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作文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 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 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试题评析
据新浪网统计,在“最不知所云的高考作文”与“最难于创新的高考作文”两项调查中,此题稳居榜首;在腾讯、搜狐等网站的调查中,80%以上的考生发出了“难如上青天”的感叹。笔者认为,此题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是我们能否化深为浅、化难为易。
与往年考题比,2008年的湖南作文题有两大变化。一是题型转变。命题突破2006年“谈意气”与2007年“诗意地生活”的命题作文格局,用材料作文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突破,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二是提示增多。今年的考题由原来的“命题直接引出要求”,变成了“具体的解析指导后提出要求”,尤其是其“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的提示,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门槛,充分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要想在考场上展示自我才情,得把握以下几点:
1.审题:把握三大命题要求。从立意的角度看,考生应从两句诗入手,整体把握其意境与哲理,单独从其中一句展开联想或进行阐发,都是偏离题意的。如谈“远与近”时,只谈“遥看”的积极效果,或者只谈在特定情况下“近观”对于审美与认知的意义,均是不妥的。从选择材料的角度看,考生决不能忽视提示语中关于“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那种一味在“故纸堆”里孤芳自赏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如写作“团队与个人”时,就可以选择“神舟”六号飞船上天、“嫦娥一号”卫星探月等材料。从文体的确定来看,“议论文或记叙文”,是不可更改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地“创新”。
2.立意:准确领悟诗句哲理。韩愈曾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此诗看似平淡,实则神奇。命题者为了帮助考生审题,在材料中提示了三种立意角度:一是有些事情置身太
近反而不能把握,二是要全面把握事物就要跳出事物的约束,三是对事物和对美的认知与感受是与距离有关系的。当然,正如提示所言,诗句隐含的哲理往往是丰厚的。除命题者列举提示的三种感悟外,我们还可从诗歌意象中涉及的远与近、浓与淡、似有似无等现象感悟出其他的哲理,如“整体与局部”“远和近”“美在距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诗句蕴涵的这些哲理,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立意角度更为广泛。
3.选材:古今事例彰显才情。思辨类作文,往往需要以“文化”为基础。如写作“整体与局部”这一角度,我们便会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写作“物以稀为贵”这一角度,便会想起“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等诗句;写作“美在距离”这一角度,便会想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诗句。如讲“团队与个人”,就可从诗句里得到“独草无绿色,草众色欲浓”的启示。表现团队精神的事例,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均是很好的论据;又如在湖南抗击雪灾的战斗中,如果没有全省、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怎能那么迅速地融化坚硬的冰雪?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材料,文章自会胜人一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北京市2007年高考作文题)
湖南省2008年高考作文题,与北京市2007年高考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2007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也是从一联古诗出发,“借题发挥”,提供几种阐释,让考生循着命题人提供的路径立意作文;也是用一个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可以有自己对诗句的独特理解。不同的主要是,湖南卷选择的诗句在意义上是偏重于后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命题人对诗句的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这句诗的理性意义。从阅卷情况来看,尽管材料反复提到“意境与哲理”,试图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要求相协调,尽量照顾考生在文体写作方面的不平衡性,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意境”的幽径殊难寻觅,大部分考生只能选择“哲理”一条路。透过这两道类似的高考作文题的写作情况,[我们认为,训练考生的左半脑,训练他们对于未知、未验的事物或观念的探究思考能力,是一项应该引起重视的工作,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彼岸花
湖南考生
许多人说,距离产生美。
某80后作家说,一切事物都要隔层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话家说,产生崇拜的前提是距离。
古人形容美人美态,说“美人隔花端”。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这种美好,古今皆有,像《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无情水隔断了你侬我侬,留住了诗情画意,摒却了没有距离的遗憾。古时的山水泼墨画,均会留出一些空白,或者拉远视界与山水的距离,使人感到山也朦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山或许遭人樵采,已经满目疮痍;水或许已经枯涸,剩一摊烂泥,不管如何,留给我们的,是距离带来的“清、寂、和、静”。
人与人交往,有距离会更美好。席慕容说,友谊像花香,还是淡一点才好,越淡才会越持久,越淡才会使人更留恋。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双方隔得远一点,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像那个“豪猪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出恰当的距离,才能既取得暖又不伤害对方。
我很喜欢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围。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写给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着出世的梦。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许过的是吃饭、写信、学习、聊天的平淡生活,但会用一段刚刚好的距离划出一条心河,在此岸做着“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彼岸的春色正浓,我们去看陌上花开。
【名师点评】
不同的文章,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初读这篇佳作,你也许会略嫌平淡,甚至忧从心生。是啊,开篇不见整齐的句式,亦无深刻的哲理;结尾不见巧妙的回应,亦无思想的升华。再读,你一定会情涛涌动,感由心生。原来,一番闲言碎语之后,迎来的是霞光满天。看似朴实的文章,像一杯咖啡,芬芳四溢,动人心魄。
写作大致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不懂技巧,第二种境界是善用技巧,第三种境界是不用技巧。是啊,真正的高手能将技巧用得了无痕迹,本文显然达到了第三种境界。语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具。一句“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观点鲜明,情趣顿生。解读《蒹葭》,画面灵动,凝练生辉;引用席慕容话语,花香四溢,理性充沛;最后在苏轼超然出世的人生境界中收束,用一句“看陌上花开”树起了思想的丰碑。篇章结构,不事雕琢,却是浑然天成。(罗小军)
彼岸,灯火阑珊
湖南考生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小揖轻舟,梦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以,朋友们,就让这一切在脑海中联翩,请不要试图去登上彼岸,因为:美啊,是距离成就了你。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美国人用距离造就了它的美丽。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的朦胧之美。“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显婉约。
彼岸,永远灯火阑珊。
可如果我们试图登上彼岸呢?
两只相爱的刺猬想要走得更近去欣赏对方,结果却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得伤痕累累。当距离消减的时候,美也随之消减了。
耶稣得道以后,回乡布道。许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他忠实的信徒。人们都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神之子。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因为失去了距离屏障,人们对美的敬畏也就荡然无存了。
现今有不少人在考据蒙娜丽莎的原型。可我想问,如果人们知道了原型,那蒙娜丽莎的微笑还那么迷人吗?如果人们知道了断臂之因,维纳斯还那么流行吗?如果人们知道了一切,楼兰古国还那么美妙吗?
美啊,是距离造就了你。彼岸,灯火阑珊。
【名师点评】
考生都知道,著名学者王国维在高中课文《人间词话》中论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文章以此为立意点,挖掘出了美得让人惊讶的思想与情感清泉。
写作是灵感的闪现,是情感的抒发。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再美的文字也会黯淡无光;只有情动于心,方可笔墨动人。作者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立意触发点,以“彼岸,灯火阑珊”为题,并围绕这一话题逐渐展开,立意高远,角度不俗。不管是古今中外的诗词典故,还是物种人情,考生均是意到笔随,信手拈来。开篇以画入境,颇得
诗词古韵;中间连引诗词为证,语言美不胜收,观点入木三分;荒岛景观、刺猬相爱及蒙娜丽莎故事,或庄或谐,妙趣横生。文章写得如此从容亮丽,令一般考生望尘莫及。(罗小军)
典型失误分析
换 位 人 生
湖南考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句,说的是在不同位置观赏群峰,可以感受不同趣味的景致。它深深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换位观察,你会看到不同景象,也就领略到多样美,人生之中的事物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找到事物的积极方面。因而,这样的人的人生中的烦恼、忧愁会少去许多,快乐如影随形地伴着他。曾听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然而,这位老太太整日都是烦闷的,因为,她总是担心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好。一位邻人开导她说:“您应该高兴才是呀,晴天,你大女儿生意好,雨天你小女儿生意红火。”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悟,便开怀地笑了起来。从这则小故事中,给我们的启示太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快乐,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尽如人意,给我们带来许多忧虑、烦恼,如果我们是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少几分不快,多几分快乐。
懂得换位的人,往往会懂得为他人着想。因此,这样的人的道德是高尚的,试想,一个事事从自身出发,从个人私利着眼的人,如何会有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何会有人敢亲近他,与他为友。这样的人一生注定是充满不满的烦躁和忧郁,也会是一个孤独的人生。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从他人出发,多为他人着想,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我们的雷锋便是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每次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会从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出发,主动放弃自身利益,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雷锋精神,由于懂得换位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才让雷锋的名字事迹在我心中时时感动,永远铭记。
换位思考,是懂得快乐的人的法宝,换位思考,是懂得奉献的人的基石,换位思考,是体验人生多样美的诀窍。
让我们懂得换位,使生活奏出快乐音符。
让我们善于换位,使人生充满美丽画卷。
让我们乐于换位,使人生价值得以彰显。
【失分警示】
如果抛开考题,单独地来看这篇文章,虽算不上精美,但也无明显败笔。可出乎读者意
料的是,立意的偏差,让文章落入了“失败”的误区。此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啊!
文章立意为“换位人生”,完全背离了诗句蕴涵的哲理,有另起炉灶之嫌。从开头所引的苏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看,也只能推出“要多角度观察”这一结论,而非“换位思考”的观点。正文部分作者试图通过举例来论证“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但所举事例与论点并不吻合:第一个例子要谈的是“换角度思考的问题”,而非作者所言的“换位思考”;雷锋的例子严格说来论述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非“换位思考”。由此,可判为偏离题意。评分:10分(内容)+15(表达)+0(发展等级)=25分。(罗小军)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说“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歌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就变成毛衣„„”关于“转身”,你有那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子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
第二篇:高中作文
喜欢埋首与文字中,寻找那份遗失的美好。总喜欢写一些莫名的文字来使我的心平静。我的手在键盘上飞舞,我喜欢这种感觉。夜晚的寂寞,只好用文字去填补心中的缺憾。然而,时间久了,就成了不能改掉的习惯。这习惯,是好?是坏?无所谓!我喜欢文字,可也不能说我讨厌数字。我喜欢写着莫名的文字,可我也喜欢埋头苦算我的数字。无所谓,我喜欢我的喜欢就行了!不在乎,我坚持我所坚持的就行了!
默默回首间,却错位人生。非寂寞,非孤独,缺的到底是什么?谈笑风生的人生,究竟有何意?总是感叹过去的,却忘了现在的正慢慢逝去,也将成为过去!时间的脚步不会为谁停留。流年依旧,只惜人非!傲笑江湖,却忘己身处江湖:一笑置之,却枉对一世红尘。混乱人世,谁与争锋?
记不清日起东升几朝,记不清夕阳西下几回。记不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忘不了痛苦中的分分秒秒。人生如戏吗?不,起码每出戏都以圆满为结局,而人生呢?不是我把一切都想得太极端,而是,现实往往如此!
不想刻意去改变什么,不想特意去隐藏什么:不想故意去伤害什么;不想去在乎那些无谓的,不想去回避那些发生的,不想去回忆那些过去的,不想去憧憬那些以后的;只想过好现在的,做好现在的。
不经意松懈了心中的痛,忧伤落了一地,红了双眼,挥泪撒天涯。不小心忽略了深处的美,快乐化为乌云,蒙了我心,挥手向海角。
断肠人,近似眼前,却远在天涯。不眠的梦,几回生与死、思与念,梦几回,惜!江南景依旧,只惜人世非!
阴霾的天空,似暴风雨的前夕,寂静得不安、不安,心里莫名的压抑,惧!那双手,为何无力?那双眼,为何空洞?那双脚,为何颤抖?那颗心,为何不安?我,到底为何而伤?为何而痛?伤与痛,为何?
夜,我的玩伴,感谢夜的到来,伴我度过一段段不眠的时间。独饮自醉,借酒消愁愁更愁。与夜相约,美酒相饮,敬夜!
天白,经雨一夜的洗礼,一种脱俗的美跃然眼中。心释然,何谓执著!吾心,已安、、、秋日絮语
远远近近的秋风来了,高高低低的秋月升了,深深浅浅的秋雨落了,浓浓淡淡的秋意近了。我如此钟爱着的秋天啊,那浓浓的翠,是你流转的眼波吗?那浅浅的红,是你含羞的笑厣吗?那翩翩的叶,是你轻舞飞扬的心吗?那淡淡的香,是你暗自妖娆的美吗?
竹依窗而弄影,兰因风而送香。风暂下而将飘,烟才高而不瞑。抬起迷迷蒙蒙的眼,拈一枝幽兰,斟一杯香茗,独自徜徉在秋的怀里,我快乐顽皮的像个淘气的孩子,挥洒着浪漫和洒脱,风中吟诗,雨里放歌,醉里挑灯,梦中看剑,恣意任性地将这个秋天酿成一坛醇醇的千日醉。
青山在门,白云当户,明月到窗,凉风拂座。倚着窗儿,凭着阑干,一卷在握,佳友相伴,煮茗佐谈,竟此夜乐。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逍遥岁月,秋日夜话,喜乐无边,只恨日短。高卧酒楼,红日不催诗梦醒;漫书花榭,白云恒带墨痕香。
红蓼白苹妆点着一派秋容,狂花疏柳安排几分秋色。那五彩斑斓的秋景让我驻足,那幸福甜蜜的秋意让我沉醉,那旖旎万千的秋情让我思量,那浪漫温馨的秋歌让我流连。酷爱对酒当歌、临风吟诗的我啊,迷乱在这浓浓的秋里,恍惚在这深深的秋里,幻化作一个恋秋的人儿。而那秋啊,因为我的痴恋,非但徒生出豪情万丈,更对恋秋的我施以百般的呵护,万般的宠爱。
秋日暖阳,最是和煦温暖,沐浴在这片秋阳之下,我为秋醉了,秋对我笑了……
第三篇:高中作文
亲情家常菜
我家中所弥漫的亲情就像一桌丰盛的家常菜,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妈妈和我之间的母子情,就 是“糖醋排骨”。妈妈对我的管教总是遵循宽严有度的原则。平常情况下,我和妈妈无所不谈,有说有笑;但当我犯错误时,妈妈也毫不含糊,总会义正言辞地批评我,从而激发我奋发向上的斗志。
爸爸和我之间的父子情,便是“麻婆豆腐”。爸爸是个极其严厉的人,所以我们之间时不时会出现一点儿麻辣味。爸爸就仿佛是督察官,时刻监督着我,容不得我有半点儿“放肆”。爸爸的严厉比妈妈“更胜一筹”,批评我的语气也自然会重了些。但我知道爸爸的每一番话都处于对我的爱。而且爸爸的话就像辣椒一样,虽然有时也会让我“直冒汗”,但同样会使我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因此,最后品味起来还是香的。
我知道弟弟之间的兄弟情,就像一道“咸鱼茄子煲”,杂七杂八的味都有。俗语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家里,做好事和坏事都少不了我们俩的份。记忆当中,也许是给父母增添麻烦做的事最多了。平常因为争着玩电脑玩游戏,导致争吵,需要妈妈来调解的事常出现。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夫妻情,就是“香辣蟹”,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商量事情,说说笑笑的,很甜;有时他们的意见产生分歧,就小吵起来,辣的。爸爸平常有什么不对,妈妈总是“挺身而出”指出爸爸的不是,有时他们就因为一件事而动肝火吵了起来。不过,妈妈完全是出于读对爸爸的关心,所以爸爸“僵持”一段时间后,也会主动“俯首称臣”。
酸,甜,苦,辣,咸混合在一起,便是有了温暖的余香。香从何处来?答案很简单——亲情。有亲情的地方,便是有香味的地方。
我会珍惜家里的点滴亲情。
第四篇:高中作文
科学,一切的基石
白金琦
据说这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白牛国与黑牛国,他们为了争夺土地而厮杀不已,经年不息,伏尸遍野,流血漂杵。如果各位客官从未听说这两个国家呢,也并不奇怪,因为大小总是相对的。这两个国家,一个住在蜗牛的左触角里,另一个住在右触角,令人不禁莞尔:“为了这么点儿地,还没有蚂蚁眼那么大……啧啧,愚蠢至极!”
不过我倒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幻小说。两个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研究一个细胞,发现其内部一个杂质粒上竟生活着几十亿个小生物,他们生生死死不过一眨眼之间,他们飞来飞去不过以最小的单位来计量距离……他们为什么而忙碌呢?科学家们清理了实验器皿,于是一个宇宙就这么灭亡了。
不得不说,眼界狭窄,思想匮乏,生活艰苦,无不是科学不发达所致。远古部落千人为大,古代诸侯万乘称王,当今国家GDP几万亿为富裕,未来呢?古人以为世界不过方圆几里,上下丈余;后来发现天圆地方,人世广阔;现在才发现连银河系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那宇宙是什么呢?远古之人敬畏神明,依附于自然;近代之人分析世界之本源、人性之本质,企图了解自然;现代之人征服陆地、海洋、天空,征服自然,这些巨变又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没错。每一次思想界的大爆发,生活方式的巨大进步,背后多有科学的影子。以中国为例,春秋战国初汉时期在农业、水利、天文、医疗、冶金等方面的进步,直接推动了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瓦解了奴隶制度,这种力量无法用“焚书坑儒”来遏制,它是科学的力量所驱动的前所未有的历史车轮,真正的逆我者必亡,顺我者必昌。到了宋明时期在航海、火药、医疗的方面的诸多发明,不仅为我们留下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壮举和《本草纲目》这样的权威书籍,更是促进了宋明理学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与发展。人文因科技而多彩,生活因科技而丰富。
任何事物都有反馈机制。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我们可以利用从上层建筑那里学来的理论知识对下层建筑进行加固与发展。人文与生活反过来也一样可以影响科技,还不只是一点点。据说西罗马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一扇小门——仅容一人通过,没有关好,导致敌人破其城而灭其国,于是西罗马提前进入了蛮族横行黑暗无比的中世纪,社会倒退几百年,人文科学也自然与之共进退。而西方许多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究也无形的促进了自然科学、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哲学家与科学家是许多古希腊哲人的双重头衔。
然而,正如许多人的疑问一样,那些高尖端科技是否真的有用呢?这个问题可以扩大扩大再扩大,扩大到宇宙中。宇宙已经存在了二百多亿年,将来还会有多少亿我们并不清楚,那么我们这生命的几十年对于宇宙来说有意义吗?宇宙以光速延伸,星系在剧烈膨胀,我们飞到火星又有何用?难道无穷大的一部分便是虚无吗?
当然不。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一只蚂蚁踏起灰尘,都不是虚无。无限大的空间是由无限小的粒子构成的。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蹙,都会在宇宙中留下印记,让这个世界有一点点小的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缘由,任何的财富都不会在科学中浪费或产生:所谓的浪费,不过是之前思想生活中欠下的债,做过的弯路;所谓的产生,不过是人们辛勤劳作所得到的等价的回报。
从太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既有繁华富贵,也有颠沛流离;既楚楚动人,又肮脏不堪;既充满智慧,又如此的无知弱小。她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家,科学的力量支撑着她,科学的力量侵蚀着她,生活的门扉开开闭闭,人文的烛光闪烁不定。是大厦将倾,还是将拔地而起?在矛盾中前进,亦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吧,科学,我们只有相信他将为我们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走向终点。
第五篇:高中作文
小学得时候,听老师讲,毛主席、周总理的伟大事迹
于是,我立下志愿,我要像雷锋叔叔一样,把生命交给祖**亲。
初中的时候
听老师讲,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
于是,我立下志愿
要像比尔·盖茨一样
成为世界首富,将自己全部的财产都给祖**亲。
而现在,社会告诉我,平平淡淡才是真,安安乐乐就是福,于是,我现在只想,和父母在一起,平平安安一辈子,把自己的爱全部交给生身父母。江西鹰潭月湖区高一:王啸春