朝鲜》也遭遇此情况,也不了解原因。大约2010年10月《凤凰周刊》停止发行3期,传言是因为停刊,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原因,可能与此前报道国有罂粟种植农场有关。
报道特点:此外在有关领导人、意识形态方面报道,凤凰周刊尺度较大,其有关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习近平、吴仪等国家领导人的报道颇别具一格,体现了其政策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对于某些国内争议问题其尺度亦极为开放。自2010年起,曾相继报道了江青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有权势的人物之
一、中国鹰派遭美国军方绞杀、毛新宇专访、山西官场窃听器购买成风、朱镕基回访清华等新闻内幕,有些在国内尚属首次披露。
成功原因分析
一 超强的团队实力构成范围经济
《凤凰周刊》是隶属凤凰卫视集团,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由三家股东组成:今日亚洲有限公司,香港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及华颖国际有限公司。卫星电视有限公司由美国新闻集团全资拥有,有丰富的营运国际媒体经验。
凤凰卫视集团对外一说就是七大媒体:五个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凤凰卫视欧洲台,凤凰卫视美洲台,凤凰卫视电影台,凤凰卫视资讯台),一个凤凰网(1999年开通),一个《凤凰周刊》。这样形成多样化产业互动共赢。
从媒体的品牌塑造与扩张的角度看,媒介集团的业务范围的扩大可以形成整体品牌宣传。能够形成集团各子媒体品牌宣传的累积效应,各个子机构互为宣传,互相促进。《凤凰周刊》有“凤凰频道”专栏专门刊载凤凰卫视台前幕后消息,主持人手记,重要节目预告等。“凤凰网”在集团品牌宣传更是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凤凰标志也是同时为各个子媒体使用,在受众群中留下深刻印象。
凤凰卫视集团这样的背景资源优势可以同时为报纸媒介和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台同时利用,平均成本自然降低,而且可以利用集团的品牌延伸,依靠集团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能够迅速打开新媒体的市场影响力。《凤凰周刊》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才很快成功占领花语时政类期刊市场的。这对于其他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进入壁垒。
二 地缘优势造就差异化内容
1地缘优势分析
地理位置看,立足香港,沟通两岸三地,连接东南亚及全球华人。和西方强势媒介有更多的交流借鉴的机会。而且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多,容易形成中西文化的融合。另外由于特别行政区的相对宽松的媒介环境,也使得《凤凰周刊》的独立的商业性媒体运作的特色凸显。同时《凤凰周刊》的主要人员也是来自海内外,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的传媒精英共同组成,他们风格迥异,思想观点新颖。这样两岸三地,中西交界的地理位置才能够实现多层的经验交流,文化方面的碰撞,才使得其架构世界华人交流的桥梁成为可能。这也是其内容独特的主要原因。
2内容新颖独特
媒介产业是内容产业,它的核心产品是内容。《凤凰周刊》创刊以来忠实记录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以海外媒体的独特视角,详细解读大陆新近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记录两岸三地的社会变迁,促进民族和解,读者可以看到一些咱大陆媒体不敢登,不愿登,不能登的政经新闻。秉承中西融合的文化理念,拾遗补缺视角,报道不同于中国大陆以及国外媒体的内容。努力从世界文明进步的角度弘扬中华文化。同时也为华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照,一种与世界对接的纬度。而且外国读者也希望通过《凤凰周刊》了解更加客观真实的中国,至少看到一个与中国内地媒体报道的不一样的视角。总之,“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特意见”,这样的独特视角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3品牌栏目多样
代表栏目《封面故事》介绍两岸三地有关时政,文化,生活的大事件的独家报道,权威阐述,深度解读。如“911事件”,“361潜艇失事真相”,“专访赖昌星”等重头稿件。《文化感官》东西文化比较,冲突;最新文化热点事件。《财经线》重点报道国外,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力的事件,大陆重大经济动态以及经济事件。《论语》时事要闻评论。由海内外知名华人评论家以及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点评,影响巨大。《民生》以海外视角解读港澳台及大陆具典型意义的民生事件,选材独特,视角新颖。《凤凰频道》全方位揭示凤凰卫视台前幕后的最新动态,名家,明星专访,国内外电视文化的最新动态。《机密档》独家揭示两岸三地间相关事件,为尘封多年的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图谋天下》以图片透视全球新闻,披露鲜为人知的独家照片。
3信息内容的多次售卖。
这样雄厚的背景资源如果仅仅一种版本发行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凤凰周刊》也开辟了电子杂志栏,读者可以通过网站阅读纸质媒体的内容。还备有过期刊物的检索,方便读者查阅。
4风格客观,多元,包容。
刊物的读者定位势代表精英阶层的态度和观念,希望能在思想,观念,甚至行为上对于其他社会人群产生影响。以关注民生为己任,并把触角深入内地的一些敏感层面。如近年来关于《中国禁嫖黄皮书》,《中国边境朝鲜难民境况》,《三门峡官方指责设计失当事件调查》,《大陆4000外逃贪官海外生存状况调查》等独家报道,以犀利的笔锋,独到的见解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一直以广阔的视野,力透纸背的报道,鞭辟入里的见解,深受社会精英阶层的钟爱。
正是由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特征,《凤凰周刊》在占有独特信息资源的同时,把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加工,以增加其不可替代行,满足专业需求,也对于其他媒体形成进入壁垒。同时进行多样呈现形式,满足不同形式的消费需要,并且实行多次售卖,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 准确的受众定位源于高端内容
1全球发行。
全球人口中有五分之一的人群讲华语,可见华语人群的读者市场巨大。该刊沿袭凤凰卫视集团的读者定位,确定其发行范围为世界华人主要居住区。读者遍及中国大陆的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海外发行到香港,澳门,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美国等。
2读者结构分析。
根据2007中国传媒调查统计:25—-44岁的期刊读者就占据总读者群的68.64%的份额。《凤凰周刊》读者年龄界定在24-55岁。可见该刊瞄准的是主要期刊消费者。大专以上学历,年薪4万元人民币,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处于人生上升及成熟阶段,关心时政,视野开阔,对国际趋势和生存状态充满关注与审视,具有理性选择与判断能力。包括政界要人,商业名流,社会中坚如研究机构人员,学者,行业专家,海归精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公职人员。海外华人如中国驻各国使馆,海外中资机构,华人社团,各国驻华使领馆等。提高媒介影响力的很重要的途径是“选择一个社会或一个领域中那些最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作为自己的主打的目标受众,以便通过他们形成以一当十的社会影响力”读者的市场购买力和社会影响力特征。
《凤凰周刊》的读者是社会精英,也是社会的富裕阶层,具有强大的市场购买力。而且他们在社会的不同人际圈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能够很具有说服力的影响其他人购买相关产品的购买行为。所以对于这样读者群的广告效应不容忽视。
四 独特的广告策略迎来丰厚的回报
传媒产业的销售其实可以分成媒介产品的售卖和受众注意力的售卖。在发行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媒介机构还把拥有的读者二次售卖给广告客户。这一环节具有更大的利益回报。《凤凰周刊》在这方面做的也特别成功。个性专业的广告客户服务
《凤凰周刊》除刊物单独发行广告外,还与凤凰卫视广告节目联动,另外还可以制作客户音像广告随刊附赠光碟,实现平面媒体立体传播模式。而且不同形式广告的联动,增强对企业和产品的广告吸附力,让广
告客户看到这样联动传播的广告覆盖范围,以及精确传播的广告效果,吸引广告客户。就连栏目冠名也是广告的一项内容,做到效益最大化。
还注重读者与客户的双相互动,为客户策划推广及公关活动,制造直接接触目标消费者的机会,协调客户对读者进行客户品牌认知程度及广告形式的调研,使得客户与读者间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还提供完善的客户解决方案,专业高效的团队与完善的贴身服务体系,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内容,策划,包装,传播等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这样对于广告客户产生巨大的吸附力和忠诚度。
2高端读者吸引高端品牌广告
《凤凰周刊》高质量的目标受众与高端品牌商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一致,将品牌商品信息准确传递给由消费欲望及由消费能力的目标人群。影响广告客户消费的非经济因素包括:媒介商品的传播实力,媒介受众与广告目标受众的相关性,媒介商品的公信度。《凤凰周刊》的媒介实力及公信力自不待言,那么相关性就成了广告客户选择的主要参照标准了。该刊的读者定位是高端只是精英,有经济实力和购买力,这与高档消费品的广告也就具有高相关性。
这样的富裕阶层购买的多是一些高档的生活消费品,高级办公用品,高科技产品,还有一些很流行的新上市的商品。商品的价格对于这样受众群的购买行为影响不大,具有影响意义的多是商品的品质,高贵的身份象征。
以126期为例,该期广告目录:帕萨特汽车,爱丽舍汽车,东南汽车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金牌七匹狼,美克·美家(高档家具),深圳京华酒店公寓,北京友谊宾馆,包钢稀土高科,金龙温泉公寓玮鹏花园(高档住宅)等。《凤凰周刊》始终把握世界高收入人群,做国际驰名品牌的广告,大笔广告收入为该刊的长久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财经与文化报道劣势
相比上述报道方面的优势,凤凰周刊在财经与文化报道方面并无特色,与《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新世纪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方周末文化版等相比,独家新闻较少。
网络传播上的劣势
与其他主流期刊均设立官方网站,为读者提供免费信息相比,《凤凰周刊》在凤凰网下的子
[4]页面很少更新,2009年下半年来,凤凰周刊设立了官方网站,但是只为读者提供有偿阅读信息。在大多数平面媒体通过网络传播来扩大影响力时,凤凰周刊这种逆潮流而上的做法引起众多读者的质疑。在豆瓣社区、百度贴吧等论坛上,有不少声讨此现象的文章。而其在网上流传的文章大多数来自其记者博客,如黄章晋、邓飞、胡佳恒、周宇、郑东阳、饶智等记者的个人博客。
《凤凰周刊》执行主编师永刚在其公开演讲中称,“2008年,凤凰周刊发行收入是3500万元。广告额在我所有的里面只占1/3,目前我们现在盈利连续四年,而且是唯一一本以发行量来盈利的。”[5]可能是因为其广告经营不利,盈利模式依然陈旧且单一,故而导致其决策层担忧内容上网后会影响其发行,进而影响企业赢利。作为主流报刊,《财经》杂志每年都会主办的各项高端年会、南方周末也会举行传媒致敬等活动,《凤凰周刊》几乎和成为定期出版的书籍,很少有大型活动。2010年为该杂志创刊十周年,其官方网站透露,《凤凰周刊》将举办系列活动,但是活动内容尚不知晓。
有自称是凤凰周刊的实习生的作者撰文叙述其实习日记,该实习生经过一番对比后认为,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凤凰周刊的管理较为松散、甚至“职业化程度弱”。
2010年7月1日,凤凰周刊宣布调整价格,2011年起该杂志每本价格由原来的12元上升为
15元[7],由此可见,其盈利依然依靠发行。
五 结语
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内地期刊云集。据《2007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总计有9386种刊物,发行28.5亿册,总定价140亿元,广告总额达693057万元。在如此惨烈的竞争环境下,《凤凰周刊》却能够在内地成功站稳脚跟,赢得读者的信任。除了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治环境以外,主要源于《凤凰周刊》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己的资源优势,生产出差异化的媒介产品,恰当实施读者定位和广告定位,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内地期刊国际化,商业化的试验田。也企盼对于中国内地的媒介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2007年与2008年,该刊国际报道曾连续两年获《南方周末》致敬。
2007年被致敬的报道为,致敬之国际报道为《中朝边境 300,000“脱北”者》记者:胡贲 特约撰稿员刘小童 《凤凰周刊》:2006年第33期。
致敬理由:20多年来,以十万计的朝鲜人进入中国,他们被称为“非法入境者”,这一群体是普通中国人视野中的盲点。《凤凰周刊》的报道相对详细地描述了这一群体的状态,并从侧面展示了中国公众既熟悉又陌生的朝鲜。文章发表在朝鲜核试验之后,各国对这一“悍然”举动给予谴责,而《凤凰周刊》告诉读者,还有比核武器更值得关注的东西。
2008年被致敬的报道为,致敬之国际报道《叶利钦》
记者:陆南、胡贲 《凤凰周刊》 2007年5月15日
致敬理由为:综观叶利钦逝世之后的媒体报道,《凤凰周刊》无疑独具一格。该杂志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了三个历史关键时刻的叶利钦,文章虽未加评论,却能让读者看到一个立体而有机的报道对象。更值得肯定的是,三篇文章还巧妙地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苏联帝国一夜崩溃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叶利钦炮轰白宫导致的宪政危机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为何出现权贵资本主义。争议评价
该杂志与凤凰卫视的电视节目相比,具有更多在电视上无法播出和大陆方面视为含有特殊性政治内容的文章内容,例如中国大陆地下传教、农民抗税、学生游行等。相关的文章均引起争议与讨论,其前首席记者邓飞、记者谌彦辉的此类文章曾被多数媒体转载。
但也有分析认为,该刊之所以能立足大陆,获得读者青睐,与其尺度有关,其文本和报道方式与南方周末等大陆优秀媒体相比并不算好。有人认为凤凰周刊坚持其宣扬的客观立场,但亦被指出只是“擦边球”而已。
《凤凰周刊》执行主编、作家师永刚在多次演讲中也提到,“我们九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为中国内地读者提供稀缺的独立新闻,而且我们只做中国的时政新闻,我们抛弃了很多文化、财经类的东西,全部只做中国政治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的事情,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变迁包括老百姓想知道的所有的一些所谓内幕、真相,这个方法就是我们目前凤凰周刊上的标志语:为全球华人提供独立意见。”[5]此外他还认为,凤凰周刊创立了独特的叙事方式
邓飞转战《凤凰周刊》。这份名为香港媒体的杂志和国家有一种“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并非冷漠,而是一种跳出情绪与喧嚣之外的冷静与理性。
第五篇:新闻报道策划书
新闻报道策划书(天灾人祸--走进南方旱涝灾情)
一、报道主题:《天灾人祸--走进南方旱涝灾情》
二、报道背景: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达到1961年以来同期降水最低点。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4%。网友指责称,干旱是修建三峡所致,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工程。近年来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气候异常,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近期,旱涝形势急转,由之前的大旱、土地干裂,人畜饮水困难到近几天的连连暴雨,导致众多房屋倒塌以及未知的地质灾害时有可能发生。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形势尤其严峻。从9日夜间开始,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目前上述三省已有近百人因灾死亡或失踪。国家减灾委、民政部10日12时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协助救灾。
6月3日以来的中国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175人死亡,86人失踪。3日以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出现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长江中下游、中国西南及华南地区部分省份多次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据统计,3日以来的中国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3省(自治区、直辖市)86个市(州)510个县(市、区)3657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64.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50.2亿元。
针对6月份以来南方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加强汛期应急值守,做好灾情监测评估,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调拨中央救灾款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财政部、民政部累计安排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65亿元,主要用于暴雨洪涝灾区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民政部紧急向贵州、湖南、安徽三省灾区调运5000顶救灾专用帐篷和5万床棉被,切实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 异常天气引起的旱涝灾害使得人民叫苦不迭。在网民的质疑声中,长江三峡又被提了出来,那么,三峡工程到底是不是引起旱涝灾害的因素呢?
三、新闻报道的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本策划旨在通过跟踪报道南方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对比苏北地区日益持续严重的旱情和北方的旱情,提示人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警示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监管,同时为人们解疑释惑:三峡到底是不是引发旱涝灾害的罪魁祸首?
2、意义:大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慌乱的人心。试图通过此次报道稳定人心,做好战胜洪灾的心理准备。同时引发对三峡等大型工程的思考。
3、目标:
(1)通过此次采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灾情的发展态势。(2)呼吁各方应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自身做起。
四、资源需要 :笔记本一台 照相机一架 录音笔一支 采访笔记
五、活动开展 :
1、采访要求:
(1)采访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得片面截取他人语句,篡改他人用意,多用直接引语写作;(2)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以客观陈述事实为主;(3)记者采访要深入,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切不可空洞无物,泛泛而谈;(4)整个报道选择切入点要小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这样文章才有可读性,才不会落入俗套;(5)最后,高效的完成写作。
2、刊发设想:
(1)拟刊登在6月30日《兰州晚报》头版,有一篇围绕主题的重头报道专家评论,其他的两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均独立成篇(不少于5000字的采访稿件)。
(2)具体操作:
第一篇消息标题:《苏北持续大旱,土地饥渴难耐》
报道主线:江苏北部自去年10月以来,苏北地区降雨异常偏少,其中尤以盐城最为严重。报道内容涉及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异常偏少的数据说明。
第二篇消息标题:《浙江兰溪遭遇56年来最大洪峰,村民紧急转移用船运送牲畜》
报道主线:兰溪遭遇56年来最大洪峰,人畜紧急转移。报道内容涉及受灾面积、受灾严重程度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通讯标题:《大旱急转大涝的真相》
报道主线:详细介绍南方大旱以及造成的损失,同时说明大旱之后大涝给人民带来的诸多不便。进而揭示大旱急转大涝背后的真相。
评论标题:《大旱之后又大涝,是天灾还是人祸?》
报道主线:南方大旱之后又大涝,网友频频质疑都是三峡惹的祸。专家回应: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3、媒体选择:报纸媒介 具体选择《兰州晚报》
4、报道方式:集中式报道
5、文体写作:组合式深度报道
6、报道收效:通过对南涝北旱的对比,以及专家的解释,让人们认识到旱涝灾情与三峡工程并无多大关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经费预算 :交通费,摄像摄影及后期制作,票务
七、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将查阅好的资料整理归类;采访需要的器材设备要带齐;
2、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在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前预想解决的办法;
3、提前联系好接受采访的专家、相关部门等。
4、本次采访需要分小组进行,针对不同地点分配,初步定为每小组二到三人,后期纠正,合稿人员为四人。
八、活动负责人及参考
参考材料链接:(来源: 网易新闻网)专家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遇60年罕见旱情原因 2011-05-25 18:12:00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阮煜琳)由于持续晴热少雨天气,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受近60年来罕见旱情,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上千万人口遭受干旱缺水之苦。国家气候中心专家25日表示,冷暖空气不匹配、水汽输送条件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今年以来降水稀少,是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干旱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8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初步分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不匹配,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干旱明显。
周兵解释说,首先,由于中高纬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2010/2011年冬季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共发生13次强冷空气过程,其中12次为全国型冷空气,均影响到中国南方地区。其中今年春季有5次过程,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抑制了热带系统的向北推进。
其次,热带系统不活跃,向中国大陆的水汽输送严重不足。5月上中旬,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汽较常年亏缺90%,降水所必备的水汽条件严重不足。
周兵进一步分析说,造成水汽输送不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前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位置偏东,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副热带高压面积为常年同期的30%,为近34年来同期最弱;近期的热带气旋活动也不利于副热带高压西进,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位置偏东,难以将水汽输送到中国东部;二是南海北部自5月8日对流活动发展一周左右的时间后,出现了明显的对流活动减弱现象,中印半岛、南海上空偏南风明显偏弱,导致中国中东部的水汽输送远低于常年同期。相比之下,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相对较强,但这一支水汽通道主要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因而截至目前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同期水平。25日,中国中东大部地区迎来晴热升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长江中下游气象干旱区将以晴热天气为主,雨水仍然较少。旱区将持续干旱缺水的状况。专家提醒,针对未来天气形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市需继续做好抗旱的准备工作。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活动总策划: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